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公开课教案

渔家傲-公开课教案
渔家傲-公开课教案

渔家傲

李清照

一、读一读:感知词的内容

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词。(齐读)渔家傲是词牌名,假如请你给这首词加一个题目,应该加什么呢,请大家先自由朗读,思考,回答。

(生读一遍)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师:我们可以加什么呢?

生:梦。

师:这是一首记梦之作,那么词人在何时何处做了一个怎样的梦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再来读课文,思考,回答。

(生读二遍)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你说说,词人梦于何时?

生:黎明,天将要亮的时候。

师:你是从什么地方发现的,请用文中的关键词来回答。

生:晓雾。

师:我们在《答谢中书书》中学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晓雾,指的早晨的雾。还有没有其他的词语呢?

生:星河欲转。

师:天上的银河将要由亮变暗,天边也现出曙光。

师:词人在天刚要亮的时候,黎明时做的梦。在什么地方做的梦呢?

生:一艘小船上。

师:你是从什么地方发现的,请用文中的关键词句来回答。

生:蓬舟吹取三山去。

师:蓬舟,像蓬草一样的小船。词人的小船又飘在哪儿呢?

生:飘在海上,

师:你从什么地方发现的,再用文中的词句来回答。

生:天接云涛连晓雾。

师:在水天相接,波涛汹涌,浩瀚缥缈的海上。词人在梦中所见所闻,有感而发。

二、想一想:描绘词的画面

师:词的首句就交代了梦的时间、地点,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我们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

生:雄浑、壮阔、阔大。

师:现在让我们发挥想象,描绘一下这个画面。

幻灯

发挥想象,描绘画面。

学生活动。

学生展示

师:只见天空,如波浪般的云涛及早晨的青雾,连成了一片,融为了一体,有一种“海天一色”之感。天空残留的几颗星星依然在眨着眼睛,此起彼伏的波涛撞击着船只。此刻,好像星星在跳舞,帆船也在跳舞。面对此景此情,李清照大笔一挥,写下了豪气壮阔的“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的千古佳句。

师:这样一种阔大、雄浑的感觉,你来读一下。

生:读。

三、品一品:感受词人情感

过渡

师:透过迷蒙的海雾,望着汹涌的波涛,天边耀眼的繁星,想想自己的归路,李清照迷茫了,产生了幻觉。

于是有了“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来到了天上。发生了什么?

生:天帝殷勤地问我到哪里去。

师:殷勤怎么理解呢?

生:热情,关切。

师:你能不能把这种殷勤的感觉读出来呢?

生:读。

师:上阙,是问。下阙呢?

生:是答。

师:哪一个字能看出来?

生:报。

师:我是如何回答的呢?

生: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幻灯:炼字

嗟、谩

师:嗟什么意思

生:感叹。

师:是嗟叹、哀叹,还是感叹、赞叹?

生:回答。

师:日暮途远是词人对人生的哀叹。哀叹悲苦的人生命运,哀叹家国破碎!

穿插知识卡片

幻灯:用典

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意。

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

师:谩又怎么理解呢?

生:我从注释中了解到我就是有像杜甫那样的才华,能写出忧国忧民的句子,又有何用呢?

师: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的是什么情感?

生:无奈。

穿插背景介绍

宋高宗建炎三年夏(1129年),其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城中发生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像其他的统治者一样,临阵脱逃。李清照为国为夫深感耻辱,挥笔写下一首著名的诗。

《夏日绝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师:我们可以看到,词人暗含的是一种无奈,一种嘲讽。虽然作为一个柔弱的女子,我也有忧国忧民的情怀,作为统治者,却只顾逃亡,不管百姓死活。再回想到天帝的“殷勤”,与统治者的冷漠形成强烈的对比。想一想,词人有何感想?

生:哀叹、无奈。

师:你能不能把这种哀叹、无奈、惆怅的感觉读出来。

生:读。

师:面对天帝殷勤的问,我还答了什么呢?

生: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师:你来说一说,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生:豪迈。

《庄子·逍遥游》中“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大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用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

三山,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在这代表的是美好的、浪漫的、自由的事物。

师:那么在这句中,词人还带有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

生:向往、追求。

师:所以我们在读这一句的时候,要带有一股豪气,一股追求和向往的豪气。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李清照经历北宋南宋之交,一生创作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北宋灭亡之前)多写其闺中悠闲生活,后期,在遭遇国破家亡夫死之后,孤身漂泊江南,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师:国破家亡,没有摧毁她那颗勇敢追求的心,这个外表柔弱的女子,胆气冲天,豪迈坚毅。她要乘风高举,像振翅九天的大鹏,勇往直前,去追求美好、自由、光明的生活。她是婉约词人,她在那个时代,唱出一首豪放之曲!

师: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一句。

生:读。

(生读三遍)

最后学生齐读。

四、评一评:艺术风格

老师娓娓道来: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神奇瑰丽的想象,让我们感受到一种豪放。

天帝的热心关切与朝廷的冷漠自私形成对比,写出了对朝廷的讽刺,表达了对统治者的不满。

上阙是问,下阙是答,打破了以往写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的桎梏,这种大开大合、楚辞式问答的风格,更是让这首词充满浪漫的气质。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词人希望向大鹏振翅一样,刮起九万里的高风,把一叶孤舟吹到仙山上去。这又是一种庄子式的超然物外的精神的自我安慰,寄托。

幻灯:

李清照的豪放,既不是苏轼的豁达,也不是辛弃疾的豪壮,它是浪漫的、自由的、超脱的。它是属于这位婉约词人专属的豪放之曲。

师:

我们从梦里到梦外,追随着词人的文字,感受了词人的悲欢与离合,品味了词人的婉约与豪迈。

幻灯

一场虚梦,几度炎凉,筑成传奇女子经历的悲欢之路。

一声嗟叹,百般情绪,读出婉约词人唱出的豪放之曲。

重点第二三个板块,更重要的是大量的穿插,随机应变,老师的讲解。艺术风格看时间,时间不够,直接幻灯出现最后两张结束。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章感情。 2.通过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展开联想和想像,感悟文章的意境。 3.结合注释,翻译课文,体会范仲淹守边御敌的决心和将士思乡忧国的情 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教学难点:赏析和体悟守边将士的情怀。 教学方法:诵读法、描述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图片导入法) 分别展示江南秋天和边塞秋天的图片,让同学们讲讲印像中的两种秋天的景色是怎么样的,让同学们用语言描绘出来。通过对比,说说与江南的秋相比,塞外的秋天景色又“异”在哪里?。 渔家傲,词牌名。这首词开边塞之风,格调苍凉悲壮,感情真挚,一扫花间词派柔靡无骨,吟风弄月的词风,后来成为苏轼,辛弃疾豪放派的先声。“秋思”为全词的题目,“思”体现的是忧思之情。 公元1041年,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负责抵抗西夏。在此期间,看到了边防将士的生活困苦,内心苦闷,浓浓的忧国思乡之情让他们头发苍白,哀伤落泪,于是写下了这一首词。 二、借助注释,翻译课文 1.学生自由大声读,教师正音。 2.集体读,指名读,引导学生读出感情来。 3.小组合作,参考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4.教师检查。 三、赏景 1.播放悲凉的配乐,让学生读词的上片。

2.让学生说说你刚才看到了怎么样的边塞秋景? (寒冷,荒凉)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苍凉壮阔的塞外风光)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3.用你想到的词来形容一样当时的气氛是怎么样的? (萧瑟,肃杀,警戒) 四、品句 再次朗读课文,结合下列句子,请同学们说说词的下片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浊酒一杯家万里。(思乡想家) 2.燕然未勒归无计。(为国戍边,建功立业)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因功业未立,难以归家而哀伤流泪) 五、体悟 1.请同学们发挥联想与想像,选一个角色代入(如将军、将士)动笔写一写他们在戍边时的心里活动是怎么样的。 2.请各个小组上台展示学习成果 小结 在寥寥几十字间,描写了景融入了情,表达了作者破敌立功的决心和思念家乡的矛盾心情。将广博的胸怀浓缩在咫尺之间,真可谓是:古诗词哪!想让我不爱你可不容易! 六、用白话文改写,拓写上片或下片内容。 例如:一入秋季边塞风光多么奇异,雁行阵阵南飞衡阳不肯停息。军号和着马鸣声,风号声一齐响起。重山峻岭之间,落照将尽,烟雾飘动孤城紧闭。一杯浊酒暂且慰我故土之思,功业未建男儿无颜回归故里。悠悠笛声在严霜的夜空回荡,谁能安然入睡,将军白了头发,士卒泪流不尽。 七、拓展积累 积累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如: 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案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 2、体会词人在词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3、反复诵读进而感悟词作主旨; 4、背诵默写全词。 一、新课导入:(写作背景) 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李清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国破家亡兼夫死,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她只身漂泊江南,孤单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岁月的晚年,处于“路长嗟日暮”的困境。但她是一个性格爽直、柔中有刚、不愿受现实生活束缚的人,所以,有时想象的翅膀飞进了另一个世界。她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以求摆脱人间那前路茫茫、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境况。于是梦跨云雾,渡天河,归帝宫,乘万里风到仙山去。这样豪迈的气概,不凡的壮举,就使这首词显示出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而和她的其他词作风格迥然不同。 二、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主要作品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三、朗读全诗 1、读准节奏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读准字音 星河欲转zhuàn 千帆fn舞闻天语y 嗟ji日暮谩màn有鹏péng正举 蓬péng舟 (学生先自由读,教师范读,师生齐读。) 四、结合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拂晓时大风狂舞,天空连接着那象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霞,这些云霞又是和晨雾连在一起。银河中波涛汹涌,像要使整条河翻转过来似的。河中许许多多帆船在滚滚的大浪中颠扑。我仿佛梦中回到了天地那儿,听到天帝好意地问我要到哪里去。 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还很远,可现在已到了黄昏,我学诗空有惊人的句子。大鹏已经高翔在九万里风之上,大风啊不要停下,把我的帆船吹送到海上的三座仙山去吧!五、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讨论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1、这首词的内容能用哪一个词来概括? 梦 2、结合词中内容说一说她在梦中看到了什么? 明确: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3、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

渔家傲教学设计

《渔家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PPT) 1、知识与能力:能够有感情的诵读全词;了解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根据词人生活的时代背景体会作者在词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词作主旨;结合内容赏析阅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本词豪放的艺术风格;感受词人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生平,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赏析词作,感悟词作主旨。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论法、启发法、读书指导法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纵观历史,著名诗人、词人比比皆是,但说到女词人你会想到谁呢? 1、蔡文姬:蔡琰,东汉末年著名才女、文学家,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写下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和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自传体五言长篇叙事诗《悲愤诗》; 2、唐婉:自幼文静,才华横溢。陆游第一任妻子,陆游曾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做信物与唐家定亲,但后来被母亲无情拆散,也因此写下著名的《钗头凤》红酥手,唐婉和了一首同名作品《钗头凤》世情薄; 3、秋瑾:号鉴湖女侠,性豪侠,习文练武,蔑视封建礼教,所以在代表作《满江红》中慨叹:生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4、李清照: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但却写下了唯一一首豪放派作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位跨南北两宋的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渔家傲》。 (二)、知人论世(PPT) 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历城人(今山东济南),是婉约派的代表。生活在北宋后期和南宋前期,以“靖康之变”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生活幸福美满,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变”,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李清照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 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 创作背景 这首词,在《花庵词选》中题作“记梦”,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也是少见的浪漫主义名篇。一般来说,李清照南渡以后写的词都是些消沉愁苦之作,而这一首却是例外。这首词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春,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本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三)、感知内容 1、读准字音:殷勤嗟谩(解释)蓬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

2020年春季上学期部编版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能够有感情地吟诵词作,读出作品的情感和意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作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吟诵品读词作,感受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质疑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岳阳楼记》两句名言导入: 一篇《岳阳楼记》感动了历代的文人墨客,让我们了解了范仲淹作为政治家的忧国忧思。其实他还是一名武将,曾驻守边塞多年,今天我们通过《渔家傲·秋思》这首词来领略一下他的边塞情怀。(板书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介绍:(由学生介绍师再补充)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在陕西守卫边疆多年。政治上,他主张革新,为守旧派阻挠,他的词,写边塞生活,苍凉悲壮,慷慨生哀;写羁旅生活,缠绵深致,脍炙人口。 2、背景简介: 1038年西夏元昊称帝后,连年侵宋。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延州当西夏出入关要冲,战后城寨焚掠殆尽,戍兵皆无壁垒,散处城中。此词即作于知延州时。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而景中有情;下片着重抒情,而情中有景。 3、释题: “渔家傲”是什么? “秋思”这一题目提示了什么信息?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字音(指名学生朗读) 2、说说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指名谈理解) 四、小组合作,提出质疑

八年级上册《渔家傲秋思》公开课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渔家傲秋思》公开课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八年级上册《渔家傲秋思》公开课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知识目标: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能够有感情地吟诵词作,读出作品的情感和意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作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教学难 有感情地吟诵点品读词作,感受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质疑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诗歌 由《岳阳楼记》最后一段朗读导入: 一篇《岳阳楼记》感动了历代的文人墨客,让我们了解了范仲淹作为政治家的忧国忧思。其实他还是一名武将,曾驻守边塞多年,今天我们通过《渔家傲·秋思》这首词来领略一下他的边塞情怀。(板书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介绍: 2、背景简介: 3、释题: “渔家傲”是什么? “秋思”这一题目提示了什么信息?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字音 2、说说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四、小组合作,提出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衡阳雁去无留意”这句诗如何理解? 2、“燕然未勒归无计”是什么意思? 五、全班讨论,解决疑问 六、有感情地品读诗歌 今天咱们重新认识了范仲淹。在苍凉悲壮的情境里,作者用短短几句词写出了自己和许多的将士们思乡又忧国的矛盾心理,一位巍然的令人敬畏的文人形象仿佛就在眼前,让我们也仿佛置身于边塞的萧索中感受着将士们悲凉的心情,这就是诗词文化的魅力。 七、背诵诗歌 八、课堂小结: 综观全词,词的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

渔家傲教案资料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整体把握: 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而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乃是湖北黄冈的赤鼻叽,所以说杜牧此诗只是借相同的地名,寄寓吊古之意,并抒写自己的感慨。宋代苏轼在黄州所作的《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也是类似的情况。 诗的前两句写兴感之由,颇有情致:从沙中发现了一根折断的铁戟,拿出来自己磨洗,认出那是数百年前赤壁之战的遗物。锈迹斑斑的断戟,无疑带有极强的沧桑感,能令人联想的战争的残酷,甚至“神游”于那硝烟弥漫的古战场。诗人“自将磨洗”和“认”的动作,也显示出他对这一前朝故物的兴趣和对历史的思索,一个于江畔凭吊古迹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后两句发议论,抒感慨,深刻警策。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影响,而是反说其事,设想“如果当年没有东风的帮助会怎样”,可谓“无中生有,死中求活”(谢枋得《唐诗绝句注解》),翻出新意。末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更以两名女子可能的命运来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以小见大,含蓄、形象而又颇见风致。 古人写咏史怀古这类题材,往往不止于就事论事,而是有着明确的现实指向,或托古讽今,或怀古伤己,《赤壁》一诗也不仅仅是故作奇谈、驰骋议论。杜牧是宰相之孙,自视甚高,喜好谈兵,对自己的军事才能十分自负,怀抱用世之心,却始终郁郁不得志。“东风”一语,除了实指之外,也可以理解为周瑜取胜的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的条件,特别是孙权对他的信任。细细品味诗意,不难读出诗人对周瑜的那一丝不屑与嘲讽,还有一股“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平。 题型示例: (一)整体把握: 这首诗属于咏史诗。最突出的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物抒怀。作者借“折戟”这一古物引出前朝周瑜和曹操的故事,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写法),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诗的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发议论感慨。 (二)赏析名句: 1、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因为原句以两位女子可能的命运来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含蓄、形象而又颇见风致。改句过于直白,缺乏诗味。 2、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方便,取得胜利的可能是曹操,历史将会重写。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相信自己只要有机遇总会有作为,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3、请从写法上和内容的角度,说说你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理解。 ———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女子的命运来来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 深刻警策,含蓄、形象而又颇见风致。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整体把握: 《渔家傲》大约是李清照南渡之后的作品。一般来说,李清照南渡后的词作大多沉痛愁苦,而这一首却充满了浪漫幻想的气息。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词的一开头便写梦中所见景象。天上云海茫茫,那一团团的白云相接,就像奔涌的波涛,又和拂晓的晨雾连在一起,越发显得迷蒙。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那天河好像也在流转,河中似乎漂浮着许多船,风帆舞动,随云涛起伏。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创造了这样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作者在梦中穿过云涛、晓雾、星河,来到天帝居住的宫殿,用一个“归”字,好像她原来是从天上宫阙来到人间,经历了千辛万苦后又回到天帝身旁。这大概是她经历了人生道路的流徙奔波之苦后,希望的得到一个美好归宿的潜意识促成的吧。她不仅回到了“帝所”,还听到天帝对她讲话,关心她想要回到哪里去。经受了人间的冷漠之后,听到天帝殷勤的垂问,多少心愿,终于得到了诉说的机会。于是自然引出下阕。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上句是说作者回告天帝:我所走的路很漫长,天色却已黄昏,前程遥远,难以到达。一个“嗟”字,生动的传达出作者对日暮途远的叹息。下句是说我学习作诗,空自写出惊人的诗句,又有什么用呢?这一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感慨自己空有才华,但毕竟是个弱女子,能有什么作为呢?二是正值战乱年代,国难当头,诗词文章又有何用?这一句有怨嗟,有感慨。现实如此,只有把希望寄托于虚幻的想象。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看,大风刮起来了,那搏击长空的大鹏正乘着风振翅高飞。作者希望自己也能像大鹏一样高飞远走。她大声疾呼:大风啊,不住地吹吧,把我的小船吹到海外仙山去吧!她为什么要去海外仙山?这并非消极游仙思想。从前面两句可以看到,她尽管有才华有理想,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处于日暮途远、孤苦无依的困境中,她想去那没有战乱、没有离散、没有悲伤的仙境。这正反映了她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但仙山毕竟是不存在的,她只能在自己创造的理想境界中求得暂时的安慰。 李清照后半生遭遇国破家亡的变故,只身漂泊江南,过着孤寂困窘的生活,但她又是一个有才华有理想的诗人,不甘忍受这样的现实,却又无能无力,只好借助想象去营造一个理想的世界。这首词正是通过记梦,展示一个神奇的境界,抒发内心的苦闷,也表现自己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与向往。 这首词在写作上突出的特点就是想象丰富,意境壮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它所描绘的梦幻境界丰富多姿,使人神往。李清照本是宋词中婉约风格的代表作家,这首词却带有气魄雄壮的豪放词风,在她的作品中别具一格。

渔家傲秋思教案

《渔家傲秋思》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吟诵词作并默写。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词作意境,品味词作的内涵。 3、利用想像、联想等方式培养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 4、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词作内容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词作内容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吟诵词作并默写。 教学难点: 1、利用想像、联想等方式培养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词作意境,品味词作的内涵。 教学方法:教师朗读指导、提问、交流、点拨 学习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发挥联想和想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欣赏激昂、豪壮和婉转、阴柔两首不同的古典音乐,用合适的词形容它们的风格 师:古曲可婉约如小桥流水,和风细雨,…也可.豪放如大江东去,暴风骤雨令人品尝回味,词也拥有与古曲同样的艺术特色,让我们通过学习《渔家傲秋思》来进一步体味。 板书课题:《渔家傲秋思》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背景介绍 宋仁宗康定元年,作者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发动的战争。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这首词就作于此时。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另一方面,也描写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三、品读《渔家傲》 (一)读 1.展示读,正字音 两位学生展示,点评、正音。根据刚才同学的朗诵,老师提示大家注意这些字音。塞下sài嶂zhàng浊酒zhuó燕然未勒yān lè羌管qiāng寐mèi 2.听范读,做指导 注意听范读:点评好在哪里?节奏感情意境 3.自由读,悟感情 下面请大家带着刚才感受到的情感基调,自由地放声朗诵这首词。

《渔家傲秋思》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部编版)

《渔家傲秋思》 1课时 复习目标: 1、有感情地吟诵词作并默写。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词作意境,品味词作的内涵。 3、利用想像、联想等方式培养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 4、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词作内容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2.背景介绍 宋仁宗康定元年,作者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发动的战争。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这首词就作于此时。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另一方面,也描写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二、品读《渔家傲》 (一)读 1.展示读,正字音 两位学生展示,点评、正音。根据刚才同学的朗诵,老师提示大家注意这些字音。塞下sài嶂zhàng浊酒zhuó燕然未勒yān lè羌管qiāng寐mèi 2.听范读,做指导 注意听范读:点评好在哪里?节奏感情意境 3.自由读,悟感情 下面请大家带着刚才感受到的情感基调,自由地放声朗诵这首词。 4.分组读,解词意 下面我们分为两大组,分别朗诵上下阕。(学生分组齐读上下阕) (二)译 1、在理解词的基础上请同学们看课文下注解结合自己的理解翻译这首词内容。 2、再读译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这首词主要写了什麽? 这首词主要写了塞下秋景,抒发了思乡忧国之情。 (2)、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麽? 这首词主要写了塞下秋景,抒发了思乡忧国之情。 (三)、品:品析上阕景物描写 1、上篇写了哪些景物?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异”在何处?(课件逐句打出并分析) (1)、雁为何无无留意?人呢?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异寒) (2)、边塞之声和号角声混在一起渲染了怎样的一种氛围?(异声) (3)、千嶂、长烟、落日构成了一副诗情画意,而“孤城闭”有暗示我什么,渲染了怎样一种气氛?(异势)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课题

《渔家傲·秋思》 教学流程: 读——品——悟——诵——练 导入:情景创设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以及仁人志士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1、王之涣:《出塞》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2、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刚刚我们列举的这些诗歌,它们所描写的都是同一个主题——边塞,因此,人们把这一类的诗歌按照题材分,称之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渔家傲》也是反映边塞主题的。而在范仲淹以前,很少有人用词这一形式来真实地反映边塞生活。这与作者有丰富的边地生活经验是密不可分的。

一、读 1、听该诗的朗读,注意停顿和注音。 千嶂里燕然羌管人不寐 2、请同学们齐读,做到 正姿势:把书捧起; 凝精神:目光专注; 定气息:把气提起。 同学们朗读得很好,已经把词中慷慨壮烈的韵味读出来了。而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还有些许的把握不到位,让我们现在一起来品读该词,更好地体会其中的意味后能朗诵该词。 二、品(景) 1、解题 渔家傲:词牌名 秋思:词名 我们知道词的篇幅可以分为上、下阙(片),本词也是如此,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该词的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写景 下片:抒情 2、上阙: (1)、男生齐读,女生试着想象这样的景有什么特点: 苍凉、悲凉…

请同学们试想(言语引导想象画面): 塞外,我看到层峦叠峰之中一座城门紧闭的孤城,我的耳畔传来军中集结士兵准备迎敌的号角的声音。 (2)、请问词中描写的景是哪里的景,什么时节的景?词中何处可以得知? “塞下秋来风景异” 塞下:点明了地点环境 秋来:点明了时节 (3)、我们现在也正值秋季,范仲淹笔下的景和我们身边的景一样吗?那个字告诉我们不一样了呢? 异:统领全词 (4)、细细地感知词人所描绘的这个景有什么不一样? A、“衡阳雁去无留意”【特写】 秋天到了,大雁往南飞,飞到了衡阳。 〔知识链接:衡阳,又称‘雁城’。传说,秋天,大雁南飞过冬,飞到我们的衡阳便徘徊在我衡阳的上空,不再南飞,于是,“雁城”便由此而来,衡阳也一个地方与大雁有关---“回雁峰”〕“大雁南飞”,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可是在这里词人却用了“无留意”。作者在此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拟人,赋予大雁以人的情感。 边塞已经是荒凉,秋来更加萧瑟,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丝毫的留恋之意。极言边地荒凉,连鸟也不愿久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

渔家傲李清照教学设计

渔家傲李清照教学设计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渔家傲(李清照)教学设计 罗江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熟读并背诵全词; 2、过程与方法:体会词的写作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词人的情怀; 教学重点:体会词的写作意境 教学难点:感悟词人的情怀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首先播放宋祖英演唱的《一剪梅》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这首歌是由宋朝着名女词人李清照作词,由当代着名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一剪梅》。这是李清照婉约词风的代表作,但李清照也有不失豪放的作品,今天我们将来学习她的《渔家傲》。看看词人要表达自己怎样的豪放情怀。(板书课题,并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赏析全词 一读—明节奏 1、学生听朗诵《渔家傲》(ppt展示渔家傲全词,并播放音频) 2、出示(ppt)结合听到的朗诵小组内轮流读(要求:1、朗读时注意节奏和语气;2、组长带头,每人轮流朗读,看谁读的最好; 3、最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 3、全班集体朗读(注意把握词的节奏和情感) 二读—释词意 出示(ppt)

词的写作背景: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学生结合课文旁边的注释,小组合作理解词的大意。 出示(ppt) 早晨,漫天的云涛汹涌翻滚,雾气弥漫漂移,(海面上刮起大风)无数舟船破浪前进,(我坐在颠簸的船上,仰望天空,只觉得)天河都要旋转起来了。(迷迷糊糊中)仿佛我的灵魂回到了天帝住的地方,听到天帝在说话,恳切的问我要到哪里去。 我回答说,路途遥远而天色已晚,我虽然能写出惊人的诗句,但毫无用处。大风正起,我就要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风啊,你不要停,把我的小舟吹到海上的神山上去吧。 三读—赏意境 出示(ppt) 同学们,请大家按照以下句式赏析这首词。 我最喜欢这一句,因为。(同学们可以从以下角度去赏析:写景、抒情或某个词语的运用等方面) 示例:我最喜欢“我报路长嗟日暮”这一句,因为词人结合自己的身世,把屈原《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远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上下求索的精神隐括入词,只用“路长”“日暮”四个字,就将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痛苦感受表达出来。同时词人以一个“报”字与上阕的“问”相呼应,整首词就由上阕的写景转入抒情。 四读—品情怀 同学们,在李清照的这首词中写了自己的“梦”,词人在梦中遇见了谁呀哪一句是在写天帝天帝是怎样的形象呢(“殷勤”情意恳切,表明天帝态度温和,“问我归何处”这是一个异常简洁的问话,但饱含着深厚的情感,一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天帝浮现在眼前。) 请问同学们李清照真的只是在写梦吗她是想以梦来反衬现实,那么当时现实是怎样的呢我们来了解一下。 出示(ppt)

渔家傲·秋思 优秀教案

渔家傲·秋思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词中描写的边塞风光。 2.体会词的韵味,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知这首词慷慨壮烈的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解读全词,了解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难点:清晰地了解整首词分上、下两阕写景和抒情,以及词作者通过景物描写,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对照课文注释,通读全词。 (二)了解作者的生平概况以及写作背景。 二、导入。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唐诗、宋词更是这座瑰丽花园中的两朵奇葩。前两节课我们已经领略了盛唐诗歌的风味,那么,这节课我们就进入宋词的学习。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以及仁人志士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一)王之涣《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二)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三)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刚刚我们列举的这些诗歌,它们所描写的都是同一个主题——边塞,因此,人们把这一类的诗歌称之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渔家傲》也是反映边塞主题的。但是,在范仲淹以前,很少有人用词这一形式来真实地反映边塞生活。由于作者有丰富的边地生活经验,所以词中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三、初步感知,学生朗读。

(一)现在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体会词中的韵味,以及词人的思想感情。 (二)同学们朗读得很好,已经把词中慷慨壮烈的韵味读出来了。那么,这样一首充满着理想和抱负的词,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呢? 四、文本赏析。 (一)导入作者介绍以及写作背景介绍: 1.背景简介: 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上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宝元元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声讨,但事出仓促,每战辄败。 1038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 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副使兼知延州(今延安),抗击西夏。范仲淹到任后,改革军制,团结上下,生产戍边,积极抵御。这首诗就作于此时。 2.作者介绍: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范仲淹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造诣,而且还有卓越的军事能力,这就与他被称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相符合。现在请同学们看看注释①中的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二)分析全词。 此时的范仲淹肩负着国家的重担,我们知道,诗词的创作往往讲究情景交融,那么,当词人身兼重任之时,他的笔下又会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词人眼中的西北边塞大漠风光。 1.分析词的上片。 这首词创作于边塞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同学们知道它是创作于哪个具体的季节的吗?(秋天)很好,你们又是从哪里得知这一信息的呢?(“塞下秋来风景异”) (1)首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环境,“秋来”点明时节。此时此刻,词人身处西北边地,我们刚刚介绍过词人的家乡在苏州吴县,这样一南一北的差异究竟有何不同的风景呢?我们接着往下看看其中的异别之处。突出“异”,总写;并从三处来体现,分写。 (2)“衡阳雁去无留意”。 a.这句词运用了一个典故。古代传说,雁南飞,到了衡阳即止,同时,衡山的回雁峰也因此得名。 b.在古文中,“去”是离开的意思。那么,这里“衡阳雁去”的语序是否符合我们现代的阅读习惯呢?如果不符合,那么正确的语序又是什么样的呢?“雁去衡阳”这里运用了倒装的

八年级上册《渔家傲秋思》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上册《渔家傲秋思》公开课教案 www.5y kj.co m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能够有感情地吟诵词作,读出作品的情感和意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作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吟诵品读词作,感受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情感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质疑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诗歌 由《岳阳楼记》最后一段朗读导入:

一篇《岳阳楼记》感动了历代的文人墨客,让我们了解了范仲淹作为政治家的忧国忧思。其实他还是一名武将,曾驻守边塞多年,今天我们通过《渔家傲·秋思》这首词来领略一下他的边塞情怀。(板书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作者介绍: 2、背景简介: 3、释题: “渔家傲”是什么? “秋思”这一题目提示了什么信息? 三、检查预习情况 、读准字音 2、说说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四、小组合作,提出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衡阳雁去无留意”这句诗如何理解? 2、“燕然未勒归无计”是什么意思? 五、全班讨论,解决疑问 六、有感情地品读诗歌 今天咱们重新认识了范仲淹。在苍凉悲壮的情境里,作者用短短几句词写出了自己和许多的将士们思乡又忧国的

矛盾心理,一位巍然的令人敬畏的文人形象仿佛就在眼前,让我们也仿佛置身于边塞的萧索中感受着将士们悲凉的心情,这就是诗词文化的魅力。 七、背诵诗歌 八、课堂小结: 综观全词,词的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真实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整首词不失为一篇抵御外辱,报国立功的爱国诗篇。 九、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上片:写景“秋”(边塞秋景)塞下 雁去 边声 描绘出一幅萧瑟、 “异”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学科语文年级九年级教学形式公开课教师申俊琴单位小河镇朱市二中课题名称渔家傲秋思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对于词这种文学样式并不陌生,但他们不一定了解应该从什么角度和用什么方式去欣赏词和解析词,为了给学生以后的学习铺路,教师应加以引导,使他们确定学习词的方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赏析诗词一般的角度,了解词人范仲淹及其代表作,熟练背诵并默写全词。过程与方法: 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品味词的语言意境,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词中豁达的心境和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播放古典音乐,让学生欣赏激昂豪壮和婉转阴柔不同的两首古典音乐,用合适的词形容它们的风格 师:古曲可婉约如小桥流水,和风细雨,…也可.豪放如大江东去,暴风骤雨令人品尝回味,词也拥有与古曲同样的艺术特色,让我们通过学习《渔家傲秋思》来进一步体味

【设计意图:词离不开曲,曲依附于词,词曲相依。通过欣赏两种风格的音 乐,使学生感悟到婉约和豪放两种风格,词与音乐的共通,也为学生学习创设一种情境。】 (二)初读,感知词意 初读(节奏情感意境) (1)文学知识 (2)听录音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集体朗读,指名谈谈词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准节奏,体会情感,感知内容。初 步体会到这首诗词的意境美】 (三)诵读,自主赏析 1、教师向学生传授诗词鉴赏的方法,引导学生鉴赏词。 2、诵读《渔家傲.秋思》,你认为那句话写得最好或者你最喜欢,并谈谈理由。【设计意图:诵读,自主赏析。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理解词的内容,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也体现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 (四)品读,品出韵味 1、寻出景物: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渔家傲.秋思》,用你的大脑作探头,展开丰富的想像去捕捉词中出现的景和物。(强调“景”和“物”) (2)睁开眼,你的脑海中搜集到到了哪些景和物,请同学们把景和物在课本上标画出来,(生:塞下、大雁、边声、千障、长烟、落日、古城、浊酒、羌管声、霜、泪水),你把这些景物试着组合起来,加之联想和想象,用你们的生花妙笔将范仲淹笔下的塞外边关图扩写出来。

渔家傲-公开课教案

渔家傲 李清照 一、读一读:感知词的内容 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词。(齐读)渔家傲是词牌名,假如请你给这首词加一个题目,应该加什么呢,请大家先自由朗读,思考,回答。 (生读一遍)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师:我们可以加什么呢? 生:梦。 师:这是一首记梦之作,那么词人在何时何处做了一个怎样的梦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再来读课文,思考,回答。 (生读二遍)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你说说,词人梦于何时? 生:黎明,天将要亮的时候。 师:你是从什么地方发现的,请用文中的关键词来回答。 生:晓雾。 师:我们在《答谢中书书》中学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晓雾,指的早晨的雾。还有没有其他的词语呢? 生:星河欲转。 师:天上的银河将要由亮变暗,天边也现出曙光。 师:词人在天刚要亮的时候,黎明时做的梦。在什么地方做的梦呢? 生:一艘小船上。 师:你是从什么地方发现的,请用文中的关键词句来回答。 生:蓬舟吹取三山去。 师:蓬舟,像蓬草一样的小船。词人的小船又飘在哪儿呢? 生:飘在海上, 师:你从什么地方发现的,再用文中的词句来回答。 生:天接云涛连晓雾。 师:在水天相接,波涛汹涌,浩瀚缥缈的海上。词人在梦中所见所闻,有感而发。 二、想一想:描绘词的画面 师:词的首句就交代了梦的时间、地点,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我们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 生:雄浑、壮阔、阔大。 师:现在让我们发挥想象,描绘一下这个画面。 幻灯 发挥想象,描绘画面。 学生活动。 学生展示 师:只见天空,如波浪般的云涛及早晨的青雾,连成了一片,融为了一体,有一种“海天一色”之感。天空残留的几颗星星依然在眨着眼睛,此起彼伏的波涛撞击着船只。此刻,好像星星在跳舞,帆船也在跳舞。面对此景此情,李清照大笔一挥,写下了豪气壮阔的“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渔家傲李清照教学设计

精心整理 渔家傲(李清照)教学设计 罗江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熟读并背诵全词; 2、过程与方法:体会词的写作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词人的情怀; 1、 2、组长带 3、全班集体朗读(注意把握词的节奏和情感) 二读—释词意 出示(ppt) 词的写作背景: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学生结合课文旁边的注释,小组合作理解词的大意。 出示(ppt)

早晨,漫天的云涛汹涌翻滚,雾气弥漫漂移,(海面上刮起大风)无数舟船破浪前进,(我坐在颠簸的船上,仰望天空,只觉得)天河都要旋转起来了。(迷迷糊糊中)仿佛我的灵魂回到了天帝住的地方,听到天帝在说话,恳切的问我要到哪里去。 我回答说,路途遥远而天色已晚,我虽然能写出惊人的诗句,但毫无用处。大风正起,我就要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风啊,你不要停,把我的小舟吹到海上的神山上去吧。 三读—赏意境 出示(ppt) “日暮” 人要求五百万两黄金及五千万两银币,并割让中山、河间、太原三镇。同年八月,金军又两路攻宋;在同年闰十一月时,攻克汴京。宋钦宗亲自至金人军营议和,被金人拘禁。这就是历史上“靖康之变”。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可以看出皇帝只为能偏安一隅而一味求和,置百姓于不顾。 词人将梦中的天帝与现实中的皇帝进行比照,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因此李清照在词中想借着大鹏乘风高飞的力量,飞到梦中的仙山去。可以看出她想要摆脱现实的束缚,去追求自由和光明。(板书)

《渔家傲》李清照教案

《渔家傲》教学设计 吉林伊通第二十一中学刘洪光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体会作者在词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进而感悟词作主旨;结合内容赏析阅读。 3、品味本词豪放的艺术风格,感受词人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渔家傲》是李清照词作中的一首风格特殊的作品,是少见的浪漫主义名篇。渔家傲是词牌名。 二、整体感知: 1、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其诗文并美,尤长于词,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词艺术技巧很高,形式上擅用白描手法,力求创新。语言清丽雅洁,明白如画,富有生活气息,人称“易安体”。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失。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2、在词的创作史上,李清照是继柳永、秦观、周邦彦之后又一着名的婉约派词人。她的词清新婉转、幽怨凄恻,极富抒情性。但这首词却表现出非常不同的风格,它气势磅礴,音调铿锵,是李清照词中最别具一格的杰作。 3、学习生字:谩.(màn) 4、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三、细读品味: 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词人把低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2、“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词人在梦中飞上了

天空,见到了天帝,天帝询问她的去向。 上阙表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友惊人句。”——“路长”“日暮”写出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谩友惊人语”,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4、“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达了词人决心要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远举,奔向飘渺的神山寻求幸福。 下阕词人借回答天帝的问话,抒发胸臆,感叹遭逢不幸,渴望寻求幸福。四、合作探究: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女词人,为什么能写出这样豪放的作品呢 明确:封建社会中,女子生活于种种束缚之下,即使像李清照那样有高度修养和才华的女词人也不能摆脱这种命运,这无疑会使她感到烦闷和窒息。她作了两首《临江仙》词,都用欧阳修的成语“庭院深深几许”作为起句,这很可能是借它充分表达出她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但这种愿望在她生活的时代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她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在这境界中寻求出路。然而在那个时代,一个女子能不安于社会给她安排的命运,大胆地提出冲破束缚、向往自由的要求,确实是很难得的,在历史上,在封建社会的妇女群中,这是很少见的。 五、教师小结: 这首词意境开阔,气势磅礴,想象丰富。通过对梦境的描述,抒写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地表现了他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读这首词。 七、板书设计: 渔家傲 词人梦中所见所闻:海天相接、瑰奇雄伟。 词人的理想和抱负:辛苦求索、未见光明。 ————渴望自由、追求光明。

陈海玲《渔家傲(秋思)》教案

陈海玲《渔家傲(秋思)》教案(修订稿) 教学目标: 1.训练朗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2.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3.抓住关键词句品味赏析,体悟作品内涵 教学重点: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难点:品味赏析体悟 学法指导: 诵读品味法。通过读使学生体会诗词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思。 讨论——质疑——点拨法。质疑解难,合作研讨,互动探究,教师相机诱导点拨,引导学生鉴赏词作。 描述法。激发学生想象,用描述性的语言再现词的画面,品味词作的意境美。 竞赛法。通过同学间的竞赛,打破古诗文教学单调沉闷的格局。 教学课时:一课时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一、导语设计 让学生欣赏激昂豪壮和婉转阴柔不同的两首古典音乐,用合适的词形容它们的风格 师:古曲可婉约如小桥流水,和风细雨,…也可.豪放如大江东去,暴风骤雨令人品尝回味, 词也拥有与古曲同样的艺术特色,让我们通过学习《渔家傲秋思》来进一步体味 板书课题:《渔家傲秋思》 二:新课

(一)读听听 1.注意听范读:点评好在哪里?节奏感情意境 试试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自由读一遍提出有质疑的地方,大家一起解决: (看看注释处理好字音节奏感情) (1)根据词语注拼音: 燕()然羌()管人不寐() 个人表现读(生品评:…..) 理解性的齐读一遍(带着感情读出气势) (2)结合书下注释,理解全词大意。 (二)品 3..同学们读的时候抓住了“情”,找找,上阕里我们看见了哪些“景”?完善 雁去长烟 落日边声 千嶂城闭 我看见了一幅--------------------------图(落日归雁,长烟落日边声四起古城落日归雁孤城戍边图) 4.这些景是扣着一个“异”而写的?异在何处呢? 明确:异寒异声异势 5.品读上阕说说:通过以上景致的描写渲染出怎样的气氛? 明确:荒凉萧瑟肃杀 5.此景会让人产生什么样的感觉? 悲凉寂寞孤独思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