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诈骗案例.
防诈案例简短

防诈案例简短
防诈骗案例简短
1. 假冒公检法诈骗
王先生接到一个自称是公安局的电话,称其银行卡涉嫌洗钱,要求配合调查。
王先生按照骗子的要求,将资金转到所谓的“安全账户”上。
最终发现,这是骗子利用假冒公检法的手段进行诈骗。
2. 网络购物诈骗
李女士在某网站上看到一款低价出售的商品,联系卖家后,通过支付宝付款。
收到货后发现商品与描述不符,但联系不上卖家。
这是网络购物诈骗的典型案例。
3. 投资诈骗
张先生收到一封电子邮件,称有一个高回报的投资机会。
张先生投资后,发现回报迟迟未到账,并且无法联系到对方。
这是投资诈骗的一种常见形式。
4. 冒充熟人诈骗
刘先生接到一个自称是其多年未见的朋友的电话,对方称自己遇到困难,需要借钱。
刘先生未加核实,便将钱汇给对方。
事后发现,这不是真正的朋友,而是骗子。
5. 虚假中奖诈骗
赵女士收到一封中奖通知,称她在一场活动中赢得了大奖。
赵女士按照要求支付“手续费”后,便再无音讯。
这是虚假中奖诈骗的一种常见手段。
反诈相关案例

反诈相关案例反诈骗是一种重要的社会问题,不断有新的骗术出现。
为了提醒大家提高警惕,下面列举了10个与反诈骗相关的案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防范诈骗。
1. 电信诈骗案例:张某接到了一个自称是公安局的电话,说他涉嫌洗钱,需要转账到指定账户。
经过调查,张某发现这是一起电信诈骗案,及时报警并保护了自己的财产安全。
2. 冒充亲友案例:李某接到了一个自称是亲戚的电话,说需要紧急借款。
李某怀疑是诈骗,通过与亲戚确认后发现确实是骗子冒充亲戚,成功避免了损失。
3. 网络购物诈骗案例:小明在网上购买了一款手机,但收到的货物与描述不符。
小明通过投诉和申请退款成功解决问题,避免了被骗的风险。
4. 银行卡盗刷案例:王某的银行卡被盗刷了大笔资金,王某立即联系银行冻结了账户,并报警处理,最终追回了被盗的资金。
5. 伪造投资案例:某公司通过伪造投资项目吸引投资者,许诺高额回报。
一些投资者上当受骗,损失惨重。
警方介入后,该公司被查封,投资者得到了相应的补偿。
6. 假冒公检法案例:骗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以调查案件为名,要求被害人转账。
一些人上当受骗,损失了财产。
相关部门通过宣传和警示教育,提高了公众的警惕性。
7. 短信诈骗案例:小刚收到一条短信称自己中了大奖,需要提供个人信息和银行账户。
小刚怀疑是诈骗,没有回复短信,并向当地公安机关举报,成功避免了损失。
8. 上门推销诈骗案例:一些骗子以推销保险或其他产品为名,上门骚扰老年人。
老年人要求对方离开,并报警处理,成功防范了骗局。
9. 虚假求助案例:某人通过社交媒体发起虚假求助,骗取善心人士的捐款。
警方通过调查发现这是一起诈骗案,将该人抓获并追回了被骗的款项。
10. 假冒网站案例:一些骗子通过制作假冒的购物网站,引诱顾客购买假冒的商品。
一些顾客发现问题后报警,警方查封了该网站并追回了被骗的资金。
以上是10个与反诈骗相关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大家要保持警惕,提高自我防范能力,以免成为骗子的受害者。
电信诈骗案例

电信诈骗案例电信诈骗是指利用电话、短信、互联网等通讯工具进行欺诈活动的行为。
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层出不穷,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本文将通过几个典型的电信诈骗案例,向大家介绍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法,以及如何避免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
案例一,虚假中奖信息。
小王收到一条短信,称他中了某某彩票公司的大奖,需要提供个人银行账户信息才能领取奖金。
小王心存侥幸,按照短信上的要求提供了自己的银行账户信息。
结果不出所料,他的银行卡很快被盗刷,损失惨重。
案例二,冒充亲友求助。
小李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声称是他的亲戚,并称自己遇到了紧急情况,急需资金。
小李出于关心,立刻汇款了一大笔钱。
事后才发现,对方根本就不是他的亲戚,是一起电信诈骗案件。
案例三,虚假投资理财。
小张在网上看到一个投资理财项目,承诺高额回报。
他贪图利益,毫不犹豫地投入了大量资金。
然而,当他想要提取投资回报时,却发现所谓的投资公司早已消失无踪。
以上案例让我们看到,电信诈骗的手法千变万化,而且往往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和迷惑性。
为了避免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我们需要提高警惕,养成一些良好的防范习惯。
首先,要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轻易泄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重要信息。
其次,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陌生人的电话、短信或网络信息,尤其是涉及到金钱、财产的事务。
最后,要增强风险意识,理性对待投资理财项目,不要贪图一时的高额回报,以免上当受骗。
总之,电信诈骗给社会治安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做到不轻信、不盲从,以免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电信诈骗的危害,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大学生网络诈骗案例

大学生网络诈骗案例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诈骗案件层出不穷,而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
主力军,也成为了网络诈骗的重要目标。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真实的大学生网络诈骗案例,以便引起大家的警惕和注意。
案例一,校园兼职诈骗。
小明是一名大学生,他在网上看到了一个校园兼职的广告,对方称只需在家通
过网络就可以轻松赚钱。
小明兴奋地加了对方的微信,并按照对方的要求交了报名费。
然而,后来他发现对方的微信已经被拉黑,报名费也打了水漂。
案例二,虚假投资诈骗。
小红是一名大学生,她在社交平台上被一个自称是投资公司的人拉进了一个微
信群,群里的人天天吹嘘自己投资赚了大钱。
小红被说服后,便投入了一大笔钱,结果发现所谓的投资公司人员全部消失,她的钱也打了水漂。
案例三,网络情感诈骗。
小李是一名大学生,他在一个交友软件上认识了一个貌美的女孩,两人聊得很
投机。
渐渐地,女孩向小李借了一些钱,并称很快就能还给他。
然而,女孩后来消失了,小李的钱也打了水漂。
以上几个案例都是真实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网络诈骗案例,这些案例告诉我们,网络诈骗没有固定的形式,可能以兼职、投资、情感等多种方式出现。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承诺,不要贪图小利而被骗上当。
同时,学校和家庭也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让他们了解网络诈骗的
常见手法,学会辨别真假信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防范和打击网络诈骗,让大学生远离网络诈骗的危害。
诈骗案例大全

诈骗案例大全诈骗案例大全1. 银行诈骗案例:某人收到一封冒充银行的电子邮件,称其账户存在异常,并要求立即登录网上银行确认信息。
该人点击链接进入伪造的银行网站,并输入了账户和密码等个人信息。
不久后,他发现自己的账户被盗,资金被转移到了其他账户。
2. 假冒公检法案例:一名骗子打电话给某人,冒充公检法人员,声称其涉嫌重大刑事案件,并要求其提供银行卡号及密码等个人信息以便协助调查。
某人被吓唬住,提供了相关信息,结果银行账户被转账金额巨大。
3. 网络购物诈骗案例:某人在网上看到一款价格便宜的电子产品,通过支付宝付款后发现卖家停止联系。
经查证,该卖家实际上是一个骗子,他通过制作虚假的网店来欺骗购买者。
4. 伪造彩票诈骗案例:某人收到一封邮件,声称其中奖了一笔巨款,要求支付一定的税费才能领取奖金。
该人被成功骗取资金后,发现根本没有中奖。
5. 假冒亲属求助案例:一名骗子打电话给老年人,声称是其孙子,并告诉他在外地遇到了困难,急需资金。
老人出于对孙子的关怀,将资金汇给了诈骗犯。
6. 名校录取诈骗案例:某骗子冒充大学教授,向学生家长承诺可以帮助孩子顺利被某名校录取,但需要支付一笔学术服务费。
付款之后,该骗子消失了,事后发现并没有任何相关服务。
7. 酒托诈骗案例:某人在夜店认识一位漂亮女子,对方主动搭讪并邀请其喝酒。
之后,对方以提供性服务为借口向其索要高额费用,否则便威胁要揭发他。
8. 假冒房产中介案例:某人在租房网站上看到一套理想的房源,并联系了所谓的中介。
中介要求付款作为押金,但并没有提供房源的详细信息。
之后,该中介消失,所支付的押金也无法追回。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诈骗案例,提醒大家要保持警惕,不要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同时对于可疑的交易要保持谨慎。
如遇到可疑情况,应及时报警并向相关部门求助。
常见校园虚假信息诈骗案例

常见校园虚假信息诈骗案例案例1:郭女士接到一名自称是孩子老师的电话,说是其孩子在学校突发急病被送往市儿童医院,检查诊断为急性胃穿孔,需交费才能做手术,提供一个账号催其转账缴纳手术费。
因儿子正好前几天肚子不太舒服,所以郭女士情急之下顾不上多问,马上按对方的要求汇了48000元手术费,随后赶到儿童医院,查询时发现儿子根本没入院,这才返回幼儿园,却见儿子好端端地在园里。
郭女士意识到被骗,立即报警。
案例2:据受害人钟某讲述,9月10日17时许,钟某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对方自称为钟某孩子读书所在学校的老师,要求钟某缴纳其孩子读书的各项费用,并将钱直接转入一个名为“子女教育基金”的账户内。
钟某称,自己确实有一个孩子,现在正在内江某小学读书,而由于学校才开学,自己也还未来得及前往学校交相关费用,所以接到电话后,没有半点怀疑,立即前往离家最近的银行进行转账。
可让钟某没有想到的是,当她按照对方电话指引操作,将近4万元转入“子女教育基金”账户成功后,对方便立即挂断了电话。
之后,对方电话就再也打不通了。
这时钟某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于是拨打了“110”报警。
案例3:网络游戏诈骗。
犯罪嫌疑人以公司的名义在自设网站、网络游戏论坛、QQ群、帖吧等处发布网络游戏角色升级代练的消息,诱骗学生通过网银转账,骗取升级代练金。
犯罪嫌疑人还通过引诱学生购买游戏币的方式实施诈骗。
案例4:有一女生手提包被偷,里面有手机、银行卡、钱包等。
20分钟后,她打通了妈妈的电话,告诉自己被偷的事。
妈妈惊呼:“啊,我刚才收到你的短信,问咱家银行卡的密码,我立马就回了!”她们赶到银行时,被告知里面所有的钱都已被提走。
小偷通过用偷来的手机发送短信给"亲爱的妈妈"而获取了密码,然后在短短20分钟内把钱取走了。
案例5:“罗XX家长,这是您的小孩本月在学校的考试成绩及各项学习报告资料,您看看/RAdaiduKK请查收!”这是4月5日10点23分罗先生收到的一条短信。
诈骗罪经典案例

诈骗罪经典案例在我们生活中,诈骗罪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它给受害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和工作。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诈骗罪的经典案例,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警惕,避免成为诈骗犯罪的受害者。
案例一,网络诈骗。
小张是一名大学生,他在网上购买了一款手机,但是在付款后却没有收到手机。
他联系卖家时,卖家却一直以各种理由推脱,最终小张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这就是典型的网络诈骗案例。
诈骗犯利用网络平台,以虚假的商品信息吸引买家,然后通过各种手段骗取对方的钱财。
案例二,电话诈骗。
王女士接到了一通电话,对方自称是银行工作人员,称她的银行账户存在异常情况,需要进行核实。
王女士信以为真,按照对方的指示操作了转账,结果导致自己的银行账户被盗。
电话诈骗是一种常见的诈骗手段,诈骗犯会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公安人员等身份,以谎称受害人账户存在问题为由,诱导受害人操作转账,从而骗取钱财。
案例三,传销诈骗。
小李被朋友拉入一个所谓的“创业团队”,对方承诺只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就能获得高额回报。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李发现自己所谓的“创业”其实是一个传销组织,他投入的资金无法返还,甚至还要继续拉人入伙。
传销诈骗是以发展下线为主要手段,通过不断发展下线人员来获取利润,最终导致参与者蒙受经济损失的一种诈骗行为。
以上案例只是冰山一角,诈骗犯罪手段层出不穷,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贪图小利而上当受骗。
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加大对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诈骗防范意识,共同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案例加强对诈骗犯罪的认识,不断提高自我防范能力,避免成为诈骗犯的受害者。
电信诈骗案例及分析【三篇】

电信诈骗案例及分析【三篇】案例一:银行卡盗刷案某市民收到一条短信,称其银行卡存在异常情况,需要立即进行验证。
市民点击了短信中的链接,并按照页面提示输入了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
随后,市民的银行卡内的大量资金被盗刷。
分析:这是一种常见的银行卡盗刷电信诈骗手法。
犯罪分子通过发送短信或电话等方式,冒充银行工作人员,诱使受害人透露个人银行卡信息。
然后,犯罪分子利用这些信息进行盗刷操作。
受害人在接到这类信息时,应当保持警惕,不要随意点击链接或将个人信息泄露给他人。
案例二:假冒客服电话案某市民接到一通电话,自称是网络公司的客服人员,告知市民其账户存在异常情况,需要重置密码。
为了验证身份,市民被要求提供个人信息和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
在市民提供了这些信息后,其银行卡内的资金被转走。
分析:这种电信诈骗手法常见于假冒各类互联网公司的客服电话。
骗子通常以账户异常、优惠活动等借口,诱使受害人提供个人信息和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
一旦受害人泄露了这些信息,犯罪分子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进行盗窃等行为。
受害人在接到此类电话时,应通过官方渠道与相关公司核实信息,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电话。
案例三:身份冒用案某市民接到一条短信,称其社保卡存在异常情况,需要验证信息。
市民按照短信提示回复了个人身份信息和银行卡号。
几天后,市民发现银行卡内资金被全部转走。
分析:这是一种利用身份冒用的电信诈骗手法。
骗子通过发送短信或社交媒体等方式,冒充政府部门或社会保障机构等,欺骗受害人提供个人身份信息和银行卡号。
一旦受害人泄露了个人信息,犯罪分子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各种非法行为。
受害人应当保护好个人信息,避免将重要信息随意提供给他人。
总结:电信诈骗案件时有发生,不同的手法会导致不同的损失。
为了避免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我们需要保持警惕,不随意提供个人信息给陌生人,及时核实电话或短信的真实性,并通过官方渠道了解相关信息。
最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识别能力,以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見詐騙案例壹、前言近十年來財產犯罪人數中,最多者除了竊盜犯罪外,就是詐欺犯罪了。
根據統計,犯罪人數從八十二年到九十年間,共計I9126人。
由此可見詐欺犯罪之多,社會大眾不可不隨時提高警覺,慎加預防。
詐欺案件歹徒擅於利用人性的貪婪,以巧言令色配合時空因素,遂行詐騙技倆。
為使民眾瞭解各類詐欺案例、手法特性及如何避免受騙,爰彙編本書供參考,引為前車之鑑,以減少詐欺案件發生。
貳、常見詐欺犯罪類型態與手法一、刮刮樂、六合彩金詐欺:1.詐騙集團印製大量刮刮樂彩券寄出,收件人一刮皆中鉅額獎金,當被害人打電話查詢時,對方即要求預付百分之十五稅金,後歹徒接著又以彩金頇會員才能領取,要求再繳會費及公司已代簽六合彩之簽注金,周而復始,連環詐財。
2.詐騙集團刊登或散發廣告,宣稱為某國際集團公司與大陸官方交涉,可獨家鎖控香港彩券局之六合彩明牌,如有失誤願理賠千萬元等為餌,向各地六合彩迷詐財。
3.詐騙集團將刮刮樂置于知名商品紙箱內,使消費者誤信是廠商的酬賓活動並以刮刮樂上之電話查詢無誤後將稅金匯入指定帳戶內。
4.詐騙集團利用報紙刊登中獎名單,並在宣傳單上印有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的照片作為集團負責人,俾以取信民眾。
二、信用卡詐欺:1.歹徒設法先行得知消費者信用卡內碼後,據以偽、變造該信用卡,再勾結商家大肆消費。
2.歹徒以偽、拾得他人遺失之身分證,向銀行申請信用卡後盜刷。
3.歹徒在原申請人未收到銀行寄出的信用卡前,將其攔截後盜刷。
4.歹徒以空白信用卡,用打凸機、錄碼機、燙印機打上持卡人身分資料,卡號及發卡日期,複製猶如真品的信用卡,再和廠商勾結刷卡,嗣向銀行要求理賠後對分利益。
5.被害人利用信用卡在電腦網路上購物悄費,致信用卡卡號遭到網路駭客入侵攔截,繼而被冒用盜刷。
三、行動電話簡訊詐欺:歹徒利用電腦傳送「中轎車」、「中大獎」之手機簡訊,使手機簡訊接收者誤以為中獎,該詐騙集團即要求民眾必先提供稅金,以保有中獎之禮品,騙取民眾之錢財或在簡訊留下一組0941、0951、0204、0209等加值付費電話號碼,要你回電給他的情況,有的用戶會真的用手機回電給對方,對方可能會藉故跟你哈拉許久,藉機詐取電話費用。
四、金融卡匯款方式詐欺:歹徒在一般媒體、網路或散發傳單以超低價價格販售賣相良好之商品,侍民眾電話詢價時,即以時機不再即刻以金融卡轉帳方式購買,再利用一般民眾不懂轉帳程序,而設計出一套繁複的操作順序指示,按照其指示操作後,轉成功的金額往往數十倍於原來之費用,以達到將一般民眾之存款詐轉的目的。
五、網路購物詐欺:歹徙在網路上刊出非常低廉的商品誘使戶民眾匯款,再以劣品充數,交易完成後即避不見面。
六、網路銀行轉帳詐欺:歹徒在報紙上廣告或散發傳單,宣稱可幫助民眾貸款、加盟、購買法拍車等,要求被告人先行到其指定銀行開戶,存入相當之權利金或保證金,並設定電話語音約定轉帳帳戶〈網路銀行服務及語音查詢帳戶餘額〉,然後歹徒再要求被告人提供語音查詢餘額密碼及身分証件、地址等相關資料以便確認,再行利用電話語音轉帳功能〈網路電子交易〉將被害人之存款轉帳領走。
七、提款機詐欺:歹徒利用民眾貪圖方便心理,在遊樂場或臨時市集旁放置假提款機或在提款機鍵盤套上假鍵盤,當民眾置入信用卡或金融卡或按鍵後發行側錄密碼,進而盜傾存款。
八、假權狀、證照文件詐欺:不法之徒利用精密手法,偽造、變造身分證或政府機關核發執照、權狀、文書等證件,實施各種詐欺行為。
如以他人偽、變造身分證申領護照,或以假文件請領土地所有權狀等是。
九、金光黨詐欺:以二人或三人一組,向被害人謊稱其中一人為傻子,身懷鉅款或金飾,激起被害人的貪念,以「扮豬吃老虎」配合「調包」等手法,利用人性貪小便宜弱點,用假鈔或假金飾詐財。
十、假元寶、金飾詐欺:一人或二人衣著普通,向被害人佯稱其手上有甫挖掘出土的元寶、金條或戒指等金飾,因需款應急,願以低價出售,引起受害人貪念兒購買受騙。
十一、票據詐欺(芭樂票詐欺)1.在銀行開立支票存款帳戶,以空頭支票詐欺購財貨,借貸或清償債務。
2.以他人名義設立帳戶領支票,或以他人名義開戶,領取支票販賣,供人開立空頭支票,以為詐欺之用。
十二、虛設行號詐欺:1.刊登新廣告虛設行號,廣招職員,以就業為餌,詐取就業保證金。
2.虛設行號出售統一發票,便利他人逃稅之詐欺犯罪。
3.虛設公司行號,以空頭支票對外購貨或舉債,達成詐財目的。
4.假稱經營事業利潤優厚,並以缺乏資金為由,利用人貪圖暴利之心理弱點,引誘入股,四處吸金詐財。
十三、重利型投資詐欺:以投資重大土地開發或專利案之暴利行業為餌,初期給予投資者些許利益甜頭,侍吸金達到一定飽和點就宣布倒閉潛逃,使參加投資者遭受錢財損失。
十四、惡性倒閉詐欺:讓人誤信其公司之營業及財務狀況良好,藉以向外大舉進貨或借貸,隨後將財產化整為零,宣告倒閉,續以極低金額折成償還,並請被害人立據放棄其餘債權。
此即俗稱之「破產詐欺」。
十五、互助會詐財(倒會詐欺):常見型態就是以會養會並自任會頭,暗自以會員名義連續標得會款,再捲款潛逃。
十六、不動產售賣詐欺:1.一屋數賣:將已出售而未辦理所有權移轉登記之不動產,再次出售。
2.出售人將不動產讓給買受人,趁其未辦理移轉登記之際,復將該不動產設足抵押權,向抵押權人貸款,或將已設定抵押權之不動產以無抵押之價格出售。
3.以虛構事實刊登廣告誘人投資或預售房屋,以騙取定金。
十七、假流當品詐欺:歹徒利用人多場所擺設金碧輝煌的高級飾品或用品,並有大招牌書明為某大當舖流當品大拍賣,其實際價值往往為售價的十分之一以下。
十八、坊間調查詐欺:歹徒于不特定地方或會場或說明會或大型集會或路邊,以某項調查為名,並以祇要填寫資料即可獲紀念品為誘,使他人填入含身份證在內之私人資料,歹徒再利用這些資料去詐領信用卡或其他有價證券等。
十九、保險詐欺1.病患以行賉或其他不法方法取得不實之健康證明書,簽買人壽保險,旋即病故,由受益人領得保險金。
2.將投保之房屋、汽車等產物故意破壞或謊報失竊,致使保險標的滅失,以詐領保險金。
3.為親人、他人或自已簽買保險契約,而後謀害親人、他人或找人替死,以詐領保險金。
二十、詐購財物詐欺:偽稱購買,利用商人售貨牟利及商業信賴心理,於取得財貨後逃匿。
廿一、巫術或宗教詐欺:利用他人迷信心理,以鬼神之說恐嚇受害人,再偽稱能為人作法,消災去厄、解運、祈福等;以提供命相、卜卦等勞務,遂其「騙財騙色」之目的;或以建廟、寺等為名,同信徒募款詐財。
廿二、重病醫藥詐欺:類似金光黨詐欺模式,以三至五人為一組,向罹患重病、痼疾者或其家屬,誑稱其中一人為名醫,並有珍貴名藥、偏方可以醫治其病。
趁被害人處於沮喪、絕望,抱著姑且一詴心理,騙取巨額醫藥費。
廿三、假身分詐欺:如假冒檢察官收紅包;冒用警察、刑警身分臨檢或辦案斂財;假藉公益團體騙取善款;假社工員以發放老人年金之名,騙取存摺、印章進而盜領存款;冒充星探向欲往演藝界發展少女,騙財騙色等皆是。
廿四、勞務詐財:假藉為人代辦事務或某特定勞務,要求預付報酬或因該工作所需之費用,詐取他人財務,如俗稱「司法黃牛」即是。
廿五、居間詐欺:利用媒介雙方訂約機會,居間詐得他人財物。
如偽稱介紹職業或介紹外籍、大陸新娘,從中騙取介紹費、保證金或代辦費等。
廿六、打工陷阱詐欺:刊登廣告以高薪、工作輕鬆求「公主」、「男公關」或「影、歌星」為餌,向應徵者騙取訂金、保證金、置裝費或訓練費或車量(替代保證金)等詐財。
廿七、不法傳銷詐欺:不法業者以績效獎金及分紅制度為幌,實則行「老鼠會」傳銷商品方式向求職者詐騙財與勞力。
廿八、婚姻、交友詐欺:謊稱自己未婚或離婚,利用他人急於交友尋找婚姻對象或續絃之際,以結婚、交友為餌,詐騙對方之財物後,藉詞拖延或一走了之。
廿九、謊稱傷病救急詐欺:向被害人謊稱其親人、朋友或同學遭逢車禍或其他重大變故,急需用款,在被苦人一時心慌、情急不及思考、查證情況下,倉促間聽任歹徒要求而受騙破財。
三十、老千集團詐欺:由三至五名精於賭術者訛設賭局,以高超賭術並利用最新科學儀器,向民眾詐財。
三十一、假貨騙售詐欺:以出售不具真實價值之物品,以詐取財物,如騙售偽藥、偽造劣酒牟利等。
三十二、佯稱代辦貸款詐欺:於報上刊登廣告,佯稱可為急需用錢者代辦貸款事宜,藉此向被害人騙取律師(代書)代辦手續費、保證金等。
三十三、假稱傷病、貧困詐欺:佯稱傷病,謊稱潦倒困苦,藉此博人同情,騙取車資、醫藥成生活費等。
三十四、超收拖吊車輛費用詐欺:被害人車輛在公路(尤為高速公路)拋錨,拖吊業者於車輛拖吊或修復後,向被告人索取顯不相當之高額費用。
三十五、度量衡詐欺:商家出售貨品或提供服務時,將定程法碼之衡器動手腳,如賣蔬果短少斤兩、計程車跑錶加速跳動等,多賺價款。
三十六、登廣告假脫售詐欺:佯稱BMW、BENZ高級中古車、名貴圖畫或貴重金飾音響等物品亟急脫售,向被害人收取訂金給予一張等額的支票為憑,另以需辦理過戶或其他理由騙取被害人身份證件、印鑑,即不知去向,遂行詐騙。
三十七、假募款詐欺:以某某校友總會或知名企業、公益團體或民意代表名義散發賑災傳單,利用民眾行善的心態,或多或少會依指定帳戶匯款行騙。
三十八、假求職應徵會計詐欺:以冒用身分證應徵會計,騙取公司存摺、印鑑、提款卡及公司用章等前往銀行盜領一空。
三十九、佯稱代辦「美金額度」信用卡詐欺:不法集團冒用某銀行外國分行的名義,在媒體刊登廣告,佯稱是某銀行外國分行駐台代表,可代辦該行高額的「美金額度」信用卡,藉以向民眾詐騙手續費。
四十、非法炒匯期貨詐欺:以投資公司名義,辦理投資講座,吸收追求高薪和喜好投資理財的年輕學子和社會新鮮人投入,以提供「外匯保證金交易」能夠獲取厚利為餌,慫恿不知情的客戶,下海加入外匯期貨交易買賣,由客戶與該投資公司,進行非法外匯、期貨對賭,利用不實操縱的外匯、期貨行情變動詐騙客戶,讓客戶血本無歸。
四十一、假冒國外大學在台開班或遊學詐欺:刊登廣告以教育部未正式認可之國外大學或藉口代辦遊學,在台開班授與學位為名,騙取學費。
四十二、算命看風水改運真詐欺:利用民眾迷信心理,以命相排流年或看風水,消災解厄、改運造墳為名騙取高額費用。
四十三、假外遇徵信詐欺:非法徵信社利用當事人亟需蒐集先生或太太外遇證據,自導自演拍攝剪輯蒐證影帶,向被害人收取費用。
四十四、瘦身美容沙龍詐欺:瘦身美容中心騙術四部曲─誘惑、促銷、推託、恐嚇─假成功案例(自己人客串)。
瘦身中心為突破消費者的心防,常以速戰速決式,個個擊破,讓結伴而去的客人誤以為同伴已簽約,因此也跟著簽約。
同時,業者對外宣傳的課程聽來物廉價美,但業者常常故意將顧客身材批評得體無完膚,迫使顧客花許多錢購買更多課程。
四十五、偽造信用卡詐欺:不法集團以出國竊卡號、回國製卡盜刷詐財方式,歹徒從東南亞各國的商店,以側錄機竊得卡號後,再於台灣偽造金卡消費盜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