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弊端新思路

合集下载

重庆市统筹城乡战略思路及成效分析

重庆市统筹城乡战略思路及成效分析

重庆市统筹城乡战略思路及成效分析摘要: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加大,二元经济结构显著,呈现“大城市大农村”的二元城乡结构。

自获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以三个试验区为突破口,配套推进六个方面的相关改革,确定“一圈两翼”的发展格局,实施土地流转及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等相关政策措施,城乡统筹全面铺开,取得相当大成效,但距离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

关键词:城乡统筹;二元结构;措施;成效Abstract: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of Chongqing becomes bigger and bigger,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is obvious and Chongqing shows big city big countryside dual urban-rural structure. Since overall urban-rural comprehensive complement reform approved, Chongqing uses three testing regions as sally port, conducts reform in six aspects, determines one circle and two wings development plan, implements land circulation, and develops labor-affairs economy, spreads overall urban-rural development, and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Meanwhile, there is a lot to do for reaching the goal.Key words: overall urban-rural development; dual structure; measure; effect2007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求根据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两市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例析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的弊端与新思路

例析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的弊端与新思路

例析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的弊端与新思路摘要:该文主要通过目前云阳县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弊端,力图根据调研数据分析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主要从区域定位、人口可持续发展和事权财权划分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对城乡统筹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城乡统筹弊端新思路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课题中,需要首先解决地区的区域职能定位问题,在此基础上合理规划城市群,通过让中心城市容纳更多人口来减轻城市分散发展对于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

其次在引导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过程中,还须重视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提高其市场竞争力,统筹人与城市的发展。

再次在引导人口转移、提高劳动力技能水平和生活质量方面基层政府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前沿,都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因而,要协调好城乡统筹的发展,亦须重新明确地方政府的职能,在合理分配其事权、财权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保证各项政策的贯彻执行。

1 明确区域定位,加速库区统筹发展从根本上讲,人地矛盾是库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问题,实现怎样的城市化,怎样实现城市化,是“城乡统筹”课题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简单的户口改革不是城乡统筹;促使农民工填补城市化指标空白不是城乡统筹;在重庆的大小区县大兴中小型城市也不是城乡统筹。

位于库区的云阳县最重要的职责之一是维护长江上游的生态。

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点多、面广,污染源复杂,生态建设和保护都比较脆弱,合理地促使人口向城市集中对于改善库区环境来说是有利的。

云阳县在城市化进程中受当地土地、环保、经济结构与发展水平等多方限制。

在这种情况下,盲目进行云阳县乡镇“城市化”,可能会使城市无力吸收,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

鉴于此,要进行可持续的城市化,实现真正的城乡统筹,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明确云阳县在重庆市东北翼区域中的定位。

重庆市库区的中心是万州,因此,云阳应与万州协同发展,根据自身优势发展适合自己的产业,注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不盲目进行城市化扩张。

针对云阳本身的劳动力回流,应重视引导劳动力向县城转移,避免乡镇的无序扩张。

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做法与启示_谢金峰

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做法与启示_谢金峰

2008年第32期(总第2160期)32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做法与启示重庆市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谢金峰摘要重庆直辖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大城市带大农村的战略思路,按照城乡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劳动就业、基本公共服务和户籍管理一体化的要求对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进行了探索创新,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但是在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中也暴露出国民收入分配、城乡互动发展和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

为进一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本文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一是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二是必须加快经济建设,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物质保障;三是必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四是必须坚持理顺体制关系,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体制保障;五是必须加强领导,为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基本做法)))推进/五个一体化0(一)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直辖十年来,重庆市按照/打基础、建平台、增后劲0的要求,大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网络化,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重心由城市向农村逐步转移。

十年来,全市续建和新建成大中型重点水源工程17座,基本建成4个大型灌区和25个节水灌溉示范区,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20万亩,解决了289133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和12216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加大乡村公路建设力度,2007年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已经突破10万公里,乡镇公路通畅率已经达到75%,行政村公路通达率93%。

大力实施退耕还林,扎实开展天然林资源保护,森林覆盖率由21%提高到了32%。

加强土地整治,着力改造中低产田,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市共改造治理土地356万亩。

基本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实现了农村户户通电和城乡同网同价。

通讯事业发展突飞猛进,行政村通电话率达到100%。

(二)推进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

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要求,大力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调整农业结构,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了农村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的障碍因素及对策探析

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的障碍因素及对策探析
An lsso h Ob tceFa lr n Co ne ay i fte sa l co sa d u tnm a t ̄ o  ̄ln ig te Ur a r r lDe eoa e ti 0 lI qI Ci sa flaa cn h b n-u a v iln n n 0l ig t 窖 l y
党 的十七届三 中全会 指出 , 加快 推进社 会主 义新农 村建
市具有典 型的二元 经 济结 构特 征 。从 城 乡统 筹协调 发 展的 要求 来看 , 庆 市面临 的问题 主要 表现 在 : 重 城乡二 元结 构性 矛盾 突出 ; 生态脆弱 地区面积 大 , 口密度相 对高 , 在生态 人 存
和进 城安居任务重 。 2 重庆市城 乡统 筹发展的 目的和任务
世界性难题 , 国务院于 2O 年 6 O7 月批准重 庆市 和成都市设 立全国统筹城 乡综合配 套改革试验 区 , 是继上 海浦 东新 区 这 和天津滨海新 区之后 又一个 国家综合 配套 的改革 试验 区 , 是
国家推进 区域经济 协调平衡发展 、 进一 步推进 西部大 开发 的
重大战略部署, 这为重庆市在中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
社 会 目标提供 了重大 战略机遇 。
1 重 庆 市 概 况
重庆市城 乡统 筹发 展 的根本 目的是要 彻底 改 变城 乡二 元结 构格 局 , 通过 体制 和机 制的创 新 , 消除 重庆市 城 乡发展 中的制 度障 碍 , 实现城 乡协 调发 展 , 争在 关键领 域取 得突 力 破 , 国统筹城 乡发展探 索新路 , 为全 为全 国推进城乡统筹 、 区
Z N Yio g ( hnqn ai T n esy hnqn 00 2 HA G - n s C og i R d g o& V U i ri ,C o i 4 35 ) v t g g

重庆统筹城乡背景下的城镇化问题思考

重庆统筹城乡背景下的城镇化问题思考

重庆统筹城乡背景下的城镇化问题思考摘要:重庆市自2007年6月被国务院批复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已经过去4年左右的时间了。

在4年的时间里,重庆市的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到底进行的如何,城镇化有没有一个明确的解决方向,以前城市和农村贫富差距太大的问题有没有得到缓和,本文试从城镇化的角度进行一些考察,做出自己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重庆;统筹城乡;城镇化一、重庆城镇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重庆市自1997年成为直辖市以来,已经过去了14年,但重庆市的城镇化建设真正得到加速发展主要还是在2007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

总的来说,重庆城镇化建设的现状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城镇化速度加快,但绝对值仍然偏低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重庆市被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重庆市的经济发展保持了高于全国的增长速度,经济结构得到逐渐改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城市的功能和辐射力大大增强,小城镇迅速崛起,产业非农化和人口城镇化的进程明显加快。

回顾重庆直辖以来历年的统计资料,不管是从总体上看,还是从平均每年城镇化水平提高的幅度看,重庆市的城镇化速度都快于同期的全国城镇化速度。

从总体来看,重庆市的城镇化水平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个百分点到超过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而从平均每年城镇化水平提高的幅度看,重庆市的城镇化水平平均每年提高1.6个百分点,而同期的全国平均水平提高1.1个百分点。

尽管重庆市城镇化速度提高很快,特别是2007年被批复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重庆市的城镇化速度是全国城镇化速度的2倍左右,但是,重庆市城镇化水平和全国其他大城市相比,绝对值仍然偏低,在山区多、平地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条件下,如何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尊重当地居民利益的统筹城乡的路子,任重而道远。

(二)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仍然突出如果说城市现代化是城市化质量的核心内容,城乡一体化则是提高城市化质量的终极目标。

关于重庆地区城乡协调发展的思考

关于重庆地区城乡协调发展的思考

关于重庆地区城乡协调发展的思考城乡差距的缩小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本文通过对重庆地区城乡差距问题及原因的分析得出:缩小重庆地区城乡差距应加大对农村的政策、资金支持;通过“三化”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挖掘农业潜力,促进农民增收。

关键词:城乡协调城乡差距富余劳动力城乡发展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论证,得出了众多不同结论。

1954年,刘易斯的论文《劳动力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认为:二元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传统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向现代部门转移的问题,即通过现代大工业的发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诱发产业结构的演变,使城市化水平提高,二元结构消失。

而哈里斯、托达罗则认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是解决城市失业和“城市病”,“农村病”的根本途径。

美国地理学家芒福德指出:“城与乡,不能截然分开;城与乡,同等重要;城与乡,应该有机的结合起来”。

不论是“城市优先发展理论”还是“城乡均衡发展理论”,都只是从发达国家工业化时期的现实出发,并没有立足于发展中国家的具体情况。

国内学者经过数十年的研究认为:解决我国的城乡问题应该采用非均衡的协调发展模式,即发展政策有所倾斜的前提下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所谓城乡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城乡利益,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要素的合理配置和良性互动。

重庆地区城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拉大从1985年到2005年,重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收入仅仅从325.24元增长到2809.32元,年均增长仅118.29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城乡收入差额从487.16元上升到了7434.67元;城乡收入之比从2.50:1扩大到3.65:1,城乡收入差距逐步加大。

(二)农村消费结构简单,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别大2005年重庆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2142.42元,其中食物支出1130.35元,恩格尔系数达52.77%,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和服务上支出为95.96元和95.78元,分别占总支出的4.47%和4.48%;而同期城市,恩格尔系数仅为36.4%,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和服务分别占总支出9.85%和6.77%。

浅析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八大问题

浅析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八大问题
门利益 阻碍 改革进 程 。只有 用 全球视 野 观察 我 们 现行 的政 府管 理运行 机制 ,只有理 性 分析 现 行 政府机 构存 在 的合理 性 和弊端 ,只有 用城 乡
到推 动 重 庆统 筹 城 乡 改革 发 展 的 大局 上来 ;
二是加 强 领导 , 合理 分工 , 实搭 配 , 虚 明确责任 ,
是迄 今为 止党 中央 、国务 院对重 庆经 济社 会发
按照 经济 全球化 的要求 ,生产 性要 素 必须遵 循
市场 经济 规律进 行 优化 配置 。按 照市 场经 济 国
展提 出的最 明确 、 全 面 、 最 最详 细 的 目标 要 求 。
重庆 已经 站在 新 的历史 起点 并肩 负新 的历 史任
符 合推 进 统筹城 乡协 调发 展 的需要 。应 该本 着
人手 , 一是按照《 意见》 的总体要求及市委 、 市政 府 的贯彻 意见 , 部署 工作 , 解 目标 , 实任 务 , 分 落
启动项 目, 督查 进程 , 全市 干部 群众 的思 想统 将

探索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 ,深刻反思重庆近年 来 在政 府机 构改 革调 整方 面 的得与 失 ,防止 部
局 面 。按 照政 府 系统直 属 管理 机构扁 平 化 的要
2・ 戾衍 o2 o 9 肾
四、 建立统 筹城 乡改革发展 的社 会保 障体 系
社会 保 障体 系建设 是 一个 关 系到 统筹 城 乡 改革 发展 试验 能 否真 正破 题 见成 效 的关键 性 工 程 。结合 《 见 》 出 的五大 发展 战 略和 目标 要 意 提
发 重要 。重 庆统 筹城 乡综 合配 套改 革试 验 的成
功 与否 ,有 可能 影 响 中国2 世 纪发 展 的基本 方 1

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的难点与路径选择

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的难点与路径选择
展 的重 点 。重庆 模式 可归 纳 为三种 :

二、 重庆统筹城乡发展进程中的难点问题
尽 管 重 庆 在 3年 的 试 验 中 取 得 了 显 著 成 绩 , 实践 中却碰 到 以下难 题 : ( ) 规 划 滞 后 已 成 为 统 筹 城 乡 发 展 的 肠 一
梗 阻

是 总 规 滞 后 且 实 施 困 难 。 全 市 许 多 区 县
城 乡统筹 一体 化发 展模 式 , 经 验 和规 律有 : 其 ( )消 除 城 乡 体 制 障 碍 , 现 城 乡 政 府 职 能 1 实
的对 接与 融 合 , 进 服 务 职 能 向农 村 延 伸 和拓 展 推
产 业发 展 、 共 资 源 。 公
是推进 城 乡统筹 发 展 的重要 体制 保 障 。 ( 2)消 除 过 去 制 度 安 排 的 城 市 偏 好 , 现 以 实 城 乡 一 体 化 为 目标 的 制 度 创 新 是 推 进 城 乡 统 筹 发 展 的核 心 。 其 中 , 先 取 得 土 地 流 转 制 度 、 村 金 率 农 融制度 、 会 保 障制 度 、 村 集体 资 产 产 权 制度 改 社 农 革 的重 大 突破是 统筹 城乡 发展 成败 的关 键 。 ( )科 学 地 选 择 统 筹 模 式 是 推 进 城 乡 统 筹 发 3
关 键 词 : 庆 ; 筹 城 乡发 展 ; 点 ; 径 选 择 重 统 难 路 中 图 分 类 号 :1 7 F 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4—8 2 2 1 1 17 4 5( 0 0) 0—0 5 0 5—0 5
的 做 法 。 二 是 “四 化 一 缩 小 ” “四 化 ”: 设 管 理 。 建
终 坚 持 “ 量 控 制 、 补 平 衡 、 钩 置 换 ”的 原 则 ; 总 占 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析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的弊端与新思路摘要:该文主要通过目前云阳县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弊端,力图根据调研数据分析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主要从区域定位、人口可持续发展和事权财权划分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对城乡统筹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城乡统筹弊端新思路中图分类号:d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a)-0-02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课题中,需要首先解决地区的区域职能定位问题,在此基础上合理规划城市群,通过让中心城市容纳更多人口来减轻城市分散发展对于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

其次在引导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过程中,还须重视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提高其市场竞争力,统筹人与城市的发展。

再次在引导人口转移、提高劳动力技能水平和生活质量方面基层政府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前沿,都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因而,要协调好城乡统筹的发展,亦须重新明确地方政府的职能,在合理分配其事权、财权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保证各项政策的贯彻执行。

1 明确区域定位,加速库区统筹发展从根本上讲,人地矛盾是库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问题,实现怎样的城市化,怎样实现城市化,是“城乡统筹”课题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简单的户口改革不是城乡统筹;促使农民工填补城市化指标空白不是城乡统筹;在重庆的大小区县大兴中小型城市也不是城乡统筹。

位于库区的云阳县最重要的职责之一是维护长江上游的生态。

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点多、面广,污染源复杂,生态建设和保护都比较脆弱,合理地促使人口向城市集中对于改善库区环境来说是有利的。

云阳县在城市化进程中受当地土地、环保、经济结构与发展水平等多方限制。

在这种情况下,盲目进行云阳县乡镇“城市化”,可能会使城市无力吸收,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

鉴于此,要进行可持续的城市化,实现真正的城乡统筹,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明确云阳县在重庆市东北翼区域中的定位。

重庆市库区的中心是万州,因此,云阳应与万州协同发展,根据自身优势发展适合自己的产业,注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不盲目进行城市化扩张。

针对云阳本身的劳动力回流,应重视引导劳动力向县城转移,避免乡镇的无序扩张。

其次,引导有进入大城市意愿的返乡农民工向人口容纳能力较强的重庆主城、万州等地迁移,控制云阳县城市人口的机械增长,确保城镇人口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土地开发利用情况相适应。

此外,支持当地第三产业建设,在保证环境不受破坏的同时,尽快实现经济的转型,增加县城的人口容量。

2 解决人的问题,促使人与城市统筹发展资源有限、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包袱沉重,是库区内众多区县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要赢得城乡协调发展,就必须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变人口优势为人力资源。

统筹农民工与劳动力流出地发展的良性循环假设是:农民工外出务工—资金、技术回流—流出地产业发展—技术人员返乡就业—新一轮产业发展。

然而农民工偏低的技能水平,阻碍着这一愿景的实现。

根据《04年—08年云阳社会经济发展在库区和全市中的比较分析》,云阳经济问题主要出在工业创新能力不强,“三产”外向性差,对劳务输出依赖过大。

归根结底,劳动力较低的技能水平阻滞了当地创新水平的提高和对地区经济的带动。

技能落后更大程度上根生于观念,而非是知识禀赋。

就农民工而言,对职业技能的重视程度依然偏低,在随机的问卷调查中,27名农民工认为学历对于收入的重要性甚于职业资格认的高达70.4%,但调查显示结果完全与之相反。

各组均值检验的结果的显著性均小于0.05,所以被调查者文化教育水平与个人收入水平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

根据统计结果,在个人年收入60000人民币以下的范围内,未通过职业培训的农民工占同收入人群的绝大多数;而在个人年收入60000元以上的,通过职业技能认证的务工者比例远远高于未参加过务工比例,且随着收入的增高,通过职业技能认证的务工者比例呈上升趋势。

有异于企事业单位人员,农民工往往从事第一生产线上的生产活动,因此基于普通文化教育水平的学历,并不能有效反映该类人群的从业技能。

而与生产活动紧密相关的职业技能水平则直接影响到其从业流向及收入水平。

因此,农民工,尤其是年青一代农民工,应当有意识提高职业技能,扩展从业视野。

观念的问题同样体现在政府的行政工作中。

政府是否能够将有限的资源充分地利用,决定着职业培训的产出,进而影响着地区务工人员的技能水平。

结合在当地的调研可以发现,在职业培训方面,资源利用堪忧①。

首先是近60%的受访者普遍反映政府组织的职业培训没有作用;而在认为政府举办的职业培训对促进就业无作用的人中,22.80%的人认为是因培训时间太短,21.76%的人抱怨教学设备的欠缺,10.36%的人认为培训项目设置难以适应社会需求,还有29.53%的受访者认为培训只是流于形式。

在本次调查中,了解到政府举办的职业培训一般为期一个月,着眼于培训酒店招待、厨师、保安等方面;培训支出大概400元/人。

由此可以看出,政府提供的职业培训的确存在学习周期短、资金投入不足、培训层级较低等不足。

针对资金投入方式粗放、培训内容单一等问题,笔者向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工作人员询问是否考虑提高培训层次,其回答是“对于真正希望学到技能的人,他们会设法参加相关培训,政府不可能一手包办完所有的事。

”因此建议合理整合有限资源,从而为人力资源建设和地区发展创造条件。

第一、划分培训对象。

对于老弱病残群体,以提供基本就业培训为目标,从而解决其基本生存问题;而对于潜在劳动力,则以专业技术工培训为主,提高培训层次。

整合有限的资源,提高培训的效率。

第二、政府与企业联动,将政府一部分社会服务职能以委托合同的方式交给企业来做。

对于打算外出务工的青壮劳动力,政府可以以取得相关职业认证为条件,对其进行培训资助;对于返乡农民工,可委托企业进行培训,并组织对口输送劳动力。

第三、吸引技术型人才回流。

当前云阳县对于外出成功人士返乡投资创造了一系列优惠条件,而对于技术性人才缺乏相关的吸引政策。

对云阳这样的库区而言,资源匮乏、环境生态条件受限,资本的边际效益很低,相反,技术的带动效应往往会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

当然,解决人的问题还包括落实惠民政策等方面,政策的制定反映了政府好的出发点,但政策的执行才会带来实际的变化和发展。

3 解决事权、财权划分问题,促使政策制定与执行相统筹惠民政策落实难,职业培训效果不佳,不仅仅是因为政府“不作为”或是监督审查机制不够完善,也限于地方政府财力和本身的行政效能水平。

三峡工程实施以前,重庆内部主城—区县投入极不平衡;在城乡统筹发展的今天,资金投向仍然分布极不合理。

2007年,重庆“一圈”、“渝东北”、“渝东南”的固定资产投入所占比例分别为76.95%、15.6%、7.41%,人均占有固定资产投入额分别为14416.02元、5835.46元和8329.07元,同年,“一圈”与“渝东北”、“渝东南”两翼地区的人均固定资产投入之比分别为2.47:1、1.73:1②。

不难看出,这种资金投入的差距,与市县两级事权、财权划分存在的弊端是密切相关的。

进一步来看,结合在龙角镇访谈的情况,县乡两级管理不畅,直接面对农村的乡镇有责无权,这对城乡发展更是产生了直接的不利影响,给政策的落实带来很大的困难。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一是充分引入市场机制、社会因素,缓解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困难;政府不可能包办代替一切工作,务工人员的最终去处还是市场,让企业参与其中,可以减少务工人员在未来就业和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二是整合当前基层政府的资源,通过机构的调整、资金的调配,使得更多的资源聚集在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上。

以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和返乡创业为例,重庆当前的政策是重点发展中级职业培训,其中,区县是相应培训的主要负责方。

而区县财力有限,同时相应的技术配套设施缺失,在发展职业技能上捉襟见肘。

从现阶段来看,基层政府加强招商引资,通过政府与企业的联动,推动订单式职业培训的开展,从而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基层政府在职业培训方面的欠缺之处。

而从长远来看,建设更为完善的职业培训院校体系,形成从重庆市-万州区-云阳县梯次的职业培训格局,可以成为推动职业技术培训的一项举措。

在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优惠方面,区县同样面临鞭长莫及的窘境。

从问卷统计中看到,农民工在返乡创业方面最大的门槛还是资金投入不足,政府在财政上可以加强与商业银行、担保公司的合作,给予返乡创业农民工政策性的资金优惠,增强他们返乡创业的热情和动力。

而与此同时,行政体制改革需要赋予区县政府更多的财政、政策的自主权,这样农民工返乡创业才能得到更加坚实的政策、资金的保障。

总之,在解决事权、财权的划分和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可以有以下三方面的举措。

第一,要在落实政策上面充分发挥社会因素的作用,让包括金融机构、工业企业等经济实体参与到职业培训、贷款优惠等具体政策运作当中去,合理调节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解决政策执行中的困难提供有效的保证。

另一方面也要依靠行政体制改革,理顺上下级政府间的关系,适当赋予基层政府财政、行政管理、政策执行的自主权,加强基础政府融资能力,这样一项庞大的政策设计才有可能在基层得到落实。

第二,通过行政、财政改革,调配权力资源,实现统筹布局。

这一方面可以参考广东省东莞市的经验。

东莞市为了更好地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问题,成立了新莞人服务管理局,这样可以更充分地整合行政资源,把分散的外来务工人员服务和管理工作集中处理,解决当前中国行政管理中普遍存在的机构重叠冗余的问题;另外,设置包括专家人士在内机构对城乡统筹发展进行统一布局,协调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利益关系,做到统筹规划、统筹管理、统筹监督,从而使城市化的进度有张有弛。

第三,从长远来看,理顺上下级行政、财政关系,是解决问题一个具有根本性的办法。

当然,从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给予县一级、镇一级政府更多自主权,即俗称的“扩权强县”、“扩权强镇”,在沿海发达地区的试点也才刚刚起步。

因而,如何在欠发达地区走出一条权力合理分配、协调的道路,这已经不是该文所能探讨说明的,这里笔者只能给出一种规范性的分析。

注释①政府所组织的职业培训并不仅仅是面向农民工,因此2010年7月的调查取样群体包含了非农民工群体。

基于培训现状短时期内并不发生改变,所得数据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培训中的问题。

在该次调研中,针对非公职人员发放了近300份问卷,其中有效答卷数256,总访问人数296,男女比各占50.2%和49.8%,完成率86.49%。

②数据来源:重庆市三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课题研究组:《重庆城乡统筹面临的重大挑战与深化城乡金融改革改革发展对策研究》,《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10年5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