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 反射和大脑皮层的功能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 反射和大脑皮层的功能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 反射和大脑皮层的功能

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反射和大脑皮层的功能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的知识组成和结构(概念图)

二、学情分析

①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经过初中自然科学的学习,学生对反射的概念、结构基础有一定的了解。在本节中,同学们之前,已经学习了神经冲动传导和传递的过程。所以,同学们对反射的概念、过程、及结构基础已经具有较好的知识基础。对人的大脑皮层的功能的知识内容,学生几乎没有基础知识。

②学生学习本内容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在学习大脑皮层的功能时,学生可能对大脑的结构不清楚,造成学习上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反射的概念、过程、及结构基础。

②简述大脑皮层的功能(运动区、体觉区、言语区)。

2.能力目标:

通过自主、互动、讨论等过程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思考、善于表达等能力。

3.情感目标:

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认同现象的物质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接受刺激,发生反应”的课堂活动理解反射的概念、过程。

通过课堂阅读,整理表格教学方式,了解大脑皮层的功能

2.教学难点

通过课堂阅读,整理表格教学方式,了解大脑皮层的功能

五、课前准备:

①学生准备:课堂活动的材料:直尺、笔和记录纸

课前查阅资料,了解大脑皮层的功能,人或动物的反射的例子。

②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大脑结构模型、评价练习。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第三课时反射和大脑皮层的功能

感受器

结构基础传入神经一、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反射弧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八、反馈练习

1.某人右侧下肢因受外伤造成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

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

A ②④ B①④ C ①② D ②⑤

2.某人能读书看报,也可以写文章,但就是听不懂别人说的话,大脑受损伤的区域是()A.大脑皮层运动区 B.大脑皮层言语

C.大脑内侧面某一特定区域 D.下丘脑

3. 关于反射和反射弧关系的叙述正确的( )

A.反射活动并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大脑皮层几个主要的语言区及其语言功能

大脑皮层几个主要的语言区及其语言功能. (2009-11-29 18:28:54) 标签: 杂谈 在语言加工的中枢机制中有几个批层是语言的主要区域: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有左半球额叶的布洛卡区.颞上回的威尔泥克区和顶一枕叶的角回等.研究这些脑区病变或者损毁造成的语言功能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语言活动的大脑机制. (一)布络卡区. 19世纪60年代,法国医生布洛卡从身体右侧瘫痪,并且患有严重的失语证病人的尸体解剖中发现,病人左额叶部位的组织有严重的病变.根据这个情况他推测语言运动应该定位在第三额回后部.靠近大脑外侧裂处的一个小区.这个脑区就被命名为布洛卡区. 布落卡区病变引起的失语症通常称为运动性失语症或者表达性失语症.患有这种失语症的病人,阅读.理解和书写都不受影响.他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但是发音困难,说话缓慢而费力.由于病人的发音器官完整无损,功能正常,因此,语言运动功能的障碍是由布洛卡区(语言运动中枢)的损伤引起的.有人认为,布洛卡区能产生祥细而协调的发音程序,这种程序被送到相邻的运动皮层的颜面区,从而激活嘴.咽.舌.唇和其他与语言动作有关的肌肉.1983年鲁利亚发现,如果布洛卡区受到毁损,就会导致发音程序的破坏,进而产生语言发音的障碍. 在布洛啊区发生病变的情况下,有些病人不能使用代词.连词,不能处理动词的变化,不能使用复杂的句法结构,他们的话语是一种吞吞吐吐的.电报式的语言.布洛卡区损伤还可能出现词语反复现象,这种病理惰性说明了语言调节机制的破坏. 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布洛卡区损伤的病人不仅产生语言运动障碍,而且语言的理解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二)威尔尼克区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从知识结构上看,本节教材首先简述了神经系统的重要作用以及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从宏观上介绍了神经系统的概况。通过对神经系统的微观结构——神经元的介绍,引出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从而引出动作电位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深入介绍了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最后教材描述了体温调节的方式和机理,进一步说明神经系统的重要作用。所有内容在编排上逻辑清晰,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从地位和作用上看,本节课是承接了内环境与稳态之后的一节课,阐述了动物如何通过神经系统来调节生命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调节与内环境稳定的关系,也为之后的体液调节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储备上看,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了神经系统的基础知识,所以教师可以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构建新知。从生活经验上看,学生对于许多神经活动都有所体验,比如瞳孔反射、膝反射等等,教师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串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这些简单活动中涉及的器官和原理,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反射。从能力起点上分析,高中阶段的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较强,教师可利用文字资料和图表引导学生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高中年级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逐渐成熟,所以能够通过示意图模拟动作电位的变化这一抽象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述神经系统的重要作用 2.说出动作电位的概念 3.阐明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 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表格和文字资料,逐步提高信息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神经系统的结构,学习神经系统的功能,体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 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 难点:动作电位 五、教学方法 基于问题的教学法。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神经系统的组成: 人体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 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其中,脑和脊髓是 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 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 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组成 可概括为: 神经元: 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脑: 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 (1)大脑 大脑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皮层是覆盖大脑半球表面的一层灰质,大脑皮层表面具有许多深浅不同的裂或沟以及沟裂之间隆起的回,因而大大增加了大脑皮层的总面积和神经元的数量。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其中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关,为人类特有)、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 (2)小脑 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人喝酒喝醉了,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这是由于小脑被酒精麻痹而引起的。 (3)脑干 脑干灰质中,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如果这一部分中枢受到损伤,会立即引起心跳、呼吸停止而危及生命。 脊髓: 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是脑与躯体、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 (1)脊髓的结构 从脊髓的横切面可以看出,脊髓包括灰质和白质两部分。灰质在中央,呈蝶形;白质在灰质的周围。白质内的神经纤维在脊髓各部分之问以及脊髓和脑之间,起着联系作用。(2)脊髓的功能 反射功能:人的脊髓灰质里有许多低级中枢,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排便反射等。但是,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大脑控制的。 传导功能:脊髓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反之,脑的活动也要通过脊髓才能传递到身体各部位。因此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联系的通道。

系统功能与结构的关系-重点08

物流系统结构的分析 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各要素间的联系和作用是在整体的框架内进行的。系统结构指的是系统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形式,即各要素之间在时间或空间上排列和组合的具体形式;是使系统保持整体性且具有一定功能的内在依据。结构是系统的普遍属性,没有无结构的系统,也没有离开系统的结构。无论是宏观世界还是微观世界,一切物质系统都无一例外地以一定结构形式存在着、运动着和变化着。物流系统结构分析的目的就是要弄清构成物流系统的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形式,为实现物流系统整体功能建立优良的结构体系。 (一)物流系统结构 “结构”是用来描述系统边界内部组成要素及其联系的一个概念。通过系统的组成要素及要素间的关联来描述系统的内部结构,因此,要素和关联是系统结构描述的基础。 同样的组成要素,如果采用不同的方式联系起来就会得到不同的系统,具有不同的功能。例如一个团队,成员组成不变,如果改变工作流程可能就会有不同的效率。再如,化学上的同分异构体,组成的元素相同,性质却不同。可见,系统结构的本质就是在要素及其关联的整合中形成的。 “系统的结构”就是指系统构成要素及其关联方式的总和。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系统中的要素并不仅仅指物质存在,更是指在关联中的意义,即各种要素只有在一定的联系方式下才具有系统的意义。系统的结构反映了系统内部的组成规律。 仿照系统结构的定义,我们可给出物流系统结构的定义。所谓物流系统结构是指物流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在时间上或空间上排列的具体形式。物流系统结构反映的是物流系统各要素内在的有机联系形式。 根据研究角度的不同,物流要素之间有不同的联系方式,从而可组成不同的系统结构形式。下面着重介绍物流系统的功能结构和网络结构两种形式。 1.物流系统的功能结构 系统目标是靠特定的功能实现的,我们构造物流系统的目的正是出于对特定功能的追求。系统功能同样是由各子系统的功能有机组合而成,系统功能同样具有层次性。按照系统功能层次关系构成的结构就是系统的功能结构,它是从行为的角度反映系统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作用。 由图可知,运输、储存、装卸、信息处理四个功能要素是供应链各阶段物流系统都需要具备的基本功能,流通加工、包装则不是每个物流系统都需要的功能。 实际上,某个物流系统的功能结构如何,取决于生产与流通的模式。例如,很多计算机公司推行“直销”模式,将订单处理、采购、生产、物流紧密结合,按照顾客订单要求组织

大脑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布鲁德曼分区

大脑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布罗德曼分区系统 布罗德曼分区是一个根据细胞结构将大脑皮层划分为一系列解剖区域的系统。神经解剖学中所谓细胞结构(Cytoarchitecture),是指在染色的脑组织中观察到的神经元的组织方式。布罗德曼分区1909年由德国神经科医生科比尼安·布洛德曼(Korbinian Brodmann)提出。根据皮质细胞的类型及纤维的疏密把大脑皮质分为52个区,并用数字给予表示。Brodmann Area 1, BA1 Brodmann Area 2, BA2 Brodmann Area 3, BA3 位置:位于中央后回(postcentral gyrus) 和前顶叶区。 功能:分别为体感皮层内侧、末尾和前端区,BA1、BA2、BA3共同组成体感皮层; 具备基本体感功能(first somatic sensory area)接受对侧肢体的感觉传入。Brodmann Area 4, BA4 位置:位于中央前回(precentral gyrus),中央沟(central sulcus)的内侧面 功能:初级运动皮层(first somatic motor area),包含“运动小人”(motor homunculus )。 控制行为运动,与BA6 (前)和BA3 、BA2 、BA1、(后)相连,同时与丘脑腹外侧核相连。 体感小人(Somatosensory Homunculus ) 传入体感信息较多的身体区域获得的皮层代表区域较大。比如手部在初级体感皮层中的代表区域比背部的大。体感皮质定位可用“体感小人”(Somatosensory homunculus)来表示。Brodmann Area 5, BA5 位置:位于顶叶前梨状皮质区(梨状皮质piriform cortex为下边缘皮质的组成部分)。 功能:与BA7形成体感联合皮层。 Brodmann Area 7, BA7 位置:位于顶叶皮质顶部,体感皮层后方,视觉皮层(visual area)上方。 功能:将视觉和运动信息联合起来;与BA5形成体感联合皮层;视觉-运动协调功能。 Sensory Areas---------Somatosensory Association Area 位置:位于初级躯体感觉皮层后方(BA5、BA7) 功能:整合各种感觉传入触压觉、其它感觉;利用以往储存的感觉体验。 Brodmann Area 6, BA6

最新浙科版必修三《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教案

最新浙科版必修三《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教案 【教材分析】 (浙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神经系统的功能,是神经系统结构的延伸,并为神经系统内容做个总结。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反射,并在日常生活中机体有体现体温调节的现象,但在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对体温调节等并没有鲜明的认识,故学生对本部分知识的学习主要是一个同化的过程。与此同时,本节课学生已是高中二年级,其认知能力不断提高,其想象力、观察力、记忆力、分析综合思维能力等都有明显的提高。结合以上特征,我将采用循序渐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结合日常生活实例,能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明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 2、简述大脑皮层的功能 3、举例说明神经系统对机体的分级调控 4、描述体温调节 能力目标: 1、学生培养了看图提炼信息能力 2、模仿寒冷时机体调节情况,描述炎热时机体调节情况 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透过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揭示事物普遍联系,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2、通过对日常案例的分析,形成生物与生活相联系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重点: 1、举例说明神经系统对机体的分级调控 2、描述体温调节 教学难点: 1、举例说明神经系统对机体的分级调控 2、描述体温调节 【教学方法】 结合教学目标及学情分析,我主要采用循序渐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对于本节课重难点神经系统对机体的分级调控以及体温调节,主要通过案例分析(排尿反射、体温调节),结合日常生活,能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 第二章第二节共分为三课时,本小节为第三课时,时间为45min 【教学过程】 【过渡】谁还记得反射的概

神经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和反思-公开课

第六章第二节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的组成 【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是有关生理结构组成及其功能的知识,我们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组成神经系统的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在身体上的位置以及初步认识他们的功能。所以学生在学完此课之后,应该至少有如下收获:第一层次:对着别人的身体或自己的身体能指出大脑,小脑和脊髓的部位。知道神经分布于全身各处;第二层次:知道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在功能上的差别;能够想象由神经细胞如何组成神经系统,如何作为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在其中行使作用;第三层次:会用以上的知识初步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本节内容教材上提供了许多实用和生动的资料,比如说87页上的资料分析中的病例、88页上的图片等等,在教学中巧妙地使用这些资料,既充分利用了教材,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尚不足,本节的知识大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故教学中应尽量化抽象为具体,通过较多的模型和真实事例让学生感性地认识神经系统。神经元模型可以让学生提前制作,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节约了课堂时间。

【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3.说明人体各部分的协调动作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来实现。 4.初步学会在踩踏事件中避险。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实例使学生完成对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认识 【教学难点】 预测使学生认识到神经系统在身体中的切实存在并能和日 常生理活动联系起来。 【教具】 课件;人脑模型;小锤子;糖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组织学生做“传糖果”的游戏,来创设紧张的游戏气氛, 引导学生体验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二、资料分析(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功能) [学生活动] 读教材第87页《资料分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并 对问题作出假设。(每小组4人,每人分析一个病例,尝 试说出病人症状和病因) 讨论完毕后,请同学对以上发言作出小结。

大脑结构与功能

大脑结构详解 大脑(Brain)包括左、右两个半球及连接两个半球的中间部分,即第三脑室前端的终板。大脑半球被覆灰质,称大脑皮质,其深方为白质,称为髓质。髓质内的灰质核团为基底神经节。在大脑两半球间由巨束纤维—相连。 具体内容有大脑半球各脑叶、大脑皮质功能定位、大脑半球深部结构、大脑半球内白质、嗅脑和边缘系统五大部分。 各叶的位置、结构和主要功能如下: 1、额叶:也叫前额叶。位于中央沟以前。在中央沟和中央前沟之间为中央前回。在其前方有额上沟和饿下沟,被两沟相间的是额上回、额中回和额下回。额下回的后部有外侧裂的升支和水平分支分为眶部、三角部和盖部。额叶前端为额极。额叶底面有眶沟界出的直回和眶回,其最内方的深沟为嗅束沟,容纳嗅束和嗅球。嗅束向后分为内侧和外侧嗅纹,其分叉界出的三角区称为嗅三角,也称为前穿质,前部脑底动脉环的许多穿支血管由此入脑。在额叶的内侧面,中央前、后回延续的部分,称为旁中央小叶。负责思维、计划,与个体的需求和情感相关。 2、顶叶:位于中央沟之后,顶枕裂于枕前切迹连线之前。在中央沟和中央后沟之间为中央后回。横行的顶间沟将顶叶余部分为顶上小叶和顶下小叶。顶下小叶又包括缘上回和角回。响应疼痛、触摸、品尝、温度、压力的感觉,该区域也与数学和逻辑相关。 3、颞叶:位于外侧裂下方,由颞上、中、下三条沟分为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隐在外侧裂内的是颞横回。在颞叶的侧面和底面,在颞下沟和侧副裂间为梭状回,,侧副裂与海马裂之间为海马回,围绕海马裂前端的钩状部分称为海马钩回。负责处理听觉信息,也与记忆和情感有关。 4、枕叶位于枕顶裂和枕前切迹连线之后。在内侧面,,距状裂和顶枕裂之间为楔叶,与侧副裂候补之间为舌回。负责处理视觉信息。

神经元的结构 分类和功能

神经元的结构、分类和功能: 神经系统的细胞构成包括两类细胞: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一般将神经细胞称作神经元(neuron),被认为是神经系统行使功能、信息处理最基本的单位。而胶质细胞则主要起支持、营养和保护的作用,但随着人们积累知识的增加,逐渐发现胶质细胞也能够行使一些特殊的生理功能。 在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中约含有1011个神经元,其种类很多,大小、形态以及功能相差很大,但它们也具有一些共性,例如突起。我们以运动神经元为例介绍神经元的典型结构,如图2-37所示。与一般的细胞一样,神经元也是由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组成的胞体(cell body)和一些突起(neurite)构成的。胞体为代谢和营养的中心,直径大小在μm级别。除胞体外,与神经元行使功能密切相关的结构是各种各样的特异性突起,也称为神经纤维。其中自胞体一侧发出、较细长的圆柱形突起为轴突(axon),每个运动神经元一般只有一个轴突,其功能是信息的输出通道,代表着神经元的输出端;同时还可以借助轴浆进行物质的运输,主要包括由胞体合成的神经递质、激素以及内源性的神经营养物质,这种运输称为轴浆运输。轴突从胞体发出的部位呈椎状隆起,称为轴丘(axon hillock),并逐渐变细形成轴突的起始段(initial segmeng),这一部分的功能及其重要,它是神经元产生冲动的起始部位,并随后继续沿着轴突向外传导。轴突通常被髓鞘(myelin)包裹,但并非是完全的将其包裹,而是分段包裹,髓鞘之间裸露的地方为郎飞结(node of Ranvier),其上含有大量的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轴突末梢(aoxn terminal)膨大的部分称为突触小体(synaptic knob),这是信息在某个神经元传递的终点,它能与另一个神经元或者效应器细胞相接触,并通过突触结构(synapse)进行信息的传递。 神经元中另一类重要的突起为树突(dendritic),一般是从胞体向外发散和延伸构成,数量较多,由于与树枝的分布类似而得名,是神经元进行信息接收的部位。树突表面长出的一些小的突起称为树突棘(dendritic spine),数目不等,它们的大小、形态数量与神经元发育和功能有关。当神经元活动较为频繁时,树突棘的数量和形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是神经元可塑性研究的重要方面。轴突和树突的作用反映了功能两极分化的基本原理。 图2-37神经元的一般结构 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将神经元进行如下分类: (1)根据细胞形态分类 神经元形态的多样性令人印象深刻,根据树突和轴突相对于彼此或胞体的方向形态进行的分类如图2-38所示,可分为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和多级神经元。形态学相似饿神经元倾向于集中在神经系统的某一特定区域,并具有相似

人的神经系统主要构成和功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人的神经系统主要构成和功能 导语:人的神经系统,是比较复杂的一个工程,所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必须要保障人的神经系统的正常,才能使得自己身体更健康,所以有很多人想具 人的神经系统,是比较复杂的一个工程,所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必须要保障人的神经系统的正常,才能使得自己身体更健康,所以有很多人想具体了解一下人的神经系统主要构成和功能,为了你能全面的了解,就来一起看看下面具体的解答。 主要构成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和脊髓位于人体的中轴位,它们的周围有头颅骨和脊椎骨包绕。这些骨头质地很硬,在人年龄小时还富有弹性,因此可以使脑和脊髓得到很好的保护。 脑分为端脑、间脑、小脑和脑干四部分。大脑还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分别管理人体不同的部位.脊髓主要是传导通路,能把外界的刺激及时传送到脑,然后再把脑发出的命令及时传送到周围器官,起到了上通下达的桥梁作用。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神经。脑神经共有12对,主要支配头面部器官的感觉和运动。 人能看到周围事物,听见声音,闻出香臭,尝出滋味,以及有喜怒哀乐的表情等,都必须依靠这12对脑神经的功能。脊神经共有31对,其中包括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脊神经由脊髓发出,主要支配身体和四肢的感觉、运动和反射。植物神经也称为内脏神经,主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心跳、呼吸和消化活动都受它的调节。植物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类,两者之间相互桔抗又相互协调,组成一个配合默契的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小脑的解剖及功能

小脑的解剖及功能 小脑位于大脑半球后方,覆盖在脑桥及延髓之上,横跨在中脑和延髓之间。它由胚胎早期的菱脑分化而来,是脑六个组成部分中仅次于大脑的第二大结构。 一、外部形态: 中部狭窄称小脑蚓vermis,两侧膨大部称小脑半球,小脑下面靠小脑蚓两侧小脑半球突起称小脑扁桃体tonsil of cerebellum。 二、内部结构: 1、皮质 2、髓质(髓体):顶核、中间核(拴状核、球状核)、齿状核。 三、解剖 1、蚓部:从外观上看,小脑中间有一条纵贯上下的狭窄部分,卷曲如虫,称为蚓部。 2、小脑半球:蚓部两侧有两个膨隆团块称为小脑半球。 3、小脑的分叶: (1)按形态结构和进化可分为:绒球小结叶flocculonodular lobe(原小脑或古小脑),小脑前叶anterior lobe(旧小脑主要功能与头部和身体的本体感受和外感受的传入信息有关,有调节肌紧张的作用;),小脑后叶posterior lobe(新小脑)。 (2)按机能可分为:前庭小脑(原小脑或古小脑archicerebellum,主要接受来自前庭核和前庭神经的传入纤维,调节躯干肌肉的活动,在维持肌紧张、身体平衡和姿势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脊髓小脑(旧小脑paleocerebellum),大脑小脑(新小脑neocerebellum,它在人类最为发达,主要接受经脑桥接转的来自大脑皮质的纤维,参与由大脑皮层发起的随意运动的调节。在位相性的活动和肌肉的协调运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4、小脑皮层:小脑的表面被覆着一层灰质,叫做小脑皮层。小脑皮层分为3层,从表及里分别为分子层、浦肯野氏细胞层和颗粒细胞层,皮层里含有星状细胞、篮状细胞、浦肯野氏细胞、高尔基氏细胞和颗粒细胞等5种神经元。 5、小脑延髓:皮层的下方是小脑髓质,由出入小脑的神经纤维和4对小脑深部核团组成。

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考点1、生态系统的成分 任务1、知识填空 寄生物质腐生腐生无机物生产者分解者食物链食物网 任务2、基础题: 1、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A.缺少生产者B.分解者很少 C.没有消费者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阳光、空气和水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B.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 C.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任务3、提高题: 1、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也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传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 2、最近科学家在水深约3200米的太平洋底部的一副鲸的骨架上,发现了两种新型蠕虫。这些蠕虫没有消化器官,它们通过附肢里的细菌摄取营养。像树根一样的附肢可深入到死鲸的骨髓里“挖掘”营养,其中的细菌就将骨中的脂肪转化为糖供给蠕虫进行生命活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A.这些蠕虫与细菌都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B.蠕虫与细菌的关系在生物学中属于寄生 C.这种细菌在繁殖时不可能发生有丝分裂 D.可创造一个富含有机物和O2的人工环境培养这种细菌 考点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任务1、基础题 1、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A.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B.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系统组成与功能

1、系统组成与功能 整套系统应包括颗粒物(PM10)在线监测仪、噪声在线监测仪、气象参数仪、视频监控仪、户外LED 显示屏共五个基本功能部分,此外还包括数据采集、主控系统、供电、通讯等辅助设施设备。各部分构成如下: 1.1 颗粒物(PM10)在线监测仪应由颗粒物样品采集、流量控制、监测终端等组成。 1.2 噪声在线监测仪由全天候户外噪声实时监测终端组成。 1.3 气象参数仪应由风向、风速、温度、湿度传感器、大气压组成。 1.4 视频监控仪应由摄像机和云台组成。用于对建设工地进行视频实时监控,并按设定值采集视频录像和超标图片抓拍。 1.5 LED显示屏为能实时公开显示PM10和噪声测量值的户外高亮LED显示屏。 1.6 数据采集仪用于采集、传输、存储与处理各种监测数据,并按后台服务器指令或定时向后台服务器传输在线监测数据和设备的状态参数。 1.7 主控系统应能对上述设备进行设置,并对各类监测数据进行存储、显示、统计分析与加工处理。 1.8 设备定位功能。具备GPS/北斗定位模块,用于设备定位,设备移动超过一定的范围值则报警告知功能,。 2、各部分系统技术指标 2.1 颗粒物(PM10)在线监测仪技术指标 监测方法:β射线法或光散射法,连续自动监测 有效量程:0.001 mg/m3~5mg/m3 分辨率:0.001 mg/m3 时间分辨率:60s 采样流量:≥ 3.0 升/分钟(工况) 流量漂移:24h 内,任意一次测试时间点流量变化≤±10%设定流量,24h 平均流量变化≤±5% 数据呈现周期:每分钟检出一个分钟平均值并呈现到软件平台。 平均相对误差(不少于20对样品):平均相对误差≤±20% 相关系数:≥0.85(90%置信度) 重现性:≤±7% 除湿:具备自动除湿或湿度补偿功能 ★校准:具备现场校零功能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综合练习题

第二、三节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杂技演员表演走钢丝节目时,协调身体平衡动作的器官() A.大脑B.小脑C.脊 髓 D.脑干 2.右图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下面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若图表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则c代表脊髓的神经中枢 B.若图表示看到酸梅分泌唾液的反射弧,则a代表眼球的视网膜 C.若图表示听到铃声进入教室的反射弧,则a代表耳结构的鼓膜 D.若此图表示使运动协调和维持身体平衡的反射弧,则c代表小脑的神经中枢 3.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A.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4.某人手指被开水烫后迅速缩手,该反射的神经结构和类型分别是() A.反射弧先天性反射(简单反射) B.反射弧后天学习形成的反射(复杂反射) C.脑先天性反射(简单反射) D.脊髓后天学习形成的反射(复杂反射) 5.下列现象中,你认为可称为反射的是() A.摆在窗台上的花草向外生长 B.草履虫对环境中温度的变化表现出趋热性 C.人一碰含羞草,其叶片马上卷起 D.手偶然踫到火会迅速缩回 6.一根神经的构成是() A.由许多神经末梢集结在一起B.由神经元的许多突起集结在一起 C.一根神经纤维,外面包着结缔组织D.由许多神经纤维汇集成束,外面包着组织膜 7.注意观察身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他们一般都有“当天的功课当天清”的好习惯。其原因是()A.时间抓得紧,不浪费时间B.有良好的作息制度 C.大脑皮层的各个部分得到交替活动和休息D.及时强化新知识在大脑皮层中所形成的兴奋 8.某人喝醉了酒,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说明酒精麻痹了脑的哪一部分() A.大脑B.脑干C.小脑D.脑神经 9.下列现象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A.饭后肠胃蠕动B.人在寒冷时身体发抖 C.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D.衣藻游向光照适宜的水域 10.下列哪项属于人类所特有的反射类型() A.看见红苹果分泌唾液B.小孩看见护士走来就哭了 C.看小说看得声泪俱下D.听到铃声走进教室 11.下列功能不属于脊髓的是() A.反射B.脑与躯干之间的联系通路C.脑与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D.躯干与内脏之间的营养通路12.一个神经元的突起末端() A.只与一个神经元的突起相连接B.与多个神经元的突起相连接 C.与所有神经元的突起相连接D.与自己的短突起相连接 13.人体能够完成特定的动作是因为() A.神经系统的调节B.神经系统的收缩C.肌肉的自然收缩D.骨骼的自由运动 14.下列属于复杂反射的是()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 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能阻挡化学 物质的侵入,生发层中有黑色素细胞能产生黑色素,阻挡紫外线对内部组织的损伤, 真皮中有大量的弹性纤维、胶原纤维,使皮肤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真皮内有丰富 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能够使皮肤得到营养,还能够接受冷、热、痛、触等刺激,盲文或称点字、凸字,是专为盲人设计、靠触觉感知的文字,所以盲人用手“阅读” 盲文时是依靠皮肤中的触压觉感受器。 脊髓包括灰质和白质两部分,灰质在中央,呈蝶形,在脊髓的灰质里,有许多低级的 神经中枢,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排便反射、排尿反射等,脊 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大脑控制的,白质在灰质的周围,白质内的神经纤维在脊髓的各 部分之间、以及脊髓与脑之间,起着联系作用,所以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 系通路,因此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功能,下肢截瘫的病人损伤的是脊髓。 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中枢,动物没有语言中枢,因此动物只能对各种具体的刺激做 出发射,人类除了对具体信号的刺激发生反应外,还能对由具体信号抽象出来的语言、文字发生反应,建立人类特有的发射,这类发射的建立与人类的大脑皮层中具有语言 中枢有关。 大脑内有调节人体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不合题意;B小脑能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符合题意;C脑干内有一些调节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呼吸中枢,不合题意;D脊髓 内有一些低级的反射中枢,不合题意,故选B 皮质深层为白质,由各种神经纤维构成,皮质是神经系统调节躯体的最高中枢,主要 由神经元细胞体组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 周围神经系统,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 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 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 人体八大系统的功能如下:运动系统,运动、支持和保护;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和吸 收营养物质;循环系统,运输体内物质;呼吸系统,吸入氧和呼出二氧化碳;泌尿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