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马说》《宋史·岳飞传·论马》比较阅读答案
2024年马说阅读答案

马说阅读答案马说阅读答案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4分)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⑵策之不以其道()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⑷执策而临之()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3: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人才和对统治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小题4:在作者看来,“千里马”和“伯乐”谁更重要?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4分)参考答案:小题1:⑴通“饲”,喂养(喂)⑵鞭打⑶通晓(知道、明白、懂得)⑷面对小题2:略小题3: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
小题4:伯乐。
“因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
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
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小题1:试题分析:《马说》一文中“食”有三义,一是通“饲”,喂养,二是指“吃”,三是指“一顿”,本句中是第一义。
“策”,本是名词“鞭子”,在句中是名词动用:用鞭子打,意为“驱赶”。
小题2:试题分析:“常马”指普通的马;“且”:尚且;“等”:一样(待遇);“不可得”:得不到;“安”:怎么;“求”:要求;“千里”:一下跑千里之远。
第二中的“其”加强语气无义;“知”:了解。
小题3:试题分析:《马说》一文是以千里马喻人才,以伯乐喻重视人才的人,从__的主旨来理解这个问题。
文言文《马说》比较阅读精选5篇(含答案)

文言文《马说》比较阅读精选5篇(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③。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比:接连着。
②还:通“环”,环绕。
③贾(gǔ):通“价”,这里指报酬。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意思。
(4分)(1)食之不能尽其材.(2)一食或尽.粟一石(3)往见.伯乐(4)去而顾.之2.下列加点的“而”与“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中的“而”用法相同一项是()(2分)A.环而.视之 B.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C.执策而.临之 D.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3.翻译下列句子。
(4分)(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文段中原话填空:(2分)【乙】文介绍这匹骏马“马价十倍”的原因的一句话是。
这个故事印证了【甲】文提出的这一观点,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
《马说》比较阅读答案

《马说》比较阅读答案《马说》比较阅读答案【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①死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③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
今王诚⑤欲致士⑥,先从隗始。
隗且见事⑦,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注解:①安事:要……何用②捐:弃③之:指死马④期年:满一年⑤诚:真心⑥致士:纳贤士⑦见事:被侍奉)16.解释下列句中画线字的意思。
(4分)(1)策之不以其道()(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3)买其首五百金()(4)鸣之不能通其意()17.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
(2分)18.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
(3分)19.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分)⑴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⑵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参考答案:16.(4分)⑴用鞭子打⑵买⑶它(的)⑷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每小题1分)17.(2分)表面看是指马,其实是喻指人才。
18.(3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对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
应该重视人才,用诚心吸纳人才,才能得到人才。
(正确一处1分,言之有理即可。
论马岳飞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论马岳飞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论马岳飞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论马岳飞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臣有二马,故常①奇之。
日啖②豆数升,饮泉一斛③,然非清洁宁饿死不受,介胄④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⑤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值复襄阳,平杨么,不幸相继以死。
今所乘者不然。
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⑥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
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选自“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八年级下册)【注释】①故常:过去常常。
②啖:吃。
③斛:量器名,古代一斛为十斗。
④介胄:介,甲衣;胄,头盔。
这里作动词,披上战甲。
⑤褫(chǐ):解除。
⑥秣:吃饲料。
【小题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4分)(1)故常奇之(2)比行百余里(3)甫百里(4)殆欲毙然【小题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2)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小题3】文章以马喻人,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答案【小题1】(1)以……为奇,认为……奇特(2)及,等到(3)刚,才(4)几乎,近于【小题2】(4分,每句2分)(1)良马不是凭借它的力气受称赞,而是凭借它的品质受称赞。
(2)这样的马,吃得少容易满足,喜欢逞能容易力量枯竭跑不动,这是低劣的马啊。
【小题3】略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1)“奇”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奇”。
(2)“比”在此意思为“等到”的意思。
(3)“甫”在此句的意思比较特别,意思为“刚刚”。
(4)“殆”在此句中的意思为“几乎”。
【小题2】(1)“称”是“称赞”的意思,“其”是“人称代词”;(2)“盈”是“满足”的意思,“穷”是“竭尽”的.意思。
翻译这两句时,还要使整个句子保持流畅性。
【小题3】本文以物喻人,我们从中可以获得许多启示,应该多角度的来谈。
韩愈《马说》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韩愈《马说》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韩愈《马说》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乙: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苏代为燕说齐,未见齐王,先说淳于髡曰: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②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④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今臣欲以骏马见于王,莫为臣先后者,足下有意为臣伯乐乎?臣请献白璧一双,黄金千镒,以为马食。
淳于髡曰:谨闻命矣。
入言之王而见之,齐王大说苏子。
(《战国策·燕策二》)注:①比:连续,接连。
②臣: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谦称自己为臣。
③还:音义同旋,围绕,绕圈子。
④旦、朝:早晨,也指一天。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苏代为燕说齐()(3)臣请献一朝之贾()(4)莫为臣先后者()13、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不以千里称也举一隅不以三隅反B、人有卖骏马者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C、人莫之知何陋之有D、足下有意为臣伯乐乎行拂乱其所为14、翻译下列句子。
(6分)(1)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3)入言之王而见之,齐王大说苏子。
韩愈《马说》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韩愈《马说》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韩愈《马说》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乙: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苏代为燕说齐,未见齐王,先说淳于髡曰: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②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④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今臣欲以骏马见于王,莫为臣先后者,足下有意为臣伯乐乎?臣请献白璧一双,黄金千镒,以为马食。
淳于髡曰:谨闻命矣。
入言之王而见之,齐王大说苏子。
(《战国策·燕策二》)注:①比:连续,接连。
②臣: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谦称自己为臣。
③还:音义同旋,围绕,绕圈子。
④旦、朝:早晨,也指一天。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苏代为燕说齐()(3)臣请献一朝之贾()(4)莫为臣先后者()13、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不以千里称也举一隅不以三隅反B、人有卖骏马者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C、人莫之知何陋之有D、足下有意为臣伯乐乎行拂乱其所为14、翻译下列句子。
(6分)(1)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2)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3)入言之王而见之,齐王大说苏子。
《马说》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马说》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二)文言品味(13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上①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②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③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上:唐太宗。
②致治:治理国家到达大治。
③正:只。
9、解释加点的词(4分)(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3)上诘.之()(4)安.可诬一世之人()10、翻译句子(4分)(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1、两文反映的都是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甲文采用了的写法,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揭露了统治者。
乙文中,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是。
(3分)12、针对乙文中唐太宗“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的观点,谈谈你的理解。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答案:。
文言文《马说》比较阅读精选5篇(含答案)

文言文《马说》比较阅读精选 5 篇(含答案)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 4 题。
( 12 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③。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比:接连着。
②还:通“环”,环绕。
③贾(gǔ):通“价”,这里指报酬。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食之不能尽其材(2)一食或尽粟一石..(3)往见伯乐(4)去而顾之..2.下列加点的“而”与“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中的“ 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A.环而视之 B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C.执策而临之 D .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3.翻译下列句子。
( 4 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文段中原话填空:( 2 分)【乙】文介绍这匹骏马“马价十倍”的原因的一句话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七年,入见,帝①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
介②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
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③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不幸相继以死。
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
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就封岳飞为太尉。
②介:备上鞍甲。
③褫(chǐ):脱去,卸下。
④秣:喂食。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
(1)策之不以其道(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比行百里始奋迅(4)褫鞍甲而不息不汗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4分)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2)然非精洁则不受
19.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本应才能展现千里之能;被岳飞称为致远之材的良马具有的特点。
(用文中的语句填空)(3分)
20.韩愈和岳飞都是借论马来表达对人才的看法,韩愈先从正面提出问题,然后从展开议论,岳飞则通过阐述,他们都希望。
(4分)
参考答案:
17 . (么分)( 1 )鞭打,鞭策。
(2 )通晓,理解。
(3 )等到。
(4 )流汗。
(各 1 分)
18 . ( 4 分)( l )章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夭下没有千里马!, ( 2 )然而如果不是精致、洁净的就不接受(不吃不喝)。
(各2 分,意思对即可)
19 . ( 3 分)一食或尽粟一石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各l 分)
20 . ( 4 分)反面(1 分)正反对比(1 分)优秀人才能够被识别和重用(2 分)(意思对即可)三、《 5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