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微生物课后习题答案分析

工业微生物课后习题答案分析
工业微生物课后习题答案分析

第一章绪论

4.什么是微生物?它主要包括哪些类群?

答:微生物并不是生物分类学上的名词,他是包括所有形体微小的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或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它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阮病毒)。

13.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共性的是哪个?为什么?

答:微生物五大共性分别是:(1)体积小,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其中最基本的特性是体积小,面积大。微生物是一个突出的小体积大面积系统,从而赋予它们具有不同于一切大生物的五大共性,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故而产生了其余四个共性。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和代谢废物的排泄面使微生物具有了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的特点。环境信息的交换面使微生物具有适应强,易变异的特点。而正是因为微生物具有适应强,易变异的特点,才能使其分布广,种类多。

第二章微生物的结构与分类

8.微生物学名的命名原则有哪些?“Bacillus subtilis (Ehrenberg)Cohn”的含义是什么?

答:命名原则在书本32页最后1行到33页倒数第3行或课件第二章(1)的37-41张(二、微生物的命名)。含义是:芽孢杆菌属的一种

9.试绘出细菌的结构简图,注明其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以及它们的主要生理功能。

答:细菌的结构简图(见图2.3.9)

一般构造: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核糖体等,是所有细菌都有的构造。

特殊构造:鞭毛、菌毛、性菌毛、荚膜和芽孢等,并非所有细菌都有的构造。

细胞壁的功能:1、决定了革兰氏染色的性质;2、决定细菌的基本形态;3、决定细胞的抗膨压(保护细胞免受渗透压变化的破坏)4、决定对溶菌酶的敏感性;5、决定了对青霉素的抗性;6、为鞭毛运动提供支点;7、决定细胞的抗原性;8、决定细菌的毒性(致病性)

细胞膜的功能:a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送、交换;b 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渗透屏障作用;c细胞壁各种组分(LPS、肽聚糖、磷壁酸)和荚膜物质等大分子的合成

场所;d参与能量代谢,在细菌中,电子传递链和ATP合成酶均位于细胞膜;e提供鞭毛的着生点并提供鞭毛运动所需能量。f细胞膜中含有丰富的酶,又是细菌参与细胞呼吸的部位。

细胞质功能:细胞质中含有丰富的酶系,是营养物质合成、转化、代谢的场所。

核糖体功能:是细胞合成蛋白质的机构。

异染粒功能:贮存磷元素和能量,降低渗透压。

荚膜的生理功能:1、荚膜富含水分,可保护细胞免于干燥;2、能抵御吞噬细胞的吞噬;3、为主要表面抗原(K抗原),是有些病原菌的毒力因子;4、能保护菌体免受噬菌体和其他物质(溶菌酶和补体)的侵害;5、是某些病原菌必须的粘附因子;6、贮藏养料,是细胞外碳源和能源的储备物质。

鞭毛的功能:鞭毛是运动器官。有鞭毛的细菌能主动运动,可通过动力试验进行细菌鉴定;鞭毛有抗原性。鞭毛的成分为鞭毛蛋白,并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称为鞭毛抗原(H抗原),可作为细菌分类、分型的依据;有的细菌其鞭毛与致病性有关。

间体的功能:(1)类似线粒体功能;(2)类似内质网功能;(3)与细胞壁合成有关;(4)可能与核分裂有关。

磷壁酸的功能:①协助肽聚糖加固细胞壁;②增强细胞膜的稳定性;③提高膜结合酶的能力(使细胞壁形成负电荷环境,以利于吸附镁离子,维持酶活);④构成噬菌体的吸附位点;⑤形成表面抗原决定簇的主要成分;⑥保证某些革兰氏阳性致病菌与其宿主间的粘连,如双歧杆菌可通过磷壁酸与肠上皮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等。

芽孢的功能:具有很强的抗热、抗干燥、抗辐射、抗化学药物和抗静水压能力;具有惊人的休眠能力,在普通保藏条件下,它能存活几年至几十年;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中它能存活几百年至几千年,甚至更长。含水量低、壁厚而致密,通透性差,不易着色,折光性强;一个芽孢萌发只产生一个营养状态的细胞。

13.了解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对于研究细菌分类、噬菌体感染、抗生素和溶菌酶等对细菌的作用原理有何意义?

答:了解细菌细胞壁的结构,通过革兰氏染色可以将几乎所有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可以更好地解释细菌为什么具有特定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可以更好的揭示细菌的致病性原理,如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外膜中的类脂A是内毒素的物质基础。17. 什么是芽孢(内生孢子)?芽孢有何特性? 芽孢在微生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中有何意义? 答:(1)某些细菌在生长的一定阶段,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对不良环境条件有较强抗性的休眠体,称为芽胞(内生孢子)。

(2)芽孢的特性:①对高温、干燥、辐射、化学药物有强大的抵抗力;②含水量低、壁厚而致密,通透性差,不易着色,折光性强;③芽胞内新陈代谢几乎停止,处于休眠状态,但保持潜在萌发力(2分);④一个芽孢萌发只产生一个营养状态的细胞。

(3)芽孢在微生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中的意义:①分类鉴定:芽胞的大小、形状、位置等随菌种而异,有重要的鉴别意义;②有利于菌种的长期保存;③有利于提高菌种的筛选效率;④有利于各种消毒、杀菌措施优劣的判断;⑤增加了医疗器材使用上以及食品生产、传染病防治和发酵生产中的各种困难。

21.何谓伴孢晶体(Parasporalbodies)? 它会在哪些细菌中产生?其化学本质和特性?研究伴孢晶体有何实践意义?

答:有一些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在细胞内产生晶体状内含物称为伴胞晶体。能形成芽孢的细菌种类:在杆菌中能形成芽孢的种类较多,在球菌和螺旋菌中只有少数菌种可形成芽孢。产生芽孢的几个属:①(Bacillus)芽孢杆菌属②(Clostridium)梭状芽孢杆菌属③(Sporosarcina)芽孢八叠球菌属。化学本质是:一种毒蛋白。特性:对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等蛋白酶不敏感。在水、稀硝酸、稀盐酸中均不溶,但能溶于碳酸钠,氢氧化钠等碱性溶液。实践意义:书本59页最后一段。

22.什么是菌落(colony)、克隆(clone)和克隆化(cloning)?

菌落,克隆在书本60页下方,克隆化:经过人为选择,获得在遗传上纯一的后代的技术或过程。

24.为什么说放线菌是一类介于细菌和霉菌之间,又更接近于细菌的一类原核微生物?

答:一方面,放线菌菌呈纤细的丝状,且分枝,又以外生孢子的形式繁殖,这些特征与霉菌相似。

另一方面,放线菌又有如下接近细菌的特征:

(1)同为单细胞,菌丝比真菌细,其直径与细菌接近;

(2)同属原核生物,无核膜、核仁和线粒体等,核糖体70S等;

(3)胞壁含磷壁酸,二氨基庚二酸,不含几丁质、纤维素;G+;

(4)对环境的要求与细菌相近;

(5)对溶菌酶敏感;

(6)对抗生素的反应象细菌。

总之,放线菌是一类介于细菌和真菌之间,而更接近于细菌的原核生物。

29.试从个体形态、细胞结构、菌落特征、繁殖方式及对抗生素敏感性等方面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

在83页表2.4.1,95页表2.4.4,96页表2.4.5。

32.什么是菌丝、菌丝体、真菌丝和假菌丝?

答:菌丝是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直径3-10μm。有隔膜菌丝:多细胞,高等真菌。无隔膜菌丝:多核单细胞,低等真菌。菌丝体是许多菌丝交织形成的菌丝集团。营养菌丝体:伸入培养基吸收营养;气生菌丝体:向空中生成,形成繁殖器官。真菌丝:相连细胞间的横隔面积与细胞直径一致,呈竹节状的细胞串,称为真菌丝。假菌丝:有的酵母菌进行芽殖后,长大的子细胞不与母细胞立即分离,并继续出芽,细胞成串排列,这种菌丝状的细胞串就称为假菌丝。

33.病毒与其它生物有何显著的不同?病毒粒子的共同结构形式有哪两类?

答:(1)病毒与其它生物有显著的不同:形体极其微小,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一般可通过细菌滤器;无细胞构造,其主要成分仅是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每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合成系统,需借助宿主细胞的合成酶进行增殖,不存在个体生长和二均等分裂等细胞繁殖方式;在宿主的活细胞内专性寄生;在离体条件下,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存在,并可形成结晶;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2)病毒粒子的共同结构形式有:核酸(位于中心,称为核髓)和蛋白质(包围在核髓周围,形成衣壳)。

35.以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为例说明病毒的繁殖过程。

答:T-系噬菌体增殖周期可分为五个阶段:①吸附噬菌体对宿主细胞的吸附具高度的特异性:当噬菌体与其相应的特异宿主在水中发生偶然相碰后,若尾丝尖端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受体接触,则尾丝被刺激散开而附着在受体上;随之把刺突、基板固定;②侵入吸附后基板获得一个构象刺激,尾端的容菌酶水解细胞壁的肽聚糖使细菌头部的核酸注入宿主细胞;③增殖细菌将其核酸注入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作为自己合成的物质来源进行大量的繁殖;④装配即成熟噬菌体将自己在宿主细胞体内合成的各种部件进行有序的装配,形成完整的子代噬菌体;⑤裂解即释放当宿主细胞内的大量子代噬菌体成熟后,由于水解细胞膜的脂肪酶和水解细胞壁的溶菌酶的作用,促使细胞裂解从而完成了子代噬菌体的释放。

37.发酵过程如果被噬菌体污染可能会出现哪些异常现象?

.答:①碳源和氮源的消耗减慢;②发酵周期延长;③pH值异常变化;④泡沫骤增;⑤发酵液色泽和稠度改变;⑥出现异常臭味;⑦菌体裂解和减少,引起光密度降低和产物锐减等。38.生产上可采取哪些措施来预防及弥补噬菌体感染对发酵生产造成的影响?

答:预防噬菌体污染的措施主要有:

(1)决不使用可疑菌种

认真检查斜面、摇瓶及种子罐所使用的菌种,坚决废弃任何可疑菌种。

(2)严格保持环境卫生。

(3)决不排放或随便丢弃活菌液

环境中存在活菌,就意味着存在噬菌体赖以增殖的大量宿主,其后果将是极其严重的。为此,摇瓶菌液、种子液、检验液和发酵后的菌液绝对不能随便丢弃或排放;正常发酵液或污染噬菌体后的发酵液均应严格灭菌后才能排放;发酵罐的排气或逃液均须经消毒、灭菌后才能排放。(4)注意通气质量

空气过滤器要保证质量并经常进行严格灭菌,空气压缩机的取风口应设在30~40米高空。(5)加强管道及发酵罐的灭菌。

(6)不断筛选抗性菌种,并经常轮换生产菌种。

(7)严格执行会客制度。

如果预防不成,一旦发现噬菌体污染时,要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例如,①尽快提取产品,如果发现污染时发酵液中的代谢产物含量已较高,即应及时提取或补加营养并接种抗噬菌体菌种后再继续发酵,以挽回损失;②使用药物抑制,目前防治噬菌体污染的药物还很有限,如在谷氨酸发酵中,加入某些金属螯合剂(如0.3~0.5%草酸盐、柠檬酸铵)可抑制噬菌体的吸附和侵入;③及时改用抗噬菌体生产菌株。

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有拟核。进行无丝分裂,无线立体和叶绿体。细胞直径较小。(2)子囊孢子与孢子囊孢子;

子囊孢子:指产生在子囊内的有型孢子。孢子囊孢子:指繁殖菌丝顶端膨大形成孢子囊,孢子囊内有许多核,每个核外包围原生质,逐渐围绕着核形成壁,于是产生了孢子囊孢子。

(3)腐生与寄生;

腐生:腐生是生物体获得营养的一种方式。凡从动植物尸体或腐烂组织获取营养维持自身生活的方式叫“腐生”。寄生:即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物的关系称为寄生。

(4)正染与负染;

正染:利用染料与细胞组分结合而进行的染色过程称为正染。负染:与正染结果相反,细胞不染色而史背景染色,以便看清细胞的轮廓。

(6)菌种(species)与菌株(strain);

菌种:一大群表形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内其他菌种有着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称。菌株:表示由任何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及其一切后代,即同种微生物的每个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

(8)质粒DNA与细菌染色体DNA;

质粒DNA:构成质粒的共价闭合环状双螺旋分子遗传物质。细菌染色体DNA:细菌拟核中的

遗传物质。

(11)内生孢子与外生孢子;

内生孢子:指营养细胞膨大后,壁加厚,胞内拟核、细胞质经多次分裂,形成许多内生孢子,也叫微胞;外生孢子:在胞质远轴端,以不对称的缢缩分裂形成小的单细胞,没有共同的孢子囊壁。

(12)原生质体与原生质球;

原生质体: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缺失后,原生质仅被一层细胞膜包住。原生质球: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被处理后,并不能被完全除去,会剩余部分细胞壁,此时剩下的部分称为原生质球。(14)鞭毛(Flagella)与线毛(pili);

鞭毛:某些细菌表面着生从细胞内伸出的细长、波浪形弯曲的丝状物。线毛:生长在细菌体表面的一种纤细、中空,短直而数量较多的蛋白质附属物。

(15)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繁殖。无性繁殖:无性繁殖是指不经生殖细胞结合的受精过程,由母体的一部分直接产生子代的繁殖方法。

(16)菌落与菌苔;

菌落:由单个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细胞或一堆同种细胞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落。通常是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内)生长发育,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团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的集团,称之为菌落。菌苔:细菌在固体培养基接种线上由母细胞繁殖长成的一片密集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特征的细菌群落,一般为大批菌落聚集而成。

(17)菌丝体与子实体;

菌丝体:由许多菌丝连结在一起组成地营养体类型叫菌丝体。子实体:子实体是高等真菌的产孢构造,即果实体,由已组织化了的菌丝体组。

(19)类病毒与病毒;

类病毒:只含具侵染性的RNA组分的非细胞生物;病毒:至少含核酸和蛋白质二种组分的非细胞生物。

42. 请辨析下列说法:

(1)在细菌等原核生物中,常有少量D型氨基酸参与其蛋白质的合成。×

(2)细菌和真菌细胞壁中都含有N-乙酰葡萄糖胺。√

(3)所有细菌都是单细胞的。所有细菌都具有细胞壁。×

(4)通常是由一个50S的大亚基和一个30S的小亚基构成一个80S的细菌核糖体。×

(5)细菌细胞中的“能量加工厂”可能是中体。√

(6)菌落(Colony)由单个细胞发展起来的,所以,正常情况下,其中每一个细胞的生理和形态都是一致的。√

(7)因为细菌是低等原核生物,所以,它没有有性繁殖,只具无性繁殖形式×

(8)与细菌所有性状相关的遗传信息都储存在细菌染色体上。×

(9)淀粉与糖原的区别在于前者只存在于植物体内,而后者只存在于细菌体内。×

(10)当环境中碳源、氮源、能源丰富时,微生物细胞中很容易形成大量的内含物。√

(11)因为不具吸收营养的功能,所以,将根霉的根被称为“假根”。×

(12)产子囊孢子的细胞一定是双倍体,而出芽生殖的细胞可以是双倍体,也可以是单倍体×(13)担子菌的“锁状联合机制”也是一种细胞的有丝分裂形式。√

(14)溶源转变而获得的性状会随噬菌体的消失而消失。√

(15)有些病毒以双链DNA为遗传物质,而有些病毒却以双链RNA为遗传物质。√

(16)在宿主细胞内,DNA病毒转录生成mRNA,然后以mRNA为模板翻译外壳蛋白、被膜蛋白及溶菌酶。×

(17)伴孢晶体和昆虫病毒包含体(Inclusion body)的主要成分都属碱溶性结晶蛋白,它们作为杀虫剂的作用机理也一样。×

(18)衣原体就是一类大型病毒。×

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与生长

3、微生物在利用碳源和氮源方面有哪些特点?

答:碳源,不同微生物利用碳源的能力不同,有的能广泛地利用不同类型的碳源,有的微生物利用的碳源范围极其狭窄。大多数微生物是异养型的,它们以有机化合物为碳源,能利用的碳源种类很多,但其中糖类是最好的碳源。自养菌以CO2碳酸盐为唯一或主要碳源。

氮源,从分子态的N2到复杂的含氮化合物都能被不同的微生物所利用,而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能利用的氮源差异较大。固氮微生物利用分子态的N2合成自己需要的氨基酸和蛋白质。许多腐生细菌和动植物的病原菌不能固氮,一般利用铵盐或者其他含氮盐做氮源。

4、什么是能源?试以能源为主,碳源为辅对微生物营养类型进行分类。

答:能源,指能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最初能量来源的营养物质或辐射能。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包括:光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自养型;化能异养型。其中光能自养型是指微生物利用光能和CO2来合成自身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光能异养型是指微生物能利用光能但不能利用CO2而是从其它生物体中摄取自身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物的营养类型;化能自养型是指微生物利用化学能并能利用CO2来合成自身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物的营养类型;化能异养型是指微生物利用化学能来合成营养物质但不能利用CO2来合成自身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物的营养类型。

7、生么是生长因子?它主要包括哪几类化合物?是否任何微生物都需要生长因子?

答:生长因子,是一类对微生物正常生活所不可缺少而需要量又不大,但微生物自身不能用简单的碳源和氮源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有机营养物质。

它主要包括:氨基酸,维生素,嘌呤和嘧啶碱及其衍生物。

各种微生物所需的生长因子的情况互不相同,有的需要多种,有的仅需一种,有的不需要。

10、实验室和发酵工业中常用的天然提取物(蛋白胨、牛肉膏、酵母膏、玉米浆和糖蜜等)主要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哪些营养要素?

答:牛肉膏: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有机酸,糖类),有机氮化物(氨基酸,嘌呤,胍类),无机盐(钾,磷等)和水溶性维生素(主要为B族)。

蛋白胨:主要提供有机氮,维生素及碳水化合物。

酵母膏:可提供大量的B族维生素,大量的氨基酸,嘌呤碱及微量元素。

玉米浆:提供可溶性蛋白质,多肽,小肽,氨基酸,还原糖和B族维生素。

糖蜜:主要含糖,还有氨基酸,有机酸,少量的维生素等。

15、以EMB(伊红美蓝乳糖琼脂培养基)为例,分析鉴别培养基的作用原理。

答:在培养基中添加某种或某些化学试剂后,某种微生物生长过程中产生的特殊代谢产物会与加入的这些化学物反应,并出现明显对的,肉眼可见的特征性变化,从而使该种微生物与其他微生物区别开来,这种培养基称为鉴别培养基。EMB培养基中大肠杆菌,因其强烈分解乳糖而产生大量的混合酸,菌体带H+,故可染上酸性染料伊红,又因伊红与美蓝结合,使菌落呈深紫色。从菌落表面反光还可看到绿色金属闪光。而产酸弱的菌株的菌落呈棕色。不发酵乳酸的菌落无色透明。

16、什么是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温度对同一微生物的生长速度、生长量、代谢速度及各代谢产物的积累量的影响是否相同?研究这一问题有何实践意义?

答:最适生长温度:是指某微生物群体生长繁殖速度最快的温度。温度对同一微生物的生长速度、生长量、代谢速度及各代谢产物的积累量的影响不相同,需要指出的是微生物不同的生理活动需要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生长速率、发酵速度、代谢产物积累速度的最适温度往往不在同一水平的温度下。例如,乳酸链球菌在34℃繁殖速度最快,25~30℃细胞产量最高,40℃时发酵速度最快,30℃乳酸产量最高。

研究不同微生物在生长或积累代谢产物阶段时不同的最适温度,对提高发酵生产的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7、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引起PH值改变的原因有哪些?在实践中如何实现保证微生物处于较稳定和合适的PH值环境中?

答: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也会使外界环境PH值发生变化,由于有机物分解,分解糖类,脂肪等,会产生酸性物质,导致培养液PH值下降,分解蛋白质,尿素等,产生碱性物质,导致培养液PH值上升。由于无机盐选择性吸收,铵盐吸收,PH值下降,硝酸盐吸收,PH值上升。

在实践中利用如下方法保证微生物处于较稳定和合适的PH值:

(1)根据表面现象而进行直接,快速但不能持久的调节,过酸时加入NaOH,Na2CO3,过碱时加入H2SO4, HCl.

(2)根据内在的机制所采用间接,缓效但能持久发挥作用的调节。过酸时加入N源,Na2CO3,硫酸铵,蛋白质,提高通气量。过碱时加入适量碳源,糖,乳酸,油脂,降低通气量。

22、连续培养和连续发酵有何优点?但为什么连续的时间总是有限的?

答:连续培养:培养可连续运行,生产周期缩短,能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生产效率,便于自动化控制,产品的质量稳定。

连续发酵:缩短发酵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便于自动控制,降低动力消耗及体力劳动强度,产品质量稳定。

因为连续培养是数百,数千个小时长时间的连续操作,它较易受杂菌的污染,连续培养更易受菌种退化影响从而造成减产。

23、工业微生物学中常用的液体培养形式主要有哪些?为什么液体培养是当前发酵工业中首选的发酵形式?

答:工业微生物学中常用的液体培养形式主要有浅盘培养和发酵罐深层培养。液体培养是当前发酵工业中首选的发酵形式,这是因为液体培养生产效率高,适于机械化和自动化。

27、试述工业发酵过程中染菌的原因、危害和防治手段。

答:染菌的原因:种子带菌、培养基或设备灭菌不彻底、接种操作不当、无菌空气带菌、中间补料染菌、设备渗漏、泡沫顶盖等。杂菌消耗培养基成分,造成生产水平下降,杂菌菌体大量繁殖及其代谢产生某些化合物会造成目标产物提取时的难度增大,如果污染杂菌有可能影响发酵液的过滤,也会使溶媒提取时易发生乳化现象。杂菌产生某些对生产菌有毒害或者能分解预期产物的物质,若是噬菌体污染,则会造成发酵菌体细胞的溶解,若杂菌的生长速度超过生产菌,就会取而代之。消毒、灭菌工作在发酵产业杂菌防治中起决定性作用。

28、什么是“石炭酸系数”?乙醇和异丙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石炭酸系数分别为0.039和0.054,哪个是更有效的杀菌剂?

答:(1)石炭酸系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被试药物能杀死全部供试菌的最高稀释度与达到同效的石炭酸稀释度比率。(2)后者是更有效的杀菌剂。

29、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各有哪些特点?哪类灭菌方式更有效,为什么?

答:①干热灭菌特点:温度高、时间长;湿热灭菌特点:温度低、时间短;②湿热比干热灭菌更好,因为湿热灭菌更易于传递热量,更易破坏保持蛋白质稳定性的氢键等结构.

31、为什么采用烘箱热空气灭菌完毕后,必需等到箱体内温度降至70℃以下才能打开箱门取物?

答:以免因温度过高而骤然降温导致玻璃器皿炸裂。

32、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作用原理,主要操作步骤和指标是什么?高压蒸汽灭菌前,为什么要将锅内的冷空气排尽?灭菌完毕后,为什么要待压力降到0左右时,才能打开排气阀,开盖取物?答:作用原理:将待灭菌的物体放置在盛有适量水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内,把锅内的水加热煮沸,并把其中原有的冷空气彻底驱尽后将锅密闭。再继续加热就会使锅内的蒸汽压逐渐上升,从而温度也随之上升到100℃以上,为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一般要求温度达到121℃(压力为0.1MPa)时间维持15~30min。

主要操作步骤:(1)加水,使用前在锅内加入适量水,标定水位线。(2)装锅,将待灭菌物品装入锅内时,不要太紧太满,应留有空隙,盖好锅盖,打开排气阀。(3)加热排气,加热后待锅内沸腾并有大量蒸汽自排气阀排出,维持2~3min。(4)保温保压,当压力升至0.1MPa时,温度达到121℃,此时应控制热源。(5)出锅,当压力表降至“0”处,稍停,是温度降到100℃以下后,打开排气阀,开盖取物。(6)保养,灭菌完毕后,取出物品,将锅内余水倒出,保持内壁与内胆干燥。

因为空气的膨胀压大于水蒸气的膨胀压,所以当水蒸气中含有空气时,压力表所表示的压力是水蒸气压力和部分空气压力的总和,不是水蒸气的实际压力,它所相当的温度与高压灭菌锅内的温度不一致。

因为如果未降至“0”左右时,打开排气阀,会因为压力骤然降低而造成培养基剧烈沸腾冲出管口或瓶口,污染棉塞。

33、与间歇灭菌相比,连续灭菌有哪些有点?又有哪些不足之处呢?

答:优点,可以使用一个较高的灭菌温度和较短的恒温时间,养分损失较小。不足,设备投资大,不适用不耐高温物品灭菌。

35、请用图表示营养物质运输的四类方式,并加以说明。

答:(1)单纯扩散,被输送的物质,靠细胞内外浓度为动力,以透析或扩散的形式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扩散。

(2)促进扩散,营养物通过与细胞膜上载体蛋白(也称作渗透酶-permease)的可逆性结合来加快其传递速度。

(3)主动运输,在代谢能的推动下,通过膜上特殊载体蛋白逆养料浓度梯度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

(4)基团转移,是一种特殊的主动运输,与普通的主动运输相比,营养物质在运输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糖在运输的过程中发生了磷酸化)。其余特点与主动运输相同。{图在书上132页,图3.1.7}

37、菌种保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菌种保藏方法及其特点主要有哪些?

答:(1)原理,选用优良的纯种,最好是休眠体,创造一个使微生物代谢不活泼,受抑制,难以突变的环境条件,其环境要素是干燥,低温,缺氧,缺营养以及添加保护剂等。

(2)保藏方法:

斜面低温保藏法: 设备方法简单,但转代多,易变异,污染机会多。

定期移植保藏法: 简单易行,代价小,但保藏时间短,菌种易退化。

砂土管保藏法: 设备简单,方法较繁,效果较好,但范围受限制。

冷冻干燥保藏法: 便于大量保藏,操作相对繁琐技术要求较高。

液氮超低温保藏法: 效果好,方法简单,保藏对象广泛。

蒸馏水保藏法: 方法简单。

甘油保藏法: 方法简单,保藏期长,但需要有超低温箱。

39、请比较下列概念的区别。

(1)生长:微生物细胞吸收营养物质进行新陈代谢,当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时,生命个体的重量和体积不断增大的过程。繁殖:生命个体生长到一定阶段,通过特定方式产生新的生命个体,使引起生命个体数量增加的生物学过程。

(3)营养缺陷型:野生型菌株经过人工诱变或者自然突发失去合成某种营养的能力,只有在基本培养基中补充所缺乏的营养因子才能生长。野生型:不需要生长因子而能在基础培养基中生长的菌株。

(4)自养:完全依靠无机养分合成复杂的有机物供自身生长发育需求并以光为能源。异养:必须摄取现成的有机物才能满足某生长发育的需求,并通过有机物的氧化来获取能源。

(6)间歇培养:是在一定体积的液体培养基中接种少量微生物并保持一定条件进行培养,结果会出现微生物数量由少变多,并达到高峰,又由多变少的变化规律。连续培养:在微生物的整个培养期间,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微生物能以恒定的比生长速率生长并能持续生长下去的一种培养方法。

(7)液体发酵:将微生物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固体发酵:利用固体培养基进行微生物繁殖。

(8)初级代谢:是给予生物能量和生成中间产物的过程。次级代谢:合成对维持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没有特别关系的蛋白质,酶以及由这些酶催化生成的物质。

(9)主动运输:在代谢能推动下,通过膜上特殊载体蛋白逆养料浓度梯度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被动运输:营养物质顺浓度梯度,以扩散方式进入细胞的过程。

(10)好氧:亦称好氧菌。在有氧环境中生长繁殖,氧化有机物或无机物的产能代谢过程,以分子氧为最终电子受体,进行有氧呼吸。厌氧:即不靠氧气生活生物仍然继续存在

(11)灭菌:杀死一切微生物(繁殖体孢子)的措施(包括杂菌和生产菌,病原和非病原菌在内)消毒:杀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通常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

(13)抗代谢药物:有些化合物在结构上与生物体所必需的代谢物相似,以至于可以和特定的

酶结合,从而阻碍酶的功能,干扰代谢的正常进行,用于疾病治疗。抗生素:是许多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或其人工衍生物,它们在很低浓度时就能抑制或影响其他种类生物的生命活动。

(14)选择性培养基:是根据某种或某一类群微生物的特殊营养需要,或对某种化合物的敏感性不同而设计出来的一类培养基。利用这种培养基可用来将某种或某类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鉴别性培养基:用于鉴别不同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在普通培养基中加入能与某种代谢产物发生反应的指示剂或化学药品,从而产生某种明显的特征性变化,以区别不同的微生物。

40. 请辨析下列说法:

(1)除少数光合细菌以外,水并不参与微生物的代谢反应。×

(2)当菌体生长、氧吸收和糖利用的比速度下降时,青霉素的合成达到最高值。√

(3)恒化培养与恒浊培养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培养物群体始终处于对数生长期。×

(4)营养物跨膜的主动运输必需依靠载体和能量,而被动运输不需要载体和能量。×

(5)大多数微生物可以合成自身所需的生长因子,不必从外界摄取。√

(6)(NH4)2SO4是一种良好的速效性氮源。但被单独利用时,它会引起培养基pH下降。√

(7)一切好氧微生物都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8) 为防止冰晶体对微生物细胞的损伤,菌体冷冻的速度越快越好。√

第四章微生物代谢的调节

3、酶活性调节与酶合成调节有何区别?它们之间又有何联系?

答:酶合成调节,通过调节酶合成的量来控制微生物代谢速度的调节机制,在基因转录水平上进行,对代谢活动调解是间接缓慢的。通过阻止酶的过量合成,能够节约生物合成的原料和能量。

酶活性调节,通过改变酶分子活性来调节代谢速度的调解方式,方式更直接,属于精细调节,见效快。是发生在蛋白质水平上的调节。

都是微生物代谢调节机制。

4、图示并解释乳糖操纵子的作用机制。

诱导物—是起始酶诱导合成的物质,如乳糖等,它们可与调节蛋白结合,抑制其与操纵基因结合,从而促进转录进行。

6、分支代谢途径中存在哪些反馈控制的类型?它们各自有哪些特点?

答:(1)协同或多价反馈控制,分支代谢途径中几个末端产物同时过量时才能抑制共同途径中的第一个酶的一种反馈调节方式(一个也不能少)。(2)合作反馈控制,两种末端产物同时存在,共同作用大于二者单独作用之和。(3)累积反馈控制,每一分支途径末端产物按一定百分比单独抑制共同途径中前面的酶。当几种末端产物共同存在时,控制作用积累,各末端产物之间既无协同效应,亦无拮抗作用。(4)顺序反馈控制,一种终产物积累,导致前一中间产物积累,通过后者反馈抑制合成途径关键酶活性,使合成终止。(5)同工酶控制,在一个分支代谢途径中,如果分支点以前一个较早的反应是由几个同工酶催化时,则几个分支代谢的几个最终产物往往分别对这几个同工酶发生抑制作用。

8、何谓分解代谢物阻遏?在含乳糖和葡萄糖的培养基中,E.coli 生长周期中会出现什么现象?

请从操纵子模型来解释这一现象。

答:(1)当细胞内同时存在两种可利用底物(碳源或氮源)时,利用快的底物会阻遏与利用慢的底物有关的酶合成。阻遏并不是由于快速利用底物直接作用的结果,而是由这种底物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代谢物引起的,所以称为分解代谢阻遏。(2)乳糖与葡萄糖同时存在时,由于分解葡萄糖的酶类属于组成酶,能迅速地将葡萄糖降解成某种中间产物(X),X既会阻止A TP 环化形成cAMP,同时又会促进cAMP分解成AMP,从而降低了cAMP浓度,继而阻遏了与乳糖降解有关的诱导酶合成(见下图)。只有当葡萄糖耗尽后,cAMP才能回升到正常浓度,操纵子重新开启,并开始利用乳糖作为碳源,形成菌体的二次生长。

11、请简述下列概念的区别。

(1)反馈抑制:是指代谢途径的终产物抑制催化该途径中的一个反应(通常是第一个反应)的酶活力。反馈阻遏:是指终产物(或终产物的结构类似物)阻止该途径的一个反应中酶的合成(或几个反应酶的合成)。

(2)酶的诱导:有些物质可使某些代谢酶的含量增加和活力增强,这种现象称为酶的诱导。酶的阻遏:细胞中受反应最终产物的影响而中止特定酶合成的作用。

(4)同工酶:又称同功酶,是指催化相同的生化反应,但酶蛋白结构有差异,而且控制特征也不同的一组酶的通称。变构酶:为一种变构蛋白,酶分子空间构象的变化影响酶活性。

12.请辨析下列说法:

(1)反馈抑制作用的酶一定是变构酶,而反馈阻遏作用的酶不一定是变构酶。√

(2)因为葡萄糖分解物对利用乳糖酶系具反馈抑制作用,所以,同时存在葡萄糖和乳糖的培养基中,大肠杆菌会出现二次生长现象。×

(3)一个操纵子中的结构基因通过转录、转译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而操纵基因和启动基因通过转录、转译控制结构基因的表达。×

(4)渗透酶(Permease)属于诱导酶,而其它种类的酶往往属于组成酶。×

第五章微生物的菌种选育

4.诱变育种的基本环节有哪些?整个工作的关键是什么?

答:a.选择合适的出发菌株——制备待处理的菌悬液——诱变处理——筛选——保藏和扩大试验;

b.整个工作的关键是“筛选”。

5.微生物的DNA分子中的碱基发生改变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碱基改变是否一定会产生变异菌种?

答:a.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同义突变、沉默突变;

b.不一定,假如碱基改变造成多肽链中一个氨基酸的改变,如果该氨基酸对蛋白质的结构

和功能没有多大的影响,就不会引起细胞表型变化。

7.染色体畸变主要包括哪些类型?

答: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和染色体结构的变化。染色体结构变化包括染色体缺失、插入、重复、倒位和易位。

10. 请用简图表示5-溴尿嘧啶(5-BU)引起AT—>GC和GC—>AT的碱基转换过程。

答:P226图5.2.27

12.以下哪个DNA序列最容易受到紫外线的破坏:AGGCAA,CTTTGA,GUAAAU?当细菌

暴露在太阳下,为什么不会被全部杀死?

答:a.CTTTGA序列是最容易受到紫外线的破坏,因为里面嘧啶多,而嘧啶比嘌呤对紫外线敏感得多,容易被紫外线破坏。(P221倒数第三段)

b.因为在正常的微生物细胞中,紫外线造成的DNA损伤是可以得到及时修复的。若将受到紫外线照射后的细胞立即暴露在可见光下,菌体的突变率和致死率均会下降,这是光复复活作用。细胞内还存在另一种修复体系——暗修复或修复作用,它不需要光激活。因为有这两种修复作用,所以当细菌暴露在太阳下不会全部杀死。

14.试比较大肠杆菌的F+、F-、Hfr和F`菌株的异同,并图示这四者之间的关系。

答:a.1.F+菌株:细胞内有游离的F因子,有性线毛,可与F-菌株发生接合,从而将F因子转移至F-菌株,使F-菌株成为F+菌株。(P234)

2.F-菌株:细胞没有F因子,细胞表面无性线毛,可与F+菌株接合,并转变成F+菌株,也可与Hfr菌株接合,并获得Hfr菌株的一部份或全套染色体。F+菌株和Hfr菌株脱去F因子则成F-菌株。

3.Hfr菌株:含有与染色体特定位点整合的F因子。

4.F′菌株:它介于F+菌株与Hfr菌株之间,细胞中有游离的、带小段染色体基因的环状F因子,可与F-菌株接合,使其成为F`菌株。F`菌株的形成见F因子转导。(P234-P235)

b.(P234图5.3.4,P235图5.3.5、图5.3.6,P236图5.3.7)

19.将经60CO处理后的菌液涂布在CM、MM、SM培养基上,请问在哪种培养基上可能长出菌落数最多,为什么?

答:CM培养基上可能长出的菌落数最多;因为CM培养基营养丰富,碳源和氮源都是一些有机物,能满足各种营养缺陷菌株和野生型菌株的生长;而MM培养基营养贫乏,氮源由无机物组成,不含AA、Vitamin和核酸碱基有机物,野生型能生长,营养缺陷型不能生长;SM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上加入某一营养缺陷型菌株不能合成的营养因子,只能满足该营养缺陷菌株和野生型菌株的生长。

23.在一个细胞群体中,有抗链霉素的菌体,也有对链霉菌素敏感的菌体,请问如何将对链霉菌素抗性最强的菌株筛选出来,并进一步确认它是真正的抗性菌株。

答:用梯度平板法来筛选,先将一般固体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将皿底斜放,使培养基凝结成斜面,然后将皿放平,再倒入含有适当浓度链霉素的培养基,凝固后放置过夜。由于药物的扩散,上层培养基越薄的部位,其药物浓度越稀,造成一由稀到浓的药物浓度增加的梯度。再将菌液涂布在梯度平板上,药物低浓度区域菌落密度大,大都为敏感菌,药物高浓度区域菌落稀少甚至不长,浓度越高的区域里长出的菌抗性越强。我们就选择药物浓度高区域的菌株。

关于进一步确认它是真正抗性菌株,可以用平板快速检测法去确认。

25.何谓影印培养?它在工业微生物学研究和应用中有哪些?

答:a.影印培养法:先将菌液稀释涂布于完全培养基上,培养长成单菌落,然后将它们分别定位点种于完全培养基,补充培养基和基本培养基上培养后观察同一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P255)

b. 应用:比如1.检测营养缺陷型菌株;2. 测定最低杀菌浓度等等。

27.某突变菌株在基本培养基上无法生长,而添加了0.1%碱水解酵母核酸后,该菌株能生长。请设计一实验方案以进一步确定该菌株的生长必需物。

答:首先,它是核酸营养缺陷型。可采用生长谱法,分别配制缺A、G、C、T和U其中一物的混合液,添加到该菌的基本培养基中,将该菌株分别接入到不同的培养基中,即可判断是哪种或哪几种核苷酸缺陷型。

29.请比较下列概念的区别:

(1)自发突变与诱发突变;

自发突变:生物在没有人工参与的条件下发生的突变;诱发突变:在已知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作用下,生物体发生突变。

(3)转换与颠换:

转换:原来DNA双链上是嘧啶(或嘌呤)碱基的位置上置换成另一嘧啶(或嘌呤)碱基;颠换:原来DNA双链上是嘧啶(或嘌呤)碱基的位置上置换成另一嘌呤(或嘧啶)碱基。(6)平板影印培养法和平板划线培养法:

平板影印培养法:把长有许多菌落的母种培养皿倒置于包有灭菌丝绒布的木质圆柱印章上,使其沾上来自平板上的菌落。然后可把这一“印章”上的菌落一一接种到不同的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待这些平板培养后,对各平板相同位置上的菌落作对比后,就可选出适当的突变型菌株;平板划线培养法:是指把混杂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体中的不同细胞用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面,通过分区划线稀释而得到较多独立分布的单个细胞,经培养后生长繁殖成单菌落,通常把这种单菌落当作待分离微生物的纯种。

(7)性导(F因子转导)与转导:

性导:细菌细胞在接合时,携带的外源DNA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的过程。通常利用F'因子(带有部分细菌染色体的性因子)来形成部分二倍体;转导:借助温和型噬菌体为媒介,把供体细胞中的DNA片段携带到受体细胞中,从而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8)饰变和突变

饰变:是指外表修饰性改变,即一种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改变而只发生在转录,翻译水平上的表型变化;变异:生物体在内因或外因作用下,遗传物质的结构或数量发生改变。30.请辨析下列说法:

(1)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后,先进行一次正常的有丝分裂,继而进行一次染色体减数的有丝分裂。√

(2)遗传型相同的个体在相同环境条件下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型。√

(3)低剂量照射紫外线,对微生物几乎没有影响,但以超过某一阈值的剂量照射紫外线,则会导致微生物的基因突变。×

(4)碱基互变异构引起自发突变的效应需通过DNA复制而实现。√

(5)溶源转变也是一种基因重组的形式。√

(6)初生F′菌株与次生F′菌株都属于部分二倍体。×

(7)霉菌的基因重组常发生于准性生殖时,而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却难以发生。×

(8)如果碱基的置换,并不引起其编码的肽链结构的改变,那么,这种突变现象称为无义突变。×

(9)与单独处理相比,诱变剂的复合处理虽然不能使微生物的总突变率增大,但能使正突变率大大提高。×

(10)在自然条件下,某些病毒DNA侵染宿主细胞后,产生病毒后代的现象称为转染。×(11)一般认为各种抗性突变是通过适应而发生的,即由其所处的环境诱发出来的。×

(12)营养缺陷型的表型回复到野生型表型,则说明它发生了回复突变。×

第X章

1.请比较下列概念的区别:

(1)免疫原性:指抗原分子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抗体及免疫效应细胞)的性质;免疫反应性:指抗原分子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免疫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性质。(2)抗原决定簇:抗原分子存在的能与TCR/BCR或抗体Fab部分特异性结合的特殊化学基团,是免疫应答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抗原:能刺激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诱导发生免疫应答,产生体液免疫的抗体和(或)细胞免疫的效应淋巴细胞,并在体内外与之反应的物质。

(3)抗体:由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具有免疫功能的含有糖基的球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4)组织相容性:器官或组织移植时,供、受者相互接受的程度;组织相容性抗原:引起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

(5)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能引起强而快的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引起弱而慢的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

(6)分化抗原:T细胞在分化成熟的不同阶段,以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其表面表达不同种类、抗原性质各异的糖蛋白分子;细胞因子:由细胞(免疫细胞、非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低分子量蛋白质或多肽的统称。

2.T细胞免疫应答基本过程

(1)抗原识别阶段;

(2)T细胞活化、增殖、分化阶段;

(3)免疫效应阶段;

3.微生物引起肉类(猪肉、牛肉等)的变质现象及原因?

答:(1)发粘微生物(细菌、酵母)生长形成菌苔、产生黏液使肉表面出现发粘、拉丝等现象;

(2)变色微生物分解含硫氨基酸产生硫化氢,硫化氢与肌肉组织中的血红蛋白形成绿色的硫化氢血红蛋白、微生物生长产生色素等;

(3)霉斑在肉体表面有霉菌生长时,首先有轻度发粘,而后形成霉斑;

(4)气味改变如脂肪酸败气味、蛋白质分解产生臭味、放线菌繁殖产生泥腥味等。

4.补体三条激活途径

5.抗原与抗体反应有什么特点?

3. 答:(1) 特异性:指任何一种抗原分子,只能与由它刺激所产生的抗体结合发生反应的专一性能。特异性是抗原抗体反应的最重要特征之一。抗原抗体分子间的亲和力:氢键;范德华力;疏水相互作用;盐键;

(2)可逆性:指抗原与抗体结合成复合物后,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解离,回复抗原抗体的游离状态。抗原抗体复合物依靠分子表面的非共价键结合,在低pH、高浓度盐等条件下解离;(3)比例性:是指抗原与抗体发生可见反应需要一定的量比关系,只有当二者浓度比例适当时,才形成较大的抗原抗体结合物。

补充题:何为细菌生长曲线?细菌长曲线分为哪几个时期?各有何特点?生长曲线在实践中有何应用?

答:细菌长曲线指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定时取样,测定其菌数,以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以生长时间为横坐标而绘制成曲线,其包括四个时期:即延迟期、对数期、稳定期及衰老期。各时期有如下特点:

①延迟期:菌体数量不增加,生长速度为零,主要在此阶段,菌体没有分裂,菌数没有增加,但菌体的生理活性很活跃。

②对数期:该时期菌体数量按几何级数增加,增长速度较快。

③稳定性:死亡率与生长率相等,活细胞的数量达到最高水平。

④衰老期:环境条件变得不适于细胞生长,死亡率上升。

生长曲线在生产中的应用:

①延期限:在此时期菌体的遗传保守性较差,给予低于致死量的外界因素都可导致变异,所

以此时期是诱变育种的最佳时期。

②对数期:可以获得大量菌体,如果用于获得菌体或接种,需要延缓对数期。

③稳定性:如果以菌体为发酵产品的微生物,在此时活细胞达到最高水平,以代谢产物为发酵产品的微生物,它的产物积累量在平衡期后期达到收获期。

④衰亡期:芽孢细菌开始形成芽孢,霉菌形成孢子,所以保存菌种要利用衰亡期的芽孢或孢子。补充题:试述细菌的耐药性原理,怎样避免细菌的耐药性?

答:(1)微生物的抗药性原理:

①产生一种能使药物失去活性的酶;

②把药物作用的靶位加以修饰和改变;

③形成救护途径;

④使药物不能透过细胞膜;

⑤通过主动外排系统把进入细胞的药物泵出细胞外;

⑥抗性菌株发生遗传突变,发生突变的菌株导致合成新的多聚体。

(2)为了避免出现细菌的耐药性:

①第一次使用药物的剂量要足;

②避免一个时期多次使用同一种抗菌素;

③不同抗菌素混合使用;

④对现有抗菌素进行改造;

⑤选育新的更有效的抗菌素。

补充题:请辨析下列说法:

(1)鞭毛和细菌的须(菌毛)都是细菌的运动器官。X

(2)大肠杆菌属低等原核生物,所以其遗传物质只是一条松散的环状双链DNA,不存在DNA高级结构。X

(3)肺炎球菌转化实验是证明DNA是一切生物遗传变异的真正物质基础的3个经典实验之一。V

(4) “水华”是水体富营养化现象,而“赤潮”不是。X

(5)分批培养时,细菌首先经历一个适应期,此期间细胞处于代谢活动的低潮,所以细胞数目并不增加。X

(6)在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中,稳定期是发酵工业中作为种子的最佳材料。X

(7)恒化培养与恒浊培养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培养物群体始终处于对数生长期。X

(8)酵母菌是单细胞的原核微生物。X

(9)一般认为各种抗性突变是通过适应而发生的,即由其所处的环境诱发出来的。X

(10)营养物跨膜的主动运输必需依靠载体和能量,而被动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X

(11)微生物是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总称。X

(12)细菌的繁殖方式主要为芽殖,只有少数种类进行裂殖。X

(13)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V

(14)病毒是一种只含有DNA或只含有RNA的遗传因子。V

(15)酒精是常用的表面消毒剂,其100%浓度消毒效果优于70%浓度。X

分析化学课后作业答案解析

2014年分析化学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P25: 1.指出在下列情况下,各会引起哪种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该采用什么方法减免? (1) 砝码被腐蚀; (2) 天平的两臂不等长; (3) 容量瓶和移液管不配套; (4) 试剂中含有微量的被测组分; (5) 天平的零点有微小变动; (6) 读取滴定体积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 (7) 滴定时不慎从锥形瓶中溅出一滴溶液; (8) 标定HCl 溶液用的NaOH 标准溶液中吸收了CO 2。 答:(1)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减免的方法:校准仪器或更换仪器。 (2)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减免的方法:校准仪器或更换仪器。 (3)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减免的方法:校准仪器或更换仪器。 (4)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减免的方法:做空白实验。 (5)随机误差。减免的方法:多读几次取平均值。 (6)随机误差。减免的方法:多读几次取平均值。 (7)过失误差。 (8)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减免的方法:做空白实验。 3.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为±0.02mL 。如果滴定中用去标准溶液的体积分别为2mL 和20mL 左右,读数的相对误差各是多少?从相对误差的大小说明了什么问题? 解:因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为mL 02.0±,故读数的绝对误差mL a 02.0±=E 根据%100?T E = E a r 可得 %1%100202.02±=?±= E mL mL mL r %1.0%1002002.020±=?±=E mL mL mL r 这说明,量取两溶液的绝对误差相等,但他们的相对误差并不相同。也就是说,当被测定的量较大时,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小,测定的准确程度也就较高。 4.下列数据各包括了几位有效数字? (1)0.0330 (2) 10.030 (3) 0.01020 (4) 8.7×10-5 (5) pKa=4.74 (6) pH=10.00 答:(1)三位有效数字 (2)五位有效数字 (3)四位有效数字 (4) 两位有效数字 (5) 两位有效数字 (6)两位有效数字 9.标定浓度约为0.1mol ·L -1 的NaOH ,欲消耗NaOH 溶液20mL 左右,应称取基准物质H 2C 2O 4·2H 2O 多少克?其称量的相对误差能否达到0. 1%?若不能,可以用什么方法予以改善?若改用邻苯二甲酸氢钾为基准物,结果又如何? 解:根据方程2NaOH+H 2C 2O 4·H 2O==Na 2C 2O 4+3H 2O 可知, 需H 2C 2O 4·H 2O 的质量m 1为:

泛函分析答案

泛函分析答案: 1、 所有元素均为0的n ×n 矩阵 2、 设E 为一线性空间,L 是E 中的一个子集,若对任意的x,y ∈L ,以及变数λ和μ均有λx +μy ∈L ,则L 称为线性空间E 的一个子空间。子空间心室包含零元素,因为当λ和μ均为0时,λx +μy =0∈L ,则L 必定含零元素。 3、 设L 是线性空间E 的子空间,x 0∈E\L,则集合x 0+L={x 0+l,l ∈L}称为E 中一个线性流形。 4、 设M 是线性空间E 中一个集合,如果对任何x,y ∈M ,以及λ+μ=1,λ≥0,μ≥0的 λ和μ,都有λx +μy ∈M ,则称M 为E 中的凸集。 5、 设x,y 是线性空间E 中的两个元素,d(x,y)为其之间的距离,它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 非负性:d(x,y)>0,且d(x,y)=0<―――>x=y (2) d(x,y)=d(y,x) (3) 三角不等式:d(x,y)≤d(x,z)+d(y,z) for every x,y,z ∈E n 维欧几里德空间常用距离定义: 】 设x={x 1,x 2,…x n }T ,y={y 1y 2,…y n }T d 2(x,y)=( 21 ||n i i i x y =-∑)1/2 d 1(x,y)=1 ||n i i i x y =-∑ d p (x,y) = ( 1 ||n p i i i x y =-∑ )1/p d ∞(x,y)=1max ||i i i n x y ≤≤- 6、距离空间(x,d)中的点列{x n }收敛到x 0是指d(x n ,x 0)0(n ∞),这时记作 0lim n n x x -->∞ =,或 简单地记作x n x 0 7、设||x||是线性空间E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x 的范数,其须满足以下条件: (1)||x||≥0,且||x||=0 iff x=0 (2)||λx||=λ||x||,λ为常数 (3)||x+y||≤||x||+||y||,for every x,y ∈E 8、设E 为线性赋范空间,{x n }∞ n=1是其中的一个无穷列,如果对于任何ε>0,总存在自然数N ,使得当n>N,m>N 时,均有|x m -x n |<ε,则称序列{x n }是E 中的基本列。若E 的基本列的收敛元仍属于E ,则称E 为完备的线性赋范空间,即为Banach 空间。线性赋范空间中的基本列不一定收敛。 9、有限维的线性赋范空间必然完备,所以它必定是Banach 空间。 $ 10、如果内积空间能在由内积诱导的赋范空间完备,则此内积空间称为Hilbert 空间。 11、L 2(a,b )为定义在(a,b)上平方可积函数空间,即设f(t)∈L 2(a,b ), 2|()|b a f t dt ? <∞。 当 L 2(a,b )中内积的定义为(f,g )= _____ ()()b a f t g t dt ? (其中f(t),g(t)∈L 2(a,b ))时其为Hilbert 空间。 ★ 12、算子表示一种作用,一种映射。设X 和Y 是给定的两个线性赋范空间,集合D ?X , 若对D 中的每一个x ,均有Y 中的一个确定的变量y 与其对应,则说这种对应关系确定

分析化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 思考题与习题 1.指出在下列情况下,各会引起哪种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该采用什么方法减免? 答:(1)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减免的方法:校准仪器或更换仪器。 (2)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减免的方法:校准仪器或更换仪器。 (3)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减免的方法:校准仪器或更换仪器。 (4)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减免的方法:做空白实验。 (5)随机误差。 (6)系统误差中的操作误差。减免的方法:多读几次取平均值。 (7)过失误差。 (8)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减免的方法:做空白实验。 2解:因分析天平的称量误差为mg 2.0±。故读数的绝对误差g a 0002.0±=E 根据%100?T E = E a r 可得 % 2.0%1001000.00002.01.0±=?±= E g g g r %02.0%1000000.10002.01±=?±= E g g g r 这说明,两物体称量的绝对误差相等,但他们的相对误差并不相同。也就是说,当被测定的量较大时,相对误差就比较小,测定的准确程度也就比较高。 3解:因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为mL 02.0±,故读数的绝对误差mL a 02.0±=E 根据%100?T E = E a r 可得 % 1%100202.02±=?±= E mL mL mL r %1.0%1002002.020±=?±= E mL mL mL r 这说明,量取两溶液的绝对误差相等,但他们的相对误差并不相同。也就是说,当被测定的量较大时,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小,测定的准确程度也就较高。 5答::0.36 应以两位有效数字报出。 6答::应以四位有效数字报出。 7答::应以四位有效数字报出。 8答::甲的报告合理。因为在称样时取了两位有效数字,所以计算结果应和称样时相同,都取两位有效数字。 9 解 : 根 据 方 程 2NaOH+H 2C 2O 4·H 2O==Na 2C 2O 4+4H 2O 可知, 需H 2C 2O 4·H 2O 的质量m 1为: g m 13.007.1262 020 .01.01=??= 相 对 误 差 为 %15.0%10013.00002.01=?= E g g r 则相对误差大于0.1% ,不能用 H 2C 2O 4 ·H 2 O 标定0.1mol ·L -1 的NaOH ,可以 选用相对分子质量大的作为基准物来标定。 若改用KHC 8H 4O 4为基准物时,则有: KHC 8H 4O 4+ NaOH== KNaC 8H 4O 4+H 2O 需KHC 8H 4O 4的质量为m 2 ,则 g m 41.022.2042 020 .01.02=??= %049.0%10041.00002.02=?= E g g r 相对误差小于0.1% ,可以用于标定NaOH 。 10答:乙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都高。因为从两人的数据可知,他们是用分析天平取样。所

泛函分析答案

泛函分析答案: 1、所有元素均为0的n ×n 矩阵 2、设E 为一线性空间,L 是E 中的一个子集,若对任意的x,y ∈L ,以及变数λ和μ均有λx +μy ∈L ,则L 称为线性空间E 的一个子空间。子空间心室包含零元素,因为当λ和μ均为0时,λx +μy =0∈L ,则L 必定含零元素。 3、设L 是线性空间E 的子空间,x 0∈E\L,则集合x 0+L={x 0+l,l ∈L}称为E 中一个线性流形。 4、设M 是线性空间E 中一个集合,如果对任何x,y ∈M ,以及λ+μ=1,λ≥0,μ≥0的λ和μ,都有λx +μy ∈M ,则称M 为E 中的凸集。 5、设x,y 是线性空间E 中的两个元素,d(x,y)为其之间的距离,它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 非负性:d(x,y)>0,且d(x,y)=0<―――>x=y (2) d(x,y)=d(y,x) (3) 三角不等式:d(x,y)≤d(x,z)+d(y,z)foreveryx,y,z ∈E n 维欧几里德空间常用距离定义: 设x={x 1,x 2,…x n }T ,y={y 1y 2,…y n }T d 2(x,y)=(21 ||n i i i x y =-∑)1/2 d 1(x,y)=1 ||n i i i x y =-∑ d p (x,y)=(1 ||n p i i i x y =-∑)1/p d ∞(x,y)=1max ||i i i n x y ≤≤- 6、距离空间(x,d)中的点列{x n }收敛到x 0是指d(x n ,x 0)?0(n ?∞),这时记作 0lim n n x x -->∞ =,或简单地记作x n ?x 0 7、设||x||是线性空间E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x 的范数,其须满足以下条件: (1)||x||≥0,且||x||=0 iffx=0 (2)||λx||=λ||x||,λ为常数 (3)||x+y||≤||x||+||y||,foreveryx,y ∈E 8、设E 为线性赋范空间,{x n }∞n=1是其中的一个无穷列,如果对于任何ε>0,总存在自然数N ,使得当n>N,m>N 时,均有|x m -x n |<ε,则称序列{x n }是E 中的基本列。若E 的基本列的收敛元仍属于E ,则称E 为完备的线性赋范空间,即为Banach 空间。线性赋范空间中的基本列不一定收敛。 9、有限维的线性赋范空间必然完备,所以它必定是Banach 空间。 10、如果内积空间能在由内积诱导的赋范空间完备,则此内积空间称为Hilbert 空间。 11、L 2 (a,b )为定义在(a,b)上平方可积函数空间,即设f(t)∈L 2 (a,b ),2|()|b a f t dt ?<∞。

(完整word版)泛函分析习题标准答案

第二章 度量空间 作业题答案提示 1、 试问在R 上,()()2,x y x y ρ=- 能定义度量吗? 答:不能,因为三角不等式不成立。如取 则有(),4x y ρ=,而(),1x z ρ=,(),1z x ρ= 2、 试证明:(1)()1 2 ,x y x y ρ= -;(2)(),1x y x y x y ρ-= +-在R 上都定 义了度量。 证:(1)仅证明三角不等式。注意到 2 11 22x y x z z y x z z y ?? -≤-+-≤-+- ? ?? 故有1 112 22 x y x z z y -≤-+- (2)仅证明三角不等式 易证函数()1x x x ?=+在R +上是单调增加的, 所 以 有 ()() a b a b ??+≤+,从而有 1111a b a b a b a b a b a b ++≤≤+ ++++++ 令,,x y z R ?∈,令,a z x b y z =-=- 即111y x z x y z y x z x y z ---≤+ +-+-+-

4.试证明在[]b a C ,1 上,)12.3.2()()(),(?-=b a dt t y t x y x ρ 定义了度量。 证:(1)0)()(0),(≡-?=t y t x y x ρ(因为x,y 是连续函数) 0),(≥y x ρ及),(),(x y y x ρρ=显然成立。 []) ,(),()()()()()()()()()()(),()2(y z z x dt t y t z dt t z t x dt t y t z dt t z t x dt t y t x y x b a b a b a b a ρρρ+≤-+-≤-+-≤-=???? 5.试由Cauchy-Schwarz 不等式证明 ∑∑==≤?? ? ??n i i n i i x n x 12 2 1 证:∑∑∑∑=====?≤?? ? ??n i i n i n i i n i i x n x x 12 12 122 11 8.试证明下列各式都在度量空间()11,ρR 和()21,R R 的Descartes 积 21R R R ?=上定义了度量 {}2 12/1222121,max ~~)3(;)(~)2(;)1(ρρρρρρρρρ=+=+= 证:仅证三角不等式。(1)略。 (2) 设12(,)x x x =,12(,)y y y =12R R ∈?,则

泛函分析习题解答

第七章 习题解答 1.设(X ,d )为一度量空间,令 }),(,|{),(},),(,|{),(0000εεεε≤∈=<∈=x x d X x x x S x x d X x x x U 问),(0εx U 的闭包是否等于),(0εx S ? 解 不一定。例如离散空间(X ,d )。)1,(0x U ={0x },而)1,(0x S =X 。 因此当X 多于两点时,)1,(0x U 的闭包不等于)1,(0x S 。 2. 设 ],[b a C ∞是区间],[b a 上无限次可微函数的全体,定义 证明],[b a C ∞按),(g f d 成度量空间。 证明 (1)若),(g f d =0,则) ()(1)()(max ) () ()()(t g t f t g t f r r r r b t a -+-≤≤=0,即f=g (2))()(1)()(max 2 1 ),()()()()(0t g t f t g t f g f d r r r r b t a r r -+-=≤≤∞ =∑ =d (f ,g )+d (g ,h ) 因此],[b a C ∞按),(g f d 成度量空间。 3. 设B 是度量空间X 中的闭集,证明必有一列开集ΛΛn o o o 21,包含B ,而且B o n n =?∞ =1 。 证明 令n n n o n n B x d Bo o .2,1},1 ),({K =<==是开集:设n o x ∈0,则存在B x ∈1,使 n x x d 1),(10<。设,0),(1 10>-=x x d n δ则易验证n o x U ?),(0δ,这就证明了n o 是 开集 显然B o n n ??∞=1 。若n n o x ∞ =?∈1 则对每一个n ,有B x n ∈使n x x d 1 ),(1< ,因此

分析化学课后题答案(4)

5.1 计算 pH=5 时 EDTA 的酸效应系数αY(H)。若此时 EDTA 各种存在形式的总浓度为 0.0200mol ·L-1,则[Y 4- ] 为多少? 5.2 pH=5 时,锌和 EDTA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是多少?假设Zn2+和 EDTA 的浓度皆为10-2mol·L-1(不考虑羟基配位等副反应)。pH=5 时,能否用 EDTA 标准溶液滴定 Zn2+? 答案:查表 5-2: 当 pH=5.0 时, lgαY(H)=6.45,Zn2+与 EDTA 浓度皆为 10-2mol·L-1, lgK ’=lgK 稳- lgα Y(H) =16.50-6.46=10.05 ﹥8,可以滴定。 5.3假设Mg2+和 EDTA的浓度皆为 10-2mol·L-1,在 pH=6 时,镁与 EDTA 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是多少(不考虑羟基配位等副反应)?并说明在此pH 条件下能否用 EDTA 标准溶液滴定 Mg 2+。如不能滴定,求其允许的最小 pH 。 答案:(1)查表 5-2:当pH=6.0时,lgα Y(H) =4.65,lgK’=lgK稳 - lgα Y(H) =8.69-4.65=4.04, lgK ’﹤ 8,∴不能滴定 (2)lg αY(H)= lgK稳 -8=0.69,查表 5-2 得 pH ≈9.6。 -13+2+ 5.4试求以EDTA滴定浓度各为0.01 mol· L的Fe和Fe溶液时所允许的最小pH。 (2)Fe2+: lgαY(H)= lgK稳 -8=14.33-8=6.33 ,查表 5-2 得 pH ≈5.1 5.5 计算用 0.0200 mol· L -1EDTA 标准溶液滴定同浓度的 Cu2+离子溶液时的适宜酸度范围。 答案:(1)lgα Y(H) = lgcK稳 -6=lg(0.0200 × 10 18.80)-6=11.1,查表5-2得pH≈2.8 5.5 计算用 0.0200 mol· L -1EDTA 标准溶液滴定同浓度的 Cu2+离子溶液时的适宜酸度范围。 答案:( 1) lgαY(H)= lgcK稳 -6=lg(0.0200 × 1018.80)-6=11.1,查表5-2得pH≈2.8 5.6称取0.1005g纯CaCO3溶解后,用容量瓶配成 100mL 溶液。吸取 25mL ,在 pH ﹥12 时,用钙指示剂指示终点,用 EDTA 标准溶液滴定,用去 24.90mL 。试计算:

分析化学习题答案及详解

第二章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思考题答案 1 正确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的概念。 答:准确度表示测定结果和真实值的接近程度,用误差表示。精密度表示测定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用偏差表示。误差表示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偏差表示测定结果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用来衡量分析结果的精密度,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在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高准确度就高,精密度差,则测定结果不可靠。即准确度高,精密度一定好,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好。 2 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 (1)砝码被腐蚀; 答:系统误差。校正或更换准确砝码。 (2)天平两臂不等长; 答:系统误差。校正天平。 (3)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 答:系统误差。进行校正或换用配套仪器。 (4)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 答:系统误差。分离杂质;进行对照实验。 (5)天平称量时最后一位读数估计不准;答:随机误差。增加平行测定次数求平均值。 (6)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 答:系统误差。做空白实验或提纯或换用分析试剂。 3 用标准偏差和算术平均偏差表示结果,哪一个更合理? 答:标准偏差。因为标准偏差将单次测定的偏差平方后,能将较大的偏差显著地表现出来。 4 如何减少偶然误差?如何减少系统误差? 答:增加平行测定次数,进行数据处理可以减少偶然误差。通过对照实验、空白实验、校正仪器、提纯试剂等方法可消除系统误差。 5 某铁矿石中含铁%,若甲分析结果为%,%,%,乙分析得%,%,%。试比较甲、乙两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答:通过误差和标准偏差计算可得出甲的准确度高,精密度好的结论。 x 1 = ++÷3 =(%) x 2 = ++ ÷3 = (%) E 1=- =(%) E 2=- = (%) %030.01 /)(1)(222 1=-∑-∑= --∑= n n x x n x x s i %045.01 /)(222=-∑-= ∑n n x x s i 6 甲、乙两人同时分析同一矿物中的含硫量。每次取样3.5 g ,分析结果分别报告为 甲:%,% 乙:%,% 哪一份报告是合理的?为什么? 答:甲的分析报告是合理的。因为题上给的有效数字是两位,回答也应该是两位。

分析化学实验课后习题答案

实验四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 思考题: 1.铵盐中氮的测定为何不采用NaOH直接滴定法 答:因NH4+的K a=×10-10,其Ck a<10-8,酸性太弱,所以不能用NaOH直接滴定。 2. 为什么中和甲醛试剂中的甲酸以酚酞作指示剂;而中和铵盐试样中的游离酸则以甲基红作指示剂 答:甲醛试剂中的甲酸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可完全将甲酸中和,若以甲基红为指示剂,用NaOH滴定,指示剂变为红色时,溶液的pH值为,而甲酸不能完全中和。铵盐试样中的游离酸若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溶液滴定至粉红色时,铵盐就有少部分被滴定,使测定结果偏高。 中含氮量的测定,能否用甲醛法 答:NH4HCO3中含氮量的测定不能用甲醛法,因用NaOH溶液滴定时,HCO3-中的H+同时被滴定,所以不能用甲醛法测定。 实验五混合碱的分析(双指示剂法) 思考题: 1.用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组成的方法原理是什么 答:测混合碱试液,可选用酚酞和甲基橙两种指示剂。以HCl标准溶液连续滴定。滴定的方法原理可图解如下: 2.采用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判断下列五种情况下,混合碱的组成

(1) V 1=0 V 2>0(2)V 1>0 V 2=0(3)V 1>V 2(4)V 10时,组成为:HCO 3- ② V 1>0 V 2=0时,组成为:OH - ③ V 1>V 2时,组成为:CO 32-+ OH - ④ V 1

最新泛函分析考试题集与答案

泛函分析复习题2012 1.在实数轴R 上,令p y x y x d ||),(-=,当p 为何值时,R 是度量 空间,p 为何值时,R 是赋范空间。 解:若R 是度量空间,所以R z y x ∈?,,,必须有: ),(),(),(z y d y x d z x d +≤成立 即p p p z y y x z x ||||||-+-≤-,取1,0,1-===z y x , 有2112=+≤p p p ,所以,1≤p 若R 是赋范空间,p x x x d ||||||)0,(==,所以R k x ∈?,, 必须有:||||||||||x k kx ?=成立,即p p x k kx ||||||=,1=p , 当1≤p 时,若R 是度量空间,1=p 时,若R 是赋范空间。 2.若),(d X 是度量空间,则)1,m in(1d d =,d d d +=12也是使X 成为度量空间。 解:由于),(d X 是度量空间,所以X z y x ∈?,,有: 1)0),(≥y x d ,因此0)1),,(m in(),(1≥=y x d y x d 和0) ,(1) ,(),(2≥+= y x d y x d y x d 且当y x =时0),(=y x d , 于是0)1),,(m in(),(1==y x d y x d 和0) ,(1) ,(),(2=+=y x d y x d y x d 以及若

0)1),,(m in(),(1==y x d y x d 或0) ,(1) ,(),(2=+= y x d y x d y x d 均有0),(=y x d 成立,于是y x =成立 2)),(),(y x d x y d =, 因此),()1),,(m in()1),,(m in(),(11y x d y x d x y d x y d === 和),() ,(1) ,(),(1),(),(22y x d y x d y x d x y d x y d x y d =+=+= 3)),(),(),(z y d y x d z x d +≤,因此 }1),,(),(m in{)1),,(m in(),(1z y d y x d z x d z x d +≤= ),(),()1),,(m in()1),,(m in(11z y d y x d z y d y x d +=+≤ 以及设x x x f += 1)(,0)1(1)(2 >+='x x f ,所以)(x f 单增, 所以) ,(),(1),(),(),(1),(),(2z y d y x d z y d y x d z x d z x d z x d +++≤+= ),(),(1) ,(),(),(1),(z y d y x d z y d z y d y x d y x d +++++= ),(),() ,(1) ,(),(1),(22z y d y x d z y d z y d y x d y x d +=+++≤ 综上所述)1,m in(1d d =和d d d += 12均满足度量空间的三条件, 故),(1y x d 和),(2y x d 均使X 成为度量空间。

分析化学课后题答案

计算pH=5时EDTA的酸效应系数αY(H)。若此时EDTA各种存在形式的总浓度为·L-1,则[Y4-]为多少? pH=5时,锌和EDTA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是多少?假设Zn2+和EDTA的浓度皆为10-2 mol·L-1(不考虑羟基配位等副反应)。pH=5时,能否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Zn2+? 答案:查表5-2: 当pH=时,lgαY(H)=,Zn2+与EDTA浓度皆为10-2mol·L-1, lgK’=lgK稳- lgαY(H)=,可以滴定。 假设Mg2+和EDTA的浓度皆为10-2 mol·L-1,在pH=6时,镁与EDTA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是多少(不考虑羟基配位等副反应)?并说明在此pH条件下能否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Mg2+。如不能滴定,求其允许的最小pH。 答案:(1)查表5-2: 当pH=时,lgαY(H)=,lgK’=lgK稳- lgαY(H)=, lgK’﹤8,∴不能滴定 (2)lgαY(H)= lgK稳-8=,查表5-2得pH≈。 试求以EDTA滴定浓度各为mol·L-1的Fe3+和Fe2+溶液时所允许的最小pH。 答案:(1)Fe3+:lgαY(H)= lgK稳-8==,查表5-2得pH≈ (2)Fe2+:lgαY(H)= lgK稳-8==,查表5-2得pH≈ 计算用mol·L-1 EDTA标准溶液滴定同浓度的Cu2+离子溶液时的适宜酸度范围。 答案:(1)lgαY(H)= lgcK稳-6=lg×-6=,查表5-2得pH≈ 计算用mol·L-1 EDTA标准溶液滴定同浓度的Cu2+离子溶液时的适宜酸度范围。 答案:(1)lgαY(H)= lgcK稳-6=lg×-6=,查表5-2得pH≈ 称取0.1005g纯CaCO3溶解后,用容量瓶配成100mL溶液。吸取25mL,在pH﹥12时,用钙指示剂指示终点,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用去。试计算: (1)EDTA溶液的浓度; (2)每毫升EDTA溶液相当于多少克ZnO和Fe2O3。 用配位滴定法测定氯化锌(ZnCl2)的含量。称取0.2500g试样,溶于水后,稀释至250mL,吸取,在pH=5~6时,用二甲酚橙作指示剂,用 mol·L-1 EDTA标准溶液滴定,用去。试计算试样中含ZnCl2的质量分数。 称取1.032g氧化铝试样,溶解后移入250mL容量瓶,稀释至刻度。吸取,加入T Al2O3=mL的EDTA标准溶液,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Zn(OAc)2标准溶液进行返滴定,至红紫色终点,消耗Zn(OAc)2标准溶液。已知1mL Zn(OAc)2溶液相当于 EDTA溶液。求试样中Al2O3的质量分数。 答案:溶液中Al2O3的质量为m=×,

(整理)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 指出下列各种误差是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请区别方法误差、仪器和试剂误差或操作误差,并给出它们的减免方法。 答:①砝码受腐蚀: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更换砝码。 ②天平的两臂不等长: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③容量瓶与移液管未经校准: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④在重量分析中,试样的非被测组分被共沉淀: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修正方法,严格沉淀条件。 ⑤试剂含被测组分: 系统误差(试剂误差);做空白实验。 ⑥试样在称量过程中吸潮: 系统误差(操作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⑦化学计量点不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内: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另选指示剂。 ⑧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 偶然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增加测定次数。 ⑨在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波长指示器所示波长与实际波长不符: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10、进行下述运算,并给出适当位数的有效数字。 解:(1) 3 4 102.5410 6.1615.144.102.52-?=??? (2) 6102.900.0001120 5.10 21.143.01?=?? (3) 4.020.0020342.512104.0351.04 =???- (4) 53.01.050 102.128.10.03242 =???

(5) 3.193.5462 107.501.89405.422.512.28563 =??-+?- (6)pH=2.10,求[H +]=?。[H +]=10-2.10=7.9×10-3。 11、两人测定同一标准试样,各得一组数据的偏差如下: ① 求两组数据的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 ② 为什么两组数据计算出的平均偏差相等,而标准偏差不等; ③ 哪组数据的精密度高? 解:①n d d d d d 321n ++++= 0.241=d 0.242=d 1 2 i -∑= n d s 0.281=s 0.312=s ②标准偏差能突出大偏差。 ③第一组数据精密度高。 13、测定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所得数据:12.0080、12.0095、12.0099、12.0101、12.0102、12.0106、12.0111、12.0113、12.0118及12.0120。求算:①平均值;②标准偏差;③平均值的标准偏差;④平均值在99%置信水平的置信限。 解:①12.0104i =∑= n x x ②0.00121)(2 i =--∑= n x x s ③0.00038== n s s ④0.0012 0.000383.25 25.3t 92-2 0.01±=?±==±±==时,,查表置信限=f n s t n s t x u

分析化学[第五版]武汉大学_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 分析化学概论 2. 有0.0982mol/L 的H 2SO 4溶液480mL,现欲使其浓度增至0.1000mol/L 。问应加入0.5000mol/L H 2SO 4的溶液多少毫升? 解:112212()c V c V c V V +=+ 220.0982/0.4800.5000/0.1000/(0.480)mol L L mol L V mol L L V ?+?=?+ 2 2.16V mL = 4.要求在滴定时消耗0.2mol/LNaOH 溶液25~30mL 。问应称取基准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KHC 8H 4O 4)多少克?如果改用22422H C O H O ?做基准物质,又应称取多少 克? 解: 844:1:1 NaOH KHC H O n n = 1110.2/0.025204.22/ 1.0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 2220.2/0.030204.22/ 1.2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 应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1.0~1.2g 22422:2:1 NaOH H C O H O n n ?= 1111 2 1 0.2/0.025126.07/0.32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 =???=

2221 2 1 0.2/0.030126.07/0.42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 =???= 应称取22422H C O H O ?0.3~0.4g 6.含S 有机试样0.471g ,在氧气中燃烧,使S 氧化为SO 2,用预中和过的H 2O 2 将SO 2吸收,全部转化为H 2SO 4,以0.108mol/LKOH 标准溶液滴定至化学计量点,消耗28.2mL 。求试样中S 的质量分数。 解: 2242S SO H SO KOH ::: 100%1 0.108/0.028232.066/2100% 0.47110.3%nM w m mol L L g mol g = ????=?= 8.0.2500g 不纯CaCO 3试样中不含干扰测定的组分。加入25.00mL0.2600mol/LHCl 溶解,煮沸除去CO 2,用0.2450mol/LNaOH 溶液反滴定过量酸,消耗6.50mL ,计算试样中CaCO 3的质量分数。 解: 32CaCO HCl : NaOH HCl :

泛函分析答案

泛函分析题1_3列紧集p19 1.3.1 在完备的度量空间中,求证:为了子集A是列紧的,其充分必要条件是对?ε > 0,存在A的列紧的ε网. 证明:(1) 若子集A是列紧的,由Hausdorff定理, ?ε > 0,存在A的有限ε网N. 而有限集是列紧的,故存在A的列紧的ε网N. (2) 若?ε > 0,存在A的列紧的ε/2网B. 因B列紧,由Hausdorff定理,存在B的有限ε/2网C. 因C ?B ?A,故C为A的有限ε网. 因空间是完备的,再用Hausdorff定理,知A是列紧的. 1.3.2 在度量空间中,求证:紧集上的连续函数必是有界的,并且能达到它的上、下确界. 证明:设(X, ρ)是度量空间,D是紧子集,f : D→ 是连续函数. (1) 若f无上界,则?n∈ +,存在x n∈D,使得f (x n) > 1/n. 因D是紧集,故D是自列紧的. 所以{x n}存在收敛子列x n(k) →x0∈D (k→∞). 由f的连续性,f (x n(k))→f (x0) (k→∞). 但由f (x n) > 1/n知f (x n)→ +∞(n→∞), 所以 f (x n(k))→ +∞ (k→∞),矛盾. 故f有上界.同理,故f有下界. (2) 设M = sup x∈D f(x),则?n∈ +,存在y n∈D,使得f (y n) > M- 1/n. {y n}存在子列y n(k) →y0∈D (k→∞). 因此f ( y0 ) ≥M. 而根据M的定义,又有f ( y0 ) ≤M. 所以f ( y0 ) = M.因此f能达到它的上确界. 同理,f能达到它的下确界. 1.3.3 在度量空间中,求证:完全有界的集合是有界的,并通过考虑l 2的子集E = {e k }k≥ 1,其中e k = { 0, 0, ..., 1, 0, ... } (只是第k个坐标为1,其余都是0 ),来说明一个集合可以是有界的但不完全有界的. 证明:(1) 若A是度量空间(X, ρ)中的完全有界集. 则存在A的有限1-网N = { x0, x1, x2, ..., x n }. 令R = ∑1 ≤j≤nρ(x0, x j) + 1. 则?x∈A,存在某个j使得0 ≤j≤n,且ρ(x, x j) < 1. 因此,ρ(x, x0) ≤ρ(x, x j) + ρ(x j, x0) ≤ 1 + ∑1 ≤j≤nρ(x0, x j) = R. 所以A是度量空间(X, ρ)中的有界集. (2) 注意到ρ(e k , e j) = 21/2 ( ?k ≠ j ), 故E中任意点列都不是Cauchy列. 所以,E中任意点列都没有收敛子列(否则,该收敛子列就是Cauchy列,矛盾).

分析化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Chapter 08 一、是非题 1. 表面吸附所引起的沉淀不纯现象可通过对沉淀的洗涤操作来预防。√ 2. 当沉淀的定向速度大于其聚集速度时,所得到的沉淀通常是非晶体沉淀。× 3. 沉淀重量法中,为了使待测组份完全沉淀,沉淀剂加的越多越好。× 4. 沉淀重量法中,适当过量的沉淀剂可使沉淀的溶解损失降到最低。√ 5. 当沉淀的定向速度大于其聚集速度时,所得到的沉淀通常是晶体沉淀。√ 6. 陈化作用可使沉淀的颗粒度增大,所以陈化作用对于沉淀重量法总是有利的。× 7. 在沉淀重量法中,无定形沉淀的颗粒比晶形沉淀的大。× 9. 沉淀重量法中,溶液过饱和度越大,得到的沉淀颗粒就越大。× 10. 对于伴有后沉淀现象发生的沉淀体系,不能采取陈化作用来提高沉淀的粒度。√ 11. 用沉淀法分离铁铝与钙镁组分时,应选用中速定量滤纸进行过滤。× 12. 沉淀的聚集速度和定向速度的大小与实验条件密切相关。× 13. 陈化作用可降低后沉淀现象发生所产生的分析误差。× 14. 沉淀的洗涤可减小表面吸附对分析结果准确度的影响程度。√ 15. “再沉淀”是解决沉淀不纯的有效措施之一。√ 16. 对于晶格有缺陷的晶体沉淀,可通过陈化作用使之完整。√ 17. 待测组分称量形式的分子量越大,被测组分在其中的份额越小,则沉淀重量法准确度就越高。√ 18. 溶解度小的胶体沉淀时,宜用沉淀剂的稀溶液进行洗涤。× 19. 陈化作用有利于提高沉淀的粒度,保证沉淀的纯度。× 20. 用沉淀重量法分析待测组分时,沉淀剂的过量程度应根据沉淀剂的性质来确定。√ 21. 沉淀过滤时,应将沉淀连同母液一起搅拌均匀后,再倾入滤器。× 22. 沉淀洗涤时,洗涤剂选择的原则是“相似相溶”原理。× 23. 对待组分进行沉淀时,陈化作用的目的是使小颗粒沉淀变为大颗粒沉淀。√ 24. 沉淀洗涤的目的,就是要除掉因发生表面吸附现象而引入的可溶性杂质。√ 25. 为获得晶体沉淀,要在不断搅拌的条件下快速加入沉淀剂。× 26. 过滤Fe(OH)3沉淀时,滤纸应选用快速型的。√ 27. 陈化作用可使沉淀的颗粒度增大,所以陈化作用对于沉淀重量法总是有利的。×

应用泛函分析习题解答

1 泛函分析与应用-国防科技大学 第 一 章 第 一 节 3.设}{k x 是赋范空间E 中的Cauchy 列,证明}{k x 有界,即∞?ε,0N ?,当0,N n m >时,有εε<-?<-m n m n x x x x ,不妨设m n x x ≥,则0, ,N n m x x m n >+<ε。取0N m =,则有 0 ,0N n x x N n >+<ε, 令},,,,max{0021ε+=N N x x x x c ,则 1 ,≥?ε,总0N ?,当0,N p n ≥时,有 ε<-+n p n y y ,所以}{n y 是E 中的Cauchy 列,又因为E 是Banach 空间,则必 存在E ∈x ,使得∑∑∞ ==∞ →==1 1 lim k k n k k n x x x 。 9.(Hamel 基)设A 是线性空间E 的非空子集,若A 中任意多个元素都是线性无关的,则称A 是线性无关的。若A 是线性无关的,且E =A span ,则称A 是E 是的一个Hamel 基。此时若A 是无穷集,则称E 是无穷维的;若A 是有限集,则称E 是有限维的,并定义E 的维数为A 中所含有的元素个数。通常用E dim 表示 E 的维数, 并约定当}0{=E 时,0dim =E ,可以证明任何线性空间都存在Hamel 基。证明酉空间n C 的维数为n ,并问当视n C 为实线性空间时,其维数是多少? 证明:设n y x C ∈,,C ∈βα,, 则有n y x C ∈+βα。令)0,0,1,0,0( 项 共项 第n k k =e ,则对任意的),,(21n x x x x =,必有∑==n k k k x x 1 e ,因此},,,{21n e e e 是空间n C 的基,则n n =C dim 。 当视n C 为实线性空间时,可令基为},,,,,{11n n i i e e e e ,则对任意的 ) ,,(21n x x x x =,有 ∑∑==+=n k k k n k k k i x g x x 1 1 ) )((Im )Re(e e ,所以 n n 2dim =C 。 10.证明∞=],[dim b a C ,这里b a <。 证明:取],[,0,)(b a t k t t x k k ∈≥=,只需证},,{10 x x 线性无关。为此对 0≥?n ,令01 =∑=n k k k x c 。则00!01 =?=?=∑=n n n n k k k c c n x c 次求导 。因此必有 01 1 =∑-=n k k k x c ,求该式求1-n 导后有00)!1(11=?=---n n c c n 。依次类推,有 001====-c c c n n ,所以对任意的0≥n ,都有},,{10n x x x 线性无关,即∞=],[dim b a C 。 第 二 节 2.(点到集合的距离)设A 是E 的非空子集,E ∈x 。定义x 到A 的距离为: }|inf{),(A A ∈-=y x y x d 证明: 1) x 是A 的内点?0),(>c x d A ; 2) x 是A 的孤立点?A ∈x ,且0}){\,(>x x d A ; 3) x 是A 的外点?0),(>A x d 。 解: 1)必要性: x 是 A 的内点 内点的定义 ?ε ?,使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