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关爱点亮学生的心灵

合集下载

以关爱之心滋养学生的心灵成长

以关爱之心滋养学生的心灵成长

以关爱之心滋养学生的心灵成长心灵成长是每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经历的重要部分。

而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用关爱之心来滋养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实现全面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如何以关爱之心滋养学生的心灵成长,从而培养他们的情感、品德和人格素养。

第一、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为了提供一个适合学生心灵成长的环境,教育者应该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这意味着教室应该是一个充满温暖和诚实交流的地方,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教师应该在班级中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之间的友谊和相互尊重。

第二、倾听和理解学生的需求关爱学生并不仅仅意味着表达好意,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倾听和理解学生的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困扰,教育者应该真正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通过与学生互动和交谈,教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并与他们建立起信任和亲近的关系。

第三、注重情感教育的培养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环节。

在学校中,教育者应该注重情感教育的培养,从学生的情感发展入手,引导他们学会正确表达情感,处理情感问题。

同时,教师也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情感关怀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和情感表达方式。

第四、推崇品德修养的培养品德修养是学生心灵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良好人格的关键环节。

教育者应该将品德教育融入到学校的日常教学和校园生活中,通过树立榜样、开展道德讲堂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给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实际行动力和责任心。

第五、激发学生的自信和自尊学生心灵成长的过程中,自信和自尊是非常重要的心理特质。

教育者应该通过鼓励和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同时,在学校的各个环节中,教育者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权利,使他们能够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能,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

总结起来,以关爱之心滋养学生的心灵成长是教育者的重要任务。

用爱点亮学生的心灵:我教育探索的演讲稿

用爱点亮学生的心灵:我教育探索的演讲稿

用爱点亮学生的心灵:我教育探索的演讲稿!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用爱点亮学生的心灵”。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它代表着人类向着未来奋斗的方向,同时也承载着人类文明承传不断的责任与使命。

我深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一颗真挚的爱心,只有这样才能一遍遍地唤醒学生心中的梦想与灵感,用爱点亮他们的心灵,发挥和激发他们无限的潜力。

因此,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教育探索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众所周知,教育并不能被简单地定义为传授知识,它应该是一种引导和启迪的过程。

教育者必须做到自身的不断进步和创新。

不论我们身处怎样的环境和位置,我们都应该抱着学习的态度,不断地自我更新,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教学生时,更加深入地领悟他们的内心需求和诉求,从而引导他们发掘潜力,挖掘出自身的能力和优势。

我们在教学生时,应该用真心和爱心去感染和教育他们。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向学生传递知识,还要用爱心去渲染和点化他们的内心,让他们深刻地感受到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对于学生的每一个问题和疑问,我们都应该用耐心和谅解的态度来解答,不断地挖掘他们的潜力和特长,让他们在学习中快乐成长,感受到教育给他们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我们在教育探索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无法仅仅停留在传统教育的范畴中,而是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想象力。

我们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新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路,让他们在学习中勇于试错,勇于创新拓展自己的视野和领域。

我们应该重视学生情感上的培养。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快乐成长,并在成长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因此,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上的认知与塑造,让他们在人际交往,情感体验等方面能够更好的生活和成长。

我们可以让学生用互动形式诉说自己心中的感受和想法,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存在并且被尊重和理解。

德育论文:用关爱治愈学生的心灵

德育论文:用关爱治愈学生的心灵

用关爱治愈学生的心灵面对当下繁重的学业任务和纷繁的校园人际关系,很多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日积月累,这些学习或生活上的问题就演变成为他们的心理问题。

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各所学校和各位老师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特别是在当下的疫情常态防控背景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确面临很多需解决的难题,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殷切关爱,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才能达到共同解决和改善的目的。

作为一名中学班主任,我将从自己近些年来的日常工作中总结归纳出以下几点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与对策。

一、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1.自信心的缺乏在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发现很多学生缺乏自信心,这种自信心的缺乏多数源于两大原因。

其一就是对自身学习能力缺乏自信。

特别是刚刚进入高中的高一学生,由于没有做好初高中之间的合理衔接与过渡,部分学生会因为学习成绩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而丧失自信,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质疑,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而这些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自身应对困难的能力不强,不能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他们很难克服这种不自信给自己带来的负面情绪。

此外也有部分学生会因为家庭的原因而影响到自信心,部分来自贫困家庭以及单亲家庭的学生也会缺乏自信,班级同学之间的盲目攀比会给部分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带来自卑心理,这也会直接导致他们缺乏自信。

而中学生自信心的缺乏会直接导致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

2.人际关系的不和谐根据我日常工作中的观察,当下班级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长辈等长期给予他们过多的宠溺与关爱,使得这群孩子很容易养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交心态,他们遇到事情首先考虑的是自身的利益与得失,不会正确的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把他人的利益放到一边,甚至会出现孤傲、不合群的现象。

这种长期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使他们产生一种焦虑感,他们渴望与同学建立友情却由于自身的“以自我为中心”心态导致很难在班级交到朋友。

用心关爱学生,让学生心中充满爱

用心关爱学生,让学生心中充满爱

用心关爱学生,让学生心中充满爱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用心关爱学生,让学生心中充满爱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在童年的成长过程中,孩子们需要得到父母和老师的关心和呵护,让他们的心中充满爱。

用心关爱学生是每一位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

当我们用心关爱学生,让学生内心充满爱时,他们将会在生活和学习中展现出更加积极向上的状态。

接下来,我们将从关爱的定义、关爱的方式和关爱的重要性三个方面展开,来谈谈用心关爱学生,让学生心中充满爱的重要性。

我们来谈谈关爱的定义。

关爱,是指对他人的情感和关怀,是一种人际关系的表达。

在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中,关爱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教育者应该用心关爱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在教师心中的重要性。

关爱不仅仅是口头上的问候和关怀,更是要在行动中表现出来。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只有用心关爱学生,才能真正让学生心中充满爱。

我们来谈谈关爱的方式。

用心关爱学生的方式有很多种,多关心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的学习进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等等。

教师应该多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情感体验,多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让他们有被尊重和理解的感觉。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进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帮助,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和成长。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充分的关爱。

用心关爱学生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事情,而是需要教师用多种方式和方法来表现出来的。

只有通过丰富多样的方式来关爱学生,才能使学生的心中充满爱。

我们来谈谈关爱的重要性。

用心关爱学生,让学生心中充满爱,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爱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当学生感受到身边的人对自己的关心和善意时,他们会更加自信和乐观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关爱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用爱点燃学生的心灵

用爱点燃学生的心灵

用爱点燃学生的心灵从古至今,教育一直是人类历史上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之一。

根据不同的经验和研究,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教师用自己的爱点燃学生的心灵。

如果教师能够真正关心和爱护学生,他们的教学效果和影响将更加深远,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成为他们一生中的光辉。

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在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爱可以让学生远离消极现象、发扬正义,并在未来成为有价值的公民。

首先,教师的爱可以唤起学生的热情和兴趣。

爱是人类最强大的情感,能够激发我们的内在热情和动力。

如果教师能够用他们的爱去教导学生,他们将会发现,通过激发内在兴趣,学生们会变得更加专注和聚焦。

因为他们会感到被引导和了解,他们可能会认真思考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事业。

当学生对某一学科或主题感兴趣时,他们就会自发地探索和学习,最终在未来取得成功。

其次,教师的爱可以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

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教育不仅仅是关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它也关乎心理,尤其是关系方面。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表现出一种特殊的倾听和关注态度,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情感。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的是温情和同理心,就能建立起强大的关系,让学生们体验到爱和支持。

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时,他们愿意和教师沟通和分享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经历,从而在互动中体验成长。

最后,教师的爱可以激励学生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如果教师能够以一种更加包容和启迪的方式教导学生,他们就可以调动学生创造力的潜力。

当学生感觉到他们有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他们就会去探索新的可能性,挑战他们的想象和知识边界。

这种精神和美好的想法能够让学生建立更强的自信心,让他们在未来做出积极的决策和取得卓越成就。

总之,在教育中,教师用自己的爱点燃学生的心灵,可以事半功倍。

无论是唤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还是激励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教师的爱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用关爱点亮孩子心灵的灯

用关爱点亮孩子心灵的灯

用关爱点亮孩子心灵的灯1. 引言1.1 关爱的重要性关爱是人类社会中最为温暖和珍贵的情感之一,它承载着对他人的善意和关心,能够带来无尽的力量和温暖。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关爱更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点亮孩子心灵中的那盏灯,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至于迷失和孤单。

关爱不仅仅是一种情感表达,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当孩子感受到家人、老师、社会的关爱时,他们会变得更加自信、开朗,拥有更强的抗压能力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关爱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还可以影响他们未来的成就和发展。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关爱更是孩子们心灵最需要的养分,让我们一起用关爱点亮每一个孩子心灵的灯,让他们在温暖和爱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1.2 孩子心灵的脆弱性孩子的心灵是如此脆弱,就像一朵刚绽放的花朵,需要细心呵护和温暖的阳光。

他们对外界的刺激和冲击往往会造成深远的影响,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

孩子的心灵是纯净的,是善良的,但也是脆弱的。

他们需要被爱和关怀包围,才能茁壮成长。

孩子的心灵容易受到外界的负面影响,比如家庭环境的不和谐,学校的压力和同学间的欺凌等等,都会对他们的心灵造成创伤。

这些心理创伤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和生活态度,甚至可能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如自闭、焦虑、抑郁等。

我们必须意识到孩子心灵的脆弱性,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更加坚强和快乐。

关爱是点亮孩子心灵的重要前提,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温暖和爱意。

2. 正文2.1 家庭是关爱的源泉家庭是孩子最初接触到的社会环境,也是孩子心灵最重要的滋养地。

家庭中的关爱可以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和归属感,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自信和坚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深远。

在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中,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之间的爱意和关怀,这种家庭氛围会让他们从小就学会爱与被爱的重要性。

用爱点亮学生的心灯

用爱点亮学生的心灯

用爱点亮学生的心灯爱,是一种伟大而不可或缺的力量,它能够温暖人心,点亮内心的光芒。

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爱更是一盏指引的明灯,能够给予他们力量和勇气,驱散迷茫和困惑。

而作为教育者,我们的责任就是用爱去点亮学生的心灯,让他们在成长的旅途中不再孤单,不再迷失。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用爱点亮学生的心灯。

我们要用心去关心每一个学生。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和个人经历。

在教育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他们可能因为家庭原因、学业问题或者性格特点而容易受到忽视。

而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用心去发现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去倾听他们的呼唤和需求。

只有当我们真正用心去关心每一个学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帮助他们,支持他们。

用爱关心每一个学生,就是点亮他们心中的第一盏明灯。

我们要用心去理解学生的想法和感受。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常常会遇到许多烦恼和困扰,有时候甚至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心情低落。

而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去感受他们的痛苦和快乐。

我们要做到学会倾听,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决定,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自由。

只有当我们真正用心去理解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引导他们,成为他们心中的导航明灯。

我们要用心去激发学生的潜能和热情。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梦想的个体,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需要的是对自己的认同和肯定。

而作为教育者,我们要用心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和特长,激发他们的潜能和热情。

我们要做到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相信自己的梦想是可以实现的。

只有当我们真正用心去激发学生的潜能和热情,才能够让他们拥有更多的信心和勇气,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不再迷茫。

我们要用心去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选择。

每个学生都有着独特的个性和兴趣爱好,他们的选择和决定也应该得到尊重和理解。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用心去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选择,不要把每个学生都塑造成相同的模子。

我们要做到给予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和平等对待,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尊重和理解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2024年师师德演讲稿:用爱心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

2024年师师德演讲稿:用爱心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

2024年师师德演讲稿:用爱心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爱心:教育的灵魂我们常说,教育是一场心灵的对话。

而这场对话能否顺畅进行,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用爱心去倾听、去理解。

爱心,不仅是教育的起点,更是教育的灵魂。

当我们用爱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我们就能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成长。

用爱心触摸学生的心灵在教育实践中,许多优秀的教师都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用爱心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的真谛。

他们不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在课后关注学生的成长,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用爱去温暖学生的心灵。

这样的教师,不仅是学生的知识导师,更是学生的心灵导师。

比如,有一位名叫李老师的教师,在面对一位性格孤僻、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时,她没有放弃,而是用爱心去感化这位学生。

她经常找这位学生谈心,了解他的生活和学习情况,鼓励他勇敢地面对困难。

在她的耐心引导下,这位学生逐渐走出了阴霾,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用爱心去触摸学生的心灵,可以激发出他们内在的潜能,让他们更加自信、阳光地成长。

引用名言,强化观点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心灵与心灵的交流。

而要实现这种交流,爱心是不可或缺的。

只有当教师用爱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真正打动他们的心灵深处,引领他们走向美好的未来。

爱心与责任并重当然,强调爱心并不意味着忽视责任。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的情感需求,更要承担起教育教学的责任。

我们要用心备课、认真上课、耐心辅导,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塑造。

在面对学生的问题时,我们要以爱心和耐心去引导他们,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培养出既有知识又有品德的学生。

结语回首走过的教育之路,我们深知师德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关爱点亮学生的心灵
作者:李卓梅
来源:《信息教研周刊》2013年第13期
关爱是教育的基础,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教师工作始终要把学生的进步成长放在首位,用人文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完善。

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赋以真诚的情感和尊重,用关爱去点亮学生的心灵。

教育的成功来源于热爱学生,只有以爱为先导,再加以适当的方法,才能做到用人格引领人格,用智慧启迪智慧,用意志砥砺意志,才能获得教育的成功。

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详细阐述如何用关爱点亮学生的心灵。

一、关爱学生要尊重学生
现在提倡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班集体,因此,教师在管理学生时,要注意方式和方法,要有爱心,不要以粗暴的方式高压管理,要以理服人,要对学生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千万不要讽刺、挖苦学生,任何讽刺、挖苦、歧视、辱骂学生的言行都是与教师职业道德不相容的,讽刺、挖苦最容易伤害学生稚嫩的心灵。

尤其是对于初中生,他们的心灵正处于脆弱的敏感时期,若对其一味加以否定教育,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例如对某个不止一次迟到的学生又在上课铃响过后匆匆跑到教室门口,教师一句:“你怎么又迟到了!”即便是随口、无意的一问,但责备之意却溢于言表,这很可能封杀了学生讲理由的欲望,又打击了他“匆匆跑”的那一丝自我约束的纪律观念。

如果换一句关切的问语:“怎么回事呀?”一句简单的话语,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又表明了你对他的尊重。

这样,学生的自尊心就不易被挫伤,学生就可能会向你陈述理由,你就有可能根据他的陈述指出他的不足,肯定他的长处,告诉他该如何去做。

也就是说,一句善意、关切的问语,常常可以创造一个实施教育的良好机会。

二、关爱学生要宽容学生
初中学生处于人生中最好胜的阶段,他们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

作为教师,不能漠视他们的行为,更不能因为他们犯了错误就认为他们不是好学生了。

对于学生的过错,老师往往是恨铁不成钢,有时就会用粗暴的态度,冷酷的方法去教训学生的不良行为,这是万万要不得的。

《爱的教育》一书中说“老师不要把焦点一直放在学生的过错上,让孩子踩在最痛苦的针尖;老师要赶快转念做些别的事,给孩子反省、悔悟的空间。

”所以,我们应该设身处地的替学生着想,用一颗宽容的心关爱学生。

例如在一次月考中,我班李丽同学没拿到全班第一,她带着试卷来到办公室找我,“老师,这个答案我写对的,你改错了”,我接过试卷一看。

不对!她改过了。

当时,我真想揭穿她,但抬头看到她那微红的脸时,我忍住了。

我意味深长地说:“现在你做对了!你本来就会
做的,以后可别粗心大意了!”说着,我划去了原来的“×”,打上了一个大大的“√”。

我隐约感觉到她有些悔意。

后来,她慢慢地将粗心大意的毛病改了,无论是平时的作业或是考试,她都能很认真地对待。

可见,老师宽容学生,能唤起学生的进取心,真正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三、关爱学生要善于欣赏学生
渴望被赏识是人类最本质的需求,而对于成长中的初中生,赏识教育尤为重要。

教师欣赏表现好、成绩好的同学,这是人之常情。

但俗话说:“十个指头伸出有长短”,一个班级难免会有学习较差、纪律观念淡薄、生活习惯不好的学生。

对待这些学生,教师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他们,对他们要施以爱心,期以耐心,持以恒心,从不同的角度欣赏他们。

例如,我带过的一个初三毕业班,有个学生叫覃海德,他是住宿生,父母长期在外,爷爷奶奶年纪又大,家庭教育的欠缺使到本来对学习就不感兴趣的他更加懒散了,得过且过。

平时无论怎样教育他,鼓励他,他就是提不起学习的劲头。

通过观察和多方面的了解,我发现他对美术非常感兴趣,画的画也不错。

我告诉他这是他的特长,说他在美术方面很有天分,鼓励他参加美术辅导,报考美术特长生。

结果,他就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了,最后以高出录取分数线30多分被重点中学录取为美术特长生。

连他自己也不敢相信自己能考上重点中学。

四、关爱学生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现在的学生个性和主体意识越来越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成长烦恼会伴随而来;另外由于竞争的加剧、沉重的学习负担,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亟需老师来帮助解决。

解决这些问题,都必须知道学生真正的看法和认识。

“蹲下来与学生谈话”,与学生平等相处,与学生朋友般的交换彼此的看法和意见,让双方明晓共同点和差异性,求同存异,相互理解。

多与学生交流,就是要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关系,相互信任。

古语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加强与学生沟通,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爱所恨,不要用成人的道德标准去要求学生、限制学生、禁锢学生。

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坦诚地与他们交换意见,学生能真实地感觉到老师是在关心自己成长的,这样,教育的效果也就相当好。

五、关爱学生要善于化批评为表扬
喜欢听表扬是人的天性。

只要表扬是真诚而符合实际的,在表扬中,学生就可以感到一种尊严和尊重,这种尊严和尊重感会激励着学生朝着所期待的方向不断进步。

在教育中,教师要换一种思路,直接告诉学生该做什么,所以教育学生时,教师应多提建议,避免训斥。

例如,我班陈早烽同学,他平时不爱学习,成绩很不理想,甚至连作业都是偶尔才交一次。

对这名学生我没有进行严厉的批评,而是争取其他科任老师的配合,让科任老师在他偶尔交上来的作业中极力找出闪光点来加以表扬。

作为班主任,我更是大力在班上表扬他的每一点
进步。

平时多找他谈心,充分肯定他的进步,并诚恳地向他提出改进学习的一些建议。

由于经常受表扬,一个月下来,他交作业的次数大大增加,随之对学习也逐渐感兴趣了,他上课开始认真听讲并能踊跃发言。

一个学期下来,他的成绩已进入上中行列。

这不得不说是巧化批评为表扬的成功案例。

作为人民教师,我们时刻都在寻求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而这把神秘的钥匙就是老师对学生真诚的关爱。

只有真诚的关爱才能有动情的教育,才会给予学生理解和信任,使学生得到激励,产生奋发向上的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