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句台湾人听不懂的大陆话

合集下载

这些词儿,台湾大陆不一样

这些词儿,台湾大陆不一样

这些词儿,台湾大陆不一样
看台湾综艺节目或者去台湾旅游的时候总是会被一些词汇迷惑,虽然同样是中文,但是两岸的用词差别很大,一不小心就误会多多……
台湾除了把柬埔寨叫成高棉,老挝叫成寮国,戛纳叫成坎城之外,最让人误会的就是将悉尼说成雪梨。

在台湾,佛罗伦萨被称为翡冷翠,是当年徐志摩首译出来的名字。

其实柳丁就是橙子,凤梨不是梨而是菠萝,芭乐其实是番石榴。

花生叫地豆(难道台湾人觉得花生和豆是一种玩意儿),现场做的蛋卷冰激凌叫“吧噗”。

原来南拳妈妈的《香草吧噗》唱的是冰激凌,看名字还以为啥玩意儿。

情治单位不是关于情感的,而是情报机构哟,千万别走错了。

大陆惯用的网络用语中的沙发在台湾被叫成“头香”,是不是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连电脑游戏都要和大陆的叫法不同,比如“红心大战”叫“伤心小栈”。

玩游戏不是应该高兴吗!
为什么把大陆妹叫“生菜”而不是什么青菜、油麦菜?把穷人叫“待富者”倒是十分正能量。

在台湾,自助餐叫“吃到饱”,真是十分直接。

“吃到饱”是自己选择菜式,然后称重计价。

如果有一天你去台湾游玩,不慎出了点血,去药店买个创可贴可能都会遇到困难,因为在台湾这玩意叫“OK绑”。

虽然仅隔着小小的海峡,但是在语言上还有许多差别,对此大陆人表示很“抓狂”,台湾人表示很“俩共”(闽南语)。

我国难懂的3种方言,中国人听不懂,外国人学不会,有没有你的家乡话?

我国难懂的3种方言,中国人听不懂,外国人学不会,有没有你的家乡话?

我国难懂的3种方言,中国人听不懂,外国人学不会,有没有你的家乡话?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虽然一直推行官方语言,但还是存在数不清的方言,在这些方言中,有三种最难懂的方言,不仅老外学不会,就连当地人有的时候都听不懂,看看有你家乡的方言吗?第一种:温州话在许多盘点“中国最难懂方言”的榜单中,温州话都稳居榜首。

据说战争时期,温州话曾被用来进行情报沟通工作,以防情报被日本人破解。

而温州话之所以难懂,和温州的地理环境以及人文因素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从地势上看,温州及其周边地区整体呈现西高东低的走向,周围几乎全是山地丘陵,在古人眼中属于难以开垦的边远地区,对其进行治理的性价比很低。

战国晚期时,越国发生内乱,当时的越王之子王摇逃到这里建立了“瓯越国”。

秦汉时期,欧越国名义上归属于中央管辖,但实际上都是由王摇的后人担任当地行政长官,原因无他,就是因为温州地理环境恶劣,中央政府不想派出官员来到此地。

在人文因素上,温州所在的东南沿海一带被称为百越之地,这里部落众多,风俗文化和中原地区也有很大差别,例如当地人讲究“断发文身”,但中原地区讲究“身体发肤不可毁损”。

这些思想因素让中原地区的人们并不愿意和百越地区的人有过多来往,这反而让温州地区的人民保持了原始性和独立性。

直到宋朝时的“衣冠南渡”,中原士族才和当地的人民进行了交流结合,温州话才稍微发生了一些改变,但大部分发音和用词依旧是古时候的方言,这就使得温州话成为了中国最难懂的方言之一。

第二种:闽南话闽南话最早叫做“河洛话”,也就是发源于中原河洛地区的方言,但最终在泉州晋江流域生根并发扬壮大,并随着移民一直扩展到台湾、广西东南部、海南乃至东南亚地区。

在东晋的时候,闽南语所属的闽语区和温州话所属的吴语区,都属于孙吴语,可以说二者是亲戚关系。

但后来闽南语使用地区逐渐向南转移,保留了自身的独立性,使得许多孙吴语中的用词得以保留。

中国十大最难懂方言排名,其中有一种话难倒小鬼子,被称为恶魔之语!

中国十大最难懂方言排名,其中有一种话难倒小鬼子,被称为恶魔之语!

中国十大最难懂方言排名,其中有一种话难倒小鬼子,被称为恶魔之语!排名第十:东北话東北話可以說是跟普通話發音最為接近的方言了,而且隨著趙本山等小品演員的大力普及,可以說已經是家喻戶曉,不管老人孩子都能咬喝出幾句,而且東北話從發音上就能體現出東北人憨直豪放的性格,容易得到大家的接受。

但是東北話因為有很多分支,比如大連話,沈陽話等等,最標準的東北話還是在鐵嶺朝陽壹帶,而且東北話有個別字詞的發音還是讓外地人很難聽懂,但是這樣的字詞在東北話裏並不長使用。

东北话难懂指数2,上口指数9东北人说话常用语:嘎哈呢——干啥;玻凌儿盖——膝盖;麻溜——快点;胳应——讨厌;得瑟——不稳重,做事爱出风头。

扯犊子——闲扯、不干正经事那嘎哒——那个地方;稀罕——喜欢;滚犊子——滚蛋;铁子、老铁——哥们,好朋友排名第九:天津话天津話可以說從骨子裏就透著那種天津人的幽默,相聲藝術經常使用到天津話,以達到更好的搞笑效果。

天津話基本上沒有什麽讓人聽不懂的字詞,但是由於天津話發音音調和普通話差別很大,要是說話語速過快,還是讓人聽不懂。

天津话难懂指数3,上口指数7天津人说话常用语:掰哧——解释;别介——不要;净意——故意;抠索——小气;消听——安静;热乎——热情;闲白儿——没正事;犟嘴——顶嘴。

显摆——摆阔或卖弄;护犊子——袒护孩子;挤兑——变相排挤,逼迫;排名第八:山东话山東膠東半島的城市說話發音和東北的大連話相當接近,一般人都能夠聽得懂,但是要是到了濰坊等內陸城市,其地方方言就有些晦澀難懂了。

山東話以其獨特的發音總是讓人覺得很土,但是聽長了就會感覺到齊魯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蘊就通過這濃厚的山東味體現出來,別忘了當年孔子孟子說得也都是山東話啊!山东话难懂指数4,上口指数7山东人说话常用语:俺——我;赶明儿——明天;去——弃;俩——了;拉呱——聊天;刺挠——挖苦,身体发痒;清起来——早晨;一霎儿——一会儿;难揍儿——人不容易满足;半截儿不拉快儿——不完整;罗北——萝卜;第七:四川话四川話在西南地區有很大的影響,屬於漢語北方方言西南官話的壹個分支,語音、詞匯、語法等和普通話有很大的壹致性,也有自己不同的特點,而以語音方面的差異最大。

台湾话经典语录

台湾话经典语录

台湾话经典语录
1、不要乱讲好不好啦,你都不造跟他在一起多有安全感!
2、表酱。

很多时候是因为说不准普通话,才会让人觉得有台湾腔,心好累。

3、有够赞,你在讲啦,超扯的。

4、欧皓辰!我宣你,我的脑汗我的心,我全身上下的每一个器官都在说着,我宣你!
5、好奇怪哦,你这只镯子怎么会在我包里,吼吼,真的好好笑哦!
6、是要怎样?干嘛这么聪明啦,人家的小心思都被你看粗来了啦!
7、是怎样啦!你造吗?酱紫喔!有像唉!没在怕的!而且我跟你讲厚!亏很大捏!一整个都被你打败了啦!
8、我跟你讲厚,这个超酷的捏!
9、就酱啦,我宣你啦,你很机车欸。

10、阿不然咧,阿你想怎样。

台湾俚语

台湾俚语

*青暝仔娶某:暗爽*乞丐背葫蘆:假仙*放尿攪沙:做堆*鴨蛋丟過溝:看破*火燒林投:死心*乞丐拜墓:卸祖公*打不見藥單:註死*蚊仔叮卵巴:歹打*茶古破孔:漏題(茶)*墓仔埔放炮:驚死人*戲棚頂的皇帝:做無久*蚊仔叮牛角:無採工*鹽甕生蟲:豈有此理*棺柴裡老鼠:吵死人*食紅柿配燒酒:存死*鴨母放落埤:一去不回*缺嘴吃米粉:看現現*牽豬哥拍無見錢:無彩潲*圓仔炒麵線:膏膏纏*小卷、花枝:無血無目屎*蕗蕎蔥:不成算;蒜*啞巴壓死子:有苦說不出*青暝吃圓仔:心裡有數*牛爛拖土:毋是腳肖*缺嘴咬目蚤:歹看兼吃力*老人吃麻油: 鬧熱;老熱*碗盤車倒擔:去了了;缺*林投葉擦屁股:顛倒差;插*嚴官府出厚賊,嚴父母出阿里不達。

*娶著歹某,卡慘三代無烘爐,四代無茶鼓。

*火燒姑寮全無望,擔沙填海了憨工。

*不食牛犬,功名不顯,吃了牛犬,地獄難免。

*嫁雞隨雞飛,嫁狗隨狗走,嫁乞丐背筊只斗。

*與好人走,有布可經,與壞人走,有子可生。

*正月寒死豬,二月寒死牛,三月寒死播田夫。

*做雞著筅,作人著並,做牛著拖,做人著磨。

*隨人的竹腳無竹刺,公家的廳堂生青苔。

*寵豬舉灶,寵子不孝,寵查某子未落人的家教。

*第一緣、第二錢、第三生美、四少年、五敢、六好膽、七痞、八綿爛、九強、十敢死。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沒害虎心,虎有傷人意*日頭赤炎炎,隨人顧生命*媳婦哭禮數,女兒哭腹肚*輸人毋輸陣,輸陣就歹看面*頂司管下司,鋤頭管畚箕*偷掠雞,也著了一把米*家己種一叢,恰贏看別人*十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

*樹頭顧乎在,不怕樹尾做風颱*做到流汗,嫌到流涎*緊事緩辦*有樣看樣,沒樣家己想*時到時擔當,沒米煮蕃薯湯*識時務為英雄,知進退為俊傑*一個半斤,一個八兩*龜笑鱉沒尾,鱉笑龜粗皮*你看我普普,我看你霧霧*一個滲屎的換一個洩尿的*十肥九呆,無呆狀元才。

*一聲不知,百聲無代。

*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看。

*一貓,二矮,三蚺毛。

*十子十媳婦,放一個老寡婦。

*一人孽一樣,無人相親像。

台湾经典的特色谚语俗语集锦

台湾经典的特色谚语俗语集锦

台湾经典的特色谚语俗语集锦推荐文章各国谚语集锦摘抄热度:友情谚语集锦四篇热度:新疆经典的特色谚语俗语集锦热度:劳动就有收获的谚语富有哲理热度:藏族民间经典有趣的哲理谚语热度:台湾与中国大陆隔海相望,是中国的一部分的,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台湾俗语,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台湾俗语【精选篇】1.虎头老鼠尾:做事情缺乏恒心、毅力。

2.鸡仔肠、鸟仔肚:形容一个人心胸狭窄,缺乏肚量。

3.一兼两顾,摸蜊仔兼洗裤:一举两得的意思。

4.一只牛,剥双领皮:指双重剥削或双重取利。

5.一更报喜,二更报死:描述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的无常。

6.一只虱母,膨到水牛大:形容人说话夸大,或用来指称某件事情被夸大。

7.三日偎东,三日偎西:形容趋炎附势,没有立场,时常变节的人(偎:靠的意思)8.大细目,高低耳:指眼睛一大一小,耳朵一高一低,形容人偏心,处事不公正,只看重某人,听信某人的话。

9.平平路,跋倒人:平静无波中突如其来的挫折或失败,也提醒人凡事应谨慎小心。

10.雨伞虽破,骨格原在:形容人虽然落魄,但是骨气尚存。

11.吃饭吃碗公,做事闪西方:讽刺那些只享受权利,不尽工作义务的人。

12.耕作着认路,田园着照顾:劝人认真工作、勤劳的意思。

13.好歹在心内,嘴唇皮相款待:和不喜欢或是曾有过不愉快的人,在无法迥避的情形下见面,要尽量把已经过去不愉快或「不喜欢」,放在心底,并至少维持口头上的礼貌。

14.好天着存雨来粮:天气好的时候,别忘了储存雨天需要的粮食,也就是平时要积蓄。

15.甘蔗,无双头甜:比喻人世间种种,都有无法两全其美的遗憾。

16.劝人作好代,卡赢吃早斋:劝人做好事,胜过吃斋念佛,强调积功德要重实质,而非形式。

另有讽刺嘴巴吃斋却心无善念的意思。

17.有量,着有福:有容人的度量,就有福气。

18.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看:与人有不愉快时,宜为对方留点余地,意思同于「得饶人处且饶人」。

19.好也一句,歹也一句:劝人说话宜把握分际,更应考虑一句「歹话」所带来的伤害力,而勿言所欲言。

关于台湾的十个半懂不懂:为何把“和”说成“汗”

关于台湾的十个半懂不懂:为何把“和”说成“汗”

关于台湾的十个半懂不懂:为何把"和"说成"汗"台湾“立法院”为什么总爱打架?台湾人为啥把“和”说成“汗”?台湾最早的槟榔西施又是穿什么的?作为大陆人的你,是不是也在好奇这一连串问题的解答?观察者网为您一一解答这些你未必能理解的台湾“风土人情”。

Q:台湾“立法院”为什么总爱打架?A:“立委”打架已经out了。

台湾媒体人宫铃说,她在“立法院”跑新闻大概有七年时间,所经历过“立委”打架的状况不超过十次。

但她到大陆后,不断地被人家重复问这样的问题,她归结为这是大陆媒体喜欢扩大聚焦。

另外,打架这件事,主要流行于上世纪90年代。

现在的“立委”流行趋势是抢主席台——时代变了,国民党籍“立委”目前在“立法院”一家独大,不同党籍“立委”打架拉票已经没有多大效果,所以王道变成了阻止或者拖延法案通过,于是民进党籍“立委”就会占据主席台,这样“立法院”副院长就没办法三读“法案”——“立法院”不动用警察权,就不能强行轰走他们。

国民党籍“立委”也会去抢,为的是主席台不被占领。

总之,这是新形势下“立委”们摸索出来的游戏新规则。

话说回来,有的打架也是“假摔”。

英国《每日邮报》曾披露令人啼笑皆非的内幕,原来一些“立委”居然为争曝光率而作秀假打,事前各方商量好程序,冲突当天大家都穿上球鞋,镜头前喊打喊杀,散会后相邀喝茶。

Q:台湾“国考”(公务员考试)为什么要考“科学发展观”?A:因为这个知识点就在命题大纲里,一点都没有“超纲”。

今年年初台湾公务员考试的“公民与英文”科目第16题:“中共的某项策略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为核心并写入党章,这称为何?”答案:“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三个代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等”。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考题?来看官方解释——台湾几位“立委”说,随着两岸关系趋近,台湾公务员有必要更了解大陆,知己知彼,否则如果分发到“陆委会”上班,如何应对工作?而“考选部”则表示,这也没有“超纲”,去年10月公布公务员考试的公民科目命题大纲,范围即包括“世界主要政治意识形态与两岸关系”。

台湾人眼中的大陆

台湾人眼中的大陆

台湾人眼中的大陆台湾人眼中的大陆台湾人眼中的大陆台湾人眼中的大陆1、大陆到底是怎么样,我想用自己的眼睛和自己的身体亲自去确认。

2、如果要讲到理想层面,我觉得要讲中国变化,很多人说是腾飞,或者是崛起,不管是腾飞或者是崛起,有一个事实不能否认,中国在变化,而且是剧烈变化,是一个量力非常大的地方的一个剧烈变化,在这样的变化当中,韩国人来了,日本人来了,美国人来了,各式各样的人来了,那台湾人不应该在中国的剧变当中学习吗?3、台湾人应有自己的一个角色,我们是最理所当然应该参与进全中国的变化中来的,所以台湾的年轻人到大陆,可能就不单纯像日本人或者是韩国人,只是为了商机,只是为了广大的市场而来的。

因为我们还有另外的一层东西,就是我知道我在这里不会是一个外人,台湾算是全中国历史机遇最离奇、最坎坷的一个地方,它沉淀了一些跟大陆很不一样的历史经验,甚至这些历史经验又形塑了一些不太一样的做人的方式,那刚好这些东西有很多是跟大陆来互补的。

4、台湾人来到大陆这个地方,不能只把你在台湾的2300万人的一个思维观点带到这边来。

当你真的来到这个土地,你了解这个地方的情况之后,你会知道,这个中国其实是很多个中国,不止是一种,包括了生活上,包括了社会需求上,包括每个人的际遇,每个人的岗位,其实是一个有一个不同,上上下下,大大小小,有力量和稍微没力量的人一起组成了一个国家。

可是这艘船那么大,这个甲板那么多层,怎么样让自己的这艘大船一直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航道上,而且朝着更好的方向去走,其实是所有人应该要去想的。

【访谈实录】宫铃:大家好,我是节目主持人宫铃,那么我们今天特别邀请到了来自台湾的年轻人,这四位年轻人都刚好是我们这一次的一个交流活动特别自己跑来大陆,然后到大陆的这个单位来做实习的,我们现在先从左手边开始介绍,你们就自己介绍吧,因为你们人太多,名字我记不起来。

徐和谦:好,大家好我叫徐和谦,我是来自台湾大学的一个学生,那我这次来北京,是到北京的《财经》杂志去干两个月的实习生,其实来这边的话,有蛮多新奇的体验,还有一些不一样的想象跟期待,在这边就一一的落实或者是实践,希望有机会能和大家好好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句臺灣人聽不懂的大陸話
如果不是經常往來兩岸的臺灣人, 對於某些大陸人常用的術語, 可能完全聽不懂;甚至還會產生誤解。

這些術語, 有的是因應時代產生的、有的是因應事件產生的、還有的是媒體或者線民自創的. 茶餘飯後說說這些, 倒也無妨; 倘若是正式交談或者相互溝通, 可能就會把意思弄擰了. 中國人進行的是高語境溝通模式.有時候, 適度瞭解彼此真正的意思, 也很有必要.
一、甚麼叫「你太有才了」?
這是一句大陸很普遍、也很通俗的讚美詞。

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表揚。

不過, 如果不是寫出來, 用口語對著一個臺灣人說:先生,你太有才了。

這人可能會想:
1) 怎麼說我太有「財」了?所以會馬上回答說, 我..其實..沒甚麼錢..
2) 我太有才?那就是笑話我是個「天才」, 諷刺我「無才」,甚麼都不會, 是吧?--因為, 臺灣有一句很接近的罵人話是:你這個人, 有夠天才!「有才」可能被誤解為一個反義詞.
二、為甚麼說我是一朵「金花」?
在大陸, 說某位女士是「五朵金花」,那可是人中之鳳也. 算是了不得的讚美詞. 可要是您到臺灣, 對著一位姑娘說, 您可是一朵「金花」, 那可會讓她滿頭霧水?
--說我是金枝玉葉?那就是「公主」囉!我可耽待不起;說我是「金色」的花? 那未免也太俗氣. 還不如直接誇一個:水。

三、甚麼叫做「硬道理」?
難道還有「軟道理」?「硬」這個形容詞, 在大陸似乎很普遍。

比方:「硬」件、「硬」實力、「硬」著陸, 用以比喻「實實在在」的意思。

這在臺灣, 老百姓可就要琢磨半天才能意會出來, 到底哪些才算的上是「硬道理」:「九二共識」是不是就是「硬」道理?而且要「硬」到底。

四、甚麼叫做「發小」?
臺灣人會說:我和他是穿開襠褲長大的. 說的文雅一點, 我們是青梅竹馬. 但是「發小」一詞, 臺灣人是絕對猜不出來是指兩人「童顏」「結髮」. 這就跟另一個詞「閨蜜」有類似的寓意。

「閨蜜」就是閨中密友. -- 臺灣人會說:我們兩人 Body, Body啦!--大陸人可就聽不懂了--那就是說, 我們「哥倆好」。

五、甚麼是「雙規」?
要跟臺灣人講這個, 可就跟「上訪」一樣, 難了. 因為臺灣沒有這種制度或方法. 某官員幹不好, 那這人就 OUT 了. 開除黨籍在臺灣不是個大事兒, 因為「黨」多的很. 大不了, 自
己組個黨. 那又怎樣?看看臺面上這麼多人, 不是一會兒穿藍, 一會兒穿綠,搖身一變, 又是一條英雄好漢.
六、甚麼叫「專家號」?
原來是:在大陸,有名的大夫可以拿錢多、看的病人比較少。

臺灣的醫院都是電腦或電話預約掛號. 不管有名沒名, 都是一律預約掛號, 一個價錢的掛號費. 好大夫可要提早預約, 很快就滿了. 電腦自動紀錄掛號順序, 提前把病歷送來, 無需現場排隊. 當然也沒有甚麼人可以自詡為「專家」。

七、甚麼是「影子銀行」?
該不是銀行鬧鬼吧?!--原來是:「虛設」的銀行. 那, 臺灣人叫做「地下錢莊」或者做「丙種」. 這種活動多年以前比較倡狂, 可以喊出借1,000先扣300; 而後每個月利息是30-50%,也就是想借1,000元, 事實上只能拿到700元, 過了一個月, 就要還1,500元, 所以也叫「吸血鬼」. 往往害人家破人亡。

八、甚麼是「小金庫」?
原來是「私房錢」, 而且是堂而皇之公家單位的「私房錢」, 這就牛了。

臺灣官員們一定都羡慕的流口水. 要是臺灣各級單位都有「小金庫」那也就不會有阿扁這一號人物還在鬧自殺囉!臺灣各級官員為了要辦點活動搞業績, 往往還要親自出馬到處找財源, 甭說「小金庫」, 就連「小抽屜」也不見一個.
九、甚麼叫「急眼」了?
原來是發火的意思. 比方, 人家就這兩句話, 就讓你「急眼」啦!表示憤怒、不安. 這是東北話, 可是也算在大陸很普及. 在臺灣, 可就從未有過這種詞兒。

如果在餐廳叫菜, 十分鐘還不上菜, 客人可不是「急眼」, 而是要「發飆」了。

十、甚麼叫「數字中國」?
這肯定臺灣人不明白. 原來, 數位化 digitalize在臺灣翻譯是「數位化」或者科技化、資料化:比方「數位」電視、「數位」相機。

「數字中國」原來不是問「中國的數字」; 而是要讓中國現代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