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天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

天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
一、经济影响
天然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首先,灾害常常导致大
量房屋倒塌和基础设施损毁,需要大量资金用于修复和重建。
其次,
灾害会造成农田水稻、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的大面积损失,导致农业
产量骤降,食品价格飞涨。
此外,很多工厂、商店等企业也会因灾害
而停产、破产,进一步加剧了经济萧条。
二、生态环境影响
天然灾害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首先,大规模的洪水和地震
会破坏地下水域,导致水源紧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其次,火山喷发、山体滑坡等灾害会破坏土地质量和植被,导致生物多样性
减少,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再者,森林火灾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对全球气候变暖造成负面影响。
三、社会心理影响
天然灾害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灾害会造成人们
的恐慌和焦虑,负面情绪会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和人际关系。
其次,失去亲人、财产被损坏等灾害带来的创伤经历会导致人们出现抑郁、
失眠等心理问题。
再者,长时间面对频繁的自然灾害,人们可能会产
生绝望情绪,对未来失去信心。
总结起来,天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带来了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心理等
多方面的影响。
对应应对灾害的措施,我们应该加强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社会抗灾能力,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也要关注灾后心理援助和重建工作,为灾区人民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在全球变暖和自然灾害频发的背景下,我们要不断增强对灾害的认识,共同努力应对和减轻灾害带来的影响。
谈谈自然灾害对人们的影响

谈谈自然灾害对人们的影响自然灾害是地球上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和挑战。
无论是强烈的地震、猛烈的飓风、突如其来的洪水还是毁灭性的森林火灾,自然灾害对人们的影响无处不在,既包括物质损失也涉及心理和社会层面。
一、物质损失自然灾害对人们最直接而明显的影响就是物质损失。
在强力地震中,建筑物被摧毁或倒塌,道路被破坏、桥梁被毁坏或断裂。
洪水可能淹没农田和城市街道,带走人们所有辛苦劳动积累下来的收获和家产。
严重的暴风雨和飓风将房屋剥落殆尽,毁坏电线杆导致长时间停电。
这些情况都导致人们在受灾后陷入一片狼藉中,生活条件恶劣,基本资源匮乏。
除此之外,在大规模森林火灾中,数百万树木被焚毁,形成了巨大的灾害区域。
这样的火灾导致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对野生动物和植物种群造成直接威胁,也可能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
二、心理影响除了物质上的损失,自然灾害还对人们的心理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面临巨大的自然灾害时,人们经历无数恐慌、报复、无助和绝望等负面情绪。
他们往往失去家园、亲人和重要财产,必须在极端环境中寻找新的起点。
这意味着需要适应新环境和重新建立社会关系。
一些研究表明,在自然灾害后出现心理问题是常见的。
一方面,在个人层面上,人们可能因为悲伤和创伤而感到困扰;另一方面,在社会层面上,整个社区都可能经历负面心理效应。
例如,在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频发的自然灾害事件中,不少地方居民都表现出了集体心理创伤的迹象。
三、社会影响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社区和整个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一个自然灾害后,重建社区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和时间。
政府和公共机构必须重新安排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各个领域。
同时,失业率可能上升,经济活动放缓,企业无法正常运作。
此外,自然灾害还可能导致社会不平等加剧。
那些贫困地区往往没有足够的资源来适应和恢复,造成更多人陷入贫困。
这种不公平现象可能导致分离感、冲突激化以及社会断裂。
总结起来,自然灾害对人们的影响是巨大而全面的。
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自然灾害是人类无法避免的不幸事件,它的出现不仅给人们生命和财产带来重创,而且对人类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自然灾害对人类经济影响巨大。
自然灾害往往导致大量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如地震、洪水、暴雨等灾害过后,往往需要大量的建设和抢救工作。
这些工程所需要的费用是极高的,许多发展中的国家因此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
此外,自然灾害还可能导致市场失衡,造成物价的波动。
在灾害发生的区域,商品供应不足或中断,物价因短缺而不断上涨,这种情况常常在灾后恢复较长一段时间。
其次,自然灾害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造成影响。
自然灾害给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导致社会的生产和发展停滞或减缓。
例如地震导致崩塌,海啸摧毁城市,飓风摧毁公路和桥梁等,都会使社会生产和发展受到重创,阻碍社会稳步向前发展。
在自然灾害中,许多领域的人才是不可或缺的,例如救援、医疗、工程建设等专业领域的人士。
因此,在自然灾害过后,这些专业人才受到欢迎,并可能成为社会发展的焦点。
另外,自然灾害的发生不仅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影响,而且也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造成了阻碍。
最后,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会导致人们对人、事、物的认识发生巨大变化。
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的力量显得渺小,这也使得人们对生命和自然的珍视程度上升。
在许多灾后重建的过程中,人们通过彼此的努力和关心,实现了团结和进步。
此外,自然灾害也促使人类不断从自身经验中总结教训,探究自然规律,从而推动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总之,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的一种严重威胁,它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直接影响,阻碍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我们需要加强灾害预防和减灾工作,并不断强化社会耐灾和防灾能力,以更好地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发展。
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社会经济影响

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社会经济影响自然灾害是指地球自然界的某种突发事件,如地震、洪水、台风、干旱等,它们造成的破坏性影响不仅限于自然环境,还涉及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本文将讨论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社会经济影响。
1.农业和食品安全自然灾害对农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造成农作物减产或毁灭,导致粮食供应紧张。
洪涝和干旱会破坏农田,使土壤贫瘠,影响未来多年的耕种。
飓风和台风会摧毁农作物和养殖场,导致食品短缺,使居民面临饥饿风险。
此外,灾后生态环境的恢复也需要大量资金和时间。
2.基础设施破坏自然灾害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造成重大破坏,如道路、桥梁、电力设施、水利设施等。
地震和飓风可能导致建筑物倒塌,桥梁断裂,交通瘫痪。
水灾和台风可能导致城市的排水系统瘫痪,造成内涝和供水中断。
这些破坏不仅导致直接的经济损失,还会影响交通运输和物流,使得重建变得更加困难。
3.失业和贫困自然灾害常常导致大规模的失业,特别是在农村地区。
农作物和养殖场的损失意味着农民失去了主要的收入来源。
同时,基础设施破坏也导致了许多就业机会的流失。
失业引发了贫困问题,使人们无法满足基本的需求,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
4.经济生产减缓自然灾害对经济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
工厂、企业、商铺等因灾停产,供应链中断,使得经济活动减缓。
此外,自然灾害也会导致外来投资减少,国内需求下降,导致整体经济形势恶化。
恢复和重建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从而对财政造成额外压力。
5.人们的生活质量下降自然灾害的影响扩散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居民的住房被摧毁,家庭有可能被分离,生活设施中断。
人们面临着食品和饮水的短缺,疾病的传播以及安全和安置问题。
这些困难和挑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压力,降低了生活质量。
6.社会稳定和心理影响自然灾害对社会稳定和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失去家园和财产的人们面临着心理创伤和安全威胁。
大规模的失业和贫困可能导致社会动荡和冲突。
此外,自然灾害的后果通常导致人们对未来感到不安,如恐惧气候变化带来的更多灾害。
自然灾害对社会的影响

自然灾害对社会的影响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界的力量造成的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山火等。
这些灾害不仅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直接威胁,还会对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造成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自然灾害对社会的影响。
一、经济方面自然灾害对经济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
自然灾害往往涉及灾区的基础设施,如交通、通讯、电力等,这些都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
一旦这些基础设施受到损害,人们的生产生活都将受到重大影响。
例如,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导致了大量核电站的关闭,这对整个日本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
此外,自然灾害还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特别是那些在灾区的企业。
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可以通过实施紧急计划和保险来减轻灾害对其造成的影响,但是对于一些小型企业来说,自然灾害可能是致命的。
二、社会政治方面自然灾害会对社会政治方面造成长期的影响,例如,有些地区由于自然灾害影响成了经济落后地区,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发展的停滞。
另外,自然灾害还会导致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例如疾病、犯罪率增高等。
此外,自然灾害还会对政治局面造成影响。
一些地区因为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会给政府带来困难。
政府在自然灾害发生后所采取的措施会受到关注,如果政府的应对方式不当就会导致社会不满情绪的升级。
因此,政府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应对自然灾害,增加人们的信任。
三、环境方面自然灾害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例如,山火造成了很多森林的破坏,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这不仅会对野生动物造成威胁,还可能对人类造成影响。
空气中的灰尘和有害气体会引起人们呼吸系统的疾病。
自然灾害也会导致水质降低,气候变化和环境退化。
这些问题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从而也会引起其他环境问题。
四、文化方面自然灾害会对当地文化产生影响。
某些灾害可能毁坏文化遗产,例如珍贵的建筑物、古代艺术品等。
这些遗产在文化上具有重大意义,如果得不到恰当保护和修复,将会对当地的文化产生影响和损害。
此外,灾难会对当地人的人文素质产生影响。
自然灾害的危害与风险:分析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自然环境及基础设施的危害和风险

自然灾害的危害与风险:分析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自然环境及基础设施的危害和风险引言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起的无法控制的突发事件,如地震、洪水、飓风、山火等。
这些灾害不仅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还会对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造成损失。
本文将会分析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自然环境及基础设施的危害和风险,以增加人们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1. 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与风险1.1 生命安全威胁自然灾害造成的地震、洪水、飓风等灾难往往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对人类社会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1.2 经济损失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
灾害发生后,房屋、农田、工厂等财产遭受破坏,导致巨额经济损失。
此外,与自然灾害相关的产业,如农业、渔业和旅游业也会受到影响。
1.3 社会秩序紊乱自然灾害使得人们的生活秩序受到打乱,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社会秩序更容易被打破。
这可能导致抢劫、抢夺和社会动荡等问题。
2. 自然灾害对自然环境的危害与风险2.1 生物多样性损失自然灾害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灾害发生后,物种数量减少、栖息地被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2.2 水资源短缺洪水和干旱是自然灾害中常见的形式,它们导致水资源供给不足或过剩。
这对生态系统、农业和人们的生活都造成严重的影响。
2.3 土壤侵蚀洪水和飓风等灾害会导致土壤侵蚀加剧,破坏土壤质量和农田产能。
3. 自然灾害对基础设施的危害与风险3.1 交通中断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和雪灾等会导致道路、桥梁和铁路的中断,影响人们的日常出行和物资运输。
3.2 电力供应中断自然灾害可能导致电力供应中断,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在一些灾害严重的地区,电力中断还可能影响医疗设施和紧急救援工作。
3.3 城市排水系统受损洪水和暴雨等灾害会对城市的排水系统造成破坏,导致城市内涝,对基础设施和人们的生活造成困扰。
总结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自然环境及基础设施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和风险。
自然灾害与社会影响

自然灾害与社会影响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对人类及其生活和生产活动造成严重影响的突发性自然事件。
这些灾害包括但不限于地震、台风、洪水、干旱、山火等。
自然灾害不仅对环境造成破坏,还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自然灾害对社会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一、经济影响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首先,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往往导致基础设施的毁损,如道路、桥梁、电力供应等,给经济发展带来困难。
其次,灾害还影响了农业生产,造成丰收减产甚至全面断产,给农村地区的农民带来重大损失。
此外,灾后的重建和救灾工作也需要大量的物力和财力支持,对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加大。
面对这些经济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
首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其抗灾能力。
例如,加固道路、桥梁的结构,改善供水和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其次,农业灾害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以减轻农民的经济压力,提高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另外,应建立灾害应急基金,用于灾后重建和救灾工作的资金支持。
二、社会影响自然灾害不仅对经济造成了影响,还对社会生活和人类心理带来了诸多困扰。
首先,大规模的灾害会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失踪,给社会带来深重的悲痛和伤痛。
其次,灾后的生活条件恶化,人们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加剧了社会的紧张和不稳定。
此外,长期的自然灾害还可能导致人们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为了应对这些社会影响,我们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
首先,加强公共安全意识的培养。
人们需要了解灾害的发生可能性以及如何做好自我保护,提高自身的抗灾能力。
其次,建立健全的灾后心理援助体系,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协助人们走出灾后的困境。
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灾区的关怀和支持,提供必要的物资和生活保障,以缓解人们的紧张情绪。
三、环境影响自然灾害对环境造成了显著的破坏。
地震可能导致土地塌陷和地质变形;洪水和台风可能引发土地沉积和植被破坏;山火可能导致森林资源的大规模消失。
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难以避免的现象,而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无论是地震、台风、洪水还是干旱,这些灾害都对人类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既体现在经济发展上,也对社会结构、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首先,自然灾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灾害往往带来巨大的破坏,包括基础设施的损毁、农作物和家畜的死亡以及失去的人力资源等等。
这些破坏不仅需要庞大的资金进行修复,也会导致产业链的中断,进一步影响到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
例如,地震可能导致房屋倒塌,需要大量资金重建;洪水可能淹没农田,导致农作物减产;台风可能破坏海岸带的港口和航运设施,影响进出口贸易。
因此,灾害不仅直接造成经济损失,还会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自然灾害也对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
当灾害发生时,人们面临着生存的危机,往往会伸出援助之手,共同抗击灾害。
这种对团结和互助的要求,可以促使社会结构向更加公平和平等的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灾害也暴露出社会结构中的不平等和不公正。
例如,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政府和富裕阶层可能更容易获得重建和救助资源,而贫困人口则可能被排除在外,进一步加剧贫富差距。
因此,自然灾害对社会结构的影响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第三,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受灾区域,人们可能不得不重新安置和重建家园。
家庭、工作和学校被迫中断,甚至可能失去亲人和朋友。
这些变故对人们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巨大冲击,不仅打破了原有的秩序,也给人们带来了心理上的创伤。
面临重建的任务,人们需要重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建立新的社交网络和生活方式。
同时,由于失去了财产和亲人,许多人还可能陷入贫困和孤独,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关爱。
最后,自然灾害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灾害带来的破坏和伤亡往往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创伤。
面对巨大的损失和不确定性,人们可能感到恐惧、焦虑和绝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夏之交 注意观察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6、7月江淮地区
梅
雨
6、7月 注意观察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7、8月华北、东北地区
7、8月 注意观察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8、9月南撤到南部沿海地区
8、9月 注意观察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夏 季 风 对 我 国 降 水 的 影 响
夏季风进退、强弱与我国旱涝灾害的关系:
我国de 降水 特点
二、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
空气冷空气冷空气 气冷空气冷空气 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 空气冷空气冷空气 气冷空气冷空气 冷空气冷空气 空气冷空气冷空气
北方
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 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 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 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 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 暖空气暖空气暖空 暖空气暖空气暖空
突发性
群发性
多因性
4、自然灾害的危害: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5、我国的自然灾害:
特点:种类多,频率高,影响范围广,对社会经济正
常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主要的自然灾害:
以洪涝和干旱最为常见,且影响范围较广
20世纪90年代我国洪涝灾情
活动
2003年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气候 6、7月间淮河流域降水强度大,时间长; 自然原因: 洪 水 的 成 因 人为原因:
水系
上中游支流多,下游河道淤塞, 无出海口,泄洪不畅。
地形 淮河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水流缓慢;
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植被涵养水源作用 减弱,水土流失 中下游围湖造田——湖泊调节径流能力减弱
南方
锋面雨的形成过程
注意观察
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
夏 季 风 的 进 退
结 论
华北、东北
东部地区 雨带推移
7、8月
长江中下游地区 6月 南部沿海地区 5月 10月 9月
开始迟 北方 结束早 雨季 雨季短
开始早 南方 结束迟 雨季 雨季长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注意观察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冷气流
春夏之交南部沿海地区
779
349 5340
1798
229 3852
1653
542 4827
2200
685 4150
2551
据表中数据说出我国洪涝灾害的主要特点(现状)。
频率高,影响范围广,对社会经济正常发展和人民生 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合作探究议灾害
结合课本P111活动探究
案例分析
① 2003年淮河流域洪涝的原因? ②长江1998年特大洪水发生的原因?
5、关于自然灾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自然灾害是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 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B.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自然灾害发生 的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 C.自然灾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 D.自然灾害不会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③修建蓄洪、分洪区 ⑤上中游植树造林
①洪泛区土地管理 ②建洪水预警系统 ③预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 ④实行防洪保险等
情境体验减灾害
面对洪水,我们应该怎么办?
1、迅速登上牢固的高层建筑避险 2、注意收集各种漂浮物,木盆、木桶都不失为逃离 险境的好工具。 3、保管好取火等物品;保存好各种尚能使用的通讯 设施,可与外界保持良好的通讯、交通联系。
夏季风强:北涝南旱 夏季风弱:北旱南涝 降水年际变化大
时间 春夏之交 6、7月份 7、8月份 8、9月份
雨带(强降水集中区) 华南 江淮地区 华北、东北和西南 东南沿海
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我们是地球的主人, 防灾、减灾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危害
1.概念、分类及主要特征(a)
2.主要危害(b) 3.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a)
二、中国的洪涝灾害
1.发生的现状(a) 2.发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c)
1、自然灾害的成因类型包括 D ①气象灾害 ②地质灾害 ③生物灾害 ④海洋灾害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下列特征中,不属于自然灾害的重要特征的是 C A.复杂性 B.多因性 C.不可控性 D.群发性 3、我国的自然灾害中,危害范围最广的是 D A.地震 B.滨海地区的风暴潮 C.疫病蔓延 D.洪涝和干旱 4、以下哪点不是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 D A.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B.降水量年际变化大 C.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D.南北跨纬度大
项 目
受灾人口(亿)
1991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8年
—
2.23
1882 1149
2.38
1437 800
2.66
2053 1220
2.3
2578 1585
受灾面积(万公顷) 2460 成灾面积(万公顷) 1461
倒塌房屋(万间) 死亡人口(人)
直接经济损失(亿元)
498 5113
(提示: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去考虑问题) 自然方面:气候、河流水系和地形等; 人为原因:过度砍伐,陡坡开荒等,
减少地表植被,水土流失加剧,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各抒已见防灾害
针对中国的实际,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有利的 措施防治洪涝?
工 措
防洪 措施 非工程 措 施
程 施
①修筑堤坝
②修建水库 ④整治河道 ⑥退耕还湖
湘教版必修Ι
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自主学习识灾害
阅读课本P107-108第一段,思考: ①什么是自然灾害? ②自然灾害按成因与发生过程可分为哪几类?
③自然灾害有何特征?
④自然灾害的危害? ⑤我国的自然灾害的特点和主要的自然灾害?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危害
1.概念
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 的自然事件。
台风“罗莎”袭浙 百万人转移 中小学幼儿园停 课
47个乡镇35万人受灾
47个乡镇35万人受灾
四川重庆发生特大干旱 长江水位降至10年最低
村民面对干死的玉米杆
嘉陵江出现枯水
图文:四川丹巴发生特大泥石流
2003年7月11日22时,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发生特大泥石 流灾害,造成1人死亡,50人失踪,另有71人被困。这是灾情最严 重的水卡子村损毁严重的民房。
6、一般来说,影响洪涝灾害发生的较大的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植被 D.河道
7、下列人类活动可能会引发洪涝灾害的发生或加 剧危害程度的是 C A.植树造林 B.蓄洪泄洪 C.围湖造田 D.修建水库
B
(2007浙江省会考题)根据下列材料 回答。(7分) 材料一:2003年6~7月,我国淮 河流域遭受了前所未遇的水灾,200万 公顷农田受到威胁,被水围困人口达 210万,倒塌房屋15万间,所造成的直 接经济损失逾180亿元。 材料二:淮河流域图(图11) (1)淮河流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和 。 (2)试从以下三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①气候: 6、7月间淮河流域降水强度大,时间长; ; 淮河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水流速度慢 ②地形 ; ③水系 上中游支流多,下游河道淤塞,出海口少,泄洪不畅 。 (3)沟通我国南北方的内河运输干线A是 。这条水运干线 随着我国 工程东线的实施,将发挥新的作用。
火山喷发
地震后的铁路唐山站 信宝忠
归纳1998年洪水的成因
气候: 长江流域降水集中,多暴雨(强度大)。
自然原因:
洪 水 的 成 因 人为原因:
流域面积大, 水系 南北支流及干流同时进入汛期, 中游河道弯曲,泥沙淤积,泄洪不畅。
地形
流经地区地形平坦,水流缓慢
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植被涵养水源作用 减弱,水土流失 中下游围湖造田——湖泊调节径流能力减弱
判断下列事件是否属于自然灾害:
1、台风“罗莎”
2、煤克拉玛干沙漠的干旱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危害
2.类型
常见的、 对人类危害较大
地质灾害 地震、火山、泥石流、滑坡等 气象灾害 旱涝灾害、寒潮、台风、风沙等 生物灾害 海洋灾害等
3.主要特征
复杂性 周期性
潜在性
自然灾害的 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