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官窑瓷器鉴赏(上)

合集下载

康熙,雍正,乾隆青花瓷器特点

康熙,雍正,乾隆青花瓷器特点

一.顺治时期的青花瓷(1644---1661年)1.造型:造型、釉色、纹饰既有明代遗风,也开创清代特色,处于过渡时期。

祭器有炉、瓶、净水碗、杯、盖罐等。

造型单调,大盘出现双层底。

晚明是筒状炉,顺治为钵式炉。

2.工艺:粗糙不修胎。

足根露胎,有跳刀及缩釉现象。

双层底,又称隔漏底,外足高而内底低,只有顺治康熙时有。

3.胎釉:胎骨疏松,瓷化程度不好。

4.青花:用回青少,用石子青多。

顺治早期呈色灰暗,顺治晚期浓艳发紫。

顺治时多数为酱口,康熙时继续,雍正时就少,以后则不见。

5.纹饰:明代写意花卉、云龙纹多。

清代青花瓷上山水画有“四王”笔意,用皴法。

画龙凤留白边,画石是瘦削玲珑石。

画花卉叶子旁题诗,顺治到康熙初都有。

如画梧桐叶,旁题诗:“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

或“梧桐叶落,天下皆秋”。

个别还有写“红叶传书信,寄与薄情人”诗句的。

6.款识:有顺治年制,大清顺治年制,也有大明顺治年制,可能是窑工有抗清情绪所致。

祭器多干支纪年款。

如“顺治丁酉”净水碗。

篆书款有“玉堂佳器”、“百花斋”等。

伪托款有楷书“嘉靖”“万历”款。

二.康熙时期的青花瓷(1662---1722年)这一时期成就最大,造型千变万化,工艺细致精巧,色调青翠。

《陶雅》上说:“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吾华之瓷,以康雍为最”。

康雍青花,能分多层,少则五色,多则九色。

1.造型:前期比较敦厚,器型变化不多。

后期厚薄皆有,以薄为主。

器型前所未有,变化多端。

常见以盘碗盖罐及日用器皿为多。

后期则观赏,陈设器物增多。

大到屏风、龙缸,小到鸟食罐等。

碗变化较多,有洗式、墩式、四方菱角式、斗笠式、二折腰、三折腰等。

特别是斗笠式碗最典型,特征是胎体薄。

还有凤尾尊、花觚、笔筒、象腿瓶、筒式瓶等。

2.工艺:碗,深腹高圈足,盘碗底足深,圈子大,足直、足根圆,俗名灯草根。

露底布分能见一道道很细的旋坯痕。

部分是璧形足和隔漏底足。

笔筒底中有脐形,瓶罐接口不明显。

盘碗底部都有极细缩釉点,象针鼻眼。

蔡国声清代康雍乾官窑瓷器收藏与鉴赏

蔡国声清代康雍乾官窑瓷器收藏与鉴赏

清代官窑瓷器的文化历史藏友们好。

今天我主要讲一下清代初期康熙雍正乾隆这三朝官窑器的鉴定和它们的收藏。

首先要说一下什么是官窑器,官窑器的定义是什么。

官窑器就是明清两代在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精美无瑕的专供皇室享用的,或者供皇室来赏赐,或者馈赠的一种精美的瓷器,我们称之为官窑器。

官窑器里有三个问题需要说明:1时间和地点。

时间是明清两代,地点是景德镇御窑厂。

好多其它窑口在明清两代生产的瓷器也有进贡给皇室的不能叫官窑器,只能说是贡器或者民窑贡器。

还有的藏友问,宋代不是有五大名窑吗。

均汝官哥定也有个官窑,这个官窑也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官窑。

只能说是宋代的著名窑口。

为什么呢?1是宋代不是明清两代。

2不是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的,是河南开封或者是浙江杭州生产的。

所以第一要说明的就是时间和地点。

第二要说明的是景德镇御窑厂,景德镇御窑厂地处景德镇珠山龙珠阁。

御窑厂的窑工要求很严格。

一定是技术精湛,而且有很高造诣的有经验的窑工。

所以御窑厂生产的东西质量非常精美。

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这三朝往往御窑厂生产的东西质量好,但时间长。

远远不能满足宫廷的需求,所以供需之间的矛盾很大。

怎么来平衡这个予盾呢?还有一个制度称之为“官搭民窑”或者叫“官搭民烧”,所谓“官搭民烧”就是在民窑里选择质量最好的窑口、最有信誉的窑主,在他的窑里再选择最适宜烧制瓷器的窑位。

为什么呢?一个窑可以烧好多瓷器,但是不是每一个部位烧出来的瓷器都非常满意。

因为受火的部位有均匀和不均匀之分,所以一个窑里一定要选择最好的位置让给“官搭民烧”送给御窑厂的瓷坯来用。

“官搭民烧”的要求也是很严格的,可以把它列入御窑厂官窑器的范畴。

同时“官搭民烧”的窑有一个很严格的检验制度,稍稍有一点瑕疵就不能交上去,打碎或处理掉。

质量不好还要赔偿,这种制度保证了“官搭民烧”的质量和御窑厂产品的质量相提并论。

第三“官搭民烧”还有景德镇御窑厂烧的坯,是用最好的瓷土烧制出来的。

瓷坯当然是洁白如玉,而且造型奇特新颖。

古瓷瓶欣赏(兽耳瓶)

古瓷瓶欣赏(兽耳瓶)

古瓷瓶欣赏——兽耳瓶清雍正·炉钧釉双兽耳四方瓶雍正朝在制瓷上的成就达到了清代制瓷的历史高峰,期间烧造的瓷器质量上乘,品种丰富,蔚为大观。

作为这一时期创烧新品种之一的炉钧釉瓷器,以其特殊的表现效果,精湛的制作工艺,堪称为中国陶瓷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炉钧瓷由景德镇仿钧窑而烧出,先通过高温烧成素胎,后在瓷胎上施以不同的颜色釉,再经低温炉火烘烤而成。

它以流淌的蓝釉形成自然的水波纹路,其间密布着星星点点的红、青色斑,绚彩缤纷,极富自然之美。

《南窑笔记》记载:“炉钧一种,乃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

”《景德镇陶录》亦载:“炉钧釉,色如东窑、宜兴挂釉之间,而花纹流淌变化过之。

”风格独特的炉钧瓷,在秉承了钧窑的特点之外又有了新的发展。

其色调丰富,月白、葱翠、钧红、朱砂红等诸色皆备。

各色釉垂流过程中,互相熔融于一体,形成各种美丽的彩斑或五光十色的垂流条纹,幻化天然,恍若山峦云气,流水柔波。

雍正年的炉钧瓷红蓝相间,釉面流淌大,色泽以红为主。

乾隆朝以后,炉钧釉的釉色明显退化,釉层稀薄,釉色中变化平淡,缺少了前朝那种变化万千、自然流淌的明快感觉。

华辰本期“鉴藏”所备拍品中的清雍正炉钧釉双兽耳瓶既为一件炉钧瓷精品。

此件造型端庄,浑厚古朴,釉面肥厚滋润,色泽深郁,气韵幽雅,釉面呈密集不规则垂流状,给人以“流动”之美。

德化窑白釉兽耳瓶德化窑白釉兽耳瓶,清,高33.5cm,口径8.1cm,足径8.9cm。

瓶身呈筒状,撇口,束颈,细长腹,圈足。

腹部两侧置兽耳。

通体施白釉。

瓶的釉色莹润,乳白如凝脂,因而人们常称德化窑白釉为“猪油白”。

南宋影青双龙赶珠兽耳瓶南宋影青双龙赶珠兽耳瓶宋代是瓷器蓬勃发展的一个顶峰时期,并开始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官窑,这就给龙纹的运用带来了契机。

而随着北方定窑(对景德镇影青的印花、贴花、刻划花等工艺影响极深的窑口)的崛起,此时龙纹的装饰开始相对多的应用到瓷器上。

影青类瓷器上的龙纹是从北宋末到南宋初才开始出现的,手法有立体的也有平面的。

雍正斗彩特点鉴定方法

雍正斗彩特点鉴定方法

雍正斗彩特点鉴定方法雍正斗彩的特点和鉴定方法如下:1.釉彩质地:雍正斗彩的釉彩质地鲜亮、光滑而均匀分布。

如果釉彩质地不符合这些特点,可能是伪造品。

2.绘画:绘画是另一个重要的鉴定要点。

雍正斗彩的绘画精湛,线条流畅、色彩鲜艳,细节丰富。

特别注意绘画的细致度,因为真正的雍正瓷器通常有高度精细的绘画。

3.底款和题词:雍正瓷器通常会有底款和题词,这是鉴定真伪的重要依据。

要注意这些标志的真实性,因为伪造品也可能会模仿这些标志。

4.材质和制作工艺:雍正斗彩瓷器通常使用高质量的瓷土,制作工艺非常复杂。

要观察瓷器的质感和细节,以确保其材质和制作工艺的真实性。

5.御窑特征:由于雍正斗彩是在清雍正时期烧制的,具有那个时期的独特风格和特点,如精美的彩绘、独特的器形等。

这些特征可以帮助鉴定者判断瓷器的年代和真伪。

6.胎质和胎体:雍正斗彩的胎质纯净,呈现出纯白色,而且油润。

胎体非常精细,厚薄均匀。

与之相对比,仿品的胎质通常较为粗糙,胎体厚实,重量较轻。

7.青花釉里红:雍正斗彩中的青花釉里红是一种特殊品种,其色泽明艳,深浅相间。

在鉴定时要注意青花釉里红的发色,如果发色不正或色泽晕散,则可能是仿品。

8.款识:雍正斗彩的款识多样,有“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大清乾隆年制”、“乾隆年制”等,注意这些款识的特点和书写风格,以辨别真伪。

9.手感:真正的雍正斗彩瓷器手感细腻滑润,而仿品则可能手感粗糙或过于轻盈。

10.声音:轻轻敲击瓷器,真正的雍正斗彩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而仿品的声音可能会沉闷或过于尖锐。

综上所述,鉴定雍正斗彩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釉彩质地、绘画、底款和题词、材质和制作工艺、御窑特征、胎质和胎体、青花釉里红、款识、手感、声音等。

如有可能,寻求专家的帮助将更加准确可靠。

同时也要注意收集市场研究信息,以便更好地判断瓷器的真伪和价值。

2015年各大春拍之清三代御瓷合辑看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瓷器的不同

2015年各大春拍之清三代御瓷合辑看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瓷器的不同

2015年各大春拍之清三代御瓷合辑 ,看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瓷器的不同!何谓“清三代”瓷器?是指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瓷器。

提起这三位皇帝,康熙仁厚大度,雍正严谨精细,乾隆倜傥洒脱。

有趣的是,三位皇帝的性格差异不但表现在各自鲜明的执政风格中,还影响到了官窑瓷器的制作。

那些制作精美、品种丰富的清三代官窑瓷器或古拙、或雅致、或华贵,既一脉相承又风格迥异。

受欢迎原因?中国制瓷业经过漫长发展后,到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达到历史顶点,无论质量、数量都为前代不可比拟,当时的官窑瓷器代表了当时中国瓷器的最高水平。

可以毫不夸张地讲,清三代是中国瓷器的黄金时代。

在目前的艺术品拍卖市场,藏家对清三代瓷器的关注与日俱增,原因有五:首先,到了清代康乾时期,中国瓷器经过1500多年的历史演变,无论是工艺还是美术,都达到了一种登峰造极的地步;其次,比之高古、中古文明板块,清代文化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离我们今天最近的,这使它较容易获得人们的亲近感和认同感。

第三,是稀有。

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作为至高无上的一国之君,他喜好的东西或是所用之物,都是百里挑一或是独一无二的,况且这些物品经历了改朝换代、战争和政治运动,流传至今相当不易,堪属凤毛麟角;第四,是精湛。

由于皇帝的独裁和权威,各地官吏都会将最好的东西拿来进贡。

第五,清三代瓷器具有流通性好、保值增值功能。

最典型的是2004年苏富比秋拍一件清雍正“青花釉里红海水云龙纹天球瓶”以无底价起拍,结果各路买家互不相让志在必得,最终以1518.24万港元拍出,而此瓶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嘉德拍卖成交价仅为440万元,由此大大提升了清三代瓷器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价值。

种类及风格?清三代瓷器品种主要有斗彩、五彩、素三彩,这些瓷器烧制水准都很高。

康熙年间又出现了珐琅彩、粉彩和釉下三彩等新品种,天蓝、祭蓝、冬青等单色釉瓷器也是有增无减。

清三代瓷器器型最为丰富,既有仿古又有创新,各式装饰性瓷器较元、明两代大为增加。

中国清代官窑瓷器书

中国清代官窑瓷器书

中国清代官窑瓷器书(实用版)目录1.清代官窑瓷器的发展历程2.清代官窑瓷器的主要特点3.清代官窑瓷器的艺术价值4.清代官窑瓷器的收藏与鉴赏正文一、清代官窑瓷器的发展历程清代官窑瓷器,是指清朝时期由官方设立的窑厂烧制的瓷器。

清朝是中国瓷器发展的巅峰时期,官窑瓷器在此期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清代官窑瓷器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中期和晚期。

早期主要是指康熙、雍正时期,这一时期的官窑瓷器以仿制明代瓷器为主,同时开始发展出自己的特色。

中期是指乾隆、嘉庆时期,这一时期的官窑瓷器在工艺和品种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是清代官窑瓷器的鼎盛时期。

晚期是指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时期,这一时期的官窑瓷器质量逐渐下滑,但仍有一些精品出现。

二、清代官窑瓷器的主要特点清代官窑瓷器在工艺、品种、造型、纹饰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工艺上,清代官窑瓷器采用了多种新技术,如珐琅彩、粉彩、斗彩等,使得瓷器更加精美。

品种上,清代官窑瓷器种类繁多,有碗、盘、杯、瓶、尊等,满足了宫廷和民间的各种需求。

造型上,清代官窑瓷器造型多样,既有仿古的,也有创新的,其中以乾隆时期的瓷器造型最为丰富。

纹饰上,清代官窑瓷器纹饰题材广泛,有花鸟、人物、山水、动物等,其中以粉彩瓷器的纹饰最为精美。

三、清代官窑瓷器的艺术价值清代官窑瓷器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工艺、品种、造型、纹饰等方面。

清代官窑瓷器的工艺技术精湛,品种繁多,造型优美,纹饰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特别是乾隆时期的官窑瓷器,被认为是清代官窑瓷器艺术的巅峰之作。

四、清代官窑瓷器的收藏与鉴赏清代官窑瓷器作为中国瓷器的巅峰之作,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对于收藏者来说,了解清代官窑瓷器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艺术价值等,是鉴赏和收藏清代官窑瓷器的基本功。

同时,还需要掌握清代官窑瓷器的真伪鉴定方法,避免收藏到赝品。

总的来说,清代官窑瓷器是中国瓷器的瑰宝,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收藏价值。

雍正瓷器的特点及其鉴赏技巧

雍正瓷器的特点及其鉴赏技巧

雍正瓷器的特点及其鉴赏技巧雍正瓷器的特点及其鉴赏技巧雍正是一位很有艺术修养的皇帝,他即位以后,曾多次颁旨规定瓷器的造型、纹饰等,强调注重产品的神韵和气势,对于御用瓷器,必须经雍正皇帝亲自审定后方可烧造。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雍正瓷器的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雍正瓷器的特点1、雍正瓷器造型特征:雍正时期瓷器的造型,一改康熙时浑厚古拙之风,代之以轻巧俊秀、工丽妩媚。

器型之美,可与以精细秀丽著称的明永乐、成化瓷器相提并论,各部分之间比例协调,恰到好处。

外形上素有”线条美“之誉。

确实增之一分则拙,减之一分则陋,给人以高雅之感。

2、雍正瓷器纹饰图案特征:雍正瓷器的装饰以绘画为主,兼用刻、印、堆塑和镂雕工艺。

绘画上承康熙晚期的清秀典雅风貌,书笔更加精细轻柔。

纹饰中,花卉内容最为丰富,常见有牡丹、桃花、海棠、菊、三秋、九秋、落花流水等等。

多色阶施彩画面细腻富丽,构图疏朗,图案简洁清晰。

3、雍正瓷器胎体特征:雍正时,瓷土选料精细,研粉、澄浆、制坯等工艺要求严格,烧结火候适度,因而胎体坚白细润,成型规整,胎薄体轻,可和明代永乐、成化白瓷釉瓷媲美。

胎体迎光透视,莹润无瑕,有的略显淡青色(明代多显红润)。

大器胎体也能均匀一致,不显厚重;小剑气轻巧玲珑。

仿古代名窑器的胎体,和宋器那种黑灰色颇为相似,所以称为“铁骨大观”。

仿汝器胎体为香灰色或微泛红褐色,文献中比之为“铜骨之汝”。

无款的民窑器,胎体均细,无釉砂底也都光滑细润。

4、雍正瓷器釉面特征:雍正瓷器釉质莹润,表面光洁,釉面色调多数为纯白。

青花器的釉面,有的为追求宣德青花的效果,而呈现桔皮纹,并且有积釉较厚,呈云雾状,谓之“朦釉”,俗称“唾沫釉”。

5、雍正瓷器款识特征:雍正款识多而杂。

有本朝官窑款,有民窑款,有仿款,每一类款识又有许多种写法。

常见的官窑款是“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雍正御制”三种题款。

楷书款早期为三行双圈,晚期为双行双圈或双框。

楷书款笔法挺拔峻峭,结构方正均匀。

大清雍正年代瓷器的特点如何鉴定

大清雍正年代瓷器的特点如何鉴定

大清雍正年代瓷器的特点如何鉴定大清雍正年代瓷器的特点如何鉴定步入清代盛世的雍正一朝,为时虽仅十三年,但制瓷工艺却发展到了历史上的新水平,某些品类所取得的成就远远炒股前后两朝。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大清雍正年代瓷器的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大清雍正年代瓷器的特点一、胎釉。

胎体精细,洁白坚致,重量较轻,修胎一丝不苟,看不见旋削痕,薄厚均匀。

釉面光亮莹润,玻璃质感强,纯净无瑕,白中微闪青花,带有明代风格。

二、青料。

采用我国浙江产的上等青料,加以精炼。

从颜色上看可分两种:一种是色泽幽静匀润,发色较康熙青花柔和淡雅,没有太多的深浅浓淡的色阶,也有少部分是仿明成化的淡描青花,或仿明嘉靖青花的蓝中泛紫,淡描青花经常出现在一些小件器皿上,用笔纤细,淡雅宜人。

另一种是青花发色浓重艳丽,色调深蓝,釉中有小气泡,釉面有橘皮纹,系仿明代永乐、宣德青花苏泥勃青料风格,由于是用国产料代替进口料加以描绘,只能采取人工浓色堆点的方法,来体现黑色斑点及晕散,比较而言,还是显得死板一些,缺少永、宣青花自然流淌、深入胎骨的效果。

雍正时期除了传统的白地青花外,还有青花胭脂红、珐琅彩青花、豆青地青花加紫、外豆青里青花、青花釉里红、蓝地白花、青花红彩、青花加紫、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种。

其中青花釉里红烧制很多,尤为精美,以青花绘辅助纹饰,釉里红绘主题纹饰,既保持了青花幽静雅致、沉静安定的特点,又增添了釉里红浑厚壮丽、鲜艳夺目的色调。

如故宫博物馆藏雍正青花釉里红凤穿花盖罐、青花釉里红三果纹双耳扁瓶等,即为此类器的代表性作品。

三、造型。

雍正青花在造型上既有继承也有发展,结构精巧,陈设与实用保持完美的结合,形成高雅而朴实的艺术风格。

雍正青花善于博采众长,无论是仿古铜器式样,还是对于自然界的花果形态,如瓜、石榴、海棠花等,不是单纯机械的模仿,而是以简洁、洗练的手法来增强其清秀的表现力。

康熙青花中广为流行的棒槌瓶、凤尾尊、琵琶尊等器形很少出现,瓷器足部处理也没有前期常见的台阶痕、双圈足,均为滚圆的“泥鳅背”,用手抚摸十分润滑,俗称“灯草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雍正官窑瓷器鉴赏(上)
作者:刘丽文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3年第09期
清雍正一朝,虽仅存13年,但制瓷工艺发展达到了历史上的新水平。

雍正瓷器形之美,可与纤细秀丽著称的明永乐、成化瓷相提并论,在产品质量和工艺技术方面均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其大器不显厚重,小器隽巧玲珑。

不论是器形的比例关系,还是线条、画工,雍正官窑瓷都有很高的标准。

尤其是在色釉瓷方面成就卓越,仿古创新,集中国古代色釉瓷之大成,创烧出数十种具有宫廷风格的色釉瓷器,釉色纯正高雅,超凡脱俗,代表雍正官窑的最高水平。

镇江博物馆收藏的雍正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的瓷器近百件,有青花、五彩、斗彩以及仿宋代五大名窑及新创的釉色品种,仿古水平极高。

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瓷器作一介绍:
青花:
早期雍正青花瓷器风格与康熙晚期相似,中期以后出现模仿明永宣青花瓷,以较浓的青料在纹饰上点染,达到永宣时青料所形成的疵斑。

如青花缠枝纹贯耳瓶,高54.5厘米,口径12.3厘米,底径18.2厘米(图1)。

长颈,颈部设一对贯耳,折肩,下腹内收,浅圈足。

整器绘缠枝花卉纹,底有“大清雍正年制”三行篆书款。

胎体精细,重量较轻,修胎一丝不苟,厚薄均匀。

釉面光亮莹润,青花发色浓重艳丽,色调深蓝,是少见的仿永宣青花大器。

青花器除了仿明永宣色调浓艳之外,还有仿明成化色调淡雅。

如青花缠枝牡丹纹碗,圆唇,深弧腹,圈足。

内底、外腹绘缠枝牡丹纹。

足内双圈有“大清雍正年制”双行楷书款。

高6.6厘米,口径13.1厘米,足径4.6厘米(图2)。

青花色调淡雅,图案纹饰轻描淡绘,线条纤细清晰。

五彩:
五彩盛极于康熙时期,而雍正时期的五彩有其独特的面貌,色彩一变前期的浓艳为淡雅,纹饰纤细疏朗。

如五彩海石榴纹碗,高6.2厘米,口径12.4厘米,底径4.4厘米(图3)。

敛口,深腹,下腹内收,圈足。

碗内心与外壁绘五彩海石榴纹。

圈足内有“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海石榴系从伊朗传人,最早出现在唐三彩陶器上,多与宝相花、莲花、葡萄等相配。

其形象是在盛开的花朵中心露出饱绽的石榴,被民间视为象征多子的祥瑞之果。

斗彩:
斗彩为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彩瓷装饰工艺。

用青花在胎上勾描出完整构图的纹饰轮廓,然后罩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再于釉上青花轮廓线内填画各种彩料完成彩色图案,复
人彩炉低温二次烧成。

此时斗彩多为仿明成化斗彩品种,有瓶、杯、碗、盘等。

如白地斗彩瓜楞直口瓶,直颈,溜肩,瓜楞腹,浅圈足。

颈部绘穿花龙纹,腹部为松竹梅等花卉纹。

红彩油润,绿彩莹亮明澈,图案布局简洁雅致,器形小巧玲珑。

圈足内有“大清雍正年制”双行楷书款。

高10.5厘米,口径1.7厘米,底径3.4厘米(图4)。

白地斗彩八吉祥纹高足碗,敞口,深腹,高圈足,圈足中部有一道凸棱。

内底心为一“寿”字,口沿下为菱形图案纹,外腹绘八宝纹,近圈足处绘莲瓣纹;足上部为回纹,中间为花卉纹,下部为变体莲瓣纹。

圈足内有“大清雍正年制”三行篆书款。

高10.8厘米,口径18.4厘米,底径7.4厘米(图5)。

八吉祥纹是宗教纹样之一,又称八宝,八吉祥物为: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结,由西藏喇嘛教流传而来。

(来完待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