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 第1章导论
1 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Economics一、什么是经济学?每个学科都有每个学科的定义。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的最一般规律和物质的基本结构的科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什么是经济学呢?说法很多。
有代表性的是,经济学(economics)是研究人们如何选择以及人们的选择如何影响资源使用的科学。
上述可见,各学科的不同,主要决定于研究对象或研究内容的不同。
二、什么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从今天开始,我们所要学习的《微观经济学》课程,属于经济学原理课程。
整个经济学原理课程,按研究对象或研究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一部分是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如单个的消费者(家庭)和单个的生产者(厂商)的行为;单个经济变量的决定和变动,如单个产品的需求,单个产品的供给,单个产品的价格;单个市场的运行,如小麦市场,汽车市场,劳动市场,土地市场,等等。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总体,即the economy as the whole,因而所涉及的经济单位都是总体(例如消费者总体,生产者总体),所涉及的经济变量都是总量(aggregates),如总需求,总供给,价格总水平,总产出,总消费,总投资,等等。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可以打这样一个比方: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是一棵一棵的树木,宏观经济学所研究的是由一棵一棵的树木所构成的一片森林。
这一学期,我们集中学习《微观经济学》,下一学期集中学习《宏观经济学》。
三、稀缺性——经济学的事实基础上面提到,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如何选择的科学。
人们之所以要进行选择,是因为我们所处世界是一个相对稀缺的世界。
也就是说,在我们所处的世界中,我们面临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资源相对于我们的需要而言是有限的。
《经济学》教案

难点
及
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需求曲线的推导。
教学难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针对本章内容有点抽象,授课中采用启发性的传授式教学法,案例讨论教学方法、课后查找资料主动式方法进行讲述。其中边际效用分析法可采取结合案例讲述,并辅以举例生活中的简单经济现象等方式。无差异曲线可结合图形分析。
《经济学基础》教案
教案专用页
本单元标题: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
课时
4
教
学
目
的
本章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稀缺性、选择的含义,以及这两个概念与经济学的关系,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问题,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了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分析工具,西方经济学发展与演变的历史,学生一般了解就可以,不必作为重点。
对重点内容可通过提醒、重复、红笔书写的方式讲授,对于难点概念要求同学做笔记,并提问。
在语言上使用贴近同学的语言,在内容上通过举生活事例、探讨问题的方式对概念进行学习以实现师生互动。
课外作业与要求
见课后习题与补充作业
参考资料
萨缪尔森等,《经济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寓言中的经济学》梁小民著;《应该读点经济学》常青著;《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李宝元等译;《经济学原理》上下册 作者:(美)曼昆 出版社:三联书店/北京大学:梁小民 译
知识目标
理解平均成本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的关系以及利润最大化的含义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成本和收益的有关概念,平均成本、边际成本有关概念及其关系。
教学方法
授课中采用启发式的传授式教学法、案例讨论式教学法、课后查找资料主动式方法进行讲述。
采用举例、说明、图形描述、归纳总结等分析方法。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_教案

教学内容:§1-1 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2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3经济学的研究方法§2-1 需求理论目标和要求:了解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掌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掌握需求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导入: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均衡理论现有的收入和储蓄:买房还是买车?超市、服装店?消费者剩余:值或不值?§1-1 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 经济学的萌芽“经济”这一概念的出现,大约在3000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历史学家色诺芬(前430—前355)约于前387—前371年间写了《经济论》一书,在书中最早使用了“经济”一词,它的原意是“家庭管理”。
色诺芬强调,家庭管理应该成为一门学问,这门学问研究的是主人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财产,使财富不断增加。
我国古代汉语中原有的“经济”一词,具有“经邦济世”“经国济民”的含义。
19世纪后半期,日本学者翻译西方著作,借用古代汉语中“经济”这个词。
我国学者在翻译西方著作时最初是译“富国”“生计”等,后来,逐渐采用了“经济”这一译法.古代经济学只是形成了经济学知识的某些要素,还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系统的经济学说开始于重商主义,然后是重农学派,古典政治经济学阶段,边际革命,新古典经济学阶段,凯恩斯革命,新古典综合阶段和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阶段。
最早的成系统的经济学说是重商主义学说(15世纪末——17世纪中叶)。
重商主义简单地讲就是重视商业,准确地讲是重视国际贸易,该学说认为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式,要增加一国的财富主要依赖对外贸易,而且在国际贸易中强调多卖少买,这样才能使国家富强。
重商主义在英国获得了巨大成功,而在法国遭遇了挫折,由于重商主义严重损害了农业的发展,法国兴起了重农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是魁奈。
他强调发展资本主义大农业才能更好的增加国家的财富。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在1776年发表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这就是著名的《国富论》,它标志着经济学的诞生。
经济学基础课程大纲

课程编号:1307001课程名程:经济学基础课程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Economics学时:32 学分:2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一、课程简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使学生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观点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建立起对微观和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思维框架,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下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经济学导论本章要求:理解什么是经济学,了解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本章要求:掌握需求和供给的基本概念,弹性的概念及其应用;学会用供求模型分析经济问题;掌握运用福利经济学的工具分析完全竞争市场的效率。
第三章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和成本理论本章要求:掌握偏好理论分析消费者均衡及其变动;掌握短期和长期的生产函数;掌握短期的七种成本曲线和长期的三种成本曲线。
第四章市场与厂商的决策本章要求:了解四种市场类型的特征;掌握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上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了解寡头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决策的特点;掌握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和纳什均衡。
第五章生产要素市场本章要求:了解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的联系;掌握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和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上厂商的生产要素决策。
第六章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本章要求:了解什么是市场失灵;掌握外部性的基本概念和改善其效率的政府政策;掌握公共物品和公有资源物品的特点及政府提供和干预的必要性。
第七章国内生产总值本章要求:掌握GDP的基本概念;掌握用支出法和收入法衡量GDP的组成。
第八章总需求与总供给分析本章要求:掌握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框架;理解古典观点和凯恩斯观点;应用总需求与总供给分析框架分析短期经济波动。
第九章IS-LM模型本章要求:了解两部门和三部门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掌握商品市场均衡决定的IS曲线和货币市场决定的LM曲线。
经济学基础复习题试卷与答案

《经济学基础》习题试卷与答案第一章:导论一、重要概念稀缺性经济物品资源配置资源利用经济主体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混合经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二、思考题1、什么是经济学,资源的稀缺性和选择性假定的意义何在?2、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是什么?3、试举例说明你身边存在的交替关系。
4、计算一下你学习的机会成本。
5、假定政府规定年收入5万元纳税20%,超过5万元以上的部分税率50%,请计算一下有6万元收入的人的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
6、市场中的那只"看不见的手"能够做什么?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请举例说明。
8、为什么一个人,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干同样的工作,报酬却大相径庭?9、说明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联系与区别。
10、说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三、选择题1、从根本上讲,经济学与________有关。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 B、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C.稀缺资源的配置 D.人们靠收入生活2、资源的稀缺性是指________。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B.相对于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 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而耗尽3、经济物品是指________。
A.有用的物品 B.稀缺的物品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 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4、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________。
A.生产什么 B.如何生产,生产多少C.为谁生产 D.以上都是5、以下总量中哪一个不是微观经济学所考察的问题________。
A.一个厂商的产出水平 B.国家高税收对商品销售的影响C.失业的上升或下降 D.某行业中雇用工人数量6、下列那些不是完全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________。
A.政府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 B.有一强大的中央政府C.缺乏市场 D.存在能配置资源的私人所有制四、练习题1、每天你有14小时在娱乐和工作(学习)之间分配,设娱乐时间为变量X,工作或学习时间为变量Y,请用坐标图表示工作(学习)与娱乐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你每天8小时用于工作(学习),请在坐标图上找出你选择的点及对应的娱乐时间,假定你每天6小时用于工作(学习),请标出新点;如果你减少睡眠的时间,你每天18小时分配在工作(学习)和娱乐上,画出新的曲线。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与答案分析详解

第1章导论:经济学基本知识第1章导论:经济学基本知识1.1 知识要点本章的目的是引领初学者走进经济科学的殿堂,并解释经济学是怎么产生的,经济学研究什么,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经济学,经济思维是怎么回事……这些都是我们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需要弄清的问题。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可以对这门学科有个整体、框架性的认识,能结合具体的例子和实际生活现象加深理解和认识。
1、经济学的产生源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稀缺性导致人们把资源用在一种用途时会有机会成本,人们在理性人的原则下权衡成本和收益做出经济选择。
研究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以满足人类需要的科学就是经济学。
(1)稀缺性:相对于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经济资源总是稀缺的。
(2)机会成本:某种资源用于一种经济活动而放弃的用于其他经济活动而创造的最大价值。
(3)理性人假定:在经济分析中,需要假定进行经济决策的主体(居民户、厂商、政府)都遵循一定行为准则,这一行为准则是既定目标的最优化。
2、资源配置和利用在不同经济制度中有着不同解决方式。
世界上主要有三种经济制度:(1)计划经济制度,即生产和消费都由政府计划部门决定的制度;(2)市场经济制度,即资源配置和利用都由市场价格决定;(3)混合经济制度,即计划与市场有不同程度结合的制度。
3、经济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具体的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法不带价值判断,所表述的问题可以用事实、证据,或者从逻辑上加以证明或证伪;规范分析法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分析问题的理论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2)最优化与均衡分析。
最优化分析指借助最优化理论分析个体面临决策的时候,从各种可能中选择达到某一目标的最佳行为;均衡分析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经济个体各自在作最优决策时,他们之间是如何互相影响、互相约束而达到一定的平衡的。
(3)边际分析:指增加最后一单位自变量时所带来的因变量的变动量。
(4)经济模型。
经济学第一章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两者互相补充, 资源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是经济学的两个方面。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两者都是实证分析。 微观经济学的本质:市场有效,市场万能
联 系
区 别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失灵,市场不完善,
政府有能力。
二、现代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1.经济学说简史
经济制度的变革。Economic
原子弹
Institutions
当前世界上解决资源配置和
15
12
A
B
C D E F 1 2 3 4 5
粮食
H
资源利用的两种基本经济制度: 市场经济制度 计划经济制度
9 6 3 0
四、 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方法
1.手段:边际分析法
(1) 边际分析法:运用微分方法研究经济中的增量变化,
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
197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从1940年起,萨谬尔森一直执教于麻省理工学院。 萨谬尔森在经济学领域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进入大学
一开始学习经济学便遇到萨谬尔森的《经济学》教科书。
三、 经济学研究的两大基本问题
1.资源配置问题
举例:
原子弹与粮食生产
组合 方式 A B C D E F 粮食 亿吨 0 1 2 3 4 5 原子弹 个 15 14 12 9 5 0 (1)生产可能线(生产可能性边界 或生产转换线) PPF: 原子弹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亚当.斯密献给女王陛下的一本书中写道: 女王陛下: “请你不要干预经济,回家去吧!国家做什么? 就做守夜人。当夜晚来临的时候你去敲钟。你只 要看街上没有愉盗行为,你就回家,只要你不管 经济,经济就能发展”。
经济学导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3经济学十大原理
(2)正值上大学年龄的体育明星,他们深知,上大学的机会 成木很高,因为他们一年能挣几百万元,所以他们都是在退 役以后再去上大学。
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
1.1什么是经济学 1.2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 1.3经济学十大原理 1.4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本章小结
1.1什么是经济学
一、经济学的定义
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虽然只有200年的历史,但它既是一 门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又是一门非常贴近现实生活的科学, 因此,被称为我们考虑一个大学生必须决定如何配置他最宝贵的 资源—时间。
(2)还可以考虑一个家庭如何使用家庭收入。
下一页 返回
1.3经济学十大原理
(3)经济学中典型的交替关系是“大炮与黄油”之间的替代。 (4)效率与平等也存在着交替关系。
二、机会成本原理
机会成木(opportunity cost)是指作出选择时所放弃的其 他可供选择的资源运用带来的潜在效益。也就是说为了得到 某种东西所放弃的其他东西的价值。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3经济学十大原理
(2)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追求产量最大化这一粗放型经济形式, 因为那时处于经济短缺时代,边际问题是解决温饱问题。现 在我们考虑的是资源的充分利用,追求的是效益和效率,而 向集约型经济发展,“两型社会”成为边际问题。(3)考虑 一家航空公司决定对等待退票的乘客收取多高价格。假如一 架200座的飞机横跨国内一次,航空公司的成木是40万儿。 在这种情况下,何个座位平均成木是400 000/200 =2 000元,有人会得出结论:航空公司的票价不应该低于2 000元。但航空公司可以通过考虑边际量增加利润。如果飞 机即将起飞时仍有10个空位,而在登机口等待机票的乘客愿 息支付1 400元买一张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原理二: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 的东西
人们做出决策时需要比较可供选择行动方案的成本与利益 任何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这是人们做决策的相关成本
经济学十大原理(2)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学费、书本费、住房费、伙食费 你们上大学的机会的 机会成本是多少?
41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原理 6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市场: 大量的买者与卖者 (不必要在同一个地点) 组织经济活动意味着需要决定
生产什么
怎么生产 生产多少 谁将得到它们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原理 6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市场经济: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和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通过他们 的分散决策来配置资源的经济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中的著名观察结果:
经济:社会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第一节 经济学的定义
物品和资源是稀缺的 经济学包含两大核心思想 人们如何有效利用
第一节 经济学的定义
(一)欲望的无限性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欲望或需要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 亚伯拉罕∙马斯洛
3.社交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人类欲望(需求)层次
阿根廷和巴西每个月都有10,000个劳动小时 在阿根廷,
生产1磅咖啡需要2个小时 生产1瓶酒需要4个小时
在巴西,
生产1磅咖啡需要1个小时 生产1瓶酒需要4个小时
哪个国家在生产咖啡上有绝对优势?哪个国家在生产酒上有比较优势? 如果这两个国家相互交易,每个国家将出口哪种产品?
40
参考答案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原理一: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社会面临一种重要的权衡取舍: 效率 vs. 平等 效率: 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平等: 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 权衡取舍:为使社会更加平等, 需要在富人与穷人之间重新分配收入。 但这会减少工作与生产的激励,并缩小经济“蛋糕”的规模
B.如果变速器正常,汽车价值是$6000 。如果不正常,则是$5500
修理变速器的收益仅仅为$500 因此花费$600修理变速器是不值得的
33
参考答案
思考: 你最初花在维修上的 $1000没有任何影响,重要的是边际修理(变速 器)的收益与成本 由A情形到B情形激励的改变导致你决策的改变
34
第一节 经济学的定义
(二)资源的稀缺性
我国的资源状况
资源大国
“资源小国”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我国的资源状况
资源大国
土地矿产世界第三,可耕地 世界第四,河流径流森林面 积世界第六。然而人均土地 和可耕地只有世界平均水平 的1/3,径流量1/4,森林 1/5,矿产3/5。 国 家 A
资源小国
耕地总面积 (万公顷) 17695 人均耕地面积 (公顷) 0.167
都说现在通胀了,但是为什么有的东西贵了,有的 东西反而更便宜了? 为什么政府喜欢给公务员加薪,而不愿意把更多 的钱用来救济穷人?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物的学问。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经济”一词的古今中外演化
在我国,公元4世纪初东晋时代已正式使用“经济”一词
古代名联“文章西汉双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
巴西在生产咖啡上有绝对优势:
巴西生产1磅咖啡仅需要1个劳动小时,而阿根 廷需要两个
阿根廷在生产酒上有比较优势:
阿根廷生产1瓶酒的机会成本是2磅咖啡,因为 生产1瓶酒需要4个小时,而4个小时可以生产2 磅咖啡 巴西生产1瓶酒的机会成本是4磅咖啡
两国基于比较优势相互交易:阿根廷出口酒,巴西出口咖啡
第一节 经济学的定义
从词源上看,economy一词的词源来自希腊语“oikos”(家政、家务) 和“nomos”(规则、次序)的组合,两者合在一起即家庭事务管理。
在西方,最早使用经济一词的是古希腊的思想 家色诺芬(约公元前430~354年),认为经济 学就是研究关于主人如何管理好自己财产的问 题。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认为经济就 是一种谋生术,取得生活所必要的并且对家庭 和国家有用的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 。
将他们生产的物品出口而得到一个更好的价格 从国外进口更便宜的物品而不用在国内自己生产
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用比另一个生产者(或国家)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物品的 能力 如果每个国家在一种物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并专门生产这种物 品,那两个国家最终都将从贸易中得到利益 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 的能力 贸易的利益来源于比较优势(机会成本的不同),当每个国家专门生 产它具有比较优势的物品时,所有国家的总产量会更高,世界的“经 济蛋糕”也会更大
第一节 经济学的定义
选择与资源配置问题:
第一,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问题(What)
第二,如何生产的问题(How) 第三,为谁生产的问题(For Whom)
资 源 的 配 置 问 题
第二节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原理一: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所有决策都面临着权衡取舍。比如: 参加期中考试前一天晚上的聚会意味着更少的时间学习 想要更多的收入需要工作更长时间,这就使得休息时间减少 保护环境意味着生产消费物品的资源减少
生活中的机会成本《小花拔牙》
小花是个爱哭的孩子。有一次,妈妈带她
去医院看牙齿。轮到小花了,后面还有4个病
人。医生说:“这颗牙齿没有办法补了,必须 拔掉。拔牙时,小花尖声哭叫,把那4个病人
全都吓跑了。付款时,妈妈取出10元钱,医生
说:“钱不够,你应该付50元。”妈妈很奇怪 ,问:”拔一颗牙不是只要10元钱吗?“医生 说:”对,但你必须付拔5颗牙的钱,因为你 女儿的大声尖叫赶走了我的4个病人。“
A. 如果变速器正常,汽车价值是$6500 。如果不 正常,则是$5700
B. 如果变速器正常,汽车价值是$6000 。如果不 正常,则是$5500
32
参考答案
修理变速器的成本= $600 A. 如果变速器正常,汽车价值是$6500 。如果不正常,则是$5700 修理变速器的收益= $800 ($6500 – 5700) 因此,修理变速器是值得的
第一章 导 言
当人们知道你学习过经济学课程之后,会问你: 你认为近来股票市场的状况如何?股票会不会涨 ?你觉得哪一种股票比较好? 现在的房子价格如何?现在值不值得买房子呢?
如果你现在看中了一套房子,价格是20万元,同 时你正好又看中了一辆汽车,价格也是20万,你 该如何决策? 为什么即使丈夫比妻子炒菜快、水平高,但是仍 然让妻子做菜?
第一节 经济学的定义
一、欲望的无限性与资源的稀缺性
(二)资源的稀缺性
狭义的角度
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和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 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 境因素的总称。
广义的角度
资源是指各种自然因素及其他组成部分组成的 各种经济自然环境,以及人类社会形成并不断 增长的人口、劳动力、知识、技术、文化、管 理等,包括自然资源、人工资源和智力资源三 大组成部分。
政策 意图 结果
汽车前排必须系安全带
全地区推广新品种
减少驾驶员死亡 车祸增加,行人死亡人数增加
增加农民收入 全地区总收入减少
政策会改变了人们的成本和收益 政策不仅要考虑直接影响,还要考虑间接影响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原理 5 :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人们可以专门生产一种物品或劳务并用来交换其他物品或劳务,而不必 自给自足 国家之间也能从贸易与专业化中受益
休息,娱乐的时间
பைடு நூலகம்最大成本:时间 做其他工作的时间
兼职的时间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由于将资源使用 于某种特定的用途而放弃的其它各种用途的 最高收益。
十万元投资股市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工商银行
放家里
收益0元
存银行
收益3000元
开杂货铺
收益8000元
十万元投资股 市赚了6000元
经济学的定义: 经济学乃是探讨人类社会如何经 济地利用自然、社会资源,以达到某 种目标或满足某种欲望的科学。更一 般地说,经济学研究人类个体和集体 在生产、消费、交换等社会活动中的 理性行为,以及他们在这些活动中的 相互关系。
“理性人”假设
“理性人”假设(hypothesis of rational man)是 指作为经济决策的主体都是充满理智的, 既不会感 情用事, 也不会盲从, 而是精于判断和计算, 其行为 是理性的。在经济活动中, 主体所追求的惟一目标 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如消费者追求的满足 程度的最大化, 生产者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理 性人”假设实际是对亚当斯密“经济人假设”的 延续。
当一个经理在考虑是否要增加产出时, 她会在增加的劳动力与原材料 的成本和额外的收益之间进行比较
原理的应用
你准备出售一款1996年的福田野马,并且已经在这辆车的维修上面花了 $1000。然而,车的变速器坏了,你能够选择再花$600将车修好,或者就 此售出 在下面的情形中,你应该把变速器修好吗?并解释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
《十不足》 [明]朱载育
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 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 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却少美貌妻。 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没马骑。 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 家人招下数十个,有钱没势被人欺。 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 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 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来下棋。 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 上天梯子未坐下,阎王发牌鬼来催。 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