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合集下载

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3]],药理学

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3]],药理学
3、药物不良反应的内容10 min
付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反应、后遗反应、依赖型等。
4、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5、3.1药物方面的因素5 min
药理作用、剂量、药物杂质、相互作用
6、3.2机体方面的因素5 min
种族、性别、年龄、病理状态
7、药物不良反应诊断标准10 min
8、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原则5 min
第二节:
1、药源性疾病的概念、历史上重大的药源性疾病案例8 min
2、重要器官的药源性疾病
药源性肝疾病:解热镇痛抗炎药、抗结核药、抗菌药物等5 min
药源性肾疾病、药物损伤肾脏的基本方式5 min
药源性心脏疾病:降压药5 min
药源性肺部疾病:肺炎、哮喘、肺水肿、呼吸抑制5 min
药源性血液病:再障、溶学性贫血、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5 min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
临床药理学
授课题目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授课
教师
姓名
张燕娥
学生
班组
06级5年制临床医学定向班


2


职称
付主任药师
教学目的及重点:
目的:1、掌握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药源性疾病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2、熟悉药物过敏反应的类型与诱发因素,过敏反应的时相性与防范措施。
3、药源性疾病的防治原则2min
4、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10min
思考题:
1、药物不良反应?药源性疾病?
2、简述A型不பைடு நூலகம்反应与B型不良反应的特点。
3、药源性疾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集体各课或教研室主任意见:

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总22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首都医科大学护理系授课教案
首都医科大学护理系授课教案
首都医科大学护理系授课教案。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代表方二陈汤的组成、功用及主治
(二)温里药和温里剂:(10min)
各类代表药性味、功用
代表方理中汤和四逆汤的组成、功用及主治
(三)理气药和理气剂:(10min)
各类代表药性味、功用
代表方越鞠丸的组成、功用及主治
(四)理血药和理血剂:(10min)
各类代表药性味、功用
代表方血府逐瘀汤的组成、功用及主治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
中医学
授课题目
中药与方剂-3
授课
教师
姓名
黄小波
学生班级
2004级
七年制


2学时
日期
07.9.27
职称
教授
教学目的及重点:
目的:1.了解20味中药的性味归经、功用、用量及使用注意事项。
2.了解10个常用方剂的组成和临床功用。
重点:1.讲解补益药的分类及代表药。
3.姜静娴,王晶晶主编.方剂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1
4.陈敏章.实用中医内科表典.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授课主要内容及时间分配:
教学手段
中药与方剂第三部分共90min
一、提问与复习上节课内容(5min)
二、常用中药与方剂(75min)
(一)化痰止咳药和化痰止咳剂:(10min)
各类代表药性味、功用
对比讲解
结合临床应用进行阐述
三、现代研究与小结(10min)
(一)简介常用中药与方剂在临床的应用及现代药理研究的最新进展。
(二)归纳总结,突出重点。
思考题:
1.补益药分几类?各类主要代表药物的性味、归经、功用及用量如何?
2.四君子汤、四物汤、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血府逐瘀汤、小柴胡汤、逍遥散的药物组成、功用、主治是什么?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临床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临床基本概念:疾病、症状、体征等。

2. 临床诊断方法:问诊、查体、辅助检查等。

3. 临床治疗原则:病因治疗、对症治疗、支持治疗等。

4. 临床药物应用:药物作用、副作用、用药原则等。

5. 临床病例分析:分析病例,锻炼临床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临床基本概念、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临床病例,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操作法:安排临床实践,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临床基本理论教材、临床病例分析教材。

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教学PPT等。

3. 临床实践基地: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等。

五、教学评价1. 考核方式:期末考试、临床操作考核、病例分析考核等。

2. 评价内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临床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

3. 评价标准: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4. 反馈机制:定期收集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计划:第1-8课时:讲解临床基本概念和诊断方法。

第9-16课时:讲解临床治疗原则和药物应用。

第17-24课时:分析临床病例,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第25-32课时:进行临床实践,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3.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医疗观念。

4. 加强师生沟通,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满意度。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一、教学背景1. 课程定位:本课程作为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2. 适用对象: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

3. 教学内容:涵盖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和神经科学等临床学科的基本理论。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临床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理解各个临床学科之间的联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临床医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临床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内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临床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案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临床实践:组织学生参加临床实践,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1. 内科学:包括内科疾病的基本概念、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常见疾病。

2. 外科学:包括外科疾病的基本概念、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常见疾病。

3. 妇产科学:包括妇产科疾病的基本概念、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常见疾病。

4. 儿科学:包括儿科疾病的基本概念、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常见疾病。

5. 神经科学:包括神经疾病的基本概念、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常见疾病。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案例分析报告等。

2. 考试成绩: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和临床实践考试。

3. 综合评价:结合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和情感目标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临床医学教材,如《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和《神经科学》等。

2. 辅助教材: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期刊文章、网络资源等,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料。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案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呼吸系统疾病诊治工作的热情,树立关爱生命的理念。

教学内容:1. 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及体征2.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3.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结合临床病例,引导学生关注呼吸系统疾病的严重性。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掌握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二、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及体征1. 讲解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如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胸痛等。

2. 分析呼吸系统疾病的体征,如呼吸音异常、啰音、胸膜摩擦音等。

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1. 讲解病史采集的重要性,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等。

2. 讲解体格检查的方法,如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等。

3. 讲解辅助检查的意义,如胸部X光、CT、支气管镜等。

四、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1. 强调个体化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2. 讲解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治疗方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1. 复习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二、案例分析1. 结合临床病例,分析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病例中的关键信息,提出诊断和治疗建议。

三、实际操作1. 教师演示呼吸系统疾病的体格检查方法,如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教师指导并纠正错误。

四、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关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提高临床技能。

教学评价:1. 课后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讨论积极性和实际操作能力。

3. 案例分析及实际操作中的表现。

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临床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掌握临床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3. 了解临床教学的评价和反馈机制。

二、教学内容1. 临床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1.1 临床教学的定义1.2 临床教学的重要性1.3 临床教学的基本原则2. 临床教学的方法和技巧2.1 临床教学的方法2.2 临床教学的技巧2.3 临床教学的实践应用3. 临床教学的评价和反馈机制3.1 临床教学的评价方法3.2 临床教学的反馈机制3.3 临床教学的改进策略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临床教学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讨论临床教学的应用和实践。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经验和看法,共同探讨临床教学的评价和反馈机制。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积极程度。

2. 案例分析评估: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五、教学资源1. 教案、PPT和教学材料。

2. 临床教学案例和实例。

3. 小组讨论指南和评估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临床教学的定义和重要性,引起学生对临床教学的兴趣和关注。

2. 讲解:详细讲解临床教学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和技巧,结合实例进行解释和说明。

3.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临床教学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临床教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讨论,分享经验和看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5. 总结:对临床教学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和技巧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七、教学反思1. 学生对临床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临床教学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4. 教学方法和资源的运用效果。

5. 学生的反馈和意见。

八、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临床教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可以提供一些延伸的学习材料和资源,如相关的学术论文、书籍、网站等。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教案内容:一、教案概述1. 课程名称:临床教学理论授课2.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3. 学时:32学时4. 学分:2学分5. 适用对象:临床专业本科生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临床教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目标。

2. 掌握临床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操作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和医疗文书书写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临床教学的基本概念与原则临床教学的定义临床教学的重要性临床教学的原则2. 临床教学的目标与任务临床教学的目标临床教学的任务3. 临床教学的方法与技巧临床教学的方法临床教学的技巧4. 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临床思维的定义临床思维的重要性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5. 临床操作能力的培养临床操作的定义临床操作的重要性临床操作能力的培养方法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临床教学的基本概念、原则、目标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临床案例,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临床教学技巧和临床操作能力培养方法。

4. 角色扮演法:模拟临床场景,培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和医疗文书书写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分析临床案例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4. 角色扮演表演: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沟通能力。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六、教学内容6. 临床教学评估与反馈临床教学评估的原则与方法临床教学反馈的技巧与重要性学生临床能力评估的标准与指标7. 临床教学资源与设施临床教学资源的分类与利用临床教学设施的配置与管理临床教学基地的建设与评估八、临床教学管理与组织临床教学管理的原则与流程临床教学组织的结构与职能临床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九、临床教学伦理与法律临床教学伦理的基本原则与规范临床教学法律的相关条款与要求临床教学中的患者权益保护十、临床教学案例精选与分析临床教学案例的选择与整理临床教学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临床教学案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意义七、教学方法6. 临床教学评估与反馈讲授法:讲解临床教学评估的原则与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定义、概述(3min)
(二)历史沿革(3min)
(三)病因病机(4.5min)
1.病因:饮食不节,情志过激,劳倦内伤
2.病机:本虚——肝肾阴虚,气血虚衰
标实——风、火、痰、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病位:经络,脏腑
(四)辨证论治(30min)
1.辨证要点:
中经络:无意识障碍
中脏腑(闭症,脱证):有意识障碍
后遗症:遗留肢体活动不利或言语不利
通过对历史沿革,病因病机反复讲解,加深印象,更好地理解辨证论治的分型依据。提纲挈领,加以剖析。
教学方法手段:
方法:班级授课,以教科书为蓝本,重新组织教案,结合临床实践,启发式教学。
手段:1.多媒体教学,先由结构逐项链接内容,突出重点,最后总结要点;
2.适当结合板书,胶片投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联系相关的中医理论,结合具体典型病案分析;
痰浊壅塞:胸闷如窒而痛,气短喘促,咳嗽痰多,苔浊腻,脉滑。
阴寒凝滞:胸闷胸痛,自觉胁下有气上冲,舌淡,苔薄白,脉沉弦。
心肾阴虚:胸闷且痛,心悸盗汗,腰酸膝软,舌红,脉细数。
气阴两虚: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遇劳则甚。
阳气虚衰:胸闷气短,甚则胸痛彻背,汗出,畏寒,肢冷。
2.治疗原则:
以宣痹通阳为大法,根据标本缓急,权衡用药。
4.围绕胸痹、中风的临床特点和辨证论治规律,与西医冠心病、脑血管病进行对比;
5.适时采用提问和互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兴趣和参与热情。
学科新进展及参考资料:
新进展:重点介绍中药治疗胸痹、中风的临床指导原则,中医药治疗胸痹、中风的最新进展。
参考资料:1.田德禄主编.中医内科学(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三)病因病机(4.5min)
1.病因: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迈体虚
2.病机:实——寒凝、气滞、血瘀、痰阻、湿遏
虚——心脾肝肾亏虚,功能失调
3.病位:主要在心肺,但同脾肾也有一定的关系。
(四)辨证论治(30min)
1.辨证要点:
(虚实、主次,疼痛性质,病势轻重、顺逆)
心血瘀阻:胸痛如针刺,痛有定处,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
实证:活血化瘀、辛温通阳、泄浊豁痰为主。
虚证:以补养为主,佐以活血通络。
(六)现代研究与小结(4.5min)
中医药治疗胸痹的最新进展。
归纳总结,突出重点。
结合诊法中所讲问疼痛的内容及,加深对本病病机的认识
从疼痛特点,基本证候及舌脉三方面掌握胸痹的辩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结合典型病例说明
二、中风(45min)
2.贺志光主编.中医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3.沈绍功.中医心病的诊疗标准.北京出版社,2002
4.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授课主要内容及时间分配:
教学手段
胸痹、中风 共90min
一、胸痹(45min)
(一)定义、概述(3min)
(二)历史沿革(3min)
2.治疗原则
急则治标:平肝,化痰,活血,清热
缓则治本:益气,养阴,健脾,补肾
(六)现代研究与小结(4.5min)
中医药治疗中风的最新进展。
归纳总结,突出重点。
板书:病机演变过程,并反复讲解,强调其重要性。
列表鉴别,方便记忆
病案举例
思考题:
1.试述胸痹的病因病机。
2.试述六个辨证分型及各的临床症状特点及各型的治法和代表方剂。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
中医学
授课题目
胸痹、中风
授课
教师
姓名
黄小波
学生班级
2004级七年制


2学时
日期
2007.9.28
职称
教授
教学目的及重点:
目的:1.了解胸痹、中风的定义、历史沿革、范围、病因病机、各型治法和代表方剂。
2.熟悉胸痹、中风的诊断要点、类证鉴别和各型临床症状特点。
3.掌握胸痹、中风的辨证论治规律。
3.试述中风的病因病机。
4.试述中经络与中脏腑、闭证与脱证的鉴别要点,辨证分型及各型的临床症状特点及各型的治法和代表方剂?
集体备课或教研室主任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重点:阐述胸痹、中风的辨证论治要点,如何辨轻重、缓急、寒热、虚实、气血。
分析各型的临床症状特征。
难点分析及对策:
难点:胸痹、中风的辨证分型及各型的主要特征。
对策:抓住胸痹的辨证要点,分清虚实、主次,疼痛性质,病势轻重、顺逆。以及各型主要症状特点。
抓住中风的辨证要点,分清病位浅深、病情轻重,闭证和脱证,病势的顺逆。以及各型主要症状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