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社会》复习考试资料

(00395科学•技术・社会)-复习考试资料第一章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根本知识

第二章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兴起

第三章历史中的科学与技术

2018电大《科学及技术》考试答案解析

2018年电大《科学与技术》考试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1.原子的范围是________m。 2.原子核的范围是________m。 3.夸克的的范围________m。 4.原子能释放的方式有三种,分别是原子核衰变、________、原子核聚变。 5.在原子能三种释放形式中,其中利用最多是________? 6.核电站是利用________反应所放出的核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的设施。 7.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是塑料、合成纤维、。 8.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 是。 9.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10.核酸的基本单位是。 1.10-10 2.10-14 3.10-20 4.核裂变 5.核裂变 6.核聚变链式 7.合 成橡胶 8.1953年沃森、克里克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 9.氨基酸 10.核苷酸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1.原子核 2.核能 3.纳米材料 4.超导材料 5.细胞全能性 6.基因工程 1.原子核是原子中非常小的核心部分,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与正电荷。 2.核能(或称原子能)是在原子核变化过程中,从变化前后原子核质量亏损的质量差转化来的。 3.纳米材料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将材料颗粒加工到纳米级(10-9米),再用这种超细微粒子制造人们需要的材料。 4.能产生电阻趋近于零现象的材料,称为“超导材料”。 5.细胞的全能性指每一个细胞中都包含着产生一个完整集体的全套基因,在适宜条件下,能形成一个新的个体。

6.基因工程是指在基因水平上,采用与工程设计十分类似的方法,按照人类的需要进行设计,然后按设计方案创建出具有某种性的性状的生物新品系,并能使之稳定地遗传给后代。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21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说明了什么? 爱因斯坦在关于狭义相对论的第二篇短文中论述了质量与能量的关系 △ E=(△m)c 式中的E为能量,m为质量,c为光速。光的速度为c=3×10 km/s,是一切物质运动速度的最大极限。(8分)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物体的能量每增加△E,相应的惯性质量也必定增加△m= △E/c ;反之,每减少△m 的质量,就意味着释放出△E=(△m)c 的巨大能量。也就是说:质量与能量是等价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少量的质量能够转换为十分巨大的能量。这是一个惊天动地的理论,它揭开了宇宙的一个巨大奥妙,为核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这一质能关系公式被后人称为“改变世界的方程”。 简述生物技术的定义与范围。 生物技术是应用自然科学及工程学的原理,依靠微生物、动物、植物细胞及其产生的活性物质,作为某种化学反应的执行者,将原料进行加工成某种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通俗地说,生物技术就是利用生物(动物、植物或微生物)或其产物,来生产对人类有用的物质或生物。 生物技术并不完全是一门完全新兴的技术,按历史发展和使用方法的不同,生物技术可分为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两大类。 传统生物技术是应用发酵、杂交育种等传统的方法来获得需要的产品。 现代生物技术是以生物化学或分子生物学方法改变细胞或分子的性质而获得需要的产品。这也是我们一般所认为的生物技术。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微生物的发现,二战期间抗生素的特殊需求,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现代生物技术的雏形逐步形成,20世纪70年代DNA体外重组的成功,标志着现代生物技术的正式诞生。 根据操作的对象和技术,现代生物工程一般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其中,基因工程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 简述现代化学发展的特点。 现代化学发展有如下特点:研究层面由宏观向微观发展; 研究方法由定性向定量发展; 研究对象由静态向动态发展; 研究结果由描述性向推理性发展。 这些特点表明了现代化学总的发展趋势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一方面,在高度分化的趋势下,现代化学从自身产生了很多新的化学学科分支,如:无机固体化学、配合物化学、分子动力学等。另一方面,化学又与其他自然科学相互渗透交叉,产生了一系列新的边缘科学,如:量子化学、核化学、生物化学、地球化学等。 四、论述题(每题12分,共36分) 为什么说核能是高效、清洁和安全的能源? 1.核能是高效的能源,一千克天然铀所能够发出的电量是同量木材,煤,石油等燃料所发电量的万倍以上,也是太阳能,水能等天然能源发电量的万倍以上。 2.核能是清洁的能源,一座的核电站每年卸出的燃烧后的乏燃料所产生的污染要比一座同功率的燃煤电站所产生的污染要小得多。当然,由于核电站的乏燃料都是放射性元素,处理时要解决特殊的科学技术问题。但总量少、总容积小是其基本特点。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期末复习题及答案考试用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期末复习题及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人文科学:人文科学通常被说成是“人文学”,是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研究的学问; 2.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是以人类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3.人文社会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就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规律为目的的科学;它是互相交叉联结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是与广义的自然科学相关联又相对应的一大科学部类; 4.全球问题:全球问题指的是与整个世界全体人类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譬如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环境污染、裁减军备等等问题,它们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 5.接受美学:接受美学是从接受主体欣赏者的反应和接受方面去研究文艺,把欣赏者的理解看作作品的构成因素的一种文艺学--美学思潮; 6.社会学:社会学是对社会进行具有某种综合性质的研究,力求运用科学方法揭示出自己所研究的对象的特殊规律性的一门学科;现代社会学越来越集中地探究社会生活中受到普遍关注的现象和问题,社会学研究往往成为各种社会思潮的焦点; 7.经济自由主义:经济自由主义是与国家干预主义并列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两大经济思潮之一;它发端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要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 8.语言与言语:索绪尔提出区分语言和言语:语言是语言符号相互关联的系统,言语则是实际话语;前者是社会的、主要的,后者是个人的、从属的; 9.语言学: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的内部结构、功能和发展,揭示语言本质及其存在和发展规 律的学科; 10.终身教育论:终身教育论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教育如何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如何适应人的终身发展需求;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全程教育、全域教育、全民教育、全面教育等;11. 实证主义思潮:在马克恶主义 哲学体系产生的同时,一些哲学家 强调哲学应当以实证自然科学为 基础,以描述经验事实为限,以取 得实际效用为目标,要求排除抽象 的思辨,追求实证知识的可靠性、 确切性;由此开创了与非理性主义 相对应的实证主义思潮; 12、时代主题:是一个时代的政治、 经济、文化发展态势的聚集点是全 球发展格局的集中体现;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把马克思主义列为人文社 会科学体系中的A ; A.综合性的主干学科 B.边缘学科C.交叉学科 D.专业学科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开始以分门 别类的面目出现的时间是C; A.15世纪B.16世纪 C.17-18世纪D.19世 纪 3.“计算机+插花艺术”是对哪一 个国家企业管理艺术的概括D; A.美国B.韩国C.泰国 D.日本 4.教材所介绍的调查方法中,哪一 种具体方法是与政治选举的预测 一起发展起来的D; A.完全参与观察B.半参 与观察C.非参与观察 D.抽样调查 5.成为20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 技术“起飞”的主要信号是C; A.人造地球卫星升天B.D NA重组C.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建立D.试管婴儿培育成功 6.就现代科学发展状况看,“科学 无国界”这一说法比较适用于B; A.人文社会科学领域B.自 然科学技术领域C.人文社会科 学与自然科学技术两大领域 D.新兴科学技术领域 7.系统论的创始人是C; A.维纳B.申农C.贝塔 朗菲D.普利高津 8.下列一组学科被认为是最为典 型的综合学科B; A.哲学、文艺学、历史学 B.现代管理学、人口科学、科学 学 C.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 D.法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 9.世界哲学的三大发源地是C; A.古代印度、中国和古巴比伦 B.古巴比伦、中国和古希腊 C.古代印度、中国和古希腊 D.古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希腊 10.“一切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 这一观点的首倡者是B; A.科林伍德B.克罗齐 C.鲁滨逊D.布罗代尔 11.19世纪形成高潮、特别强调 文学艺术的表现功能的一种重要 文艺思潮是C; A.古典主义B.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D.现代主义 12.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解 为单独的部份主要是由于A A.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 B.事物的本质C.社会的需 要D.科学自身的需要 13.人文社会科学在发挥思想教育 作用时的最大特征是B A.以情动人B.以理服 人C.借助于某种行政权力 D.通过群众运动 14 .据90年代初专家预测道,到 2000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2 0门一级学科中排行第二的学科 将是A A.管理学B.经济学 C.哲学D.法学 15.在以下各种一般研究方法中, 人文社会科学在长期的历史进程 中较为偏重哪一种B; A.定量研究B.定 性研究C.直觉领悟 D.情感激发 16.在完整的意义上,“世界格局” 指的是A A.国际社会关系的基本结构 B.主要大国之间的力量组合 C.重要国家集团之间的力量 组合D.世界经济体系的组合 17.下列社会过程和现象尚不属 “全球问题”D; A.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环 境污染、生态平衡等问题 B.裁减军备、防止核战争、 缩小国家间贫富差距等有关世界 政治和国际经济的迫切问题 C.和平利用空间、协调信息 传播问题 D.普及义务制高等教育问题 18.新时期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开 放、重建与发展的根本指针是D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 标准”B.“拿来主义” C.拨乱反正D.邓小平 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 19.支配了20世纪世界哲学发 展基本走向的理论先导是A A.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 成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两大思潮 B.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 成实用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两大思 潮 C.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 成科学哲学和非理性主义两大思 潮 D.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 成结构主义哲学和非理性主义哲 学两大思潮 20.20世纪西方科学主义哲学思 潮的主流是C A.科学哲学B.哲学解释 学C.分析哲学D.结构主 义哲学 21.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 是A A.社会需要和人文社会科学自身 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B.常规性发展与革命性发展相互 交替 C.人类社会实践与人文社会科学 理论的互动关系 D.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人们的 文化知识水平

科学技术社会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1.在东方的国家里,较早使用“科学”这个名词的国家是(B)。 A.中国 B.日本 C.韩国 D.新加坡 2.STS获得蓬勃发展,形成世界范围内的STS研究与教育高潮的时间是(D)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3.试图描述科学知识体系内部结构的第一人是(B) A.开普勒 B.培根 C.圣西门 D.亚里土多德 4.顾炎武《日知录》中,“社”是古代的一种(A) A.乡村基层组织 B.乡村组织 C.城市基础组织 D.城市组织 5.传统意义上功能主义的创始人是(B) A.库恩 B.斯宾塞 C.圣西门 D.恩格尔 6.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是(D) A.马克思 B.毛泽东 C.邓小平 D.江泽民 7.美国和(A)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两大发源地。 A.英国 B.日本 C.德国 D.前苏联 8.全美STS协会的所在地处于(B) A.康奈尔大学 B.宾夕法尼亚大学 C.斯坦福大学 D.里海大学 9.按照交叉学科的形态划分,信息科学、协同、突变论等属于(D) A.综合学科 B.新兴学科

C.边缘学科 D.横断学科 10.(B )是棉花的最早种植者,有相当高的棉纺织和染色技术。 A.古埃及人 B.古印度人 C.古希腊人 D.古巴比伦人 11.被称为“古代科学巨匠”的是古希腊时期的(C )。 A.亚里士多德 B.欧几里得 C.阿基米德 D.阿波罗尼 12.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中药学著作是明代李时珍的()等。 A.本草纲目 B.神农本草经 C.天工开物 D.医学原理 13.以电子技术为核心的新兴技术群的出现,是(C) A.第一次技术革命 B.第二次技术革命 C.第三次技术革命 D.第四次技术革命 14.下列组织中,侧重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是(B) A. 国家政府部门设立的科研院所 B. 大学的科研组织 C. 企业建立的科研组织 D. 民间建立的科研组织 15.三门峡水库问题主要出在(A) A.科学认知不足 B.技术本身 C.社会问题 D.文化问题 16.科学发展模式主要有:综合实践模式、历史主义模式和(A)A.知识论模式 B.研究纲领模式 C.实用主义模式 D.学科发展模式 17.俄罗斯独立后的第一部科学法是(B) A.俄罗斯科学发展学说 B.科学和国家科学技术政策联邦法 C.1998—2000饿罗斯科学改革构想 D.关于俄罗斯国家科学中心

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导论 1、科学不仅是一种知识体系,同时也是一项基本的社会事业和一种社会发展过程。 2、科学主要回答自然事物本身“是什么”、“为什么”;而技术则是改造和控制自然。 3、一般认为科学中心经历几次转移,其顺序是: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第一篇近代科学技术 1、14—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地理大发现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2、牛顿力学是整个近代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一切机械、土木建筑、交通运输等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 3、近代科学史上物理学已完成了几次大综合。第一次是牛顿力学、第二次是能量守恒定律、第三次是麦克斯韦的电磁学理论。 4、17世纪上半叶,笛卡尔创立了解析几何,推动了数学的发展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 5、英国的化学家玻意耳提出了元素的定义,把化学确立为一门科学。法国的拉瓦锡否定了“燃素说”,建立燃烧的氧化理论。 6、荷兰人惠更斯创立了光的波动说。1785年法国人库仑提出了库仑定律,使电学进入定量研究阶段。 7、在科学方法上,培根强调观察和实验,笛卡尔推崇理论思维。伽俐略提出理想实验方法。惠更斯阐述了假说的作用。牛顿提出分析和综合方法。 8、18世纪60年代以英国的凯伊发明了飞梭为导火索开始了第一次产业革命,以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为重要标志。 9、1709年,英国的比达父子发明了用焦炭炼铁的方法。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森发明了火车。 10、18世纪,法国在分析力学方面的工作是首屈一指的。

11、19世纪下半叶,康德和拉普拉斯先后提出了太阳系形成的星云假说。英国人赫歇尔发现了天王星,并把人们对天空的认识扩展到了银河系。 12、19世纪初,地质学之父史密斯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化石层序律。古生物学家居维叶提出了地质变动的灾变论。 13、1865年,德国的克劳修斯提出了“熵”的概念。把热力学第二定律推广到整个宇宙,提出了“热寂说”。 14、1803年英国人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1811年意大利人阿佛伽德罗提出了分子论。1828年,德国人维勒成功合成尿素。李比希提出基团理论奠定了有机化学基础。 15、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于1839年先后创立了细胞学说。 16、关于进化论,法国人拉马克的进化原则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英国人达尔文的进化理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7、1885年德国的戴姆勒和本茨以汽油机为动力制成了最早实用的汽车。1888年英国人发明了充气轮胎。1913年美国人福特发明了流水汽车生产线。 18、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之一就是科学与工业的紧密结合,有机化学之父李比希创办了吉森实验室,美国第一个工业实验室是大发明家爱迪生创办的。 19、在工程管理和军事国防系统中系统工程侧重处理战略性的全局问题,运筹学侧重战术性的具体问题。 20、美国的重大发明有:1793年惠特尼发明轧花机。1807年富尔顿发明汽船。1831年麦考密克和赫西发明马拉收割机。1844年画家莫尔斯发明电报。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1879年爱迪生发明白炽灯。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滑翔机。1906年福雷斯特发明了真空三极管。1910 年建成第一个电台。1929年发明彩电。1945 年莫尔小组成功试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8 年贝尔实验室的肖克利、巴丁和布拉顿发明晶体管。1960 年梅曼发明激光。 第二篇第二篇现代自然科学 第五章物理学革命及其影响 1、1887年美国的迈克尔逊和莫雷实验否定了绝对静止的以太存在,导致了相对论的诞生。 2、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是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广义协变原理是说自然定理对于任何参照系都应具有相同的数学形式。等效原理是说,非惯性系可以用一个内部存在一均匀引力场的惯性系等效。

2020年04月自考00395科学、技术、社会试题及答案

全国202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科学·技术·社会 课程代码:0039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到出的备选项中只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技术在社会经济系统中属于的范畴是(A) A、直接生产力 B、间接生产力 C、第一生产力 D、第二生产力 2、最早出现汉语“社会”一词的古籍是在(C) A、汉代 B、隋朝 C、唐代 D、宋代 3、英国数学家和哲学家B、罗素率先发起了(A) A、和平运动 B、环境运动 C、人权运动 D、妇女解放运动 4、1964年资助哈佛大学建立“技术与社会”计划的是(D) A、甲骨文公司 B、惠普公司 C、DEC公司 D、IBM公司 5、创造了“零”的概念及其符号“0”的是(C) A、古希腊数学家 B、古埃及数学家 C、古印度数学家 D、古阿拉伯数学家 6、科学技术一体化最深刻的根源在于当代科技革命,其本质上是一场(B) A、科学革命 B、技术革命 C、生产方式革命 D、学习方式革命 7、起源最早的技术发展模式是(D) A、综合实践模式 B、社会需求模式

C、科学拉动模式 D、仿生学发展模式 8、把科学对人类心灵的作用或科学对于理智所产生的影响称为“不朽的荣誉”的著名科学家是(A) A、爱因斯坦 B、居里夫人 C、霍金 D、诺贝尔 9、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B) A、科学技术 B、劳动者 C、劳动资料 D、劳动对象 10、首先实现科学革命推动工业革命的国家是(C) A、意大利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11、社会生产是科学和技术发展的(D) A、基本动力 B、无穷动力 C、至高动力 D、根本动力 12、科技发展的“遗传基因”是(C)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社会 13、导致知识出现标准化特征的是(B) A、知识理性 B、工具理性 C、实践理性 D、价值理性 14、工程活动的主体是(A) A、政府、企业、组织或工程共同体 B、科学家、科学共同体 C、技术发明家 D、技术共同体 15、以技术为核心的技术-科学-工程的技术时代是(C) A、18世纪 B、19世纪 C、20世纪 D、21世纪

大学《科学技术社会》试题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科学·技术·社会》试题 课程代码:00394 一、单项选择题 1.“科学”在我国现今的含义最早由“格物致知”来指称,指的是 A. 能力 B.智慧 C. 知识 D.实践 2.试图描述科学知识体系内部结构的第一人是 A. 开普勒 B.培根 C.圣西门 D.亚里士多德 3.按照技术为生产服务的功能分,医疗技术、军事技术属于 A. 组合技术 B.加工技术 C.生产陛技术 D.非生产性技术4.STS作为一门学科正式诞生的标志是 A. 出现一批STS计划 B.形成明确导向 C.基本立场转变 D.研究制度化 5.按照交叉学科的形态划分,信息科学、协同、突变论等属于 A. 综合学科 B.新兴学科 C.边缘学科 D.横断学科 6.在科学史领域,“内史论”的代表人物是柯瓦雷和 A. 波普尔 B.默顿 C.萨顿 D.库恩 7.数学中零的概念及其符号0是由 A. 中国人创造的 B.罗马人创造的 C.埃及人创造的 D.印度人创造的 8.现存我国最古老的数学著作是 A. 周髀算经 B.九章算术 C.数书九章 n几何原理 9.电话的发明者是 A.西门子 B.爱迪生 C.贝尔 D.马克尼 10.一个理论所经受的检验的严格程度是 A. 确认度 B。证伪度 C.可信度 D.有效度 11.研究纲领的结构包括硬核、助发现法和 A. 软件 B.保护法 C.反面发现法 D.正面发现法 12.科学发展模式主要有:综合实践模式、历史主义模式和 · A. 知识论模式 B.研究纲领模式 C.实用主义模式 D.学科发展模式 13.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是 A. 马克思B‘毛泽东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 科学·技术·社会 “第七类营养素”——膳食纤维-全国一等奖

初中生物人教2011课标版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科学.技术.社会 “第七类营养素”——膳食纤维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膳食纤维的概念、发展史、特性、生理功能。 2.了解膳食纤维的来源以及每天的摄入量。 3.懂得膳食纤维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4.把所学知识带给其家人,让家人了解膳食纤维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膳食纤维的特性。 教学难点: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 教学课时:1课时 一、导入新课 美国有一位总统,叫里根,他在1990年时患大肠癌的消息传播后,全美甚至整个欧洲共同掀起了开发某一种保健食品的热潮,成为发展最快的保健食品。这种保健食品是什么呢(膳食纤维保健食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被营养学家誉为“第七类营养素”的膳食纤维营养素。 二、复习旧知 1.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2.六类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功能以及缺乏时人体的症状。 3.复习练习。(让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1、小强没有吃早饭,接近中午时感到头晕。你建议他补充什么食品以最快获得能量() A.鸡蛋 B.牛奶 C.花生 D.巧克力 2、某同学参加长跑前准备了以下食物,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A.水果糖 B.牛肉干 C.花生米 D.牛奶 3、下列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较多的是() A.馒头 B.瘦肉 C.花生油 D.蔬菜 4、营养专家建议青少年要多吃奶、蛋、鱼、肉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因为蛋白质是() A.生长发育必需的物质 B.有机物 C.容易消化的物质 D.主要供能物质 5、下列哪种不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 A.糖类 B.脂肪 C.水 D.蛋白质 6、有的孕妇经常发生腿部肌肉抽搐现象,还有的产后患骨质疏松症,其主要原因是她们体内缺少:() A.蛋白质 B.维生素A C.铁 D.钙 7、人体内的哪类物质不能提供能量() A.脂肪 B.维生素 C.糖类 D.蛋白质 8、患坏血病的人,体内缺乏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B1 B.维生素A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9、“补钙新观念,吸收是关键。”小丽的妈妈一直给她吃钙片,可是医生说小丽患佝偻病,原因可能是吃钙片时没有吃()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三、新课内容 (一)膳食纤维的概念 1.膳食:日常吃的饭和菜。 2.纤维:是指由连续或不连续的细丝组成的物质。在动植物体内,纤维在维系组织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3.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是指除淀粉外的复杂糖类,包括纤维素、果胶等。 4.纤维素和果胶的来源:纤维素和果胶是植物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科学与技术》参考资料

A. 16 A.

3. 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因为这种物质是从 中得到,并且呈酸性,所以命名为核酸。 C. 细胞核 4.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 年。 A. 1946 5. 自然是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相对立的 世界。 C. 物质 6. 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是 技术。 B. 微电子 7. 全球主要环境热点问题是温室效应、酸雨 和 。 A. 臭氧层破坏 8. 狭义的自然是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相对立 的 。 C. 物质世界 9. 多利羊的培育主要采用了 技术。 C. 细胞核移植 10. 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是 。 A. 塑料 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11. 核电站是利用________反应所放出的核能,驱 动汽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的发电厂。 B. 原子核裂变 12. 地球的年龄是 亿年。 B. 50 13. 基因是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 的最小功能单位。 D. 遗传物质 14. 自然界中一切物体的相互作用,都可以归结为 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即引力、弱力、电磁力和 相互作用。 B. 分子力 15. 通常将运算器和控制器合起来称为" ",简称CPU 。 A. 中央处理器 16. 支持宇宙大爆炸理论的依据有 、微 波背景辐射、宇宙元素的丰度、宇宙的年龄等等。 A. 星系红移 17.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是地壳、地幔 和 . D. 地核 18. 细胞核的基本结构包括 、核仁、染色质 和核液四个组成部分。 D. 核膜 19. 太阳大气有三层,自外向里依次是日冕、 和 光球。 A. 色球 20. 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 D. 氨基酸 21. 牛顿所建立起的 体系把人们过去一 向认为互不相干的地上物体运动规律和天体运动规律概括在统一的理论之中,完成了近代科学史上的首次大综合。 C. 经典力学 22. 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是 。 B. DNA 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的确立 23. 新技术革命是于 发生的。 A. 20世纪中叶 24. 安全炸药的发明者 。 D. 诺贝尔 25. 光纤通信利用光纤来传送 信号,它是20 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 C. 光

科学技术概论复习资料

《科学技术概论》试卷(A) 一、填空(每题1分,共15分) 1.关于科学虽然有多种定义,但总括起来不外是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知识倾向,一个维度是活动倾向。 2.技术就是规范化的技巧和技能,也就是方法。 3.从最一般的角度可以将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三种类型。 4.古代科学技术是指近代科学产生之前世界各文明古国所产生的科学技术。 5.中国古代天文学在恒星、行星、日月和异常天象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 6.阴阳说和五行说构成了中国古人考察万事万物生衍变化的途径和规律的基本理论框架。 7.公元2世纪罗马人托勒密完毕《至大论》,系统地建立了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结构体系。 8.传承希腊科学文化遗产是古代阿拉伯人对科学的重要奉献。 9.1543年哥白尼出版《天体运营论》奏响了科学革命的序曲。 10.伽利略是经典力学的奠基人和近代科学方法的创建者。 11按照狭义相对论,物体相对于观测者静止时,它的长度测量值最大。 12.1942年费米领导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原子核反映堆,标志着人类运用核能时代的开始。 13.192023爱因斯坦提出了有限无边静态宇宙模型,揭开了现代宇宙学的序幕。 14.按照大爆炸宇宙理论,现今的宇宙大约开始于200亿年前的一次“奇点”爆炸。 15.地壳是指从地表到莫霍面之间的部分。

二、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1.按照研究的类型,现代科学一般相应地分为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三大类。 A.应用科学; B.工程科学; C.信息科学; D.计算机科学。 2.现代科学技术的整体结构具有三个明显的特性:第一,整体发育性;第二,();第三,自相关性。 A.整体发展性; B.自我发展性; C.内相应性; D.外相应性。 3.汉代出现的()是现存我国最古老的数学著作,其中叙述了勾三股四弦五的规律。 A.《周髀算经》; B.《九章算术》; C.《营造法式》; D.《数书九章》。 4.第一次技术革命开始于(),完毕于19世纪40年代。 A.18世纪70年代; B.18世纪30年代; C.19世纪2023代; D.19世纪30年代。 5.19世纪70年代发生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是以()技术的应用为中心的技术革命。 A.蒸汽; B.化工; C.自动化; D.电力。 6.1859年达尔文出版()一书系统地建立了生物进化论。 A.《生物进化论》; B.《自然选择论》; C.《物种起源》; D.《生物哲学论》。 7.19世纪末物理学的三大发现是:X射线的发现、()和电子的发现。 A.质子的发现; B.放射性的发现; C.阴极射线的发现; D.黑体辐射的发现。 8.192023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结构的()。 A. 土星环模型; B.恒星模型; C.行星模型; D.面包葡萄干模型。 9.1926年科学家们建立起了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新的物理学理论体系,即()。 A.矩阵力学; B.记录力学; C.量子力学; D.相对论力学。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资料

第一专题 一、社会主义的理解 1、什么是社会主义? 核心是要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消灭剥削制度;最终达到全民共同富裕。这既包括了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核心是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集中体现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基本路线上。它统一于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反映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指明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3、对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解 二、三大流派 空想社会主义:罗伯特•欧文、托马斯·莫尔 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是代表一切阶级利益的超阶级的存在,实现社会主义不应该寄希望于革命,而应该企求国家的恩赐,所以他的要求是实行普选,国家扶持建立工人 合作社,实行国有化等。代表人物:拉萨尔 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党国际及其所属社会党的理论旗帜。作为社会民主主义的一支分支,一种对资本主义的改良思潮。代表人物:伯恩斯坦 三、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内涵的理解 邓小平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如果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会不会产生新的资产阶级?个别资产阶级分子可能会出现,但不会形成一个资产阶级。” 四、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特征是指社会的本质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具体表现。社会主义基本特征: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人民当家作主和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民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精神文明。 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的关系:本质和特征的关系是内在属性与现象、质的规定与外在表现的关系。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着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是统一的,二者都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揭示。本质具有稳定性和抽象性,特征则“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社会主义本质是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所固有的内部联系和内在的质的规律性。第一,在理论上,把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推进到一个新水平,为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的理论支点。第二,在实践上,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的指导原则。 五、什么是社会? 社会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为纽带、以有目的的生产活动为基础、具有一套自我调节机制和特定地理空间的有组织的系统。 “共工氏有子为后土,……后土为社” 汉代中央、郡国、县、乡、里各级行政机构都立有社。乡以上的社由政府设置,官府致祭。里社则由居民自己组织祭祀,即以里名为社名,称某某里社,里的全体居民不论贫富都参加。每年春二月、秋八月上旬的戊日举行社祭,祭后在社下宴饮行乐,费用由全里居民分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资料

- 1、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极其历史局限性? (1)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 答:第一,对资本主义的深刻批判为科学社会主义创立提供 了理论准备,提供了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 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思想材料。1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并不是一个永恒的社会形态, 它注定要被理想社会所取代。2他们认为私有制是资本主义 社会所有弊病的根源,“私有制财产是贫困的唯一根源。”私 有制无论“过去和现在都是人们所犯的无数罪行和所遭受的 无数灾祸的根源。”3他们指出,资本主义除了具有少数人剥 削多数人等其他阶级社会共有的弊端外,还滋生出诸如生产 的无政府状态、经济危机等新的毛病。4他们认为资本主义 社会并不是它自己所宣称的“自由、平等、博爱”的乐土, 而是新的压迫制度。5他们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 是以利己主义为核心的病态文化。资本主义制度是将一些人 的幸福建立在另一些人的痛苦之上。 第二,在对理想社会制度的设计中提出的积极见解和天才预测是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重要思想来源。根据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的论述,他们认为,未来社会应该是:1在经济方面,这个社会生产力发达、财产共有、人人劳动,承平归所有社会成员享用。2在政治方面,这个时候实行高度的民主。3在精神文化方面,理想生活奉行健康、文明的价值观。“每个人有最大的可能将自己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最有益的发现与社会和大多数同胞”。 (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 第一,没有科学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他们的历史观基本上都是唯心主义的,在这些社会主义思想家中,圣西、傅里叶、欧文具有若干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总体上看他们还是陷在历史唯心主义的泥坑中,没有彻底脱离出来,其他思想家连他们的水平都没有达到。 第二,没有找到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再如何实现理想社会的方式、方法问题上,空想社会主义者 都陷入严重的误区,他们指望通过说服、宣传、试验、示范 等和平的途径,使理想社会得以建立。实践证明,离开了阶 级斗争,想顺顺当当的实现变革的理想是根本不可能的。 第三,没有找到变革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主体力量由于这个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所以他们基本上都是英雄创造历史的信奉者,他们不懂耶不相信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决定性因素。 ①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②空想社会主义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因而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 ③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成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充满幼稚的思想。 ④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性,他们的社会主义是从道德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缺乏科学性。⑤空想社会主义“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⑥空想社会主义有许多消极的成分:如保留奴隶与奴隶劳动、殖民地、宗教神秘主义因素、劳动偏见、政治极端主义和最高领导人职务终身制等。可见,空想社会主义的意义是同历史的发展成反比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各种空想社会主义体系的追随者仍然坚持果实的观点和学说,当然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历史的嘲弄,并最终为工人阶级缩抛弃。空想社会主义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当它来意产生和发展的特定历史条件不复存在时,它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恩格斯曾指出:“圣西门主义很像一颗闪烁的流星,在一起思想界的注意之后,就从社会的地平线上消失了……它的时代过去了。”时代的呼唤,是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 【必考】2、I《共产党宣言》主要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哪 些基本理论?请你就其中的一点或几点谈谈自己的体会和 感想。 (II共产党宣言的当代意义) 答:《共产党宣言》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 1)、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核心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的吸收 德国古典哲学的精华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为分析社会历史 现象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 发展是一个有着自身规律的进化过程。所以,一切社会变迁 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应当存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 更中去寻找。在人类社会的整个历史发展中,社会存在决定 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两对主线揭示了人类 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 2)、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空想社会主义无产阶级看成是最受苦的一个阶级。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加速了无产阶级有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的转变,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也由自发斗争转变成自觉斗争。 3)、关于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和无产阶级民主专政的理论。4)、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他们提出了人民革命胜利后要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经历一个逐步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的过渡时期的主张,并制定了逐步废除私有制实现公有制的过渡措施。 5)、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 6)、关于多党合作与统一战线的理论, 7)、关于国家问题的理论 8)、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 9)、关于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发展与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理论10)、关于阶级解放与人的解放的理论 【必考】3、科学社会主义对于人类社会意味着什么? (共产党宣言的当代意义) 答、科学社会主义对人类以为这社会主义已经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与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进行持续不断斗争的结果,是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他把社会主义运动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他一开始就强调进行根本的社会变革,主力阶级是无产阶级。他把工人运动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加速了无产阶级有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的转变,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也由自发斗争转变成自觉斗争,是真正意义上的工人运动。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是人类对社会主义认识的革命性飞跃。已往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把自己的思想体系建立在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他们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从而把理想社会看做是个别英雄豪杰的发明创造。这样一末,他们的理想社会就变成了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空中楼阁。自从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后,社会主义就不再被看作是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而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必然产物。社会主义的任务也不再是从头脑小设计美好的方案,而是从现实社会的经济状况中,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实践中,找出无产阶级解放的正确途径。社会主义学说经过了三百多年的徘徊,由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才走出了乌托邦的荒原。这是一次伟大的飞跃。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使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能够互相结合起末。在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以前,欧洲各国的土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想好象是两股道上跑的车,是互相分离的。列宁对此曾经作过详细分析。他说,在欧洲各国,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最初那是互不相关的。土人组织罢工和建立工会,向资本家进行斗争,而社会主义者则站在工人运动之外著书立说,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要求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列宁指出:“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互不相关,使得两者都软弱无力,难以发展:社会主义者的学说不同工人斗争相结合,就只是一种空想,一种善良的愿望,对实际生活不会发生影响;而工人运动则只会流于零散状态,不会有政治意义,也不会得到当时先进科学的阐明。”马克思思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功绩,就在于引导社会主义同工人运动结合成一个整体,教会与无产阶级自我认识,用科学代替了幻想,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成为自觉的斗争。从此,国际工人运动第一次有了完整的科学理论的指导,进入蓬勃发屉的新阶段。 4、试述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形成的必然与偶然? 答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在特殊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建设社会主义模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1)落后的经济文化背景是苏联模式产生的历史性根源沙皇俄国原来是一个军事封建帝国,资本主义不发达,小农经济占优势,没有资产阶级议会制度,到1917年二月革命以前俄国还是沙皇专制制度。落后的沙皇俄国封建主义思想浓厚,个人英雄主义和大俄罗斯主义盛行。从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到十月革命胜利才短短的8个月,缺少民主的传统。由于经济文化落后,人民群众思想文化素质普遍低下,社会中有很多人是文盲。在这样一个国家里,人们既没有参与政治的民主习惯,社会也没有为他们提供一种广泛参与的机制和渠道。 列宁生前反复强调要改革国家机关,反对官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认为不让人民群众很好地参加国家管理工作,就不能战胜官僚主义。为此,他还提出了一些措施,如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精简机构、确定编制等原则;改革干部管理制度,大量培养忠诚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懂得科学技术的机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复习题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复习题 一.填空 1.马克思主义的主题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 2.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3·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4.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是如何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 5.从理论内容的角度看,科学社会主义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 四大系统。 6·1516年,托马斯·莫尔发表《马托邦》一书,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 7.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莫尔针对英国的“圈地运动”,提出了“羊吃人”的不朽名言。 8.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采用文学游记的形式,描述自己的空想社会主义理想。 9.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 10.中期空想社会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 11.中期空想社会主义者以法律条文的形式阐述理想社会的纲领和原则。 12.中期空想社会主义是带有小生产的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空想社会主义。 13·欧文首次用经济学原理揭示无产阶级贫困的原因,提出剩余产品的概念,初步接触到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14·傅立叶正确指出1825年(英国)第一次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引起的危机” 15·傅立叶天才地预见到资本主义竞争必然导致垄断。 16·圣西门指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特征是冷酷的利已主义。 17.把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付诸于实践的第一人是欧文。 18。第一次把公有制同大生产联系起来的是欧文。 19·康帕内拉创造性地提出了“劳动光荣”的思想。 20·傅立叶提出每个人都有劳动的权利。x 21·巴贝夫提出“人民革命”和“人民专政”的思想。 22·巴贝夫最早提出消灭三大差别的观点。 23·圣西门关于未来社会的根本目的及其实现目的手段的表述与今天社会主. 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表述极其相似。 24.第一次初步提出按劳分配思想的是圣西门。 25·傅立叶第一个“确立了劳动和享受的同一性”这一社会哲学原理。 26·圣西门第一次明确提出国家消亡的思想。 27.思格斯称赞傅立叶第一个表明“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 28·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29.科学社会主义赖以建立的两大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 30.马克思、思格斯根据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历史条件,认为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至少在英法德同时发生并取得胜利。31.列宁依据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论,提出了“一国胜利论”。 32.1921年3月,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实行了由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 33.列宁晚年提出:共产主义社会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的著名公式。 34.托洛茨基的“超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原始积累规律的实质是通过剥夺农民和牺牲农业毁灭农民经济的办法来发展工业。35.布哈林认为:苏联在相当时期内将是“落后型的社会主义”。 36.布哈林最早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思想。 37.列宁认为合作制是引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的最好途径。· 38.斯大林时期肃反严重扩大化的思想根源是其“阶级斗争越来越尖锐化”的观点。 39.斯大林最严重的错误莫过于阶级斗争扩大化,极大地丑化了无产阶级专政,败坏了社会主义的声誉。 40.斯大林1936年宣布已建成社会主义,1938年明确提出五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 41.斯大林任苏共总书记期间,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最长一次相隔13年才召开。 42.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坚持指令性计划制度,其主要特点为高度集中性、全面性、强制性。 43.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赫鲁晓夫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 44.社会主义改革的第一次浪潮发端于1950年初南斯拉夫。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