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量计算方案
小学教师工作量的计算

小学校工作量的计算方案一、专任教师(一)备课工作量:任教主学科按0.5时/节(同一主学科不同年级只计一主学科,其余按兼任计算),兼任学科按0.2时/节计算。
(二)上课工作量:①严格按课表,1时/节;②担任双班语文、数学、英语,除按1时/节计算外,数学另加:实际数学(数选)课时×20%,语文另加:实际语文(语选)课时×30%,英语另加:实际英语课时×10%。
(三)课后辅导和作业批改工作量:1. 过程性监测学科(中心校音乐、体育、美术、科学),中心校信息技术:0.2时/节2. 统考学科(语文、数学、英语):按班级人数计(1)50人以上:0.6时/节;(2)40-49人:0.5时/节;(3)30-39人:0.4时/节;(4)20-29人:0.3时/节;(5)20人以下:0.2时/节。
3. 除统考学科、中心校信息技术、中心校过程性监测学科外,其余学科不计课后辅导和作业批改工作量。
(区上不会对分校进行音乐、体育、美术、科学过程性监测)(四)其它1. 晨会:0.5时/节;2. 课外体育锻炼:1时/次;(如与社团活动冲突,则不计)3. 社团活动不纳入计算。
(另有考核)二、行政(含分校负责人):不计备课、课后辅导和作业批改工作量。
教师的平均总工作量+实际所上课时(最高不超过8节)三、工勤人员:不计备课、课后辅导和作业批改工作量。
1. 完全没有承担教学任务:按教师的平均总工作量的75%计算;2. 每周上1节课:按教师的平均总工作量的85%计算;3. 每周上2节课:按教师的平均总工作量的90%计算;4. 每周上3节课:按教师的平均总工作量的95%计算;5. 每周上4节课:按教师的平均总工作量计算;6. 每周上4节课以上:按教师的平均总工作量+实际所上课时-4计算。
四、特殊人员:教师因特殊病不能担任统考学科教学任务,得到学校认可并同意到校工作的特殊人员,每周至少担任4节及以上教学任务,按教师的平均总工作量的75%计算。
初中工作量计算方案

博望二中教导处工作量化评比方案
工作量确定:
1、基本工作量:基本工作量数据设置倾向于九年级,倾向于主课,不同年级、不同科目、设置不同分数。
语、数、英、理、化定为标准工作量,每学期按20周计算。
七、八年级语、数、英、理、化完整上一节课定为2分,政、史、地、生乘以0.9,体、音、美、微、字乘以0.8,九年级在七、八年级对应科目上乘以1.2。
领导班子工作量按照以下方法计算:
周校长:周工作量18节
副校级领导. 主任.副主任每周分别加7 6 5节
2、其他工作量:教研组长以上交完整、合格的教研记录次数为准,每次加1节,教研会每参加一次加0.5节。
班主任每周加8节课英才走教教师每周加1节
3、辅导工作量:早读3分,早饭后定为1分,中午饭后定为3分。
(星期五中午的数学辅导根据实际情况按1分计算)
4、跨科跨段工作量:按照每周加2节课工作量,即每学期加80分。
(或者加基本工作量的10%)
5、公开课的讲课及听评课:校内公开课讲课每人次加10分(镇级加分,县级加分,市级加分,需有相关证明材料),校内公开课听课评课教师每人次加2分。
6、学校安排的随机活动以当时公布的加分标准为准。
7、课节安排以学校安排的为主,自己调整的报教导处备案,不报者不算数。
博望二中教导处工作量化评比方案
博望二中
2018年9月。
幼儿园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案 幼儿园教师工作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幼儿园教师作为孩子成长中的引路人和启蒙者,其工作量的计算对于教师的合理安排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幼儿园教师工作量的计算方案展开探讨,以期为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一、幼儿园教师工作量计算的背景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教育工作量的合理计算一直是教师和管理者关注的焦点。
而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由于幼儿园教育的特殊性和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对于工作量的计算就显得更加重要。
合理的工作量计算方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安排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为幼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制定科学的幼儿园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案势在必行。
二、影响幼儿园教师工作量的因素1.教学科目:幼儿园教师需要教授的科目较多,包括语言、数学、艺术、体育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不同科目的教学内容、教学难度和教学时间均不相同,因此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量。
2.班级规模:每个教师负责的班级规模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量。
班级规模过大会增加教师的教学准备和管理工作,大大增加工作强度。
3.教学任务:包括日常教学任务、课外活动、家长会、学生管理等各项工作都会影响到教师的工作量。
4.教师自身素质: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也是影响工作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水平较高的教师可能在同样的教学任务下工作量较小。
三、幼儿园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案的制定根据以上影响因素,幼儿园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案可细分为教学任务量计算和班级管理量计算两部分。
1.教学任务量计算教学科目不同,教学内容和难度不同,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科目的教学任务量设置不同的工作量标准。
以课时为单位,按照不同科目的教学内容和难度,确定每个科目的教学任务量。
语言课程按照每3节课为单位计算,数学课程按照每4节课为单位计算,艺术课程按照每2节课为单位计算,体育课程按照每3节课为单位计算。
2.班级管理量计算根据班级规模和教师自身素质等因素,确定每个教师负责的班级管理量。
教师工作量计算与分配制度

教师工作量计算与分配制度教师工作量计算与分配制度在教育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对教师工作量的量化和分配的原则、依据和方法的总称。
教师工作量计算与分配制度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对于学校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教师工作量计算与分配制度的相关问题。
一、工作量计算的方式教师工作量计算的方式有多种,按照具体的工作内容和形式来计算工作量是常见的一种方式。
例如,一节课的工作量可以按照教学人数、教学时长、教学难度等因素来计算。
而对于非课堂工作,可以按照具体的任务量、所需时间和难度来计算。
此外,还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师工作量计算方式。
二、工作量计算的依据教师工作量计算的依据主要是教师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内容。
工作任务包括教学任务、科研任务、教研任务、管理任务等。
教师的工作内容包括授课、备课、考试、评价、研究、指导、辅导等。
这些工作任务和工作内容对于教师的工作量计算都是必不可少的依据。
另外,还可以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工作量计算依据。
三、工作量分配的原则教师工作量分配的原则主要有公平、合理、公正和灵活。
公平是指按照教师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质量来分配工作量,避免出现过重或过轻的情况。
合理是指按照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育需求来分配工作量,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
公正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来进行工作量分配,确保教师的工作量分配公正无私。
灵活是指根据学校的发展情况和教育需求,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工作量的分配。
四、工作量分配的依据教师工作量分配的依据主要有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发展需求。
教师的实际情况包括教龄、学历、职称、业绩等方面的情况。
学校的发展需求包括班额、课程设置、教学研究等方面的需求。
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发展需求,合理进行工作量的分配,确保教师的工作量分配与学校的实际需求相适应。
五、工作量分配的程序教师工作量分配的程序主要包括确定工作量分配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教师工作量分配计划

教师工作量分配计划一、引言:教师工作量分配计划是学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工作负荷和学校教学质量,因此需要合理、科学地制定。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教师工作量分配计划。
二、教师工作量分配的原则:1.公平公正原则:教师工作量分配应当公平公正,不偏庇任何个人或群体。
2.因材施教原则:根据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教学特长,合理分配工作量,发挥其优势。
3.合理适度原则:教师工作量分配应当合理适度,既不能超过教师的承受能力,又不能过于轻松。
4.绩效考核原则:教师工作量分配应当考虑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成果,给予表现优秀的教师更多机会和资源。
三、教师工作量分配的依据:1.学校教育发展规划:教师工作量分配应当与学校的教育发展规划相一致,服务于学校的教学目标。
2.课程设置:教师工作量分配应当根据课程设置的难度、时间分配等因素,合理分配工作量。
3.教师的专业背景:教师工作量分配应当根据教师的专业背景和授课经验,分配相关的课程和任务。
4.学生人数和年级:教师工作量分配应当考虑学生人数和所在年级,避免出现教师负担过重或过轻的情况。
四、教师工作量计算的方法:1.课时计算法:可以根据每门课程的学时数和教师的授课时间,计算相应的工作量。
2.学生人数计算法:可以根据教师所带班级的学生人数,计算教师的工作量。
3.任务量计算法:可以根据教师所参与的教研、科研、管理等工作任务的数量和难度,计算相关工作量。
五、教师工作量分配的具体内容:1.课堂教学:教师工作量分配应当包括正常的课堂教学,并根据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工作量。
2.备课和批改作业:教师工作量分配应当包括备课和批改作业的时间,保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提高教学质量。
3.教研和科研:教师工作量分配应当包括教研和科研的时间,鼓励教师参与研究,提高教学水平。
4.学生管理:教师工作量分配应当包括学生管理的时间,保证教师能够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和沟通。
5.其他工作任务:教师工作量分配还应当考虑其他工作任务,如会议、培训等,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工作量计算方法

1工作量计算方法一、科研工作量计算方法1.科研任务分配当量数按照校科研分配当量数进行计算,讲师1、副教授2、教授4、博导5、实验师1/2、高级实验师1。
2.科研任务计算公式T e e r r r r y =+++++)5.0245(211234 (1-1)式中,y 为科研工作量基数,T 为科研指标, 14~r r 分别为博导、教授、副教授、讲师的人数,1e 和2e 分别为高级实验师和实验师的人数。
博导、教授、副教授、讲师、高级实验师和实验师完成的任务分别计为0c (1), 0c (2), 0c (3), 0c (4), 0c (5), 0c (6),则得到:⎪⎪⎪⎪⎩⎪⎪⎪⎪⎨⎧======yc y c y c y c y c y c 5.0)6(1)5(1)4(2)3(4)2(5)1(000000 (1-2) 注:有学校学科建设、211工程等资助的教师,科研任务上浮20%。
2 3.科研工作量由科研项目经费和科研奖励经费两项组成。
● 科研项目经费:以科研处核实为准,第i 位教师的科研项目经费计为)(0i Y 。
● 科研奖励经费:科研奖励包括论文、著作、获奖、在校举办学术会议和专利等5方面。
第i 位教师的科研奖励经费计算公式如下:⎪⎩⎪⎨⎧⨯==∑=)3()()()(01171c i k i Y k i k j j (1-3) 式中,)(1i Y 为第i 位教师的科研折算经费数,)(i k 为第i 位教师的科研奖励折算成科研经费的总系数(年),)3(0c 为当年副教授应完成的科研指标(万元/年),j k (j =1-16表示奖励项数)为科研奖励项折算成科研经费的计算系数,如表1-1所示。
表1-1 科研奖励项折算成科研经费计算系数i k (i =1-16)3二、教学工作量计算方法教学工作量由教学学时、减免工作量和教学奖励学时3项组成。
● 教学学时:以教务处和研究生处核实为准,第i 位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计为)(0i W 。
小学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案

小学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键盘上,指尖轻轻敲击,思绪如潮水般涌来。
作为一名有着十年方案写作经验的大师,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详细梳理一下“小学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案”。
一、工作量计算的背景与意义1.背景分析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队伍日益庞大,如何合理计算教师工作量,成为教育管理部门关注的焦点。
小学教师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量计算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
2.意义阐述合理计算小学教师工作量,有助于:(1)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激发教师潜能;(2)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3)促进教育公平,保障教师权益。
二、工作量计算的原则1.公平原则:确保每位教师的工作量计算公平合理,避免人为因素干扰。
2.科学原则:依据教育规律和教学实际,制定合理的工作量计算标准。
3.灵活原则:根据不同学段、学科、班级特点,调整工作量计算方案。
4.可行原则:确保工作量计算方案易于操作,便于管理。
三、工作量计算的构成1.基本工作量基本工作量是指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须付出的劳动量。
主要包括:(1)课时量:根据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计算教师授课课时;(2)备课量: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计算教师备课所需时间;(3)批改作业量:根据作业类型和数量,计算教师批改作业所需时间。
2.奖励工作量奖励工作量是指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因表现突出而获得的额外工作量。
主要包括:(1)教育教学成果奖:根据教育教学成绩,给予教师一定的工作量奖励;(2)优秀班主任奖:根据班级管理成效,给予班主任一定的工作量奖励;(3)教育科研奖:根据科研成果,给予教师一定的工作量奖励。
3.加班工作量加班工作量是指教师因工作需要,在正常工作时间之外付出的劳动量。
主要包括:(1)节假日值班:根据学校安排,计算教师节假日值班工作量;(2)课外辅导:根据学生需求,计算教师课外辅导工作量;(3)其他加班:根据实际情况,计算教师其他加班工作量。
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

老河口李河小学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为适应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学工作管理,科学合理分配教师工作,特制定《李河小学教师工作量量化标准参考方案》。
一、适应对象本方案适应对象为小学(1~6年级)各学科任课教师、班主任、以及学校各部门负责人员。
二、工作量制定的理念、方法与依据第1条:工作量制定的基本理念。
各岗位职能并重。
即各学科教学工作以及各部门工作具有同等重要的岗位责能,并具有不可或缺性。
岗位职能并重体现了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公平性。
第2条:工作量量化的基本方法。
以任教一课时为标准工作量单位“1”,其它工作折算成标准课时工作量。
第3条:工作量制定的依据。
以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与相关的教育政策法规,以及《老河口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作为教师工作量制定的依据。
三、工作量计算标准第4条:教学工作量。
凡进入课程表的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且每节按规定时量进行的课堂教学,教师每上一节课,计算1课时工作量。
第5条:备课工作量。
(1)各学科备课,按每周实际备课数,每备课1节,计算1课时工作量。
其中,音乐、美术、体育三学科备课,每备课1节,计算0.8课时工作量。
任教平行班级的备课不重复计算工作量。
(2)跨学科备课,适当增计工作量。
小学跨学科每周计0.5课时工作量,初中跨学科每周计0.6课时工作量。
第6条:作业批改工作量。
(1)作业批改工作量包括课内、课外作业批改,分大、小班额两类制定。
大班额指每班46人及其以上(简称大班,以下同),小班额指每班45人及其以下(简称小班,以下同),超或不足均以满5人为一段。
(2)作业批改工作量制定如下(每班每周):第7条:辅导工作量(1)辅导课每节折合0.5课时(2)早自习辅导、护导每节折合0.3课时,晚自习辅导每节折合0.4课时第8条:班主任工作量。
大班每周计4课时工作量,小班每周计3课时工作量;村小班主任每周计2.0课时工作量。
第9条:部门负责人员工作量。
学校部门负责人员包括教导主任、教务主任、教研主任、德育主任、总务主任、学科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少先队(或共青团)辅导员、卫生专干(或卫生老师)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量计算方案
一、原则:公平、公正、公开。
二、内容:实际课时、职务课时、代班课时、请假或旷工课时。
三、资金来源及计算方案:
按每人每月奖励性绩效工资100元的金额进行考核,完小对教师工作量的考核实行量化课时节数考核,把教师平时的考勤也量化课时节数后计入工作量中,教师个人请假或旷工的从其本人的工作量总分中扣除相应的请假或旷工的节数,同时该课时节数加在代班人员头上;完小领导或教师因公出差的,不扣工作量分,但相应的分值要加给代班人员。
(注:完小校长等职务课时,参考科目和非参考科目及早晚自习、辅导课的系数由各完小经教代会统一后确定)。
职务课时(每周):
校长:11
教务:7
总务:7
库管员:4
班主任:4
教研组长:2
电教员:2
少队辅导员:2
买柴:2
计算公式:
个人课时总量﹦职务课时+实际课时+代班课时-请假或旷工课时个人工作量所得金额=各完小奖励性绩效工资工作量所占金额÷全校课时量之和×个人课时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