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教案(优秀7篇)

初中生物教案(优秀7篇)

初中生物教案(优秀7篇)初中生物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了解生物技术和仿生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培养: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和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动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树立投身生物科学的远大志向。

二、教学设想: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兴趣,本节内容与生活关系系密切,趣味性强,如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则学生们自觉求知的欲望就会增强。

因此,在课前安排进行一次探究活动,调查和记录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和了解的动物,则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于调动学生动手参与调查实践活动的能力,了解动物与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关系,学生查阅资料和归纳总结资料。

因此,本课应以“课前调查,课上交流”为主线来组织教学,概述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这样,能较好的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教学重点:1、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生物反应器、仿生五、教学难点:1、“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的调查方法2、仿生六、教学方法:调查、讨论、归纳法七、教具准备:教师收集有关生物反应器和仿生学的资料等,学生收集有关动物与人类关系的资料,收集有关生物反应器和仿生学方面的资料。

八、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思路:提前一周安排学生分组调察日常生活周围常见的动物及动物制品、收集动物与人类关系的资料、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生分组介绍课前调查体会、收集的小资料,调动课堂气氛。

教师设疑,学生分组研讨,将调查结果、收集的资料归纳回答,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学生共同归纳,总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展望生物科技发展的前景,激发学生树立远大志向。

2、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根据上节课布置同学们完成的分组调查任务,现在由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调查结果,互相交流,体会、总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汇报]学生代表会将他们从各个方面了解到的情况资料,如:家养动物、养殖场饲养的动物的用途,商场内的动物制品、饮食、饭店等处调研的情况、动物园内饲养的情况、动物园内饲养的动物、家庭中饲养的宠物、药店中与动物有关的医药制品…………(在课前的调研活动之前安排好各组目标)[总结活动,得出结论]先发动学生根据各组汇报的`情况总结、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

初中生物【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考点汇总+真题训练,复习必看

初中生物【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考点汇总+真题训练,复习必看

初中生物【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考点汇总+真题训练,复习必看教材知识讲解第一节植物的生殖式。

如:种子繁殖(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嫁接有枝接和芽接(2)植物的扦插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2.由蝗虫的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2.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3)雄蛙鸣叫的意义是求偶,雌雄蛙抱对有利于提高卵的受精率。

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

注意:两栖动物的发育只说是变态发育,不再区分到底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还是完全变态发育。

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2.鸟卵的结构与功能(如图):卵黄:主要营养物质卵黄膜:起保护作用,卵细胞的细胞膜胚盘: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含细胞核(以上三个为真正的卵细胞)卵白:含有营养和大量水分气室: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系带:固定和减震卵壳:保护作用,能进行气体交换卵壳膜:保护作用3.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

其中求偶、交配、产卵是鸟类生殖和发育必经的过程。

4. 列表比较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方式:真题训练一、单选题1.(2018·北京中考模拟)杨树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生殖方式,如图是杨树种子纵切显微照片,r代表胚根,h代表胚轴。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根据杨树种子显微照片判断,杨树属于双子叶植物B.如果进行无性生殖,可以采用扦插的方法C.显微照片外侧的透明部分是种皮,是由受精极核发育来的D.在外界条件适宜时种下杨树种子,但种子却没有萌发,其原因可能是种子的胚失去活性【答案】C2.(2019·北京中考模拟)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

成熟时,植株约有1米高,叶细长。

水稻的花非常小,如下图所示。

水稻的生殖和传粉方式分别为()A.有性生殖、虫媒传粉B.有性生殖、风媒传粉C.无性生殖、虫媒传粉D.无性生殖、风媒传粉【答案】B3.(2019·北京中考模拟)黄裳凤蝶发育过程的各个时期均存在天敌,如图所示。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通用10篇)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通用10篇)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通用10篇)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生物(Organism),是指具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物体的集合。

而个体生物指的是生物体,与非生物相对。

其元素包括: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具有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的有生命的物体以及由它(或它们)通过繁殖产生的有生命的后代,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反应,能与外界的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并且,能够排出体内无用的物质,具有遗传与变异的特性等。

生物最重要和基本的特征在于生物会进行新陈代谢及遗传两点,前者说明所有生物一定会具备合成代谢以及分解代谢(两个是完全相反的两个生理反应过程),并且可以将遗传物质复制,通过自我分裂生殖(无性生殖)或有性生殖,交由下一代繁殖下去以避免灭绝,这是类生命现象的基础。

在生物学和生态学中,地球上约有870万种物种(±130万),其中650万种物种在陆地上,220万种生活在水中。

多种多样的生物不仅维持了自然界的持续发展,而且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但是现存的动物急剧减少,只有原来地球上的动物的十分之一。

人类及其他生物共同居住在生物圈这个美丽家园中。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

在平日的研究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

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通用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熟悉生物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糊口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一、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以海平面为准,上达10千米,下达10千米。

初中生物教学大纲

初中生物教学大纲

初中生物教学大纲一、引言生物是初中课程中的重要科目之一,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本大纲旨在明确初中生物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确保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主动探索、探究科学世界的能力。

2.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科学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将生物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增强环境保护和生命安全意识。

三、教学内容1. 细胞结构与功能1.1 细胞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1.2 细胞的基本功能:营养摄取、呼吸作用、代谢调节等1.3 细胞分裂与增殖2. 遗传与进化2.1 遗传基础知识:基因、染色体、遗传信息传递2.2 遗传变异与多样性2.3 进化理论与证据3. 生物圈与生物多样性3.1 物种与生物多样性3.2 生物圈的组成与结构3.3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4.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4.1 地球上的生命4.2 生命起源的理论4.3 生物的进化与适应5. 人体与健康5.1 人体组织和器官5.2 生活中的健康问题与预防5.3 常见疾病与传染病预防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 通过系统讲解生物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授基础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教学: 鼓励学生参与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科学实践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3. 探究学习: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合作讨论,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视听辅助: 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具,使抽象概念更具体,增强学习效果。

5. 讨论和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促进学生交流和合作学习。

五、教学评价与考核1. 学业测试: 每个教学单元结束后进行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测验,评价学习成果。

2. 实验报告: 要求学生记录实验过程,整理实验数据和思考实验结果,培养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初中生物认识生命教案

初中生物认识生命教案

初中生物认识生命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和组成。

2. 掌握生命的分类和特点。

3. 了解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变异过程。

教学重点:1. 生命的基本特征和组成。

2. 生物的分类和特点。

教学难点:1. 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变异过程。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生物》2. 图片、实物样本等教学辅助材料3. 课堂展示所需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命的图片或实物样本,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生命”、“生命的特征是什么”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生命的基本特征(10分钟)1. 生命的特征:生命有组织、能代谢、能生长、能繁殖、能感应、能适应环境等。

2. 生命的组成: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三、认识生物的分类和特点(15分钟)1. 生物的分类:植物、动物、真菌、原生生物、古菌、细菌等。

2. 生物的特点:不同种类的生物有不同的形态、生活方式和特点。

四、了解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变异过程(15分钟)1. 生物的生长:细胞分裂、组织生长、器官发育等。

2. 生物的繁殖: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等方式。

3. 生物的变异:基因突变、自然选择等。

五、总结与练习(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练习题目,巩固学生的知识。

六、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展望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认识生命的基本特征和组成,了解生物的分类和特点,明白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变异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生命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初中生物教案1知识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2、、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3、尝试解释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相互联系。

4、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能力目标:收集、交流不同生态系统的资料能根据文字、图片等资料进行观察或分析有关问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加强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难点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中不同组成成分的作用。

难点: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作用。

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播放优美的录象)同学们。

再上课之前先让我们来放松一下。

看了刚才的录象,假如你现在正置身于这些优美的环境中,这时你会看到什么呢?你会听到什么呢?你会想到什么呢?学生回答自己的看法。

通过课题的导入,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存在着很多的生物,生物和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认识到生物和环境是统一的整体。

2、授课:(1)生态系统的概念通过导入新课,我们可以知道生物和环境是个统一的整体。

像这样,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无机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大家能举一些生态系统的例子吗?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个湖泊,一块山地、一个池塘、一个小花园等等,都可以看做一个个生态系统。

师:那么一堆鱼、一瓶矿泉水是不是一个生态系统呢?生:不是师:怎样才能被称为一个生态系统呢?学生通过讨论回答可以知道生态系统必须是生物和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师:生态系统与地域大小有关系吗?生:没有。

学生通过举例说明,进一步理解生态系统。

使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有大有小,一个池塘是一个生态系统,一个水滴也可以是一个生态系统。

那么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呢?学生回答:生物圈。

(2)生态系统的成分那么,生态系统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呢?这时教师出示几张图片让同学们分组观察??分析??讨论??交流。

师:他们包括哪些生物?生:植物、动物、微生物师:这些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分别具有怎样的作用呢?扮演怎样的角色呢?生:讨论回答各生物的作用和扮演的角色。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目录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目录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全套4本)(一)(1)七年级上册目录致同学们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一节生物圈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第四节生态系统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林业工人的新任务科学·技术·社会生物圈Ⅱ号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科学·技术·社会从古老的光学显微镜到电子显微镜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第三节观察动物细胞科学家的故事施莱登、施旺与细胞学说第二章细胞的生活第一节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第二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科学家的故事他发现了细胞中神奇的物质核酸第三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科学·技术·社会“脱缰之马”癌细胞第三章细胞怎样产生物体第一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二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三节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第四章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科学·技术·社会朊病毒、疯牛病、克雅氏病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第二节种子植物生物学与文学寄予植物的情怀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一节种子的萌发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农业技术员和绿色证书第二节植株的生长科学·技术·社会无土栽培第三节开花和结果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大地的美容师——园艺师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第一节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第二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第三节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科学·技术·社会节水农业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第一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科学·技术·社会现代化温室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科学·技术·社会热带雨林地球的“肺”后记(2)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科学家的故事我国科学家与北京猿人第二节人的生殖科学·技术·社会试管婴儿——浅谈现代辅助生殖技术第三节青春期第四节计划生育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科学·技术·社会“第七类营养素”——膳食纤维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科学·技术·社会绿色食品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营养师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科学·技术·社会森林浴、有氧运动和高压氧治疗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科学·技术·社会造血干细胞和干细胞研究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科学家的故事血液循环的发现第四节输血与血型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心血管病与心血管病医生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科学·技术·社会血液透析和肾移植第二节人粪尿的处理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科学·技术·社会角膜移植和角膜捐献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科学·技术·社会神奇的CT——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第四节激素调节科学家的故事王应睐组织我国科学家率先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科学·技术·社会生物入侵及其危害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科学·技术·社会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科学·技术·社会退耕还林还草(3)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各种环境中动物科学·技术·社会生物技术与“蓝色革命”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生物学与艺术动物与造型艺术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一节动物的运动第二节先天和学习行为第三节社会行为科学家的故事珍妮·古多尔和黑猩猩交朋友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节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科学·技术·社会生物防治第二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养殖专业户生物学与文学借动物以言志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第二节细菌第三节真菌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科学·技术·社会以菌治虫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科学·技术·社会抗生素今昔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第二节从种到界科学家的故事林奈和双名法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后记(4)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植物的生殖科学·技术·社会植物的组织培养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科学·技术·社会带你参观养鸡场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科学·技术·社会中国拥抱“基因世纪”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第五节生物的变异科学家的故事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第三章生物的进化科学·技术·社会探索地球外的生命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科学家的故事达尔文和他的进化思想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科学·技术·社会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第二章用药和急救科学家的故事李时珍与《本草纲目》第三章了解自己增进健康第一节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与生物有关的职业心理咨询师第二节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习并没有结束后记。

初中生物教案【最新9篇】

初中生物教案【最新9篇】

初中生物教案【最新9篇】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

原定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效果,进行简要的自我分析,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牛牛范文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9篇初中生物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初中生物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

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3、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4、培养不断探究新知识的精神及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1、进一步探究光合作用的实质。

2、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学习难点:设计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实验。

学习方法:观察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学习过程:一、情景质疑:1、提问:光合作用的概念、产物、条件?2、引入:生物呼吸,燃料燃烧都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为什么我们没感到缺氧呢?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不是只有有机物?二、问题探究与合作交流学习任务一: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阅读教材,普利斯特利的著名实验。

画面(1)中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小白鼠为什么会死去?画面(2)中蜡烛为什么不熄灭?其燃烧时所需的氧气从哪里来?植物为什么也能很好地生长?画面(3)中为什么二者放在一起时,却都能正常地活着,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是否总能成功?此实验成功的条件是什么?师生共同归纳,通过分析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探究实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学生先讨论实验材料,实验步骤,然后参考教材,小组试做并进行交流对比。

学习任务二: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1)实验装置里的金鱼藻在阳光下是否放出了气泡?(2)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管口,看到有何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尝试应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对自然界有什么好处?尝试应用:为保护环境,我们应怎么做?学习任务三: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自主学习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新课讲授)
家蚕的生殖和发育
1.小组合作思考问题并写出答案
2.小组代表发言
3.学生互评
4.得出变态发育的概念
(想+说+听)
1.比一比,谁想得快
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
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是怎样的?
并写出家蚕生殖和发育的时期
2.引导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3.整合得出变态发育的概念
合作探究,能加强学生表达交流与合作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并突破本节课重难点;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概念
1.变态发育
代表昆虫
概念
2.不完全变态
代表昆虫
三、其他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自主阅读课本并与同桌讨论问题并写出答案
2.学生代表发言
3.学生互评
4.得出不完全变态的概念
(动静转换+看+想+说+听)
1.自主阅读并以同桌两人一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
是不是所有昆虫都是变态发育?
并写出蝗虫生殖和发育的时期
2.引导学生说出蝗虫的发育过程
3.整合得出不完全变态的概念
自主学习,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小结与巩固
1.回忆变态发育的概念
2.对比并区别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
(想+说+讲+听)
1.与学生一起回顾“变态发育”
2.对比并区别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
及时回顾本节课知识点,对比与区别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能直观的表示出两者的不同点,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五、课堂检测与课后作业
2.区别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能力目标: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认同生物圈各生物和谐相处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变态发育
教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参与法、感知法
教学环节/时间(min)
方法与策略
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导入
1.根据老师提供的词汇思考并提出问题
题 目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教材名称及出版社
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学科学段
生物初中八年级(下)
课时
1课时
概述
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课型方式:要素组合+平台互动 课时:一课时
时间:2016年5月21日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概述变态发育的概念
2.了解本节课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想+说)
1.提出问题:看到“蝴蝶”和“毛毛虫”这两个词,大家能想到什么问题?
2.从学生的问题中选择以下两个问题:
①蝴蝶的发育过程是什么?
②所有昆虫幼体和成体都不一样吗?
通过词汇+问题导入,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问题选择,能从本节课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问题主线;
1.抢答课堂练习题
2.记下课后作业
(想+说)
1.以抢答的形式完成课堂练习
2.布置课后作业
课堂检测能及时巩固本节课知识;
六、思维拓展
1.思考问题
(想)
提出问题:青蛙的发育是变态发育吗?
思维拓展,பைடு நூலகம்下节课的知识做铺垫;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词汇+问题导入,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问题选择,能从本节课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问题主线;合作探究,能加强学生表达交流与合作能力,并突破本节课重难点;自主学习,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时回顾本节课知识点,对比与区别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能直观的表示出两者的不同点,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