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遥感

植被遥感
植被遥感

基于遥感的山西省森林植被研究的论文综述

摘要:以山西省行政区为研究区域,根据遥感与GIS、GPS相结合形成的“3S”技术体系,以TM743卫片为数据源,结合相关资料,对山西省森林资源面积进行调查,建立山西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能力指标体系,并对其能力进行评价。

关键词:山西省;植被遥感;3S技术

前言

植被覆盖率作为反映地表信息的重要参数,一直是植被遥感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测量植被覆盖率的方法可分为地表实测和遥感监测两种。由于植被覆盖率具有显著的时空分异特征,因而,遥感已成为估算植被覆盖率的主要技术手段。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应用遥感技术清查全省森林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以及分析消长变化规律,为国土资源开发,保护森林资源,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山西省地形地貌复杂,省内各区域间水汽条件差异较大,其植被密度分布呈明显的地带性和区域性规律。植被是覆盖地表的植物群落的总称,包括森林、灌丛、草地与农作物等,具有截留降雨、减缓径流、防沙治沙、保水固土等功能。植被覆盖是许多全球、区域变化监测模型中所需的重要信息,是描述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数据,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生态系统的主要组分,植被是生态系统存在的基础,也是联接土壤、大气和水分的自然/纽带。植被在陆地表面的能量交换过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和水文循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全球变化研究中起着/指示器的作用。植被根据生态系统中水气等的状况,调控其内部与外部的物质!能量交换"植被覆盖与气候因子关系极为密切,研究植被覆盖变化对气候的影响是气候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影响着土壤湿度、地表温度和地表能量与水的循环。

一、与遥感集成的“3S”技术在林业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现状

在李强峰的《青海省森林植被的遥感调查与可持续评价》一文中,可以了解到“3S”技术在林业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现状:“3S”集成技术包括RS与GIS 的集成、RS与GPS 的集成、GIS与GPS的集成,RS、GIS 和GPS 的集成。它们相互渗透,综合发展,显示出单一技术没有的优势。在“3S”集成技术中,GPS用于实时、快速地提供目标的定位定向信息;RS 用于实时、准时地提供目标环境的语义或非语义信息,发现地球表面的各种变化,及时对GIS 数据更新;GIS 作为集成系统的基础平台,可对多源时空数据进行综合处理、集成管理、动态存取、及时分析决策,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控制系统。

在袁金国的《森林植被遥感分类研究》也提到了相关的内容:最早的植被分类采用人工目视解译,之后计算机自动分类比目视解译前进了一步,但由于各树种相互搀杂,且受土壤湿度,地形阴影,异物同谱的影响,单纯对遥感数据进行监督或非监督分类的结果精度不高.之后采用了遥感信息复合技术.信息复合的内容和方式包括:同种遥感信息多波段多时相信息复合;多平台遥感数据复合;遥感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如与专题地图信息或数字地形模型(DTM)的复合;遥感数据加入GIS数据,可视为信息复合的高级形式。

二、遥感技术在我国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遥感影像是以地物的光谱特征、辐射特征、几何特征和时相变化来表现地物信息,解

译时必须应用地学相关分析方法,综合影像的色调、亮度、饱和度、形状纹理结构等特征并结合己有资料和野外工作经验知识判定地物类型。在冯仲科,毛海颖,于景鑫的《我国森林植被遥感调查及建库研究》文中详细描述了遥感技术在我国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我国森林植被的覆盖程度受到土壤、气候、海拔、人为等各种因素的互相影响,为了能够遵循“适地适树”原则而更加精确在不同地区栽种适宜的树种从而提高我国森林覆被率,利用遥感技术对全国森林植被及其所生长的条件进行调查是重中之重。

三、研究区自然状况

总体来说山西省地形地貌复杂,省内各区域间水汽条件差异较大,其植被密度分布呈明显的地带性和区域性规律。对于该部分的内容可参照山西省统计年鉴的具体内容。同时在吴根梅的《植被覆盖信息的提取方法研究》一文中描述到:研究区内部的蔡家川流域(北京林业大学教学科研试验场)位于山西省黄土高原西南部的吉县境内,吉县地处山西省西南部!黄河中游!吕梁山南端,位于北纬35053-10/一36021-02-,;东经110027.30/一111007-20/之间"东西长62加m,南北宽48km,总面积1777.26km2"以县城为中心,东北与蒲县接壤,以石头山为界;东与临汾市和乡宁县相连,以金岗岭!姑射山为界;西濒黄河,隔河与陕西宜川相眺;南与乡宁张马乡相连,以下张尖为界;北与大宁毗邻,以处鹤沟为界,县境周长229km"蔡家川流域地理坐标位为北纬36014-一36018-与东经110040-一110048-之lbJ"该嵌套流域主沟道为义亭河的一级支流,义亭河为黄河一级支流的听水河支流,流域大体上为由西向东走向,流域面积39.33kmZ,流域平均海拔1172m"蔡家川流域主沟道及其部分支沟具有常流水"为典型的黄土残源、梁饰侵蚀地形"。

四、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研究的内容

在方向文的《甘肃省森林植被遥感调查评价》一文中提到了在研究甘肃省森林植被时的研究内容:以美国地球资源卫星LANDST一5为遥感信息源,由北京航空物控遥感中心对全省42景TM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数据镶嵌、几何校j巨、模拟真彩色合成的l:25力’的TM743卫片为主要数据源。并采用多时相遥感数据,以及遥感数据与非遥感数据之间的信息组合匹配,进行综合分析。综合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system)、地理信息系统(Geogr 即hieInformationSystem)和遥感技术(RemoteSensing)等学平丰的原理和技术,对甘肃省森林植被(乔木、灌木、草地)资源进行调查。根据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应能反映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基本要素的原则,构建甘肃省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标准与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进行客观权重的确定;应用多目标线性函数法评价甘肃省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能力情况,根据评价结果分析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能力的制约因素,同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各县进行聚类,测试森林可持续经营能力评价的合理性。

2、研究的方法

在王晓梅、张玉钧、刘文清、夏慧的《基于光谱特征的植被遥感探测及应用研究》中提到了基于光谱特征的植被遥感的研究方法:植被的反射光谱曲线具有显著的特征,物种、生长阶段、生长环境等的不同使植被反射光谱曲线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特征。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基于光谱特征的植被遥感数据,对植被的生化组分进行定量估测,监测不同生长时期植被的长势,对作物进行估产,借助于Gis(地理信息系统)和GPS(全球定位系统),还可以进行区域和全球尺度上植被生长状况和生态环境的监测等领域的研究。另外,利用植被冠层反射能力的不同还可以进行物种的鉴别。由于影响植被光谱特征的因素十分复杂,为此近年来高光谱得到了飞速发展。高光谱为高分辨率遥感(h邓erspectralremotesensing)的简称,它是在电磁波谱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影像数据的

技术。高光谱的超多波段(几十,上百个)和光谱分辨率高(3一20nln)的特点,实现了植被精细光谱信息的探测。

3、遥感调查的方法步骤

李强峰的《青海省森林植被的遥感调查与可持续评价》一文中详细描述了作者在研究青海省森林植被时利用遥感采用的方法,如下图所示:

TM 卫片数字图象处理

野外调查拟定分类系统

建立解译标志

人机交互勾绘图斑界限

野外调查

编辑创建拓扑

资源现状数据图

面积量算与机助制图

资源报告资源评价报告资源数据应用

4、山西省森林资源遥感调查

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是森林发展演替有利因子与森林健康胁迫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对森林健康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传统森林资源调查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推算总体,这种方法代价高昂、持续时间长且不利于动态跟踪。遥感技术的应用克服了传统调查方法的缺点,并可对森林资源结构情况进行及时的、动态的、准确的分析,从而较好地了解森林健康状况。遥感技术在森林调查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森林面积( 覆盖率) 、森林类型与树种识别、林分蓄积量等3 个方面。

在高广磊的《基于遥感技术的森林健康研究综述》中提到了对森林资源进行调查的方法:资料的收集:图像资料:收集了1998年1:25 万TM743解译判读的基础图像,重点林区1:5 万TM453卫片,大面积荒漠地区1:10 万中巴CBERS-1 卫星423 波段合成图像,地区Spot与TM 融合处理图像,局部地区的航空像片,1:25 万地形图,1998 年省林勘院编绘的“山西省森林分布图”,有关林场、林业局森林二类调查林相图。本次调查采用的遥感信息是用1:25 万地形图为地理要素控制基础,完成了具有地理要素的1:25 万TM743 波段模拟真彩色(假彩色)数字化无缝镶嵌遥感图像。TM 各波段的特征见表6-1。图像中标注了经纬度、主要交通线、主要城镇、山脉、水系、湖泊等名称。图像清晰、分辨率高(地面分辨率为30m)、影纹细腻、色彩丰富、饱和度高、信息量丰富、云层覆盖少,特别是绿色植被在图像上总体呈绿色与自然色调基本一致,故对区分植被类型(乔、灌、草)具有很高的解译程度,地类一目了然,易于判读类型。调查中对主要天然林区如湟水林区、玛可河林区的主要针阔叶类型,使用了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5 的1:5 万遥感图像,波段组合为TM7(G)4(R)3(B)。该遥感影像对针叶林、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正判率为80%灌木林正判率为62%;对未成林造林地、苗圃也可与无林地区分开,但精度较低。影像有林地为红褐色或褐红色,颗粒密集,较易判读;并通过颜色的色调、饱和度的变化、颗粒结构密稀解译判读森林类型的龄组(幼、中、成)和郁闭度(疏中密)的质量因子,在微观结构方面起到补充、完善1:25 万卫片的不足。对柴达木(海西州)大面积荒漠地区使用了中巴CBERS-1 卫星图像2000.7.29,432 波段合成,该图像影像信息丰富,可解译程度高,对荒漠化地区的地类划分、荒漠化类型及荒漠化程度、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沙化类型、湿地类型等解译程度较高,判读精度高,结果准确可靠。对耕地、林地、草地、铁路、公路、水域、戈壁、裸岩等一级地类,图像清晰,有较好的分辨率,反差大、清晰度高。西宁地区使用了法国SPOT 全色波段(分辨率为10m)与TM7 融和处理图像,该图像解译质量和精度较高。

五、遥感调查的方法步骤

1、野外踏查

踏查是建立解译标志和正确判读的前期工作,因此线路的选设至关重要,遵照线路上包括各景卫片的主要影像色调,类型应多样并有充分的代表性,遥感及辅助资料(如地形图、林相图、航片等)齐全,交通方便的原则,选择包括涵盖全省主要林区的路线,野外踏查工作线路长8600km,调查林场12 个,观测点446 个。通过野外踏查对不同地类及森林类型的遥感影像进行识别,利用GPS 等仪器准确定位,按照目视判读特征和地面实际状况的对应关系填写各种地物的解译卡片,拍摄地面景观照片,建立典型地类影像解译标志。在踏查中注意乔、灌、草各类型的纹理结构差异,把握各地类的综合特征,为正确区划提供依据。

2 、解译标志的建立

(l)遥感图像的判读特征

遥感图像记录了地面物体的电磁波辐射特征。地面目标的各种特征在卫片上都有反映,故根据其影像特征或影像标志,是解译目标性质的依据,这些影像特征或影像标志称为判读特征。判读特征主要有:形状(Shape)特征、大小(Size)特征、色调(Tone)特征、阴影(Shadow)特征、纹理(Texture)特征,位置布局特征等。形状特征:指事物外部轮廓的形状在影像上的反映,是识别物体的主要依据。用片状、块状、规则、不规则来描述。大小特征:指地物的影像尺寸,如长、宽、高等。其大小取决于影像比例尺。色调特征:指地物的色调在影像上的表现形式,包括目标的亮度和色彩,影像上目标的颜色。地物的形状、大小在影像上通过色调表示,是基本的判断特征。第六章青海省森林资源遥感调查19

纹理特征:是细小物体在像片上大量地重复出现所形成的特征,是个体的大小、形状、阴影、色调的综合反映。在地物光谱特性比较接近的情况下,纹理对区分目标起重要作用。如灌木林和草地色调基本一致,但灌木林颗粒较粗,草地则细。位置布局特征:指地物的环境位置和地物的空间位置配置关系在影像上的反映,也称相关特性,是重要的间接判断指标。(2)解译标志的建立

建立遥感影像判读标志,是室内判读的基础。为提高解译质量和解译精度,根据野外调查中填写的各种地物的判读标志登记表,确立典型解译样区、各地类和类型的解译标志。遥感图像包括的信息量远比文字描述更为丰富、直观和完整,这些信息主要从图像中目标地物的“色、形、位”三大方面的差异,并综合考虑区域的地理分布规律,对典型地物从光谱特征、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等方面进行描述而形成标准。本次调查对不同林区,按照不同海拔、坡向、坡位、土壤、植被等因素,选取主要地类和森林类型,用GPS 现地定位,储存样地的经纬度和海拔高度,再导入计算机,通过PCI 软件落实到卫片上,再根据TM影像特征及实地调查资料进行描述,建立典型解译标志登记卡。在建立解译标志时参照林区森林植被直分布图,注意地理相关规律和空间分布规律,如农田常位于村庄、沟塘、河流附近,且道路、水渠呈网状镶嵌其中;灌木林分布在石山、险坡地带;在祁连山、互助等地草地、灌木多分布阳坡,森林分布在阴坡;同一植被类型,在由于年龄间差异而具不同色调,如玛可河林区山基针叶成龄林颜色深,而山腰中龄林颜色较浅,幼龄林则为黄褐色;采伐迹地和新造林的林地的色调也有差异,如玛可河林区采伐迹地为玫瑰红色。根据综合分析和比较研究并经外验证,建立TM743 影像解译标志(表6-2)最终选择典型森林植被类型图像,配以文字注记,编制典型遥感影像图集。

六、山西省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能力评价

1 森林资源可持续性的内在动力机制

区域森林资源可持续性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持和人类有目的的利用活动相互耦合的结果,因此,森林资源可持续性的内在动力机制在于森林资源潜在的内在持续能力和外部支撑能力的统一。在特定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社会过程、经济过程和生态系统过程密切耦合,三者的协调发展,将使区域森林资源系统的社会进步目标、经济增长目标和资源保护目标同步实现。区域森林资源系统是开放的系统,与外界不断发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使系统的总熵减小,信息量增加,结构复杂性随之增加。其可持续性依赖于动态演化过程中不断形成的耗散结构,并且这种耗散结构本身不断高级化,促进森林系统的不断协同进化,产生远离平衡态的动态平衡,从而使系统能保持一种空间、时间及功能上的有序结构。区域森林资源系统是一“活”的非平衡有序结构,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它与外界环境不断交换物质和能量,不断新陈代谢,维持着系统的稳定和有序,其次它有一种自组织能力,使其在受环境干扰的情况下,能重新组织成新的有序结构。同时,森林资源内部的结构功能不断协同,推动森林资源系统的进化。由于人类对森林资源的利用活动,区域森林资源可持续性实质上是一个复杂系统的自组织和组织合成过程的结果,因此,人类的决策成为关键。决策的结果形成信息流,协调控制系统内能量流、物质流和其它信息的流向、流量、流速,形成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不同时间、空间聚集形式。人类对森林资源可持续性有双重作用,可能提高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也可能降低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因此,应对系统引入新的负熵流,减少系统内部负熵,使系统保持有序的良性循环结构,使系统的演替与人类合理利用有机协调,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

参考文献:

[1]冯仲科,孟宪宇,韩熙春.建立我国多级分辨率的森林调查技术体系.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24(5/6):156~159

[2]赵宪文,李崇贵,等.基于信息技术的森林资源调查新体系.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 24 (56):147~155

[3]赵宪文.林业遥感定量评估.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4] Frank croft and forecast. Remote sensing. image processing and GIS: trends and forecasts J.for.1996.94(6):31~35

[5]张会儒.计算机技术在国外林业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世界林业研究,1998.(5):44~50

[6]李芝喜.林业遥感.东北林业人学出版社,1990

[7]邱荣帆,周新年,等.“3S”技术及其在林业工程上的应用与展望.林业资源管理,2001 (l):66~70

[8]刘纪远.中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9]杜道生.RS、GIS、GPS 的集成与应用.测绘出版社,1995

[10]蔡会德,农胜奇,等.GIS 支持下的林业遥感蓄积估测技术.林业科技开发,2001,15(l):34~36

[11]游先样.森林资源调查、动态监测、信息管理技术的研究.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多光谱遥感卫星影像植被指数种类

遥感植被指数的种类、适用性和优缺点分析 摘要:遥感是现代科学技术中的一种远距离观测、分析目标地物的理论和方法,它在现代环境监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遥感植被指数是指利用遥感图像进行植被长势、生物量生产潜能等监测的重要指标。本文将在对植物的光谱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相关研究,对植被指数的种类以及它们的适用性和优缺点进行分析。 1、引言 遥感是指利用不同地物波谱特征不同这一特性,通过传感器这类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远离目标和非接触目标物体条件下探测目标地物,获取其反射、辐射或散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处理、分析与应用的一门科学和技术。而植被指数则是利用遥感图像获取多光谱遥感数据,经过分析得到植被分布、种类等数值,对某些植被的长势、生物量等有一定应用价值。 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研究发展了几十种不同的植被指数模型,常用的有以下几类: 1、比值植被指数(RVI); 2、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3、差值植被指数(DVI); 4、缨帽变换中的绿度植被指数(GVI); 5、垂直植被指数(PVI); 6、土壤调整植被指数(SAVI)等, 这几类植被指数对植被的敏感性、抗土壤和大气的干扰性等不尽相同。一般情况下由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一些重要的生物物理参数如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和光有效辐射等有密切的联系[1],所以NDVI被广泛用于植被研究。 遥感植被指数是预测生物量、作物生产潜能以及评价一个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特征的重要指标[2],然而遥感的植被指数不仅取决于植被的种类,还要受到其他环境条件的干扰,如土壤湿度、土壤的物理化学属性、大气条件以及季节等的影响。于是如何在不同的条件下选择不同的植被指数对更好的进行植被监测、农作物估产等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正是通过对植被遥感的原理、植物光谱特征分析研究等的基础上,总结有关资料数据,对各类遥感植被指数的适用性和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作为今后相关研究的参考。 2、植被遥感的原理 植物遥感依赖于植物本身的特征,主要是叶片结构特点和植被冠层光谱特性。我们都知道,植物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所利用的仅是太阳光的可见光部分(0.4~0.76μm),即称之为光合有效辐射(PAR),约占太阳辐射的47%~50%,其强度随着时间、地点、大气条件等变化。 植物的光谱特征可使其在遥感影像上有效地与其他地物相区别。同时,不同

植被遥感

基于遥感的山西省森林植被研究的论文综述 摘要:以山西省行政区为研究区域,根据遥感与GIS、GPS相结合形成的“3S”技术体系,以TM743卫片为数据源,结合相关资料,对山西省森林资源面积进行调查,建立山西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能力指标体系,并对其能力进行评价。 关键词:山西省;植被遥感;3S技术 前言 植被覆盖率作为反映地表信息的重要参数,一直是植被遥感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测量植被覆盖率的方法可分为地表实测和遥感监测两种。由于植被覆盖率具有显著的时空分异特征,因而,遥感已成为估算植被覆盖率的主要技术手段。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应用遥感技术清查全省森林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以及分析消长变化规律,为国土资源开发,保护森林资源,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山西省地形地貌复杂,省内各区域间水汽条件差异较大,其植被密度分布呈明显的地带性和区域性规律。植被是覆盖地表的植物群落的总称,包括森林、灌丛、草地与农作物等,具有截留降雨、减缓径流、防沙治沙、保水固土等功能。植被覆盖是许多全球、区域变化监测模型中所需的重要信息,是描述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数据,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生态系统的主要组分,植被是生态系统存在的基础,也是联接土壤、大气和水分的自然/纽带。植被在陆地表面的能量交换过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和水文循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全球变化研究中起着/指示器的作用。植被根据生态系统中水气等的状况,调控其内部与外部的物质!能量交换"植被覆盖与气候因子关系极为密切,研究植被覆盖变化对气候的影响是气候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影响着土壤湿度、地表温度和地表能量与水的循环。 一、与遥感集成的“3S”技术在林业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现状 在李强峰的《青海省森林植被的遥感调查与可持续评价》一文中,可以了解到“3S”技术在林业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现状:“3S”集成技术包括RS与GIS 的集成、RS与GPS 的集成、GIS与GPS的集成,RS、GIS 和GPS 的集成。它们相互渗透,综合发展,显示出单一技术没有的优势。在“3S”集成技术中,GPS用于实时、快速地提供目标的定位定向信息;RS 用于实时、准时地提供目标环境的语义或非语义信息,发现地球表面的各种变化,及时对GIS 数据更新;GIS 作为集成系统的基础平台,可对多源时空数据进行综合处理、集成管理、动态存取、及时分析决策,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控制系统。 在袁金国的《森林植被遥感分类研究》也提到了相关的内容:最早的植被分类采用人工目视解译,之后计算机自动分类比目视解译前进了一步,但由于各树种相互搀杂,且受土壤湿度,地形阴影,异物同谱的影响,单纯对遥感数据进行监督或非监督分类的结果精度不高.之后采用了遥感信息复合技术.信息复合的内容和方式包括:同种遥感信息多波段多时相信息复合;多平台遥感数据复合;遥感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如与专题地图信息或数字地形模型(DTM)的复合;遥感数据加入GIS数据,可视为信息复合的高级形式。 二、遥感技术在我国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遥感影像是以地物的光谱特征、辐射特征、几何特征和时相变化来表现地物信息,解

遥感影像分类实验报告

面向对象分类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一、实验目的 面向对象法模拟人类大脑认知过程,将图像分割为不同均质的对象,充分利用对象所包含的信息,将知识库转换为规则特征,从而提取影像信息。因为分析的是对象而不是像元,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对象丰富的语义信息,结合各种地学概念,如面积、距离、光谱、尺度、纹理等进行分析。 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分析方法与传统的面向像元的影像分析方法不同。首先我们要用一定方法对遥感影像进行分割,在提取分割单元(图像分割后所得到的内部属性相对一致或均质程度较高的图像区域)的各种特征后,在特征空间中进行对象识别和标识,从而最终完成信息的分类与提取。 二、实验意义 1、使用eCognition进行面向对象的影像分类的流程; 2、体会面向对象思想的内涵,学会将大脑认知过程转变为机器语言; 三、实验内容 3.1、影像的预处理 利用ERDAS软件将所给的全色影像和多光谱遥感影像进行融合,达到既满足高空间分辨率,又保留光谱信息。Image interperter-> spatial enhancement-> resolution merge.输入融合前的两幅影像,完成影像的预处理过程。 图 1 图像融合步骤

图 2 融合后的图像 3.2、使用eCongition 创建工程 a、使用规则集模式创建工程 图 3 模式选择 b、file->new projection ,打开Create Project和Import Image Layers两个

对话框,将上面的实验数据导入。(注意,数据以及工程文件保存路径不要有中文) 图 4 导入数据 c、选择数据修改波段名称,并设置Nodata选项。

植被遥感

第二章植被遥感 第二讲植被遥感 1、本讲内容概述 (1)植物遥感原理 ▲叶片和植被 ▲植物的光谱特征 (2)植被指数 ▲植被指数的概念 ▲植被指数的种类 (3)植被指数与地表参数的关系 ▲植被指数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 ▲植被指数与叶绿素含量的关系 ▲植被指数与植被覆盖度的关系 ▲植被指数与生物量的关系 ▲植被指数与地表生态环境参数的关系 ▲植被指数与气候参数的关系 ▲植被指数与植物蒸发量、土壤水分的关系 (4)植被遥感应用 ▲大面积农作物的遥感估产 ▲植被动态变化制图 ▲城市绿化调查与生态环境评价 ▲草场资源调查 ▲林业资源调查 2、本讲内容 ▲植物内部所含的色素、水分以及它的结构等控制着植物特殊的光谱响应。同时,植被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从发芽-生长-衰老),从其内部成分结构到外部形态特征均会发生一系列周期性的变化。这变化是以季节为循环周期的,故称之为植物季相节律。植物季

相节律从植物细胞的微观结构到植物群体的宏观结构上均会有反映,致使植物单体或群体的物理光学特征也发生周期性变化。 ▲陆地植被是那些危及人类生存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关键因子。如全球碳循环中,陆地植被尤其是热带或北纬地区的陆地植被是很关键的。通过遥感提供的植被宏观变化及影响这些变化的生态环境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和整体效应,可以对于那些对人类生存有特殊意义的生态区如热带雨林、半干旱区农牧交错地带等进行变化监测和专题研究。 ▲植物遥感研究由来已久。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及土地覆盖类型的识别、分类与专题制图等。随后,则致力于植物专题信息的提取与表达方式上,提出了多种植被指数,并利用植被指数进行植被宏观监测以及生物量估算-包括作物估产、森林蓄积量估算、草场蓄草量估算等。随着定量遥感的逐步深入,植被遥感研究己向更加实用化、定量化方向发展,提出了几十种植被指数模型,研究植被指数与生物物理参数(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植被覆盖度,生物量等)植被指数与地表生态环境参数(气温、降水、蒸发量、土壤水分等)的关系,以提高植物遥感的精度,并深入探讨植被在地表物质能量交换中的作用。 2.1植物遥感原理 (1)叶片和植被 ▲植物遥感依赖于对植物叶片和植被冠层光谱特性的认识,因而需要首先了解植物叶片和植被的结构。图2.1显示叶片的内部结构。叶片的最上层为上表皮,由较密集的细胞组成,并被半透明的薄膜(阻止水分丢失)覆盖;最下层为下表皮,含气孔可与外界进行气体、水分交换,这是植物光合作用和植物生长的根本保证;上下表皮之间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其中,栅栏组织由长透镜状细胞平行排列而成,它又叫叶绿粒是由叶绿素和其它色素组成;海绵叶肉组织由相互分离的不规则状细胞组成,面积保证光合作用中O2与CO2的充分交换。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森林植被类型分类方法研究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森林植被类型分类方法研究 摘要: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基础。它不仅给人类提供丰富的木材和林副产品,而且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护环境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开展森林资源调查,掌握森林资源现状及其变化,对于提高林业发展决策水平,促进林业和社会经济乃至全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文利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五境乡、小中甸、上江乡的SPOT 2.5米分辨率全色影像与10米分辨率多光谱影像融合后形成的多遥感数据对森林植被类型分类方法进行研究,利用ENVI图像处理软件分别进行了传统的监督分类中的最小距离法、最大似然法和基于专家知识的决策树分类法的实验,而且还尝试了面向对象的新的分类方法,对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了分类精度的对比,从而提出一个基于多遥感数据的森林植被类型分类方法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遥感;图像分类;SPOT5;最小距离法;最大似然法;面向对象

Classification of Forest Types Based on Multi-source Remote Sensing Data Abstract: Forest is the largest terrestrial ecosystem on the earth, it is a necessary basis for human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It is not only to provide people with rich timber and forest by-products, but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limate regulation, water conservation and protect environment. Therefore, developing forest resources investigation, getting the status and changes of forest resources, for improving the level of decision-making to promote the forestry development, forestry and social economy and even the global environ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the extremely vital significance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data acquired by the Diqing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in Yunnan Province five Jing Xiang, Zhongdian, Jiang Xiang which is researched on the types of forest vegetation classification, including the minimum distance 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in the traditional method,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 and decision tree based on expert knowledge classification experiments by ENVI and object-oriented classification by ENVI EX,on different classification methods were compared by the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and put forward a feasible suggestion based on the types of forest vegetation classification method . Keywords: Remote sensing; Image classification; SPOT5; minimum distance classifier; maximum likelihood classifier; object-oriented classification.

植被遥感综述

植被遥感及其应用综述 一,植被与植被遥感 (2) 二,植被指数 (2) 三,植被遥感和植被指数的发展历史 (2) 四,植被光谱特征 (3) 五,植被遥感反射模型 (5) 六,植被指数的影响因素 (6) 1 土壤背景 (7) (1)土壤颜色...............................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土壤亮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大气 (8) 4 传感器影响 (9) (1)传感器定标 (9) (2)传感器光谱影响 (9) 5 双向反射模型 (9) 七,各种植被指数 (10) (一), 简单植被指数 (10) 1,比值植被指数 (10) 2,差值植被指数 (11) 3,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 (13) (二),基于土壤线的植被指数 (14) 垂直植被指数 (14) 土壤调节植被指数和修正的土壤调节植被指数 (16) (三),减少大气效应的植被指数 (18) 1全球环境监测指数 (18) 2抗大气植被指数 (18) 3增强植被指数 (19) 八,植被指数与植被遥感应用 (21) 1 植被指数与分类 (21) 2 植被指数与典型地物信息提取 (21) 3 植被指数与土地覆盖及植被覆盖情况调查 (23) 4 植被遥感与生态环境监测 (24) 5 植被指数与农业生产 (25) 九,植被指数与生物物理参数 (26) 1 植被指数与叶面积指数 (26) 2 植被指数与植被盖度 (27) 3 植被指数与生物量 (27) (1)植被指数估算草场植被高度与植被盖度 (28) (2)植被指数、生物量与作物估产 (28) 4 植被指数与叶绿素 (28) 十,植被指数与地表生态环境参数 (29) 1 植被指数与气候因子 (29) 2植被指数与降水、植物蒸发量、土壤水分的关系 (30)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