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村居》教学设计
村居教案 《村居》教学设计(优秀7篇)

村居教案《村居》教学设计(优秀7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是小编帮家人们整理的7篇村居教案的相关范文。
村居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鸢”字,了解全诗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背诵全诗。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的意境,感受到诗所描绘的春天的美与生机勃勃。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初步感知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哪些是写春天的?谁来背几首?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课题)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
(作者简介)4、大家猜猜看,这首诗的题目为什么叫“村居”?5、出示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6、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自学古诗,读准字音1、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读这首诗。
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1个生字和7个要求会认的新字的读音:提示:平舌音的字:散、醉翘舌音的字:趁、纸后鼻音的字:莺3、同学之间相互听读古诗,纠正读音。
4、指名读古诗,全班听评是否读得正确。
5、全班齐读古诗。
三、感情朗读,了解诗意1、学习一、二句:⑴指名读一句,思考:这句诗写了些什么?⑴朗读指导:草长/莺飞/二月天,⑴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
我们继续读:全班读第二句。
⑴这句诗写了些什么?⑴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朗读指导:拂堤/杨柳/醉/春烟。
⑴前两句朗读训练:自由读。
开火车。
朗读比赛。
2、学习三、四句:⑴指名读。
⑴解释:“纸鸢”就是指风筝。
⑴四人一小组去读这两句。
从这两句中,你读懂了什么?⑴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⑴男女比赛读。
⑴再次体会从这两句中读懂了什么。
四、背诵诗歌,借诗练说1、自由背诵。
2、小组比赛背诵。
部编一上语文《村居》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村居本教案为省级优质课一等奖教学目标:1.会书写“村”,学会“莺、拂、堤、柳、醉”的读音,会口头组词。
2.能准确、流利、有节奏地读《村居》。
3.整体感知村居写的是春天的美景,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句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村居》。
1.揭题,学习“村”。
①读准平舌音。
“村居”的“村”是生字,平舌音,我们一起读。
②明确结构,书空笔顺“村”字是左右结构,让我们伸出手指,跟着电脑老师书空一次。
③组词。
“村”字能组哪些词语?请你口头说一说。
2.了解“村居”的意思题目“村居”的意思就是: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二、知诗人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
他是我们杭州人,他很善于描写自然景物,这首诗就是代表。
三、初读感知1.朗读全诗①下面,就让我们跟着电脑老师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
(播放左下音乐)②接下来,请你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下面三个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把握节奏。
完成了三个要求的请回复0。
(播放右下音乐)2.读准字音,游戏。
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是否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读音。
老师设计了一个小游戏,请两位同学来进行选择正确读音的PK赛,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人,当你看到正确读音的南瓜落下来时点击它,就可以加分;如果点错了就会扣分哦!想玩游戏的请回复1。
玩好之后小结复习。
3.请你读出正确的停顿方式生字的读音大家都掌握了吧?我们把生字送回古诗,去掉拼音,还能读吗?请注意这首诗的停顿是四字一停,让我们跟着电脑老师一起有节奏地读读。
(播放右下音乐)4.这首诗读了这么多遍,你觉得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请选择答案。
(发放控制面板让学生选择,并简单反馈)是啊,这首诗字里行间都透露着春天的气息,我们一起来细细品味。
四、学习第一句1.这句诗里,有两个词直接告诉我们这是春天,你找到了吗?(出示“二月天”、“春烟”)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我们一起来看看注解。
二月天:农历二月,就是阳历三月。
正是春天的时节。
村居教学设计精选7篇

村居教学设计精选7篇村居教案篇一一、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诗《村居》,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尤其要注意“居”字的写法。
谁来说说这首诗是谁写的?题目村居是什么意思?对了,这首诗写的就是高鼎爷爷住在乡村时的所见所闻。
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跟随着高鼎爷爷一起去乡村看一看。
点评:适时进行写字指导,同时,引导学生充分用好教材,学习全面地捕捉相关信息,让高效课堂植根于扎扎实实的教学活动中,这是教者给我们的示范和提示。
二、授新:1、轻声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板书:春景、读文)第一句:2、接下来我们要深入理解古诗,和高鼎爷爷进行心灵的对话。
首先来看第一句,一边默读一边用笔写出你的理解,可以是字意,可以是词意,还可以是整句诗的意思。
点评:作为教师,不只是把学生引入一个独特的境界,鼓励他们自主地尝试实践,而且时时不忘方法的指导——轻声读,及时写出自己的理解。
这样做学生才能“轻负”,学习才能高效。
3、说说你的思考成果。
(生汇报)4、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可见大家都是爱动脑、爱学习的好孩子。
但是老师告诉同学们,古诗很简短,用词极其精炼,往往一个字一个词却有着一字千金,画龙点睛的作用。
所以学习古诗贵在品词(板书品词),要结合生活实际来品。
比如第一句诗“草长莺飞二月天”,老师就觉得“草长”这个词特别有味道,我就是这样品的:这小草怎样长呢?(师作手势)慢慢长,越长越高,越长越多,充满活力。
我就这样来读(师范读)——草长,要读出草长的活力。
另外,草长还可以从颜色、数量来品。
你看,这样一品,这词语就活了、动了。
好,请同学们再次读读第一句诗,抓住你喜欢的词品一品,看你有哪些新的发现。
点评:在小学阶段,自学+交流应该是常见的有效做法。
杨老师俯下身子,转换角色,和学生一起品读诗句,既是方法的示范,更是情感的交流。
假如我就是课堂中的一员,肯定会在老师的鼓动下跃跃欲试。
5、生汇报:①草长:小草会在哪儿呢?(房前屋后、草坪、草原、山坡)到处都是小草,目不暇接,读出草的多……小草什么颜色呢?绿色、嫩绿嫩绿、那么鲜嫩可爱,读出草绿……一阵风吹来,还有青草味儿呢?闻一闻,清香扑鼻,读出草香——一起来,先闻——再读——②莺飞:你还品出哪个词的意思?黄莺会在哪儿飞呢?(天上)那么高那么远,读出莺飞的高远——它还会在哪儿飞呢?(树林里、田野上、屋檐下、小河边)到处都有黄莺的身影,读出黄莺的多——黄莺会怎样飞?(边飞边唱)唱歌可好听啦!读出它的高兴—快速的飞,急着回家看宝宝呢!读出它的飞快——慢慢的飞,在欣赏美景呢!读出它的陶醉——点评:老师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结果,对此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预设,与其说是学生在交流自己的感受,不如说是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欣赏春天的美景。
最新-《村居》教学设计(优秀8篇)

《村居》教学设计(优秀8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本页是爱岗的帮家人们整理的8篇村居教案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村居》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口述这首诗所描绘的情景。
4、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农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受诗篇的语言美和情景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词语是描写春天的,能说给大家听吗?2、指名说。
3、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是哪一首呢?自读课题。
我们要学习的是《村居》。
二、初读全诗,读准读通1、释题:在乡村居住。
作者:高鼎,清朝人,善于描写自然景物。
2、听录音读。
3、自读,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读后检查:⑴出示生字,读准音,记住形。
⑴指导书写,描红,临写。
⑴指名朗读,正音。
⑴跟录音读。
三、细读全诗,解词释句,弄懂诗意1、诗歌主要写了哪个季节的什么景色?2、小组讨论,弄懂相关词语的意思。
3、交流,你理解了哪些词语?草长莺飞:野草旺盛生长,黄莺自由飞翔。
拂:飘拂、拂拭、掠过。
堤:堤岸。
醉春烟:陶醉在迷人的春光之中。
纸鸢:纸做的风筝。
4、诗句的意思知道吗?同桌互说后集体交流。
(早春二月,地面草儿旺盛生长,空中莺儿自由飞翔,堤边杨柳飘拂摇曳,仿佛也陶醉在迷人的春光之中。
孩子们放学回来天色还早,赶忙趁着东风放起了风筝,那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5、带着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再朗读全诗,读出感情:自读──指名读──纠正──指名读──齐读──跟录音读。
四、赏读全诗,进入意境,熟读成诵1、看图读一读这首诗,边读边想,在头脑中再现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统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二首村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二首村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村居》创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诵并背诵古诗《村居》,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绘画等方式,深入感受古诗所描绘的乡村春景。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对古诗进行改编或续写。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掌握古诗中的生字词,如“莺"拂”“堤"等。
2. 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他们能够对古诗进行个性化的创作。
三、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
3.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 分钟)1. 播放一段春天乡村的视频,展示绿草如茵、杨柳拂堤、儿童放风筝等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看到的景象。
2. 提问:同学们,看到这样的美景,你们想到了哪些与春天有关的诗句?3.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清代诗人高鼎写的关于春天乡村的古诗——《村居》。
(二)初读古诗(10 分钟)1. 教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 检查生字词的读音,重点指导“莺”“拂"堤”等字的读音。
4. 全班齐读古诗,教师纠正读音和节奏。
(三)理解诗意(15 分钟)1. 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理解古诗的意思。
2. 小组讨论交流,互相补充和纠正。
3.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重点理解“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这两句诗,引导学生想象春天草长莺飞、杨柳依依的景象。
理解“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两句诗,体会儿童放风筝时的欢快心情。
(四)感受意境(10 分钟)1. 再次播放春天乡村的视频,让学生结合视频和古诗,感受诗中的意境美。
古诗村居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古诗村居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古诗村居,使学生了解和欣赏古代诗人描绘田园生活的艺术手法,并培养学生对自然和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关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古诗村居的主题和意境。
2. 掌握古诗村居的基本词句、句式和修辞手法。
3. 能够感受和欣赏古诗村居的音韵和韵律。
三、教学难点:1. 体会古诗村居中透露出的古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2. 理解和运用古诗村居中的比喻、夸张、借代等修辞手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2. 进行文本分析与鉴赏相结合的方法。
3. 创设语境与互动相结合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与感知 (时间:15分钟)1. 创设情境:张开课前设计的乡村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古代的乡村中。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细节,给予学生自由的表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第二课时:理解与分析 (时间:30分钟)1. 教师讲解《古诗村居》的诗意,解读其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分析古诗村居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借代等,引导学生体会这些手法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
3.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第三课时:鉴赏与欣赏 (时间:30分钟)1. 欣赏古代诗人的朗诵,感受古诗村居的音韵和韵律。
2. 学生以小组形式鉴赏自己选定的古诗村居,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 教师与学生共同欣赏名家朗诵的古诗村居,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四课时:创作与表达 (时间:40分钟)1. 学生针对自己所见所闻,或者自己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与思考,自由创作一首诗。
2. 学生互相交流和点评,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发现、表达和鉴赏能力。
六、学习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参与讨论的品质:学生贡献的观点的深度和创造性。
3. 诗歌创作的质量: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关于《村居》教案(精选12篇)

《村居》教案关于《村居》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村居》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村居》教案篇1预设目标:1、教育学生要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
2、展开丰富的想象,扩充古诗的内容,能口头作文,或是书面写作。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春天的成语及诗歌(古诗、儿歌、歌曲等)教学过程:一、趣味拼图,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出示:柳树太阳房子云朵孩子风筝燕子游戏:智力拼图1.让学生点击鼠标,移动图片,将以上事物拼成一幅图画。
2.给这幅图取名。
(例如:美丽的春天等)3.你喜欢春天吗?能用一个词,或者一首歌,或是一首古诗,也可以是儿歌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吗?二、学习《村居》有一位诗人,他也和同学们一样,特别喜欢春天,于是,写了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想考考你们,看看你们当中,有谁的小脑瓜最聪明,能读懂读好这首诗。
1.出示《村居》:说说,看到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问的问题?自学古诗,要求:读通古诗。
认为比较难读的句子,难记的字,在古诗中做上记号。
2.再读古诗,要求:能找出古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并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是什么景物?并相机学习相应的诗句。
方式:学习小组合作,探讨。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所得。
指导朗读古诗。
同学们把春天说得那么美丽,让老师听一听,你们朗读得是不是也非常得美。
朗读时,我们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指名读——齐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并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朗读光用劲是不行的,还得读出自己的感受。
】3.朗读得真不错!有同学说,老师我觉得单是朗读还不能把自己心里的快乐给表达出来,我还想动动自己的小手、小腿,给这首古诗配上动作,你们愿意试一试吗?(自由活动——指名表演比赛读——评价)【熟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理解语言文字的最佳方法。
让学生个别读、小组读、同桌读、集体读、比赛读等,让学生在各种读的活动中读出古诗的韵味来。
《村居》教案设计一等奖4篇

《村居》教案设计6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读轻声。
能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听写课后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1.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2.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
(学生起来背)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
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
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3.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
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注意“妆”是翘舌音,后鼻音,“剪”前鼻音,“醉”、“裁”、“丝”是平舌音,“莺”、“咏”后鼻韵母。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
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
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
(学生自学)2.学习一、二句:(1)(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大家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2)学生质疑:我觉得不对,要是“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应该是“二月天草长莺飞”呀,这里写的是“草长莺飞二月天”这是怎么回事?(师点拨:这是古诗常用的方法,古人写诗常常不按照正常顺序写,为了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课一等奖《村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自主预学的基础上,通过结合生活经验、同伴互助等多种方法随文认识“村、居、醉、烟、童、散、忙”这7个生字,采用字理识字法重点识记“醉”字。
能正确书写生字“忙、知”。
2. 图文结合,通过圈景物、绘场景,展开想象理解诗意,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感悟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
3.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感受诗篇的语言美、情境美,充分感受春光的美好。
学情分析:
作为以“美丽的春天”为主题的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学生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感受了春天的美好,本课以古诗的形式出现,必然让学生对春的感悟更进一步。
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他们能通过联系生活、同伴互助等方法进行自主识字,但对古诗中关键字词的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介入图片、引导发挥想象等来帮助感悟,从而更好地感受古诗的语言和意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结合生活经验、同伴互助等多种方法随文认识“村、居、醉、烟、童、散、忙”这7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生字“忙、知”。
2.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感悟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
教学难点:
通过圈景物、绘场景,展开想象明白诗意,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感受诗篇的语言美、情境美。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激兴趣,导新课
1.复习《春晓》
春天是一首动听的歌,春天是一幅斑斓的画,春天更是一首精彩的诗,还记得我们刚刚学过的古诗《春晓》吗?谁来背一背?一起来背一背吧。
(指生背诵,齐诵)
2.谈话激趣
好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孩子们,你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呢?咱们来交流一下吧!(指生说,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
过渡:早春二月,万物复苏。
春天的确美极了!
3.揭题解题
一百多年前,有位清代诗人高鼎居住在乡村,他看到美丽的春景忍不住写下了一首诗,叫《村居》。
(给课题“村”注音,指生读。
指导读准“村、居”,随机认识“村、居”这两个生字。
)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可以告诉我们作者在诗中写了什么,题目中的“居”是居住的意思,那么“村”呢?(乡村)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在乡村居住时看到的情景。
)
活动2【讲授】二、读准音,初感知
1.初读古诗
现在请小朋友们把书本翻到13页。
读之前听清楚要求:
读书要求:
自由朗读古诗,遇到生字,画出来多读几遍。
把字音读正确,把古诗读通顺。
生自由地朗读古诗。
2.检查朗读
(1)读正确
指生逐句读古诗。
(教师适时评价或请生评价,纠正读音。
)
重点关注:多音字——长(zhǎng)、后鼻音——莺(yīng)、平舌音——醉(zuì)、前鼻音——趁(chèn)。
(2)读出节奏
古诗还有自己的节奏呢!ppt出示停顿斜线:
草长 / 莺飞 / 二月天,
拂堤 / 杨柳 / 醉春烟。
儿童 / 散学 / 归来早,
忙趁 / 东风 / 放纸鸢。
你看,有斜线的地方,应该停顿一下。
你听——(师范读第一句,请生模仿读第二句。
)
按照这样的节奏和你的同桌小伙伴一起练一练吧!
同桌展示读——小组展示读——全班齐读
活动3【活动】三、明诗意,悟诗情
1.圈词解意巧识字
(1)有一句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读着读着,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
(课件图文展示)请小朋友们一边读句子,一边看课文插图,想一想:诗中描写了哪些美丽的景物,请你动笔圈一圈。
生自读,圈景物。
2)交流诗中描写的美丽景物,随机识字,理解诗意。
①第一句:草、莺。
看着画面,谁能说说,这句话在讲什么呀?
②第二句(重点交流):柳、春烟
有两个小朋友为这句诗配了图画,请你来选一选,哪一幅图最能说明这句诗的意思?为什么?(ppt出示两张图,一张图中有春烟,一张图中没有,引导学生关注春烟,理解春烟。
)
交流,随机理解“醉春烟”,识记“醉”、“烟”。
春烟:春天里,水泽、草木间蒸发的雾气。
你还在哪里见过烟呢?
醉:沉醉、陶醉。
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醉”生字呢?(预设:部件识字:醉字的左边像“酒”字。
)
教师随机采用字理法帮助学生识记“醉”字。
(ppt图出示图片,酒坛子和“酉”在古时候的写法。
)
“醉”的左边是一个“酉”字,“酉”像一个放酒的坛子,所以,这个醉字跟喝酒有关,你能给它组组词吗?
在诗句中,谁醉了?——杨柳。
咱们来当当杨柳,把你陶醉的样子读出来好吗?自己先试试。
(指生读,评价)
③第三句、第四句:儿童、东风、纸鸢。
纸鸢就是——风筝。
看着课文中的画面,谁来说一说“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两句在讲什么呢?(重点感悟:忙。
“忙”是什么意思?从这个“忙”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这两句诗。
)2.读诗背诗巧积累
(1)想象朗读
这样美丽的乡村,这样醉人的春景,咱们美美地来读一读好吗?你可以微微摇头,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眼中有景,心中有情,这样读,更加有滋有味。
指生朗读展示——男女生赛读——有感情齐读。
教师随机评价。
(2)背诵积累
这么美的诗歌,如果不积累下来,实在可惜,小朋友想不想把它背下来?赶紧自己试一试吧!能背的小朋友背给你的同桌小伙伴听一听。
指生背诵展示——全班齐诵
活动4【练习】四、善观察,写好字
1.再现生字
在读读背背中,我们把最美好的春光留在了课堂上,留在了小朋友的心中。
这节课的生字又来和我们见面了,还认识它们吗?跟同桌一起认一认吧。
同桌对读:同桌用小卡片对读,并互相正音。
集体认读:教师生字卡片抽读——开火车认读——全班齐读
2.指导书写
这个“忙”字和“知”字也是我们今天要写的生字。
请小朋友们观察这个“忙”字和“知”字,他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都是左右结构,“忙”字左窄右宽,“知”字左宽右窄。
)在写这两个字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
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学生临写,展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