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氏八卦掌歌诀 孙禄堂武学文化网
八卦掌歌诀

基本桩式口诀两手互捧如抱婴,含胸拔背似捆绳。
抽身长手千斤坠,宛若猿猴摘果形。
由静而动周身运,气导血随龙虎奔。
腰乃坐纛心为令,扣膝坐步不八丁。
定势半鱼步七星,气沉丹田神贯顶。
两臀下垂提谷道,二目注视虎口中。
心虚腹实舌上卷,叩齿呼吸换液沉肩坠肘向内合,前手食指与眉平。
转掌要领歌诀八卦转掌妙无边。
行如推磨走当先。
步法要稳圈要圆,上下与中分三盘。
三盘旋转气为宗,全身环节要放松。
心情意静内子精,内外轴承法自灵。
先由有象求无象,大小小大是真空,转掌就是八卦阵,阴阳变化在其中。
软硬兼施明暗劲,刚柔相济是真功。
手脚相随腰主动,全身一致整体形。
怀抱琵琶合前胸,前手外摆似拧绳。
后手相随眼平视,上下两手合力撑。
紧背空胸头艮正,溜臀腰直胯要松。
缩肾提肛丹田气,掩裆曲膝鸡步行。
起平落扣足含空,曲膝趟泥在水中。
进退抽撤连环步,摆扣走转似旋风。
转掌式歌前手一顶如泰山,心神安静意在前。
前方万物手招架,真假虚实在里边。
二指够眼虎口圆,托掐用法在里边。
眼瞧虎口在取物,易如反掌不费难。
五指一拧三角形,三角手法艺要通。
抓掐扣捋任意用,拈身靠打不放松。
小指外张气能通,气通能使百脉从。
百脉相从气力顺,功力日日能上升。
前臂一伸如半月,四十五度角相同。
对外动招有实力,对内看招力无穷。
后手就在肘下沉,手沉肘下护胸身。
护住胸肋进招式,进招变式不留痕。
前手一顶与眉齐,防压防托法为宜。
他若托时沉肩肘,他若压时挑力生。
紧背肱背抱心肺,心里肺外保君臣。
君稳臣顺心不乱,气血充实养精神。
空胸气顺泥丸宫,任督津液往下行。
三翻九转含胸咽,丸宫之穴津液顷。
步如趟泥鹤步行,又如鸡踏往前行。
脚足站稳趾着力,换招换式照法行。
稳如坐轿身不动,抽身换式稳如山。
步法快慢全不显,如同太公垂鱼杆。
行如水中漂浮木,走步换招身自如。
且忌上下起浮式,前后左右忌摇身。
后手抱力紧相随,手掩心区意前追。
掩心护肋多变化,全凭肘下显奇艺。
舌顶上腭多一津,任督二脉津液生。
津液满口吞咽下,此乃妙法津中精。
八卦掌六十四手歌诀的介绍

八卦掌六十四手歌诀的介绍八卦掌,是以八卦学说为理论基础,兼容养生和防身功能的一个武术流派。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八卦掌六十四手歌诀。
欢迎阅读!八卦掌六十四手歌诀预备式:老僧托钵老僧托钵阴阳掌,手脚齐到敌难挡,左穿右来右穿左,穿的对方面后仰。
八卦掌六十四手歌诀第一趟(共分八式)一、进步挑掌进步挑掌挑打劈,绊住对手往后推,一挑一劈阴阳掌,前脚先进后脚随。
二、狮子滚球狮子滚球闪正中,穿掌含胸提足行,落步撞掌使胯打,手脚齐发后足蹬。
三、缠手掖撞缠手掖撞侧身行,拳出掌推后足蹬,头打落意随足走,手随步开侧身灵。
四、卧虎跳涧卧虎跳涧纵身行,捋腕蹦跳拳出胸,手到脚到腰腿到,手脚齐到身要拥。
五、肘底进捶肘底进捶上立桩,进步绊腿把肩扛,手到脚到腰用力,钻身屈肘肋下伤。
六、反臂劈捶反臂劈捶打荫堂,引进落空敌难防,曲肘滚打拧拳使,反臂捶下面孔伤。
七、双鞭压肘双鞭压肘把敌抓,拳击敌面后手拉,退步扑腿身坐下,翻筋错骨滚力压。
八、进步截肘进步截肘跨步捋,上步拍肘向前走,回身合胯力要整,转身拧腰压敌肘。
八卦掌六十四手歌诀第二趟(共分八式) 一、青龙探爪青龙探爪迎面扑,拨云见日走自如,上步合膝绊敌腿,手脚齐到力要扑。
二、抹袖连捶抹袖连捶扭步绷,一直一曲往前行,手脚与鼻三尖对,前脚行进后足蹬。
三、云龙献爪云龙献爪五指分,手脚齐到往前伸,一直一横三角手,前脚落地后脚跟。
四、拨云见日拨云见日掌上穿,拧腰坐胯把身翻,蹲身坐跨贴身靠,绊住敌腿往上钻。
五、排胸扑肘排胸扑肘横进身,进步扣步把身蹲,左手下搂肘折胸,手脚齐到身要拥。
六、转身顶肘转身顶肘转身行,扣步掰步侧身顶,身法步法一起进,右手按拳转身顶。
七、贯耳穿捶贯耳穿捶迎面冲,上步抓打身要拥,手到脚到腰腿到,前足前进后足蹬。
八、恶虎扒心恶虎扒心猛又凶,手脚齐到往前攻,穿搬截拦往外领,进步拦腿扒敌胸。
八卦掌六十四手歌诀第三趟(共分八式)一、进步团撞进步团撞手要封,落步坐胯后足蹬,掌穿脚踢侧身攻,双掌与身往前拥。
孙氏八卦掌——精选推荐

序一余读孙禄堂先生形意拳学,见其论理精微,因往访之,先生欣然延见。
纵谈形意拳之善,并授以入手之法,言形意逆运先天自然之气,中庸所谓致中和,孟子所谓直养而无害,皆此气也。
今内家拳法惟太极、八卦、形意三派各不相谋。
余三十年之功乃合而一之,盖内家之技击也,必求其中,太极空中也、八卦变中也、形意直中也,中,则自立不败之地,偏者遇之靡不挫矣。
形意攻人之坚而不攻人之瑕、八卦纵横矫变、太极浑然无间,随其来体不离不拒,而应之以中,吾致柔之极,持臂如婴儿,忽然用之,彼虽贲育无所施其勇,虽万钧之力皆化为无力,虽然习武者非欲以艺胜人也,志士仁人养其浩然之气,志之所期力足赴之。
如是而已。
呜呼,由是言之,则古昔圣王尧、舜、禹、汤、文、武相传精一执中之道,不求胜天下,而天下莫能胜之者其犹此理也,与庄子曰:道也进乎技矣,吾闻先生之言,益信圣人中庸之道不可易。
先生为人豪直,与人无旧新,必吐其蓄积不自吝惜,曰:吾言虽详且尽,犹虑能解者百人中无二二人,吾惧此术之绝其传也。
今先生复撰八卦拳学,扬州吴心彀先生以书来属作为序,因以所闻之先生者略述於右,未能究宣其意万一也。
靳水陈曾则书於明圣湖之洗心阁序二蒲阳孙先生禄堂,曩著形意拳学一书,余受而读之,深服先生用力之勤,而於力气一道纯任自然伤口手中庸之报,则殆内家之上乘也。
今夏复以八卦拳学见示,兢兢以实行体育保护身体为宗旨,其造福社会已属难得可贵,而细绎八卦拳学之意义则在化后天之力,运先天之气体,柔用刚变化无穷,与羲经消息盈虚之理,变化顺逆之方,息息相通,技也而进于道矣。
形上形下一以贯之,知先生固非徒以技击擅长也,顾吾慨无吾国拳学之失传也久矣,自太史公传游侠而不详其致力之途,虽李唐崛兴,此风丕盛,然亦不过历史之纪载已耳,明清之交,如张三丰,如单思南,如王征南辈精悍绝伦,凌铄南北,然能笔之著述,传之其人者闻焉无闻。
此拳学所以式微也。
今先生以振靡起衰为已任,著书传世,不秘其术,其殷殷诱掖之心诚自古以来所罕见也。
孙氏三体式练法——刘树春孙禄堂武学文化网

孙氏三体式练法——刘树春孙禄堂武学文化网众所周知,形意拳中的三体式是形意拳重中之重,“有万法出于三体式”之说,笔者习练形意拳多年,对此深有体悟,现将孙禄堂所传三体式练法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孙氏三体式练法:一、预备式:身体直立,眼向前看,舌顶上腭,口唇虚合,下颌微收,两肩垂平,两臂自然下垂,两手五指并拢自然下垂,手心靠在腿上,两腿直立,膝盖后挺,左足尖朝正前方,右足足跟外撇45度,朝斜前方,足跟靠拢,左脚跟靠住右脚内踝,此时,身体面向斜前方,头向正前方,两眼平视。
二,两臂慢慢抬起,,两肩松垂,两手心朝下,抬至与胸平,左手食指向前,平直在下,右手中指向前平直在上,盖于左手食指之上。
手向上抬时,两腿徐徐直立下蹲。
大腿与小腿的夹角以135度为宜,此式要点:头往上顶,腰往下塌,抽胯,身体正直不可歪斜,心中要虚空,排除杂念,切不可有丝毫怒气。
此式谓之:一气含四象: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鸡腿:有金鸡独立之型。
龙身:身体三折,有龙之盘叠曲折势。
(大腿根折,膝盖折,脚腕折)熊膀:两肩下垂与顶头竖項虎抱头:两手相抱,有虎欲离穴之态势。
三,、左足向前迈一步,右足不动,此时人体重心在后足跟内侧,此谓单重。
步子的大小,根据人的高,矮和式子的高低而定。
臀部要与后脚跟上下垂直,左腿膝盖要与左脚跟上下垂直。
前腿暗含有向前搓,后腿有暗含向上,向前蹬劲,两膝向内扣,脚跟向外拧劲。
当左足前迈时,两手徐徐分开,左手向前推,右手向回拉,两手如同撕棉之意。
左手向前伸不可太直,肘至手腕成水平状。
左手高不过口,五指张开,虎口撑圆,大指横平,食指直立,掌心内缩,肘尖下垂,两肘有向内裹抱之意,坐腕,大鱼际向外撑。
右手拉至小腹处,大指跟紧靠肚脐,食指向上挑,眼平视左手食指尖。
将神气定住。
练形意拳要知“六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这是内三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叫做外三合,内外三合共称六合。
这里的合,就是指协调一致,劲力相合。
孙氏八卦掌九要

孙氏八卦掌九要一提到九要,大家最容易想起的就是形意拳,九要,24法,由于孙禄堂先生一开始是学形意的,后来跟了程廷华宗师学习八卦掌,得其精要,有时候阐述八卦掌时仍然喜欢用形意的理论名词,同时还有傅剑秋等前辈也是兼习形意拳,八卦掌。
而张占魁前辈则是形意八卦掌,形意拳和八卦掌确实很多相通之处。
孙禄堂先生在其《八卦拳学》中写道:“练拳术者,明乎此理,以丹田为根,以意气力为用,以九要为准则,遵而行之,虽不中不远矣。
”可见九要是八卦掌练功之模具,只有在练功中严格遵守才能步入八卦掌神圣的殿堂。
九要为:一要塌:二要扣;三要提;四要顶:五要裹;六要松;七要垂;八要缩;九要起钻落翻分明。
塌者,腰往下塌劲,尾闾上提,使得腰名门处直,饱满。
腰在人一身之中为中节,是连接人体上下肢转动的枢纽,又是劲力的发源处。
练拳时时时做到腰部向下松塌,可使胸空腹实,气沉丹田,下肢稳固,走圈运掌轻灵而不浮,有利于周身劲力贯通。
松腰开胯,腰和胯是紧密联系的,踏腰裹胯合住周身上下之劲。
扣者,开胸顺气,阴气下降。
可以理解为含胸,含胸并不是凹胸,习武之人应当是正大光明的,不挺胸不凹胸就对了,常常见有人理解为凹胸,则气阻于胸,同时扣还有开胸拔背,胸中空空洞洞,有利于呼吸畅通(阴气下降),气不上逆而下沉丹田,有助于任脉畅通,也内家拳三层功夫必要条件。
提者,谷道内提也。
即提肛,会阴,练拳时微微提缩谷道,两股夹紧,这样做内气不散,有助于气升督脉,使人精神百倍,动作灵巧。
一切皆要自然。
顶者,舌顶上腭、头顶、手顶也。
舌顶上腭和提肛可使任督二脉接通,并可增加口中津液,在练功中避免口干舌燥,津液增多随时咽下又能帮助消化食物,是养生之法。
头上顶,要求练拳时保持头部虚领顶劲。
头乃一身之主,若前俯后仰,左歪右斜必将影响身体重心稳定,为了保持身体重心的稳定,即要求头部中正不偏,使头顶百会穴向上虚领,上额天庭前顶,下腭微收,这样脖项竖起,如此精神自然贯通,显得人精神抖擞,威武雄壮,头上顶是在意念的控制下,不可使用拙力。
八卦掌掌谱歌诀

八卦掌掌谱歌诀武术是我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源远流长,深受人们喜爱,近些年来,学练武术的人越来这多。
八卦掌是我国内家拳的一种,是由清代董海州先生在九宫山向毕澄霞和毕云霞两位道长学得,并公之于世。
为了使八卦这一拳种发扬光大,增进人民的健康,振兴我中华,将八卦掌歌诀,介绍给广大八卦掌爱好者。
我国古代的任何学术,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方便,每每编歌歌诀,如算数中的九九歌诀,医学中的汤头歌诀等。
武术中内家拳和外家拳都各有一套锻炼歌诀。
过去由于流派之分,门户之见是不经易传人的。
现在为了使八卦掌拳术发展,增进人民的健康,特将老前辈各位先生所传口诀辑录如下。
1、八卦罩的十六字诀:第一种说法:推托带领,搬扣劈进,穿闪截拦。
沾连粘随。
第二种说法。
穿搬截拦,拧翻走转,推托带领,缠刁扣钻。
2、手眼身法步的口诀:各种拳术都讲究手眼身法步,八卦掌对此尤为重视,前辈曾经写成口诀,以教后学、现在辑录出来,供学者参考。
起势口決:坚形立势掌如拳,当按阴阳次第间,审势分明知躲闪,防身斜侧识端偏。
进功推托步偷半,插打劈穿学贵全,欲免临场心手乱,闹居发愤读斯篇。
手的口诀:撑掌托掌若风烟,劈穿抵拿势贵偏,挺去牵来脚爱硬,勾搬裹挽削劈连。
三盘内外须纯练,前后高低混打全,一日无间三岁满,保能发手倒山颠。
眼的口诀:两眼圆睁若朗星,头端审势更分明,瞻前顾后疾如电,展动周旋似转轮。
觑定敌人身手脚,乘虚攻击莫留情,临场对敌人难逃,全在双眸一团神。
身的口诀:头端面正手平分,直竖身昂腿护阴,斜立足分个八字,势如跨马变弓形。
脚腿不浮身便稳,落脚须平移动灵,足动脚跟同进退,肩投腰趁臂齐行。
翻身腹缩随舒卷,偏闪腾挪势势承,练习如常寡敌众,横冲直撞莫停留。
法的口诀:个中奥妙在深玄,掌在师傳学在专,掌法千般学不尽,机关百种卒难言。
水到渠成三载力,钢须而练始削坚,总之熟便能生巧,处处相承节节连。
步的口诀:两膝弯步力自然,屈前直后练成坚,之从顺闪腾挪来,玄经斜击反回圈,鄱覆旋风肩平硬,膝雄跟端带勾镰。
孙门八卦掌

孙门八卦掌八卦掌的基础就是围圆走转,摆扣步。
对于身体各部分的要求是很多的,三扭三扣,等。
但是扭着身子转圈子是最基本的工夫也是最重要的功夫。
只要亲眼见识过黄万祥的,孙剑云演练的八卦变掌和变剑,没有不从心里佩服的。
其实,这些高级套路的孙门八卦是由最基本的步法和掌法练出来的。
首先是步法,摆扣步围圆走转。
没有数年的勤苦练习,你是走不好的。
你走好了,就知道八卦掌所说得百练不如一走的道理是多么地有学问了。
其次是身法,左旋右转,灵活机动,变化无穷。
十个基本掌法要精确掌握。
孙门的基本掌法更是简练易行。
虽然简单,要到能变化,没有数年的勤学苦练,是不可能熟练变化而且达到很高的水平的。
孙门八卦掌有基本的十大掌。
其中有两个是叫做单换掌和双换掌的。
另外有八个掌法叫做八大掌。
按照旧有的八卦的说法就是乾坤坎离震垦奎兑八大掌。
这八个掌法里边有三个掌法是定型的掌法,狮,龙,猴,真正变化的动作只有五个掌法。
也就是麟,蛇,鹞,熊,凤五个掌法。
10个掌法里也就是7个掌法是变化的,三个掌法是定型的。
孙们正掌掌法不复杂,但是实在是很全面也很完整了。
练好这7个动掌,那三个定型掌也就不难练习了。
有了这个基本功夫,你就能变化无穷了。
进军变掌的关键还有一个重要的是正掌左右的换掌变化,这个动作做好了,才具有资格进军变掌。
脱身幻影的关键就在这个换掌里。
十大掌也叫做孙门八卦的正掌。
正掌练成功了,就可以练习变掌。
变掌是孙门八卦掌的高级练习方法。
没有正掌的基础,变掌是无法炼出来的。
但是只有正掌的基础,不进军到变掌的高级阶段,那就等于没有明白孙门八卦的奥妙。
孙门八卦掌还包括有八卦剑,也是分为正剑和变剑。
正剑是基础,变剑是高级练习方法。
不能练习变剑就不懂孙门八卦剑的奥妙。
八个正剑都是变化的动作,而且有的动作一个剑法里有几个动作变化,所以变剑练习起来比起掌法还要变化大得多。
只有经过多年的练习,八卦掌的练习才可能进入了高级阶段。
才能旋转自如,变化无穷。
八卦剑变剑的练习也才能龙飞凤舞,变换神奇,很能叫观看的人看了吃惊。
孙门八卦掌基本技术全在单换掌

孙门八卦掌基本技术全在单换掌孙门八卦掌,从单换掌到双换掌,再到乾坤坎离震垦奎兑八大掌,是孙门八卦的基本掌法.而其中的单换掌,录堂公称之为八卦掌的拳母.练家不能不重视. 单换掌是由四个动作和八到十二步的围圆走转组成的.四个动作要做到家分明清楚,练好了才能明白孙门八卦之妙.起式这里就不细讲了.走八到十二步摆扣后,即一圈后,先是青龙返首.,就是口步转身向圆心.第二动是青龙探爪,不是侧击,而是向后击.第三动是叶底藏花,是以掌带动身子而再扣步.最后是风摆荷叶.做完再做反面的.次动如不能搞明白,做好了,别的掌法你就很难做好了.双换掌你也就无从换起了.其实八大掌也就很难做好了.做快了四动就成了一动,就叫单换掌.孙门单换掌是孙门八卦掌的拳母,懒扎衣是孙门太极拳的拳母,劈拳是孙门行意拳的拳目.孙老是这样说的.但换掌,孙门的单换掌,是和目前外面所有的八卦掌的练法不同的,是有非常的独创性的.它是由四个动作组成的.这四个动作练好了,就贯穿于其它的九个掌法里,孙门单换掌也不是很好练出来的.这四动都有名称,练时都有讲究.围圆走转,型如座轿,摆扣步,都要很熟了才能练出这四动来.这四动的青龙返首是第一动:是回身蓄劲的一动,走转八步或十二步时扣步后转身.双手内裹而蓄敬.第二动青龙探爪:摆步双掌内旋向后击出.有太极挤劲在前手.第三动叶底藏花,动前须欲左而先右,如写大字逆锋而入.先先以腰胯为旋力,双掌外旋做立圆,再扣步双掌内旋成抱掌.第四动风摆荷叶:动前须欲左而先右,如写大字逆锋而入双掌内旋上钻再外旋,同时摆步.成八卦的太极式,此四动不能做清楚了,做好了,孙门八卦就难入门了.其他九掌,都在此掌四动基础之上做.练好单换掌,就有手腿如轮腰如轴之看点了.加之熟练的围圆走转,摆扣清楚.八大掌加单换掌双换掌,10个掌法就能练好了,单换掌练不好,其它九掌就更难练好了.孙门八卦,与外面的其实的八卦绝不一样.青龙返首:步法是由上一动的青龙缩尾的内扣步开始,1,先将重心移至右脚之内扣步上, ,同时双手内旋成手心朝上,2.再将左脚抬起向外摆步,同时双臂外旋,左手小指外侧向上,向左身后反打,五指尖朝右;左手肘与小臂有太极挤劲后,再发掌力,同时右手大指和四指向上,成立掌从左肋下向左身后打出,就象孙太极的四个玉女穿梭的后手打法.重心不要在摆步脚上,还是三体式,重心在扣脚的腿上七分或六分..身体有向下向后的缩劲.定式请参照禄堂公的照片.童旭东先生言:把八卦拳的全部规矩凝练、升华在一个单换掌(即太极式)中,这是孙禄堂先生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氏八卦掌歌诀孙禄堂武学文化网
孙禄堂从程廷华学习八卦掌后,为了寻根求源,又入川向某公学习《易经》。
并根据变易的原理而创编了六十四连环掌,是为变掌。
这六十四连环掌的口诀完全按照《经卦》名来编排。
余自小喜欢武术,犹嗜好八卦掌,对孙老前辈的武学更是崇拜有加。
于孙氏八卦掌情有独衷,然机缘错过,未能有机会列于于孙门,甚是遗憾。
然对于禄堂公五本著作每日在手孜孜以求,研读其奥,以求拳与道合,达中和之境。
反复研读,一每有所得所悟,深觉如今所出的八卦等武学业著作无出其右也。
更加说明当今武林人士,其研修之境界、治学之严谨,是时不如古,今不如昔矣。
许多好东西、原汁原味、原传之法渐渐地失去。
有的变了样,精华渐失,真是可悲可叹。
每见于此,再读孙公武学之著,更觉得此五书之可贵,为武学追求者枕中之鸿宝也。
称之为当今武学的《九阴真经》,当不为过矣。
观当今武林之能有较深造诣者有如凤毛麟角,寻道者多,得道者寡,老一辈渐渐地走了,一些精华陪伴而去,如果不在其在世之时,及时整理挖掘,中华绝学一代一代越来
越少了。
如现在孙氏六十四变掌,先不说其用。
当今的武林年青一辈有几个能演练自如呢。
屈指可数啊!本人主修程氏八卦,对于一脉相传,同枝的孙氏武学,垂青犹甚,收集了大量的孙氏武学资料,对于六十四变掌却未见全貌,只知孙剑云前辈在世时曾录有一本碟,这在孙氏内家拳网站上有介绍。
只在北京的少数弟子手中。
可是据我所知,六十四变掌在国外包括日本、美国演练人不少。
在国内呢,就是孙氏传人又有几个能运用自如。
这还是孙门之内。
在孙门之外,就难见其真了。
本人酷爱八卦良久,根据范震远所介绍的《孙禄堂的八卦掌》的一文的基础之上,推出六十四掌,曾给孙氏传人李慎泽的学生河南螺河的好友谢红旺寄去,当时红旺也没有具体回答,如今前几天得知谢在河南郑州工作,想必在孙氏前辈身边,对于六十四变掌定有所悟。
我想对我所推出的六十四掌河南的孙氏传人,会给完整的回答。
上几日曾难北京的刘树春前辈打电话寻问此事,他言六十四变掌,不完全是根据卦理所推,里面要串连些单换掌。
下面是本人所推的变掌,望通家指正为盼:
一、乾宫诀:
1、乾为天:左右都练狮形掌。
2、天凤垢:先练狮形掌,后练凤形掌。
3、天山豚:先练狮形掌,后练熊形掌。
4、天地否:左练狮形掌,右练麟形掌。
5、凤地观:左练凤形掌,右练麟形掌。
6、山地剥:左练熊形掌,右练麟形掌。
7、火地晋:先练鹞形掌,后练麟形掌。
8、火天大有:先练鹞形掌,后练麟形掌。
二、坎宫诀
1、坎为水:左右都练顺势掌。
2、水泽节:先练顺势掌,后练猴形掌。
3、水雷屯:先练顺势掌,后练龙形掌。
4、水火即济:左练顺势掌,右练鹞形掌。
5、泽火革:左练猴形掌,右练鹞形掌。
6、雷火丰:左练龙形平托掌,右练蛇形顺势掌。
7、地火明夷:先练麟形掌,后练鹞形掌
8、地水师:先练麟形掌,后练蛇形顺势掌。
三、艮宫诀:
1、艮为山:左右都练熊形掌。
2、山火贲:先练熊形掌,后练鹞形掌。
3、山天大畜:先练熊形掌,后练狮形掌。
4、山泽损:左练熊形掌,右练猴形抱掌。
5、火泽睽:左练鹞形掌,右练猴形抱掌
6、天泽履:左练狮形掌,右练猴形抱掌。
7、风泽中孚:先练凤形风轮掌,后练猴形抱掌。
8、风山渐:先练凤形风轮掌,后练猴形抱掌
四、震宫诀
1、震为雷:左右都练龙形平托掌。
2、雷地豫:先练龙形平托掌,后练麟形掌。
3、雷水解:先练龙形平托掌,后练蛇形顺势掌。
4、雷风恒:左练龙形平托掌,右练凤形风轮掌。
5、地风升:左练麟形掌,右练凤形风轮掌。
6、水风井:左练蛇形顺势掌,右练凤形风轮掌。
7、泽风大过:先练猴形抱掌,后练凤形风轮掌。
8、泽雷随:先练凤形风轮掌,后练龙形平托掌。
五、巽宫诀
1、巽为风:左右都练凤形风轮掌。
2、风天小畜:先练凤形风轮掌。
后练狮形掌。
3、风火家人:先练凤形风轮掌,后练鹞形掌。
4、风雷益:先练凤形风轮掌,后练龙形平托掌。
5、天雷无妄:左练乾卦狮形掌,右练龙形平托掌。
6、、火雷噬嗑:左练鹞形掌,右练龙形平托掌。
7、山雷颐:先练熊形掌,后练龙形平托掌。
8、山风盎:先练熊形掌,后练凤形风轮掌。
六、离宫诀
1、离为火:左右都练鹞形掌。
2、火山旅:先练鹞形掌,后练熊形掌。
3、火风鼎:先练鹞形掌,后练凤形风轮掌。
4、火水未济:左练鹞形掌,后练蛇形顺势掌。
5、山水蒙:左练熊形掌,后练蛇形顺势掌。
6、风水涣:左练凤形风轮掌,右练蛇形顺势掌。
7、天水讼:先练乾卦狮形掌。
后练蛇形顺势掌。
8、天火同人:先练乾卦狮形掌,后练鹞形掌。
七、坤宫诀
1、坤为地:左右都练麟形掌。
2、地雷复:先练麟形掌,后练龙形平托掌。
3、地泽临:先练麟形掌,后练猴形抱掌。
4、地天泰:左练麟形掌,右练乾卦狮形掌。
5、雷天大壮:左练龙形平托掌,右练鹞形掌。
6、泽天夬:左练猴形抱掌,右练乾卦狮形掌。
7、水天需:先练蛇形顺势掌,后练乾卦狮形掌。
8、水地比:先练蛇形顺势掌,后练麟形掌。
八、兑宫诀
1、兑为泽:左右都练猴形抱掌。
2、泽水困:先练猴形抱掌,后练蛇形顺势掌。
3、泽地萃:先练猴形抱掌,后练麟形掌。
4、泽山咸:左练凤形风轮掌,右练熊形掌。
5、水山蹇:左练凤形风轮掌,右练熊形掌。
6、地山谦:左练麟形掌,右练熊形掌。
7、雷山小过:先练龙形平托掌,后练熊形掌。
8、雷泽归妹:先练龙形平托掌。
后练猴形抱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