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设备实验报告
机电一体化实验报告

机电一体化实验报告一体化系统设计实验报告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XX 年1月12日实验一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实验目的:以XY简易数控工作台为例,说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各模块的特点。
实验设备:1台式PC机一台1标准XY工作台一套1运动控制卡一块1游标卡尺一把实验内容:XY简易数控工作台是一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是许多数控加工设备和电子加工设备的基本部件,XY数控工作台主要由运动控制卡、DC24V 开关电源、步进电机及其驱动器、XY向运动平台、光栅尺和霍尔限位开关组成,其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
工作原理大致为:运动控制卡接受PC机发出的位置和轨迹指令,进行规划处理(插补运算),转化成步进电机驱动器可以接受的指令格式(速度脉冲和方向信号)发给驱动器,由驱动器进行脉冲环行分配和功率放大从而驱动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经过联轴器、滚动丝杠推动工作台按指定的速度和位移运动。
实验步骤:(1)在XY数控工作台系统中分别找到上述各个模块,并指出各模块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实现哪一模块的功能。
①运动控制卡:运动控制卡是PCL、CPCL、PXL等总线形成的板卡,通俗地讲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个单片机,有自己的算法,可以通过VC、VB、labview. BCB等语言实现其功能,数控系统即通过运动控制卡来实现对机床运动轨迹的控制。
②DC24V开关电源:对供电要求质量比较高的控制设备提供纯净、稳定、没有杂波的直流电源。
③步进电机及其驱动器:步进电机用于驱动数控工作台的X、Y两个方向的移动;步进电机通过驱动器细分,可减小步距角,从而提髙步进电机的精确率,实现脉冲分配和功率驱动放大,此外还可以消除电机的低频振荡、提高电机的输出转矩。
④XY向运动平台:分别传输X、Y两个方向的运动。
⑤光栅尺:光栅尺是一种位移传感器,是利用光栅的光学原理工作的测量反馈装置。
经常应用于数控机床的闭环伺服系统中,可用作直线位移或者角位移的检测。
⑥霍尔限位开关:用于限制工作台的运动超出导轨的有效长度。
机电控制实训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机电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2. 掌握常用电气元件的识别和使用方法;3. 熟悉PLC编程软件的使用;4. 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原理机电控制系统是指利用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手段,实现对机械设备的自动控制。
实验中,我们将通过PLC编程实现对直流电机的调速和转向控制。
三、实验设备1. PLC编程控制器1台;2. 直流电机1台;3. 交流电源1台;4. 电气元件若干;5. PLC编程软件1套。
四、实验步骤1. 熟悉实验设备,了解各部分功能;2. 搭建实验电路,连接PLC与直流电机;3. 编写PLC程序,实现直流电机的调速和转向控制;4. 上传程序到PLC,调试实验电路;5. 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验内容1. 直流电机调速实验(1)搭建实验电路,连接PLC与直流电机;(2)编写PLC程序,实现直流电机的调速控制;(3)上传程序到PLC,调试实验电路;(4)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2. 直流电机转向实验(1)搭建实验电路,连接PLC与直流电机;(2)编写PLC程序,实现直流电机的转向控制;(3)上传程序到PLC,调试实验电路;(4)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直流电机调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PLC编程可以实现直流电机的调速控制。
通过改变PLC输出端的脉冲宽度,可以改变直流电机的转速。
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当脉冲宽度增加时,直流电机的转速也相应增加;当脉冲宽度减小时,直流电机的转速也相应减小。
2. 直流电机转向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PLC编程可以实现直流电机的转向控制。
通过改变PLC输出端的信号极性,可以改变直流电机的转向。
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当信号极性改变时,直流电机的转向也相应改变。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使我们了解了机电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掌握了常用电气元件的识别和使用方法,熟悉了PLC编程软件的使用。
机电实习报告

机电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7月30日。
实习地点,某某机电公司。
实习内容:
在本次机电实习中,我主要参与了公司的生产线维护和设备调
试工作。
在实习的第一周,我跟随着公司的工程师对生产线进行了
全面的检查和维护,学习了如何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修。
在这
个过程中,我了解到了机电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对于机电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接下来的实习中,我参与了公司新设备的调试工作。
这项工
作需要我们根据设备的操作手册进行调试,检查设备的各项功能是
否正常。
在调试的过程中,我学习了如何正确使用各种仪器进行测
量和检测,以及如何根据设备的工作原理进行调试。
通过这项工作,我对机电设备的调试和安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提高了自己的
动手能力和技术水平。
在实习的最后一周,我还参与了公司的一些项目的现场施工工作。
通过参与现场工作,我学习了如何与其他工程师和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以及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各种技术和施工问题。
总结:
通过这次机电实习,我对机电设备的维护、调试和安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技术水平。
在实习中,我也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能和经验,这些对我的职业发展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我非常感谢公司给予我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大连交通大学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实验报告

大连交通大学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机电传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使用PLC编程软件进行编程的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所学知识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2.实验器材.本次实验使用的器材包括:PLC控制器、电机驱动器、编码器、传感器等。
同时还需要使用电脑连接PLC控制器进行编程。
3.实验步骤.编写程序:首先需要根据实验要求编写相应的程序,包括初始化程序、输入输出程序、运动控制程序等。
在编写程序时需要注意变量的使用、逻辑关系以及程序的可读性。
连接硬件:将编写好的程序下载到PLC控制器中,并将PLC控制器与电机驱动器、编码器、传感器等硬件设备连接起来。
调试程序:在连接好硬件设备后,需要对程序进行调试。
调试过程中需要注意各个硬件设备的反馈信号是否正确,程序是否能够正常运行等问题。
测试实验结果:完成调试后,可以进行实验测试。
测试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问题,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4.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实现了对机电传动系统的控制。
具体来说,我们使用了PLC编程软件来编写程序,通过PLC控制器与电机驱动器、编码器、传感器等硬件设备进行连接,实现了对电机的运动控制。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问题并进行了解决,例如硬件设备的连接问题、程序中的逻辑错误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使得我们的实验更加顺利和成功。
5.总结与展望.本次实验让我们深入了解了机电传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了使用PLC编程软件进行编程的方法。
通过实验,我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还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未来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机电传动控制的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机电设备实验报告

实验一振动检测故障诊断一、实验内容与目的1、了解振动信号采集、分析与处理的整个过程及注意事项;2、了解并掌握测试仪器的连接、信号的敏感参数选取、测点布置及各注意事项;3、掌握信号的时域分析、频域分析理论与特点。
二、实验设备⑴振动实验台,电机及数据线等;⑵振动加速度传感器YD36(2只):电荷灵敏度SC=7。
99 PC/m.s-2;⑶DLF2通道四合一放大滤波器;⑷INV306DF 16通道智能信号采集仪;⑸Coinv Dasp2003专业版信号采集分析与处理系统。
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基本框图如图1-1所示。
图1 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框图另外,简易诊断设备有BZ-8701A便携式测振仪。
三、实验原理1、振动测量敏感参数的选取常用的振动测量参数有加速度a(t)、速度v(t)和位移x(t)。
假定振动位移信号x(t)为:x(t)= Asin(ωt+ϕ)(1)则振动速度信号为:v(t)= Aωcos(ωt+ϕ) (2)ωsin(ωt+ϕ) (3)振动加速度信号为:a(t)=-A2由上式可知,当传感器拾取的信号很微弱时,位移信号x(t)和速度信号v(t)幅值很小,由于频率的放大作用,加速度的信号的幅值相比相应的位移和速度分量的幅值要大得多,加速度参数在高频范围更加敏感,所以选择加速度振动信号.实用上,参数的选定可参考以下频率范围进行:低频范围(10~100Hz)―位移参数;中频范围(10~1000Hz)―速度或称振动烈度(Vrms);高频范围(>1000Hz)―加速度参数。
2、振动信号分析与处理(傅里叶级数)对于一个复杂的周期振动信号可以用傅里叶级数展开,即可将这个信号分解成许多不同的频率的正弦和余弦的线性叠加.四、实验步骤1、根据选取的敏感参数选择振动传感器;2、合理布置测点,测点布置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采集信号的真空性。
要注意以下:⑴所布置的测点要固定,且固定面要光滑、绝缘,并且要用特殊明显的标记符号标出。
机电实习报告

机电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8月1日。
实习单位,XX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实习内容:在XX机电工程有限公司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公司的日常机电设备维护和保养工作。
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许多关于机电设备的知识和技能,包括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和故障排除等方面的操作技能。
我还学习了如何使用各种机电设备维护工具和仪器,并且了解了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在实习期间,我还参与了一些机电设备的维修工作,包括电机、传动装置、控制系统等方面的维修工作。
通过参与这些工作,我对机电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习期间,我还参与了公司的一些项目,包括机电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
通过参与这些项目,我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合作,协调工作进度,解决现场问题,并且了解了项目管理的一些基本知识。
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关于机电设备维护和保养的知识和技能,还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还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合作,协调工作进度,解决现场问题,并且了解了项目管理的一些基本知识。
在实习期间,我还结识了一些优秀的师兄师姐和同事,他们给了我很多指导和帮助。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学习,我对机电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总结:这次实习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在实践中学习了许多关于机电设备的知识和技能,并且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将会把这次实习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以后的工作中,并且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感谢XX机电工程有限公司给我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让我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机电传动控制实验报告

机电传动控制实验报告《机电传动控制实验报告》嘿,同学们!今天我要跟你们讲讲我做机电传动控制实验的那些事儿,可有意思啦!一走进实验室,我就被那些大大小小、奇奇怪怪的机器设备给吸引住了。
就好像走进了一个充满神秘宝藏的洞穴,每一台机器都像是等待我去发掘的宝贝。
老师开始给我们讲解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我那小耳朵竖得直直的,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生怕错过了什么重要的信息。
“同学们,这个实验可不简单,但是只要你们认真听、仔细做,就一定能成功!”老师的话让我心里既紧张又兴奋,这能难倒我?不可能!我和同桌小明一组,我俩互相看了一眼,那眼神仿佛在说:“兄弟,加油!”实验开始啦!我们按照老师说的,小心翼翼地连接线路,这线路就像一条条细细的小蛇,稍不注意就会缠错。
我一边弄一边想:这要是接错了,可不得闹笑话?“哎呀,小明,你轻点儿,别把线扯断啦!”我着急地喊。
“知道啦知道啦,你别催我!”小明也不甘示弱。
好不容易把线路接好了,我们满怀期待地按下启动按钮。
“咋没反应呢?”我瞪大了眼睛。
小明也一脸疑惑:“难道是哪里出问题了?”我们又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遍线路,终于发现了一个小线头没接好。
“哎呀,真是的,就这么个小线头,差点坏了大事!”我拍了拍自己的脑袋。
重新接好线头,再次按下启动按钮。
哇,机器终于转动起来啦!那声音,就像一首欢快的歌曲,听得我心里美滋滋的。
“哈哈,成功啦!”我和小明高兴得手舞足蹈。
在这个实验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机电传动控制的神奇和有趣。
它就像一个魔法世界,只要你掌握了咒语(操作方法),就能让那些机器乖乖听话。
通过这次实验,我明白了做事情一定要认真仔细,不能马虎大意。
就像盖房子,一块砖没放好,整座房子都可能会塌。
而且,团队合作也特别重要,要是我和小明不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估计这实验也不会这么顺利。
总之,这次机电传动控制实验让我收获满满,我以后还要参加更多这样有趣的实验!。
机电设备拆装实验报告单

一、实验目的1. 熟悉机电设备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机电设备的拆装方法和步骤。
3.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了解设备故障诊断和排除方法。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以某型号机电设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设备的拆装,了解其结构、工作原理和故障排除方法。
实验过程中,需要掌握以下原理:1. 机电设备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机电设备拆装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三、实验器材1. 机电设备一台。
2. 拆装工具一套(扳手、螺丝刀、钳子等)。
3. 故障诊断工具一套(万用表、示波器等)。
四、实验步骤1. 设备检查:检查设备外观,确认设备完好,无损坏。
2. 设备拆装:(1)拆卸设备外壳,暴露内部结构。
(2)按照拆卸顺序,逐步拆卸设备各个部件。
(3)记录拆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现象。
(4)对拆卸下的部件进行编号,方便组装。
3. 部件检查:(1)检查各个部件外观,观察是否存在损坏、磨损等现象。
(2)使用万用表等工具,检测各个部件的电气性能。
(3)记录检查结果。
4. 故障诊断:(1)根据检查结果,分析设备故障原因。
(2)使用故障诊断工具,进一步确认故障点。
(3)记录故障诊断过程和结果。
5. 设备组装:(1)按照拆卸顺序的逆序,逐步组装设备各个部件。
(2)确保各个部件安装到位,连接正确。
(3)组装完成后,检查设备运行状态,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设备结构:通过拆装实验,了解了设备的整体结构,包括各个部件的名称、功能和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
2. 设备功能:通过对设备的拆装,掌握了设备的工作原理,了解了各个部件在设备运行过程中的作用。
3. 故障诊断:在拆装过程中,发现了设备的一些故障现象,通过故障诊断,确定了故障原因,并进行了相应的处理。
4. 操作技能: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自己的拆装技能和故障诊断能力。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机电设备的拆装方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振动检测故障诊断一、实验内容与目的1、了解振动信号采集、分析与处理的整个过程及注意事项;2、了解并掌握测试仪器的连接、信号的敏感参数选取、测点布置及各注意事项;3、掌握信号的时域分析、频域分析理论与特点。
二、实验设备⑴振动实验台,电机及数据线等;⑵振动加速度传感器YD36(2只):电荷灵敏度SC=7.99 PC/m.s-2;⑶DLF2通道四合一放大滤波器;⑷INV306DF 16通道智能信号采集仪;⑸Coinv Dasp2003专业版信号采集分析与处理系统。
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基本框图如图1-1所示。
图1 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框图另外,简易诊断设备有BZ-8701A便携式测振仪。
三、实验原理1、振动测量敏感参数的选取常用的振动测量参数有加速度a(t)、速度v(t)和位移x(t)。
假定振动位移信号x(t)为:x(t)= Asin(ωt+ϕ) (1)则振动速度信号为:v(t) = Aωcos(ωt+ϕ) (2)ωsin(ωt+ϕ) (3)振动加速度信号为:a(t) =-A2由上式可知,当传感器拾取的信号很微弱时,位移信号x(t)和速度信号v(t)幅值很小,由于频率的放大作用,加速度的信号的幅值相比相应的位移和速度分量的幅值要大得多,加速度参数在高频范围更加敏感,所以选择加速度振动信号。
实用上,参数的选定可参考以下频率范围进行:低频范围(10~100Hz)―位移参数;中频范围(10~1000Hz)―速度或称振动烈度(Vrms);高频范围(>1000Hz)―加速度参数。
2、振动信号分析与处理(傅里叶级数)对于一个复杂的周期振动信号可以用傅里叶级数展开,即可将这个信号分解成许多不同的频率的正弦和余弦的线性叠加。
四、实验步骤1、根据选取的敏感参数选择振动传感器;2、合理布置测点,测点布置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采集信号的真空性。
要注意以下:⑴所布置的测点要固定,且固定面要光滑、绝缘,并且要用特殊明显的标记符号标出。
因为测点位置不同,测出来的信号也不同。
⑵测点应布置在反映振动特征最敏感的部位。
一般轴承是反映振动诊断信息最集中和最敏感的部位,因此把风机和电机的轴承座列为主要测点。
⑶测点应选在与轴承座联接刚度较高的地方或箱体上的适当位置,而且安装面要光滑。
⑷振动信号通过不同零件联接的界面一次,其振动能量就损失约80%左右,所以在选择测点时应注意尽是减少中间界面。
⑸尽量保持每次测量时机器的工况条件、测量参数、使用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如传感器的固定方法)相同。
这样才能保证每次所测量数据的真实性及相互可比性。
3、测试仪器选择与布置测试仪器应选择分辨率、灵敏度较高的仪器。
布置时,应尽量减小电噪声的干扰和外来噪声的干扰,以及数据通道之间的信号干扰等。
4、信号的示波、分析与处理。
五、实验注意事项1、安装传感器时,千万不要与机器的转动部件相接触;2、连接各测试仪器时,要注意断电,待连接完毕并经检查确认连接无误时,接通电源;3、测试仪器要轻拿、轻放,特别要注意传感器安装时要放稳、放平;4、实验完毕时,先断电,然后拆线,放好各测试仪器。
实验二机床轴承故障诊断一、实验目的1、熟悉实验室故障诊断平台以及常用仪器仪表;2、了解滚动轴承的基本知识以及不同形式的故障轴承;3、学习基于振动分析常用的诊断方法;4、理解轴承故障的在线诊断技术及方法;5、掌握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原理与方法。
二、实验要求1、熟悉实验流程及安全操作要求,实验前正确校准系统;2、正确布置测点位置;3、选取合适的采样参数;4、仪器必须接地。
三、实验理论知识1、正常轴承的振动信号特征正常的轴承也有相当复杂的振动和噪声。
有些是由轴承本身结构特征引起的;有些和制造装配有关,如滚动体和滚道的表面波纹、表面粗糙度以及几何精度不高,在运转中都会引起振动和噪声。
⑴轴承结构特征引起的振动滚动轴承在承载时,由于在不同位置承载的滚子数目不同,因而承载刚度会有所变化,引起轴心的起伏波动,振动频率Zfoc(图1),要减少这种振动的振幅可采用游隙较小的轴承或加预紧力去除游隙。
图1 滚动轴承的承载刚度与滚子位置的关系⑵轴承刚度非线性引起的振动滚动轴承的轴向刚度常呈非线性(图2),特别是当润滑不良时,易产生异常的轴向振动。
在刚度曲线呈对称非线性时,振动频率为fn,2fn,3fn,……;在刚度曲线呈非对称非线性时,振动频率为fn,1/2fn,1/3fn,……,分数谐频(fn为轴回转频率)。
这是一种自激振动,常发生在深沟球轴承,自调心球轴承和滚柱轴承不常发生。
图2 轴承的轴向刚度2、轴承制造装配的原因⑴加工面波纹度引起的振动由轴承零件的加工面的波纹度引起的振动和噪声在轴承中比较常见。
这些缺陷引起的振动为高频振动,高频振动及轴心的振摆不仅会引起轴承的径向振动,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引起轴向振动。
表1列出的振动频率与波纹度峰数的关系。
表中n为正整数、Z为球数、fic为单个滚动体在内圈滚道上的通过频率、fc为保持架转速、fbc为滚动体相对于保持架的转动频率。
如图3所示,当轴承游隙过大或滚道偏心时都会引起轴承振动,振动频率为nfn,fn为轴回转频率,n=1,2,…。
图3 轴承偏心引起的轴承振动⑶滚动体大小不均匀引起轴心摆动滚动体大小不均匀会导致轴心摆动,还有支承刚性的变化。
振动频率为fc 和fc±fn,n=1,2,…,此处fc为保持架回转频率,fn为轴回转频率⑷轴弯曲引起轴承偏斜轴弯曲引起轴上所装轴承偏移,造成轴承振动。
滚动轴承在运转中,由于各种原因会产生振动和噪声。
轴承声响有如下几种:①轴承本质声音:滚道声、碾轧声;②与制造有关的声音:保持架声音、高频振动声;③与使用有关的声音:伤痕声、尘埃声。
2、滚动轴承的振动测量与简易诊断⑴测点的选择由于滚动轴承的振动在不同方向上反映出不同的特征,因此,应尽量考虑在水平(X)、垂直(Y)和轴向(Z)三个方向上进行振动检测。
⑵传感器的选择与固定滚动轴承的振动属于高频振动,故传感器应采用钢制螺栓固定。
四、实验设备1、旋转机械振动故障模拟试验平台;2、加速度传感器和激光转速仪;3、电荷放大器;4、测试软件。
五、实验步骤1、通过老师的讲解,了解实验一般原理;2、传感器的校正以及传感器安装位置的选择;3、传感器正确地连接到分析仪输入通道;4、设置测试参数:包括硬件参数、分析参数、测试内容、信号源参数;5、选择显示窗口并开始检测系统;6、开始测试。
开启旋转机械振动故障模拟试验平台,稳定在某一转速,观察信号,收集数据和波形;7、数据存储与检测报告;8、实验结果分析。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滚动轴承故障振动信号为一调制信号,采用适当的解调分析方法,将轴承调制信号提取出来,从而有效地识别齿轮箱的故障,达到故障诊断的目的。
滚动轴承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下,其输出的振动信号为一平滑正弦波。
当其工作表面出现剥落、点蚀等故障时,其输出信号就会表现为以某一频率为中心的调制信号。
在本次实验中,在对各种原理熟悉后,着重观察了轴承的三个故障,并对其进行分析。
在了解熟悉故障诊断试验平台后,在滚动轴承的0°、90°、180°方向上有三个加速度传感器,用来采集轴承转动时在三个方向上的数据,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后输送到相应的故障分析软件中,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诊断。
1、轴承内滚道损伤分析在变频电机电压频率为10Hz、轴承转动速度为300rpm时,对轴承以20K的采样频率,采集了65536个信号点,再根据经验公式得到轴承内滚道损伤时对应的故障特征频率为:f BPI=0.6Nn=0.6×5×12=36Hz其中,转频N=300/60=5Hz,n是滚珠个数(本实验中为12)。
波形频谱图表明:轴承转动频谱呈林状分布,最大峰值出现在36.01Hz,此频率为基频。
峰值分别出现在二倍频、三倍频、四倍频……等处,具有丰富的高次谐波。
根据滚动轴承精密诊断方法中轴承内滚道损伤时其振动频率和波形的特点,两者在频率和波形上及其相似,与上面的经验公式得出的数据相吻合,据此可以确定产生故障的原因为轴承内滚道损伤。
2、轴承外滚道损伤分析在变频电机电压频率为10Hz、轴承转动速度为300rpm时,对轴承以20K的采样频率,采集了65536个信号点,再根据经验公式得到轴承内滚道损伤时对应的故障特征频率为:f BPO=0.4Nn=0.4×5×12=24Hz其中,转频N=300/60=5Hz,n是滚珠个数(本实验中为12)。
波形频谱图表明:轴承转动频谱呈林状分布,最大峰值出现在23.498Hz,此频率为基频。
峰值分别出现在二倍频、三倍频、四倍频……等处,具有丰富的高次谐波。
根据滚动轴承精密诊断方法中轴承外滚道损伤时其振动频率和波形的特点,两者在频率和波形上及其相似,与上面的经验公式得出的数据相吻合,据此可以确定产生故障的原因为轴承外滚道损伤。
3、轴承滚珠损伤分析在变频电机电压频率为20Hz、轴承转动速度为600rpm时,对轴承以20K的采样频率,采集了65536个信号点,再根据经验公式得到滚动体损伤时对应的故障特征频率为:f BS=0.2×2Nn=0.2×2×10×12=48Hz其中,转频N=600/60=10Hz,n是滚珠个数(本实验中为12)。
波形频谱图表明:轴承转动频谱呈林状分布,最大峰值出现在49.133Hz,此频率为基频。
峰值分别出现在二倍频、三倍频、四倍频……等处,具有丰富的高次谐波。
根据滚动轴承精密诊断方法中滚动体损伤时其振动频率和波形的特点,两者在频率和波形上及其相似,与上面的经验公式得出的数据相吻合,据此可以确定产生故障的原因为轴承滚动体损伤。
实验三数控机床主传动系统故障诊断一、实验目的:1、了解主传动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2、掌握数控机床主轴编码器、变频器的功能和主传动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
二、实验内容:主轴编码器、变频器、主轴转向的故障诊断与维修三、实验步骤:1、主传动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主轴部件是机床的重要部件之一,其精度、抗振性和热变形对加工质量有直接影响。
特别是如果数控机床在加工过程中不进行人工调整,这些影响将更为严重。
数控机床主轴部件在结构上要解决好主轴的支承、主轴内刀具自动装夹、主轴的定向停止等问题。
数控机床主轴的支承主要采用图1所示的三种主要形式。
图1(a)所示结构的前支承采用双列短圆柱滚子轴承和双向推力角接触球轴承组合,后支承采用成对向心推力球轴承。
这种结构的综合刚度高,可以满足强力切削要求,是目前各类数控机床普遍采用的形式。
图1(b)所示结构的前支承采用多个高精度向心推力球轴承,后支承采用单个向心推力球轴承。
这种配置的高速性能好,但承载能力较小,适用于高速、轻载和精密数控机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