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筑木雕装饰艺术
中国传统木雕的艺术表现与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木雕的艺术表现与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木雕艺术源远流长,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和艺术表现。
它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卓越的技艺,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艺术表现与文化内涵两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木雕的特点。
一、艺术表现中国传统木雕以其独特的雕刻技法和艺术表现形式,展现了丰富多样的艺术特点。
1.形态逼真中国传统木雕注重对人物、动植物等形态特征的准确刻画。
木雕匠人通过精细的雕琢,使得作品形象栩栩如生,令人惊叹不已。
例如,它们可以在木材上刻画出栩栩如生的山水风景,或者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给人一种丰富而真实的感受。
2.线条流畅中国传统木雕的线条流畅而富有动感。
艺术家们善于利用线条的曲折与延展,表现出作品的立体感和流动感。
这种独特的线条处理技巧不仅增强了木雕作品的审美效果,还使得作品具有更强的表现力。
3.细腻雕琢中国传统木雕注重细节的雕刻,这需要高超的技艺和耐心。
匠人们常常用微小的雕琢来表达作品的细节之处,如面部表情、衣纹与筋骨等。
这种细腻的雕琢手法有助于增强作品的真实感与艺术感,使得作品更加立体鲜活。
二、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木雕的艺术表现也凝聚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体现。
1.宗教与信仰中国传统木雕中常常出现含有宗教与信仰意义的作品,在作品中表现出对神祗、佛教和道教的崇拜。
这些作品承载着人们对于信仰的虔诚与敬畏,是人们与宗教摩擦的产物。
2.历史与传承中国传统木雕也是历史的见证和传承的载体。
在古代,木雕作品常常被用于装饰建筑和家居,以此展现时代风貌。
同时,它也传承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传统的工艺技艺。
3.神话传说与寓意中国传统木雕中的一些作品还有着丰富的神话传说与寓意。
例如,雕刻一些神兽、凤凰、龙等神话传奇形象,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和对未来的向往。
这些作品既具有观赏价值,也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符号。
总结中国传统木雕艺术通过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形态逼真、线条流畅和细腻雕琢,木雕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讲述着中国传统艺术的故事。
中国传统装饰艺术 民间雕塑

虎面挂片 凤翔
积淀着人们对虎的崇敬 心理。他的形象虽与老 虎形象相差很大,但却 在多种形象组合的热烈 氛围中,既透出老虎的 雄威,有时人感到和善 可亲。
坐虎 凤翔
虎是凤翔泥塑中的主要 题材,包含了镇宅、护 子、增寿、辟邪、吉祥 等诸多功利取向。泥塑 虎的赋彩位黑、白、红、 青、黄五行正色,纹饰 有吉祥富贵的四季花、 五子登科、贯钱等,人 们把渴望得到的五幅 (福、禄、寿、喜、财) 全部都表现在老虎的身 上。
娃娃骑牛 凤翔
黑牛体壮,性格倔强, 身饰一朵硕大的海棠 花,美而质朴。牛身 上的娃娃抱一条大鲤 鱼,象征吉庆有余。 这种娃娃骑牛也具有 “鞭春”、劝农之意, 可能受清代颁行的 “春牛芒神”规制的 影响所致。骑牛的娃 娃就是芒神,而将其 塑造成娃娃形象,意 在表现亲切、亲近之 感。
拴马桩
竹雕·渔翁
十二生肖:厌胜、 祈福吉祥 化生童子:增寿宜子
海棠:富贵荣华 石榴:多子多福 艾草:辟邪祛毒
贯钱:招财进宝
辣椒:威风厉害
莲花:吉祥、象征女性
虎面挂片,凤翔民间风俗:前门拒鬼,后门拒妖。前 门贴白虎、门神,后门悬挂虎。人们赋予虎面挂片的这些 诸多功能与内涵,却又都具体地凝聚在用五行色绘出的纹 样上,如四季花(莲花、海棠、石榴、牡丹)、贯钱、艾草 以及以十二生肖、化生童子、辣椒为题材做成的“颤头” 等。关于这些纹样的寓意,传统的说法是:莲花,吉祥、 象征女阴;海棠、牡丹,荣华富贵;石榴,多子多福;艾 草,辟邪祛毒;辣椒,威风厉害;贯钱,招财进宝;化生 童子,增寿宜子;十二生肖,压胜、祈福纳祥。挂虎的双 眉为阴阳鱼,鼻子为通天生命树。挂虎的鼻子象征男根, 下巴处画出的花卉图案象征女阴。总之,多种彩绘吉祥纹 饰的组合与表现,反映出风翔泥塑虎的功用具有多重性或 宽泛性的特点。
古建筑装饰艺术:木雕、石雕、砖雕

古建筑装饰艺术:木雕、石雕、砖雕古建筑也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装饰艺术独具特色,其中木雕、石雕、砖雕更是表现出了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的独特魅力和精湛工艺。
作为一名建筑学专家,我将从此角度为大家详细介绍古建筑装饰艺术中的木雕、石雕、砖雕的流程及其魅力。
一、木雕木雕艺术是木材质地软、易于加工的性质与人们对于美的追求的结晶。
在古代,木雕主要用于宗教建筑和宫廷建筑的装饰,如宫殿、寺庙、祭坛等地的门窗、屋顶、柱子、斗拱、梁架等位置都常常用木雕进行精美的装饰。
木雕的流程主要包括采购木材、设计制作、修补保养三个方面。
1.采购木材创作木雕需要丰富的木材资源,优质的木材可以制成精美的雕刻品。
传统的中式建筑木材多采用楠木、黄檀、檀香、捞木等,这些木材为硬质、经久耐用且不容易变形的木材,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
在采购木材时,还需要注意木材的年轮、材质、色泽等方面,尽可能选择原木,避免开裂、变形等不良现象。
2.设计制作木雕的设计与制作需要高超的技艺和技能,用木材雕刻出具有各种花鸟、人物、山水、装饰纹样等图案。
在制作过程中,首先需要实现设计图稿,让设计者和雕刻师充分沟通,深入了解雕刻要求,确定好每个细节的处理方式。
其次,雕刻师需要认真准确地执行设计图,将雕刻的轮廓、纹理、面部表情等等细节处理好,根据顾客需求进行调整,直至达到满意的效果。
3. 修补保养木雕品本来可以长期存放,但不可避免的,由于花色图案的不同时期保存,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雕刻品可能会脱落、开裂、腐烂等各种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精密的修补、保养工作。
常用的修补手法是“断片”、“接替”、“嵌补”、“弥补”,既能保护了原有的之雕刻品又不影响其美观。
二、石雕我国石雕艺术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之一。
古代的华丽石雕既有精美的线条构图,又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独特的历史、艺术价值。
人们常常可以见到古代建筑外廊柱头、庭院中碑石馨、堂屋雕梁栋等位置用石雕进行了精细的装饰。
中国古建惊艳的七大木雕流派

中国古建惊艳的七大木雕流派木雕艺术在古建筑中所独具的装饰作用不容忽视,雕梁画栋,雕饰门楣、屋椽、窗格、栏杆、飞罩挂落……木雕所至之处,可以古朴典雅,也可以富丽堂皇,文人、商户、贵族都喜欢通过木雕来修饰宅院。
木雕艺术同其他雕塑艺术一样,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生,人们有了审美,木雕就真正成为了一门艺术。
经过一代代匠人的传承和创新,渐渐的形成了各式各样木雕流派,它们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却无一例外的,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美的诉求。
东阳木雕:画中有画,景中有景东阳木雕因产于浙江东阳而得名,以平面浮雕为主的雕刻艺术。
据东阳《康熙新志》载,唐太和年间,东阳冯高楼村的冯宿、冯定两兄弟曾分任吏部尚书和工部尚书,其宅院“高楼画栏耀人目,其下步廊几半里”。
陆氏墓与唐元和年间进士、宰相舒元舆的墓同在20世纪初被盗,均有精雕的陪葬木俑出土,足以说明东阳木雕当时的水平与风格。
在艺术手法上,东阳木雕以层次高、远、平面分散来处理透视关系并以中国传统绘画的散点透视或鸟瞰式透视为构图特点,它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可以比西洋浮雕更为丰富,它可以充分展示画面内容,做到“画中有画,景中有景”。
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徽州木雕:徽商的穷奢极欲旧时,徽州木雕多用于建筑物和家庭用具上的装饰。
木雕在徽派建筑上,通常用于架梁、梁托、檐条、楼层拦板、华板、窗后、栏杆等处、雕花撰朵,富丽繁华。
既考虑美观,又重视实用,大凡窗子下方、天井四周上方栏板、檐条,采用浮雕较多;在梁托、斗拱、雀替以至月梁上使用圆雕较多。
在家具方面,应用木雕较多的是床与衣橱。
这些家具一般用高级木材制作,均用朱漆和金箔装饰木雕的表面,使其更加鲜明生动。
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财力的增强,炬耀乡里的意识日益浓厚,木雕艺术也逐渐向精朗细刻过渡,以多层透雕取代平面浅雕成为主流。
入清以后,对木雕装饰美感的追求更为强烈,涂金透镂,穷根华丽,虽为精工,但有时反而过于繁琐。
布达拉宫的藏族传统木雕艺术

布达拉宫的藏族传统木雕艺术布达拉宫,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拉萨市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也是西藏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作为西藏地区的文化瑰宝,布达拉宫不仅因其辉煌的建筑风格而著名,还因富有藏族传统木雕艺术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布达拉宫的藏族传统木雕艺术,以及其在西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一、布达拉宫木雕的历史背景布达拉宫建造于公元7世纪,虽经历了多次修缮和扩建,但其木雕艺术仍保留着原始的特点和传统风格。
藏族传统木雕艺术起源于西藏古代文明,并在布达拉宫这一宗教和政治中心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由于藏传佛教的影响,木雕艺术成为布达拉宫及其周边地区重要的文化和宗教表达方式,这也使得藏族的木雕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发展。
二、布达拉宫木雕的艺术特点布达拉宫的木雕作品以敦煌艺术为主要的创作风格,同时还融合了藏族传统建筑和绘画的元素。
在艺术表达方面,布达拉宫的木雕作品以佛教故事和神话传说为主题,巧妙地将宗教信仰与美学价值相结合。
木雕作品通常具有精细的雕刻工艺和独特的形式美,运用丰富多样的纹饰装饰和雕刻技巧,展现出深厚的宗教文化内涵。
三、布达拉宫木雕的材料与工艺技术布达拉宫的木雕作品通常使用质地坚硬且具有耐久性的材料,如紫檀木和沉香木。
这些木材在加工过程中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木材的选择、刨平、雕刻等。
在雕刻技术方面,布达拉宫的木雕工匠通常采用手工雕刻的方式,注重细节和比例的把握,使每件作品都达到了高度的艺术性和完美的工艺水平。
四、布达拉宫木雕在西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布达拉宫的木雕作品不仅是西藏文化的瑰宝,也是藏族传统工艺美术的代表之一。
这些木雕作品不仅是宗教信仰的象征,更是艺术家对自然、宇宙和人生等哲学思考的凝聚体。
布达拉宫的木雕艺术不仅在宗教仪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成为了西藏文化的重要文化景观和旅游资源。
综上所述,布达拉宫的藏族传统木雕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艺术特点,成为了西藏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布达拉宫的重要组成部分,木雕艺术不仅反映了藏族人民的智慧和审美,还传承了西藏古代文明的历史记忆。
天水传统建筑木雕的题材及艺术特色

艺术论坛Arts circleARTS CIRCLE 2011/7天水传统建筑木雕的题材及艺术特色TEXT /白雪红传统建筑除了宫殿、寺观、坛庙等建筑外,也包括古民居建筑,以区别于现代的新住宅。
天水的传统建筑主要位于天水市秦州区,他的类型分为两种:以伏羲庙、南郭寺为主的古建筑遗址和至今保存完好的200余座古民居建筑。
附着在天水传统建筑上的木雕装饰艺术和其他文化艺术一样,由于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影响,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其自身在不断地发展、变革和进化,同时也相对地保持和延续着传统特征和形体风格,并保持着特有的特征。
一、地理背景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陇中黄土高原与陇南山地相互交接地带,有着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历史,历来是中国西部重镇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作为秦文化和秦王朝的发祥地,城镇建设历史跨度长,建筑文化积淀深厚。
天水原为盛产林木地区,故建筑有条件选用优质松木制作柱、梁和檩,多数柱梁较粗,远远超过结构需要的断面尺度。
该区明清民居几乎全为土木结构,青瓦土墙,质地朴实。
“秦州城区内至今还保留有明、清、民国院落百余处,楼房50多座,垂花门30多座。
”天水传统民居建筑及建筑装饰就是在这样一个既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又有着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的氛围中,形成了既有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趣,又保持和延续着传统民间艺术的特点。
建筑木雕作为木结构建筑的伴生艺术,几千年来经历了由简到繁又由繁到简的多次轮回,至明清两代,木雕装饰不论在使用数量还是装饰的内容题材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进入了鼎盛时期。
天水传统木雕装饰主要集中在檐口之下的装修上,由雀替、大小耍头、柱上铺做和柱间铺做以及铺做间花板组成。
内檐装饰有碧纱橱、落地柜、神架等,美观而不繁琐花哨。
天水传统建筑的木雕不同于南方徽派民居和北方晋商民居的精雕细刻,显得较为质朴敦厚,但其总体布局疏密有度,主次分明,开合并举,外封内敞,线条回转流畅,简洁粗犷,具有美观大方而不细密繁缛的雕刻风格。
传统木雕艺术的文化寓意

传统木雕艺术的文化寓意【摘要】传统木雕艺术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意义。
木雕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常常承载着人们对生活、信仰、传统和价值观念的表达。
在民俗文化中,木雕被广泛运用,成为传统节日和仪式中不可或缺的装饰品。
木雕的艺术价值在于其独特的审美魅力和精湛的工艺技术,被誉为艺术的瑰宝。
传统木雕艺术传承与发展至关重要,需要新一代艺术家继承和创新,以保持其独特的魅力。
未来,传统木雕艺术将继续发展壮大,在当代社会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继续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审美体验。
传统木雕艺术的文化传承和当代意义将会持续引领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发展。
【关键词】传统木雕艺术、文化寓意、文化背景、意义、历史意义、作品的文化内涵、民俗文化、艺术价值、传承与发展、文化传承、当代意义、未来发展。
1. 引言1.1 传统木雕艺术的文化背景传统木雕艺术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木雕艺术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
在古代,木雕艺术常常被用来雕刻神明、吉祥物等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体现了人们对神灵和自然的崇拜。
而在民间传统中,木雕作品也常被用来制作家具、器物等实用物品,展现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通过木雕艺术,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还可以体味到艺术家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创造力。
传统木雕艺术的文化背景丰富多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索和传承。
1.2 传统木雕艺术的意义传统木雕艺术的意义在于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木雕艺术,可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展现传统技艺的魅力。
木雕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精神内涵。
木雕艺术的意义还体现在其对民俗文化的应用和传承中,木雕作品常常用于雕刻神明、寺庙建筑、家具以及各种实用工艺品,为民间传统文化增添了独特的艺术气息。
传统木雕在古建筑中的运用

传统木雕在古建筑中的运用传统木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被广泛运用于建筑、艺术和家具制作等领域中。
在古代建筑中,木雕的运用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从商代以来,中国木雕技术不断发展,经过多个朝代的积累,形成了多种风格和技法。
在古建筑中,传统木雕以其精湛的工艺、巧妙的设计和丰富的意义,为建筑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本文将从代表性建筑入手,介绍传统木雕在古建筑中的运用。
1. 故宫故宫是明清两朝皇帝的宫殿,是我国古代建筑的典范之一。
在故宫中,木雕在门楼、殿宇、屏风和家具等方面都得到广泛应用。
其中最为受人喜爱的是门楼和屏风上的木雕。
门楼上的瑞兽、龙凤和狮子以及屏风上的花鸟、山水等,都是木雕家技术和艺术魅力的杰作。
这些木雕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代表了古代吉祥、美好和神秘的文化内涵。
2. 大雁塔大雁塔是唐朝时期的建筑,是佛教寺庙。
在大雁塔内,一些建筑物中也有很多的木雕。
其中最为卓越的是塔基的雕刻。
塔基的雕刻将当时的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展现了佛教禅学、人物和传统文化等丰富多彩的信息。
大雁塔的木雕富于变化和灵性,充分吸取了儒、道、佛三教之长,是中国木雕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3. 岳阳楼岳阳楼是我国江南地区经典的古典小楼。
在岳阳楼中,木雕的应用尤为突出。
岳阳楼的门、窗、栏杆、扶手等装饰件都富有细腻的木雕,特别是门扇、楼梯、梁架等部分都雕刻出了各式各样的动物、植物和人物。
岳阳楼的木雕设计风格优美,线条简洁,雕刻深刻,表现了高超的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4. 慈禧花园慈禧花园是清朝皇室的私人庭院,是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
在慈禧花园中,木雕的运用技法达到了鼎盛时期。
花园内的碑亭、櫺栏、石桥、亭台等都雕刻了各种图案、花鸟、人物等,独具一格。
其中最让人惊叹的是大水堂前的“双龙戏珠”木雕。
这是一组栩栩如生的龙形雕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的美丽形象,极富观赏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装饰材料与绿色装修》题目:浅谈传统建筑木雕装饰艺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姓名:裴忠白学号:20110800319日期:2013/5/23浅谈传统建筑木雕装饰艺术木材是人类使用历史最长的建筑材料之一,其以温暖的质感,丰富的纹理,隔热、抗冲击、轻质高强、易加工等众多特点,而一直为建筑工程行业所青睐。
但由于其成材周期较长,加上各种天灾(森林火灾、虫灾等)人祸(滥砍、滥伐等)的影响,使得木材的资源越来越紧张,价格越来越高,因此,保护木材资源,合理应用木材是现代建筑工程行业应该重视的问题。
中国传统建筑木雕装饰艺术源远流长,在技艺和工艺美学诸多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
其造型之美与制作之精良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
文章通过对传统建筑木雕艺术的功能和特色的分析,阐述了传统建筑木雕装饰艺术。
中国传统建筑以木构架为结构体系,根据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在这些木构件上进行美的加工,即产生了传统建筑术雕装饰艺术。
由于木结构本身存在着不足,其建筑功能方面的缺陷在当代建筑中已被钢材、水泥等建筑所替代。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改造,无数历史名城及延续了千百年的传统建筑遭受拆毁。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传统建筑的许多木雕装饰物件和古色古香的木雕门窗正在被现代人以收藏的方式大量保存,以至新生出古旧建筑木雕专业市场并逐渐形成一项新的产业。
对此关心的人们也期望着传统木雕艺术的回归。
在现代装修需求中,许多现代建筑正在开发、利用传统木雕装饰艺术。
这些,都促使着我们对建筑木雕装饰艺术作系统的研究。
1传统建筑小木作木雕1.1外檐木雕装饰结构与艺术特色传统建筑木雕的起源很久,安阳殷墟出土的雕花木板说明中国2000年前就有了木雕艺术。
秦汉时期木雕装饰艺术的运用就很酱遍,唐宋时期的建筑木雕呈现出朴素大方的风格,激发简朴。
到了明清时期,木雕装饰达到了巧夺天工的境界。
1.1.1隔扇,槛窗在玻璃出现以前,传统木门窗是裱糊纸张或绫绢的,需要以棂条作骨架。
唐宋时期的制作是垂直与水平条相交的格式,有棋盘格、书条川灯格等。
宫式隔门的棂子式样最早出现在元代,一直沿用至明清。
当玻璃出现后,窗棂变得更为繁琐,中心部分留出来安装玻璃,四周作裱糊,出现了八角景嵌、花结嵌、葵式嵌、冰纹嵌等多种格式,疏密有致,造型精美。
到晚清发展为更为繁杂的纹样,诸如:海棠菱角式、回纹万字式、如意菱花式等等。
隔扇的抹头和裙板木雕依据不同的建筑规格,其内容和纹样也不同。
宫廷装饰团龙纹、下抹头板芯饰翔龙纹、庙宇装饰卷草纹,居民以福、禄、寿、喜、万字回纹装饰。
1.1.2支摘窗,帘架,夹木窗支摘窗在殿堂、庭院、民宅均有安装,木雕装饰纹样繁多。
常见的有福、禄、寿。
还有步步锦、盘肠纱、夹杆条玻璃等。
帘架用在明间隔扇的外面,以横批、眉子、腿子、风门组成,上下两端用莲花楹斗及荷叶墩安装。
夹门窗多用于居民,门在中间,两边砌墙,墙上安窗扇,都有木雕装饰。
1.1.3雕花栏杆栏杆也是传统建筑的重要木构件,在楼层平台、回马廊、亭榭临边之际都有栏杆。
除了安全防护功能外,栏杆还发挥着装饰功能,装饰纹样有龟纹云心、锦纹风轮、万字花心、荷叶卷草、富贵宝瓶、如意纹等。
短栏又称尺栏,装饰纹样有双环式、单环式、六方四联式、八块柴式,大多为几何纹样组合。
长栏含3~4个小单元图案,有灯景式、藤茎式、二仙传桃式、葵式、宫式等。
1.2内檐小木作装饰结构与艺术特色内檐木雕装饰包括木隔断、罩、橱、博古架等,木雕装饰玲珑剔透,极具特色,令人叹为观止。
1.2.1碧纱橱,隔断墙这些木构架的制作经过历史积累形成一整套做法,它们均有可以移动的特点,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调整空间布置,或者全部拆除。
碧纱橱的组成构件是隔扇,有6抹、5抹、4抹、2抹(落地明造)。
扇心木雕有宫式、菱花心与棂条花心等种类,还有步步锦、龟背纹、冰裂纹等。
罩的种类很多,有落地罩、几腿罩、栏杆罩、炕罩等。
落地罩的中心可以做成不同造型的门,如:园光罩正中心开正园门洞,旁处做冰裂纹。
八角罩的门洞为八等边形,做万子回纹,其风格庄重大方,观赏性强。
故宫西六宫体元殿内的硬木雕花落地罩,工艺精益求精,极其华贵,全部纹样为卷草纹与小动物纹,体现了木雕艺术的极高成就。
1.2.2板壁、太师壁、博古架板壁是分隔室内空间的木板墙,大多置于进深的门问。
为防止大面积木板变形还有的把木棂分成若干块,做成裙板绦环形式,施以绘画与雕刻。
太师壁多见于南方园林与公共建筑,是明堂后檐柱间的壁面装饰,形成视觉中心。
博古架既是装饰物件,又是陈设性家具。
它的格架分割优美,比例多变,可称得上是文化品位高的陈设性装饰构件。
1.2.3天花、藻井室内天花堪称装饰中的精华,明清时分为井口天花和海墁天花。
井口天花是高等级装修,由支条、天花板、帽梁组成,绘以团龙、翔龙、团鹤及花卉纹样。
更高档次的天花板不做绘画而做木雕,如:故宫乐寿堂。
海墁天花俗称平天花,是用得最广泛的天花装饰手法。
1.3其他木雕装饰结构与艺术特色传统建筑的其他部位,如:月梁、梁坊、柁墩、瓜柱与角背都不同程度地有木雕装饰。
装饰纹样有荷叶、卷草、动植物等。
功能不同的木构件,经过美化都具有装饰作用。
雀替的两面均有术雕,重要的建筑用龙纹,次要的建筑用卷革纹。
牛腿表面积较大,供雕刻的地方很多,动物、植物、器物甚至人物都可以刻到牛腿上,装饰手法有浮雕、深雕、透雕等等,有的牛腿甚至是镂空的术雕工艺品。
2木雕装饰内容与寓意传统建筑装饰以三雕(术雕、砖雕、石雕)著称,而木雕艺术无论数量及质量都居首位。
木雕经宋、元、明、清由简到繁的发展,至民国时逐步衰弱。
建筑构件上木雕的内容反映了人们的精神追求,是审美功能的体现,是传统文化价值的物化形式,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几个类别:2.1审美中华文明是5000年没有间断的文明,深深地渗透在民族意识和趣味爱好之中,并通过各种艺术形式表现出来。
这种文化形态源自儒家的忠孝仁义,道家的天人合一,佛家的神秘天国,成为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传统建筑木雕是人们在满足建筑的实用功能之后,追求精神满足的具体表现,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表现了崇尚永恒之美的审美观念。
2.2教化传统建筑术雕艺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的教化作用是明显的。
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小说戏曲皆被赋予文化内涵,艺术纳入儒文化系统中,表现手法含蓄而不直白。
如:二十四孝、和合二仙、连中三元、八仙过海、福禄寿喜分别表示孝道、仁和、进仕、吉祥之意。
唐代张彦远曾说:“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
”2.3析福传统建筑木雕中祈福内容占很大比例。
如:求财、求子、求平安、求功名等,特点是含蓄委婉,常采取象征、谐音等手法。
2.3.1象征龙、风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凤图案常见于规格较高的建筑。
狮象征威严,麒麟象征吉祥,并蒂莲象征夫妻恩爱,梅兰竹菊象征气节,牡丹象征富贵,松竹梅为“岁寒三友”象征品格坚贞。
此外还有“榴开百子”、“松鹤延年”等等。
2.3.2谐音鱼与“余”,荷与“和”,瓶与“平”,蝙与“福”,鹿与“禄”谐音,可以通过木雕来表达寓意。
喜鹊与梅花组成“喜上眉梢”,枣与桂圆组成“早生贵子”,芙蓉谐音“富荣”,与牡丹组合为“荣华富贵”,蝙蝠与“福”、“富”谐音,其图案最为常见,寓意为“福从天降”,与鹿组合为“福禄双全”。
2.4风情传统建筑木雕中有大量以反映乡土生活为题材的装饰雕刻,有渔樵耕牧、山水风光、琴棋书画、城廓田野等自然景物,表达了对乡土生活的赞美。
还有通过民间传说、戏曲情节,寓意勤劳善良、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
2.5图案的模式化木雕装饰常用的图案,随着年代的积淀、建筑形式和审美情趣的定型逐渐被概括提炼而模式化。
如:竖琴、棋盘、画卷形成统一的格式图案,八仙的形象被简化为葫芦、花篮、宝剑等8件器物。
3传统建筑木雕装饰艺术在现代空间中的应用传统建筑木雕装饰艺术是民族文化的奇葩,其实用性和装饰性深得民众的喜爱,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现代建筑空间中的传承和应用,是我们要探索的课题。
3.1木雕艺术进入现代居室雕花板、格扇雕饰等艺术作品与现代居室空间融为一体。
楼梯栏杆、壁挂、木隔断、窗帘盒、博古架都可以做术雕装饰。
传统木雕装饰艺术的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个性选择空间,可以体现民族文化品味。
在现代居室里装饰传统木雕艺术,意味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给我们的生活增添无限风韵。
3.2木雕艺术进入公共场所现在已有很多的宾馆饭店、车站礼堂等大型公共场所大量采用传统木雕艺术作为装饰,如:屏风、雕花板、门饰、回廊、画框等等,其装饰效果魅力十足。
在现在的公共场所,从天花板到空间的各个角落,都可以用木雕艺术来作装饰,能够产生传统艺术和现代装饰的和谐之美。
3.3木雕艺术进入新空间随着建筑材料的发展,木雕艺术还会进入新的空间。
人们呼唤着传统艺术的回归,期盼着木雕艺术在生活中更广泛地利用。
这不仅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不可割舍,更是经济发展对民族文化的必然需求。
传统艺术与现代装饰材料相结合,一定能创造出新的装饰天地。
比如:不锈钢、荧光材料、塑胶材料等等,必将把传统木雕装饰艺术带向新的领域和空间。
传统建筑木雕装饰艺术是极具民族特色的瑰宝,洋溢着中华技术与艺术璀璨纷繁的文化内涵。
木雕装饰作为建筑装饰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中国传统装饰中相传已久,凝聚和积淀了世代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和艺术情趣,并为现代建筑装饰设计所继承,它还体现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及审美观念,对其进行保护、研究和发展,对了解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及民俗文化等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