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失血性休克的护理

合集下载

术中失血性休克的护理

术中失血性休克的护理

心理护理
失血性休克患者往往伴有紧张、焦虑 等不良情绪,应给予心理护理,缓解 患者的紧张情绪。
未来发展趋势探讨
01
02
03
04
个体化护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 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提高
护理效果。
智能化监测
借助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 实现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高发 现和处理失血性休克的效率。
多学科协作
疼痛管理策略实施
疼痛评估
定期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了解疼痛部位、性质、程度等信息, 为制定个性化疼痛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药物治疗
根据疼痛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进行治疗,如非甾体类抗 炎药、阿片类药物等。
非药物治疗
采用物理疗法、心理疗法等非药物治疗手段,帮助患者缓解疼痛。
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 减轻其焦虑、恐惧等负 面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
心理疏导
针对患者出现的心理问 题,进行心理疏导和干 预,帮助其建立积极的 心态。
康复指导
根据患者病情和恢复情 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 计划,包括饮食、运动 、生活等方面的指导, 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06
CATALOGUE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应用止血药物和升压药物
止血药物
根据出血原因和部位,选用适当的止血药物,如止血敏、止血芳 酸等。
升压药物
根据患者血压情况,选用适当的升压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 腺素等,以维持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在应用止血药物和升压药物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 时调整药物用量和种类。
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治疗
根据患者的失血情况和生命体征,及时给 予输血治疗,以补充血容量和纠正贫血。

失血性休克在手术中的急救护理

失血性休克在手术中的急救护理

者, 术后切开气管 , 护理工作 中按气 管切开护理 常规 及严格 遵 守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护理 , 8例病人 呼吸平稳无并 发症发
生 于术 后 第 1 ~ 1d拔 除气 管 套 管 , O 4 自主 呼 吸好 , 氧 饱 和 血
度 波动 在 9 ~ 10 。 5 0%
4 陈代 莲 . 神 经 瘤术 后 并 发 症 的观 察 和护 理 [] 华 夏 医学 ,0 1 听 J. 20 ,
维普资讯
50 9
医 学理 论 与实 践 2 0 年 第 2 卷第 5期 08 1
JMe e r P a 12 , o 5 Ma 0 8 dTh o & rcVo. 后全麻未清 醒者, .. 术 应去 枕平卧位 , 头偏 向健侧保持呼吸道通 畅, 以免, u 物逆流 入气 道 ; Kt : 意识 清醒 ,
身 、 背 1次 , 每 日用生 理 盐 水 3 ml 庆 大 霉 索 8万 U+ 扣 并 0 +
2 S e t k P J n el P ,F e t o sa e e ii fh g o u i h p a E, a a t J h w - tg xs n o a e a o s e o c n u o sJ , u o u g 1 7 , 7 1 : 7 4 . e r ma  ̄ ] Ne r s r , 9 9 6 ( ) 3 — 1
2 2 7 营养支持 : . . 由于创伤修复 、 高热等原 因 , 致机体 消耗 量增 加, 故应重视 营养支持 及水 电解 质平衡。对于吞 咽困难 病人可采取鼻饲高蛋 白、 高维 生素 、 高热量且 易消化流质饮
在血压平稳情况下抬高床头 1 ~3 , 5。 o。 以利于颅 内静 脉 回
全, 眼球 干燥 患者 , 护理上定 时用 1 氯霉 素眼药水滴眼 , 睡 前用红霉素眼药膏护理 , 白天戴眼罩 , 必要时 缝合 患眼 , 以保 护眼角膜l 。本 组病人 『 于护理 措施 得 当. 1例发 生 烫 _ | j } j 无 伤、 眼角膜溃疡现象。 2 2 5 屙组颅神经损伤 的护理 : .. 后组颅 神经损伤 者常伴有 声音嘶哑 、 亥、 咽困难或 咳嗽 反射 减退 , 手术后 3 暂 呛I 吞 故 c 1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术中抢救和护理配合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术中抢救和护理配合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术中抢救和护理配合失血性休克是指由于大量出血导致循环血容量不足,心脏无法正常泵血,导致组织缺氧和器官功能衰竭的严重疾病。

术中抢救和护理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度过这个危险期,恢复健康。

下面将详细介绍术中抢救和护理配合的相关内容。

首先,在抢救和护理开始之前,需要明确患者的具体病情,包括出血原因、失血量、血流动力学指标等。

通过监测患者的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判断患者的失血程度和严重程度。

抢救的第一步是迅速停止出血,尽快建立血容量。

在手术中,外科医生需要做到尽可能迅速止血,采取合适的措施,如打结、压迫、使用止血剂等。

同时,麻醉医生和护士还需要对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进行监测,及时调整药物和液体的使用。

术中护理配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给予输血、输液和输氧:在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中,输血是重要的手段之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血液制品进行输注,如红细胞悬液、血浆和凝血因子等。

同时,还需要给予适量的晶体液和胶体液来维持血容量,保证心脏能够正常泵血。

此外,氧气的供应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来辅助呼吸,提供足够的氧气。

2.保持体温和水电解质平衡:在手术过程中,患者易受寒冷刺激和全身分布情况改变的影响,导致体温下降。

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如给予热水袋、暖气灯等,保持患者的体温在正常范围内。

此外,失血性休克患者由于大量失血,容易导致水电解质紊乱。

在输液的同时,还需要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水平,并及时进行补充。

3.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在抢救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血压、心率、呼吸、尿量、皮肤颜色等。

一旦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呼吸急促、尿量减少等不良症状,需要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此外,护士还需要记录患者的输血量、输液量、药物使用、监测结果等,为后续的诊疗和护理提供依据。

4.心理支持和疼痛控制:失血性休克患者由于疾病的严重性和治疗的刺激,往往伴有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手术室失血性休克抢救与配合

手术室失血性休克抢救与配合
手术室失血性休克抢 救与配合
演讲人
目录
01. 失血性休克的定义和分类 02. 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措施 03. 手术室失血性休克的配合 04. 失血性休克的预防
1
失血性休克的定 义和分类
失血性休克的定义
失血性休克是指由于 大量失血导致有效循
1 环血量减少,组织器 官灌注不足,细胞代 谢紊乱,进而引起全 身性功能障碍的综合 征。

填塞止血:使用纱 布、棉球等物品对 出血部位进行填塞,
阻止血液流出
手术止血:进行手 术,直接对出血部
位进行止血处理
补充血容量
01
快速输血:根 据失血量和患 者情况,快速 输注血液制品
02
液体复苏:使 用晶体液或胶 体液进行液体 复苏,补充血 容量
03
控制出血:找 到出血点,进 行止血处理, 减少失血量
0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03
监测尿量,及时补充 水分
05
鼓励患者早期活动, 促进血液循环
02
保持输液通畅,防止 静脉导管堵塞
04
预防感染,保持伤口 清洁干燥
06
加强营养支持,提高 患者抵抗力
谢谢
失血性休克的分类
1
2
3
4
按照失血量分类: 轻度、中度、重度
失血性休克
按照失血速度分类: 按照病理生理分类: 按照病因分类:创
急性、慢性失血性 低血容量性、分布性、 伤性、非创伤性失
休克
心源性失血性休克
血性休克
失血性休克的危害
01
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导致器 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
02
循环功能障碍:血压下降, 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减少

手术室中抢救失血性休克的护理体会

手术室中抢救失血性休克的护理体会

失血性休克是临床常见的以大量失血、严重创伤等原因导致血浆大量丧失所引起的综合征。

失血性休克的发生取决于血量丢失的速度和丢失量,15min内失血少于总血量的10%时,机体通过代偿使血压和组织灌注量保持稳定,若快速失血时出血量超过总血量的20%左右,即可引起休克[1]。

如不及时抢救,将危及生命。

现将本院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2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在手术室中的抢救及护理配合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例患者中男15例,女5例;脾破裂10例,肝破裂3例,多发伤2例,宫外孕4例,子宫破裂1例;年龄16~62岁;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休克症状,平均出血量约1000~3000mL 左右,手术时间1.5~4.0h。

术后均痊愈出院。

1.2处理方法所有失血性休克患者在积极抗休克同时及时入手术室进行止血、修补脏器等,术中患者输液量平均为2000~ 4000mL,输血量平均为800~2500mL。

1.3手术护理措施1.3.1开放绿色通道,做好术前准备手术室护士接到手术通知后,及时通知麻醉医生,立即开通急诊手术绿色通道。

短时间内准备好急诊手术间,备齐急救手术器械、手术特殊用物、抢救药品等,保证手术间吸氧装置、吸引器、高频电刀、呼吸机、麻醉机和各种监护设备能够在手术中正常使用,以良好积极的心态迎接患者。

1.3.2迅速接诊患者,做好心理护理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症状,患者及家属易产生恐惧、焦虑心理,手术室护士应迅速了解患者病情,给予适当的解释和心理疏导,一边抢救一边沟通向患者说明休息和安静利于止血[2]。

告知患者及家属全体医护人员正在全力以赴抢救,让患者以最佳的手术状态、家属以最佳的配合心态接受手术治疗和护理,有利于手术的成功及日后康复。

1.3.3快速扩充血容量,默契配合实施麻醉及时补充血容量,维持有效循环血量,保证手术麻醉的安全是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

患者入室后,立即建立静脉通道,通常采用18或20号套管针进行穿刺,开放2~3条静脉通道,在静脉穿刺成功的同时,留取血标本,查血型、配血,为输血及手术做好准备[3]。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失血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急性生命威胁,常见于大量失血或严重创伤后。

及时而有效的急救护理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标准,包括初步评估、急救措施以及后续处理。

一、初步评估1. 确认休克症状:失血性休克常伴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心率快速、血压下降等症状。

首先要确认患者是否处于休克状态,以便迅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2. 评估失血程度:了解患者失血的程度是急救护理的关键。

可通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频率、皮肤颜色、脉搏强度等指标来初步判断失血程度。

3. 寻找出血源:在评估的过程中,要尽快寻找出血的部位。

常见的出血部位包括外伤导致的创伤性出血、胃肠道出血、妇科出血等。

确定出血部位有助于后续的急救处理。

二、急救措施1. 保持呼吸道通畅:失血性休克患者常伴有意识水平下降,呼吸道可能受阻。

急救人员应及时采取措施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如头后仰、托颏抬头法等。

2. 保持循环稳定:失血性休克患者循环血量减少,急需补充液体以维持循环稳定。

常用的液体包括晶体液、胶体液和血浆制品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疗条件,选择合适的液体进行输液。

3. 控制出血:失血性休克的关键是要尽快控制出血源。

对于外伤性出血,可采取直接压迫、包扎或使用止血药物等方法。

对于胃肠道出血,可使用药物控制出血或进行内镜治疗等。

4. 维持体温:失血性休克患者常伴有体温下降,急救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患者的体温稳定。

可使用保温毯、温热输液等方法来维持患者的体温。

5. 监测生命体征:在急救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

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是保证急救效果的关键。

三、后续处理1. 寻找出血原因:在急救护理完成后,要进一步寻找出血的原因。

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确定出血原因有助于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

2. 补充血液成分:对于大量失血的患者,常需要进行血液成分的补充,包括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等。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失血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循环衰竭病症,严重破坏了机体的循环系统功能,导致器官组织不能得到足够的氧供应。

因此,对失血性休克进行及时的急救护理非常重要,可以拯救患者的生命。

下面将详细介绍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过程。

1.确认病情并保持患者安全:首先,急救人员需要迅速确认患者是否处于休克状态。

观察患者的镇静程度、皮肤颜色、心率和呼吸情况,如果病情危急,应立即通知医院以便准备抢救措施。

同时保持患者安全,避免二次伤害。

2.停止出血:若患者正在持续失血,应先停止出血源,可以使用紧急止血措施,如用手或绷带直接压迫伤口,以减少失血量。

同时,迅速清除伤口周围的血块、异物等,防止感染的发生。

3.提高患者的下肢:失血时,患者会因为血液大量向下肢集聚而出现虚脱,应将患者的下肢提高至比心脏略高的位置,有助于提高血流返回心脏的效率。

4.维持呼吸道通畅:呼吸道是急救的首要任务,确保患者能够正常呼吸。

若患者呼吸不稳或有呼吸道梗阻,应立即采取适当的抬头位置、打嗝或口对口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

5.注射补液:给予补液是失血性休克急救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通过输液来补充患者失去的血容量,增加循环血量,提高血液供应。

但是应注意补液速度,过快的输液速度有可能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补液速度。

6.维持血压:失血性休克时,患者的血压明显下降,需要及时补充液体以维持血压。

可以通过静脉给药来增加血管张力或提高心脏收缩力,以维持血压的稳定。

7.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急救过程中,应及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等。

这些数据对于判断治疗效果和调整急救措施至关重要。

8.输血治疗:根据血红蛋白水平的下降,需要适时进行输血治疗。

输血可以帮助恢复患者的血液循环功能,提供足够的氧供应。

9.关注并处理并发症:失血性休克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心脏停搏、肾功能损害、呼吸衰竭等。

急救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护理要点分析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护理要点分析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护理要点分析【摘要】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常见的妇产科急危重症,及时有效的抢救护理对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从早期抢救、体位调整、输液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在早期抢救阶段,及时评估和快速干预是关键,包括给予氧气、复苏液和输血等。

体位调整可以促进血流回流,减轻患者症状。

输液治疗要注意液体种类和速度,避免造成水电解质紊乱。

药物治疗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血管活性药物。

在严重情况下,手术干预可能是必需的。

抢救护理的重要性体现在及时性和有效性,团队合作的关键性在于多学科协同,预防的重要性需要强调对高危人群的关注和干预措施的实施。

【关键词】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抢救、护理、早期抢救、体位调整、输液治疗、药物治疗、手术干预、重要性、团队合作、预防。

1. 引言1.1 概述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是指由于产科手术、分娩或产后出血等原因导致身体失血过多,引起循环衰竭的临床紧急情况。

这种情况在妇产科领域中比较常见,一旦发生,需要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护理工作具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和操作难度,对护士和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早期抢救是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护理的首要任务,只有在早期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才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在抢救过程中,及时的体位调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恢复患者的血液循环和氧供应。

输液治疗和药物治疗也是抢救的重要步骤,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在一些严重情况下,手术干预可能是唯一的救治途径。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护理工作需要医护团队密切合作,各职业人员分工明确,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才能提高抢救效果。

预防措施也至关重要,只有提前预防和干预,才能降低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抢救护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团队合作是抢救成功的关键,预防则是最有效的方式。

2. 正文2.1 早期抢救早期抢救是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护理中的关键环节,其目的是尽快止血、维持循环稳定以及恢复组织灌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择期或非急症手术前应该停用抗凝剂(如华 法林、氯吡格雷、阿斯匹林),或在抗凝剂作 用消退后再行手术。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术中血 液丢失。
围术期输血和辅助治疗指南(ASA)
红细胞输血指征 :血红蛋白(Hb)低于 60g/l 时应给予红细胞输注,尤其是急性贫血,高于 100g/l时则不必输用。界于60g/l-100g/l之间者, 应根据器官缺血的速度和程度,病人的血容量 及发生的并发症,低心肺储备和高氧耗等危险 因素来决定是否给予红细胞输注。
迅速扩充血容量—首选晶体液这样才对
输液种类主要有两种:晶体液和胶体液。
改善组织灌注,可取平卧位或休克体位(头、躯部抬高 20°-30°,下肢抬高15°-20°),可防止膈肌及腹腔脏器 上移而影响心肺功能,并可增加回心血量及改善脑血流。
扩容剂的选择?首选胶体液错
休克时由于微循环障碍、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血液浓缩、血细胞易于聚集、血液黏度增强、 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当输入全血时,血容量虽可 得到暂时补充,但由于血浆易涌漏至血管外而使 血液浓缩,加重微循环障碍。因此我们在抢救失 血性休克时首选乳酸钠林格液,在循环改善后继 续补充葡萄糖液,对失血过多的患者适当补充成 分血。
积极的手术配合 洗手护士应熟悉手术配合的全过程 和步骤,做到动作迅速敏捷,准确无误地传递手术器械, 并密切配合手术医生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查对制 度。打开体腔前、关体腔前后与巡回护士认真清点台上 所有器械和敷料,杜绝异物遗留在体腔内。
定时肉眼评估手术野并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沟通,共 同评估大量微血管出血(即凝血障碍),并使用定量法 测量失血量(如吸引器和纱布)。
白、四肢发冷,心跳呼吸加快、尿量 减少等症状。如果在早期能够及时诊 断、治疗,休克很快就会好转。
反应迟钝,严重时出现意识模糊、昏迷, 少尿或者是无尿,血压不断下降,甚至测 不出,脉搏也摸不清。
休克诊断
有发生休克的病因 意识异常 尿量小于30ml/h或无尿 原有高血压者收缩压较原有水平下降30%以上。 收缩压小于80mmHg,脉压小于20mmHg 四肢湿冷,皮肤花纹,粘膜苍白或发绀脉搏快,
术中大出血→休克
休克是机体受到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导 致有效循环血量骤减,组织血液灌注不足所 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代谢紊乱和细胞受损 为特征的病理过程,是严重的全身性应激反 应。失血性休克常由于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引 起。失血后是否发生休克不仅取决于失血量, 还取决于失血速度。如果机体迅速失血超过 总血量的20%,而又得不到及时的血液补充, 就会发生休克。
超过100次/min,细或不能触及
术前病人准备
静脉通道的建立 术前必要时留置尿管,并记录尿量 患者的保暖 特殊用物的准备
术前病人评估
2006 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公布了“围 术期输血和辅助治疗指南”
术前要复查患者的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压 积(Hct)结果以及凝血功能。Hb(Hct)是输 血指征的“眼睛”。
LOREM IPSUM DOLOR
呼吸功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测
呼吸功能监测指标包括呼吸的频率、幅度、节律、动 脉血气指标等,应动态监测,呼吸机通气者根据动脉血 气指标调整呼吸机使用。
生化指标的监测
休克时,应监测血电解质、血糖、丙酮酸、乳酸、血 清转氨酶、氨等血液生化指标。
DIC的检测 实验室诊断标准为三项筛选试验(血小板 ≤100×109/L,凝血酶原时间较正常值延长3s,纤维蛋白原 <1.6g/L)全部异常或二项异常加一项纤溶确诊试验(3P试 验阳性或优球蛋白溶解时间≤120min)异常可确诊。
休克的临床表现(代偿期、失偿期)
代偿期
失偿期
休克刚开始,人体对血容量减少有一 定的代偿能力,这是中枢神经系统的
休克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就会进一步发展 并超过人体的代偿能力进入休克期。病人
反应是兴奋性提高,患者表现为紧张、 出现冷汗、四肢冰凉、皮肤很明显的苍白、 兴奋或烦躁不安。血容量减少的症状 口唇指端发青,严重时全身皮肤黏膜都明 还不是很明显,患者开始出现皮肤苍 显发青等症状,精神系统表现为表情淡漠、
血常规及凝血功能
纤维蛋白原(FB)正常,PLT<65×109/L 提示:稀释性减少
PLT、FB正常,活性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延长 提示:多见于Ⅴ、Ⅷ因子缺乏,应输注新鲜冷冻血浆 PLT﹤50×109/L且持续性下降,FB明显减少,PT、APTT延长 提示:高度警惕DIC的发生
术中大出血器械护士配合
血流动力学监测
血压
• 休克早期,剧烈的血管收缩 可使血压保持或接近正常。
• 以后血压逐渐下降。收缩压< 90mmHg,脉压<20mmHg, 是休克存在的依据。
• 血压回升,脉压增大,表示 休克转好。
• 中心静脉压
• 中心静脉压正常值为0.49~ 1.18kPa(5~12mmH2O) 。中心静脉压<0.49Pa( 5mmH2O)时,表示血容量 不足;>1.49kPa( 15mmH2O)则表示心功能不 全、静脉血管床过度收缩或 肺循环阻力增加;>1.96kPa (20mmH2O)时,提示充血 性心力衰竭。
术中治疗
静脉输液通道的建立 迅速扩充血容量 给氧和呼吸支持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静脉输液通道的建立
迅速建立2条及2条以上静脉输液通道。如周围血管萎陷 或肥胖病人静脉穿刺困难时,应立即行中心静脉插管, 可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如患者有腹腔内出血, 尽量不采用下肢静脉补液,因为液体易从破裂血管进入 腹腔,加重患者病情。
观察临床表现
意识及表情: 精神状态能够反应脑组织灌注情况。患者 神志淡漠或烦躁、头晕、眼花常表示循环血量不足。
皮肤色泽及温度:评估有无皮肤口唇粘膜苍白、四肢湿 冷;休克晚期可出现发绀,皮肤呈现花斑状征象。补足 血容量后,若四肢转暖、皮肤干燥说明末梢循环恢复, 休克有好转。
脉搏:休克时脉搏细速出现在血压下降之前。休克指数 是临床常用的观察休克进程的指标。休克指数是脉率与 收缩压之比,休克指数为0.5,一般表示无休克;1.0~ 1.5,表示存在休克;在2以上,表示休克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