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析结肠癌术后切口感染一例

合集下载

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因素分析

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因素分析

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因素分析杜建军; 高金军; 赵晶【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9(030)022【总页数】3页(P2922-2924)【关键词】结肠癌; 根治术; 感染; 病原菌; 分布; 相关因素【作者】杜建军; 高金军; 赵晶【作者单位】西安医学院附属汉江医院外一科陕西汉中 723000; 西安医学院附属汉江医院检验科陕西汉中 72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5结肠癌是临床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多发于40~50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在胃肠道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仅次于食管癌和胃癌[1]。

结肠癌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中晚期表现为腹胀、腹痛、黏血便等,晚期则表现为黄疸、腹腔积液、肺转移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生存造成了极大的影响[2]。

目前,结肠癌的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以化疗、免疫治疗以及其它综合治疗为辅。

相比其它恶性肿瘤,结肠癌的预后效果较好,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50%以上,若为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则可达80%以上[3]。

而切口感染是结肠癌根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不仅会导致患者治疗的费用上升,而且不利于预后效果,甚至严重者会引发全身感染,从而危害患者生命。

因此,了解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感染相关的因素对预防和控制术后切口感染具有重要价值。

本研究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结肠癌术后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其病原菌分布与相关影响因素,旨在为临床感染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西安医学院附属汉江医院收治的381例行根治术的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18例,女性163例;年龄27~70岁,平均(53.27±10.54)岁。

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2)符合《消化道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结肠癌的相关标准[4],并经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3)所有患者均符合结肠癌根治术术后指征。

病例分析-结肠癌术后切口感染一例

病例分析-结肠癌术后切口感染一例

感染部位浓度
药物 对细菌MIC
•药代动力学 •吸收、分布、 代谢、排泄 •给药方案 •药效学
治疗效果
•临床效果
•细菌清除
•患者依从性 •耐受性 •价格
•时间/浓度依赖型
•杀菌剂/抑菌剂 •组织渗透 •抗菌时效
重症感染ly
Nikole MS.Current Opinion in Infections Diseases, 2007,20:177-181
莫西沙星为第四代喹诺酮类,耐药性较同类药 物稍轻,但为了长远考虑,不宜用于预防感染。
感染出现后,莫西沙星更换为异帕米星 是否合理? 异帕米星
抗菌谱:G-杆菌及葡萄球菌杀菌剂,可覆盖大肠杆菌 有持久的PAE作用,一日给药一次 耳肾毒性:同类中最低,已降至临床安全水平
感染进一步加重,药敏结果回报后, 换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是否合理?
2011-12-16
病史介绍
治疗经过
药物治疗 分析总结
患 主
者:女性,73岁 诉:反复腹痛伴恶心呕吐1月,加重3天
现病史:
1月前出现腹痛及恶心呕吐,当地医院对症治疗后 好转。 3天前出现腹部剧烈疼痛,恶心呕吐,呕吐呈喷射 状,排气排便停止,就诊医大一院,立位腹平片 检查考虑肠梗阻,腹部超声提示肝脏多发转移 瘤,11月14日收入我院中医科。
1g bid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0.5g bid 及1g bid
图1:患者WBC及GR变化趋势图
莫西沙星 异帕 亚胺培南 头孢曲松
11月29日 术后第四天复查, 11月26日 11月30日 12月5日 12月6日 WBC无明显变化, 12月4日 GR12月2日 术后第一天复查,二 更换抗生素 更换为异帕米星 晚18:00,自诉术区 12月12日 清创引流术后, 明显升高,换药可见脓 晚22:00,主诉切口 为头孢曲松 值均升高,可以考虑 疼痛难忍,药敏回报, 头孢曲松应 WBC明显下降。 液,可闻及腥臭,提示 及右下腹疼痛难忍, 应激反应 更换为亚胺培南西司 用1周,血象 感染已经存在,取术区 查体可扪及右下腹肿 逐渐好转 分泌物送检。 他丁钠 物,急查超声及CT, 行清创引流术

结肠直肠恶性肿瘤手术部位感染原因分析

结肠直肠恶性肿瘤手术部位感染原因分析

结肠直肠恶性肿瘤手术部位感染原因分析何纪恩;李晓花【摘要】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ause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malignant tu-mor after operation,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319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malignant tumor after rese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5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re was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infection group (n=30) and the non-infection group (n=289). The gender, age, operation method,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 rating, Dukes staging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reasons of the in-fection were analyzed. Results Single 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laparotomy, age, operation time, blood loss, Dukes staging, ASA classification, complicated with diabetes, malnutrition of patients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Multiariab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 diabetes mellitus, long op-eration time, malnutrition and ASA classification>gradeⅢwere 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s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malignant tumor, and the laparoscopic surgery was protective factor for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Conclusion Age, long operation time, complicated with diabetes, malnutrition and ASA classification>gradeⅢare the main causes of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malignant tumor. Therefore, the perioperativeabove factors of infection control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order to reduce surgical site infection.%目的:分析结肠直肠恶性肿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原因,为针对性的预防提供参考。

结肠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结肠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Hans Journal of Surgery外科, 2021, 10(2), 14-19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21 in Hans. /journal/hjshttps:///10.12677/hjs.2021.102003结肠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彭新刚*,高俊茹,罗文强,王培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外科,山东青岛收稿日期:2021年3月2日;录用日期:2021年4月8日;发布日期:2021年4月15日摘要目的:手术切口感染是外科病人常见的医院感染之一。

其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疼痛,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普外科2017年l月到2019年12月期间的320例结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术后切口感染相关的影响因素,为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提供依据。

方法: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

同时,统计患者的基线情况、手术相关因素及临床结局等资料,分析感染组细菌培养的结果与相关的影响因素。

结果:手术后切口感染25例,切口感染率7.81%。

手术后切口感染与肥胖、糖尿病及术前长期吸烟有关;与性别、年龄、术前是否应用抗生素、急症手术、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肿瘤分期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结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为主,BMI ≥ 25 kg/m2、合并糖尿病与吸烟是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因此,临床依据结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个体化的围术期干预措施,可切实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显著改善预后。

关键词手术切口感染,结肠癌,危险因素,肥胖,糖尿病Analysis of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Colon Cancer Surgical IndentationInfectionXingang Peng*, Junru Gao ,Wenqing Luo, Peige WangDepartment of the Emergency Surgery,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Received: Mar. 2nd, 2021; accepted: Apr. 8th, 2021; published: Apr. 15th, 2021*通讯作者。

结直肠肿瘤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结直肠肿瘤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结直肠肿瘤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作者:张胜来源:《今日健康》2015年第06期【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肿瘤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并总结出处理措施。

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结直肠肿瘤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患者的病例记录和手术过程,对术后患者发生感染的原因进行探讨。

结果:引发结直肠肿瘤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包括患者免疫力低下、泌尿道插管、手术时间长、腹腔引流、消毒隔离不严格、合并糖尿病等,其比例分别为61.7%、6.7%、11.7%、8.3%、3.3%、8.3%。

比例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切口感染感染原因处理措施结直肠肿瘤是消化道中常见的肿瘤疾病,发病率正在不断增长,患者大多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1]。

结直肠肿瘤大多数属于恶性肿瘤,临床上采取手术切除病变部位进行治疗,疗效显著,但部分患者在术后并发感染仍然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次研究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结直肠肿瘤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原因。

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结直肠肿瘤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60例做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男39例,女21例;年龄26~90岁,平均年龄(62.2±3.6)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47±1.3)年;肿瘤的类型包括:良性1例,浸润性15例,肿块型23例,溃疡性21例;合并糖尿病患者4例。

1.2 方法详细分析患者入院时的身体状况指标和手术诊疗过程,并对患者的切口感染处进行重新清理,对病房进行严格的消毒防护,对手术器材进行杀菌处理后再按照规范进行切口护理,对于有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还需另外控制糖尿病的症状[2]。

研究结束后统计分析患者术后切口并发感染的因素。

1.3 评价指标切口感染的评价标准依照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①切口感染表层切口感染患者切口处有红、肿、热、痛的症状出现,深层切口的深部引流会出现脓性分泌物或脓液[3]。

结肠癌护理病例讨论

结肠癌护理病例讨论
结肠癌病人中医护理病例 讨论
外一科 日
郝雪梅 2019年3月
主持人护士长:
• 各位领导同事们,下午好!今天下午我们进行一次中医护 理病例讨论。我们选择的是一例结肠癌根治术后的病人,主 要针对此病人病情及术后护理工作进行讨论,共同学习一下 结肠癌方面的知识,并针对病人病情提出相应的护理问题及 护理措施,针对病人术后的主要问题展开讨论。从而更好的 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更好的为此类病人服务 初 段
内镜检查——最有 效,最可靠方法
钡剂灌肠——定性定位
治疗方式:
• 手术治疗:结肠癌根治术,姑息 性手术。 • 化学治疗: • 放射治疗: • 中医药治疗:应用补益脾胃, 调理脏腑,清热解毒中药制
病人信息:
• 患者 ,男性,66岁,住院号 ,主因“粘液脓血便半年”,门诊 以“乙状结肠占位”于2019.3.8 10:33收入院。入院时患者一般情况 可,粘液脓血便,大便次数多伴肛门坠胀感,,轻度腹胀,无恶心呕 吐,纳可,小便调,无尿频尿急尿痛,未诉其他不适,夜眠可。舌质 红,舌苔黄腻,脉滑。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病史,口服利 血平,血塞通,丹参滴丸药物,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医院肠镜示: 乙状结肠多发腺瘤。活检病理示:乙状结肠小活检。入院后完善各项 相关检查,遵医嘱予以二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及改善微循环药物治 疗。甲硝唑片0.2g每日三次口服以准备肠道,得高宁10mg每日两次口 服降压治疗。灸法取穴中脘每日两次,以理气和中增强机体抵抗力。 下面是检查及检验报告单。
辩证分型:
• 大肠为六腑之一,其中医功能为: • 1.主传化糟粕:大肠接受小肠下传的食物残渣,吸收其中多余的水液, 形成粪便。大肠之气的运动,将粪便传送至大肠末端,并经过肛门有 节制的排出体外,故大肠有“传导之官”之称。如大肠传导糟粕糟粕 功能失常,常见便秘或泄泻,若湿热蕴结大肠,则见腹痛,里急后重, 脓血便等。 • 2大肠主津:大肠接受小肠下传的含有大量水液的食物残渣,将其中的 水液吸收,使之形成粪便,即是所谓的燥化作用。大肠吸收水液,参 与体内的水液代谢,故说“大肠主津”。如功能失常,可出现肠鸣, 腹痛,泄泻等症。若大肠湿热或大肠津亏,肠道失调,又会导致大便 秘结不通。 • 结肠癌属中医锁肛痔范畴,病位在结肠,病性正虚邪实。患者湿热 蕴结滞于大肠,久则损伤脾胃,脾气亏虚,脾虚运化失调,则腹泻, 湿性粘滞重浊则里急后重,泻下不爽。证属:脾虚湿热,治则:清热 化湿,理气和中。

结直肠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结直肠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结直肠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目的:分析和讨论可能导致结直肠癌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导致其受到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加以分析回顾,利用SPSS 15.0软件实施统计分析。

结果:经过系统的临床分析得知,在68例患者当中,存在14例(20.6%)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并且大多为以开腹手术为首选的患者,相较于尚未产生感染的患者,在超重人数数量比例、手术花费时间及输血量方面均较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本次的临床研究和分析,不难获悉,结直肠癌患者发生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了超重、开腹手术、长时间的手术及大量的输血等,需要及时运用科学、合理的临床治疗和预防对策,进而降低发生感染情况的概率,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标签:结直肠癌;切口感染;危险因素所谓结直肠癌,属于一种常见且发生频率非常高的消化道部位恶性肿瘤疾病,主要产生在患者的直肠和结肠重合交界的位置。

这种疾病十分常见,发病群体逐渐倾向于老年人群,是国内第三大恶性肿瘤疾病,拥有极高的发病率。

针对该恶性肿瘤疾病的治疗一般会利用手术的方式,有效遏制肿瘤癌细胞的迅速扩散,进而达到提升患者生存率的目的[1]。

而关于结直肠癌的手术运用主要以有菌手术为主,所以患者在术后常会发生切口的感染情况,拥有非常高的发生率,制约了患者的预后效果,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本次的研究将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导致其受到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加以分析回顾,利用SPSS 15.0软件实施统计分析,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0例,女28例,年龄43~84岁,平均(62.3±8.9)岁;存在手术切口感染患者14例,未感染患者54例;选择进行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48例,腹腔镜治疗的患者20例。

结直肠恶性肿瘤手术部位和切口感染的临床研究

结直肠恶性肿瘤手术部位和切口感染的临床研究

结直肠恶性肿瘤手术部位和切口感染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结直肠恶性肿瘤手术部位和切口感染的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

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50例,根据其具体病情分别采取右半结肠手术组(RCS)、左半结肠手术组(LCS)及直肠切除术组(RS),统计三种手术方式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感染情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50例结直肠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患者中,发生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有8例,其中左半结肠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最高,与其它两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年龄、肥胖、糖尿病、肿瘤分级及合并慢性疾病均与手术切口部位感染的发生有关。

结论:手术部位切口感染为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因此术前应对相关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以降低感染率,提高患者手术质量。

关键词:结直肠恶性肿瘤;手术部位;切口感染;临床研究结直肠恶性肿瘤为肿瘤外科常见的疾病,其恶性程度高,治愈率低,死亡率高,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提高其生存率的重要手段[1]。

目前,临床治疗结直肠恶性肿瘤的最有效方法为手术治疗,因肿瘤发生部位的不同采取的手术方式多不相同,术后易发生各种并发症。

研究证实,手术部位切开感染为外科手术患者最常见的死因,而结直肠手术的发生率为5%~30%[2]。

所以,掌握结直肠恶性肿瘤手术部位和切口感染的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尤为重要。

我院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12例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的手术部位切口感染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51.8±6.4)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7±0.5)年;结肠癌32例,直肠癌18例;Dukes改良分期:A期5例,B期15例,C期22例,D期8例;合并有糖尿病14例,其它慢性疾病9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