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号传递理论看资本市场中企业价值的传递信号.

从信号传递理论看资本市场中企业价值的传递信号.
从信号传递理论看资本市场中企业价值的传递信号.

从信号传递理论看资本市场中企业价值的传递信号

摘要:由于不对称信息条件下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拥有信息优势和信息劣势的各方试图通过某种信号向对方传递自己的真实信息, 这就是信号理论的基本思想。财务管理是信号传递理论应用最广泛的一个领域。财务管理的理想化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在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的背景下,资本市场中的各种信号都可以成为企业价值的信息传递方式。本文以信号传递理论为指导,研究分析资本市场上与企业价值相关的各种信号传递理论,进而获得一些相关的启示。

关键字:信号传递理论资本市场企业价值

一、信号传递理论

1、信号传递理论的概述

西方财务学家的研究表明,在信息不对称下,公司向外界传递公司内部信息的常见信号有三种:(1利润宣告;(2股利宣告;(3融资宣告。与利润的会计处理可操纵性相比,股利宣告是一种比较可信的信号模式。信号传递理论在财务领域的应用始于罗斯的研究,他发现拥有大量高质量投资机会信息的经理,可以通过资本结构或股利政策的选择向潜在的投资者传递信息。

1979年,巴恰塔亚发表在《贝尔经济学刊》的文中构建了一个与Ross模型很近似的股利信号模型(巴恰塔亚模型,他认为在完美的情况下,现金股利具有信息内容,是未来预期盈利的事前信号。此后,股利政策的信号研究基本上分为两个方向:一部分学者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股利公告向市场传递了相关信息;一部分学者沿着巴恰塔亚研究的方向,从事信号传递模型的构建。这些模型在假设条件上是不同的,但经理层被假设为掌握了外界投资者不能得到的信息是各模型的共同之处。

2、信号传递理论的发展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学者John·Linter在对600家上市公司财务经理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有关公司收益分配的理论模型,并提供了有关的实证证

据。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当局对分派股利的调整是谨慎的,只有在确信公司未来收益可达到某一水平,并具有持续性,基本上可以保证以后股利不会被削减时,才会提高股利。同样,只有在管理当局认为当前的股利政策难以为继时,才会削减股利。也就是说,管理当局一般会尽力保持一个与其收益水平相当的、长期稳定的目标股利支付率。因此他认为,股利分配政策是独立的,它与长期的、可持续的财务收益水平相关,并不从属于其他的经营决策。

通常认为Pettit是最早提出股利信息市场反应的学者。Pettit指出,由于受到公共信息披露规范与责任的限制(如财务报表只能提供历史的价值量信息,如果管理当局进行盈利预期,又会带来预期能否实现的未来责任,管理当局可以将股利政策作为向市场传递其对公司未来收益预期的一种隐性手段。他首次将股利信息的变化与向市场传递诸如长期现金流量等新的信息联系起来,而这些信息的重要性则取决于他们是否已经为市场所知。罗斯最早系统地将不对称信息理论引入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分析中。

他假定企业管理当局对企业的未来收益和投资风险有内部信息,而投资者没有这些内部信息。投资者只能通过管理当局传递出来的信息来评价企业价值,管理当局选择的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就是把内部信息传递给市场的一个信号。

如果企业发展前景比较好,又不需额外追加大量资金时,管理当局可能会调高资本结构中的债务比率,以便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效应,增加普通股的每股盈余;同时,如果他们对公司将来有较高的股利充满信心时,就可能采取“昂贵”的但又十分有说服力的方式,即通过

支付较高的股利向市场传递这些内部信息。如果企业拥有能带来高收益的投资项目,而项目需要筹集大量的资金时,管理当局首先总是会尽量使用内部资金,其次是利用负债,最后才是发行股票。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Miller正式提出了股利分配的信息含量假说。他指出,公司宣布股利分配能够向市场传递有关公司前景的信息,如果这些信息是投资者以前所未能预期到的,那么股票价格就会对股利的变化做出反映。这种反映就是股利的

信息含量效应。非预期的股利增加预示着好消息,是管理当局给市场的一个信号,它表示公司预期会运转得更好。

股票价格上涨是因为投资者对未来股利的预期向上调整了,而不是因为公司提高了股利支付率。反之,非预期的股利削减通常是公司陷入麻烦的信号。由于投资者对未来股利预期的降低(并非是公司股利支付率的减少,导致了预期未来股利现值的下降,引起股票价值下跌。股利分配的信息含量假说得到了大量的数据支持。实证研究进一步发现:投资者对股利削减的反应要远大于对同等股利增加的反应。这说明,股利削减中所包含的信息确定性更强,这也与财务管理中的风险厌恶假设相一致。

近年来,财务学者加强了对股利信息含量的决定性因素以及传递信号强弱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AlexKane等(1984结合股票价格的变动,对上市公司同时发布的盈利信息与股利分配信息作了相关性分析后发现,两类信息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这表明投资者是将两者结合起来考虑的,他们更有兴趣知道这两类信息所传递的信号是否具有一致性。当盈余高于或低于预期时,投资者会更加重视未预期到的股利变化的方向。

Said·Elfakhani(1995的研究更进一步地揭示了股利信号的价值。他指出,股利信号的价值取决于三个因素:股利变化的方向(增加还是减少、信号的性质(利好还是利空、信号的作用(确认、澄清还是混淆。市场更加关注的是股利信号的性质而不是股利变化的方向。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股利减少都是坏消息,也不是所有的股利增加都是好消息。

传递利好信息的股利减少会导致正的市场反应,而传递利空信息的股利增加会导致负的市场反应。股利信号的作用则与公司披露事项的多少及一致性相关。如果公司披露的信息足以揭示公司的经营状况,而且所披露的各类信息对公司经营状况的揭示具有高度一致性,那么股利增加信号所起的确定性作用对市场的影响就不强,因为所传递信息中非预期信息太少。但如果公司披露的信息较少或所披露信息之间

一致性不强,那么股利信号所传递的信息价值就较高,它有利于消除投资者判断上的不确定性,所以更能引起市场的反应。

Scott和Keith(1996通过超额收益对比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市场走势对股利信息发布前后的超额收益有显著影响,而且与市场走势相反的股利变化信息往往拥有更高的分析价值。这也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信息含量假说中非预期股利变化拥有更多信息含量的结论。3、信号传递理论的缺陷

信号传递理论虽然作为股利分配政策的主流理论而不断地被人们广泛接受,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归纳起来主要有:

(1市场对股利增减做出的相应反应,不仅信号理论可以解释,其他理论(如代理成本理论也可以解释;

(2信号理论不能对不同行业,不同国家股利差别进行有效的解释和预测(同是有效市场,美、英、加的公司的股利发放远大于日、德等国家,但却未表现出更强的赢利性,据

Alien and Michaely在1995年统计197l-1992年美国公司税后利润50%一70%用于支付股利;2002年S&P500平均指数从l148下降到880点,但同时标准普尔500强有70%派发股利,其股利约占其长期收益的40%一50%;

(3信号理论不能解释为什么公司不采用其他效果相当而成本更低的方式传递信息;

(4在市场变得越来越有效、信息手段不断增强的情况下,支付股利为什么作为恒定的信号手段;

(5在高速成长企业(行业股利支付率一般都很低(如微软公司只在2002年每股发放了l6美分的股利,以前从未发放过股利,而这类企业往往有很好的业绩。有些公司由于没有正现值的投资项目,会采取高派现的股利政策,信号理论却做出了相反的解释和预测。

二、资本市场中各种传递企业价值的信号

1、股利政策信号理论

Heinkel( 1978 和Bhattacharya( 1979 指出,公司的股利政策可能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被用来作为传送公司价值的信号, 基于这一假设他们分别提出了关于公司价值和股利政策之间关系的模型。在这两个模型中, 更高价值公司支付更多的股利, 也就是股利与公司价值之间具有正相关性。Bhattacharya 模型中, 股利政策被看成公司未来现金流的一个信号。管理层知道其分布, 信号传递均衡状态取决于与股利支付相关的两种成本的存在: 与投资者资本利得相关联的股利纳税上的损失, 为筹措支付股利的短缺现金流的假定资金成本。Heinkel的信号传递均衡状态模型并未假定证券市场是不完全的, 它依赖于放弃投资机会以便为股利支付提供现金流支持造成的机会成本损失。根据这些模型, IPO 发行人通过在招股说明书中宣布一个高股利支付政策的方式在考虑未来现金流时传递了他们的良好预期。

2、承销商选择信号理论

在证券承销市场上, 承销商扮演着重要的金融中介角色, 它是资本需求者和资本供给者之间的桥梁。发行企业拥有关于企业未来现金流的信息, 而投资者并不具有该信息,如果发行企业可以无成本地向投资者传递它们的私有信息, 则发行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而出现的逆向选择问题就会消失, 但是发行企业通过自己宣布一个正确的发行价格( 即与其内部信息和投资价值相一致的发行价格并不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问题, 因为, 投资者认为发行企业有动机通过说谎和欺骗来谋取利益。要解决这一问题, 信息必须是可信的, 因此发行企业要使投资者相信自己, 就必须要通过值得信任的第三方来向投资者传递信息, 并通过第三方来证明根据此信息而制定的发行价格是正确反映企业价值的发行价格, 在证券发行市场中, 承销商正是发行企业所需要的这种第三方“认证中介”“认证中介”理论实际上蕴含着这样三个推论: 其一,声誉资本是承销商作为第三方向投资者传递有关发行企业内部信息的前提, 因此也是承销商发挥“认证中介”职能, 缓解证券发行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基础; 其二, 承销商出于对自己声誉和未来收益的关切, 往往会规避风险较高的

发行, 这意味着声誉等级高的承销商总是挑选那些经营绩效优良, 市场前景看好企业的IPO 进行承销, 因此越是声誉高的承销商, 越是会选择更严格的标准来评估IPO 企业的价值, 在这种情形下企业在进行IPO时可以通过选择高声誉的承销商来向投资者传递关于自身价值的信息, 所以承销商的声誉等级与IPO 企业质量之间存在一种正相关的关系;其三, 承销商的声誉等级具有信号显示的功能, 投资者根据承销商的声誉等级来甄别其所承销的IPO 企业质量的好坏, 承销商声誉机制的这种信号显示功能对证券发行市场的有效性非常重要。

3、审计师选择信号理论

Titman 和Trueman 认为, 发行人选择审计机构的行为就是向投资者传递关于公司价值信息的信号。高质量的审计服务能让潜在的投资者获得更为准确可靠和有效的会计信息, 有效地降低发行公司和投资者间的信息不对称, 从而有助于降低新股的抑价程度。

在审计市场上, 审计服务的需求者对会计师事务所级差信息的掌握上是处于信息劣势的。因此, 审计服务的提供者和审计服务的需求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为避免逆向选择, 实现帕累托最优的交易, 会计事务所就必须向审计服务的需求者发送有效信号。

我们首先对信号传递有效性的前提条件作一个重要假设, 即只有当信号成本与会计师事务

所级差( 以下简称事务所级差呈负相关时, 事务所发出的信号才是有效信号; 事务所级

差越高, 其所承担的信号成本越低。这里的事务所级差是指把不同事务所提供的服务视为存在级差的产品。事务所声誉、行业专长或特殊技术、地域分布、对客户需求的回应质量以及提供非审计服务的能力都是产生级差的因素。De

Angelo( 1981 指出: 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具有更强的担保能力, 更能抵制客户不许报告欺诈行为的压力; 大型会计师事务所拥有更

多的客户, 由于某个客户更换审计师而引起的“准租金”损失很可能小于报告欺诈行为对事务所审计收入造成的影响。因此, 大规模的事务所比小规模的事务所具有更高的独立性, 或者说, 相比之下, 大规模的事务所具有更高的审计质量。

4、资本结构选择信号理论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筹集长期资金的各项来源、组合及其相互间的构成和比例关系。研究企业资本结构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资本结构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市场价值以及企业的治理结构, 即经理、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契约关系。

非对称信息理论认为, 由于内部人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所以有信息优势的一

方会努力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获利,而较少信息的一方就希望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去获取信息。将非对称信息理论运用于分析企业资本结构可知, 经理人员为了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获利, 他必须通过输出对自己有利的信息, 利用这些信息来影响外部投资者的决策从而对企

业资本结构产生影响。资本结构通过其信息传递功能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判断进而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这称为企业资本结构的信号传递理论

( Signaling models 。具体来说, 不对称信息通过投资项目的融资方式的选择, 负债比例的显示作用和经理的风险厌恶

态度对企业资本结构产生影响。

经理的风险厌恶态度的信号显示: 假定某一个企业有一投资项目, 其回收有一定不确定性, 但企业家知道项目回收的平均值, 而外部投资者不知道。现在企业家为了引导投资者投资, 他得首先把自己一定资本投入到项目中去。这种企业家自己对投资项目投入的赌注意味着他给外部投资者一个信号或示意, 说明不仅该投资项目市场前景可以,而且企业家有信心和能力搞好这个项目。这种信号显示会吸引投资者的投资。

5、其他有关传递公司价值的信号

除了以上所说的信号外, 还有其它一些信号也能传递有关企业价值。比如: 上市前经营成果, 董事会的质量, 银行贷款质量, 风险资本资助款项, 管理人员的报酬补偿结构等等。

三、启示

信号传递理论贯穿于企业财务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作为一种外部信息,它对投资者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者而言,信号传递也是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

多层次资本市场与公司资本运作

多层次资本市场与公司资本运作 课程背景: 商业低迷,市场萎缩,企业利润急剧下滑,互联网颠覆传统模式,大量门店关门,企业倒闭潮不断加剧!新的一年里企业是继续固守传统,艰难地挺着,等待市场的转机?还是调整战略,把握机遇,走出迷局呢?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布局,这也是商业模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具有前瞻性的产业布局,是企业有条不紊、永续发展的砝码。面对心思缜密、独具慧眼的布局,任何竞争对手都会败下阵来。 实业经营对接资本市场,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为企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进入资本市场,告别孤军奋战,是商业模式的终极未来。 吴老师带来的别开生面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与公司资本运作》,定能让企业突破传统战略枷锁,进入持续发展通道!有效复制企业成功基因,快速占领市场高地! 让企业撬动资本市场,扭转乾坤,打造家喻户晓的明星企业。 课程收益: ● 详细讲述经济趋势解读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分析,让学员熟悉资本运作与传统产业转型的结合方式; ● 熟练掌握中小企业融资的方法与技巧,确定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融资策略。 ● 完成从股权设计、企业估值、商业计划书、融资路演等全套融资工具的完美打造。 ● 深度解读多层次资本市场下企业快速资本市场,实现证券化。 课程时间:2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总监 课程大纲 第一讲:宏观经济趋势解读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分析 一、宏观经济趋势解读 1. 最新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金融市场环境解读 2. 中国经济的周期性问题与结构性问题 3. 结构性转型过程中的红利与机遇点 二、多层次资本市场分析

1. 多层次资本市场与企业创富商机 2. 企业如何在多层资本市场中实现融资创新 3. 企业投融资模式变化与资本市场规则 第二讲: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下的公司核心模式转型 一、商业模式:从“利润导向”转型为“现金流导向” 案例分析:一个辅导班从700万到4000万的迅速转型升级 理论学习:追求利润就要扩大营业额和降低成本,但是营业额提升同时,成本可能会增长更快;只有追求现金流才会打破当前利润循环的困境 1. 企业现金流系统构建:扩大现金流入口、构建现金流水库 二、管理模式:从“人事管理”转型为“股权激励” 1. 股权激励设计:如何从传统管理向股权管理转变 2. 股权激励工具:股权激励在企业增值中的运用 3. 股权激励注意事项 1)激励时间 2)激励工具 3)退出方式 4)控制权把控 三、盈利模式:从“单点盈利”转型为“多元盈利” 1. 去传统化:互联网思维在传统产业中的运用 2. 去中间化:在传统产业链条中,如何去除中间环节,增加多元盈利空间 3. 去中心化:创立共享经济,把碎片化闲置资源实现最大化运用 第三讲:多层次资本市场与公司股权结构设计 一、迎合资本市场的最佳股权结构设计 1. 控股公司结构设计保持公司控制权稳定性 2. 股东会与董事会的权责明晰与决策机制设定 3. 普通投票制与累积投票制在董事会选举中的应用 4. LLC在控股及延展式发展中的多重运用 二、员工持股计划与公司治理结构 1. 有限合伙企业在员工持股中的应用 2. 自然人持股与法人持股的区别与应用 3. 资管计划与职工持股会的结构设计及法律问题分析

证券投资学习题第8章 有效资本市场假说

第8章有效资本市场假说 1.如何理解有效资本市场的含义?有效资本市场三种形式的特征和联系是什么? 有效资本市场:市场能够知晓所有可用的信息,并且能够正确地据此决定各证券当期的市价。 有效资本市场三种形式: (1)弱式有效市场,认为在弱式有效的情况下,市场价格已充分反应出所有过去历史的证券价格信息,包括股票的成交价,成交量,卖空金额,融资金融等。 (2)半强式有效市场,认为价格已充分所应出所有已公开的有关公司营运前景的信息,这些信息有成交价,成交量,盈利资料,盈利预测值,公司管理状况及其它公开披露的财务信息等.假如投资者能迅速获得这些信息,股价应迅速作出反应。 (3)强式有效市场,认为价格已充分地反应了所有关于公司营运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已公开的或内部未公开的信息。 关系: 若强式有效市场假说成立,则半强式有效市场假说、弱式有效市场假说必成立;若半强式有效市场假说成立,则弱式有效市场假说必成立。但反过来不成立。 2.如何检验三种有效资本市场?说出检验方法的基本原理。 (1)弱式有效市场的检验:检验用过去的收益对未来收益的预测能力,信息集仅为历史价格。若该假设成立,则说明投资者无法利用过

去股价所包含的信息获得超额利润。有:序列自相关分析;串检验;滤嘴法则。 (2)半强式有效市场的检验:检验证券价格对公开发布信息的反应速度,信息集是所有公开的信息。若该假设成立,则说明投资者不仅无法从历史信息中获取超额利润,而且也无法通过分析当前的公开信息获得超额利润。即研究新的信息,如新股上市,市盈率高低,财务报表的公开,巨额交易,财务报表的公开和股票分割等。 (3)强式有效市场的检验:研究是否有投资者或机构组织有与价格形成有关的信息的垄断力量,信息集还包括没有完全反映在市场价格上的内幕信息。若该假设成立,则说明投资者即使拥有内幕消息也无法获得超额利润。 3.证券市场有哪些异象是反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 公司规模效应、市盈率效应、封闭式基金的折价效应、周末效应与元月效应等。 4.行为金融理论有哪些贡献?有哪些局限? 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学科,力图揭示金融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和决策规律。行为金融理论认为,证券的市场价格并不只由证券内在价值所决定,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资者主体行为的影响,即投资者心理与行为对证券市场的价格决定及其变动具有重大影响。它是和有效市场假说相对应的一种学说,主要内容可分为套利限制和心理学两部分。 行为金融学局限性:

有效资本市场理论

目录 1 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理论 2 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三种形式 3 有效资本市场具体阐述 4 信息性有效与价值性有效 5 导致市场有效的因素 6 有效市场理论的支持者们及其理论 7 有效市场理论的反对者们及其理论 有效资本市场假说- 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理论 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理论为围绕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展开的讨论提供了一个理论舞台。在这一理论出现之后,有关信息披露制度的各种论战,无论其依据的理论是源于法学、经济学还是社会学,都得以围绕着有效资本市场假设理论所建筑的构架和所提出的假设命题展开,从而进行实质意义上的真正交锋。而在此之前,各家各派常常争得面红耳赤,彼此的观点却往往擦肩而过,可言者,闻者昏昏。 这一理论的最初鼓吹者费玛(Eugene Fama)认为,资本市场机制的运作效率在不同信息环境下有三种“有效”形式,即弱式有效、半强式有效和强式有效。进而言之,如果资本市场是有效的话,政府对信息披露的任何强制性要求都成为多余的。费玛以后,许多学者都用实证的和推理的方法试图从正面或反面来证明这一命题。 迄今为止,有关这一理论的探讨并未就政府应当在证券市场效率方面起什么样的作用这一问题得出定论。但事实上,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理论最重要的贡献并不在于它对应有什么样的证券管理体制和证券法规得出一个结论,而在于它作为一个描述性理论,表明了宏观、中观及上市公司层面的财务信息(包括任何影响金融指标的信息)的披露与证券价格之间的关系。 这一理论建立了一个分析系统,让人们在该系统所设定的框架内,对股票价格本身的合理性,股票价格与信息披露和市场上其它各种因素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过去二十多年来,经济、法律学界的许多学者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写了大量的论著。虽然至今各学者的说法仍是见仁见智、了无定论,但所有对证券法学理论的严肃研究都不能不涉及这一理论。各国强制信息披露政策的制定以及对强制信息披露制度成功与否的评判也大多以此理论作为出发点。 有效资本市场假说- 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三种形式 一、弱式有效市场假说.该假说认为在弱式有效的情况下, 市场价格已充分反应出所有过去历史的证券价格信息,包括股票的成交价,成交量,卖空金额,融资金融等; 推论一:如果弱式有效市场假说成立,则股票价格的技术分析失去作用,基本分析还可能帮助投资者获得超额利润. 二、半强式有效市场假说(Semi—Strong Form Market Efficiency). 该假说认为价格已充分所应出所有已公开的有关公司营运前景的信息.这些信 息有成交价, 成交量,盈利资料,盈利预测值,公司管理状况及其它公开披露的财务信息等.假如投资者能迅速获得这些信息, 股价应迅速作出反应. 推论二:如果半强式有效假说成立,则在市场中利用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都失去作用, 内幕消息可能获得超额利润. 三、强式有效市场假说(Strong—Form Market Efficiency) 强式有效市场假说认为价格已充分地反应了所有关于公司营运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已公开的或内部未公开的信息.

资本市场的功能

资本市场是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来意义是指长期资金的融通关系所形成的市场。但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资本市场的意义已经远远地超出了其原始内涵,而成为社会资源配置和各种经济交易的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市场的功能可以按照其发展逻辑而界定为资金融通、产权中介和资源配置三个方面。 (一)融资功能 本来意义上的资本市场即是纯粹资金融通意义上的市场,它与货币市场相对称,是长期资金融通关系的总和。因此,资金融通是资本市场的本源职能。 (二)配置功能 是指资本市场通过对资金流向的引导而对资源配置发挥导向性作用。资本市场由于存在强大的评价、选择和监督机制,而投资主体作为理性经济人,始终具有明确的逐利动机,从而促使资金流向高效益部门,表现出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 (三)产权功能 资本市场的产权功能是指其对市场主体的产权约束和充当产权交易中介方面所 发挥的功能。产权功能是资本市场的派生功能,它通过对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造、为企业提供资金融通、传递产权交易信息和提供产权中介服务而在企业产权重组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上述三个方面共同构成资本市场完整的功能体系。如果缺少一环节,资本市场就是不完整的,甚至是扭曲的。资本市场的功能不是人为赋予的,而是资本市场本身的属性之一。从理论上认清资本市场的功能,对于我们正确对待资本市场发展中的问题、有效利用资本市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十多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上市公司的数量、融资金额和投资者数量等方面,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在产品以及法规制度方面,市场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框架已经形成,技术系统建设方面成果显著。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我国资本市场功能和作用日益显现,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 资本市场,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在融资、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功能思考,全面审视我国资本市场结构,综合分析、对比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成熟制度,为我国发展、完善资本市场提供理论指导依据,有利于资本市场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我国资本市场的功能探讨 (一)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概况

资本市场有效性

资本市场有效性 一、关于资本市场有效性的涵义与范畴的界定 资本市场既是一个有形的资本融通平台,又是一个无形的资源配置系统,更是一种组织的、社会的资本交易关系。当前,中国学界对资本市场的研究,多集中在狭义资本市场概念层面,即指包括了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投资基金市场、衍生工具市场等在内的证券市场,这个方面突显出中国“大资本市场”客观上尚不成熟,存有结构上的不健全,另一方也体现了证券市场在广义资本市场中的绝对影响性,本文讨论的资本市场的范畴沿袭狭义资本市场概念,并将对资本市场中的股票市场实行集中的考察,但其中的债券市场等也是不可忽视的讨论范畴。 关于资本市场有效性的界定,传统经典理论是围绕着信息效率展开的(哈瑞·罗伯茨,1967;尤格尼·法玛,1970)。近年来,这个领域的研究逐渐倾向于配置效率角度,如山东大学徐涛博士的专著《中国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研究(一个制度经济学的分析)》就专门研究了资本市场配置效率问题,凡此种种,在此不多赘述。基于以上考量,本文论述的资本市场有效性包括了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与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两个层面,前者指市场本身的运作效率,包含了证券市场中股票交易的畅通水准及信息的完整性,股价能否反映股票存有的价值;后者指市场运行对社会经济资源重新优化组合的水平及对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所产生的推动作用水平的大小1。 二、中国资本市场总体特征及其效率分析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但部分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的问题仍制约着中国资本市场功能的发挥。从整体角度来看,我国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仍尚待完善,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功能并未发挥应有的效用,这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合。 1.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开始形成并逐渐发挥效用

CFA考试:资本市场理论——基本概念(证券组合管理)

第一章投资环境 Chapter ⒈ The Investment Setting (Investment Analysis and Portfolio Management) §⒈ 解释要求的收益率(Required ROE),并讨论它的组成部分 要求的收益率(Required ROE),即投资者所希望得到的补偿其推迟消费的最低预期收益率。它有三个组成部分:① 投资期间货币的时间价值;② 预期的通货膨胀率;③ 有关的风险。 §⒉ 区别并计算:实际无风险收益率和名义无风险收益率 ⒈ 实际无风险收益率(RRFR) 实际无风险收益率,是没有通货膨胀并且未来现金流量确定的基本利息率。它有两个决定因素:① 主观因素,即个人对收入消费的时间偏好;② 客观因素,投资机会(或经济的实际增长率)。 ⒉ 名义无风险收益率(NRFR) 我们讨论利息率时,有必要区分根据总体价格水平变化进行了调整实际收益率和根据货币设定的利息率。名义无风险收益率,决定于实际利息率和其他两个因素,即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和货币环境(或资本市场的宽松与紧张)。 ⒊ 实际无风险收益率和名义无风险收益率的关系。 NRFR =(1+RRFR)×(1+预期通货膨胀率)-1 RRFR = [(1+NRFR of Return)/(1+通货膨胀率)]-1§⒊ 解释风险溢价和风险的主要来源 风险溢价(RP),即投资者因为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而在名义无风险收益率之上增加的要求收益率。 预期收益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①商业风险;②筹资风险(或财务杠杆率);③流动性风险(因二级市场产生的风险);④汇兑风险;⑤国家(或政策)风险。 上述这些风险称为系统风险,一项资产的系统风险称之为贝塔。 风险溢价可表示为:风险溢价=f(systematic market risk)。

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文献综述

试论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文献综述 王萌萌 【论文摘要】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资本市场中的有效市场假说问题展开理论评述。由于学界对这个问题争论颇多,逐渐形成两种理论假说来解释实证结果,由于一些与CAPM模型预测不一致的“异象”或“迷”,80年代后又由此产生一些争论。 【论文关键词】有效市场假说;股票收益;账面市值;成交量 一、引言 “有效市场假说”的研究起源于路易斯·巴舍利耶(Bachelier,1900),他从随机过程角度研究了布朗运动以及股价变化的随机性,并且他认识到市场在信息方面的有效性:过去、现在的事件,甚至将来事件的贴现值反映在市场价格中。他提出的“基本原则”是股价遵循公平游戏模型。Fama(1970)在总结了前人的理论和实证的基础上,并借助Samuelson(1965)的分析方法和Roberts(1967)提出的三种有效形式,提出并深化了有效市场假说。 二、有效市场假说中的两种理论假设 根据芝加哥大学著名教授Fama所总结的“有效市场假说”,若市场是有效的,当前股票的成交量对股票未来收益率是没有预测作用的。因此,在以有效市场假说为理论基石的CAPM等传统资产定价模型中,成交量是不被考虑的因素。但是在投资管理的实务领域,以股票的成交量作为研判未来股票价格变化的依据,则是证券分析中的

一个重要工具。近年来,学界对这些问题争论颇多,并逐渐形成两种理论假说来解释实证结果,即Campben,Grossman和Wang(1993)提出的“资产配置假说”,以及Morse(1980)提出的“信息不对称假说”,而Llorente,Michaely,Saar和Wang(2002)则试图将上述两种看似矛盾的理论假说统一起来形成“资产配置与信息不对称统一假说”。 (一)资产配置假说 Campben等(1993)的实证研究发现,高成交量交易日的股票收益率更易在随后交易日中表现出反转。他们提出了基于投资者资产配置的理论模型对此进行解释:非股票资产风险收益关系的变化导致投资者进行资产比例的重新配置(Hedgingtrades)驱动成交量的变动,例如股票以外的其他资产的收益下跌,使得投资者增加股票投资的比重,从而导致成交量放大,可见成交量变化仅仅表示“其他资产收益相对于股票收益的变化”,而且由于这种成交量的变化并不表明股票的基本价值发生变化,因此成交量的变化是暂时的,未来股票收益将会“反转”,即:股票以外其他资产收益下降导致投资者大量买入股票,从而成交量增加、同时股价上升,但一旦资产配置结束,股价将会下跌,回复到基本价值。 Conrad等(1994)采用周收益率数据,基于股票成交量构造投资组合,研究交易策略的盈利性,实证结果支持了Campbell等(1993)的假说:本周成交量较高的股票,在下一周股价出现了反转;相反,本周成交量较低的股票,在下一周股价则保持惯性。 (二)信息不对称假说

第十章 资本结构-有效资本市场的意义

2015年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 财务成本管理 第十章 资本结构 知识点:有效资本市场的意义 ● 详细描述: (一)为什么研究市场有效性 如果省去中间环节,股票价格(股东财富)是“理财行为”的函数。    如果市场是无效的,明智的理财行为不能提高股价,则财务行为就失去了目标和依据。 财务管理的主要理论都以市场有效为假设前提。如果市场是无效的,一切财务管理理论都会失去存在基础。 (二)什么是有效资本市场 所谓“有效资本市场”是指市场上的价格能够同步地、完全地反映全部的可用信息。 若证券市场上的有关信息对每个投资者都是均等的,而且每个投资者都能根据自已掌握的信息及时地进行理性的投资決策,那么任何投资者都不能获得超额收益。这种市场被称为“有效市场”。 【提示】市场有效的外部标志有两个:一是证券的有关信息能够充分地披露和均匀地分布,使每个投资者在同一时间内得到等量等质的信息;二是价格能迅速地根据有关信息变动,而不是没有反应或反应迟纯。 (三)市场有效的主要条件 理性的投资人假设所有投资人都是理性的 ,当市场发布新的信息时所有

例题: 1.下列以有效市场为前提的理论有()。A.资本资产定价理论B.投资组合理论C.资本结构理论D.期权理论正确答案:A,B,C,D 解析:有效资本市场理论是建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投资组合理论的基本假设之一。只有证明市场是有效的,即市场能够为证券合理定价,证券价格是随机变量,每个投资人都是价格的接受者,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投资组合理论才能成立。后面将提到的期权定价理论和资本结构理论的建立,也以有效市场为前提。有效市场理论是整个财务理论的基石。2.下列不属于导致市场有效的条件是()。A.理性的投资人B.独立的理性偏差C.套利行为D.经济人的存在正确答案:D 投资者都会以理性的方式调整自己对股价的估计。 独立的理性偏差每个投资人都是独立的,则预 期的偏差是随机的,而不是系统的。如果假设乐观的投资者和悲观的投资者人数大体相同,他们的非理性行为就可以互相抵消,使得股价变动与理性预期一致,市场仍然是有效的。 套利非理性的投资人的偏差不能互 相抵消时,专业投资者会理性地重新配置资产组合,进行套利交易。他们会买进被低估的股票,同时出售被高估的股票,使股价恢复理性预期。专业投资者的套利活动,能够控制业余投资者的投机,使市场保持有效。 【提示】以上三个条件只要有一个存在,市场就将是有效的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及其对企业影响之思考

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会计(专本)16-2 路利亚 0 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资本市场的先天缺陷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进入关键阶段,本文先通过对有效资本市场对公司治理的作用的介绍,表明资本市场对公司治理的重要作用,再对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概括整理,然后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分析中国资本市场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有所帮助。 关键词:资本市场,公司治理,体制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无序到逐渐完善,一直处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饱受争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资本市场的先天缺陷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进入关键阶段,资本市场的改革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进步,资本市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一、资本市场的作用 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对公司治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本市场的融资机制,二是资本市场的价格机制,三是资本市场的价格机制,其具体作用如下。 1.1 融资机制 资本市场的重要功能之一是融资功能。无论债务融资还是股权融资都会对公司治理产生影响。尽管股权融资相对于债务融资没有还本付息的压力,但融资的大小受到公司业绩的影响,投资者会根据公司的业绩进行投资的选择。为获得融资的机会,公司经营者会通过改善公司管理,提高公司的营运水平、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来改善公司的业绩。同时,融资结构还可以对经营者的经营激励、对公司的并购产生影响。 1.2 价格机制 在有效的资本市场中,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提供了公司管理效率的信息,反映了公司经营者的经营水平。出资者通过对公司市场价格的观察和预期,可以评价公司经营者的管理水平,降低了代理成本中的监督成本。资本市场的价格提供了投资者对公司的评价,同时也提供了对公司经营者的评价。公司的股价波动会给经营者带来相当的压力,促使经营者尽职尽责,并通过努力工作用良好的经营业绩来维持股票价格。 1.3 并购机制 资本市场对公司治理产生影响的实质是公司控制权争夺,主要通过并购来实现。并购除能实现协同效应外,还能强制性地纠正公司经营者的不良表现。 总之,资本市场通过对公司融资和公司股票价格以及公司控制权的影响,一方面促进公司管理者尽职工作,改善公司管理,提高公司经营业绩,保证投资者收益;另一方面在社会资本与公司法人之间建立桥梁,使资本能够发挥效用,避免闲置,增加社会财富。一个有效率的资本市场是企业健康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社会发展的一大推动器。 二、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

金融市场基本理论概述

金融市场概论 在现代经济系统中,有三类重要的市场对经济的运行起着主导作用,这就是要素市场、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要素市场是分配土地、劳动与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市场,产品市场是商品和服务进行交易的场所。在经济系统中引导资金的流向,沟通资金由盈余部门向短缺部门转移的市场即为金融市场。 §7.1 金融业的发展 第一阶段 19世纪以前 以实物货币为主体 金融机构从事货币兑换业务 第二阶段 19世纪以后 以信用货币逐步代替实物货币

金融业以银行业为主体 第三阶段 19世纪70年代以后 金融创新导致银行业的市场份额下降 金融市场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第四阶段 现在及以后的发展 以金融的国际化,电子化,网络化,经济虚拟化为主要标志 §7.2 金融资产的定义 金融市场的定义 金融市场通常是指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而形成的供求关系及其机制的总和。包括以下三层意思: 1、金融市场是进行金融资产交易的有形和无形的场所。 2、金融市场反映了金融资产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的供求关系。 3、金融市场包含交易过程中金融资产所产生的各种运行机制,其中最主要的是价格(包括利率、汇率及各种证券的价格)机制。金融资产的定义金融资产是指一切代表未来收益或资产合法要求权的凭证,亦称为金融工具或金融证券。金融资产可以划分为基础性金融资产与衍生性金融资产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债务性资产和权益性资产;后者主要包括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等。 包括债务性证券和权益性证券。 分类:1、货币 2、债务性证券 3、权益性证券

4、衍生证券 机制与定价运行机制 定价机制 利率机制 汇率机制 风险机制 监管机制 主体行为 筹资行为 投资行为 套期保值 套利行为基本定价原则:预期未来现金流的现值 基本定价公式:()11T t t t v C R ==∑+ 其中C t —— t 时收到的现金流 R —— 投资者要求的市场收益率 T —— 现金流发生的期限V —— 资产的现值,即内在价值 金融市场与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差异 在金融市场上,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已不是一种单纯的买卖关系,而是一种借贷关系或委托代理关系,是以信用为基础的资金的使用权和所有权的暂时分离或有条件的让渡; 市场交易的对象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即货币资金。 市场交易的场所在大部分情况下是无形的,通过电讯及计算机网络等进行交易的方式已越来越普遍。

证券投资学之现代资本市场理论以及有效市场假说

现代资本市场理论 1、现代资本市场理论的概述 以有效市场假说为核心的现代资本市场理论的产生使对金融问题的分析实现了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变,但该理论是完美假设条件下标准化的理论,不能解释各种市场“异象”,从而使人们对其不断提出质疑,并导致金融理论史上的再次革命与资本市场理论的多极化发展。 现代资本市场理论的产生使关于金融问题的分析实现了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变,其所涵盖的大量科学分析方法与著名的金融理论,如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理论、期权定价理论以及作为它们理论基础的有效市场假说等,皆在理论界得到普遍的认同和接受。然而,有效市场假说是完美假设下的标准化了的理论,现实与理论的不符使得金融市场看似充斥着大量的“异象”。这使得人们对有效市场假说不断提出质疑,开始从各种新的假设条件和角度出发更贴近现实地解释种种市场现象,并从中分化出了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行为金融理论以及分形市场理论。这些新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更具说服力与实用性,从而逐步赢得了人们的关注与认可。然而,新理论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原有理论的退出,原有理论是完美条件下标准化的理论,仍是新理论的比照标准。此外,这些新兴理论正处于初步形成或初步发展阶段,还尚不成熟,且各理论基本上处于分割状态,各自分别从某个特定角度来解释资本市场现象。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各理论逐步走向成熟与完善,各理论之间会相互联系与借鉴并逐步走向融合,最终融会贯通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2、现代资本市场理论的产生 传统金融理论以定性研究为主,现代资本市场理论则侧重于运用数学模型等分析方法进行定量与实证分析,被认为是相对于传统金融理论的一次革命。一般认为现代资本市场理论开始于1952年Markowitz提出的投资组合理论。 现代资本市场理论源于对资本市场的分析。较成体系的资本市场分析开始于2O世纪20年代,自20年代至40年代,资本市场分析基本上由两大派所主宰,即以Graham和Dodd 为代表的基本分析派与以Magee为主的技术分析派。到了50年代后,开始出现了第三个群体,即数量分析者。其实,对资本市场的数量分析可追溯至1900年。Louis Bachelier在其《投机理论》(The Theory of Speculation)一文中,最早使用统计方法分析收益率。50年代,数量分析开始占据主导地位。1952年,Markowitz在其《投资组合选择》(Portfolio Selection)一文中提出了均值一方差投资组合理论,在研究方法上创立了衡量效用与风险程度的指标,确定了资产组合的基本原则,即投资者总是追求风险水平一定条件下的收益最大化或收益一定条件下的风险最小化。Markowitz的资产组合理论被认为是现代资本市场理论诞生的标志。 3、现代资本市场理论的发展演变 有效市场理论奠定了现代资本市场理论的基石并构成了其核心内容。资产组合理论产生后,在现代资本市场理论中占据核心地位的有效市场理论逐步形成。Kendall(1953)与Roberts(1959)发现股票价格序列类似于随机漫步,他们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在给足所有已知信息后,这些信息一定已经被反映于股价中了,所以股价只对新信息作出上涨或下跌的反应。由于新信息是不可预测的,那么随新信息变动的股价必然是随机且不可预测的。

有效资本市场假说检验简介

有效资本市场假说检验简介 一、弱式有效假说的检验 检验原理:技术分析是否能用于价格(收益)预测,若有用,则弱式有效不能成立。 检验方法: 1、序列自相关分析。(若股票收益率存在时间上的自相关,即以前的收益率能影响现在的收益率,则技术分析有用,弱式有效不能成立。)相关系数及检验见书上。 2、串检验。构造三种“串”,检验相关性。 3、滤嘴法则:给出一个股票买卖的“滤嘴”,即比阶段最低点上升时买入,比阶段最高点下降时即卖出,观察是否比买入并持有策略有更高的收益率。 二、半强式有效假说的检验: 检验原理:基本分析是否有用。 方法:事件检验法,即检验和公司基本面有关的事件发生时,股价变化有无快速反应。若能快速反应,则投资者不能通过新信息获得超额利润,基本分析失灵,半强式有效成立。 三、强式有效假说的检验 检验原理:内幕消息是否有用。 方法:检验基金或有可能获得内幕消息人士的投资绩效评价,若被评估者的投资绩效确实优于市场平均,则强式有效不能成立。 [编辑] 有效市场假说的意义 [编辑] 1.理论意义 提高证券市场的有效性,根本问题就是要解决证券价格形成过程中在信息披露、信息传输、信息解读以及信息反馈各个环节所出现的问题,其中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建立上市公司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从这个角度来看地,公开信息披露制度是建立有效资本市场的基础,也是资本市场有效性得以不断提高的起点。

[编辑] 2.实践意义 (1)有效市场和技术分析。 如果市场未达到弱式下的有效,则当前的价格未完全反映历史价格信息,那么未来的价格变化将进一步对过去的价格信息作出反应。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可以利用技术分析和图表从过去的价格信息中分析出未来价格的某种变化倾向,从而在交易中获利。如果市场是弱式有效的,则过去的历史价格信息已完全反映在当前的价格中,未来的价格变化将与当前及历史价格无关,这时使用技术分析和图表分析当前及历史价格对未来作出预测将是徒劳的。如果不运用进一步的价格序列以外的信息,明天价格最好的预测值将是今天的价格。因此在弱式有效市场中,技术分析将失效。 (2)有效市场和基本分析。 如果市场未达到半强式有效,公开信息未被当前价格完全反映,分析公开资料寻找误定价格将能增加收益。但如果市场半强式有效,那么仅仅以公开资料为基础的分析将不能提供任何帮助,因为针对当前已公开的资料信息,目前的价格是合适的,未来的价格变化与当前已知的公开信息毫无关系,其变化纯粹依赖于明天新的公开信息。对于那些只依赖于已公开信息的人来说,明天才公开的信息,他今天是一无所知的,所以不用未公开的资料,对于明天的价格,他的最好的预测值也就是今天的价格。所以在这样的一个市场中,已公布的基本面信息无助于分析家挑选价格被高估或低估的证券,基于公开资料的基础分析毫无用处。 (3)有效市场和证券组合管理。 如果市场是强式有效的,人们获取内部资料并按照它行动,这时任何新信息(包括公开的和内部的)将迅速在市场中得到反映。所以在这种市场中,任何企图寻找内部资料信息来打击市场的做法都是不明智的。这种强式有效市场假设下,任何专业投资者的边际市场价值为零,因为没有任何资料来源和加工方式能够稳定地增加收益。对于证券组合理论来说,其组合构建的条件之一即是假设证券市场是充分有效的,所有市场参与者都能同等地得到充分的投资信息,如各种证券收益和风险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同时不考虑交易费用。但对于证券组合的管理来说,如果市场是强式有效的,组合管理者会选择消极保守型的态度,只求获得市场平均的收益率水平,因为区别将来某段时期的有利和无利的投资不可能以现阶段已知的这些投资的任何特征为依据,进而进行组合调整。因此在这样一个市场中,管理者一般模拟某一种主要的市场指数进行投资。而在市场仅达到弱式有效状态时,组织管理者则是积极进取的,会在选择资产和买卖时机上下功夫,努力寻找价格偏离价值的资产。 (4)有效市场的三种形式和证券投资分析有效性之间的关系可以由下表来表示: 市场有效性与投资分析的关系图

有效资本市场Fama

有效资本市场:理论与实证的回顾 F.Fama 一.介绍 文章首先对有效市场的“有效”作了解释:价格能够充分反映可获得的信息。 然后介绍了本文的内容:先从理论谈起,然后进入三种有效程度市场的实证问题:反映了所有历史信息的弱有效市场,反映了所有公开信息的半强有效市场,没有人可以获得关于价格的特别信息的强有效市场。 预告了结果:有效市场获得了支持。 最后强调了文章会从理论着手,一些实证问题则根据一定的历史顺序进行。 二.有效市场理论 A.期望收益与“公平”博弈模型 有效市场中“信息被充分反映在价格之中”是一个很模糊的说法。“期望收益理论”中市场均衡的条件可以用期望收益的形式给出,在其表达式中可以将历史信息表示出来。它具有重要的实证意义,特别是引入了公平博弈模型。在公平博弈模型中,收益的期望值为0,也就是说,任何策略的投资都不能获得超额的收益。 B.半鞅模型 半鞅指的是一个期望收益在时间序列上不减的模型;而当该期望收益为常数时,则是一个鞅。半鞅模型在对一些交易策略的实证研究中有重要价值。 C.随机游走模型 过去曾将“信息充分被反映”理解为连续价格变动是相互独立的,并且还认为是同分布的。这就几乎等同于随机游走模型的假设。而事实上在对“有效市场”的研究中,可以把随机游走模型看作公平博弈模型更强的形式。 D.满足有效性的市场条件 这些条件是有效市场的充分而非必要条件:(1)无交易成本(2)所有人能够免费获得一样的信息(3)所有人对信息有一样的分析推断能力。 虽然由于现实不能满足这三个条件,但不一定就由此造成市场非有效;但他们可能是非有效的潜在原因。实证就是要验证他们对价格形成的影响。 三.证据 对三个有效层次的划分可以可帮助我们认识信息反映进价格的程度以及其中的原因。 A.弱有效市场的检验 1.随机游走与公平博弈:一点历史背景 对价格的研究是从实证开始的,但这就缺乏了理论的支持。大家在寻找理论支持时,注意到了公平博弈模型和随机游走理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实证研究,从而逐渐形成了有效市场理论。 2.随机游走文献中关于市场有效性的检验 研究了序列协方差,认为大致为0,从而验证了独立性。但是如果仔细研究,还是从数据中能够找到非独立的线索。而事实上,有效市场成立与否并不依赖于随机游走是否一定成立。Filter方法中虽然存在利用极短期操作来获得超额报酬的可能,但任何的交易费用的存在

有效资本市场理论基本内容

1965年,法玛在一篇文章中提出了著名的有效市场理论。 如果证券的价格充分反应了所有可获得的信息,那么证券市场就是有效的。 有效市场——信息的有效性 有效市场应具备的特点: (1)当企业需要资金时,能以合理的价格在资金市场上筹集到资金。 (2)当企业有闲置的资金时,能在市场上找到有效的投资方式。 (3)企业理财上的任何成功和失误,都能在资金市场上得到反映。 有效市场理论的假设: a.信息公开的有效性,信息从公开到接受也是有效的。 b.投资者对信息做出的判断是有效的。每个投资者都根据所获得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及时的判断,每个投资者对某种资产的价格判断都是一样的。 c.投资者都能有效地根据自身的判断进行投资,每个投资者都能做出及时准确的投资行为。 d.市场上存在大量的、竞争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参与者对证券进行分析和估价,每一位参与者对证券进行分析和估价都是相互独立的。 e.有关证券的各种信息以随机的方式进入市场,且每个信息公布后,市场对价格的调整是相互独立的。 f.竞争的投资者努力迅速地调整证券的价格,使价格反应新信息的影响,尽管调整可能不完全,但这种调整是不存在蓄意扭曲炒作的。 在这些假设下,人们可以预期价格变化将是独立和随机的。 公平博弈模型在某一特定时点上,研究证券价格,假设在特定时点上证券价格能及时全面地反映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公式表示如下: 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含义:在一个有效金融市场上,以当时的市场价格简单地买入或者卖出一项金融资产,并不能够使投资人实现任何套利的利润。支撑“有效市场理论”的基本逻辑是:在金融市场上,任何一项资产的相关信息,能够有效、及时和普遍地传递给每一个投资者,帮助投资者迅速建立或修正该项资产的预期,并由投资者相应的买卖行为使这些信息最终反映到该金融资产的当前价格上去。 Fama(1970)提出了有效市场的三种形式: 弱式有效市场 证券价格反映所有可得到的历史价格和交易量的信息。在该市场,任何投资者都不能依据对历史价格的分析获得非正常报酬。 所有包含在过去证券价格变动的资料和信息(价格、交易量等历史资料)都已完全反映在证券的现行市价中;。 证券价格的过去变化和未来变化是不相关的,即所有证券价格的变化都是相互独立的。 任何投资者均不能通过任何方法来分析这些历史信息以获取超额收益。即如果市场弱有效形式成立,技术分析没有用。(投资者的行为会消除任何与股票价格走

多层次资本市场形成与发展的重大意义

多层次资本市场形成与发展的重大意义 资本市场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平台。资本市场能否充分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不但取决于资本市场的制度性建设,更取决于资本市场多层次体系的完备。 自1990年底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建立和A股的发行,让我国资本市场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实质性突破发展,并从此不断深入研究本国市场实际,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成功经验,不断的通过资本市场产品创新推出新的品种和交易市场。到2003年政府针对层次单一的大中型企业主板市场首次提出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于是2004年我国推出了中小板,2009年推出了创业板,去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新国九条”,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对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推进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和政策举措。这数十年探索,国家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已初具规模,股票交易所市场日益壮大,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服务范围已扩展至全国,同时债券市场期货及衍生品市场蓬勃发展,产品日益丰富,规模不断扩大。可见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不仅有力支持了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现代金融体系、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多层次资本市场是对现代资本市场复杂形态的一种表述,是资本市场有机联系的各要素总和,完备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就是成熟资本市场的表现。从发达国家成熟的资本市场来看,多层次资本市场是各类现代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对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资本市场的存在价值和功效取决于资本市场的效率,资本市场的效率从根本上讲是资本市场在完成储蓄转化为投资这一对经济发展具有根本意义的功能时所体现出来的效能,从资本供给者和需求者的多样化来看,资本市场必定要通过市场细分提供多样的投资品种来最大限度、高效率地实现供求平衡才能体现其效率和功能,要达到这样的的目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也就成为必然。 另外,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也是当下市场经理发展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国内注册的大小工商企业超1000万家,在深沪市场上市的仅有不到2000家,几千上万家企业排队等着上市,单一的资本市场远远解决不了绝大多数企业

资本市场理论与政策

.资本市场理论与政策

————————————————————————————————作者:————————————————————————————————日期:

资本市场理论与政策 (国民经济 9周)2011.2.24 一、后金融危机的国际资本市场 0、视频:美国模式VS中国模式 1、金融危机挑战既有模式 (1)压力测试与充分信息政府对银行系统进行资产审定一周后开门的银行就是好银行公众有了信息恢复信心 (2)金融回归社会经济润滑剂的功能银行和非银行业对美经济供献在GDP中一般为17%,而现在达到1/3,偏高(3)金融服务业应有新的模

式民众贷款买房导致储蓄率为0,表明金融业寻租达到极值状态(大量制造金融产品获取最大利益)危机是对这一模式的抵制新模式必须回归正常业务和利润状态 (4)新兴职业将被推出增加风险监管人员缩小银行资产规模避免“大的不能死”严控彼此牵联的衍生品避免拖垮金融系统分业经营梅开二度 2、美国救市政策会灵吗(1)救市政策仍走“刺激消费”老套路:免税免还贷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服务

(2)量化寛松的货币政策美联储印了2万亿美元 (3)能否信任美联储高通胀 3、金融市场的表现不尽人意 (1)美元疲软财政赤字(2)企稳投资策略基本完成股市反弹煤电加税石油回升 4、寻找新的投资产品和市场 (1)投资资源,跑赢纸币防通胀 (2)发达国家寻找新的成长

模式 参股科技、能源、生物制药; 大鱼吃小鱼 (3)流动性漏出量化寛松产生的货币流向高增长国家 中国、巴西、香港如何利用 5、谁能继续拉动世界增长 中国把消费这个接力棒要接过来 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解读 0、视频:沪金融产品单一 1、金融中心的标志 2、中国为什么要建国际金融中心

现代金融市场理论的四大理论体系

现代金融市场理论的四大理论体系 现代金融市场理论主要包括相辅相成的四大理论体系,即资本资产定价理论、有效市场理论、资本结构理论以及方兴未艾的行为金融理论。 一、资本资产定价理论 在金融市场中,几乎所有的金融资产都是风险资产。理性的投资者总是追求投资者效用的最大化,即在同等风险水平下的收益最大化,或是在同等收益水平下的风险最小化。资本资产定价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研究的是风险资产的均衡市场价格问题。该理论认为,投资者只能通过改变风险偏好来影响风险溢价,即“只能通过承担更大的风险来谋求更高收益”。 CAPM理论为消极投资战略——指数化投资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也为评价基金经理的业绩提供了参照系。CAPM理论在假设前提上的局限性导致了实证的失效,这也为行为金融的发展提供了理论空间。其在假设上的非现实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市场投资组合的不完全性。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经济主体对理性预期的偏离,各个投资者不可能达到一致的市场组合。第二是市场不完全导致的交易成本。在一个完全的资本市场中,追求投资者效用最大化的投资者是完全理性的,不存在税收和政府管制等交易成本,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市场结构处于完全竞争状态,信息是完全对称的,且经济主体可以无成本地拥有信息,金融资产是完全可分的。然而,现实的金融市场并不是无摩擦的,而是存在各种各样的交易成本,如证券借贷限制、买空卖空限制和税收等。第三是该理论仅从静态的角度研究资产定价问题,且决定资产价格的因素也过于简单。从发展的角度,需要加入多因素跨期博弈模型来研究投资组合的动态变动。 二、有效市场理论 有效市场理论主要研究信息对证券价格的影响,其影响路径包括信息量大小和信息传播速度两方面得到内容。如果资本市场是竞争性的和有效率的,则投资的预期收益应等于资本的机会成本。如果在一个证券市场中,证券价格完全反应了所有可能获得或利用的信息,每一种证券的价格永远等于其投资价值,那么就称这样的市场为有效市场。 罗伯茨于1959年首次提出用于描述信息类型的术语。当信息集从最小的信息集依次扩展到最大的信息集时,资本市场也就相应地从弱势有效市场逐步过渡到强势有效市场。1、弱势有效市场假说 该类有效市场假说是指信息集包括了过去的全部信息。也就是说,当前价格完全反应了过去的信息,价格的任何变动都是对新信息的反应,而不是对过去已有信息的反应。因此,掌握了过去的信息(如过去的价格和交易量信息)并不能预测未来的价格变动。 2、半强势有效市场假说 该类有效市场假说是指当前的证券价格不仅反映了历史价格包含的所有信息,而且反应了所有有关证券的能公开获得的信息。历史价格信息和能获得的公开信息就构成半强势有效市场假说的信息集。在半强势有效市场假说下,信息对证券价格的影响是瞬时完成的。对普通股来说,与收益和红利有关的信息能迅速体现在证券价格中。因此,在半强势有效市场中,投资者无法凭借可公开获得的信息获取超额收益。 3、强势有效市场假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