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 阳 楼 记 - 语文备课大师 首页

合集下载

第11课《岳阳楼记》课件(共37张PPT)

第11课《岳阳楼记》课件(共37张PPT)
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 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 出全文的主旨。
迁客骚人
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感极而悲
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其喜洋洋
以己悲 以物喜
不以物喜
古仁人
阔大情怀
不以己悲
回顾: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 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 字,分别指什么?
zhǐ 岸芷
tīng 汀兰
yín 霪雨
hào 皓月
zhǔ
qiáng
属予作文 樯倾
心旷神yí( 怡 ) 朝huī( 晖 )
宠辱xié( 偕 )忘 薄暮míng míng( 冥冥 )
宋仁宗年号
降职,贬谪 做郡的长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

岳州
到 第二年 政事 顺利 和乐
荒废
巴陵郡。越明年,政 通人和,百 废
边际
日光 阴暗 景象 千变万化 这
际涯;朝晖夕阴,气象 万千;此
就是
的 景象,风光
的 记述
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 述
完全,详尽
备矣。
既然这样,那么 北面
到,至 潇水
然则 北通巫峡,南极 潇
湘水 降职远调的人 诗人 大多 聚会 在
湘,迁客 骚人,多 会 于
这里 观赏 景物 得无…乎:推测语气,可能…吧
上页 返回 下页
译文3在那阴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
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翻腾到空 中,日月星辰的光辉消失了,山岳也隐藏了 它的行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歪斜, 船桨折断,傍晚时分,湖上一片昏黑,(只 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人们 登上这座楼来,就会产生离开都城,怀念家 乡,担心遭到诽谤,害怕被人讽刺的心情, 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 横生而十分悲伤的了。

《岳阳楼记》古诗全文

《岳阳楼记》古诗全文

《岳阳楼记》古诗全文岳阳楼坐落于湖南岳阳市岳阳楼区楼阳江畔,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楼之一。

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这首诗以娓娓道出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令人心驰神往的历史传说,成为了古人对岳阳楼的美好赞颂和后世游人的向往之情。

《岳阳楼记》古诗全文如下:亢长洲之游,烟霞烝之有。

楼观岁时,钟鸣于其上;临风讲堂,钟鸣于其间;云水吾爱,钟鸣于其下。

自非前哲所能知者,其唯圣人耶?予之南游,每寄于此;播越恒山,欣然自得也。

应盖取诸濯龙井之波,入于穷泬。

米肥于陈蔗之渍,必有县水之源;冽然寒泉皆驰于西江之流,浩荡乎游人之船。

是天东莱之游,扅隆冯之守。

而予在湘之辰,又得清宴之赏。

天下地理山川相离以经绝者,无过于此矣。

以至欲贻诸萧曹,乃用为綵;以至欲佐苍生之躯,乃必夜戒而藏躯也,将以胠箧要之。

凡此列车,以锢之固;磅礴湘流,以道之阻;大有山岳,以屏之护;西南绝壁,以封之卫;湘南奇观,以怀之佑。

前则婺女之词,犹褒川之谣;后则岙山之作,犹涣水之宴。

且观止于此,则一日晴明,之其有也;远近怡于辞表,心之所喜母。

银杯重泛,之蒸阳酒也;宇痕昏窈,之披空衣服而游者。

而高蹈之乐不可为也,石锁鏊矣!扬流沙而风劲牒,抚湖波而饰明京。

宇荡而石壁深,近南而水潜。

湖人有言:之可以苗救类者,嗟乎桑乔之栋;之可以致辞者,哀哉杜儿之笔。

黄雀有窠稿;阮籍辽辞。

黄金潟泛兮;曲则全制;巨石坚若禁,而冽若泉。

玉绳缰馀套,芳音乍起来;松筠之箫兮,其吹矣芦管。

诗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诗篇开篇即以亢长洲之游、烟霞烝之有,形容了岳阳楼壮丽的景色和烟雾缭绕的氛围。

诗人在楼上倾听钟声,于楼间讲学,钟声随云水而鸣,展现出岳阳楼的雄伟气势。

诗人范仲淹更是对岳阳楼的欣赏之情溢于言表。

他将岳阳楼比作濯龙井、陈蔗之渍,将湘江比作清宴,将西江比作冽然寒泉。

他认为岳阳楼所处的地理位置无与伦比,山川相离以经绝,形成了独特的山水奇观。

第11课《岳阳楼记》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1课《岳阳楼记》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日星隐曜 yào
樯倾楫摧 qiáng jí
薄暮冥冥 bó míng
岸芷汀兰 zhǐ tīng
嗟夫 jiē fú 郁郁青青 yù
巴陵郡 jùn 百废具兴 jù 同“俱” 都、全
心旷神怡 yí

yú同“余”
衔(xián) 怒(háo) 宠辱偕(xié)忘 观/若夫(fú) 噫(yī)
二读全文,理清文意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两遍,结合课文注 释读准字音。 2.合上教科书,翻开作业本P37,完成预学一。 (2分钟)
一要读得准确; 二要读得顺畅;
三要读得动听。
检查预习
字音字形
滕子京谪守 téng zhé 属予作文以记之 Zhǔ 同“嘱”嘱托
浩浩汤汤 shāng
淫雨霏霏 yín fēi
26岁登进士科,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 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52岁时,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 巩固边防,使西夏不敢进犯,人送“军中有一范,西贼惊破胆” 之誉。54岁时,提出改革措施触怒守旧派,55岁时又继续遭贬, 流转任邓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可 以说,他的一生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冲向天空
光芒 隐没了形体
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
桅杆 船桨 迫近 昏暗
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
离开 国都
悲者矣。
人家说坏话
到极点
第三段理解
• 1.这段写的是怎样的景色?
写的是阴天阴森恐怖的景色
• 2.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迁客骚人悲伤的情感。
• 3、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字句 是: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九年级北大师版语文上册岳阳楼记知识点

九年级北大师版语文上册岳阳楼记知识点

九年级北大师版语文上册岳阳楼记知识点《岳阳楼记》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登上岳阳楼有感而发的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为大家讲解一下岳阳楼记知识点,希望对大家学习本文有帮助。

一、原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隐曜一作:隐耀;霪雨通:淫雨)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二、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范仲淹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

范仲淹的作品有《范文正公集》传世,通行有《四部丛刊》影明本,附《年谱》及《言行拾遗事录》等。

三、字词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

越,到了,及。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政,政事;通,通顺;和,和乐。

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

百废具兴: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百,不是确指,形容其多。

废,这里指荒废的事业。

具,通“俱”,全,皆。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岳阳楼记》优秀课件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岳阳楼记》优秀课件

学习目标
1、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理解 文意,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2、结合作者、写作背景、写作心境理解诗文 含义。 3、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学习古人 描写景物的方法。 4、品味古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结合亲身体 验加深理解。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在苏州 吴中区)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文正 ”,世称“范文正公”。两岁丧父,和母亲随继父(为小官 吏)四处迁徙。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 ,久不被重用。庆历元年(1041),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 采取屯田固守策略,巩固边防,使西夏不敢进犯,当时边塞 流行着“军中有一范,两贼闻之惊破胆”的话。庆历三年( 1043),任参知政事,提出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 不容,遂外放任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任知州。在他的 人生旅程中,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 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 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疏通文意
像那 连绵的雨 雨雪纷纭而下的样子 天气放晴
若夫 淫雨
霏霏, 连月不开,阴风
冲向天空
光芒 隐没了形体 不出行
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桅杆 船桨 折断 迫近、接近 昏暗
樯 倾 楫 摧, 薄暮
冥冥,虎啸猿啼。
译文: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 风怒吼着,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辰都隐藏 起了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前 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时分天色昏暗,虎 在咆哮猿在悲啼。
②微 古义:没有。例:微斯人。 今义:细小。
文言积累
4、特殊句式:
①衔远山,吞长江…… (省略句)

第11课《岳阳楼记》知识点梳理-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1课《岳阳楼记》知识点梳理-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岳阳楼记》课文梳理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越”“属”“制”等,注意其古今异义的不同;2.体会古代散文语言简洁、音韵和谐、意境深远的特点;3.掌握作者范仲淹的文学常识和文章的写作背景;4.学习本文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5.领悟仁人志士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培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思想品德。

1.积累文言词语(重点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2.掌握特殊句式3.体会古代散文语言简洁、音韵和谐、意境深远的特点4.学习本文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一:文学知识:1.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

苏州吴县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

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2.文体知识: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记,可以写景状物,如《小石潭记》;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可以说明,如《核舟记》;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记,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2)游记: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文体。

(3)杂记: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文体。

(4)记......事:古代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3.中国古代官职任免常用术语:迁:调动官职,包括迁升、迁授、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为了区分,常在“迁”字前面或者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降级叫迁谪、左迁,平级叫转迁、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即为降级。

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例:《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谪”就是贬官。

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岳阳楼记》公开课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岳阳楼记》公开课课件

zhé 谪守
zhǔ yú 属予
shāng 浩浩汤汤
fēi
yào
淫雨霏霏 隐曜
qiáng jí 樯倾楫摧
chán
zhǐ tīng
忧谗畏讥 岸芷 汀兰
xié 偕忘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岳阳楼记 》公开 课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岳阳楼记 》公开 课课件
疏通文句
口译课文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岳阳楼记 》公开 课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岳阳楼记 》公开 课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岳阳楼记 》公开 课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岳阳楼记 》公开 课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岳阳楼记 》公开 课课件
最美是情怀 “微斯人,吾谁与归?” “斯人”是什么人?在范仲淹心 目中这样的人有什么标准?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岳阳楼记 》公开 课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岳阳楼记 》公开 课课件
难句解释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要按现代汉语习惯颠倒语序:于其上 刻唐贤今人诗赋。 •“唐贤今人”的语序应是“唐今贤 人”,即唐代和当代的贤人。这叫“互 文”。 •在上面刻上唐代和当代名人的诗赋。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岳阳楼记 》公开 课课件
12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岳阳楼记 》公开 课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岳阳楼记 》公开 课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岳阳楼记 》公开 课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岳阳楼记 》公开 课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岳阳楼记 》公开 课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岳阳楼记 》公开 课课件
理顺思路

核心句

1 属予作文以记之
2 ①迁客骚人,多 会于此,览物之 情,得无异乎?

《岳阳楼记》的优秀教案5篇

《岳阳楼记》的优秀教案5篇

《岳阳楼记》的优秀教案《岳阳楼记》的优秀教案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岳阳楼记》的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岳阳楼记》的优秀教案1教学目的1、熟读成诵,理解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写景,由景抒情,由情言志,并领会本文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3、理解整句与散句结合,使文章既和谐又富于变化的语言,读起来琅琅上口。

4、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

教学重点1、掌握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写景,由景抒情,由情言志,及记事、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2、理解整句与散句结合,使文章既和谐又富于变化的语言,读起来琅琅上口。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课前准备1、制作课件。

2、学生收集与岳阳楼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诵诗导入1、展示诗歌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学生诵读诗歌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3、导入语事实上,除了李白杜甫在岳阳楼留下的我们读到的这两首名诗,古往今来,迁客骚人为洞庭湖壮丽的景观书写了浩如烟海的千古绝唱,岳阳楼上更是题满了文人的诗词歌赋。

但是面对前人熠熠生辉的文字,宋代的范仲淹却另辟蹊径,用神来之笔使岳阳楼再放异彩,使他的名篇《岳阳楼记》从此名于世,传于后。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1、听朗读,感知课文。

2、理解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师在学生朗读结束以后提问:作者洋洋洒洒写了这么一篇文章,究竟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用课文原文回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阳楼记范仲淹[教学目的]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重难点]1.重点:(1)朗读和背诵全文。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学法引导1.学习时,学生可在听课文范读录音、看“岳阳楼胜景”(岳阳楼就在本市)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本文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的特点。

2.对文章表现的深刻的思想内容的理解,可在教师的启发点拨下完成。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谪守(zhé)朝晖夕阴(huī)迁客骚人(sāo)霪雨(yín)霏霏(fēi)薄暮冥冥(míng)潜形(qián)岸芷汀兰(zhǐtīng)皓月(hào)心旷神怡(yí)宠辱偕忘(xié)浩浩汤汤(shāng)2.朗读全文,做到基本成诵。

3.查字典,对照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

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

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

死后谥文正。

有《范文正公集》。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

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们登楼赋诗。

2.解题。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

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做官。

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要有宽阔的胸怀。

三、正课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

本文骈散结合。

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

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

2.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政通人和:通,顺利。

和,和乐。

百废具兴:具,同“俱”,全,都。

增其旧制:制,规模。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

3.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浩浩汤汤:浩浩荡荡。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涯,边。

得无异乎:得无,表猜度,怎能不会?4.学生读课文一、二段,背诵。

四、作业朗读课文。

完成课后练习二。

第二课时一、预习背诵课文。

二、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文章大意。

三、正课1.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若夫霪雨霏霏: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表示另提一事,近似“像那”。

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连月不开:开,放晴。

浊浪排空:排空,冲向天空。

日星隐耀:隐耀,隐没了光辉。

山岳潜形:潜形,隐藏了形迹。

薄暮冥冥:薄,迫近。

冥冥,天色昏暗。

去国怀乡:去国,离开国都。

忧谗畏讥:谗,谗言,诽谤性话语。

讥,讥笑,讥讽,挖苦。

满目萧然:萧然,萧条冷落的景象。

感极而悲者矣:感,感慨。

2.请学生翻译第4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波澜不惊: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上下天光:天光,天色,湖色。

而或长烟一空:而或,有时。

长烟,大片烟雾。

一空,完全消散。

一,全。

3.请学生翻译第5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是进亦忧,退亦忧:是,这样。

进,指在朝廷上做官。

退,指不在朝廷上做官。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先,在……之前。

后,在……之后。

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种人,我同谁在一道呢?微,无、没有。

4.再次朗读这篇文章。

四、小结1. 一词多义。

国防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有时而或长烟一空国国家国恒亡或国都则有去国怀乡或许或异二者之为处在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通过初极狭,才通人居居住面山而居通顺利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停了居十日通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开朗则有心旷神怡旷宽广土地平旷,屋舍俨然2.古今异义。

古义:规律增其旧制古义: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制备今义:制度今义:准备古义:日光至若春和景明古义:曾经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景尝今义:景物今义:品尝古义: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微今义:微小3.通假字。

具,同“俱”,全,都百废具兴属,同“嘱”,嘱咐属予作文以记之4.虚词。

来属予作文以记之代词:他,他们其必曰以因不以物喜其语气词其喜洋洋者矣凭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代词:他的必先苦其心志用来所以动心忍性五、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三。

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一、预习1.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2.背诵全文。

二、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疏通文意,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深入研究课文。

三、正课1.朗读课文。

2.背诵前要理解文章层次结构,这样有助于快速掌握文章内容,快速背诵。

下面请同学们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由此发出一篇之意。

第二部分(2-4段):文章主体。

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1层(2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2层(3、4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5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

这是全文的核心。

3.提问: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讨论并归纳: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

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4.提问: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讨论并归纳: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

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5.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讨论并归纳:(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6.提问: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讨论并归纳: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7.朗读第3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悲”的气氛。

因己而悲。

8.朗读第4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9.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

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10.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讨论并归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讨论并归纳: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12.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讨论并归纳: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13.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

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

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任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

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14.提问: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讨论并归纳: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

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阐明“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

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

四、小结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

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

五.板书设计先后叙事:重修岳阳楼作文以记天天↓↓下下写景:暗明之之抒情:悲喜忧乐↑↑而而议论:不以己悲不以物喜忧乐六、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一、四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