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样板)

合集下载

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总22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首都医科大学护理系授课教案
首都医科大学护理系授课教案
首都医科大学护理系授课教案。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代表方二陈汤的组成、功用及主治
(二)温里药和温里剂:(10min)
各类代表药性味、功用
代表方理中汤和四逆汤的组成、功用及主治
(三)理气药和理气剂:(10min)
各类代表药性味、功用
代表方越鞠丸的组成、功用及主治
(四)理血药和理血剂:(10min)
各类代表药性味、功用
代表方血府逐瘀汤的组成、功用及主治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
中医学
授课题目
中药与方剂-3
授课
教师
姓名
黄小波
学生班级
2004级
七年制


2学时
日期
07.9.27
职称
教授
教学目的及重点:
目的:1.了解20味中药的性味归经、功用、用量及使用注意事项。
2.了解10个常用方剂的组成和临床功用。
重点:1.讲解补益药的分类及代表药。
3.姜静娴,王晶晶主编.方剂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1
4.陈敏章.实用中医内科表典.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授课主要内容及时间分配:
教学手段
中药与方剂第三部分共90min
一、提问与复习上节课内容(5min)
二、常用中药与方剂(75min)
(一)化痰止咳药和化痰止咳剂:(10min)
各类代表药性味、功用
对比讲解
结合临床应用进行阐述
三、现代研究与小结(10min)
(一)简介常用中药与方剂在临床的应用及现代药理研究的最新进展。
(二)归纳总结,突出重点。
思考题:
1.补益药分几类?各类主要代表药物的性味、归经、功用及用量如何?
2.四君子汤、四物汤、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血府逐瘀汤、小柴胡汤、逍遥散的药物组成、功用、主治是什么?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临床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临床基本概念:疾病、症状、体征等。

2. 临床诊断方法:问诊、查体、辅助检查等。

3. 临床治疗原则:病因治疗、对症治疗、支持治疗等。

4. 临床药物应用:药物作用、副作用、用药原则等。

5. 临床病例分析:分析病例,锻炼临床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临床基本概念、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临床病例,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操作法:安排临床实践,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临床基本理论教材、临床病例分析教材。

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教学PPT等。

3. 临床实践基地: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等。

五、教学评价1. 考核方式:期末考试、临床操作考核、病例分析考核等。

2. 评价内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临床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

3. 评价标准: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4. 反馈机制:定期收集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计划:第1-8课时:讲解临床基本概念和诊断方法。

第9-16课时:讲解临床治疗原则和药物应用。

第17-24课时:分析临床病例,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第25-32课时:进行临床实践,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3.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医疗观念。

4. 加强师生沟通,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满意度。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一、教学背景1. 课程定位:本课程作为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2. 适用对象: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

3. 教学内容:涵盖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和神经科学等临床学科的基本理论。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临床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理解各个临床学科之间的联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临床医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临床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内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临床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案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临床实践:组织学生参加临床实践,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1. 内科学:包括内科疾病的基本概念、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常见疾病。

2. 外科学:包括外科疾病的基本概念、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常见疾病。

3. 妇产科学:包括妇产科疾病的基本概念、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常见疾病。

4. 儿科学:包括儿科疾病的基本概念、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常见疾病。

5. 神经科学:包括神经疾病的基本概念、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常见疾病。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案例分析报告等。

2. 考试成绩: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和临床实践考试。

3. 综合评价:结合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和情感目标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临床医学教材,如《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和《神经科学》等。

2. 辅助教材: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期刊文章、网络资源等,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料。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案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呼吸系统疾病诊治工作的热情,树立关爱生命的理念。

教学内容:1. 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及体征2.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3.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结合临床病例,引导学生关注呼吸系统疾病的严重性。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掌握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二、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及体征1. 讲解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如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胸痛等。

2. 分析呼吸系统疾病的体征,如呼吸音异常、啰音、胸膜摩擦音等。

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1. 讲解病史采集的重要性,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等。

2. 讲解体格检查的方法,如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等。

3. 讲解辅助检查的意义,如胸部X光、CT、支气管镜等。

四、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1. 强调个体化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2. 讲解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治疗方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1. 复习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二、案例分析1. 结合临床病例,分析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病例中的关键信息,提出诊断和治疗建议。

三、实际操作1. 教师演示呼吸系统疾病的体格检查方法,如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教师指导并纠正错误。

四、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关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提高临床技能。

教学评价:1. 课后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讨论积极性和实际操作能力。

3. 案例分析及实际操作中的表现。

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临床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掌握临床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3. 了解临床教学的评价和反馈机制。

二、教学内容1. 临床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1.1 临床教学的定义1.2 临床教学的重要性1.3 临床教学的基本原则2. 临床教学的方法和技巧2.1 临床教学的方法2.2 临床教学的技巧2.3 临床教学的实践应用3. 临床教学的评价和反馈机制3.1 临床教学的评价方法3.2 临床教学的反馈机制3.3 临床教学的改进策略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临床教学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讨论临床教学的应用和实践。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经验和看法,共同探讨临床教学的评价和反馈机制。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积极程度。

2. 案例分析评估: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五、教学资源1. 教案、PPT和教学材料。

2. 临床教学案例和实例。

3. 小组讨论指南和评估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临床教学的定义和重要性,引起学生对临床教学的兴趣和关注。

2. 讲解:详细讲解临床教学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和技巧,结合实例进行解释和说明。

3.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临床教学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临床教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讨论,分享经验和看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5. 总结:对临床教学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和技巧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七、教学反思1. 学生对临床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临床教学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4. 教学方法和资源的运用效果。

5. 学生的反馈和意见。

八、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临床教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可以提供一些延伸的学习材料和资源,如相关的学术论文、书籍、网站等。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教案内容:一、教案概述1. 课程名称:临床教学理论授课2.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3. 学时:32学时4. 学分:2学分5. 适用对象:临床专业本科生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临床教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目标。

2. 掌握临床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操作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和医疗文书书写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临床教学的基本概念与原则临床教学的定义临床教学的重要性临床教学的原则2. 临床教学的目标与任务临床教学的目标临床教学的任务3. 临床教学的方法与技巧临床教学的方法临床教学的技巧4. 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临床思维的定义临床思维的重要性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5. 临床操作能力的培养临床操作的定义临床操作的重要性临床操作能力的培养方法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临床教学的基本概念、原则、目标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临床案例,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临床教学技巧和临床操作能力培养方法。

4. 角色扮演法:模拟临床场景,培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和医疗文书书写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分析临床案例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4. 角色扮演表演: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沟通能力。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六、教学内容6. 临床教学评估与反馈临床教学评估的原则与方法临床教学反馈的技巧与重要性学生临床能力评估的标准与指标7. 临床教学资源与设施临床教学资源的分类与利用临床教学设施的配置与管理临床教学基地的建设与评估八、临床教学管理与组织临床教学管理的原则与流程临床教学组织的结构与职能临床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九、临床教学伦理与法律临床教学伦理的基本原则与规范临床教学法律的相关条款与要求临床教学中的患者权益保护十、临床教学案例精选与分析临床教学案例的选择与整理临床教学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临床教学案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意义七、教学方法6. 临床教学评估与反馈讲授法:讲解临床教学评估的原则与方法。

临床讲课教案模板范文

临床讲课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临床医学基础授课日期:2023年10月15日主讲人:张医生参加人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临床医学基础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 了解临床医学的基本操作和技能。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临床医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和沟通能力。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临床责任感。

-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临床医学基础概述- 临床医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临床医学的基本任务和特点2. 临床诊断方法- 询问病史- 体格检查- 辅助检查3. 临床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概述- 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原则4. 临床护理基本技能- 护理程序- 护理安全- 护理沟通技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临床医学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掌握相关概念和理论。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病例,分析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临床操作练习,如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临床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临床医学基础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临床医学基础知识,包括临床医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任务和特点。

3. 讲解临床诊断方法,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

4. 讲解临床治疗原则,包括治疗原则概述、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原则。

5. 讲解临床护理基本技能,包括护理程序、护理安全、护理沟通技巧。

6.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分析诊断和治疗方法。

7.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临床操作练习,如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等。

8.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临床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9.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阅读相关教材和资料,了解临床医学基础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示意图
用板书绘图解释脑脊液漏
的途径和颅底解剖
临床病例简单分析
三、颅内血肿的临床表现、诊断、致伤机制、治疗原则和预后。
1.介绍颅内血肿的类型,并指出硬膜外血肿作为重点内容:
颅内血肿包括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 硬膜外血肿的定义; 简单回顾各型颅内血肿的特征。
2.硬膜外血肿的典型临床特征:
短暂昏迷一中间清醒期一再度昏迷一一侧瞳孔散大一双侧瞳 孔散大
3•硬膜外血肿造成脑损伤的机制:
原发性脑损伤一继发性脑损伤(颅压升高、中脑受压) —小脑幕裂孔病一枕大孔疝
4.治疗原则:
手术指征(病情不断加重,血肿大于30m1)
手术方式(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
5.简单介绍颅脑损伤的后期治疗及预后:
促醒(药物、外界刺激、中医药的作用) 二级预防(防止肤体的残疾) 颅骨修补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
外科学
授课题目
颅脑损伤一2
授课
教师
姓名
张鸿祺
学生 班组
2001级
七年制
学时
45分钟
日期
2006年
2月10日
职称
副主任医师
教学目的及重点:
目的:1.熟悉颅骨骨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2•掌握颅内血肿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及预后。
3.培养作为未来医务工作者的治病救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重点:1•颅底骨折的临床特点和解剖基础;
6.通过刘海若的诊治过程,让学生体会作为医务工作者治病救人 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20分钟
典型病例的表现和示意图
用刘海若受伤后的情况形
象描述;
板书,将临床表现的变化与 解剖结构的演变结合在一 起
通过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手
术录像,介绍治疗的方式
用刘海若的恢复的状况,概
述积极和综合治疗的必要

四、小结及问题解答
(5)在与以前学习过的解剖知识相关联处,以及可以通过推理得出答案的部分进行提问和 互动,提咼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热情。
学科新进展及参考资料:
新进展:1.颅脑损伤的快速急救通道的建立;
2.颅内血肿术后的脑保护和早期康复治疗。
参考文献:1.吴在德主编.外科学(七年制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王忠诚主编.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前颅凹底骨折:熊猫眼、脑脊液鼻漏、I-n颅神经损伤;
•中颅凹底骨折:颗肌肿胀、脑脊液耳漏、川〜忸颅神经损伤、颈内动 脉损伤;
后颅凹底骨折:乳突和枕下部皮下淤血、IX -刘神经损伤、脑脊液耳 漏
(示意图)
5.向冋学强调脑外伤临床认真查体和询问病史的重要性。
15分钟
典型病例的影像学资料和 示意图。
示意图
2.难点:学生对于颅内血肿的演变过程和相应的临床表现没有感性的认识,单纯灌输,不容易有连
贯的理解,也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策:刘海若是一个典型的硬膜外血肿的病例,并且因为早期急救的延误,表现出完整的演变过程。
通过对该病例的分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听讲和参与的兴趣,而且可以将理论联系实际,使 学生对于颅内血肿有完整清晰的理解。
2•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解剖基础和治疗。
难点分析及对策:
1.难点:颅骨骨折,尤其是颅底骨折的临床表现,与复杂的颅脑解剖密切相关,学生虽然学过神经
解剖,但没有联系过实际,很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对策:利用启发和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对颅骨骨折的临床表现有完整的认识。通过形象的示意图, 使复杂的颅底骨折和脑脊液漏的机制变得简洁、易懂;
5分钟
教学方法手段:
1.方法:班级授课,结合典型病例的分析。
2.手段:(1)多媒体形式,先由结构图逐渐展开内容,突出重点,最后略加总结;
(2)将解剖图片、病变示意图与致病机制、临床表现有机地结合;
(3)将硬膜外血肿的演变过程,用板书绘图讲解,形象生动;
(4)展示部分动态手术录像,使治疗手段的讲解更形象化;
2.江基尧.亚低温脑保护基础与临床.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8
3. .:,2004ຫໍສະໝຸດ 2017-2148.授课主要内容:
时间分配及教学手段
颅脑损伤一第二部分(颅骨骨折和颅内血肿)
共45分钟
一、简单回顾颅脑损伤的分类、介绍本堂课的内容
颅骨骨折(重点是颅底骨折)和脑内血肿(重点是硬膜外血肿)。
5分钟
结构图
二、颅骨骨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1•颅骨骨折的类型:
颅盖骨折、颅底骨折;线性骨折、凹陷性骨折。
2•颅盖骨折和有可能发生的继发损伤:
静脉窦损伤、硬膜血管损伤、脑组织损伤。
3•颅盖凹陷性骨折的处理原则和手术指征:
变开放性损伤为闭合性损伤;凹陷大于需手术治疗。
4.各部位颅底骨折的临床表现及解剖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