读《一个人的战争》的感想

合集下载

由“被看”到“看”的突围--林白《一个人的战争》中女性叙事视角初探

由“被看”到“看”的突围--林白《一个人的战争》中女性叙事视角初探

由“被看”到“看”的突围--林白《一个人的战争》中女性叙事视角初探孙祥华【摘要】Male view of narration is a traditional model of Chinese narrative, and therefore, women in literature are often in a status of “being seen”. Feminist writers persevere in rewriting women’s history destiny of “being seen” with ongoing efforts. In the new era the rebellion to classical narrative views is evident in female narrative fictions.Based on the theory of narratology, the paper analyzesThe War of One Person, a female view of nar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such as female initiative to break out by means of “seeing”, the construction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of subject, and the lose of ego after the female escapes from men, which is aimed to rewrite female destiny of “being seen”.%男性叙事视角是中国叙事学的传统叙事模式,故女性在文学作品中往往处在“被看”的地位。

女性主义作家对女性“被看”历史命运的改写,进行着持续不断的努力,新时期以来的女性叙事小说对经典叙事视角的反叛色彩尤为明显。

女性小说中的自传性——再看林白《一个人的战争》

女性小说中的自传性——再看林白《一个人的战争》

女 性 小 说 中 的 自传 性
— — 再看林 白《一个人 的战争》
谢 琼
(北京大学 外 国语学院 ,北京 100871)
[摘 要 】 女作 家林 白的长篇 小说 《一个人的战争》是 20世 纪 90年代女 性写作的代表作品 ,而“自传性 写作”是作 品的重要 特 色之一 。该 文试 图从传记 文 学研 究的 角度 ,对 小说文 本 中表 现 出的 自传性进行 分析 。 通过论述 自传性在该 小说文本 中的具 体表现 形式及 其所获得 的文本接 受效 果 ,阐明 了 自传性 写作对该 文本 的正面与 负面影响 ,以此 来探 索 自传性之于现阶段女性文 学的意义 。
32
维普资讯
工 之妙 ,都 注重 透 过 故 事 而 描 摹 主 人 公 成长 的心 雨 的情况 下一个 人 登 上了峨 眉 山金 顶 。” 在
路 历程 ,注 重在此 过 程 中 主人 公 所 获 得 的 自我 身 其 它 访 谈 中 ,作 者 也 对 此 经 历 有 所 提
调 :“有 些 人 认 为 ,我 老 是 写 自 己 ,这 很 荒 唐。”[ 】‘聊 不仅如此 ,一些支持作者的批评家们 ,
在 书写关 于这 部 小说 的 评论 之 时 ,也 不 忘 为林 白
辩 白一 番 。他 们 或 者 直 接 慷 慨 陈 词 ,出 言 相 助 :
“《一个人 的 战争 》不应 该 被解 读 为一 种传 统 意 义 上的 ‘自传 体 小 说 ’。” 或 者 曲 径 通 幽 ,转 移 话
本店资源来源于互联网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请下载试用者二十四小时后删除试用后请购买正版的资源
维普资讯
第 2l卷 第 4期
V01,21 No.4
荆 门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报

《一个人的战争》的感悟和体会作文

《一个人的战争》的感悟和体会作文

《一个人的战争》的感悟和体会作文
作文一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我最近读了一本书,叫《一个人的战争》。

这本书让我有了好多好多的想法。

书里的主人公一个人面对了好多困难和挑战,就好像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的那些难题一样。

比如说,有一次我参加跑步比赛,周围没有小伙伴给我加油,我感觉自己就像在一个人的战场上,心里特别紧张。

但是我想到了书里的主人公,她那么勇敢,我也不能害怕。

于是我咬咬牙,使劲跑,居然跑了个不错的成绩!
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就算只有自己一个人,也要勇敢,不能轻易放弃。

我们都能成为自己的小英雄!
作文二
小朋友们,我要跟你们说一说《一个人的战争》这本书。

这本书呀,讲了好多让人感动的事儿。

主人公一个人面对好多麻烦,可她一直都不认输。

这让我想起我学骑自行车的时候,老是摔倒,疼得我都想哭了。

但是我想到书里的主人公那么坚强,我就告诉自己要坚持。

我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
从这本书里,我知道了,不管遇到啥困难,我们都得像主人公一样,勇敢地去面对,不能害怕,这样才能成功!。

女性主体的确立--对林白《一个人的战争》的一种拉康式解读

女性主体的确立--对林白《一个人的战争》的一种拉康式解读

进 入幼儿 园 的林多米 ,虽然 已经 在后天 社会 教养 中下意识 认 同 自己女性 的身份 ,但是 作为 儿童其 心理 结构还 没有发 生 相关变 化 , “ 女 孩 ”这个 名 称和 姓 名一 样 只是社 会给 予 的一 个代 号 ,直 到看到 性器 官差异 之前 ,性别 差异也 只是 一个空 泛 的概念 。林 多米在 阁楼上 看 到的是 男女 的性 器官模 型 ,最 先发现 的两性 的对 立应该 是有 无标志 主体地 位 的菲勒斯 的 存在 。男性 的生 殖器 由于 外 露而得 以象征 化 ,而 女性却 是
置 ,这个 矛盾在 “ 生 孩子 ”中找 到 了暂时缓解 , 因为孩子
性好 奇 ,而 具有一 种更深 层 的象征性 力量 。对于 这个我 们 很难从 外部环 境 中找到答 案 ,文本 的叙述是 重个 人体验 而 淡化 环境 的,所有 这些 行为并 不是受 到外 界环境 和人物 的 影 响被 动发 生 的,是林 多米 的一种主 动探 索, 即使是 阁楼 里 的模型 与 图画,也仅 仅是充 当一把 钥匙 而 已。林多 米通

女性主体的确立
对林 白 《 一个人 的战争》的一种拉康式解读
张晓静 华 中师范大学
摘 要 :林 白是 9 o 年代 以来 中国 女性 文 学的代 表 性作 家 ,其作 品 以极 端个 人 化的 姿 态书 写女 性欲 望 和感 性体 验 , 常 常被视 为 “ 欲 望写作 或 “ 身 体 写作 的代表 文本 。她的代 表作 《 一个 人的 战争》 书写 了林 多米从儿 童到 成年 的心理 和 生活历 程 ,其 中的 同性恋倾 向和 自恋等 问题 一直是评 论家 关注 的焦 点。本 文 以拉康 的相 关理论 为视 点 ,分 析林 多米在 文本 中的女 性主体构 建过程 ,探讨林 多米在 心理层 面上 的女性 构建和认 同 ,从 而对林 白文本 中的女 性做 出另一番解 读。 关键词 :性别差异 ; 自恋;菲勒斯 ;女 性主体

《一个人的战争》的女性主义叙事策略

《一个人的战争》的女性主义叙事策略

《一个人的战争》的女性主义叙事策略摘要: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回顾林多米从5、6岁到32岁的经历,以元小说的框架,自传式的视角进行女性自我独白。

小说通过多变的叙述视角及对叙述时间的巧妙处理体现出女性主义小说的形态。

从叙事学角度来解读这篇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作品。

关键词:《一个人的战争》;女性独白;叙述视角;叙述时间1994年林白的长篇《一个人的战争》在《花城》首次发表,以私人化的女性姿态给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带来一股新潮。

她以迥异于以往男性文学话语和主流文学话语的私人化叙事,为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

1自传式的女性独白大多数女性主义作家都倾向于以自传的形式进行创作,她们用自传式的写作来剖析作为女性的独特生命个体。

她们在自传式的文字里将自己的生活体验甚至是私密的情绪也写进去,向读者们特别是读惯了男性话语形态作品的读者们展示了女性的生活体验以及女性的真实(隐秘)内心。

“自传是有关个人成长或自我如何演变的故事”[1]82,《一个人的战争》以第一人称叙事来展示女主人公林多米从童年到30岁左右的成长过程。

由于儿童时期父亲的缺席和母亲的无暇顾及,多米成为孤单的孩子。

她习惯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她也会拉上同龄女孩玩性游戏。

长大后的多米还经历了诗歌抄袭、外出旅游遭诱奸、与女学生发生暧昧关系、与一个错误的男人恋爱受伤后逃离爱情,最终来到北京工作与一个老人结合等事情。

由于叙事是以第一人称回顾性视角进行,就形成一种明显的自传式倾向,特别是叙事中有许多关于剖析女性内心的情节,细致而隐秘,引起读者以一种窥探叙述者隐私的心态去阅读。

《一个人的战争》中某些情节确实能够在林白的自述性小说中找到相似点,比如她在《前世黄金—我的人生笔记》中写到:“我出生在一个边远省份的小镇上,3岁丧父,母亲长年不在家。

我经历了饥饿和失学,7岁开始独自生活,一个人面对这个世界”[2],这和多米的童年生活极其相似。

可以说林白把自己的童年移植到了林多米身上,使自己的经历在林多米身上重新演绎,使作品看上去是真实的。

镜中的身体——论《一个人的战争》中的身体写作

镜中的身体——论《一个人的战争》中的身体写作
此作 为一 个特 殊 的符号 宣告 了长久 以来 女性 被 束 缚 的地位 的改变 ,女性 通过 自己的身 体认 识到 自 己也 是一 个独 立 的个体 , 也有 自己的尊 严 和地 位 , 显示 了女 性 意识 真正 的觉 醒与 成熟 。在 父 权制 把 女 性变 成 男 性 的“ 者 ” 他 的社 会 化 过 程 中 , 为 女 作 性主义“ 像” 镜 中的女 性 自我 观 照 , 即使 是 想 象 或 者 幻象 中 的 自我 ,至少是 一个 不受 父权 制 秩 序所 歪 曲的 自我 , 留额 女性 想 象 中 的某 种 “ 真 ” 保 本 状 态。 把身体 写进 文本 构成 了 9 0年代 女性 写作一 道 亮 丽 的风景 ,表 达 了对父 权制 的反抗 和男 性 主流
观照和体认 自身的参照系。中国的女性主义作家 理解 的镜 像理 论 的涵 义是 女性 的 自我 观照 与 自我 体认 , 中之 影 像 是女 性 , 镜 镜像 之 观 者 也 是 女性 , 在镜 像 中女 性展 示她 自身给 自己看 ,而不 是 给男
性看 , 也不 是用 男性 的眼光看 。 女性 主义 者在 镜像
对 他 “ 中之 我 ” 经验 , 远 远 深 入 到 成人 对他 镜 的 但 人 和对 外部 世界 的经 验 ,想象 界是 自我形 成 的 阶 段 或领 域 ;而象 征界 即符 号 的世界 ,它是 一 种秩
们第一次将女性的身体置于历史 的前台,使之不 再是文化场域 中的缺席 。它既是一种来 自女性身 体 深处 的 自发力 量 ,更 是一 种不 可 遏制 的身 体言 说的冲动和张扬。 白的身体言说是一种反逻辑、 林 反 秩序 、 常规 的话 语方 式 , 反 即通 过 欲望 、 回忆 、 呓 语 、梦 幻等 形式 所 表达 出来 的女 性性 别特 征 和私

《一个人的战争》读后感

《一个人的战争》读后感

《一个人的战争》读后感
《一个人的战争》是一本让人深思的书籍,它讲述了一个人在战争中的艰辛和挣扎。

在这本书中,我感受到了一个人无私奉献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本书描绘了主人公在战争中的孤独和困境。

他被迫离开家人和朋友,独自面对危险和死亡。

在这个残酷的环境中,他必须学会独立生存和保护自己。

他经历了无数次的困难和挫折,但从未放弃希望和梦想。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战胜了困境,最终找到了希望的彼岸。

这本书还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战争不仅仅是武器和战士之间的对抗,还演绎着无数个家庭的悲剧和破碎。

在战争的阴影下,人们失去了生命、亲人和幸福。

这本书通过一个人的经历,告诉了我战争的无情和荒谬。

这本书带给我很深的思考。

无论是在战争还是平凡的生活中,一个人都需要勇气和坚持。

我们都会面对困难和挫折,但最重要的是永远不要放弃希望。

《一个人的战争》告诉了我,只要有梦想和目标,我们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我们可以像主人公一样,独自面对一切挑战,找到希望的彼岸。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予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

它让我明白了勇气和坚持的重要性,也教会了我在困境中寻找希望。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体会到其中的力量和意义。

浅析林白小说《一个人的战争》中的女性意识

浅析林白小说《一个人的战争》中的女性意识

浅析林白小说《一个人的战争》中的女性意识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巨大的阴影在男权社会中,妇女的生存处境始终处于男性权威世界里的巨大阴影之中,林白也不能例外,在她的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中,主人公多米正是作者自己的化身,作者不只一次的在这部作品中向读者暗示,书中的这位女孩,多米正是一个生活在巨大的男权世界的阴影之中的女性,多米的成长历程是林白的成长历程。

在这一成长的历程中,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讲,来自于家庭这个社会的几本单位中的“父亲”的形象已经模糊不清,甚至于对作者和文中的主人公多米来说,这一父亲的形象似乎是缺失的。

同时,这一父亲的形象的缺失似乎为女性的成长和发展,为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提供了客观的环境和契机,但毫无疑问,伴随着她的成长中和成人之后的种种的来自社会的阻碍和拒绝,也同样不可避免的是来自于男权社会,即那个无处不在的巨大的“父”的阴影。

1.父权的缺失虽然林白一再提醒我们,文中的主人公正是作者自己,但我们还是愿意把文学的创作看作是作者虚构的艺术品——而不是一本个人的自传。

就文本而言,毫无疑问,主人公多米正是出生于这样一个父权“缺失”的家庭之中。

也因此,对于一位儿童而言,在她的童年经验之中,父亲角色的缺失,使得她一方面可以较早的摆脱来自于“家”的“父权”的深刻影响和巨大阴影,另一方面,也使得她得女性意识得以较早的清醒和确立。

可以说,这一来自于童年的家庭条件是形成多米以后独立的女性意识和一个人的战争的前提。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将这本作品看作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的话,那么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说,那就是林白自己本人,作为一位女作家,之所以可以有这样清醒地女性主义倾向,也许一方面是来自于她曾经受过的教育阅读过的相关的女性主义的书籍,也许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对林白而言,她比别的作家甚至是女作家更具有这样的先天“优势”,而这一优势,似乎正是来自于她那独特的家——家的父权的缺失和独特的童年体验——孤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一个人的战争》
《一个人的战争》是我读过的林白的第一部作品。

虽然只读过她这一部作品,但仍能感觉到她作品中的独特气息,以及一些很激进的思想,这可能与她出生成长的地方有关,她生在广西的广西的一个小县城里,远离了中国中心地带的正统文学,使她的作品有一种独特的南国风情。

小说的第一感觉是女主人公的独立意识很强,从小说的题目就可以得到体现,在小说里面自始自终都是女主人公“一个人”在战斗着。

《一个人的战争》讲述的是女主人公多米的成长的历程。

她自小由母亲抚养长大,而母亲再用心,也难免不让幼小的多米觉得孤独,甚至可以说是孤僻。

但也让她学会了独立,当别的孩子还在妈妈怀里撒娇的时候,她已经学会一个人舔舐伤口,当别的孩子还在因为疼痛而哭哭啼啼的时候,多米早就流干了眼泪。

所以从小到大都很独立,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做主,在她的世界里只有她自己没有别人,甚至连母亲都没有。

除开几个有些关心她的人外,她没有长辈的引导,她的路都是自己走的的,也正因此她做过很多在我们看来十分荒唐的事。

不过换做我们,如果没有父母、老师的引导我们说不定会做得比她还傻。

在无亲无故无友的状态下,她就这样在男权主导的世界里磕磕碰碰的前行,摔倒了爬起,摔倒了再爬起。

第二个比较让人感兴趣的是它的贞洁观。

文章中有一个细节在我看来是十分有趣的,这部小说应该算是悲剧吧,因为多米经历的事情真的没有几件算的上是好事,然而多米对自己所遭遇的痛苦总是后知后觉,总是靠感觉行事,比如她因为很可笑的船上的骗局而失贞的事情。

她的朋友还有老师都紧张得不得了,而当她知道真相后反而很镇静,像个没事人一样,她把她当做了一种人生体验,甚至是旅途上的一段小插曲一段颇为艳丽的风景。

我最开始是感到奇怪的,因为这太不符合一般常理了,哪一个失贞的女人会是这般镇定的,哪一个不是一哭二闹三上吊的。

后来想想这或许是对封建观念的一种强烈冲击吧。

从中国古人一直到今天的现代人,对贞洁看得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中国的男人们,他们或许天生就有一种洁癖,东西不想用二手的,不管爱不爱的深,一旦妻子的身体被别人掠夺了,第一件事不是去找那个罪魁祸首,而是先把笔纸墨砚摆上来写一首漂亮的休书了事,这样不就是对那个罪犯的默许吗,动了你的女人之后还让其逍遥法外,我真想说真的是绿帽子戴上瘾了。

我个人觉得中国古代那些因失去贞操而自杀或
被处决的女人们(浸猪笼),她们自己或许真的感觉没什么,她们可以活就够了,只是被当时的社会给活生生逼死了,那个社会是怎样的社会呢,只要你多看别的男人两眼或许就认为你在勾引人家,。

被男人们给逼死了,被男权所逼迫,被男人们的所谓洁癖给弄得生不如死,而周围自称纯洁的女人们只能跟着附和,因为她们的天是她们的夫。

她们所要做的就是四个字:听话照做,她们不敢也不能申辩,她们不敢叫出捉住奸夫,因为男人的社会总是为男人辩护的,孔老夫子不就是个男人吗,他所建立的伦理道德有究竟有多少是从女性角度出发的这很难说清楚或许连一成都没有。

自古多少英雄好汉都拜倒在女人的石榴裙下,他们从来都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从来就不纠结自己的色心、自己的意志问题,而要怪罪的是红颜祸水,怪人家太好看了,对,男人们都这样说,女人又怎敢多嘴,你多说一个字左边脸就可能马上有个红手印儿。

封建道德伦理把女人牢牢的锁在了纯洁、守节的壳子里让女人动弹不得,那一座座贞节牌坊下不知飘荡着多少寂寞萧瑟的游魂。

经常在电视里面上演的是女人因为失贞而自杀,一方面是她们心灵受到了重创,另一方面因为她们害怕活在别人异样甚至是鄙夷的眼神里,而多米在失贞之后的表现不能说是完全符合但至少是稍微符合现代开放女性的标准的。

试问谁没有身体的欲望,多米当时还是青春少女,对男性身体有所好奇也在情理之中,她上当受骗或许是故意的也说不定。

多米凭借自己的思维走在自己的路上,很多苦很多泪但是有自由,可以说是一个真正不受束缚的女性。

但是人怎么会有真正的自由呢,更何况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又何谈自由。

传统的女性从出生开始就接受着婚后的培训,她们的梦想被灌输为成为良家妇女,成为好妻子、好妈妈,成年之后就会被紧紧地拴在丈夫、家庭、孩子中间,永远都脱不开身。

小说中多米也是被爱情所围困,直到被骗受伤后才挣脱了束缚有了觉悟和自由。

小说中真正的恋爱应该算是多米和K的那段不堪回首的恋情。

K 是多米爱错了的一个男人。

多米当时追求的应该是一种平静的家庭生活,想要孩子和安定。

但K是个独身主义者,他不受束缚,什么都不想要,孩子也不想要,因此当他得知多米怀孕的时候,宁肯用从多米身边离开的方法来逼迫多米打掉孩子,他赤裸裸地利用了多米对他的爱,而多米自作多情地认为K是爱她的,为了爱情她什么都可以不要,即使是孩子。

所以她毅然决然地舍弃自己的孩子。


道德层面讲这或许会让许多人唏嘘不已,让人对多米的素质教育有所怀疑;从爱情策略上讲,多米也表现得太过笨拙,太过单纯,明明拴住男人的惯用手法就是为他生一个孩子,而多米却为了挽留这个男人打掉自己的孩子。

可以说在爱情里面,多米表现得太傻、太天真、太梦幻。

她拿出了自己的一切,结果是给错了人。

不过也从侧面表现出了女性的一种执着追求,在爱情里在她们喜欢的东西上她们愿意牺牲一切,她们不仅仅是书本上描摹的窈窕淑女,娇羞柔弱,她们也可以很强势,也可以做男人做不到的事情。

别妄想在各种欺压、欺骗、欺辱过后,还能再次打倒这个站起来的女人,永远不能。

在这个男权社会下,女人们要忍受更多的屈辱,更多的责难,可是女人也有着自己的生存方式、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任何人都不能破坏它,除非挖走她这颗女人心。

在林白的这篇《一个人的战争》里所展现的尽管是一个名为多米的普通女孩的蹉跎历程,但是她写了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活生生的女人,如何在男权社会下周旋,如何受伤、如何看透、如何觉悟。

林白把多米的每一个心思甚至是每一个神经都写到了,或许多米就是林白自己,不然不会有这么细密心思的描写。

多米是姓林还是姓李,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必定有多米这么一个影子,我们时而敏感脆弱,时而心如磐石,时而顽固不化,时而温柔体贴。

在男权社会下,我们艰辛地各自走着各自的路,各自迎接着着来自四面八方的风雨,进行着一个人的战争,但一个人的战争并不是孤独的,因为此时此刻或某时某刻也有人在进行着一个人的战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