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2020年10月整理).pdf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为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高校辅导员是履行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要经过系统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本标准是国家对合格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引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基本准则,是高校辅导员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制定和实施本标准,一是为了进一步增强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建立辅导员职业相对独立的知识和理论体系,确立辅导员职业概念,提升辅导员职业地位和职业公信力,逐步增强广大师生和全社会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二是为了进一步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导向,为各级部门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基本依据,推动各级部门进一步制定完善辅导员队伍准入、考核、培养、发展、退出机制;三是为了进一步充实丰富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内涵,引导辅导员系统学习职业相关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为辅导员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指出路径和方向;四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辅导员的工作范畴,逐步明晰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
1. 职业概况1.1 职业名称高等学校辅导员1.2 职业定义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1.3 职业等级本职业共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中级、高级。
1.4职业能力特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
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
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
1.5基本文化程度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6 政治面貌要求中国共产党党员1.7 培训要求1.7.1 培训期限根据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培训计划,定期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培训。
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

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和教育部24号令精神,切实推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特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是对辅导员职业化水平的综合评价,是衡量辅导员职业化的重要依据,是促进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重要保证,是确立辅导员专业地位、社会地位的重要前提。
第三条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辅导员职业能力等级资格证书。
第二章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基本内容和实现方式第四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基本内容包括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倾向、知识水平、工作能力、研究能力等。
第五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包括政治思想、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思想品质、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等。
第六条辅导员的职业倾向包括对辅导员工作的认知、态度、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规划等。
第七条辅导员的知识水平体现在三个层面,即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一)基础知识包括哲学、社会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及相关知识与技能。
(二)专业基础知识包括与辅导员的工作内容相对应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青年学、传播学、高等教育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相关知识与技能。
(三)专业知识就是与辅导员的工作内容相对应的三个学科方向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大学生发展指导学和大学生事务管理学等方面的系统知识与技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政治素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道德品质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文化素养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等。
大学生发展指导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生涯规划与成才指导、学涯规划与学业指导、职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身心健康与行为指导、文化修养与审美指导、实践经历与创新指导的原则、内容与方法等。
大学生事务管理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学习事务、生活事务、经济事务、安全与法律事务、政治事务、文化事务的原则、内容与方法等。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为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高校辅导员是履行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要经过系统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本标准是国家对合格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引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基本准则,是高校辅导员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制定和实施本标准,一是为了进一步增强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建立辅导员职业相对独立的知识和理论体系,确立辅导员职业概念,提升辅导员职业地位和职业公信力,逐步增强广大师生和全社会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二是为了进一步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导向,为各级部门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基本依据,推动各级部门进一步制定完善辅导员队伍准入、考核、培养、发展、退出机制;三是为了进一步充实丰富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内涵,引导辅导员系统学习职业相关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为辅导员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指出路径和方向;四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辅导员的工作范畴,逐步明晰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
1. 职业概况1.1 职业名称高等学校辅导员1.2 职业定义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1.3 职业等级本职业共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中级、高级。
1.4职业能力特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
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
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
1.5基本文化程度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6 政治面貌要求中国共产党党员1.7 培训要求1.7.1 培训期限根据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培训计划,定期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培训。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1. 引言高等学校辅导员是承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涯规划指导等工作的专职人员。
为了规范高等学校辅导员的专业能力要求,确保其职业发展和工作质量,制定了本职业能力标准。
本标准试行期为三年。
2. 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2.1 遵守职业道德• 2.1.1 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权益和隐私。
• 2.1.2 恪守敬业精神,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 2.1.3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
2.2 不断学习与专业发展• 2.2.1 关注学科与专业知识的发展,不断提升自身学术水平。
• 2.2.2 参加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拓宽专业视野。
• 2.2.3 阅读相关专业书籍或研究报告,保持专业素养。
3.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力3.1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3.1.1 制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划,明确工作目标。
• 3.1.2 组织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价值观引导活动。
• 3.1.3 协调各学科和相关部门合作,共同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2 提供正确指导与服务• 3.2.1 制定个性化学生辅导计划,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 3.2.2 提供学生心理咨询和妥善处理学生问题。
• 3.2.3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学生组织活动,拓宽视野。
4.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能力4.1 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4.1.1 掌握心理评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 4.1.2 进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 4.1.3 制定适合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干预方案。
4.2 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 4.2.1 运用专业知识和技巧,提供个别和集体心理咨询。
• 4.2.2 指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
• 4.2.3 预防和处理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5. 生涯规划指导能力5.1 建立个性化咨询与指导体系• 5.1.1 运用职业咨询理论和方法,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
• 5.1.2 了解就业市场和行业动态,提供准确的职业指导。
各级辅导员能力素质标准

各级辅导员能力素质标准
一、初级辅导员
从事辅导员工作年限原则上满2年,经过规定入职培训并取得相应证书,并具备以下能力标准:
二、中级辅导员
从事辅导员工作年限原则上满6年,具备一定工作经验,培养了较强研究能力,积累了一定理论和实践成果。
中级辅导员职业标准除涵盖初级辅导员的职业标准内容要求外,在各项职业功能上应具备以下能力:
三、高级辅导员
高级辅导员从事辅导员工作原则上满10年及以上,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学术修养,高级辅导员职业标准除涵盖中级辅导员的职业标准内容要求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某一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并具备有影响力的成果,成为该领域的专家(标*项为专家职能,高级辅导员需至少符合一项标*项),具体能力标准如下:。
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工作能力

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职业能力高校学生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他们职业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成效的大小。
因此,研究探讨这个问题,对于我们能否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笔者认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应具备以下基本工作能力。
一、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思想政治工作是指以人的思想为对象而进行的疏导、启发、协调和激励的政治工作。
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取决于辅导员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原理、理论基础、科学体系、根本任务、原则、特点、及主要的方式方法等方面掌握和熟练的程度。
因此,辅导员要加强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
思想政治素质是辅导员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纪律性很强的工作,这就决定了高校辅导员必须努力提高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自觉性,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性,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具有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
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识。
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刻领会和理解其中精神实质,全面、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二是要必须加强党性锻炼,自觉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必须具有坚强的党性,自觉用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规范自己的言行,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要坚持原则。
用事实说话,客观、公正、立场坚定。
二、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一个人获得新知识,应用新知识的重要途径。
辅导员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离不开不断的“充电”,因此,自学能力成为衡量辅导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要素。
三、表达能力表达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将自己的思想、观点、意见、建议运用最生动、最有效的语言传递给听者,对听者产生最理想的影响效果的一种能力。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高校辅导员是履行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要经过系统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本标准是国家对合格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引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基本准则,是高校辅导员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制定和实施本标准,一是为了进一步增强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建立辅导员职业相对独立的知识和理论体系,确立辅导员职业概念,提升辅导员职业地位和职业公信力,逐步增强广大师生和全社会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二是为了进一步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导向,为各级部门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基本依据,推动各级部门进一步制定完善辅导员队伍准入、考核、培养、发展、退出机制;三是为了进一步充实丰富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内涵,引导辅导员系统学习职业相关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为辅导员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指出路径和方向;四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辅导员的工作范畴,逐步明晰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
1. 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
高等学校辅导员
1.2 职业定义
1。
【免费下载】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2.2 职业知识 2.2.1 基础知识
具备宽广的知识储备,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 学、管理学、伦理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
2.2.2 专业知识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 (1)思想政治道德观教育 (2)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3)思想政治教育史 (4)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5)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与技能 (6)比较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理论理论体系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1)中国共产党党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务相关知识 (12)党的创新理论教育相关知识 (13)大学生党团、班级建设的相关知识 (14)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相关知识 (15)困难资助、奖罚管理等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内容、知识 (16)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 (17)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知识 (18)危机事件、突发事件应对与管控的相关知识
(4)终身学习。坚持终身学习,勇于开拓创新,主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法及相 关学科知识,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参与社会实践和挂职锻炼,不断拓展工作视 野,努力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5)为人师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引领社会风尚,以高尚品行 和人格魅力教育感染学生。不得有损害职业声誉的行为。
1.7.2 培训师资
培训高校辅导员的教师应具有相关专业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副处级以上职级, 并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专业学术水平、理论修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1.7.3 培训场地设备 满足教学需要的标准多媒体教室、报告厅和实践场所。
2. 基本要求
2.1 职业守则
(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履行教育职责,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不得有损害党和国家利益以及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高校辅导员是履行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要经过系统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本标准是国家对合格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引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基本准则,是高校辅导员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制定和实施本标准,一是为了进一步增强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建立辅导员职业相对独立的知识和理论体系,确立辅导员职业概念,提升辅导员职业地位和职业公信力,逐步增强广大师生和全社会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二是为了进一步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导向,为各级部门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基本依据,推动各级部门进一步制定完善辅导员队伍准入、考核、培养、发展、退出机制;三是为了进一步充实丰富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内涵,引导辅导员系统学习职业相关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为辅导员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指出路径和方向;四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辅导员的工作范畴,逐步明晰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
1. 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
高等学校辅导员
1.2 职业定义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中级、高级。
1.4职业能力特征
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
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
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
1.5基本文化程度
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1.6 政治面貌要求
中国共产党党员
1.7 培训要求
1.7.1 培训期限
根据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培训计划,定期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培训。
基本培训期限:入职培训不少于40标准学时(10天);中级不少于48标准学时(16学时/年,3年12天);高级不少于128标准学时(16学时/年,8年32天)。
1.7.2 培训师资
培训高校辅导员的教师应具有相关专业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副处级以上职级,并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专业学术水平、理论修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1.7.3 培训场地设备
满足教学需要的标准多媒体教室、报告厅和实践场所。
2. 基本要求
2.1 职业守则
(1)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履行教育职责,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不得有损害党和国家利益以及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
(2)敬业爱生。
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树立崇高职业理想,以献身教育事业、引领学生思想和服务学生成长为己任。
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正对待学生。
不得损害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
在职责范围内,不得拒绝学生的合理要求。
(3)育人为本。
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规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尊重学生独立人格和个人隐私,保护学生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4)终身学习。
坚持终身学习,勇于开拓创新,主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法及相关学科知识,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参与社会实践和挂职锻炼,不断拓展工作视野,努力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5)为人师表。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引领社会风尚,以高尚品行和人格魅力教育感染学生。
不得有损害职业声誉的行为。
2.2 职业知识
2.2.1 基础知识
具备宽广的知识储备,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伦理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
2.2.2 专业知识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
(1)思想政治道德观教育
(2)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3)思想政治教育史
(4)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5)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与技能
(6)比较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理论及知识
(7)毛泽东思想相关理论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1)中国共产党党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务相关知识
(12)党的创新理论教育相关知识
(13)大学生党团、班级建设的相关知识
(14)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相关知识
(15)困难资助、奖罚管理等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内容、知识
(16)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
(17)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知识
(18)危机事件、突发事件应对与管控的相关知识
2.2.3法律法规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文规定。
3. 职业能力标准
本标准对初级、中级、高级辅导员要求依次递进,高级别包括低级别的要求。
3.1 初级
初级辅导员一般工作年限为1-3年,经过规定入职培训并取
3.2 中级
中级辅导员一般工作年限为4-8年,具备一定工作经验,培养了较强研究能力,积累了一定理论和实践成果。
中级辅导员职业标准除涵盖初级辅导员的职业标准内容要求外,在各项职业功
3.3 高级
高级辅导员一般工作8年以上,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学术修养,高级辅导员职业标准除涵盖中级辅导员的职业标准内容要求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某一领域有深入的
1标*项为专家职能,高级辅导员需至少符合一项标*项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