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总结及体会

庐山实习报告总结及体会实习时间:2023年7月1日—2023年7月10日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实习目的与要求:通过野外的实地实习,认识庐山的地质概况和庐山地区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其成因;认识庐山山地土壤的主要类型、剖面特征及其成因,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认识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组成、结构、分布规律;掌握地质地貌、土壤及植物地理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培养实践技能,验证和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
实习工具:罗盘、地质锤、铁锹、测绳、样品采集袋、野外记录本、铅笔指导老师:XX教授一、实习总结在这次庐山实习中,我们通过对庐山的地质、地貌、土壤和植被等方面的实地考察,深入了解了庐山的自然地理特征。
实习期间,我们遵循指导老师的安排,沿着预设的实习路线,认真观察、记录,积极探讨,充分发挥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1. 地质概况: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庐山地区的地层、岩石及地质构造,观察了褶皱及断层构造地貌,如向斜谷、背斜山、次成谷、次成山、断层崖、垭口、单面山等。
这些地质现象使我们对庐山的地质演化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2. 土壤类型与分布:我们观察了庐山地区的红壤、黄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及山地沼泽土等主要土壤类型剖面,并了解了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这有助于我们认识土壤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今后的土地资源管理提供了实践经验。
3. 植被类型与分布: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识别了庐山山地主要植被类型,了解了植物群落样方调查方法,并探讨了植物生长与环境关系。
这些知识将对我们今后从事生态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4. 实践技能与团队协作: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罗盘、地质锤、铁锹等工具,掌握了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
同时,在团队合作中,我们学会了互帮互助、分工协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习体会1.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习,我们将课堂所学的地质、土壤、植被等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培养实践能力:实地实习使我们亲身体验了野外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庐山地理调查实习报告范文2篇

庐山地理调查实习报告范文庐山地理调查实习报告范文精选2篇(一)【摘要】庐山地理调查实习报告是对庐山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进行综合调查和研究的实习报告。
本文结合实际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和资料,对庐山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以保护庐山的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引言】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境内,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素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
庐山拥有丰富的地理特征和生态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科研和旅游价值。
为了更好地了解庐山的地理特征和自然环境,我们对庐山进行了一次综合的地理调查实习。
【调查目的】通过对庐山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庐山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基本情况,为保护庐山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调查内容】我们的地理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形和地貌特征:庐山位于庐山山脉的中部,地势较为陡峭,主峰海拔度为1474米,山峰众多,形态各异,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和火山地貌。
2.气候和水文:庐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降水充沛。
庐山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有众多的江河湖泊和大小山泉。
3.植被和动物资源:庐山的植被类型丰富多样,包括森林、草甸、湿地等。
庐山的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有多种珍稀濒危动物栖息于此,如金丝猴、北美黑熊等。
4.人文地理和社会经济:庐山是中国著名的文化名山,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庐山旅游业发达,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调查结果】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1.庐山的地形和地貌特征丰富多样,具有较高的科考研究和旅游价值。
2.庐山的气候和水文条件良好,为庐山的生态系统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3.庐山的植被类型丰富,但也存在一些植被退化和破坏的问题,需要加强保护和恢复。
4.庐山的动物资源丰富,但也有部分物种濒临灭绝,需要加强保护工作。
5.庐山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对当地经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和规划。
庐山实习报告地理科学

一、实习概况实习时间:2023年8月1日至2023年8月8日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实习人员:地理科学专业全体学生实习目的: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包括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土壤特征、植被分布等,以验证和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提高野外实践能力。
二、实习内容1. 地质构造与地貌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对庐山的地质构造进行了详细考察。
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庐山地区的地层、岩石及地质构造,包括褶皱、断层、岩浆侵入等现象。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认识到庐山的地貌类型丰富多样,如断块山、单面山、峡谷、溶洞等。
2. 土壤特征在土壤考察环节,我们重点学习了庐山地区的土壤类型及其特征。
通过观察土壤剖面,我们了解了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包括红壤、黄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及山地沼泽土等类型。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如土壤有机质、pH值、含水量等。
3. 植被分布植被考察是本次实习的重要内容。
我们深入庐山各处,观察了庐山地区的植被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识别了常见的植物种类,并进行了植物群落样方调查。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了植物生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植被在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4. 水文特征水文考察环节,我们学习了庐山地区的水文特征,包括河流发育、流向、水文地质条件等。
通过实地测量和观察,我们掌握了水质仪和流速仪的使用方法,并分析了庐山的水文特征。
三、实习成果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 深入了解了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包括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土壤特征、植被分布、水文特征等。
2. 掌握了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如罗盘测量、地质锤采集、土壤剖面观察、植被样方调查等。
3. 提高了野外实践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4. 巩固和验证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四、实习体会1. 庐山实习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地理科学知识的丰富性和实用性。
庐山综合地理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是一座以雄、奇、险、秀著称的著名山岳景观。
为了更好地了解庐山的自然地理特征,提高地理学科实践能力,我们于2023年8月1日至8月8日,在地理系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庐山综合地理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和学习,深入了解庐山的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概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庐山地理环境的形成与演变,提高我们的地理学科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一)实习内容1. 地质地貌考察:了解庐山的地质构造、岩性特征、地貌类型及成因。
2. 土壤植被考察:调查庐山的土壤类型、植被类型、植被结构及分布规律。
3. 气候水文考察:观察庐山的气候特征、水文现象及水资源状况。
4. 生态环境考察:分析庐山生态环境的现状、问题及保护措施。
(二)实习过程1. 前期准备:在实习前,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学习相关知识,对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有了初步了解。
同时,我们还制定了详细的实习计划,包括实习路线、考察内容、记录方法等。
2. 实习实施:实习期间,我们按照既定的计划,分批次进行考察。
具体过程如下:(1)地质地貌考察:我们首先来到了庐山的庐山地质公园,参观了地质博物馆,了解了庐山的地质构造、岩性特征和地貌类型。
随后,我们沿着庐山登山步道,观察了不同海拔的地质地貌特征,如花岗岩峰丛、喀斯特地貌等。
(2)土壤植被考察:在庐山植物园,我们学习了植物的分类、分布规律及生态环境。
我们还对庐山的土壤进行了采样,分析了土壤类型、养分状况等。
(3)气候水文考察:在庐山气象站,我们了解了庐山的气候特征、气象观测方法等。
同时,我们还观察了庐山的水文现象,如瀑布、河流等。
(4)生态环境考察:我们参观了庐山自然保护区,了解了庐山生态环境的现状、问题及保护措施。
此外,我们还对庐山周边的生态环境保护项目进行了调研。
3. 实习总结:实习结束后,我们进行了实习总结,分享了实习心得,并对实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庐山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庐山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庐山,位于我国江西省北部,是一座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地理资源和人文景观。
为了更好地了解庐山的自然地理特征,提高我们对地理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于2023年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庐山综合自然地理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掌握庐山的地质构造、地貌类型、植被分布、土壤特征等自然地理概况,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地质构造与地貌观察我们首先参观了庐山地质博物馆,了解了庐山的地质演变历史。
随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沿着实习路线,观察了断层、褶皱、节理等地质构造,了解了矿物岩石、地层,以及冰窖、刃脊、角峰、U形谷、悬谷、冰斗、冰渍物等各种冰川地貌的形成过程。
2. 植被分布与结构分析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沿着不同的海拔高度,观察了庐山的植被分布特征。
从山脚的常绿阔叶林,到山腰的针叶林,再到山顶的高山草甸,我们详细记录了不同植被类型的组成、结构和生长状况。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植物群落样方调查方法,了解了植物生长与环境关系。
3. 土壤特征与分布规律实习中,我们采集了不同地点的土壤样本,观察了红壤、黄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及山地沼泽土等主要土壤类型的剖面,分析了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通过对比不同土壤类型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了解了土壤形成与气候、母质、地形等因素的关系。
4. 气候与水文调查我们了解了庐山的气候特点,包括年平均降水、年平均雾日、年平均相对湿度等。
同时,观察了庐山地区的河流发育、流向及与地质构造的关系,了解了河流袭夺等水文现象。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全面了解了庐山的自然地理特征,掌握了地理野外实习的基本方法,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描述、测量各种地理对象,提高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地理实习的重要性,明白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
庐山地理实习报告

庐山地理实习报告第1篇:庐山地理实习报告庐山地貌实习报告1、实习时间:2011年10月9日至2011年10月14日2、实习内容:庐山地貌状况;庐山构造地貌类型;庐山谷地地貌类型;庐山河流袭夺情况。
3、实习路线:10月9日:气象站——剪刀峡——王家坡谷底。
10月10日:汉口峡——大月山水库——大月山军事基地——大月山水库大坝。
10月11日:含鄱口——五老峰。
10月12日:第四季冰川遗迹——羊背石——如琴湖——仙人洞——龙首崖。
10月13日:月照松林——庐山大厦小路边——女儿城南坡小路边——庐林大桥——大窖场谷底沟口。
内容详述:一、植物概况:庐山植物资源丰富。
森林覆盖率达76.6%。
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
二、庐山群落类型:庐山在自然植被上,由于它地处中亚热带,海拔1400多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7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
从大的方面来分,主要分为两部分:针叶林和阔叶林。
(一)针叶林:对于针叶林,我们所抽取的样方有两个点,一个是日照松林——黄山松群落。
另一个是回龙路1000米处的扁柏林——线状植被。
1、黄山松群落:分布在牯岭,属于落叶阔叶林的一个群落。
黄山松,又名台湾松,它属于阴性树种,耐低温,能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
一般分布在海拔800或850米以上至山顶的地段,在海拔1250米以上成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
我们所看到的绝大多数都是人工再种的,它属于松科,裸子植物。
黄山松与广东的马尾松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黄山松枝条平直生长,主茎与枝条成直角,而马尾松成锐角。
马尾松的叶子两伸为一出,较长、细。
而黄山松的叶子也是两伸为一出,但较短、粗。
2、扁柏林——线状植被。
回龙路1060米处,阴坡,坡度40度,地面枯枝落叶较厚。
庐山地质实习

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资源环境与旅游系08资环一班滴水和尚实习目的:调查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观察当地土壤类型,学会对土壤剖面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野外的实地实习,掌握地质地貌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培养实践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专业知识的兴趣。
实习内容:1、认识庐山地区基本地层及构造特征,认识庐山地区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其成因,掌握地质地貌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
2、观察山区河流水文特点,了解河流袭夺情况。
3、学习植物野外调查的一般方法,采集标本并能识别常见植物。
4、了解山地土壤的分布规律,以及特性。
实习路线:9月19日:牯岭—汉口峡——大月山底部——大月山水库——大月山公路——扁柏林——雷达站公路——植物园——含鄱口9月20日:月照松林——大校场谷地——芦林湖(芦林大桥)——回龙路——三宝树——黄龙潭——发电站大坝9月21日:五老峰9月22日:西谷——花径公园——如琴湖大坝——锦绣谷——仙人洞——大天池——龙首崖9月23日:牯岭街心公园——望江亭——王家坡谷地——小天池一、庐山概况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
山上年平均降水1800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温度11摄氏度;山下年平均气温是17摄氏度,年平均降水1100毫米。
庐山是由断层作用形成,本身隆起,四周均陷落伟丘陵、平原、湖泊,一高一低,悬崖峭壁大多伟断层线所经过,表现出山高谷深的地貌景象。
庐山具有突出价值的地质、地貌和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有世界地质公园之称。
十亿年前,庐山地区是浅海。
中生代燕山运动,使庐山在2500万年前形成了一座独特的“地垒式断块山”,周围断层颇多,特别是东南部和西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断层规模较大,多奇峰峻岭,悬崖峭壁。
断层崖上的裂点、瀑布高差虽然大(由几十米到几百米以上),但大多数未溯源侵蚀入山中,表明断块山及断层崖的形成时间不长。
庐山早期形成有夷平面和宽谷中堆积的网纹红土层,其分布在海拔千米以上这与庐山强烈上升有关。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庐山,位于我国江西省北部,是一座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拥有丰富的自然地理和地质地貌资源。
为了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结合,提高地质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于2023年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庐山地质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庐山的地质概况、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及其成因,从而加深对地质学理论的认识和应用。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1. 地质概况及构造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在导师的引导下,对庐山的地质概况和构造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研究。
庐山地区地层复杂,包括早元古代星子岩群地层、第四纪冰川地层等。
庐山地质构造以断块山构造和变质核杂岩构造为主,发育有地垒式断块山和褶皱断层等。
2. 地貌类型及成因庐山的地貌类型丰富多样,我们在实习中重点观察了构造地貌、冰川地貌和河流地貌等。
庐山构造地貌主要表现为断层崖、向斜谷、背斜山等,这些地貌的形成与断层活动密切相关。
冰川地貌包括冰斗、冰川谷、冰川阶地等,是第四纪冰川作用的产物。
河流地貌则主要体现在庐山的河谷和瀑布等景观上,如剪刀峡、好汉坡等。
3. 实习路线为确保实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我们制定了以下实习路线:(1)牯岭—飞来石—如琴湖—锦绣谷—天桥—仙人洞—龙首崖(2)牯岭—女儿城—含鄱口—三逸乡冰窖—五老峰—庐山植物园(3)牯岭—大月山水库—剪刀峡—好汉坡三、实习收获及体会通过本次庐山地质实习,我们对庐山的地质地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及其成因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实习过程中的观察和实践,使我们的地质勘查和分析能力得到了锻炼。
此外,实习还让我们认识到,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结合至关重要。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丰富自己的地质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为我国地质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总结总之,本次庐山地质实习使我们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地质专业素养,也增强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努力,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地质工作者而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9所示数据为“二峰”处岩石样方所测数据,图20为我组人员测定产状要素的过程。
图19 “二峰”处岩石样方所测数据
图20 我与本组人员在进行测量
5月26日实习第三天
(二)地貌特征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四周被众多瀑布、溪涧和沟谷所包围。具有罕见的第四纪冰川遗址,包括冰蚀地貌和冰川堆积物,是我国地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庐山自东北向西南延伸约25公里,宽约15公里。东西两侧为大断裂,山体多峭壁悬崖,相对高度1,200~1,400米。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山势雄伟。着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十分秀美。
(4)认识五老峰地貌、对五老峰的地理位置进行了解。
(5)学习罗盘测量与定向,学会后方交汇法及岩石倾角、倾向的测量与记录。
实习结果:
(1)汉口峡断层的出现与判断
经过昨天学习,我们知道断层的野外判断标志之一为是否存在擦痕。今天我们又学习了另外两种断层判断的标志。
一、是否有断层泥的产生。由断层两盘岩石碎块构成的断层角砾岩、断层运动碾磨成粉末状断层泥等的出现表明该处存在断层。
二、是否有地层的重复或缺失。这是断层走向与地层走向大致平行的正断层或逆断层常见的一种现象,在断层倾向与地层倾向相反,或二者倾向相同但断层倾角小于地层倾角的情况下,地层重复表明为正断层,地层缺失则为逆断层。
在汉口峡,我们发现了断层泥(如图13),同时此处的背向斜发育十分明显,而其中的断层互动是背向斜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点。它的出现导致了地层的缺失,岩体的倾斜程度大。(如图14)
过程中我们对U型谷成因进行分析,假设有二:1.冰川作用,2.古河道的抬升,将U型抬升到V型之上。我们对这两种假设进行分析。结合观察,剪刀峡岩石主要有熨斗石、羊背石。而羊背石羊背石也叫“羊额石”,是由冰蚀作用形成的石质小丘,故假设1更具有说服力。
图11 剪刀峡
(8)观察岩石发生位移(即发生断层)后形成的擦痕,进而判断正逆断层
为分析该地区岩石的搬运原因,我们通过观察岩石的分选性、磨圆性即可。流水搬运的分选性及磨圆性要强于冰川搬运,磨圆度高,多为次元状、圆状、滚圆状、大小均匀,分选性好。观察当地流水地区岩石,岩体大小差异大,磨圆度差,多为尖棱角状、棱角状,故综合分析此地岩石是由冰川搬运而来,为冰川漂砾物。(如图1)
图1 青莲谷地河流中大小差异大的岩石
实习结果:
(1)流水、冰川作用对岩石产生的影响
青莲谷地的岩石十分多并且大小差异非常大,流水不绝,依据这些思考该岩石经历了哪些活动,这些岩石来自哪里,是流水搬运过来的吗?
根据课本知识我们知道,流水作用主要分为侵蚀、搬运、堆积。其中侵蚀又可分为溯源侵蚀、侧蚀、下蚀三种。观察流水经过的河道形态,这里发生了溯源侵蚀。冰川作用也分为侵蚀、搬运、堆积。其中冰川侵蚀分为拔蚀、磨蚀、冰楔作用。
图9 马刀树
(6)壶穴
壶穴是在河流上游经常出现的一种地理特征。由于雨水令河水流量增加,带动上游的石块向下游流动,当石块遇上河床上的岩石凹处无法前进时,会被水流带动而打转,经历长时间后将障碍磨穿,形成一圆形孔洞,称为壶穴。(如图 10)
图10 壶穴
(7)在望江亭观察剪刀峡
望江亭处于单面山上,一面陡,一面缓,建在顺向缓坡上。观察到剪刀峡为U形谷下套V形谷,认为冰后期U形谷受河流下切,山嘴交错,河床曲折,认为也是冰川谷,山麓地带有山丘,山丘外有水,认为是山体冰川终碛堤。两列终碛堤之间为冰水湖。构造学派认为此峡与锦绣谷发育一样,西北坡上切穿虎背岭形成崖口,此处至谷底近700m,在莲谷登山小道上有好汉坡。(如图 11)
学会使用罗盘,通过罗盘对一个地方、一块岩体进行定向和定产状,学习掌握后方交汇法。以及如何使用地质锤对岩石成分进行目测来判断确定岩石的质地和成分。
1.2实习任务
实习路线
日期
天气
地点
5月24日
小雨
青莲谷地、三叠泉、望江亭
5月25日
晴转阴
汉口峡、含鄱口、五老峰
5月26日
晴
牯牛岭、月照松林、飞来石、如琴湖、锦绣谷
飞来石上有些许擦痕且飞来石无磨圆、无分选、无层理,故推测其经冰川作用,由冰碛物里面的冰川漂砾而来,因而推测其为逆冲推覆构造。(附飞来石图如下:)
实习计划:
(1)观察青莲谷地地形,分析流水对岩石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及岩石被搬运的原因。
(2)观察青莲谷地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运动及其特征与表现。
(3)观察青莲谷地地区植物对岩石发育的影响及岩石运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在望江亭观察剪刀峡、对谷地形态进行分析,观察岩石的节理、断层并学会判断断层的类型。
1.1实习目的
1.1.1了解庐山基本的地质地貌形态,学习对一个自然环境进行综合调查分析。
庐山作为我国地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具有十分丰富的地质地貌研究价值。通过实地考察学习,针对庐山独特的复式构造进行研究。了解庐山地区岩石的形成过程及原因、岩石来源及分布、、岩石形状及产状、庐山地质类型等。
1.1.2掌握罗盘、地质锤的使用,学会使用罗盘对岩石进行产状测量以及定向。
图16 含鄱口的球形风化
(4)含鄱口角峰——太乙峰、犁头尖
角峰的形成原因:是冰川侵蚀作用(拔蚀作用)所造成的孤立和尖锐的金字塔形山峰。原山峰周围有几个冰斗相背发展,各冰斗壁因冰蚀等作用逐渐后退,形成凹形陡坡,原峰顶便突出如尖角。
角峰形态:山尖尖、山坡陡(图17、图18)
图17 犁头尖 图18 太乙峰
5月27日
晴
芦林湖、交庐桥、庐山大坝
1.3组内分工
罗盘定产状小组分工
第一组
林贺
罗青青
张志帅
-
第二组
杨艳肖
张文文
黄娟
-
第三组
彭晓晓
马迎春
鄢玉莹
蔡宇婷
第二组总成员:
林贺(组长)、罗青青、张志帅、杨艳肖、张文文、黄娟、鄢玉莹、马迎春、蔡宇婷、彭晓晓
2
5月24日实习第一天
实习地点:青莲谷地、三叠泉、望江亭?
(2)岩石表面为何会凹凸不平?
由于岩石岩性、成分不同,手风化作用的强度大小不一(例长石硬度小,风化快,石英硬度大,风化慢),所以岩石表面岩体风化差异大,呈现凸凹不平,这种现象也被称为差异风化。(如图2)
图2 差异风化后的岩石表面
同时这种凸凹不平表面的形成还受流水作用的影响。因可能有拦截在河流中间的岩槛存在,受其影响使得流水流速加快,形成迭水(如图3)(岩槛上形成的小于)1m的瀑布,加剧其下流最为接近的岩石一片区域的岩体受流水侵蚀加剧。
地 理 科 学 学 院
实 习 报 告
实习课程庐山地质地貌实习
专 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年 级2016级___________
姓 名林贺_____________
学 号______
指导老师闫军辉___________
实习时间 2017 年 05 月 23 日至 2017 年 05月27日
填 写 说 明
实习报告是对每次实习过程的记录和总结,通过撰写实习报告,初步增强学生的逻辑归纳、综合分析和文字表达能力,它不仅是实习成绩的评定依据,是教学评估中检查学生技能的原始材料,也为以后科学论文的撰奠定一定基础。因此,参加实习的每位学生,均应及时认真地撰写实习报告。要求内容实事求是,分析全面具体,文字精练简洁,格式统一。
实习地点:牯牛岭、月照松林、飞来石、如琴湖、锦绣谷
实习计划:
(1)在岭背上对地理位置进行分析观察。
(2)在月照松林对岩石产状进行测量。
(3)观察飞来石的成分,对飞来石的来源和成因进行分析。
(4)对如琴湖岩石的X型共轭剪节理进行观察。
(5)分析锦绣谷的河流袭夺现象。
(6)分析龙首崖的形成原因与构造。
实习结果:
(1)在岭背上对地理位置进行分析观察
图21 岭背上对北面山体进行分析
(2)月照松林的岩石类型判定和岩石产状测量
到达月照松林后,我们对月照松林岩石的饿成分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岩石产状进行了测量。
经过判断,我们确定此处岩石为沉积岩。此处由砂岩也有砾岩。砂岩根据砂的颗粒大小判定为粗砂(如图22),砾岩判断依据为砾成分含量>50%(如图23)。
图13 断层泥图14 地层缺失
(2)汉口峡的背向斜与断层示意图
在汉口峡我们观察了背向斜的发育,同时并进行了断层距离测量,附测量结果图(图15)如下:
图15 汉口峡背向斜及断层示意图(局部/图中下方测量数字单位为m)
(3)含鄱口的球形风化
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风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棱边受两个方向的风,而面上只受一个方向的风化),故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球形。这样的风化过程称球状风化。球状风化是花岗岩地段比较突出的一个不良地质现象。(如图16)
为规范管理实习报告,具体要求如下:
1、实习报告必须包含封面、说明、目录、正文、实习成绩评定表(封底)五项内容;
2、实习报告正文不做具体要求,由指导老师在学生填写实习报告之前给出;
3、实习报告需格式统一,具体格式要求已在模板中给出;
4、实习报告需在实习结束后两周内交上电子版和纸质版材料;
5、实习报告需按照封面、说明、目录、正页、实习成绩评定表(封底)五部分顺序装订成册;
图5 红褐色杂质 图6 肠状结构
图7 断层
(4)根劈作用
如图8,是生物物理风化的一种,指岩石受树生长力的作用发生崩裂形成松散堆积物。
图8 根劈作用
(5)马刀树
滑坡体上的树木随土体滑动而歪斜,在滑动停止后树干的上部又逐年转为直立状态的树木。又称醉林。它的存在是滑坡的明显标志。马刀树的存在(如图9),说明青莲谷地山体原来曾有过滑坡现象。
图3 迭水
(3)对巨石岩石成分、结构、构造变化的察分析如图4所示岩石,经过观察,这块岩石为变质岩。其受温度、压力、物理或化学作用使得其成分发生变化。观察岩石表面,岩石白色斑点多,红褐色杂质多,说明含赤铁矿成分(如图5),属砂岩。结构上,此石为片状或片麻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