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索过程”的复习教学

合集下载

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新高考课件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新高考课件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公众对遗传学知识普及重要性认识
遗传学知识普及意义
遗传学知识普及对于提高公众对遗传性 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遗传学知识的普及,可以帮助公众 了解遗传性疾病的发生机制和预防措施 ,减少遗传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VS
遗传学知识普及途径
遗传学知识普及的途径包括学校教育、科 普宣传、社区活动等。学校教育是遗传学 知识普及的主要途径之一,可以通过生物 课程和相关实验课程向学生传授遗传学基 础知识。此外,科普宣传和社区活动也是 有效的普及途径,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展 览等形式向公众普及遗传学知识。
05
总结回顾与拓展思考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遗传物质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包括DNA和RNA的结构、功能和复制方式等。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包括基因突变的概念、类型、原因和后果,以及 基因重组的方式和意义。
ABCD
遗传物质的传递规律
包括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连锁与交换定律等。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
包括遗传学说的建立、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遗传密码的破译等重要事件和科学家贡献。
04
遗传物质与人类健康关系探讨
基因突变与疾病发生关系剖析
基因突变定义及类型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导致基 因结构改变。类型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
基因突变与疾病关系
基因突变可导致遗传性疾病的发生,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囊性纤维化等。此外,基因突变还可增加患某些疾病的 风险,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等。
100%
自由组合定律
不同对基因在杂种后代中的组合 是自由的,互不干扰。
80%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意义
揭示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为 现代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人教版教学教案生物:第3章《基因的本质》复习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人教版教学教案生物:第3章《基因的本质》复习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基因(遗传物质)的本质【课标扫描】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运用水平)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理解水平);制作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理解水平);概述DNA 分子的复制(理解水平)。

【知识网络】一、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①R 型细菌(无荚膜,无毒)+ 小鼠②S 型细菌(有荚膜,有毒)+ 小鼠 小鼠死亡 ③杀死的S 型细菌 + 小鼠 小鼠不死亡 ④R 型细菌+ 杀死的S 型细菌+ 小鼠 小鼠死亡⑤从④中死亡的小鼠体内发现R 菌和由R 菌转化成的S 菌,转化成的S 菌后代也是有毒性的S 菌 结论:加热杀死的S 型菌内含有R 菌转化成S 菌的转化因子(假说) ① 提取S 型活菌中的 DNA 、蛋白质和多糖等,分别加入培养 R 菌的培养基中,只有加入 DNA 时,R 菌才能转化成S 菌。

② 用 DNA 水解酶 分解DNA ,S 型细菌则不能使R 型细菌发生转化。

结论: DNA 才是使R 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① 用35S 标记T 2 子代噬菌体 无 放射性② 用32P 标记T 2 子代噬菌体 有 放射性③结论:子代噬菌休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 DNA 来遗传。

DNA 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此实验还证明了DNA 能够自我 复制 ,在亲子代之间能够保持一定的 连续 性,也证明了DNA 能够 指导 蛋白质的合成。

两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设法将DNA 和蛋白质等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DNA 的作用。

(全部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既有DNA 又有RNA,其遗传物质是 DNA ; ②无细胞结构的生物- 病毒 ,由于只含有DNA 或RNA,它们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SARS 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T2噬物质是 DNA ③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核酸 ;④因为只有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因此说DNA 是 主要 遗传物质。

DN A 是遗物质的实验证据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生遗质二、DNA分子的结构1.DNA分子的化学结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由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三种小分子组成;很多个脱氧核苷酸聚合成为脱氧核苷酸链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而成;②外侧的基本骨架由[1]磷酸和[3]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成,[4]碱基对排列于内侧;③两长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4]碱基对。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精品课件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精品课件

“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的高考命题主要聚焦两大经典实验设 计的思路、实施的过程、结果及相应结论等;关注实验方法的 考查,如细菌的培养、噬菌体的同位素标记等;重视实验结论 的提炼。考查主要以选择题为主,涉及细菌、病毒的结构和生 活方式等相应的知识储备。
2.教材P46“思考与讨论”改编 (1)以细菌或病毒作为遗传物质探索的实验材料有何优点? 提示 细菌和病毒作为实验材料,具有的优点是:(1)个体 很小,结构简单,容易看出因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结构和功能 的变化。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核酸和蛋 白质外壳。(2)繁殖快。细菌20~30 min就可繁殖一代,病 毒短时间内可大量繁殖。
第17讲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最新考纲]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
考点一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5年7考)
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1)实验材料:S型和R型肺炎双球菌、小鼠。
菌落 菌体
S型细菌 光滑
__有____多糖类荚膜
R型细菌 粗糙
__无___多糖类荚膜
毒性 __有___毒性,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3)T2噬菌体可利用寄主体内的物质大量增殖(2013·海南, 13D)( √ ) ( 4 ) T2 噬 菌 体 侵 染 大 肠 杆 菌 实 验 证 明 了 DNA 是 遗 传 物 质 (2013·新课标Ⅱ,5改编)( √ ) (5)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2012·山东, 5B)( × )
(3)实验过程及结果
DNA DNA+DNA酶
(4)结论: DNA 是“转化因子”,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 传变化的物质。
1.体内转化实验中“加热”是否已导致DNA和蛋白质变性? 提示 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 其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活性。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DNA是主要遗传物质教学设计一轮复习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DNA是主要遗传物质教学设计一轮复习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教学设计〔一轮复习〕汉源孙树芳一、考纲要求人类对遗传病的探索过程〔B级〕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三、复习建议利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展示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索过程的复习,同时对原核细胞、病毒结构,DNA复制相关试验分析的复习等,从而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四、教具:多媒体课件五、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对教材根底知识的梳理回忆,个人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讨论相结合对相关知识的练习稳固和熟练掌握一课时六、复习教学过程考点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体内转化实验设置系列问题让学生思考答复:〔1〕实验者是谁?格里菲斯〔2〕依据必修一第一章所学内容说出肺炎双球菌的生物类型是什么?原核生物细菌〔3〕肺炎双球菌的菌体菌体菌落特征相同吗?让学生完善会打课件上表格相关内容〔2分钟〕让学生补充完善实验过程该实验是否表达了对照,那些组间形成对照?该实验转化的实质是什么?基因重组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可将R型活菌转化为S型活菌格里菲斯指出转化因子是什么了吗?没有2、体外转化实验〔1〕实验者是谁?艾弗里〔2〕为什么叫体外转化?是在培养基上完成的〔3〕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什么?将DNA和蛋白质等物质分开,单独考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4〕实验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答复下列问题〔2分钟〕:请同学补充完善上图内容该试验遵循哪些实验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DNA酶的作用:水解DNA分子复习一下其他相关酶:DNA连接酶、DNA聚合酶等DNA+DNA酶组的作用:与DNA作对照证明DNA才是转化因子,其水解产物不是。

该实验结论:S型细菌DNA才是促使R型细菌发生稳定性遗传变化的物质。

〔要求学生能答复〕对上述所复习内容进行诊断:完成复习资料上的判断题,请学生分析答复。

考点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噬菌体的生物类型和生活方式是什么?细菌病毒寄生生活〔2〕对噬菌体结构的复习,为什么选噬菌体作为研究DNA是遗传物质的材料?请学生答复:组成是DNA和蛋白质,结构简单,在寄主细胞中增殖速度快,其DNA和蛋白质是完全分开的,便于考察DNA和蛋白质谁是遗传物质。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7讲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课件高三全册生物课件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7讲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课件高三全册生物课件

12/9/2021
解析 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 是根据小鼠体内是否出现S型细菌 来说明S型肺炎双球菌中有转化因 子的,A错误;实验前用来培养噬 菌体的大肠杆菌是标记好的大肠杆
菌,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被侵
染的大肠杆菌不是被标记的大肠杆 菌,C错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不能说明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其中肺炎 双球菌转化实验可以说明蛋白质不
(2)“搅拌”要充分——如果搅拌不 充分,35S组部分噬菌体与大肠 杆菌没有分离,噬菌体与细菌共
存于沉淀物中,这样造成沉淀物 中出现放射性。
12/9/2021
考点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应试例析)
【方法体验】(2017·江淮十校联考)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步骤示意图,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A.被标记的噬菌体是直接接种 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获得的 B.培养时间过长会影响上清液 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C.培养时间过短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D.搅拌不充分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考点三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精讲)
2.探索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总结
(2)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
生物类型
病毒
体内核酸种类
DNA或RNA
体内碱基种类
4种
原核生物 DNA和RNA
5种
真核生物 DNA和RNA
5种
体内核苷酸种类
4种
8种
8种
遗传物质 实例
DNA或RNA
噬菌体、烟草花叶 病毒
DNA
DNA
玉米、小麦、
12/9/2021
考点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应试例析)
关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3次&涉及大肠杆菌2个关键环节

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全国课件必修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全国课件必修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05
遗传物质变异与疾病关系探讨
基因突变类型及影响因素
基因突变的类型
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和倒位突变等。
影响因素
物理因素(如紫外线、X射线等)、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和生 物因素(如病毒、细菌等)均可导致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导致疾病案例分析
染色体数目变异
如21三体综合征(唐氏综合征)等, 由于染色体数目异常导致智力发育障 碍和多种畸形。
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Cas9系统
CRISPR-Cas9系统原理
利用CRISPR序列特异性识别目标DNA序列,并通过Cas9蛋白对目标DNA进行 切割,从而实现基因组的定点编辑。
CRISPR-Cas9系统应用
可用于基因功能研究、基因治疗、农作物遗传改良等领域。例如,利用 CRISPR-Cas9技术可以敲除或修复致病基因,为遗传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手 段。
染色体结构变异
如猫叫综合征等,由于染色体片段的 缺失、重复、倒位或易位等导致疾病 发生。
肿瘤发生与遗传物质关系
肿瘤的遗传基础
肿瘤的发生与遗传物质的改变密切相关 ,包括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 活等。
VS
遗传因素对肿瘤的影响
家族遗传、种族差异和个体差异等遗传因 素均可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同时,环 境因素(如生活习惯、环境污染等)也可 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肿瘤的发 生。
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全国课
件必修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
索过程
汇报人:XX
20XX-01-29
CONTENTS
• 遗传物质探索背景与意义 • 经典遗传学实验与发现 • 分子水平上的遗传物质探索 • 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测序技术发

高三生物复习精讲精练课件之专题七考点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高三生物复习精讲精练课件之专题七考点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一级达标重点名校中学课件
解析:用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在所有的 子代噬菌体中,只有部分噬菌体含32P大部分不含32P。
答案:B
一级达标重点名校中学课件
2.噬菌体和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 ) A.都是 DNA B.都是 RNA C.分别是 DNA 和 RNA D.分别是 RNA 和 DNA 解析:噬菌体含的核酸是 DNA,烟草花叶病毒的核
酸是 RNA。 答案:C
一级达标重点名校中学课件
3.肺炎双球菌中的 S 型具有多糖类荚膜,R 型则不 具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 R 型活细菌时加 S 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能 产生一些具荚膜的细菌
B.培养 R 型活细菌时加 S 型细菌 DNA 的完全水解 产物,不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
C.培养 R 型活细菌时加 S 型细菌的 DNA,能产生 具荚膜的细菌
一级达标重点名校中学课件
D.培养 R 型活细菌时加 S 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产 生具荚膜的细菌
解析: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只有加入 DNA, R 形细菌才能够转化为 S 型细菌。
答案:A
一级达标重点名校中学课件
4.(2018·广州模拟)噬菌体在繁殖过程中利用的原料 是( )
A.自己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B.自己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 C.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D.自己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
一级达标重点名校中学课件
解析:所有的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大部 分病毒的遗传物质也是DNA(即DNA病毒),只有少部分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即RNA病毒)。
答案:ACD
一级达标重点名校中学课件
8.(2018·珠海模拟)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 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这两个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讲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教案(江苏专用).doc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讲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教案(江苏专用).doc

第六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第1讲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考点一|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1)实验材料:小鼠、R 型细菌和S 型细菌 (2)过程与结果(3)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

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1)方法直接分离S型细菌的DNA、荚膜多糖、蛋白质等,将它们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研究它们各自的遗传功能。

(2)实验过程及结果(3)分析实验过程①只有加入S型细菌的DNA,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

②S型细菌的DNA加入DNA酶后不能使R型活细菌发生转化。

(4)得出实验结论: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即DNA是遗传物质。

1.判断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说法的正误。

(1)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

(×)【提示】朊粒的增殖方式是改变正常蛋白质的空间构象,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为二分裂。

(2)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浸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3)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 【提示】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说明了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中存在促使R 型细菌转化的“转化因子”。

(4)在转化实验中大部分R 型细菌转化为S 型细菌。

(×)【提示】 在转化实验中只有少部分R 型细菌转化为S 型细菌。

(5)在转化过程中,加热杀死后的S 型细菌的DNA 没有进入R 型活细菌的细胞中。

(×)【提示】 在转化过程中,加热杀死后的S 型细菌的DNA 进入R 型细菌细胞内促使R 型细菌转化。

(6)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也能使小鼠的体细胞发生转化。

(×) 【提示】 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只能促使R 型细菌发生转化。

2.据表填空(1)上表中①表示光滑,而④则表示粗糙。

(2)上表中②和⑤的区别是②有多糖类荚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一对( . 两对 或两对 以上 ) 相对 性状的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子的基因型、 子代的基因型和表 现型及数量比
3 演示 “ 据假 说 进 行 的演 绎 . 根 推理” ——一 对 ( 或两 对 ) 对 指导引领 学生认 识 和掌握 “ 相 领悟 “ 说 设计 实验 验证假说 假 性状的测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交 实验 ” 方法和生物意义 测 学会分析测 交实 验 ,
其在 科学研 究中的应用
探 究的一般 方法 , 悟 “ 说 一演绎 法” 教材 中“ 领 假 遗
传 因子 的发现” 即对 “ , 分离 规律 和 自由组 合规 律 ” 的
发现过程 , 了“ 体现 观察实验 、 发现问题 一分析问题 、 提 出假设 一 设计实验 、 证假说 一归 纳综合 、 验 总结规 律 ” 的科学研究一般过程 ,复习中应 引领学生 学会生 物科
学探 究的一般 方法“ 假说 演绎法 ” “ 因在染 色体 基
生物 学教 学 21年( 7 第2 0 2 第3卷) 期
“ 的探索过 程。例如可通过学生活动 , 引导学 生开展学 习与探究 , 让学生能够通过活动 , 领悟科学 的过 程和方

2 ・ 3
染 色体 上 “ 领 悟 科学 研究 一 般 过程 并 回答 “ , 设计 实

演绎法 ”

4 出示测交实验的结果 .
5 基 因的 分 离规 律 ( 因 的 自 . 基 由组合规律 ) 引导 阐明基 因 的分 离 规律 ( 因的 基 自由组合规律 ) 归纳综合 、 总结规律
2 2 在 “ 因在染 色体上” . 基 的复 习中初 步 学会 生物科
上”是“ 人类对 遗传物质 的探 索过程 ” 的一部分 , 在复 习中 , 充 分 利用 教 材 资 源 , 应 围绕 “ 因在染 色体 上 基
验、 验证假说” 。
法, 初步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 。教学设计如下 : () 1 学生 活动 : 画含一 对 同源染 色体 ( 设其上 有 假

对 “ 尔 根 的研 究——果 蝇 眼 色 遗 传 的 杂 交 实 摩 验 ”复 习具 体 内容 的呈现 : 教师 ) 9 9年 , 尔根 偶 ( 10 摩
总结“ 类对 遗传 物质探 索过 程 ” 习 目标指 向 人 复 之一 , 是在感 受 “ 类对 遗传 物质 探索 过 程 ” 同时 , 人 的
初 步学会生 物科学探究 的一 般方法 , 领悟 假说 演绎 、 “ 建立模 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 中的应 用” 。 2 注重科学过程和方法 。 领悟 假说演绎等科学 方法及
4 12 年, .98 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做了著名的肺炎双球菌实验, 证明了遗传物质是 D A 但是仍有 N(
相当一部分人不相信 D A是遗传物质 ) . N 5 15 年 , 尔希和蔡斯做 了噬菌体侵染 细菌实验 , 步证 明了 D A是遗传物质 .92 赫 进一 N 6 15 , .9 3年 沃森与克里克发 现了 D A的双螺旋结构 N
然在一群野生型 红眼果蝇 中发 现 了一 只 白眼雄 果蝇 。

2 ・ 2
“ 类对 遗 传 物 质 探 索过 程 ’ 复 习教 学 人 ’ 的
吴大棣 ( 苏 昆“ 学 2 3 ) 江 省 I中 10 50


要 本文结合教学案例或具体事件 , 从重组教材 内容 、 注重教学过程和方法两方面总结 了“ 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索过程 ” 习教 复
学设计 。
学探究 的一 般方法 , 领悟假 说 一 绎法 的应用 。其 教 演 学的组织实施见表 2 :
学生活动 科学 研究 的 般过程

2 1 在“ . 遗传 因子 的发现 ’ 习 中认 同理 解生 物科 学 复
复习内容 教师引领
表 2 在“ 分离规律和 自由组合规律” 的复习中领悟假说 一演绎 法
出, 生物学迈进 了实验生物学实验手段和理化技术来考察生命——
对遗传 物质探 索过 程 ( 1 , 表 ) 直至 15 9 3年 , 沃森和 克
里克共 同提 出了 D 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 N
表 1 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索过程总结
复习内容呈珊 、 1最初在 1 . 9世纪 , 德尔 提出遗传 因子概念 ( 孟 这是遗传学的起点 ) ‘ 21 3 , .9 年 美国遗传学家 萨顿观察 蝗虫精子 和卵细胞形成时 , 0 在显微 镜下看到孟 德尔所说 的遗 传因子 确 实是成对存在 的 31 9 , .9 年 摩尔根做的果蝇实验证 明了基 因位 于染色体上 ( 时的人们 还不 知道基 因到底是 怎样一种 0 此 物质 )
“ 参与” 中有所体会 , 活 动” 在“ 中学 会探究 , “ 在 领悟 ” 中发展能力 , 使教材在复 习教学过 程 中“ 活起来 ” 。本 文将该部分 的分析总结 如下 :
1 重组教材内容 。 受了解“ 感 人类对遗 传物质 探 索过
程”
10 , 9 0年 随着 孟 德 尔发 现 的遗 传 定 律 被 重 新 提
关 键 词 遗传物质
探索过程
复 习教学
对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 遗传与进化》 必修 2 ( ) 遗传部分的内容 , 在复习教 学时 , 应首 先让 学生对 “ 人 类对遗传 物质探索过程 ” 进行感受与 了解 , 即从生物科 学史学习开 始 , 同时关 注科 学 过 程和 方法 , 学 生在 使
1 一对< . 两对 或两对 以上 ) 相对 性状的杂交实验 通过实验 , 发现了什么问题?
回答问题 : 提示 : 以及 1 的 ( F 7 。 后代 是 怎样 的? ) 观察 实验 、 发现 问题 ( ) 两位学生上黑板 ) 出“ 1( 绘 遗 传 图解 ” () 2 的说 明 ( 对“ 解 ” 小组合作讨论 ) 遗传图 分析问题 提 出假设 : 亲 本 的基 因 型、 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