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人有三命性命生命和使命
国学系列-世说新语第31课《刘伶戒酒》-任诞篇

原文
《刘伶戒酒》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弃器,涕 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 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 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 于神前,请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 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可不 听。”便饮酒进肉,隗(túi)然已醉矣。
说一说
【社会背景】 魏晋时期,天下大乱
当时社会动荡,政权斗争非常残酷,民不聊生。文 士们不但无法施展才华,而且时时担忧性命,因此许多文 士崇尚老庄哲学,从中寻找精神寄托,用清谈、饮酒、装 狂等形式来派遣苦 闷的心情,“竹林 七贤”便是这些人 的代表。他们不拘 礼法,清静无为, 常常聚众在竹林清 谈,喝酒,唱歌。
“泣,无声出涕曰泣。”
祷告
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
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
甚善。我不 能自禁,唯 当祝鬼神, 自誓断之耳。 便可具酒肉。
准备
鬼 神 之 位
礻,祭祀 口,祷告 人
解字
祝
造字本义:动词,祭奉神灵,祷告求福。
“祝,祭主赞词者。”
绝,用刀斧将丝、 绳切成两段
斤,刀斧
解字
1斛10斗
酒病
拿
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可不听。”便引
通“颓”
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天生刘伶,以酒
为名。一饮一斛, 五斗解酲。妇人 之言,慎可不听。
鬼 神 之 位
刘伶因饮酒过多而身体不适,非常口渴想喝酒,于是 向妻子要酒。(他)妻子把酒倒掉,摔碎了装酒的瓶子, 哭着规劝刘伶说:“您喝酒太多,不是养生的方法,一定 要戒掉啊!”刘伶说道:“那好吧,我自己戒不了,只有 在神面前祈祷发誓才可以把酒戒掉,请你准备酒肉吧!” 妻子说:“就遵从您的意思办。”(于是)她把酒肉放在 神案前,(大声)说道:“老天生了我刘伶,认为酒是自 己的命根子,一次要喝一斛,喝五斗才能解除酒醒后神志 不清犹如患病的感觉。妇道人家的话,可千万不能听!” 说罢,拿起酒肉,大吃大喝起来,不一会儿便醉醺醺的了。
性命生命使命作文 800

性命生命使命作文 800性命,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最神圣的存在。
它承载着生命的意义和使命的责任,是我们存在于世上的根本。
性命的存在,使我们有了体验生活、感受世界的机会;性命的意义,让我们懂得珍惜生命、珍惜自己。
而性命的使命,则是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尽自己所能,为社会、为家人、为自己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性命,是一种神圣的存在。
它不是我们可以随意挥霍的东西,而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用行动去证明的。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性命,它是独一无二的,是无法替代的。
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性命,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身边的人。
因为只有活着,我们才能为家人带来快乐,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性命的存在,是我们能够感受世界、体验生活的前提,所以我们要好好地保护它,让它绽放出最美丽的光芒。
性命的意义,是让我们懂得珍惜。
生命的长度并不是我们能够掌控的,但我们可以掌握生命的质量。
我们要珍惜每一天,不要虚度光阴,不要浪费生命。
因为只有珍惜,我们才能体验到生命的美好。
在珍惜中,我们会学会感恩,学会懂得生活的真谛。
当我们明白了生命的意义,我们就会更加珍惜自己的性命,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性命的使命,是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尽自己所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有的人是为了家庭而努力,有的人是为了社会而奉献,有的人是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拼搏。
不论是哪种使命,都是对性命的尊重和珍视。
我们要努力做到最好,为自己的性命赋予更多的意义。
我们要为家人创造幸福,为社会贡献力量,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只有在实现自己的使命中,我们的性命才能得到最完美的体现。
性命,是我们存在于世上的根本。
它承载着生命的意义和使命的责任,是我们存在的意义所在。
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性命,懂得生命的意义,努力实现自己的使命。
只有这样,我们的性命才能得到最完美的体现,才能让我们活得更加有意义、有价值。
让我们一起珍惜性命,感悟生命的意义,实现自己的使命,让生命在我们手中绽放出最美丽的光芒。
性命,生命,使命作文

性命,生命,使命作文性命,生命,使命作文篇一生命的过程是什么呢?突然间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人不能总是没有目的、没有方向地活着。
虽然阅历尚不丰富,但对于生命却总有一种从心底的理解,仿佛它原本就是我思想的一部分。
其实所谓生命,只是人类生存的一种方式罢了。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生命中的挚爱,都有会永远深深铭记的人,也都在爱与被爱中彼此交融。
我们都在为了一种使命而活着,至于是什么使命,是谁赋予的,却无从得知。
只是在冥冥中注定,某个时间,某个地点,某个场景下,同特定的人发生特定的事,我们无法改变结果,会遇到的总会遇到,该失去的总会失去。
真的是这样,在漫漫的生命长河中,我们非常渺小,渺小到对自己不愿看到的,不愿发生的事总是无能为力,眼睁睁地看着它失去,看着它毁灭。
我想,每个人都体会过这样的痛苦,也只有经历过了,才能重生,才能正视,才能学会坦然去面对。
那么,按着既定的轨道行走,在有限的生命中,为什么不让自己快乐一点呢?我们既然遵循了神的旨意,背负着责任生活下去,就要好好的活着。
人生一世,确实有很多的苦难,也许有些挫折是我们几乎无法承受的。
但是,我们要懂得,一个人活着,不只是为自己,更是为了所有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
我们是死者的延续,是生者的希望,我们的身上流淌着的是温热的血液,呼吸着的是清新的空气,看到的是家人、朋友的笑脸。
所以,我们肩负的是爱,沉甸甸的爱。
而它再沉,我们都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因为有爱,所以珍惜。
倘若可以再来一次,我依旧愿意生活在这里,因为这里有我永远的记忆,有我的爱,有我的梦,有我的使命。
生命的过程,不是功成名就,不是财力双收,而是好好的活着,好好地去爱每一个人。
要相信,上帝不会总沉睡不醒。
性命,生命,使命作文篇二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是一株苍茂的大树,是一只飞翔的海鸟:那么,使命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就是那深扎的树根,就是那扇动的翅膀。
没有使命,生命的动力便荡然无存:没有使命,生命的美丽便杳然西去。
梁晓声三命观的议论文

梁晓声三命观的议论文《我和我的命》是著名作家梁晓声的作品。
围绕着“人有三命——一是父母给的,这决定了人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和基因怎样,曰天命;二是由自己在生活中的经历所决定的,曰实命。
生命生命,也指人在生活中所恪守的是非观,是生活与命的关系的组合词;三是文化给的,曰自修命。
”作品围绕方婉之展开了故事。
与他具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总想从她这里得到资助。
因养母去世,和养父关系一度紧张,后又慢慢修复。
重点还是呈现方婉之在深圳打工结识的李娟、郝倩倩等一系列年轻人闯荡的形象。
讲述人与命的深度纠葛,呈现不幸和幸福的多维辩证,思考人何以为家,何以为人。
这些人既具有所处时代的共性,又有鲜活独特的存在,有着各自不同的命和运。
梁晓声认为,我们时代的年轻人也与父辈一样,能够承担家庭的责任、自我成长的责任,乃至社会的责任。
这种基于家庭伦理和亲情伦理的现实关怀,被评论家、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命名为“伦理现实主义”,他认为,梁晓声是当代文坛少有的,致力于书写平民的正道沧桑的作家。
而他的“正道”扎根于中国的伦理,扎根于中国的现实和时代变迁。
这部小说聚焦于“命运”这个主题,小说中说,人有“三命”:一是父母给的,原生家庭给的,叫“天命”;二是由自己生活经历决定的,叫“实命”;三是文化给的,叫“自修命”。
人的总和显然与这三命有密切的关系。
梁晓声在小说中对“命运”倾注了最深切的关怀。
他写出了命运之不可违拗的决定作用,也写出了人的奋斗和自修自悟能够改变命运的强大力量。
《我和我的命》是关于命运的写作,也是关于人怎样去面对命运的写作,如开头部分写道:“我的体会是——当人真的能心平气和地面对坏命运,连命运之神也会刮目相看。
果有命运之神的话,她或他的工作不过就是电脑般的工作,是某种神秘程序的自动锁定。
即使那程序是他们参与编制的,估计也无法操控每一次的抽签结果。
所以,对于命运之神的工作,我也采取理解万岁的态度。
可我既已被选中,我便也做了些该做的事——我在沪深两地组建了癌病友网站,还主编了一份民间的刊物《与癌共舞》,颇受癌病友喜欢…… ” 李敬泽认为:“对中国人来说,几乎没有一种与他人无关的个人幸福,也没有一种与别人无关的命,顺应大势,我命由我,这是中国人的精神,也是我们和我们的命,是我们想要的善好的生活。
材料作文“性命·生命·使命”导写

材料作文“性命·生命·使命”导写作者:韩延明来源:《新高考·语文学习(高一高二)》2016年第01期[作文题]阅渎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平庸的人只有一条命,叫性命。
优秀的人会有两条命,性命和生命。
卓越的人则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这则材料出自当代著名小说家、编剧麦家的名言。
“性命”“生命”和“使命”分别代表了生存、生活和责任,也分别代表了人生由低到高的三种境界。
同样为人,平庸的人只是为了生存而存在,他们追求一日三餐的温饱,没有高远的目标,也没有伟大的理想,每一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优秀的人珍惜性命的同时,更加注意提高内在修养和生活质量,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精彩。
他们虽然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延年益寿,但能拓宽生命的广度。
生活有了更广阔的空间,性命自然就更有意义,就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为“生命”了。
而卓越的人则比其他人多一个“使命”。
“使命”是一定要把事情做成、做好的责任,是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一种责任。
他们把自己的生命同国家、民族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肩上有着沉甸甸的担当,这就是神圣的使命。
没有使命,再优秀的生命,也难以活出人生的精彩。
优秀的人可能会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很精彩,可那毕竟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的事情。
而卓越的人,因为心中有神圣的使命感,所以能对国家、社会和人民高度负责,忠于职守,做出贡献。
使命感是前进的动力源泉,没有明确而崇高使命感的人,注定不会走得太高太远。
因此,“性命”只能证明你活着,“生命”可以证明你活得有意义,“使命”则证明你活得高贵,活得伟大。
三者相比,“使命”无疑为人生的至高境界,也是本题的最佳立意。
这则材料具有明显的思辨色彩,解读时要运用辩证的观点,全面、合理地进行审视,多角度、多侧面加以分析,不能肯定其一,否定其余,步入极端化误区。
话题作文题目大全

话题作文题目大全话题作文题目(一)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作家麦家说道:“愤世嫉俗的人存有一条命,性命;杰出的人存有两条命,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存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历史使命,它们分别代表了存活、生活和责任!”恳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定角度,executed题目,写下一篇不少于字段作文。
解读材料所言的性命、生命和历史使命就是存有特定内涵的,精确把握住其内涵,明晰三者的界限及其特征,就是审题的关键。
这里的“性命”,就是存活,就是生物意义上的活著;没高尚的精神崇尚,只言穿衣吃饭,一切为了保持“性命”的存有,就是其最为明显的特征。
“生命”则就是人本意义上的活著,懂得道义,刘自尊,言骨气,崇尚幸福的生活,这才就是真正手握“生命”的人。
“历史使命”就是必须存有责任感,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敢于担负起,勇于牺牲生命。
本题立意角度较多,比如说:见贤思齐,舍弃愤世嫉俗,婉拒猪栏式理想;强化修练,提升自我,提高人生的质量;践行责任意识,加强使命感,搞大写的人;等等。
还可以逆向思维,以“超越生命的价值序列,关怀和认同流于的生命”为立意,提倡所有生命相互公平和相互尊重,提倡人类创建与万物休戚与共、生死相依的密切关系。
范文我有几条命冬天,外面的雨非常大。
我走进一家面馆,点了一碗刀削面,坐在位置上等待,心里却还在想着刚才的一幕。
放学的铃声刚刚想到,我便飞身冲向教室,开回大面馆。
在紧邻菜市场的马路上,忽然辨认出一个鸡蛋大小的土疙瘩,我飞奔一脚,土疙瘩不偏不倚砍至了一位中年妇女的身上。
那中年妇女怒骂道:“眼瞎啦,还中学生呢?”我立即反唇相讥:“中学生怎样?中学生不是人?”话一出口,我立刻深感驴唇不对马嘴,就是人就可以用土疙瘩砍别人?这就是什么逻辑?可是直面这样的质问我该怎么提问呢?还没有想得停当,这时门被推开了,一阵凉风在店里刮过,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走进来的是一对父女,父亲穿着雨衣,脸上被冰冷的雨水冻得红通通的,他点了一碗面后交给女儿,便着急走了出去。
作文审题思维训练一(附答案)

作文审题思维训练(一)命题:杨朋潮1.对下面材料中划线句子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作家余华与一位餐馆老板聊天,谈到读书时,餐馆老板深有同感:“我常让厨师去品尝其他餐馆美食来提高自己的厨艺,我发现总挑别人菜肴缺点的,没有进步;总夸别人菜肴优点的,倒成了好厨师。
”A要成为优秀的厨师,更要学习别人菜肴的优点。
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做出评价,应全面公正。
C世间万物缺陷难免,多吸收其优点,才有长进。
D.读书做菜,都要既找别人缺点,也学别人优点。
2对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如果人能把自己的烦恼拿到市场上交易,任何人在看到别人的烦恼后,都宁可把自己的烦恼拿回家。
A.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B人都会将自己身上的不幸无限放大。
C.人应该乐观面对自己的烦恼。
D.人应该同情他人的不幸。
3作家马尔克斯在《告别信》中说:“我会用泪水浇灌玫瑰,以此体味花刺的痛苦和花瓣的亲吻。
”对这句话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A.幸福和痛苦是把双刃剑,人生是逃避不了的。
B.人当勇敢地面对困境,直面苦难,迎接挑战。
C.人当感悟痛苦的磨难,从中品尝幸福的滋味。
D.不要把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要同情弱小。
4对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没有一个民族可为他们中间出现了这样一个对人类文明发展贡献巨大的人而骄傲起来,因为民族骄傲完全是一种无聊的癖好,在像哥白尼这样一位内心独立的人面前,是难以站得住脚的。
A.哥白尼的贡献巨大,但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因此而骄傲起来。
B哥白尼内心独立,他不想让某一民族为他所取得的巨大贡献而无聊地骄傲。
C哥白尼的巨大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而不是属于某一个民族。
D.哥白尼的贡献巨大,不值得所有民族骄傲起来,因为民族骄傲完全是无聊的5.对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路是永远有的,即使走到前面无路了,你还可以在那无路处开辟出新路来。
而村,并不是都有的。
人生有三条命,你有几条?

人生有三条命,你有几条?在大自然不变的法则中,每一种生灵都只有一次生命。
但对于那些生命力顽强的生灵我们会说它们有多条命。
相传猫就有九条命,所以民间常说“九命灵猫”。
那只不过说猫的生命力顽强,亦如沙漠里的仙人掌;戈壁上的芨芨草;沼泽里的红树林。
但是人不如它们,人的生命是如此的脆弱,敌不过疾病、灾祸、战争。
不过,人却有三条命!有人说,平庸的人只有一条命,叫性命;优秀的人有两条命即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则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
而它们分别代表着:生存、生活和责任。
每一条命都包含了特定的心理含义,或许,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遭遇后,有的人命减少了,有的人命却增加了!你有几条命呢?性命,最原始的面貌即是本我的风采我们害怕死亡,害怕疾病,害怕自然灾害,害怕战争。
因为我怕冰冷、怕折磨、怕伤痛、怕饥饿。
我们绝多数人都是芸芸众人中的一个,我们或许来自不同的地方,从事不同的工作,或贫穷,或富有,但我们都有着共同的本能:活着,继续维持着这仅有的性命。
性命,正如弗洛伊德理论中的本我,它是有先天的本能、基本的欲望组成。
饿了会寻求吃的,渴了要喝水。
会以一种快乐的原则追求本能能量的释放和紧张的解除。
从心理层面而言,性命不过是在维持最原始的生命动力。
它仅仅是马斯洛所言的人类心理需要理论中的最底层——生理需要。
只不过,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活得好点,有的人活着差点,但从本质上是无关紧要的,都是一样的,都是在初级的生存,是被本我踏在脚底遵从活命的奴隶,在内驱力的驱使下奔波在生命维持的道路上。
对于这样的人来说,要做的也许不是解决票子和口粮问题,而是更应该关注自身和生命原有的意义,因为除了本我的本能,还有自我的存在!生命,自我觉知并意识到这个世界从前很不能理解一些现象:有的人自己都吃不饱,穿不暖,但是他们却要将自己维持性命的物质资料送给他人;有的人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在命悬一线时用自己的身躯挽救其他的生命;有的人就算饿死也不会吃“嗟来之食”……后来,我才明白这些人有两条命,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命,就如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