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总体规划
安庆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

《安庆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送审稿)安庆市城乡规划局2016.6.27目录第1章总则 (1)第2章建设用地 (2)第3章开发强度 (6)第4章建筑间距 (9)第5章建筑退让 (15)第6章绿地控制 (20)第7章环境景观 (26)第8章综合交通 (31)第9章特别控制 (40)第10章单元控制 (44)第11章配套设施 (47)第12章附则 (56)附录A:名词解释 (57)附录B:计算规则 (61)附录C:建筑日照分析规则 (66)附录D:附图 (77)说明:1、本稿仿宋斜体字为技术管理规定或补充规定延续的条款;2、其他正文为根据最新政策、规范要求等新增条款。
第1章总则1.1 制定目的为了有效调控城市资源配置,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引导城市有序建设,塑造城市特色,根据国家及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规范,结合安庆市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制定本通则。
1.2 适用范围本通则适用于安庆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市建设用地使用与规划管理,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项工程建设,除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的各项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外,同时应符合本通则。
安庆市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山口片区)建设用地使用和规划管理依据本通则执行。
独立工矿区、以及海口、罗岭、皖河农场等城镇建设与规划管理参照本通则执行。
风景名胜区建设与规划管理按照《风景名胜区条例》、《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等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执行,不适用本通则。
乡、村庄建设与规划管理按照《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镇规划标准》、《安徽省村庄规划编制标准》等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执行,不适用本通则。
1.3 控规管理体系安庆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体系由“控规通则”和“地块控规”两部分组成。
“控规通则”是土地使用和开发建设的通用性规划管理规定,以整体单元规划为技术支撑;“地块控规”是具体项目地块开发建设的个案性规划管理规定,以单元规划为技术支撑。
城市规划-安庆水功能区划0928

1.1目的与意义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
随着社会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水资源匮乏和水污染的日益严重,已成为许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为了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安庆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根据安庆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的现状,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确定重要水域的主导功能及功能排序,核定该水域的纳污能力,提出该水域的限制排污总量意见,科学合理地划分水功能区是十分必要的。
水功能区划是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目标管理的重要基础。
水功能区是指根据流域和区域的水资源条件和水环境状况,结合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水量水质的需求以及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在江河湖库划定的具有相应使用功能,并且主导功能和水质管理目标明确的水域。
经批准的水功能区划是核定该水域的纳污能力(即水环境承载能力),提出该水域的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将水质管理目标落实到具体水域和入河污染源的主要依据;是为水资源调度,维持江河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库及地下水的合理水位,维持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强化陆域污染源管理,产业布局的优化,科学确定和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主要依据;是明晰水权的重要依据之一。
1.2水功能区划的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水功能区划应与区域水资源利用规划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结合,并根据水资源的可再生能力和自然环境的可承受能力,力求满足安庆市经济发展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水资源保护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2)、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原则水功能区划要尊重水域的自然属性,充分考虑其原有的基本特性,兼顾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行政区域间、近远期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
在划定水功能区的范围和类型时,优先保护城市集中供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用水水域、大型调水工程水源区。
(3)、前瞻性和实用性、可行性相结合原则水功能区划要体现社会发展的超前意识,结合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划定水功能区,为将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留有余地。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2.07•【字号】皖政秘[2012]67号•【施行日期】2012.02.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皖政秘〔2012〕67号)安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审批〈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年-2030年)〉的请示》(宜政报〔2011〕18号)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安庆市是现代化的历史文化名城、先进制造业和文化旅游基地、综合交通枢纽、滨江山水园林城市、皖鄂赣三省交界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总体规划》实施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做好安庆市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
要积极参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分工合作,融入区域发展。
要按照合理布局、集约发展的原则,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逐步把安庆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三、重视城乡统筹发展。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901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统筹中心城区、县城和不同类型小城镇的协调发展。
要逐步完善中心城区功能,优化空间布局,提高对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
要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的条件,重点发展县城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逐步实现市域城镇体系布局合理、功能明确、结构完善。
四、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到203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控制在18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80平方公里以内。
要根据《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目标,按照“东进北扩、环山发展”的发展策略,合理安排城市空间的拓展时序,逐步形成“一城两翼、两心七片、山水交融、环状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皖河农场总体规划(2011~2030) 6.7

4.土地利用现状——功能结构
主要四大功能:生活生产服务、耕地种植、蔬菜园地、水产养殖
空间结构:“一核、两带、 一区、一园、一片”: “一核”指双河口小城镇组团; “两带”指沿皖河、长江 ; “一区”指练城水产养殖区;
“一园”指安庆市“西菜园”;
皖河农场
2011年 06月
3.镇村体系现状——空间形态
皖河农场三面环水,由皖河、长江和津潭河围合形成“人”字形版图,村镇居 民点主要围绕江、河、路等主要交通线路方向拓展,形成串珠状空间形态,主要包 括皖河、沿河公路、津潭河、幸福河(引河)、漕河、安九公路(S332)和长江。 在结构关系层面上,以总场场部所在的小城镇为城镇核心,10个农业分场和水 产养殖场内主要村镇居民点沿皖河、长江线带状分布,均处于同马大堤外侧,整体 上呈现“两轴一核”的空间形态。其他散落的居民点按照行政区划、地缘关系,围 绕小城镇和分场内主要村镇居民点呈星状布置。
1.2功能组织 居住功能
综合服务
苏州科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皖河农场 2011年 06月
1.双河口镇用地现状
苏州科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皖河农场
2011年 06月
第三部分
1 2 3 4 5 6
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发展背景分析
产业发展战略
农业发展规划
工业发展规划
第三产业发展规划
沿江产业发展规划
苏州科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皖河农场 2011年 06月
(5)人口的空心化
苏州科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皖河农场 2011年 06月
1.发展背景分析
1.4.3机遇分析
(1)宏观层面 ① 国家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的支持 ②国家对中部崛起的优惠政策 ③产业升级和转移 (2)中观层面 ——安徽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支持 (3)微观层面 ——安庆市战略地位的转变
城市规划-安庆水功能区划0928

1.1目的与意义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
随着社会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水资源匮乏和水污染的日益严重,已成为许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为了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安庆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根据安庆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的现状,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确定重要水域的主导功能及功能排序,核定该水域的纳污能力,提出该水域的限制排污总量意见,科学合理地划分水功能区是十分必要的。
水功能区划是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目标管理的重要基础。
水功能区是指根据流域和区域的水资源条件和水环境状况,结合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水量水质的需求以及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在江河湖库划定的具有相应使用功能,并且主导功能和水质管理目标明确的水域。
经批准的水功能区划是核定该水域的纳污能力(即水环境承载能力),提出该水域的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将水质管理目标落实到具体水域和入河污染源的主要依据;是为水资源调度,维持江河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库及地下水的合理水位,维持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强化陆域污染源管理,产业布局的优化,科学确定和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主要依据;是明晰水权的重要依据之一。
1.2水功能区划的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水功能区划应与区域水资源利用规划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结合,并根据水资源的可再生能力和自然环境的可承受能力,力求满足安庆市经济发展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水资源保护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2)、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原则水功能区划要尊重水域的自然属性,充分考虑其原有的基本特性,兼顾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行政区域间、近远期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
在划定水功能区的范围和类型时,优先保护城市集中供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用水水域、大型调水工程水源区。
(3)、前瞻性和实用性、可行性相结合原则水功能区划要体现社会发展的超前意识,结合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划定水功能区,为将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留有余地。
安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庆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的通知

安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庆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5.13•【字号】宜政秘〔2017〕98号•【施行日期】2017.05.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安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庆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的通知宜政秘〔2017〕9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安庆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已经市政府第5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7年5月13日安庆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目录第1章总则第2章建设用地第3章开发强度第4章建筑间距第5章建筑退让第6章绿地控制第7章环境景观第8章综合交通第9章特别控制第10章单元控制第11章配套设施第12章附则附录A:名词解释附录B:计算规则附录C:建筑日照分析规则附录D:附图第1章总则1.1 制定目的为了有效调控城市资源配置,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引导城市有序建设,塑造城市特色,根据国家及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规范,结合安庆市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制定本通则。
1.2 适用范围本通则适用于安庆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市建设用地使用与规划管理,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项工程建设,除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的各项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外,同时应符合本通则。
安庆市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山口片区)建设用地使用和规划管理依据本通则执行。
独立工矿区、以及海口、罗岭、皖河农场等城镇建设与规划管理参照本通则执行。
风景名胜区建设与规划管理按照《风景名胜区条例》、《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等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执行,不适用本通则。
乡、村庄建设与规划管理按照《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镇规划标准》、《安徽省村庄规划编制标准》等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执行,不适用本通则。
1.3 控规管理体系安庆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体系由“控规通则”和“地块控规”两部分组成。
安庆市综合交通发展规划附图

附件1:安庆市综合交通规划图附图1 安庆市交通现状示意图
附图2 安庆市综合交通网络规划示意图
附图3 安庆市铁路网络规划示意图
附图4 安庆市高速公路网络规划示意图
附图5 安庆市一级公路网络规划示意图
附图6 安庆市客运枢纽场站布局示意图
附图2 安庆市客运枢纽场站布局示意图
公路客运西站 公路客运中心站 公路客运东站 公路客运北站
龙山公路客运站 安庆机场 潜山汽车站 岳西汽车站 太湖汽车站 桐城汽车站 望江汽车站 宿松汽车站 枞阳汽车站 怀宁汽车站 火车客运站 花亭湖旅游车站
附图7 安庆市货运枢纽场站布局示意图。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安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批复-皖政秘[2011]213号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安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批复-皖政秘[2011]213号](https://img.taocdn.com/s3/m/a2d09de1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47.png)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安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批复正文:----------------------------------------------------------------------------------------------------------------------------------------------------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安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批复(皖政秘〔2011〕213号)安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请求批准安庆市市县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请示》(宜政报〔2011〕13号)悉。
经研究,现就安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修订后的《安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二、《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统筹土地利用,强化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
三、要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从严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力度,合理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适度开发未利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切实保障国家和省重点项目、民生工程、重要基础设施以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建设用地。
到2020年,你市耕地保有量不少于367973.35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314905.10公顷。
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8779.38公顷以内,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不少于8779.38公顷,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28392.97公顷以内,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11.74平方米以内。
四、加强土地利用统筹和管控。
加大农用地和农村居民点整理力度,合理开发利用长江岸线资源,优化产业用地、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
积极创新土地利用模式和方法,逐步形成产业集聚、居住集中、城乡协调的建设用地空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