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东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广东省深圳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不分版本

广东省深圳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不分版本

广东省深圳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不分版本广东省深圳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本试卷共4页,22小题,总分值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前须知:1.答卷前,考生先检查试卷与答题卷是否整洁无缺损,并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卷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和座位号。

2.选择题每题选出答案后,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对应的题目序号后,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不按要求填涂的,答案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请注意每题答题空间,预先合理安排;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一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经》《楚辞》都是不朽的作品,说它们不朽,无非是说它们比一般文学作品享有更长的寿命,而并不具有哲学上“永恒存在〞的意思。

拿屈原的作品来说,汉朝初年的贾谊被感动得痛哭流涕,今天试找一位大学中文系的青年来读一下,他的感受总难到达贾谊的程度,即使这位青年也有深沉的苦闷,满腹牢骚。

《红楼梦》也是一部名著,和《诗经》《楚辞》一样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五四〞前后青年男女知识分子没有读过《红楼梦》的占少数,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比例显然要少得多。

以上现象,借用电信通讯的概念,可以称为“文化影响衰减〞现象。

远距离的通讯联络,讯号逐渐衰减,距离越远衰减越明显。

为了防止衰减,中间设有接力站,使讯号得到增益。

衰减现象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古人的处境与今人不同,古人的思想感受有与今人相同处,也有与今人不同处。

时代相去越远,古今人之间感受的差异越大。

中国哲学有极丰富的文化遗产,孔子、老子等思想流派到今天还有影响。

语文---广东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语文---广东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文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

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

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尤使我耳不忍闻。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1.对上文中的相关内容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的“惨象”指的是“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流言”指的是“她们是‘暴徒’,是受人利用的”。

B.“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不仅有反动政府的残酷镇压,也指走狗文人们的造谣诬蔑,而且苟且偷生者特别容易忘却历史。

C.作者对“段政府令”和“流言”给予了反驳,刘和珍君是“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她“欣然前往”请愿,而不是受人利用的“暴徒”。

D.这段文字多用短句,使用了不少整齐的句式,使用了反复和对偶的修辞,增强了语势,强烈地表达了鲁迅先生极大的悲痛和愤怒。

2.作者说“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又说“我还有要说的话”。

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无话可说”到“有话”,反映了作者悼念、愤恨交织的悲愤之情,这种悲愤之情也作为线索贯穿了全文。

B.烈士的惨死使他“出离愤怒”,惨象使作者过分忧伤,所以说“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而并非真的无话可说。

C.“长歌当哭”是在痛定之后,愤怒到了极点,所以无话可说。

“有话”显示作者化悲痛为力量的战斗行为。

D.反动派的残忍、敌人的暴力和无耻谰言令人震惊,使作者无话可说,还有要说的话是要揭露敌人的真实面目。

广东实验中学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广东实验中学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8-2018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级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45分,第Ⅱ卷118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45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第Ⅱ卷的答案写在另发的答题卷上。

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虐杀(niè)毛骨悚然(sǒnɡ)桀骜(ào)坚持不懈(xiè)B.喋血(dié)蓊蓊郁郁(wěnɡ)倏忽(shū)提纲挈领(qiè)C.商贾(jiā) 叱咤风云(zhà)浸渍(zì)捶山坼地(chè)D.孱头(càn)断壁残垣(yuán)揣摩(chuāi) 殒身不恤(yǔ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丰姿百折不挠慰籍民不聊生B.眈误梦寐以求倩影万籁俱寂C.自诩栩栩如生耸峙字斟句酌D.斑驳焦燥不安砥砺谈笑风生3.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逆料(预料)不盈不溢(不多出来,不往外淌)袅娜(柔美的样子)礼尚往来(在礼节上有来有往,才显得高尚)B.寥落(稀少)穷形尽相(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枯槁(形容面容憔悴)故弄玄虚(故意玩弄花招,使人莫测高深)C.黯然(忧伤的样子)洋洋洒洒(形容写作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惩创(惩罚,惩治)一气呵成(一口气就把话讲完)D.攲侧(弯曲)唾手可得(非常容易得到)微漠(依稀,淡漠)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张大爷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对儿子因车祸致残这件痛心疾首的事,他已经想好了解决的办法。

B.这本书描写农村普通人的生活,这个环境跟我的情况似乎有点相似,因此更能让我动之以情。

解析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含解析

解析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含解析

2016-2017学年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一、课内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寂寥(liáo) 惩创(chěng)戮没(lù) 嗔目结舌(chēn)B.漫溯(sù) 箕踞(jù) 骨髓(suǐ)目眦尽裂(zì)C.颓圮(qǐ)拜谒(yè) 忤逆(wǔ)长歌当哭(dànɡ)D.长篙(ɡāo) 创伤(chuànɡ) 浸渍(zì) 殒身不恤(yǔn)【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A项,惩创(chéng)。

C项,颓圮(pǐ) 。

D项,创伤(chuānɡ)。

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或音同字、形声字等。

本题中“创”是多音字,“圮”是形声字。

要注意勤查字典,多积累,识记时把音形义结合起来。

2.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考生的作文,有的字字珠玑,读来酣畅淋漓、满口余香;有的却文理欠通,不堪卒读,难以入目。

B.连绵起伏的香蕉林映衬着70多栋整齐划一的别墅,绿树环绕的乡村美景,让人不由自主地称赞。

C.进入2016年以后,P2P的日子愈发难过,危机仍在延续,P2P第一梯队的公司仍需要强化自身生存能力,翼龙贷遭受监管危机,第一梯队遭遇大洗牌或许倚马可待。

D.青年歌手佟佳霖重伤后复出,便一直备受瞩目。

她的新单曲《心经》卓尔不群,得到了广大听众的一致好评。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A项,不堪卒读:形容文章写得凄惨悲苦,令人心酸,不忍读完。

也指文章粗劣,使人不肯读下去。

此项正确。

B项,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不由自主”侧重身体反应,选项应用“情不自禁”。

C项,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快。

语境中对象不当,可用“为期不远”。

D项,卓尔不群:优秀卓越,超出常人。

语境中对象不当,可用“不同凡响”。

广东实验中学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中段考语文

广东实验中学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中段考语文
听了这个故事,我又想起我曾经养过的那条小狗。是的,我也养过狗,那是 1959 年的事 情,当时一位熟人给调到北京工作,要将全家迁去,想把他养的小狗送给我,因为我家里有一 块草地,适合养狗的条件。我答应了,我的儿子也很高兴。狗来了,是一条日本种的黄毛小狗, 干干净净,而且有一种本领:它有什么要求时就立起身子,把两只前脚并在一起不停地作揖。 这本领不是我那位朋友训练出来的。它还有一位瑞典旧主人,关于他我毫无所知。他离开上海 回国,把小狗送给接受房屋租赁权的人,小狗就归了我的朋友。小狗来的时候有一个外国名字, 它的译音是“斯包弟”。我们简化了这个名字,就叫它做“包弟”。
和狗的。据说艺术家住在一个不太大的城市里,隔壁人家养了小狗,它和艺术家相处很好,艺 术家常常用吃的东西款待它。“文革”期间,城里发生了从未见过的武斗,艺术家害怕起来,就 逃到别处躲了一段时期。后来他回来了,大概是给人揪回来的,说他“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 批他,斗他,他不承认,就痛打,拳打脚踢,棍棒齐下,不但头破血流,一条腿也给打断了。 批斗结束,他走不动,让专政队拖着他游街示众,衣服撕破了,满身是血和泥土,口里发出呻 唤。认识的人看见半死不活的他都掉开头去。忽然一只小狗从人丛中跑出来,非常高兴地朝着 他奔去。它亲热地叫着,扑到他跟前,到处闻闻,用舌头舔舔,用脚爪在他的身上抚摸。别人 赶它走,用脚踢,拿棒打,都没有用,它一定要留在它的朋友的身边。最后专政队用大棒打断 了小狗的后腿,它发出几声哀叫,痛苦地拖着伤残的身子走开了。地上添了血迹,艺术家的破 衣上留下几处狗爪印。艺术家给关了几年才放出来,他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几斤肉去看望那只小 狗。邻居告诉他,那天狗给打坏以后,回到家里什么也不吃,哀叫了三天就死了。
广东实验中学 2018-2019 学年(上)高一期中考试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广东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上)高一级期末考试(必修二模块测试)语文2018年1月本试卷共四大题,20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不能使用涂改工具!否则答案无效。

一、本大题13小题,共57分。

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中“永和”“癸丑”都是古人记年的方式,“永和”是年号,“癸丑”是用天干地支记年,“壬戌之秋”中的“壬戌”也是用天干地支记年。

B.“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中的“孟德”是曹操的字,古人时常用“字”“号”来称呼别人,以示尊重,例如“庐陵萧君圭君玉”中的“君圭”为字,“君玉”为号。

C.“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既望”指过了望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

中国古人用“晦”指每月农历初一,“望”指每月农历十五,“朔”指每月农历最后一天。

D.“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中“黄昏”“人定”均是古人表示时段的名称,夜晚共分为五个时段,按时间先后顺序,可排列为黄昏、人定、夜半、平旦、鸡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3题。

(6分)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广东省广州大学附属中学等三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广东省广州大学附属中学等三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三校联考高一语文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26分)(一)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易水不寒卢世龙(1)在漂泊与寻找之间,我总会有意或无意地感到岁月就像一条河。

尽管河的左岸是难以释怀的记忆,右岸是充满玄奥的无穷未知,但河里飞快流逝的绝对是人的鲜活生命。

(2)对于易水河的膜拜,源自一位名叫荆轲的英雄。

世间孤胆除暴的好汉多得很,然荆轲明知有去无回,仍临河高歌,绝尘远行。

慷慨悲壮,不但成就了英雄,也成就了易水。

(3)那时,平静的燕国,大地常绿,燕山常青。

冬日里,雪花大如席,漫天落下,给苍茫山岭笼罩厚重冰盖。

然后,春夏之季,慢慢融化。

条条涓流融入易水河道,汇成清澈透明的涟漪,抚慰鲜活的水草游鱼,抚慰多姿的大地生灵……(4)人生不过是一场漂泊,并无意义可言。

而寻找精彩的漂泊方法,给灵魂一个好的归属,或许便是做人的意义所在。

(5)英雄去了远方,那里是另一个世界,谁也无法知道那边是个啥模样。

不过,英雄和筑而歌,仰面痛饮,登车壮行的易水仍在,仍是千秋万代子孙们感受英雄精神的场所。

物欲盛宴下的人群,没有人文精神壮骨活血,往往迷失自我。

(6)没错,面前的易水河,枯草杂存,乱石遍地,更像平缓沟渠。

它非但无水,反倒让人燥热难捺。

如此沧桑,或许是在证明,伴随时间河流消失的,更有自然河流。

如同一个小小的“!”号,我再怎么疲惫不堪地为她奔波,也注定只会留下慨叹。

使劲揉搓眼睛,擦拭满脸汗泥后,便想,这黄沙漫天,黄尘遍地的世界,真的是英雄所要拼却宝贵生命捍卫的家园吗?历史长风,蔓延一沟惆怅。

既然眼睛看不到水,就用脚去看吧。

尽管步履沉重,我仍打起精神,奢求收获易水对我的哪怕点滴馈赠。

顺缓坡而下,我将苍凉枯槁沙沙踩伏大串印痕,它们也在我的裤腿留下道道黄泥标志。

有沙粒相继入鞋硌人,有顽石偶尔跌撞绊人。

但生活路上的磕绊再怎么复杂多变,我们也不能因之忘却既定目标。

我屏息直奔河的中心地带……不远处哄地飞出一只小鸟,吓一跳。

广东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广东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广东实验中学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中段测试参考答案语文1.A(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拾人牙慧: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也比喻窃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

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与语境不符合。

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与语境不符。

粉墨登场:化装上台演戏。

今多比喻坏人经过一番乔装打扮爬上政治舞台,用错对象。

嫉恶如仇:指对坏人坏事如同对仇敌一样憎恨。

)2.D(A“垂涎欲滴”的主语是人,应该在其前补充“让人”。

B不合逻辑,应为“忌睡前恼怒”。

C关联词语位置不对“不仅”应该移至“迎来了”的前面。

)3.略4.课文开头写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从内容上说,和作者与狗的故事两相对照,说明故事的普遍性,也可见时代的动荡不安;从结构上说,引出自己与狗的故事(对这一话题起到铺垫的作用),为全文奠定了伤痛的感情基调。

(4分,每点两分)5.(1)他在物质上帮助“我”入学,使我成为了有文化的人,在精神上引领我一心向善,使我学会了关心和帮助别人;(2)他即便一贫如洗也要办贫儿学校、粥厂等慈善事业;(3)他不惜变卖庙产去救济苦人。

(3分,每点1分)6.第一句“洪亮的声音”突出了宗月大师的声音洪亮的特点以及豪爽的性格;第二句体现了宗月大师因不善管理金钱,被人骗了钱财之后依旧大方、淡泊的特点;第三句体现了他遭遇生活磨难之后依旧乐观、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第四句表现了宗月大师生活极度困窘但依旧乐善好施的特点。

“洪亮的声音”成为宗月大师形象最突出鲜明的特征,展现了他豪爽善良、乐观淡泊的性格特点。

(5分,每处分析1分,总结1分)7.①本段语言多用口语化的表达,如“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用小孩子的口头语形象地表达一个孩子在得到宗月大师恩惠之后的喜悦。

②本段语言运用排比句式或夸张来表达感情。

如“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这一段排比言简意赅地突出了我第一次看到大师的惊叹和大师的鲜明的富人形象,紧接着“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的震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广东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五大题,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不能使用涂改工具!否则答案无效。

一、本大题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1—2题。

(6分,每小题3分)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

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

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尤使我耳不忍闻。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1.对上文中的相关内容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的“惨象”指的是“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流言”指的是“她们是‘暴徒’,是受人利用的”。

B.“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不仅有反动政府的残酷镇压,也指走狗文人们的造谣诬蔑,而且苟且偷生者特别容易忘却历史。

C.作者对“段政府令”和“流言”给予了反驳,刘和珍君是“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她“欣然前往”请愿,而不是受人利用的“暴徒”。

D.这段文字多用短句,使用了不少整齐的句式,使用了反复和对偶的修辞,增强了语势,强烈地表达了鲁迅先生极大的悲痛和愤怒。

2.作者说“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又说“我还有要说的话”。

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无话可说”到“有话”,反映了作者悼念、愤恨交织的悲愤之情,这种悲愤之情也作为线索贯穿了全文。

B.烈士的惨死使他“出离愤怒”,惨象使作者过分忧伤,所以说“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而并非真的无话可说。

C.“长歌当哭”是在痛定之后,愤怒到了极点,所以无话可说。

“有话”显示作者化悲痛为力量的战斗行为。

D.反动派的残忍、敌人的暴力和无耻谰言令人震惊,使作者无话可说,还有要说的话是要揭露敌人的真实面目。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4题。

(6分,每小题3分)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之.....,行李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3.下列关于文中加点词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夜.缒而出”“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朝.济而夕设版焉”中加点的字“夜”“东”“西”“朝”都是名词用作状语。

B.“敢以.烦执事”“焉用亡郑以.陪邻”“阙秦以.利晋”中加点的“以”字都是连词,表示目的,可译为“来”“用来”。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之往来”中加点的“以为”“东道主”“行李”在句中的.....”“行李意思与现代汉语都有所不同。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越国以鄙.远”“阙秦以利.晋”中加点的字“亡”“鄙”“利”都是使动用法。

4.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主谓倒装句) B.邻之厚,君之薄也(判断句)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被动句) D.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5.下列关于句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侯.、秦伯.围郑侯、伯,指爵位。

周初的诸侯由中央统一分封,诸侯有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等级。

B.箕踞..以骂曰箕踞,两脚张开而坐,是一种不敬的坐态。

古人席地而坐,臀部紧挨着脚后跟,相当于跪坐。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边担任警卫的人。

乘,指四匹马拉的车。

D.既祖.,取道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古人很重视祭祀,如君主会祭社(谷神)稷(土神)。

6.下列关于《沁园春·长沙》一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头就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百侣同游的情境:寒秋时节,诗人独自站在橘子洲头,凝望着脚下的湘江水滚滚北去。

B.本词用一个“看”字,总领七句诗,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也寄寓着诗人追求自由和解放的火热的革命情怀。

C.词的下阕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

如“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可以说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图画。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以设问结尾,表现了革命者雄姿英发的豪迈气概,实际上也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

二、本大题8小题,共4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11题。

(共25分)周昌者,沛人也,其从兄①曰周苛,秦时皆为泗水卒.史.。

及高祖起沛,于是从沛公。

从入关,破秦。

汉王四年,楚围汉王荥阳,汉王遁去,使周苛守荥阳。

楚破荥阳城,欲令周苛将。

苛骂曰:“若趣降汉王!不然,今为虏矣!”项羽怒,烹周苛。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②等皆卑下..,..之。

昌尝燕时③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

”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

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

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④……期……知其不可。

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上欣然而.笑。

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是后,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即万岁之后....不全也。

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

赵尧进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隙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

”尧曰:“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乃可。

”高祖曰:“然,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尧曰:“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

独昌可。

”高祖曰:“善。

”于是乃召周昌,谓曰:“吾欲固烦公,公强为我相赵王。

”周昌泣曰:“臣初起陛下,陛下独奈何..中道而弃之于.诸侯乎?”高祖曰:“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王,念非公无可者。

公不得已强行!”于是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

高祖崩.,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

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

于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

周昌至,谒高后,高后怒而骂周昌曰:“尔不知我之.怨威氏乎?而不遣赵王,何?”昌既征,高后使使召赵王,赵王果来。

至长安月余,饮药而死。

周昌因谢病不朝见,三岁而死。

(选自《史记·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有删节)【注】①从兄:堂兄。

②萧、曹:指萧何、曹参。

③燕时:闲暇休息之时。

④期:无义,口吃之声。

7.下列关于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卒史,官名。

秦、汉官署名的属吏。

古代官名很多,例如大夫、郎中、尚书等。

B.桀纣之主,桀纣一样的暴君。

桀是周朝最后一个君主,纣是商代最后一位君主。

C.万岁之后,一种避讳的说法,指皇帝死后。

后文中“崩”也指帝王之死。

D.左迁:降职。

迁,指官职的变迁,右迁为升职。

后文中“徙”也指贬谪。

8.下列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萧、曹等皆卑下..之鄙视、看不起B.昌还走..,高帝逐得转身便跑C.而周昌廷争..之强在朝廷上当面向皇帝谏诤D.陛下独奈何..中道而弃之于诸侯乎怎么,为什么9.下列文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上欣然而.笑 B.陛下独奈何中道而弃之于.诸侯乎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C.于是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 D.尔不知我之.怨威氏乎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苛忠贞不二。

在荥阳一战中,周苛战败被俘,但他宁死也不为项羽领兵打仗。

B.周昌为人忠耿。

辅佐赵王时,吕太后让他召回赵王,他拒不执行,被吕后怒骂。

C.周昌敢于直言。

他敢说刘邦是暴君,还最终让刘邦放弃了“改立太子”的打算。

D.周昌受人敬重。

在大臣中,他颇有威望,高祖刘邦、吕后、太子都非常敬畏他。

11.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3分)(1)若趣降汉王!不然,今为虏矣!(3分)(2)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5分)(3)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乃可。

(5分)(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2~13题。

(11分)江城子·乙卯①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②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①乙卯: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此时,苏轼40岁,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十周年。

②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12.关于词的上片,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十年生死两茫茫”一句直写夫妻生死相隔,如今已是十年,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而活着的人对逝者呢,不也同样吗?。

B.“不思量,自难忘”,“不思”与“难忘”看似矛盾,但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诗人深深地埋在心底的情感,夫妻情深,难以消除。

C.“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诗人想到爱妻华年早逝,感慨万千,心情极为沉痛,如今远隔千里,凄凉也无处可话,孤苦难消。

D.“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诗人想象自己假如与妻子再见也应互不认识,表达了自己年老孤苦的无奈与痛苦之情。

E.词的上片直接破题,抒发诗人对亡妻的深情,诗句采用白描手法,语言朴素,情真意切,全不见雕琢痕迹,寓意却十分深刻。

13.请找出词中“记梦”的部分,并加以赏析。

(6分)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9分。

)(1)《沁园春·长沙》中写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

(2)荆轲在告别之际,和着高渐离击筑的曲子,悲壮而歌:“,”。

(3)《再别康桥》一诗中,集中表现了诗人离别的惆怅诗句:“,,”。

(4)真的猛士,,。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三、本大题4小题,共1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