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马克和达尔文的生平
走近达尔文_2_达尔文与拉马克

的变化,即进化。
这是有着丰富的古生物学、地质学和生物学证据的。
二是共同祖先学说。
即达尔文认为当今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都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都是由一个古老的生命形式分异进化而来。
同一门类里不同的物种都可以追溯到一个共同的祖先,不同门类的生物又可以追溯到一个更古老的共同的生命形式,从而最终可以追溯到最古老的一个简单的生命形式,那就是现在所有生物的共同祖先。
三是渐变性进化学说。
达尔文认为生物总是不断发生微小的连续的变异,个体是这样,种群也是这样,两个不同的物种之间必有其中间状态,进化不是跳跃地、突然地发生的,而是不断地积累这种微小的变异,逐渐连续地向前发展的。
四是物种形式与增殖学说。
这个学说是达尔文用来说明当今这个世界丰富多采的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原因的。
在这里,达尔文认为区域环境的分异在新物种的形成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同一种群的个体分布在较大的不同的环境中,由于各自适应不同的环境,产生不同的变异,再加上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相互之间会差异越来越大,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五就是自然选择学说。
这是达尔文最富革命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
他认为生物个体发生的变异是随机的,不同的个体由于形态、结构上的不同,会有对环境的不同的适应度,如果个体产生的变异是有利于个体在该环境中生存,个体的适应度就大,存活下来的几率就高;反之,如果产生的变异是不利于个体在环境中的生存,适应度就小,个体存活下来的几率就低,从而环境起到了一个对生物个体/选择0的作用,那些适应度高的个体就被/选择0而存活下来,这样,适应于环境的变异被保留下来,不适应的被淘汰,生物就这样在自然环境的/选择0作用下不断发展进化,从而发展出各自对环境高度适应的形态、结构等,这就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以上五个观点就是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中五个基本观点,达尔文就是用这五个观点去解释这个多姿多采的世界的发展及由来的。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走近达尔文(2))))达尔文与拉马克赵莉娜提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0,我们必然会想起达尔文;而提到达尔文,我们又必定会想到拉马克。
达尔文与拉马克进化学说异同的比较

达尔文与拉马克进化学说异同的比较达尔文与拉马克进化学说异同的比较一、拉马克学说要点拉马克(Jean Baptiste de Lemarck 1744—1829),法国博物学家。
生物学伟大的奠基人之一,生物学一词是他发明的,最先提出生物进化的学说,是进化论的倡导者和先驱。
他还是一个分类学家,林奈(Carl von linne1707~1778)的继承人。
主要著作有《法国全境植物志》、《无脊椎动物的系统》、《动物学哲学》等。
[4]他在《动物的哲学》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进化学说(被后人称为“拉马克学说”),提出了两个法则:一个是用进废退;一个是获得性状遗传。
并认为这两者既是变异产生的原因,又是适应形成的过程。
他提出“物种是可以变化的,种的稳定性只有相对意义”。
[4]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环境条件对生物机体的直接影响”。
认为生物在新环境的直接影响下,习性改变,某些“经常使用的器官发达增大,不经常使用的器官逐渐退化”。
认为物种经过这样不断地加强和完善适应性状,便能逐渐变成新种,而且这些“获得的后天性状可以传给后代”,使生物逐渐演变。
并认为适应是生物进化的主要过程。
他第一次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方面探讨了生物进化的动力,为达尔文进化理论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但是拉马克在说明进化原因时,由于当时的知识局限,而把环境对于生物体的直接作用以及获得性状遗传给后代的过程简单化,比较草率地得到结论,认为生物天生具有“向上发展”的趋向,以及“动物的意志和欲望”(意译,也可以翻译为“需求”)也能够在进化中发生作用。
在他看来,生物界是一个从最简单、最原始的微生物按次序上升到最复杂、最高等的人类的阶梯,而所谓生物进化,就是从非生物自然产生微生物,微生物进化成低等生物,低等生物进化成高等生物,直到进化成人的过程。
他认为,这个进化过程是不断在重复,至今仍在进行着的。
也就是说在今天,聪明的猩猩仍在尽力进化成人。
拉马克也是试图解释进化现象的第一人,他给出了第一个解释进化动力和原因的理论。
达尔文的生平事迹介绍

达尔文的生平事迹介绍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
出版《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
下面是小编跟大家分享的达尔文生平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达尔文人物概述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R.Darwin,1809.2.12—1882.4.19),英国生物学家,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
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英国派遣的环球航行,做了五年的科学考察。
在动植物和地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
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说》。
书中用大量资料证明了所有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中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的,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
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他两个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
他所提出的天择与性择,在目前的生命科学中是一致通用的理论。
除了生物学之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以及哲学来说也相当重要。
达尔文的主要观点达尔文以前生物变化思想的发展关于万物互相转化和演变的自然观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早期。
例如,中国《易经》中的阴阳、八卦说,把自然界还原为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基本现象,并试图用“阴阳”、“八卦”来解释物质世界复杂变化的规律。
古希腊阿那克西曼德(约公元前6世纪)认为生命最初由海中软泥产生,原始的水生生物经过蜕变(类似昆虫幼虫的蜕皮)而变为陆地生物。
中世纪的西方,基督教圣经把世界万物描写成上帝的特殊创造物。
这就是所谓特创论。
与特创论相伴随的目的论则认为自然界的安排是有目的性的,“猫被创造出来是为了吃老鼠,老鼠被创造出来是为了给猫吃,而整个自然界创造出来是为了证明造物主的智慧”。
从15世纪后半叶的文艺复兴到18世纪,是近代自然科学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1.下列表述中哪一项不是拉马克的观点:( ) A.生物的种类是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的 B.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传给后代 C.生物的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
√D.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
9.下列事例,不属于拉马克生物进化理论所解释的是 A.鼹鼠由于长期生活在地下,所以视力很弱 B.人类的盲肠没有家兔的发达,是长期吃熟食的结果 C.由于草少而改吃树叶,经常伸长脖子,鹿逐渐变为长颈鹿
推论2:具有 有利变异的 个体,生存 并留下后代 的机会多
推论3:有利变 异逐代积累, 生物不断进化 出新类型
2、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1)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 ②斑马为什么越跑越快?
事实1:生物都 有过度繁殖的 倾向
事实2:物种内 的个体数能保 持稳定
事实3:资源是 有限的
推论1:个体间 存在着生存斗 争
1. A点使用农药之前,害虫种群中有多种变异类型, 为什么? 提示: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能产生多种变异。 2. 使用农药后,大量害虫被杀死,但是又不会全部 被杀死,这是为什么? 提示:害虫种群中只有少部分具有抗药性的变异, 大部分没有抗药性,使用农药后,大部分被杀死, 只有少部分抗药性个体生存下来成形态上退化。
鼹鼠眼睛已经退化了
③拉马克认为,这些 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 状是可以__遗__传_____的, 这是生物不断进化的 主要原因。
3、进步意义 ①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地提出了__进__化__理__论____的学者; ②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4、局限性 (1)拉马克提出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缺少_科__学__证___据_ 的支持。 (2)拉马克过于强调_环__境__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的改变。环境的 变化如果未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就不会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四版)25 达尔文与微进化

Page 22
25.2.3 5种因素导致群体遗传结构的变化
最
遗传漂变
小群体内基因增减
终
导
基因流
群体之间基因流动
致
基 因
突变
基因或染色体突变
频
率
非随机交配
有选择地交配
在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 培养中,人们根据经济的 或观赏的要求,选择具有 目标性状的个体作为亲本 来繁殖后代,经过连续选 择,培育对象发生巨大变 化,以至源自和原始的野生 物种很少相似16
General Biology
17
达尔文将自然选择学说看成是人工选择原理在自 然界的应用
自然界的生物也普遍存在轻微变异和个体差异,自然选择也在 每一世代中挑选用来繁殖传代的个体。经过长时间的反复选择, 出现人工选择的效应:微小变异积累造成显著变异。生物因此 变得更加适应环境
每一轮选择和重组的往复都为更好地形成新的遗传组合提供了新 的起点和新的机会。有了新的遗传组合,就可能有新的多种有利 性状的综合、新的适应机制出现,进化中新的东西因此脱颖而出。
Page 35
25.3.4 自然选择有3个主要模式
1. 稳定性选择:把趋于极端的变异个体淘汰而保留那些中间型的个体,使 生物类型具有相对稳定性。这种情况多见于环境相对稳定的群体中。
Page 27
远交,又称杂交,是指亲缘关系较远的个体的相 互交配
远交的遗传效应是增加群体的杂合性。在杂合的基因型中,隐性被显性基因 所掩盖,杂合性增加有利于保护基因库的多样性。
由于杂交大量的隐性基因被掩盖,显性基因集中表达出来。
200年前博物学家拉马克提出后被推翻的遗传结论,正在被重新证明

200年前博物学家拉马克提出后被推翻的遗传结论,正在被重新证明拉马克200年前的结论提起进化论,我们就会想起达尔文,但其实达尔文并不是第一个提出进化论的人。
第一个提出唯物主义进化论的,其实是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
拉马克提出他的生物进化学说是在1809年,这一年达尔文才刚刚出生。
拉马克生物进化学说,有两个主要结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用进废退”是指生物用到的身体特征,会进化;没有用到的,会退化,我们现在知道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获得性遗传”是指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会直接遗传给后代。
然而,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DNA的改变,正常情况下是不受环境影响的。
也就是说,“获得性遗传”被彻底推翻了。
然而这个结论被推翻60多年后,现在生物学家又发现了很多“获得性遗传”现象。
获得性遗传瑞典科学家根据历史记录数据发现,在青春期遭遇饥荒的男性,孙子辈发生心脏病和糖尿病的概率比较小;而青春期没有遭受饥荒的男性,孙子辈发生心脏病和糖尿病的概率比较大。
也就是说,男性青春期遭遇的饥荒环境,影响了本人身体,这种影响还遗传到孙子辈,使孙子辈的心脏病和糖尿病发病率降低。
2005年,英国的历史病历研究发现,父亲11岁前吸烟,儿子变成胖子的概率比较大。
动物实验发现,给实验室雄性大鼠喂蛋白质含量低的食物,后代的肝脏胆固醇表达会发生改变。
这些都是由环境影响个体,在DNA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导致后代也出现了一些性状变化。
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表观遗传学现象。
表观遗传学,研究的就是200年前拉马克提出的“获得性遗传”现象,也就是在DNA不变的情况下,环境影响生物,并可以遗传给后代的现象。
表观遗传学之所以叫“表观”遗传,是跟DNA遗传区别,DNA是遗传信息的内核;而表观遗传学,是“可观察”的,基因“表达”层面的遗传,不依靠DNA。
DNA是稳定的,遗传信息会无数代一直遗传下去的;而表观遗传学不稳定,可能只遗传几代后,遗传现象就消失了。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的简介资料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的简介资料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的简介资料,供大家参阅!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简介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年2月12日—1882年4月19日) ,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
曾经乘坐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
出版《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以及物种不变论。
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他两个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对人类有杰出的贡献。
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在达温宅逝世,享年73岁,葬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大事年表1809年2月12日,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出生在英国小城什罗普郡郡治Shrewsbury。
1817年他的母亲去世。
1817年~1825年在施鲁斯伯里私立中学就读。
1825年~1827年在苏格兰爱丁堡大学攻读医学。
1828年~1831年在英国剑桥大学攻读神学。
1831年~1836年随贝格尔号军舰环球考察。
1837年开始写作第一本物种演变笔记。
1838年阅读托马斯·马尔萨斯的著作《人口论》。
1839年1月,与爱玛·韦奇伍德结婚,12月,儿子威廉出生,严重疾病的第一阶段,1839年~1843年编纂五卷本巨著《贝格尔号航行期内的动物志》。
拉马克与达尔文的进化学说

3.拉马克的物种进化模式
A’ B’ C’ D’
ABCD
"Nature, in producing in succession every species of animal, and beginning with the least perfect or simplest to end her work with the most perfect, has gradually complicated their structure."
第一章 进化论的基本概念
和 主要流派
第一节 拉马克和达尔文的进化思想
一、拉马克
Jean Baptiste Pierre Antoine de Monet, Chevalier de Lamarck
• 1744.8.1. 出生在法国农村的一个世袭军人家, 11个孩子中最小的。
• 1761年入伍,参加法德战争。 • 1768年退伍(意外受伤),学习医学和植物学。 • (银行职员),后拜B.de Jussieu为师学植物学
1.拉马克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
1)拉马克坚信,一切物种,包括人类在内, 都是从其它的种传衍来的,而生物的变异 和进化又是一个连续的缓慢的过程。
2)环境的改变使生物发生适应性的进化,环 境的改变能够引起生物的变异,环境的多 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 外界环境对植物和无神经系统的低等动物具 有直接的影响,使它们发生直接变异,其变 化的过程,可以表示为
可遗传
5、拉马克的进化论是否一无是处?
基因或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现象– epigenetics(表观遗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拉马克和达尔文的生平
拉马克生平
1744.8.1 出生于法国
1761 参军
1768 退伍
1778 发表《法国植物志》
1779 选为法国皇家科学院院士
1793 担任动物学教授
1801 出版《无脊椎动物的分类系统》
1809 出版《动物哲学》,提出系统的进化理论
1829 逝世
达尔文生平
1809.2.12 出生于英国一个医学世家,祖父和父亲均为英国当时著名的医生
1825 英国爱丁堡大学学医,后退学
1828---1831 于剑桥大学主修神学,后勉强通过神学考试。
得植物学教授亨斯洛赏识1831.12.27----1836.10.2 由亨斯洛教授推荐,以一个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英国的水文地理战
舰“贝格尔号”的环球旅行
1842 整理出进化论概要,共35页
1844 扩充概要到230页
1845 出版《环球旅行记》
1859 出版《物种起源》
1868 出版《动物与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
1871 出版《人类的由来与性的选择》
1882.4.19 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