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失业率影响的门限测度_刘少英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失业率影响的门限测度_刘少英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失业率影响的门限测度_刘少英

经济评论2009年第1期ECONOMIC REVIEW No112009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

我国失业率影响的门限测度

刘少英陈学彬*

摘要:本文运用理论建模和多元门限协整的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人民币汇率升值通过影响出口,从而影响失业率的门限进行了估计。最后得出,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

数升值超过246.6,使出口每减少1个百分点,将使失业率大约上升0.248个百分点;否

则,人民币汇率升值使出口减少导致失业率上升的弹性将减半。为减轻我国就业压力,这

就要求货币当局合理调控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速度和幅度。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失业率门限估计

一、引言

汇率升值是一把双刃剑。汇率升值不仅会使外资流入减少,出口增长趋缓,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而且会对就业产生不利影响,就业下降幅度将随着升值幅度的上升而上升;但汇率升值也会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内涵和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增长以及经济竞争力的增强(张曙光,2005;魏巍贤,2006;姜波克,2007)。

那么,汇率升值到底对一国经济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利利呢?这要视一国的国情及政府的最终目标而定。是追求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还是充分就业、节约型社会?充分就业与各国人民的生活提高、社会稳定及当局的政绩息息相关,肯定是各国追求的目标。许多学者在此方面做过深入而有意义的研究。

Burgess和Knetter(1998)应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汇率冲击对G-7工业化国家就业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有些国家的就业对汇率的冲击不敏感且调整速度较慢,而另一些国家则存在相反的结论。Klein、Schuh和Triest(2003)应用一个新的工作创造和破坏模型,对美元实际汇率的变动对美国制造业劳动岗位的重新分配进行了估计,认为趋势性实际汇率对岗位的重新分配而不是净就业有显著影响,周期性实际汇率只有在岗位破坏时才对净就业有显著影响。Belke和Gocke(1999)的研究较周全和深入,他们考虑到企业存在解雇和雇用劳动力的沉没成本,使就业对汇率不确定性的反应存在滞后性。这表明当汇率的变动超出了一定的区间,汇率才会对就业造成影响。也就是说,就业与汇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总是线性的,在一定时期会呈非线性。此结论说明了许多实证研究用汇率与就业变量直接来做线性回归,得出汇率与就业之间是弱相关的结论是值得怀疑的。Belke和Setzer(2003)对中欧和东欧国家做了实证分析,认为较高的汇率使劳动市场的成本也较高,欧元的波动性与这些国家的就业负相关。因此,他们认为,消除汇率的波动可以稳定就业,从而可以代替就业保护法对稳定就业的作用。

国内的相关研究也不少。万解秋、徐涛(2004)通过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认为在人民币汇率比较稳定、波动幅度较小的阶段,汇率小幅度的波动对就业的影响不显著;当人民币汇率做较大幅度调整时,人民币升值将导致就业的减少,贬值在一定时期内可增加就业。此结论与Belke和Gocke(1999)的研究结论具有相似性,从直觉来看也十分合理。国内通过区分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来对人民币汇率和就业的关系进行研究的文章也有一些。如,居励(2007)运用一般回归、曾莹(2006)运用动态面板模型、丁剑平等(2005)运用协整检验的方法,均得出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与贸易行业的就业负相关。范言慧、宋旺(2005)的研究则得

*刘少英,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邮政编码:200433,电子信箱:071015044@https://www.360docs.net/doc/5514826715.html,;陈学彬,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邮政编码:200433。

感谢匿名审稿人的评论意见,当然文责自负。

5

出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动对我国制造业的就业有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大多数研究认为:汇率升值对一国的就业是不利的。但以上研究中也有少数学者认为,只有当汇率升值到一定区间时,汇率波动才对就业产生影响。根据我国的国情,姜波克也曾指出,均衡汇率是在名义或实际国民收入增长基础上的内外均衡同时实现所对应的那个汇率区间。均衡汇率的决定取决于资源约束。资源约束的上限是可承受的劳动力失业率以达到社会稳定,资源约束的下限是合理的自然资源消耗速度以达到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姜波克,2006、2007)。由此看来,中国作为劳动力过剩大国,研究人民币汇率对失业影响的合理升值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按姜波克的说法,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最大幅度应以我国的最高失业率为限。截至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在此方面的研究不少,但还没有哪位学者能指出汇率升值的具体区间应为多少,才不至于使一国的失业过多,且已有的实证研究都是基于汇率波动和就业率之间在样本期内呈一种线性关系。笔者认为,汇率波动与就业率之间可能呈非线性关系。因为,根据前面的文献综述,有些学者已研究得出,汇率波动对就业的影响具有滞后性。这就暗示,在样本期内的某一段时间,汇率波动对就业没有影响,而在某个时间点,当汇率波动超出一定的界限时,汇率变动才对就业产生影响。这也就是说,汇率和就业在样本期的前一段时间呈一种线性关系或无关系,过了某个时间点之后,又会变成另一种线性关系。若从整个样本期来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出现偏误。正是由于以上原因,本文在实证中拟用门限计量的建模方法,以期找出人民币均衡汇率的上限,即汇率与失业率之间的线性关系发生转折的点位。

二、理论假设与基本模型

理论模型的建立往往能为实证研究推导出变量之间的粗略关系,以此作为实证方向的指导。由于任何理论模型都不可能完整地刻画现实经济情况,为了计算的简便并能够推导出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建模中往往会建立一些假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为了推导出汇率波动与失业率之间的理论关系,本文首先也做如下三个假定。这三个假定是建立在一般性的经济分析和原理基础之上的,并不代表特定国家的经济特征。只有这样,模型的最后结论才具有一般代表性。

(一)假定

首先,不失一般性,假设本国和外国经济的长期生产函数满足Cobb-Douglas形式,则:

Y=AL A K1-A(1)

Y*=A*L*B K*1-B(2)其中带*的为外国经济变量,以下与此相同。A和A*为全要素生产率,A,A*>0。K为资本存量,L为劳动力。A和B分别表示本国和外国的劳动产出弹性,且A,B I(0,1)。

其次,假设经济中绝对购买力平价成立。购买力平价能否得到实证检验的支持至今还存在争议,因为所得的结论往往取决于实证方法、计量指标和样本期等因素的选取;另外,假设经济中绝对购买力平价成立也简化了计算。因此,本文假设经济中绝对购买力平价成立,即:

e=

P

P*

(3)

其中,e表示本币与外币的汇率,P和P*分别表示本国和外国的物价水平。

最后,与假设2同理,假设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在经济中成立,即失业率和名义工资变化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单地表示如下:

W t-W t-1

W t-1=-H(

N-N t

N)(H为大于零的常数)(4)

其中,W t和N t分别表示第t期的工资水平和就业人数; N表示劳动力供给或充分就业人数。因此,

W t-W t-1 W t-1和

N-N t

N

分别表示第t期的工资变化率和失业率。

(二)模型推导

根据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劳动需求的边际投入等于边际产出,由(1)式、(2)式得:

W

P=MP L=dY

dL=A A(

K

L)

1-A=A Y

L(5)

W* P*=MP*L=

dY*

dL*

=B A*(

K*

L*

)1-B=B

Y*

L*

(6)

6

(5)式A(6)式且由(3)式得:

W W*=(

A

B)(

P

P*

)

Y/L

Y*/L*

=(

A

B)e

Y/L

Y*/L*

(7)

将上式两边取对数,并整理得:

(w-w*)-ln(A

B)+(lab

*-lab)=ln e(8)

以上小写字母表示取自然对数,lab*和lab分别表示外国和本国的劳动生产率,即:

lab*=ln(Y*

L*

),lab=ln(

Y

L)

将(4)式先进行化简,再将右边进行一级泰勒级数展开,这样(4)式近似地可改写为:

w t-w t-1=-H u t(9)

w*t-w*t-1=-H*u*t(10) (9)式中的小写字母w表示变量的对数值。u t表示第t期的失业率,将(9)式、(10)式代入(8)式,得:

(H*u*t-H u t)+(lab*t-lab t)+(w t-1-w*t-1)-ln(A

B)=ln e t(11)

由(11)式可知,5u t

5e t<0,

5lab t

5e t<0,

5u t

5lab t<0,

5u t

5w t-1>0,当e t下降,即本币升值时,本国的失业率u t和劳

动生产率lab t都上升,当lab t上升w t-1下降时,u t下降。这符合一般经济学原理。

三、实证分析

虽然以上模型所推导的结论)))本币升值本国的失业率会上升是建立在三个假设基础之上才有的结果,但此结论仍遵从一般经济学原理。此结论在我国是否成立?即使成立,两变量之间的确切关系又如何?还有待以下实证的检验。

(一)数据说明

从理论上讲,人民币升值对国内贸易部门的影响是直接的,对非贸易部门的影响是间接的。国内许多学者为了更详细地分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就业结构的影响,在实证中区分了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笔者认为此方法虽能更详尽地测度我国部门失业率与人民币汇率的关系,但由于我国只有对行业细分就业人数的统计,却没有对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就业人数的专门统计。对于哪些行业应划归为贸易部门,国内外都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就为实证研究带来困难。另外,从理论和直觉上来看,虽然人民币升值直接影响的是贸易部门的就业,但在贸易部门失业的这些人肯定会转向非贸易部门,在劳动力需求有限的情况下,劳动市场的竞争最终也会使贸易部门的失业人口对非贸易部门的就业人员产生挤出效应。这样,在人民币升值下,贸易部门的失业人员能够再就业,但社会总的失业人数仍可能增加。政府作为社会计划者,首先最应关注的是整个社会失业人数的变动,当然结构的变动也很重要。此外,根据引言中姜波克的观点,均衡汇率的决定取决于资源约束,资源约束的上限是可承受的劳动力失业率以达到社会稳定。基于以上原因,在数据的可获得性约束下,若采用全国经济活动总人口减去总就业人员来计算失业率,我国历史上的最高失业率还不到2.7%,这似乎与我国的真实情况不符。一方面,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失业后返乡无法被确认为失业人员;另一方面,城镇登记失业率虽然在统计上也不完善,但城镇失业者比农村剩余劳动力失业者更易被确认是否为真正失业者,该指标作为我国失业率的代表更具有代表性。因此,本文拟用我国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作为实证分析的被解释变量,该指标是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16周岁至退休年龄),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

从以上理论模型可知,失业率还与国内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负相关。因此,本文将劳动生产率作为解释变量之一。同样,碍于数据的可得性,劳动生产率的度量将采用传统的方法即全国就业人员人均GDP来表示,并且经过C PI的调整。CPI是以上年度为基期的全国价格指数。另一个解释变量就是劳动者的工资。理论模型中滞后一期的国内工资与国内失业率正相关。本文将用国内职工的平均货币工资来度量,平均货币工资也经过CPI调整。第三个解释变量,用我国实际出口总额来表示。虽然理论模型中没有此变量,但由于出口总额的增减可能最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规模,从而关系到失业人数的增减。以上所有变量的数据均来

7

源于历年5中国统计年鉴6,样本期限为1980-2007年。

(二)分析方法

一般的经济学理论认为,人民币汇率升值只有在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下才会使出口总额减少,从而使失业增加。但从引言可知,只有当汇率的变动超过了一定的幅度,也即越过了一定的门槛时,才会影响到出口规模和就业,所以汇率与就业之间可能在整个样本期内存在一种非线性关系,虽然它们之间在某一小段时间内存在线性关系。有鉴于此,本文将用一种有别于传统的线性计量方法)))门限计量方法来测度人民币汇率升值达到多大值时,才会改变对失业率的前期影响关系。在前文理论模型的推导中,汇率变量虽然采用名义汇率,但考虑到物价和贸易规模对汇率的影响,本文拟采用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各国物价和贸易权重调整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来表示汇率变量,数据来源于IFS。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上升表示人民币升值,下降表示贬值,这正好与前面的名义汇率的含义相反。值得说明的是,此处用实际有效汇率并不改变前文理论模型中名义汇率与失业率关系的方向。

门限计量方法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国外经济学领域得到应用。门限又称阈(Threshold),是指高于门限值(阈值)的过程与低于门限值(阈值)的过程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完全不同,因此,这个模型有点类似于分段函数。它可以同时捕捉到一个过程中变量之间的非对称性相互影响关系(刘金全等,2007)。目前门限计量的方法已经发展出了很多种方法,从最初Tong(1983)提出的门限自回归模型(TAR),到Hansen(2000)提出的多元门限回归(Multiple Threshold Regression)模型。前一种模型顾名思义,它的右端仅包含被解释变量自身的滞后项,而无其他解释变量,而第二种模型的右端则包含多个解释变量。门限自回归(TAR)模型是门限计量的基础,由它拓展出很多种自回归模型,如自激励(Self-Exciting)TAR模型(SE TAR,有时简称为TAR)和惯性-门限自回归模型(MTAR)(Enders and Granger,1998)。门限自回归(TAR)模型的估计关键有两点:检验门限协整是否存在和对门限值进行估计。对于门限协整是否存在,要求两种检验即平稳性检验和非线性检验同时成立,也就是要求TAR模型中不存在单位根且均衡误差是非对称调整的(刘金全等,2007)。对于门限值的估计,Enders和Siklos(2001)在此方面做出了贡献,提出了门限值等于0和门限值未知两种假设检验。当门限值不等于0时采用Chan(1993)的格点搜索法。本文拟采用多元门限回归模型,模型详细介绍如下。

根据文中的数据说明,假设存在一个门限水平S,使得对于影响因素reer t>S与reer t

D t=0errr t[S 1reer t>S

则可以根据前面的理论模型及数据说明,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ln(u t)=A ln(lab t)+B ln(wage t)+H1D t ln(ex t)+H2(1-D t)ln(ex t)+c(12)其中,u t表示失业率(%),lab t表示实际劳动生产率(元/人),wage t表示全国职工人均实际工资(元/人),ex t表示出口总额(亿元),reer t表示实际有效汇率指数。D t在此处为示性函数。示性函数加入方程,能较准确地检验变量reer t对失业率u t的影响,若它们之间的门限协整关系成立的话,即当reer t大于门限水平时,reer t通过出口对就业的影响系数为H1;小于等于门限水平时,影响系数为H2。

对以上模型进行有效地估计,需要做两步工作。

首先是估计门限值。门限值的估计按Chan(1993)的标准来判断。这就是,当回归模型中的残差平方和最小时所对应的reer t值即为门限S,因为此时方程拟合得最好。在实际研究中,可以将reer t进行升序排列,去掉最大的15%和最小的15%,其余的reer t作为门限值依次对方程(12)进行回归,使方程的残差平方和最小的那个reer t即为门限S值的估计(张宇,2008;刘金全,2007)。

其次是检验门限协整关系是否存在。先检验方程(12)中的原假设H1=H2=0是否成立,备择假设为存

在协整关系。根据Enders和Siklos(2001)的检验标准,当S=0时,用统计量F=(SSR1-SSR0)/2

SSR0/(T-p-2)

,其中SSR0

和SSR1分别为未约束模型和约束模型的残差平方和,T为样本容量,p为解释变量个数;当S未知时,采用Chan(1993)的格点搜索法来确定S,F*的形式同上。以上所有统计量的临界值由Enders和Siklos(2001)通过蒙特卡罗模拟获得,临界值可以查阅其原文章。当以上协整关系成立时,再检验reer t与u t之间是否存在非线性关系,即H1=H2是否成立,若不成立,则拒绝原假设,表示存在非线性关系。检验的统计量用Wald统计量(服从F分布)(张宇,2008;刘金全,2007)。

8

(三)分析结果

11相关性检验

根据以上步骤,在估计人民币汇率的门限值之前,为了避免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太强而导致的共线性,先对这四个解释变量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由于样本期限不长,且一般宏观数据取水平值不平稳,因此,本文首先将这些变量取对数,然后进行相关性检验。但由于要直接估计reer的门限值,reer在此不取对数。检验结果见表1。

表1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之一

ln(ex)ln(lab)ln(wage)reer ln(e x)1

ln(lab)0.9931

ln(wage)0.9920.9981

reer-0.757-0.701-0.6821

从表1可以看出,这四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度很高,特别是变量ln(ex)、ln(lab)、ln(wage)这三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度达到99%以上,若将这些变量直接用于回归模型(12)中,则会导致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很可能使回归的系数符号不符合经济理论。因此,必须变换模型中解释变量之间的形式。首先考虑将变量ln(lab)与ln(wage)合并成一个新的变量ln(wage/lab),这样就消除了它们俩之间的共线性问题。将此新的变量命名为ln(cost),它表示每单位产出需要企业支付多少工资,构成企业的单位产出工资成本。另外,由于汇率与ln(ex)的相关性最高,汇率作为一个虚拟变量与ln(ex)相乘,形成交互项,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消除此两变量的共线性和内生性问题。这样变换之后,三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检验如表2所示。

表2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之二

ln(ex)ree r ln(cost)

ln(e x)1

reer-0.7571

ln(cost)0.403-0.0311

由表2可知,变量之间的相关度大大降低,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可以得以消除。模型(12)就变为:

ln(u t)=C ln(cost t)+K1D t ln(ex t)+K2(1-D t)ln(ex t)+c(13)所以,当reer t大于门限水平时,reer t通过出口对就业的影响系数为K1;小于门限水平时,影响系数为K2。

2.reer t门限值的估计

这是门限协整计量方法中最重要的一步。按以上求门限值的方法,在Eviews5.1中通过编程的方法来估计reer t的门限值。程序运行的结果如下:

ln(u t)=0.763ln(cost t)+0.248D t ln(ex t)+0.118(1-D t)ln(ex t)-3.198(14)

(2.013**)(6.77***)(5.95***)(-2.11**)

Adj.R2=0175SSR=0.48 D.W.=1.61F=28.38

Wald-Test(H1=H2)=35.37(0.000)

门限值(S):reer t=24616

以上解释变量下括号中的数字为t统计量,**、***分别表示在5%、1%的水平下显著。经检验以上回归方程不存在自相关和异方差,所有的解释变量都是显著的。

(14)式表示,工资产出比对失业率的影响较大,工资产出比每上升1%,失业率就上升0.736%。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失业率的影响不到工资产出比的影响的1/3,但也不容忽视。由于样本期较短,对人民币升值对失业率的影响应该从更长期限来考证。尤其应该注意的是,这里的实证结果表明,当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升值超过246.6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能够通过促使出口减少1%而带来失业率0.248%的上升,否则,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能够通过促使出口减少1%而带来失业率0.118%的上升,即跨过这一门限,人民币汇率实际升值将使其通过出口的减少对失业的影响成倍增加。在此,笔者认为,我国的货币当局应该注意这一门限水平,应合理调控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和幅度,以免对我国的资源约束上限)))失业率造成大的震动。

3.门限协整关系的检验

门限协整存在的前提是这些变量之间在某个样本期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在进行门限协整检验之前,

9

先对这些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见表3)。检验的结果表明,ln(u)与reer是I(0),ln(ex)与ln(cost)是I(1)。虽然单整阶数不一样,但在多元回归中,只要有两个以上的解释变量的单整阶数高于被解释变量的单整阶数,且这些解释变量的单整阶数相同,则仍存在协整的可能(见Granger,et al.(2001),p.80;邓翔(2004),210页;高铁梅(2006),155页)。

表3单位根检验结果

变量ADF统计量检验形式

临界值

1%5%

结论

ln(u)-4.056**(c,t,1)-4.39-3.61平稳

ln(ex)-0.734(c,0,6)-3.70-2.98非平稳

ln(cost)0.327(0,0,4)-2.66-1.95非平稳

reer-4.28***(c,0,6)-3.69-2.97平稳

$ln(ex)-5.42***(c,0,6)-3.70-2.98平稳

$ln(cost)-4.732***(0,0,4)-2.66-1.95平稳

注:**、***分别表示在5%、1%的水平下显著。

为了进一步地验证这些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再对其进行Johensen协整检验。由于我们无法确定数据中的趋势,因此采用协整检验中的无确定趋势项来进行,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这些变量之间至少存在3个协整关系。这进一步地表明,这些变量之间在总的样本期内可能存在多种不同的共同趋势,即在某个子区间可能存在线性关系,在另一子区间则存在另一种线性关系。从图1也可以看出这些变量之间的趋势在整个样本期内并不一致。特别是ln(u)在1985年随着reer的先贬后微升由下降走向上升,reer对失业率的影响似乎呈非线性。以上这些为多元门限协整关系(非对称性协整关系)存在的可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表4Johensen协整检验结果

假定CE(S)的个数特征值迹统计量5%临界值

None*0.67676.1754.07

At most1*0.5946.8635.19

At most2*0.5223.7420.26

At most30.17 4.949.16

图1变量变动趋势图

下面按门限协整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由(14)式可知,K1X K2X0,因为这里01248X01118,所以拒绝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原假设,即原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这与以上根据Engle和Granger提出的协整理论的检验结果相同。又由程序运行的结果Wald统计量可知,也拒绝K1=K2的原假设,这说明reer t与u t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即reer t对u t的影响是非对称性的,其门限值即为非对称影响的临界值。

以上这些检验结果与文献综述中有些学者的研究结论一致。若样本容量更大的话,也许人民币实际有10

效汇率对我国失业率非对称性影响的关系将会得到更明显和更有说服力的验证。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碍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样本期限较短的限制,所得到的人民币汇率升值通过出口对我国失业率造成影响的门限值的测度有待改进。但这已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失业率的影响是非对称性的,即存在一定的门槛效应,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的门限为246.6。当人民币汇率升值超过这一门限水平时,升值通过出口对失业率上升带来的影响弹性由原来的0.118%明显倍增至0.248%。虽然在以上各种局限性下测得的这一弹性很小,但近几年来,我国的出口已占到GDP的30%以上,2007年这一比重达到37.6%,出口的增长可以新增很多劳动岗位,这对缓解就业压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人民币升值通过出口的减少导致失业率上升的间接影响不容忽视,特别是人民币升值到一定水平时,其影响倍增这一结论更要引起中央银行的重视。就公布的数据来看,近几年来,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左右徘徊。从图1也可以看出,失业率随着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幅度的不同而有不同上升。因此,虽然人民币汇率升值有助于促进我国内涵式经济增长,有助于节约国内资源,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但只有社会稳定才能促进内涵式和可持续经济的发展,因此,我国当前面临的最紧要任务就是为占世界总劳动力1/4的我国各类劳动人口提供就业岗位,以便促进社会安定团结。迫于这一任务,在当前人民币汇率不断对美元加速升值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应适当调控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和幅度,不能一步到位。这样,不仅有助于减缓出口企业由于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国际竞争力下降,从而减轻由于出口急剧下降对就业带来的冲击,而且也可以促进国内企业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为我国经济由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丁剑平、鄂永健:5实际汇率、工资和就业6,载5财经研究6,2005(11)。

2.邓翔:5计量经济学6,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3.范言慧、宋旺:5实际汇率对就业的影响:对中国制造业总体的经验分析6,载5世界经济6,2005(4)。

4.高铁梅:5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6,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姜波克:5均衡汇率理论和政策的新框架6,载5中国社会科学6,2006(1)。

6.姜波克:5均衡汇率理论和政策新框架的三探索6,载5国际金融研究6,2007(1)。

7.姜波克:5均衡汇率理论和政策新框架的再探索6,载5复旦学报6(社会科学版),2007(2)。

8.居励:5汇率变动对工资和就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6,载5世界经济研究6,2007(9)。

9.刘金全等:5人民币汇率与均衡水平偏离的动态非对称调整研究6,载5南方经济6,2007(11)。

10.万解秋、徐涛:5汇率调整对中国就业的影响6,载5经济研究6,2004(2)。

11.魏巍贤:5人民币升值的宏观经济影响评价6,载5经济研究6,2006(4)。

12.曾莹:5汇率冲击和行业就业调整6,载5南开经济研究6,2006(5)。

13.张曙光:5人民币汇率问题:升值及其成本-收益分析6,载5经济研究6,2005(5)。

14.张宇:5FDI技术外溢的地区差异与吸收能力的门限特征6,载5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6,2008(1)。

15.Belke,A.and Gocke,M.,1999./A Si mple Model of Hysteresis in Employmen t under Exchange Rate Uncertain ty.0Scot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46,pp.260-286.

16.Belke,A.and Setzer,R.,2003./Exchange Rate Volatili ty and Employment Growth:E 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e CEE Economies.0 CESifo Working Paper,No.1056,July.

17.Burgess,S.M.and Knetter,M.M.,1998./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Employment Adjustment to Exchange Rate Fluctuati ons.0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6,pp.151-163.

18.Chan,K.S.,1993./Consi stency and Li miting Distribution of the Least Squares Estimator of a Threshold Autoregressive Model.0the Annals of Statistics,Vol.21,pp.520-533.

19.Enders,W.and Granger,C.W.J.,1998./Unit-Root Tests and Asymmetric Adjustment with an Example Using the Term Structure of Interes t Rates.0Journal of Business&Economic Statistics,Vol.16,pp.304-311.

20.Enders,W.and Siklos,P.L.,2001./Cointegration and Threshold Adjustment.0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 Statistics,Vol.19, pp.166-176.

21.Granger,Clive W.J.;Eric,G.;Norman,R.S.and M ark W.W.,2001,Essays in Econometrics.Cambridge Universi ty Press.

22.Hansen,B.E.,2000./Sample Splitting and Threshold Esti mation.0Econometrica,Vol.68,pp.575-603.

23.Klein,M.W.;Schuh,S.and Triest,R.K.,2003./Job Creati on,Job Destruction,and the Real Exchange Rate.0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59,pp.239-265.

24.T ong,H.,1983.Threshold Models in Non-linear T i me Series Analysis.New York:Springer-Verlag.

(责任编辑:王红霞)

11

影响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因素

影响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与汇率稳定汇率是一种最重要的资源配置价格。汇率的失衡或错估,不仅破坏了经济的外部均衡,对于国内宏观经济稳定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也会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所以,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力求使汇率制度有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1994年到2005年汇改之前我国实行的是单一的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该制度存在多种缺陷,是我国汇率被动的受制于美元的币值,在美元地位下降和货币多元化的条件下,该制度已经不适应我经济发展需要。2005年汇改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的汇率制度。我国专家学者普遍认可的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几个关键因素归纳如下:(1)物价水平,通货膨胀;(2)利差(相对利率水平);(3)国际收支;(4)经济增长率;(5)政策因素。笔者在本文中尝试从实证角度分析以上几个因素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最后本文根据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和当前国际金融形势对人民币汇率稳定提出了相关政策。 1.通货膨胀使一国的货币在国内购买力下降,使货币对内贬值,理论上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对内贬值,必然引起对外贬值若中国的通货膨胀率相对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上升,人民币的相对币值也就是说其购买力在下降,人们会倾向于将手中的本币转化为其他货币,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缓解,国内通胀也会导致以本币标价的出口价格上升,出口减少,长期会改善经常账户收支,人民币升值压力缓解。 2000-2010年人民币汇率和通胀率相关性分析 对美元汇率(1RMB)通胀率 对美元汇率(1RMB) 1 通胀率0.718840209 1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但是结合我国2000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通胀率的相关分析来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与国内通胀率相关系数为0.7188,强度正相关,对于我国而言,通胀率我国货币对内贬值,但是对外却是升值的,这种不均衡产生的原因在于,我国汇改以前为刺激出口,长期压制本币汇率的反弹,再加上近些年我国巨额的顺差和外汇储备,人民币升值压力大,这些因素抑制了通胀对汇率的拉低作用。 2.相对利率水平,我们在这里结合政策因素来分析,原则上只要存在相对利差,就存在资本套利的条件,在资本可以自由流动的条件下,一国利率的提高

浅析人民币汇率变化原因及对经济影响

浅析人民币汇率变化原因及对经济影响 总论 汇率是国际金融的重要指标,是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国,人民币汇率是中国政府在国民经济中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经济杠杆,也是实现和衡量我国经济内外均衡的重要指标。 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经济增长状况;经济增长是决定一国货币价值的根本因素。一般而言,经济增长都会引起货币价值的上升,其原因在于:如果一国经济增长率较高,人们对宏观经济的良好运行状态产生信心,外国投资者必然踊跃前往该国投资,从而引起该国国际收支资本项目的收入增加,该国货币需求旺盛,币值自然上升。二: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中的各种收支的总和。在浮动汇率制下,市场供求决定汇率的变动,因此国际收支逆差将引起本币贬值,外币升值,即外汇汇率上升。反之,国际收支顺差则引起外汇汇率下降。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来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经常项目顺差近年来保持着较高的水平,这就潜在地形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并且在我国资本项目基本上是连年顺差的,外汇储备明显增加,这表明外汇市场上的供给大于需求,本国货币有升值的压力。 三:通货膨胀因素:通货膨胀率是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用以反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程度。一般地,通货膨胀和国内物价上涨,会引起出口商品的减少和进口商品的增加,从而对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发生影响,导致该国汇率波动。同时,一国货币对内价值的下降必定影响其对外价值,削弱该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地位,人们会因通货膨胀而预期该国货币的汇率将趋于疲软,把手中持有该国货币转化为其它货币,从而导致汇价下跌。 国内外通货膨胀率的差异是决定汇率长期趋势的主导因素,通货膨胀率的高低是影响汇率变化的基础。如果一国的货币发行过多,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了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就会造成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使一国的货币在国内购买力下降,使货币对内贬值,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对内贬值,必然引起对外贬值。因为汇率是两国币值的对比,发行货币过多国家,其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减少,因此在该国货币折算成外国货币时,就要付出比原来多的该国货币。若中国的通货膨胀率相对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上升,人民币的相对币值也就是说其购买力在下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缓解。相反若美国的通货膨胀率高于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则美元的币值在下降,人民币的币值相对上升,人民币会有升值的压力。 四: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决定货币价值、货币购买力的首要因素。如果本国货币供给减少,则本币由于稀少而更有价值。通常货币供给减少与银根紧缩、信贷紧缩相伴而行,从而造成总需求、产量和就业下降,商品价格也下降,本币价值提高,外汇汇率将相应地下跌。如果货币供给增加,超额货币则以通货膨胀形式表现出来,本国商品价格上涨,购买力下降,这将会促进相对低廉的外国商品大量进口,外汇汇率将上涨。 五:国外环境的变化:(1)外国政府的政治压力:一些西方国际声称人民币价值

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论文

试论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因素 汇率变动(fluctuations in exchange)是指货币对外价值的上下波动,包括货币贬值和货币升值。汇率是一个国家的货币可以被转换成其他货币的价格。汇率变动是指汇率发生变化,或某货币相对于另一个货币价值的改变。汇率是国际金融的重要指标,是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国,人民币汇率是中国政府在国民经济中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经济杠杆,也是实现和衡量我国经济内外均衡的重要指标。 一、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 (一)境外因素 1、国际收支平衡状况 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中的各种收支的总和。在浮动汇率制下,市场供求决定汇率的变动,因此国际收支逆差将引起本币贬值,外币升值,即外汇汇率上升。反之,国际收支顺差则引起外汇汇率下降。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来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经常项目顺差近年来保持着较高的水平,这就潜在地形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并且在我国资本项目基本上是连年顺差的,外汇储备明显增加,这表明外汇市场上的供给大于需求,本国货币有升值的压力。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来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经

常项目顺差近年来保持着较高的水平,这就潜在地形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并且在我国资本项目基本上是连年顺差的,外汇储备明显增加,这表明外汇市场上的供给大于需求,人民币有升值的压力。(图1) 2、美元的走势 人民币对美元的比值是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从一定程度代表了现在两种货币的购买力水平比值。我国货币定价长期比照“一篮子货币”体系,所以国际汇市上的波动干扰对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会产生影响。近年来人民币的几次巨幅波动证明了美元走势对人民币汇率在短期有重大影响,两种货币呈现了明显的跷跷板效应。另外,对人民币汇率能够产生影响的其他货币还有欧元、英镑、日元以及新兴市场国家货币等,人民币汇率与其他先发国家的汇率波动幅度之间也

例文: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外贸影响与对策

宁波明州职业专修学院 专科毕业论文 题目: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外贸影响与对策班级:12国贸 姓名:张三 指导老师:毛峙文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外贸影响与对策 目录 摘要 (1) 1.人民币汇率变动概况与升值原因 (2) 1.1人民币汇率变动概况 (2) 1.2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原因 (2) 1.2.1经济学上讲 (2) 1.2.2从国际政治分析 (2) 1.2.3从国内经济分析 (3) 2.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3) 2.1 提高了企业生产成本 (3) 2.2降低了企业出口利率 (3) 2.3 增大企业经营风 (4) 2.4企业竞争压力增大 (4) 3.我国外贸企业针对人民币升值的对策 (4) 3.1 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 (4) 3.2 多渠道、多方式降低企业成本 (5) 3.3 走差异化和品牌化运作的道路 (5) 3.4 利用金融避险工具控制升值损失 (5) 4.总结 (6) 5.致谢 (6) 6.参考文献 (6)

摘要: 汇率是一个国家进行国际活动时最重要的综合性价格指标,它的变动对国家对外贸易的平衡与国内经济活动都具有深刻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刺激我国出口,改善我国贸易收支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我国外汇储备达到历史新高以及外汇收入持续增加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在不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进出贸易的情况下,可以促使我国企业做出结构调整,改变出口商品结构,改善贸易条件,减轻我国经济受国际经济动荡的影响,使中国经济保持健康的成长势头。 关键词:价格指标;外汇储备;汇率改革;影响

1.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背景和原因 1.1人民币汇率变动概况 2008年7月至今,2008年中期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民币实际上采取了重新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两者汇率一直保持在约6.83的水平。2009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保持稳定,基本上在6.81-6.85的区间内运行。2010年,虽然受美国压力的影响,人民币汇率跌宕起伏,不过,动态观察,未来人民币的升值步伐还会继续掌控在中国官方的手中。 首先,“汇率主权论”已经成为中国政府进行汇率决策的根本依据。一国的货币汇率的变动无疑要考虑国际贸易与收支状况,但这种分析却是建立在该国决策者自我判断的基础之上,不是由他国说了算。也正是如此,在过去5年中,人民币汇率调整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了中国政府手中。 其次,“汇率渐进论”业已成为中国政府汇率管理幅度的政策基调。由于中国金融体系风险承接能力和出口企业的风险消化能力都比较脆弱,人民币升值不可能一次到位,而只能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仅如此,根据世界银行的最新统计报告,自2005年以来人民币通过渐次升值不仅没有加剧中美贸易的不平衡,而且还减轻了美国贸易逆差的压力,符合中美双方的利益要求。正是如此,中方还将继续坚持汇率渐进原则。 1.2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原因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屡创新高。2007年1月11日,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突破了7.80比1的心理价位;2008年4月10日,兑美元官方开市价(中间价)终于首次突破七算,正式迈入“6”时代,创出汇率改革以来的新高。与此同时,人民币兑换港币的汇率也突破了1比1的心理价位,近期更是出现100港币兑89.788人民币的高位。我经常在报纸和新闻中看见,有多少亿人民币的热钱在炒房市、股市。对于这样的现象,分析其中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2.1经济学上讲,可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依据: (1).人民币汇率自1994年以来已近10年没有进行调整,而这10年中国经济和国力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90年代以来,一些权威的国际机构和贸易伙伴一直就认为人民币存在不同程度的价值低估。 (3).在近几年,国际收支失衡的背景下,外汇节余过多本身就表明外币定价过高。而中国实行的“盯住美元汇率”政策,所以就使得本币(人民币)定价过低,从而使人民币升值就有很大压力。 (4).从2001年以来,世界各主要货币包括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对美元都大幅度升值,只有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没有调整,即人民币实际上也跟随美元对其他货币大幅度贬值。 1.2.2从国际政治分析

2021年最新时事政治—汇率变化的影响的易错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2019年4月24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7205元;2020年6月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1074元。在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国赴美国旅游团费报价上涨②美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成本上升 ③中国留学生赴美留学成本减少④中国商品出口美国更具价格优势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人民币基本稳定,对于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12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是7.0385,较上一交易日提高了15个基点,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不利于我国居民海外消费②出国旅游、留学的人数有可能会增加 ③我国进口商品的价格竞争力下降④我国的外汇安全性将会增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人民币外汇牌价表: 对表中的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A.美元汇率跌落,人民币币值上升,不利于我国出口 B.美元汇率升高,美元币值上升,不利于我国进口 C.美元汇率升高,人民币币值上升,有利于我国进口 D.美元汇率跌落,美元币值上升,有利于我国进口 4.据美国财政部2019年6月17日更新的数据显示,中国在3月减持美债104亿美元,4月减持75亿美元,持仓规模降至11130亿美元,创两年以来新低。中国减持美债的原因可能有: ①美债信誉度差且收益率持续走低②外汇储备多元化,降低投资风险 ③促进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需要④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逐渐增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受特朗普贸易乐观局势言论提振,2019年12月13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强势破7”,当天报收6.94445,涨1.19%。这意味着 ①美企对华投资成本会下降②中国学生赴美留学成本会增加 ③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商品更具有竞争力④中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的购买力下降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6.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9年12月23日银行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0063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调5个基点。不考虑其他因素,人民

电大作业汇率调查人民币汇率变化分析人民币短期汇率走势及其影响

电大作业汇率调查人民币汇率变化分析人民币短期汇率走势及其影响

问题: 调查一月内人民币汇率变化,分析人民币短期汇率走势及其影响。学习者提交一份一月内汇率变化数据表(限任一自然月),并三言两语概括汇率走势。 答: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兑各币种中间价月平均汇率 2 4 6 8 10 12 9月7月5月3月1月

美元港元百日元欧元英镑 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因此一国货币对其它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而人民币汇率就是人民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7月21日,人民银行突然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人民币汇率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改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变相升值2%,而且不再与美元挂钩。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一定幅度内浮动。人民币汇率一篮子机制就是综合考虑在中国对外贸易、外债(付息)、外商直接投资(分红)等外经贸活动占较大比重的主要国家、地区及其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并分别赋予其在篮子中相应的权重。具体来说,美元、欧元、日元、韩元等自然成为主要的篮子货币。另外,由于新加坡、英国、马来西亚、俄罗斯、澳大利亚、泰国、加拿大等国与中国的贸易比重也较大,它们的货币对人民币汇率也很重要。 从图表中我们看到总体相对稳定的汇率除了人民币汇率单方向升值和贬值的选择以外, 保持相对稳定,也是当前汇率变动的一种选择,很可能也是在当前动荡的国

近10年来人民币的汇率变动及其影响

2002-2011年人民币汇率变动及其影响 摘要: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人民币的汇率受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在近10年里,人民币汇率变化一直是根敏感的经济弦。人民币在10年里历经了一系列升降的变化,但总体趋势是升值的。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是逐渐显现的,是我国社会经济深刻变革的见证者和推动者。 关键词:汇率美元升值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 近1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外汇管制进一步放宽,外汇市场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这些都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2005年7月21日以来,我国对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人民币总体小幅升

值。 一.2002-2011年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 中国经济进入2000年后保持了高速且稳定的增长,这期间人民币汇率整体上呈现了两个主要的走势:第一阶段从2002年至2005年呈基本固定的走势,实际上这是由于当时实行的是固定汇率政策;第二阶段从2005年至今,这期间人民币实行了两次汇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幅上升。在第二阶段中又可以分成三个小的阶段,分别是从2005年6月中旬至2008年6月中旬,这阶段中由于2005年实行汇改,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所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幅上升。2008年6月中旬第一次汇改结束,从此至2010年六月中旬的两年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基本保持在6.8:1左右。2010年6月实行第二次汇改后,人民币汇率进一步下降,到2011年10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经跌破6.35:1,创历史新高。 二.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原因 总的来说,一国经济实力的变化与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是决定汇率长期发展趋势的根本原因。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外汇市场中,市场人士都十分关注各国的各种经济数据,如国民经济总产值、消费者物价指

影响外汇汇率的政治因素

影响外汇走势的政治因素 一、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改变货币的供求关系来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这些政策在影响宏观经济的同时,必然 要影响到汇率的走向。 1、宽松性与紧缩性货币政策 当中央银行认为经济处于衰退期时,就会采取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的方式,或者同时降低央行的基准利率,以刺激商业 信贷行为,实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就可能减少货币供应量,或者同时采取加息的措辞,以此 来减小通货膨胀的压力,保证经济的正常稳步发展,因为过快的经济增长会产生大量的经济泡沫,或者产生过多的银行 潜在不良信贷,为将来的经济发展埋下隐患。 2、强势货币和弱势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最重要的职能是稳定货币汇率,但在本币与外币的比率中,不同国家的中央银行也会因为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选择性采取强势货币和弱势货币政策,也可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强弱货币政策。 最坚持强势货币政策的货币莫过于美元,即便是在经济衰退期,美国政府虽然有时候不得不在实质上采取了一些非强势货币的手段,总的来说美国官员一致都是坚持强势货币政策不变,只有强势的美元货币政策,才能在经济衰退期尽量稳 定留在美国的大量国际游资,不至于因为经济衰退而给美国经济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 而最坚持弱势货币政策的货币莫过于日元,由于日本是出口导向型经济,日元的弱势有助于日本企业在海外有更好的竞 争优势,所以我们才会看到每当日元持续上涨的时候,日本央行和财务省官员经常站出来讲话声称要干预外汇市场日元 的走势。 二、财政政策 一国政府的财政政策也是调控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财政政策对汇率变动的影响主要涉及财政开支和税收两个方面。为了刺激消费,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往往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财政开支或者降低税率,也可能是两项同时 实施增强力度;如果有必要抑制社会的消费欲望,减缓过快的经济增长,政府也会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并 减少政府开支。 财政政策对外汇市场相关货币走势的影响,最直接地体现在该国经济发展趋势上,如果政策有助于经济向好,这对该国 货币的走势是非常有利的;反之,如果经济疲软,则可能导致该国货币的下跌。当然财政政策有的时候也是服务于政治的, 三、中央银行的宏观影响 1、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 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最根本的目的是要稳定货币汇率,或者是要让货币汇率向该国政府需要的价位靠近。另外一个顺带的目的是向市场表明央行的意图,或者树立市场对央行的信心,试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市场的人气。 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严格说来是一种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行为,其自然有利有弊。有利的是干预市场就能很快 实现效果,而不用调整国内的货币政策或者财政政策,这样的决策更容易做,决策风险更小;不利的则是敢于效果所持 续的时间较短,大多数干预都只能起到很简短的效果,比如日本央行在2003年的多次干预中,往往一次数亿资金的干 预只能改变几个小时的行情,很快市场又恢复原来的运行趋势。汇率的走势归根到底取决于两国的实际经济水平和其他 综合因素。 口头干预

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背景及影响

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背景及影响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 马春2013113022 (BJ14042)

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背景及影响 摘要:汇率是一国进行对外贸易活动时所参照的重要价格指标,它的变动可能会对一国的对外贸易产生重要影响,会影响到经济发展的许多方面.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极其频繁和剧烈,大幅贬值的字眼伴随着汇率市场。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为何大幅增加?是哪些因素导致人民币汇率的大幅波动?人民币汇率的频繁波动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本文我们主要分析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投资、出口、消费等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 一、人民币贬值的时事背景 人民币贬值是指人民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汇率降低,而造成人民币购买力下降。2014 年春节之后,人民币对美元持续走弱。2月1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大跌91个基点。2月20日,央行公布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1146,下跌43个基点创年内新低。2月27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设为 6.1224,比前一交易日

再下调32 基点。2015 年8月11日,央行大幅降低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人民币当日贬值近2% ;8月12日人民币中间价在前日基础上再次下调1.6% ;8月13日,人民币经过前两天的调整,又一次下调了3% ,人民币三天贬值近6% 。 当前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的形成背景 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处于经济复苏过程的美国,在年内加息的市场预期极高,这使得美元一度走强,相比之下,日元、欧元则趋弱,日本和欧洲目前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也对人民币汇率贬值造成压力;特别是大宗商品生产国和新兴经济体国家货币也相对贬值,国际资本流动波动极大,这些复杂的国际环境是人民币汇率面临的新挑战。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加大与大幅贬值是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是中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进的必然结果。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14年中国G D P已经达到63.65万亿元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中国超过22% 的贸易已经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 二是中国经济环境所发生的变化影响人民币汇率调整。从根本上来说,中国经济的良好表现是人民币汇率长期持续走强的动力源泉;但2014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开始

美元汇率走势及对我国资金流动的影响

美元汇率走势及对我国资金流动的影响 [摘要]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美元的汇率走势也岀现不稳定的态势。鉴于美元在中国贸易和外汇资产中的重大影响,美元的疲软或者是强势都会给我国的资金流动造成显著的影响。本文就从两个方面着手,分析美元汇率走势的影响。 [关键词]美元汇率外汇资产企业资金 2004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达11548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从2004年到本次金融危机爆发以前,我国的贸易顺差一直保持着一个非常高的绝对值和相当快的增长速度。2008年中国外贸总量将近25600亿,贸易顺差近3000亿美元。2007年,美中货物贸易3867. 5亿美元,较2006年增长12.8%。欧盟、美国和日木是我国主要贸易合作伙伴,对我国外贸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欧盟、美国和日木在我国贸易伙伴中的前三名位置在短期内不会被取代,它们将主导我国近年来的对外贸易格局,其中美元贸易占我国贸易结算中的绝大部分。自2007年下半年美国金融危机初露端倪,美元汇率就一直处于动荡状态,正因为如此,分析美元的汇率走势,无论是对我国国家储备的资金流动还是对我国私人资金的流动都有着现实意义。 一、对于美元的汇率走势的理论分析 1.通货膨胀率。根据购买力平价原则,一个国家的实际汇率由国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决定,而通货膨胀率直接决定货币的购买力。就两个国家来说,相对的通货膨胀率决定相对的购买力,也决定相对的汇率水平。通

货膨胀率对于汇率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明显的。2006年第三季度美国的通货膨胀率抬升,核心通胀率从3. 2%增至3. 8%,达到1995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2007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爆发,美国政府采取干预政策,以大量直接投资支持美国金融市场复兴。美国的货币政策基础己不像以往那样稳定,通货膨胀率正呈螺旋上升之势,截至2008年7月底,消费者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较上年同期的升幅分别达到了 5. 1%和4. 7%。 2.国际收支。临时性的、小规模的国际收支差额,可以容易地被其他因素所抵消掉,例如国际资金的流动、相对利率和通货膨胀率、政府在外汇市场上的干预和其他因素等。但长期的、巨额的国际收支逆差, 必定会导致本国货币汇率的走势疲软。多年来,美国政府一直处于巨额的贸易赤字困扰中。美国商务部公布的2008年包括-服务贸易在内的贸易赤字为6770. 99亿美元,虽然比前年减少 3. 3%,但是总量依然巨大,位居世界最大赤字。 3.财政赤字。财政赤字的增加往往导致货币供应增加和需求增加,也将导致本国货币汇率的下降。美国正面临着国内国际双赤字的艰难局而,美元的汇率走势前景依然黯淡。另外美国国内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国内购买力萎缩,储蓄率可能会有所上升,但从总量上看依然不能缓解赤字造成的困境。 以上列举的影响货币汇率因素,是从理论角度,在现实条件都符合的情况下得出的分析结论,但在现实情况中,这些因素包括相对利率、心理预期等。综合现实中的各种预期和考虑,可以得出了美元汇率缓慢下降

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

二、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 (一)国际因素 1.受欧美等发达经济体汇率波动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人民币币值对美元币值之比,它反映了当期人民币和美元的购买力之比。在一定的名义汇率水平下,若美元币值下降,人民币币值就相对上升,人民币升值压力就大。同时,人民币指数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汇率波动指数之间呈现出很强的正相关关系。2012年4月人民币对美元波幅限制由0.5% 扩大到1%。2013年平均贸易权重超过5% 的货币主要有欧元、美元、港币、日元、韩币以及新台币,合计为64.88%,占据整个市场的一半以上。 2.国际收支平衡状况 在浮动汇率制下,市场供求决定汇率的变动,因此国际收支逆差将引起本币贬值,外币升值,即外汇汇率上升。反之,国际收支顺差则引起外汇汇率下降。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来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经常项目顺差近年来保持着较高的水平,这就潜在地形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并且在我国资本项目基本上是连年顺差的,外汇储备明显增加,这表明外汇市场上的供给大于需求,人民币有升值的压力。 3.国际政治环境影响 国际的政治环境也会对人民币汇率带来一定的影响。政治局势的变化一般包括政治冲突、军事冲突、选举和政权更迭等,这些政治因素对汇率的影响有时很大,但影响时限一般都很短。例如12年美国大选期间,迫于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压力,各党派连续发表申明,表示己方上任后将会对人民币汇率问题进行施压。种种此类行为,虽未曾实施,但是表明了美国对中国的政策立场,从而加大人民币汇率的压力。 4.外商投资因素 外资流入将引起外币供给的增加和本币需求的增加,这种供需失衡将给本币带来升值的压力。对于中国来说,长期资本尤其是外商直接投资在总资本流入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引起我国储备的增加。而储备增加所引起的货币升值压力要远远大于短期资本流入所带来的压力。 (二)国内因素 1.国内经济增长状况 经济增长状况始终是决定一国货币价值的根本因素,其原因在于:如果一国

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在享受广泛参与世界经济所带来的诸多好处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诸多经济开放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其中,人民币的汇率问题成为国内及国外所关注的一个焦点。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化对中国经济方方面面的影响,对于优化我国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关键字:人民币汇率经济发展影响 1 汇率决定及人民币汇率的发展趋势 1.1 汇率决定 汇率决定理论可以说是西方外汇理论的核心。在当今国际经济学领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汇率决定理论主要有购买力平价理论、铸币平价理论等。 1.1.1铸币平价理论 铸币平价理论是早期具有代表性的汇率决定理论。在金本位制度下,黄金被用来规定货币所能代表的价值,各国规定了每一金铸币单位包含的黄金重量和成色,也就是含金量。两国货币的比价要用其各自所含的含金量来折算。然而这一制度在1929——1933年的全球经济危机期间崩溃。(参考资料:铸币平价理论) 1.1.2 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说有两种形式,即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前者指出两国货币的均衡汇率等于两国国家的价格比率,说明某一时点上汇率决定的基础;而后者指出汇率的变动等于两国价格指数的变动差,说明了某一时间里汇率变动的原因。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长期均衡汇率,即无政府调节的自动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汇率水平,是由购买力平价决定的;而自由浮动汇率条件下的短期均衡汇率将趋于长期均衡汇率水平。 1.2 人民币汇率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国际收支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并多

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分析

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分析 论文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选取1990年到2014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进出口差额、外汇储备等相关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GDP每增加1%,将会导致人民币升值5.559%;货币供应量(M2)每增加1%,将会导致人民币贬值3.425%;美国联邦基准利率每提高1%,将会导致人民币贬值0.186%;CPI每提高1个单位,将会导致人民币贬值0.027个单位。这对政策当局采取合理措施、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Abstract】This paper established a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elected factors from 1990 to 2014 related to the RMB exchange rate against the dollar,import and export balance,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etc. to carry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GDP increased 1% will lead to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RMB 5.559%;money supply (M2)increased 1% will lead to the devaluation of the RMB 3.425%;the federal funds rate of the United States increase 1% will lead to the devaluation of the RMB 0.186%;CPI to raise 1 units will lead to devaluation of the RMB 0.027 units,which has grea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to the policy authorities to take reasonable measures to stay the stability of the RMB exchange rate. 标签:人民币;汇率稳定;多元回归模型 1 文献综述 易纲和范敏(1997)认为,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加速发展时期采用的财政扩张政策会导致较高的通胀率而其汇率并不按比例贬值,因此,用购买力平价分析发展中国家时要进行修正,且预期利率平价理论对人民币走势的解释和预测能力会越来越强,[1]为我们研究汇率的影响因素指明了大致方向。赵世舜(2014)运用自适应Lasso 方法对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进行有效选择,同时使用真实数据作了实证研究,并与最小二乘法和逐步线性回归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每增加1%,将导致人民币汇率降低约52.6%;而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受外汇储备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并不大。[2]曹师韵(2016)总结了2006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趋势,指出现阶段影响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因素有利率、贸易差额、外汇储备和GDP。[3] 李静(2016)以1999年到2013年的年度数据为基础,建立了人民幣汇率与GDP增长率、通货膨胀增长率等多元回归模型,研究发现进出口额的变动可以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86.6%,进出口额因素对汇率变动的影响最为显著。[4] 章昱曦(2016)基于对我国汇率制度演变和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分析,从GDP 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这两个方面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认为,CPI和GDP下降并不会绝对地导致一国的贸易条件恶化,进而导致汇率下降,但GDP和CPI上升可以改善一国的汇率条件。[5]

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背景及影响

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背景及影响

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背景及影响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 马春2013113022 (BJ14042)

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背景及影响 摘要:汇率是一国进行对外贸易活动时所参照的重要价格指标,它的变动可能会对一国的对外贸易产生重要影响,会影响到经济发展的许多方面.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极其频繁和剧烈,大幅贬值的字眼伴随着汇率市场。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为何大幅增加?是哪些因素导致人民币汇率的大幅波动?人民币汇率的频繁波动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本文我们主要分析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投资、出口、消费等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 一、人民币贬值的时事背景 人民币贬值是指人民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汇率降低,而造成人民币购买力下降。2014 年春节之后,人民币对美元持续走弱。2月1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大跌91个基点。2月20日,央行公布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1146,下跌43个基点创年内新低。2月27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设为 6.1224,比前一交易日

再下调32 基点。2015 年8月11日,央行大幅降低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人民币当日贬值近2% ;8月12日人民币中间价在前日基础上再次下调1.6% ;8月13日,人民币经过前两天的调整,又一次下调了3% ,人民币三天贬值近6% 。 当前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的形成背景 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处于经济复苏过程的美国,在年内加息的市场预期极高,这使得美元一度走强,相比之下,日元、欧元则趋弱,日本和欧洲目前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也对人民币汇率贬值造成压力;特别是大宗商品生产国和新兴经济体国家货币也相对贬值,国际资本流动波动极大,这些复杂的国际环境是人民币汇率面临的新挑战。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加大与大幅贬值是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是中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进的必然结果。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14年中国G D P已经达到63.65万亿元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中国超过22% 的贸易已经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 二是中国经济环境所发生的变化影响人民币汇率调整。从根本上来说,中国经济的良好表现是人民币汇率长期持续走强的动力源泉;但2014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开始

人民币汇率变动与失业率相关关系的实证分析

人民币汇率变动与失业率相关关系的实证分析发表时间:2010-01-26T14:28:43.107Z 来源:《中外企业家》2009年第9期下供稿作者:李萍(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成都611130) [导读] 汇率变动与就业状况、失业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引起了理论界和实业界人士的关注和研究。作者简介:李萍(1989-),女,四川简阳人,大学本科在读,主要从事经济学研究。 摘要:汇率变动与就业状况、失业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引起了理论界和实业界人士的关注和研究。通过实证分析,揭示了我国汇率变动与失业率之间的低度负相关性,并就此作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汇率;失业率;相关分析中图分类号:F8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09)18-0091-01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汇率,是指一国货币单位同他国货币单位的兑换比率,也就是一种货币用另一种货币所表示的价格,是一个国家进行经济活动时重要的综合性价格指标。根据西方古典经济学的观点,汇率对失业率的作用是单一的、正方向的,即汇率的提高(本币贬值)会提高失业率;汇率的降低(本币升值)则降低失业率。2005年汇率体制改革以来,随着我国贸易顺差规模不断扩大,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日益扩大,人民币汇率不断上扬。我国汇率的变动对我国经济、就业等产生哪些影响是一个非常重要且现实的课题。 二、数据来源与指标定义 本文基础数据直接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政府相关部门网站所公布的权威数据。为了如实揭示我国汇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将考察时间范围定为从1999年到2009年(截止到2009年9 月份)之间。同时,根据分类选样法,选取年度平均汇率作为代表性汇率水平。 分析失业率与汇率及其关系的基本统计量有:失业率u(年底城镇登记失业率);汇率s(年度平均数);相关系数r。 相关系数r是反映失业率与汇率之间关系密切程度的指标,取值范围在-1到1之间。r越接近于1,则说明失业率与汇率的线性正相关关系越强,即降低汇率可以起到减少出口的作用但提高了失业率;r越接近于-1,则说明失业率与汇率的线性负相关关系越强。r越接近于0,说明失业率与汇率的相关关系越弱。r的计算公式为: 三、汇率与失业率关系的实证相关分析 根据前述的信息系统,选取1999年到2009年9月之间的各项数据,分别统计出10个失业率和年度平均汇率,如表1。 可计算出汇率和失业率的相关系数r=-0.27461,介于-0.2到-0.3之间,说明汇率和失业率的相关性为负相关,并且为低度负相关。由此可对我国汇率和失业率的相关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汇率和失业率的相关系数r=-0.27461,明显偏低,表明失业率和汇率之间不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汇率并不是失业率的有力解释变量;(2)相关系数r介于- 0.2到-0.3之间,说明我国汇率和失业率有低度相关关系,失业率不决定汇率水平的高低。(3)基于以上的实证性相关分析和规范分析,得出结论是我国的汇率和失业率之间低度负相关,这和西方古典经济学的结论一致。 四、进一步分析 当前,汇率的升降与远期买卖已经成为各国进行对外贸易竞争竞相采用的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手段可以对就业发挥直接的作用。与此同时,失业率的升降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国家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部门,从而影响到我国的产品与劳务进出口,进而影响到汇率的变动。一般情况下,失业率下降,代表整体经济健康发展,利于货币升值;失业率上升,便代表经济发展放缓衰退,不利于货币升值。因此,虽然我国的汇率和失业率之间低度负相关,但我国政府必须慎重对待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与升降,合理协调好人民币汇率与降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陈彪如.国际金融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 周建萍.人民币汇率与中国经济[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5,18(2). [3] 冯晓华.人民币汇率波动的福制效应[J].国际经贸探索,2009,(5). (责任编辑:袁凌云)

影响美元汇率的因素_孙宏华

影响美元汇率的因素 孙宏华1,2 (1.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 100732;2.中交投资有限公司,北京 100088) 【摘要】作为市场上主要的汇率导向,美元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汇率投资人来说,了解并且深入的把握美元汇率的导向,将会对外汇交易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主要是研究美元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美联储;债券收益率;欧元 一、引言 近年来,美元汇率持续走低。影响美元汇率的主要因素是美国 国内经济的发展状况,利率政策和利率水平影响资金流动以及政治 因素的干扰。随着美国经济增长的进一步加快,利率水平的调整以 及总统大选后财政政策的稳定,投资者对美元信心将逐渐恢复,美 元汇率必然会很快回升。影响美元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 (一)美国中央银行联邦储备银行(Fed)的政策信号 Fed在决定货币政策方面具有完全的独立性,其目标是最大 限度地实现无通胀的经济增长。Fed的利率政策对美元有较大的影 响。此外,Fed对外汇市场进行的干预对美元也有一定的影响。Fed 的主要政策信号是:公开市场操作、贴现率和联邦基金利率(Fed Funds rate)。美联储公开市场操作委员会(FOMC)负责制定货币政 策,包括一年8次宣布关键利率,其中主要的是:(1)联邦基金利 率。美国最重要的利率是联邦基金利率,它是存款金融机构为隔夜 拆借而相互支付的利率。当Fed希望传递明确的货币政策信号时, 将改变联邦基金利率。联邦基金利率的变化通常对所有的股票市 场、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具有很大的影响。(2)贴现利率。这是美 联储向商业银行提供流动性而收取的利率,一般低于联邦基金利 率。尽管这种利率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性的利率,但是它的变化明确 地表明货币政策的变化,因此对美元汇率有较大的影响。 (二)美国财政部的态度 美国财政部负责发行政府债券,决定财政预算。美国财政 部对货币政策没有发言权,但是它对美元的评论对美元汇率有影 响。在外汇市场干预方面,由于美国联储银行和财政部都有外汇 账户,因此,两者意见一致时,Fed才进行外汇市场干预。 (三)逆差 长期以来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受四大因素影响:一、世界经 济一体化下的产业转移;二、国际原材料价格;三、美国财政赤 字;四、美国消费支出。美国产业大规模向海外转移始于1990年 的“华盛顿共识”,受2000年NASDAQ泡沫破灭影响,2001年出现 了加速趋势。很显然,受制于成本制约,美国对于海外的产业转 移在未来相当长时间里不会逆转。2005年,受“本土投资法案” 的影响,美国海外资本曾出现短暂的回流,但不改变美国产业长 期向海外转移的趋势。作为产业转移的表征,2000年以来美制造 业就业人口下降了19.2%。 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一些经济指标对美元有不同的影 响,如劳动力报告、消费者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国际贸易 水平、工业生产指标等。当通货膨胀对经济不构成威胁的时候, 强经济指标会对美元汇率形成支持。当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威胁比 较明显时,强经济指标则会打压美元汇率。另外,新兴市场的金 融或政治动荡,也会推高美元资产价格,此时美元资产作为一种 避险工具,会间接地推高美元汇率。 本轮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始于2001年6月的美元降息,原材料 价格大幅上涨从而对美经常项目形成较大压力则是从2003年6月 开始,到2007年5月铜等有色金属价格已经见顶回落,短期内创 出新高的可能性很小。对于石油而言,受美国对伊朗强硬政策 影响,2007年11月底创出99美元的天价,随着“中东和会”的召 开,油价快速回落,在未来一年内很难创出新高。因此,国际原 材料价格对美经常项目的压力短期有望减轻。长期来看,美国作 为全球原材料消耗第一大国,全球资源紧缺下的价格长期上涨, 对美国经常项目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上世纪90年代,美国财政出现盈余,NASDAQ泡沫破灭以后的 积极性财政政策与积极性货币政策虽然迅速挽救了美国的经济衰 退,却带来了经常项目逆差的迅速攀升。随着阿富汗战争、伊拉 克战争,2003年美财政赤字创出6703亿美元新高,随后美国开始 紧缩性货币政策,财政赤字也相应回落。目前,美国要求从伊拉 克撤军的呼声很高,美国财政赤字将会逐步回落。汇率是在经常 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政治与政策因素影响之下,资本流动的 结果。美国经常项目逆差自2006年第三季度创出2173亿美元历史 高点以来,已出现收窄的迹象,2007年上半年经常项目逆差3880亿美元也显著低于2006年上半年的4062亿美元,说明美经常项目实现了美元低币值与高原材料价格下的短暂平衡。如果原材料价格不再大幅度上涨,在当前汇率下,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大幅上升的可能性很小。 美国从来就是一个高消费的国家,NASDAQ泡沫破灭带来了消费的快速萎缩,造成2001年经济衰退,2001年6月至2003年6月的降息,造就了房地产价格泡沫,带来了新的消费扩张,是用房地产泡沫来弥合股市泡沫破灭的经济裂痕。2007年3月以来美国“次级贷危机”爆发,房价开始回落,美国消费也在稳步回落之中。 长期来看,美国经常项目受制于全球资源紧缺以及美国资源高消费,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下的产业转移,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将长期处于高位。短期来看,经过2001年以来的大幅度上涨,国际原材料价格难以再创新高;美国财政赤字与国内消费会逐步下降,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将会小幅度回落。 二、欧元的影响因素 (一)欧洲中央银行动向 欧洲中央银行控制着欧元区12国的货币政策,其主要政策目标是保持价格稳定。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有两个支柱,第一个是价格变化及其对价格稳定影响的展望。价格稳定定义为协调的消费者价格指数(HICP)上涨低于2%。第二个支柱是以M3表示的货币增长率,欧洲中央银行的参考数值是M3增长率为4.5%。欧洲中央银行每隔一周的星期四召开一次理事会来讨论利率事宜。在每个月的第一次会议上,欧洲中央银行举行一次新闻发布会,发布其对货币政策和整体经济的展望报告。很显然,欧洲中央银行对欧元汇率走势的评论或对外汇市场的干预,都会对欧元/美元汇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短期利率走势 短期利率走势的影响主要应该从两方面来看: 1.再融资利率。欧洲中央银行的再融资利率是银行进行流动性管理的关键短期利率。再融资利率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的差异是判断欧元/美元汇率的一个较好的指标。 2.3个月的欧元存款利率。在欧元区之外3个月的欧元存款利率是判别利率差异的有价值的基准,有助于对汇率进行评估。欧元存款利率相对于美元越高,欧元/美元越有可能升值。当然,也有时候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这种关系并不能成立。 (三)10年期政府债券收益率差异 影响欧元/美元汇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10年期政府债券收益率的差异。德国政府10年期债券通常作为欧元区的基准债券。由于德国10年期债券的收益率低于美国同期国债的收益率,收益差异的缩小(德国国债收益上升或者美国国债收益下降)一般认为有利于欧元/美元汇率走高,而如果收益率差异扩大,则对欧元汇率走势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两个地区收益率差异数据通常比其绝对数值更重要。当然,利率差异通常与两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前景相关,这也是影响欧元/美元汇率的一个基本因素。 (四)一些经济数据的影响 由于德国是欧元区中最大的经济体,因此最重要的经济数据当然是德国的,整个欧元区的经济数据同样不可忽视。关键的经济数据通常是GDP、通胀率(CPI和HICP)、工业生产和失业方面的指标。从德国的角度来看,一个最为关键的数据是IFO调查,它通常被认为是商业信心的重要指标。同样重要的是成员国的预算赤字,根据《稳定与增长法案》,成员国预算赤字必须控制在3%以下。成员国也有进一步削减预算赤字的目标,如果没有实现这些目标将有可能对欧元汇率产生伤害。 (五)交叉汇率效应 欧元/美元汇率有时还要受到非美元汇率的影响,如欧元/日元。如果日本发布正面影响的新闻,欧元/美元汇率就有可能下跌,而由于欧元/日元汇率的下跌,欧元所出现的弱势自然也将会导致欧元/美元汇率的下跌。 综上所述,美元汇率主要受到美联储的经济数据,本国利率的变化以及欧元的影响,对于未来预测美元的走势,这三点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王曙光.美元汇率变化的影响分析[J].南方经济,2004(2). [2]杨玲雅.美元汇率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经济,200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