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油的提取与精制技术探讨

合集下载

从鱼油中提取DHA

从鱼油中提取DHA

从鱼油中提取DHA、EPA技术的研究现状鱼油中富含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DHA(二十二碳六烯酸)、EPA(二十碳五烯酸),故从鱼油中分离制备高度不饱和脂肪酸(PUFA),引起国内外广泛重视。

鱼油的开发利用关键,是对鱼油中DHA,EPA等PUFA进行分离制备,以去除色素、胆固醇、饱和脂肪酸等非必需成分。

目前,从鱼油中提取EPA、DHA的方法很多,各有优缺点。

下面将主要介绍一下国内外提取EPA、DHA的方法。

1、尿素包合法尿素包合法是一种较常用的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分离方法,其原理是尿素分子在结晶过程中与饱和脂肪酸或单不饱和脂肪酸形成较稳定的晶体包合物析出,而多价不饱和脂肪酸由于双键较多,碳链弯曲,具有一定的空间构型,不易被尿素包合,紫苏油中ALA,鱼油中EPA与DHA都以甘油三酯的形式等几率分布,空间位阻较大,难以直接包合,我们的做法是将其转化为脂肪酸酯或脂肪酸的形式后再进行包合。

再采用过滤方法除去尿素包合物,就可得到较高纯度的多价不饱和脂肪酸。

尿素包合法是采用乙醇作有机溶剂。

乙酯化鱼油、尿素、乙醇按1:2:6的投料比例进行。

首先将200kg尿素加入到600kg乙醇溶剂当中。

待完全溶解后,缓慢加入100kg 乙酯化鱼油,控制温度不超过75℃在搅拌状态下包合30min:反应结束后,静止冷却至室温使尿素充分结晶,形成包合物。

此时利用离心分离技术回收尿素,再将滤液进行乙醇回收、酸洗和水洗等过程除去溶液中的乙醇和残存的尿素,即可得到包合后的高不饱和脂肪酸乙酯浓缩液。

(注:使用尿素试纸检测浓缩液中尿素是否完全除净)对高不饱和脂肪酸乙酯浓缩液分别进行定性定量检测。

经气相色谱分析,其中EPA和DHA含量可在60%以上;称量浓缩液约在4kg左右,即收率可达到40%以上。

2、低温冷冻法根据脂肪酸混合物在过冷有机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达到分离的目的。

饱和脂肪酸在有机溶剂(常用丙酮)中的溶解度与碳链的长度成反比;而同一不饱和度的脂肪酿,碳链越长,溶解度越低;对同样碳链数目的不饱和脂肪酸,随双键数的增加,溶解度增加。

鱼油DHA和EPA提纯方法

鱼油DHA和EPA提纯方法

鱼油DHA和EPA提纯方法鱼油是从深海鱼体内提取出来的一种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

其中,其中最重要的两种多不饱和脂肪酸是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

它们被认为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炎症和自身免疫疾病。

得益于这些好处,EPA和DHA 成为了日益受欢迎的营养补充品。

然而,鱼油并不是纯的EPA和DHA,它们必须通过提纯才能被用于饮食补充或药物治疗。

下面介绍鱼油DHA和EPA的提纯方法。

鱼油提纯前处理在提取EPA和DHA之前,鱼油必须进行预处理。

这个步骤通常包括去除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其他杂质。

鱼的脂肪组织通常含有许多别的物质,通常将其先用去水法得到干物质,然后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或卤化物沉淀等分离其硫酸盐、酮和胆固醇。

溶剂提纯法鱼油中的EPA和DHA可以使用溶剂提纯法进行分离。

这种方法使用醇(如乙醇和甲醇)和纯化水来分离ω-3脂肪酸,溶剂和提取出的ω-3脂肪酸于此是可分离的。

离子交换柱可以用来清除残留的皂化物和游离脂肪酸,从而提高EPA和DHA的纯度。

超临界流体提纯法超临界流体提纯法是一种更现代化的鱼油提纯方法,它在许多方面优于溶剂提纯法,因为它是一种无毒、无害和可持续的方法。

在此方法中,将鱼油加压至高于临界温度和压力的条件下,从而将鱼油转化为超临界流体。

然后,超临界流体将用作提取EPA和DHA的介质。

这种提纯方法可以产生具有较高EPA和DHA纯度的鱼油。

卤化物沉淀法卤化物沉淀是用盐酸或硫酸钠等卤化物转化DHA和EPA到卤盐状态,再用硫酸盐或硝酸盐还原成不溶于水的酯形态,最后被去除在沉淀中。

这种方法被广泛用于生产大规模鱼油DHA和EPA。

有研究表明,卤化物沉淀法可以产生高度纯度的DHA和EPA。

总体而言,这些方法提供了从鱼油中提取DHA和EPA的可行且有效的方法。

超临界流体提纯法被认为是最先进的一种鱼油提纯方法,因为它环保且无毒。

不过其他方法也有着很好的效果。

鱼油DHA和EPA提纯方法

鱼油DHA和EPA提纯方法

鱼油DHA和EPA提纯方法
鱼油是一种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品,尤其是富含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EPA(二十碳五烯酸)。

这两种脂肪酸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能够帮助降低胆固醇、改善心血管健康、促进大脑发育等等。

鱼油中除了DHA和EPA外还含有其他脂肪、不饱和脂肪酸、胆固醇等,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提纯从而更好地发挥DHA和EPA的功效。

以下是鱼油DHA和EPA提纯的几种常用方法:
1. 精制法:通过鱼油的溶解、脱色、脱臭等多重提纯工艺,去除鱼油中的杂质、异味和色素等物质,最终得到纯净的DHA和EPA。

这种方法适用于高纯度的鱼油提纯,能够保留DHA和EPA的营养成分并改善鱼油的口感。

2. 结晶法:利用DHA和EPA在低温条件下结晶析出的特性,通过控制温度、时间和溶剂的添加来分离纯净的DHA和EPA晶体。

也可以利用晶体的溶解度差异,通过溶液的结晶与溶解循环提纯鱼油。

3. 膜分离法:利用膜的微孔和选择性通透性来分离不同分子大小和性质的物质。

通过膜的拦截作用,可以去除鱼油中的杂质和大分子物质,从而提高DHA和EPA的纯度。

4. 高效液相色谱(HPLC):通过利用不同物质在液相中的分配系数和吸附性差异,通过HPLC的柱和溶剂系统来实现DHA和EPA的分离和提纯。

这种方法能够快速高效地分离纯化DHA和EPA,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和提纯方法。

以上这些方法都能够有效地提纯鱼油中的DHA和EPA,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鱼油DHA和EPA的提纯对于人体健康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增加鱼油的纯度和浓度来提高其营养价值和功效。

白鲢内脏鱼油的提取及精制技术

白鲢内脏鱼油的提取及精制技术

白鲢内脏鱼油的提取及精制技术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
白鲢鱼内脏(购于上海市国泰农产品交易市场);化学药品均为化学纯。

2.粗鱼油的提取
将白鲢内脏置于捣碎机中搅碎,耳义出后加入等量的水,置于水浴锅中加热至45~50℃,分两次加入5%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水解,调pH至8~9,于85℃加热30分钟,加入lO%氯化钠溶液,边盐析边水解,15分钟后取出水浴锅,于4800转/分的速率下离心,分离上层橙黄色透明液体,称重后密封冷藏。

3.粗鱼油的精制
(1)脱胶
取一定量的粗鱼油,加入鱼油量l%的磷酸,70℃下加热搅拌1分钟,取出鱼油在4800转/分的速率下离心10分钟,吸出上层油状液体,即为脱胶鱼油。

(2)脱酸
将脱胶鱼油胃于水浴锅中,加热至45~50℃,加入浓度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后升温至65℃下加热30分钟,取出鱼油,冷却后在4800转/分的速率下离心lO分钟,去除下层同体沉淀,用热的去离子水洗去鱼油中残留的皂脚,反复三次,然后在4800转/分的速率下离心10分钟,分离出上层淡黄色液体即为脱酸鱼油。

(3)脱色
将脱酸鱼油水浴加热全60℃,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白上,搅拌均匀,恒温30分钟,然后在4800转/分的速率下离心10分钟,取出上层油状液体即为脱色鱼油。

(4)脱臭
在70℃水浴中,利用旋转蒸发仪对脱色鱼油真空处理30分钟,即为脱臭鱼油。

4.鱼油指标的测定
(1)酸值按GB/T55301998测定。

(2)过氧化值按GB/T55381995测定。

(3)碘值按GB/T55321995测定。

(4)提油率的计算
提油率=粗鱼油重肇/内脏重量
(5)感官评价对鲢鱼内脏鱼油进行色泽和气味的感官评价。

鱼油的提取与精制技术探讨

鱼油的提取与精制技术探讨

2 鱼油的精制
粗鱼油又称毛油 , 由于其含有一定量的水 分 、杂质 、胶质 、鱼体蛋白 , 其酸价较高 , 色泽 较深 , 并伴有较浓的腥臭味 , 所以需经过精制并 达到一定的质量指标后才有使用价值 。
鱼油精制 的 工 艺 同 植 物 油 脂 的 精 炼 工 艺 类 似 , 但视原料或产品用途的不同 , 其精制工艺有 较大的差别 。一般小规模的精炼厂多采取间歇工 艺 , 其主要工序包括脱酸 、干燥 、脱色等 。也有 采用管式离心机进行脱皂的半连续工艺 , 即脱酸 工序采用连续工艺 , 而干燥与脱色工序则采用间 歇工艺 , 此工艺在我国山东威海一带的鱼油厂应 用极为普遍 , 其产品主要作为饲料用鱼油 。一个 完整的鱼油精制工艺流程如下 :
表 2 南美鳀鱼油的脱色试验结果
温度 时间 白土用量 活性碳用量
色泽
( ℃) ( h) ( % )
( % ) (罗维朋 2514mm 槽 )
90 015
3
0
黄 35 红 315
90 015
3
013
黄 35 红 115
215 冬化 鱼油的脂肪酸组成因鱼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
差别 , 由于饱和脂肪酸含量不同或者脂肪酸在甘 三酯中的分布不同等原因 , 在常温下的物理性状 存在较大差别 , 在低温下的差别则更大 。未经冬 化的鳀鱼油在常温下放置 48小时即产生絮状物 , 再放置 24小时 , 絮状物即沉到底部 ; 而未经冬 化的鳕鱼油即使在 10℃下长久放置 , 还能保持 澄清 。
摘要 : 利用水产加工下脚料提取鱼油并进行精制 。探讨了湿法工艺提取鱼油和精炼的工艺 , 比较了不 同脱酸工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 介绍了白土脱色和活性碳脱色工艺条件 , 并对冬化和脱臭工艺进行了研究 。

鱼油的提取方法及精制工艺探讨

鱼油的提取方法及精制工艺探讨

鱼油的提取方法及精制工艺探讨王海磊;罗庆华;黄美娥【摘要】The development and the utilization of fish oil have become a research hot spot i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y in recent years, and fish oil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food, medicine, feed, chemical and other industries. The extraction methods, the refining technics and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fish oil were reviewed, and the potential problems were analyzed in order to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extraction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y of fish oil.%鱼油产品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饲料、化工等行业.主要阐述了鱼油的提取方法、精制工艺及最新的研究动态,分析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鱼油提取技术的优化及新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期刊名称】《湖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00)017【总页数】4页(P99-102)【关键词】鱼油;提取;精制;探讨【作者】王海磊;罗庆华;黄美娥【作者单位】吉首大学林产化工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张家界427000;吉首大学林产化工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张家界427000;吉首大学林产化工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张家界42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25.2鱼油富含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不仅是人类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且具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增强记忆力,预防老年痴呆症,抗炎、抑制过敏反应和肿瘤生长,促进婴儿视网膜发育[1-2]等多种生理功能。

深海粗鱼油的精炼工艺研究

深海粗鱼油的精炼工艺研究

深海粗鱼油的精炼工艺研究陈转霞;陶宁萍【摘要】对深海杂鱼粗鱼油精炼工艺进行优化,考察了磷酸体积分数、超量碱和活性白土添加量对鱼油酸值、回收率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并对精炼鱼油的理化指标及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适宜的精炼条件为采用占鱼油质量1%、体积分数80%的磷酸脱胶,脱胶油中加入占鱼油质量1.5%的超量碱和理论碱量的NaOH(4 mol/L)脱酸,脱色选用添加占鱼油质量20%的活性白土;精炼鱼油的理化指标均达到我国水产行业精制鱼油的一级标准(SC/T 3502-2000),酸值(KOH)由(5.52 ±0.12) mg/g下降到(0.29±0.11) mg/g;精炼工艺对鱼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较小,其中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总量约占总脂肪酸含量的38%,且分别占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35.99%和51.59%,品质较优.%The refining conditions of crude deep-sea fish oil were optimized,and the effects of H3PO4 volume fraction,excess alkali and activated clay dosage on the acid value,recovery rate and sensory quality of fish oil were investigated.The physicochemical indexes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refined fish oil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refining conditions were obtained as follows:degumming by adding 80% H3PO4 accounting for 1% of fishoil,deacidification by adding 4 mol/L NaOH and excess alkali 1.5 % of fish oil,bleaching by adding activated clay accounting for 20% of fish oil.The physicochemical indicators of refined fish oil reached the first-grade standard of refined fish oil of aquatic industry(SC/T 3502-2000),and acid value decreased from (5.52 ±0.12) rngKOH/g to (0.29 ± 0.11)mgKOH/g.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didn't change significantly duringthe refining.The content of DHA and EPA in the refined fish oil was about 38% of the total fatty acid content,and EPA and DHA accounted for 35.99%and 51.59% of the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content respectively,so the quality of refined fish oil was excellent.【期刊名称】《中国油脂》【年(卷),期】2018(043)002【总页数】5页(P5-9)【关键词】深海鱼油;精炼;酸值;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碳五烯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作者】陈转霞;陶宁萍【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水产品加工与保护研究工程中心,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水产品加工与保护研究工程中心,上海2013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24.6;TS222全球范围内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1%,因此海洋资源丰富。

鱼油DHA和EPA提纯方法

鱼油DHA和EPA提纯方法

鱼油DHA和EPA提纯方法
鱼油是从深海鱼类体内提取的一种富含Omega-3脂肪酸的营养保健品。

其中的两种主
要的Omega-3脂肪酸是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EPA(二十碳五烯酸),它们具有多种健康功效,如促进心脑血管健康、改善免疫功能、维护眼睛健康等。

为了提高鱼油中DHA和EPA的含量,需要进行提纯处理,以下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鱼油DHA和EPA提纯方法。

1. 酶法提纯:
酶法提纯是一种相对较新的鱼油DHA和EPA提纯方法。

将鱼油中的杂质沉淀去除,然
后加入一种特定的酶,酶的作用是将其他脂肪酸与DHA和EPA分离开来。

经过一系列的反
应和分离步骤,最终可以得到富含DHA和EPA的鱼油产品。

2. 分子蒸馏法提纯:
分子蒸馏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鱼油DHA和EPA提纯方法之一。

该方法利用了DHA和EPA的沸点和蒸汽压差异,通过蒸馏过程将DHA和EPA从其他杂质中分离出来。

将鱼油进行预处理,去除杂质物质,然后进行分子蒸馏设备中的蒸馏操作。

在高温下,DHA和EPA会
蒸发出来,通过冷凝后得到纯净的DHA和EPA。

3. 超临界流体提纯法:
超临界流体提纯法是一种环保、高效的鱼油DHA和EPA提纯方法。

超临界流体是介于
气态和液态之间的状态,具有很高的溶解能力和低的黏度。

这种方法使用超临界流体将DHA和EPA从鱼油中萃取出来。

将鱼油和超临界流体一起放入反应器中,经过加热和加压,DHA和EPA会从鱼油溶解到超临界流体中。

随着压力的降低,DHA和EPA会重新沉淀出来,形成纯净的鱼油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14∶0C16 ∶0C18∶0C18 ∶1C18∶2C20∶5C22 ∶68. 115. 93. 615. 21. 517. 510. 5 7. 7 19. 3 2. 4 16. 6 2. 5 11. 2 13. 3 7. 1 18. 4 4. 3 15. 6 1. 2 8. 5 16. 1 4. 2 13. 5 2. 6 22. 8 1. 1 12. 8 7. 5 4. 9 16. 7 2. 5 21. 4 3. 1 10. 9 18. 3 2. 2 17. 3 2. 5 26. 8 1. 2 4. 4 23. 6 4. 2 12. 6 2. 5 26. 5 17. 9 7. 1 7. 6 2. 6 33. 3 2. 7 35. 5 18. 6 0. 8 0. 9 4. 2 31. 5 5. 5 38. 8 13. 3 0. 4 0. 6 5. 3 15. 5 3. 7 17. 2 0. 9 8. 5 18. 0 4. 2 15. 1 3. 4 15. 9 1. 6 9. 6 18. 2 7. 920. 7 2. 0 18. 2 1. 4 6. 0 7. 7 5. 2 16. 0 4. 6 18. 9 1. 8 8. 0 9. 4 4. 4820. 945. 520. 441. 616. 7419. 68福建水产 , 2008年 9月第 3期 NO. 3JO URNAL O F FUJ I A N F I SHER I ESSep. 26. 2008鱼油的提取与精制技术探讨3江 洲 1 , 李庐峰 2 , 吴成业 2 , 刘海新 2 , 刘智禹 2 , 廖登远 2 , 陈财珍 2( 1、福建高龙实业有限公司 , 福建 福州 365000; 2、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 福建 厦门 361012 )摘要 : 利用水产加工下脚料提取鱼油并进行精制 。

探讨了湿法工艺提取鱼油和精炼的工艺 , 比较了不 同脱酸工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 介绍了白土脱色和活性碳脱色工艺条件 , 并对冬化和脱臭工艺进行了研究 。

关键词 : 鱼油 ; 提取 ; 精制鱼油是鱼制品加工的副产品 , 是鱼类动物的 脂肪 。

直接用全鱼来生产鱼粉的海水鱼种主要为 浅海低价值鱼种 , 如鳀鱼 、沙丁鱼等 。

用加工鱼 制品的副产品 (头 、内脏 、骨头等 ) 来加工鱼粉 的海水鱼种主要有鳕鱼 、三文鱼等 , 用淡水鱼加 工的副产品来加工鱼粉的主要有罗非鱼 、巴沙鱼 等 , 用上述原料加工鱼粉时可获得 1% ~5%的鱼 油副产品 。

此外 , 还有其它价值较高的鱼种如鱿鱼 、金枪鱼等的加工副产品也用来提取鱼油 。

不同鱼 类 , 鱼 油的 脂肪 酸 组成 有较 大的 差别 。

一般来说 , 海水鱼油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 量远大于淡水鱼油 , 这就决定了不同鱼种的鱼油 具有不同的利用价值 。

此外 , 由于鱼体大小 、鱼 体部位 、捕捞海域及捕捞季节的不同 , 鱼油的脂 肪酸组成也存在较大差异 , 表 1列举了一些鱼类 鱼油中的脂肪酸组成 。

表 1 不同鱼油的脂肪酸组成 ( % )鳀鱼油 (南美 ) 鳀鱼油 (中国 ) 沙丁鱼油 鳕鱼油鱿鱼油 金枪鱼油 三文鱼油 罗非鱼油 巴沙鱼油 鲑鱼油油【1】 乌贼鱼油【1】青鱼油【1】鲭鱼油【1】鲐鱼油【2】3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资助项目 (闽海渔 05129)©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第3期江洲等: 鱼油的提取与精制技术探讨61鱼油之所以具有特殊的重要价值, 是因为鱼油具有特殊的化学组成。

富含ω- 3 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EP A ( E i co s ap e n t aeno i c A c i d, C20 ∶5 )和DHA (Doco s ahexaeno i c A c i d, C22 ∶6 )的鱼油常被用来生产人类的健康食品或药品。

许多科学研究证明, EP A 与DHA 对心脑血管系统的健康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EPA 与DHA 也是水产类动物的必需脂肪酸, 并能改善畜禽类动物的免疫功能。

本文主要根据我们多年来在从事鱼油提取和精制的研究和生产中获得的经验和试验数据, 结合相关文献报道, 对鱼油的提取和鱼油精制工艺、注意事项及工艺参数的制定等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探讨。

1 鱼油的提取鱼油的提取方法有多种, 根据原料和用途的不同可采用相应的提取方法, 如加热干炸法、高压隔水蒸煮法和酶解法等。

但绝大部分的鱼油来自于加工鱼粉的副产品, 传统的鱼粉加工工艺为湿法工艺和干法工艺, 湿法工艺流程如下: 原料鱼→蒸煮→压榨→烘干→冷却→过筛→鱼粉↓水和鱼油→加热→离心分离→粗鱼油首先, 将原料鱼在80 ℃以上蒸煮30 分钟, 以破坏原料中组织细胞结构, 使鱼油从鱼体中分离出来。

其后, 将蒸煮后原料鱼送到螺旋压榨机进行压榨, 压榨可去除原料中50 %的水分, 并将部分鱼油随同榨出。

此后, 再用离心机将压榨废水进行分离, 其轻相即为粗鱼油。

粗鱼油的出率与鱼体大小、季节及捕捞海域有较大关系, 一般为原料鱼重量的1 % ~5 % ; 粗鱼油的品质除脂肪酸组成决定于鱼种外, 其它指标主要决定于原料鱼的新鲜程度, 用新鲜的原料鱼生产的粗鱼油的酸价一般在6m g/ g以下, 具有正常的气味和色泽, 而用腐败的原料鱼生产的粗鱼油的酸价在7m g/ g~20m g / g之间, 有的甚至高达30m g/ g 以上, 色泽很深, 气味难闻, 主要原因是其中含有较多的腐败的鱼体蛋白, 此种粗鱼油的精炼难度有所加大。

干法鱼粉加工工艺减少了压榨工艺, 所以也就没有鱼油被分离出来。

2 鱼油的精制粗鱼油又称毛油, 由于其含有一定量的水分、杂质、胶质、鱼体蛋白, 其酸价较高, 色泽较深, 并伴有较浓的腥臭味, 所以需经过精制并达到一定的质量指标后才有使用价值。

鱼油精制的工艺同植物油脂的精炼工艺类似, 但视原料或产品用途的不同, 其精制工艺有较大的差别。

一般小规模的精炼厂多采取间歇工艺, 其主要工序包括脱酸、干燥、脱色等。

也有采用管式离心机进行脱皂的半连续工艺, 即脱酸工序采用连续工艺, 而干燥与脱色工序则采用间歇工艺, 此工艺在我国山东威海一带的鱼油厂应用极为普遍, 其产品主要作为饲料用鱼油。

一个完整的鱼油精制工艺流程如下:粗鱼油→过滤→脱胶→脱酸→水洗→干燥→脱色→冬化→脱臭→调制211 过滤过滤对采用碟式离心机脱皂的连续精炼工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工序。

粗鱼油中含有一定量的杂质和鱼体蛋白及胶质, 过滤(一般采用板框过滤机) 可除去大部分的杂质, 这对保护离心机的碟片、延长离心机的排渣周期极有益处。

过滤还可除去相当部分的鱼体蛋白和胶质, 对于品质较好的粗鱼油的精炼, 可免去脱胶工序。

久置或低温下的粗鱼油中有一定量的固体脂, 为防止固体脂被滤去而造成损失, 并提高过滤速度, 将粗鱼油预热到40 ℃左右可收到较佳的过滤效果。

由于胶质和鱼体蛋白的存在, 过滤机内还没有形成足够多的杂质就会降低过滤速度, 此时应更换滤布或将滤布清洗后再予过滤。

212 脱胶大量文献报道的鱼油精炼工艺中大都有脱胶工序, 但未见关于胶质定量分析的报道。

鱼油的脱胶工艺大都采用酸炼脱胶工艺, 即将鱼油加热到65 ℃, 加入油重012 %、浓度为85 %的磷酸经充分混合后进入酸炼反应罐, 停留20 分钟后进入下一道工序。

从我们的实际经验看, 酸炼脱胶工艺并未取得良好的效果, 可能是由于鱼油的胶体性质有别于植物油之故。

而是在后续的脱色工序中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但这样会影响过滤和脱色效率, 不62 福建水产总第118期适宜作为脱胶的首选工艺。

213 脱酸脱酸是鱼油精炼最重要的工序之一, 基于提取鱼油的原料的新鲜度不等及鱼油提取过程中长时间与水混合在一起等原因, 粗鱼油的酸价往往比较高, 其酸价一般在5m g / g 至30m g/ g 之间。

对于不同酸价的鱼油, 应选择不同的脱酸工艺, 碱炼脱酸适宜于酸价小于20m g / g的粗鱼油; 对于酸价大于20m g/ g的粗鱼油, 则应采取二次碱炼的方法, 若生产量较大, 且条件许可时, 选择物理脱酸与化学脱酸相结合的工艺显得更为经济。

21311 碱炼脱酸碱炼脱酸同植物油的精炼工艺基本相同, 不同酸价的毛鱼油应使用相适宜浓度的烧碱溶液,酸价较低的毛鱼油应使用浓度较低的烧碱溶液, 反之也然, 如此可减少发生乳化和中性油皂化的几率。

碱炼温度控制在85 ℃左右较为合适, 此温度下既能确保反应完全, 又可进一步防止乳化, 还能使油和皂达到最佳的分离效果。

21312 物理脱酸物理脱酸工艺仅适合酸价高、生产量大的企业选用, 具有产品得率高、产品成本低的优势, 但也存在设备投资大、工艺操作要求高等不足。

选用物理法脱酸, 首先应将毛鱼油进行脱胶和脱色工艺处理, 然后再进入连续脱臭塔进行脱酸。

在温度为210 ℃~220 ℃, 脱臭塔残压小于266 Pa, 物料停留时间30 分钟的工艺条件下, 可将鱼油的酸价从20m g/g 以上降低到5m g/g 以下, 由于鱼油脂肪酸组成的特殊性, 已不宜再进一步提高温度, 如果进一步降低酸价, 应继续选用碱炼法。

214 脱色粗鱼油的色泽较深, 通过碱炼可脱除一部分色素, 但还需进一步脱色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有些粗鱼油如新鲜的鳀鱼油或鳕鱼油在碱炼过程中就取得良好的脱色效果, 再进一步用白土或活性炭脱色则显得更为容易脱除残留的色素, 对于这类鱼油, 白土添加量为3 %即可, 无需添加活性炭(见表2 ); 而有些品质较差的粗鱼油如南非沙丁鱼油或鱿鱼油在碱炼过程中的脱色效果并不明显, 再进一步用白土或活性炭脱色也较难脱除残留的色素, 对于这类鱼油, 白土添加量则明显提高, 一般需添加至8 %以上才能取得较好的脱色效果, 若在白土中添加5 % —10 %的活性炭, 其脱色效果有明显改善。

有些鱼油之所以难以脱色, 主要是与残留的鱼体蛋白及胶质有较大关系, 由于鱼体蛋白或胶质的存在, 导致其首先吸附在白土上, 一方面影响了白土吸附色素的效果, 另一方面导致过滤性能的降低, 为此, 选择通透性较佳的白土显得更为重要, 否则将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此外, 因鱼油发生化学变化而产生的颜色也很难去除。

表2南美鳀鱼油的脱色试验结果温度时间白土用量活性碳用量色泽( ℃) ( h) ( % ) ( % ) (罗维朋2514mm 槽)90 01530黄35红31590 0153013黄35红115215 冬化鱼油的脂肪酸组成因鱼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差别, 由于饱和脂肪酸含量不同或者脂肪酸在甘三酯中的分布不同等原因, 在常温下的物理性状存在较大差别, 在低温下的差别则更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