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导学案)
空气的力量导学案

第八章第三节空气的“力量”【学习目标】1.确认大气压强的存在。
2.知道大气压的测量方法,知道标准大气压的数值。
3.知道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学习过程】一、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活动1:覆杯实验液体对放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潜水员潜入深水中会被水所压。
我们平时感觉不到自己会被空气所压,但空气也有质量。
试计算充满你教室(体积约200m3 )的空气质量_____ kg。
(ρ空气=1.29kg/m3)结论:我们已知道液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和具有流动性,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气体同液体一样,受到_________和具有__________,可见气体内部_______方向也存在压强。
这种压强称为_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_或气压。
活动2:感知大气压学生实验:握住双手,体验大气压力。
学生演示实验:取2个马桶吸,将马桶吸对接,挤出其中的空气,然后用力拉开马桶吸,感觉拉开时所用的力。
信息窗: 马德堡半球实验德国马德堡市市长_____________做了一个令人惊奇的实验,这个实验最早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实验。
二、测量大气压1.托里拆利实验实验结果发现:玻璃管内汞柱下降一段就不再下降了,经测量,管内外汞柱面的高度差约________。
原来,玻璃管内汞液的上方为________,管外汞面上受到____________,大气的压强跟________高的汞柱产生的压强正好相等(如课本图8-40)。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实验,它第一次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大小。
2.观看课件并思考管的粗细倾斜程度以及管的长短等是否影响实验结果?管内水银的高度只随外界大气压强变化而变化,和管的粗细、管的长短,倾斜角度及将玻璃管提起还是下压等因素________(有或无)关,只与管内水银柱的竖直高度有关。
如果漏进去一些空气, ________(会或不会)影响结果。
《空气的力量导学案-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沪教版》

《空气的力量》导学案一、导入:1. 引入话题:大家有没有想过空气有多重要呢?我们每天都在呼吸空气,但是你知道空气还有什么其他的作用吗?2. 激发兴趣:今天我们就来进修一下《空气的力量》,看看空气到底有多厉害!二、进修目标:1.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2. 掌握空气的压力和浮力的观点;3. 理解空气的力量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三、进修重点: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2. 空气的压力和浮力;3. 空气的力量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四、进修内容: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a. 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少许的其他气体组成;b. 空气是一种气体,具有质量和体积;c. 空气是物质,可以占据空间。
2. 空气的压力和浮力:a. 空气压力:空气由于重力作用而对物体施加的压力;b. 浮力:物体浸入液体或气体中时,由于受到液体或气体的压力而向上推的力。
3. 空气的力量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a. 气球的漂浮:气球内充满气体,气球比空气轻,所以会漂浮在空气中;b. 水泵的工作原理:利用空气的压力将水抽起;c. 风力发电:利用风的气流推动风车产生电力。
五、进修方法:1. 观察实验:通过观察实验来了解空气的压力和浮力;2. 讨论交流:通过小组讨论来加深对空气力量的理解;3. 实践应用: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空气的力量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六、小结:通过进修《空气的力量》,我们了解到空气不仅仅是我们呼吸的气体,还具有压力和浮力,可以在平时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希望大家能够在进修中深化对空气力量的理解,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拓展延伸:1. 请同砚们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空气的压力对物体的影响;2. 请同砚们观察周围环境中空气力量的应用,并写下自己的感想;3. 请同砚们探究空气力量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如飞机飞行原理等。
八、作业安置:1. 完成《空气的力量》导学案中的实验和讨论任务;2. 撰写一篇关于空气力量的文章,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
以上就是本次进修《空气的力量》的导学案,希望大家能够认真进修,深化对空气力量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空气的力量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

《空气的力量》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2. 掌握空气的压强和压力的观点;3. 了解气体的传递方式;4. 掌握气压的测量方法;5. 理解气压对平时生活和自然界的影响。
导学内容:一、空气的组成和性质1. 空气主要由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1%)和水蒸汽组成;2. 空气是一种气体,具有弹性、可压缩性和可扩散性等特点。
二、空气的压强和压力1. 空气由于重力作用而对物体施加的力称为气压;2. 气体分子在容器壁上的碰撞产生的压力称为气体的压力。
三、气体的传递方式1. 气体可以通过扩散、对流和传导等方式传递;2. 气体的传递方式受到气体分子速度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四、气压的测量方法1. 气压可以通过气压计等仪器进行测量;2. 气压的单位为帕斯卡(Pa)或毫米汞柱(mmHg)。
五、气压对平时生活和自然界的影响1. 气压的变化会影响气候和天气的变化;2. 气压的变化还会影响人体健康和动植物发展发育。
导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空气,引导他们思考空气的组成和性质;2. 提出问题:空气是什么?它对我们的生活和自然界有什么影响?二、进修空气的组成和性质(20分钟)1. 讲解空气的主要组成和性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2. 展示实验:用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的实验,让学生感受氧气的存在。
三、探究空气的压强和压力(20分钟)1. 讲解气压和气体的压力的观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2. 展示实验:用气压计测量气压的实验,让学生了解气压的测量方法。
四、进修气体的传递方式(20分钟)1. 讲解气体的传递方式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2. 展示实验:用气球充气实验,让学生观察气体的扩散和传递过程。
五、总结气压对平时生活和自然界的影响(20分钟)1. 讲解气压对气候、天气、人体健康和动植物发展发育的影响;2. 引导学生思考气压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导学延伸:1. 让学生观察天气状况,分析气压变化对天气的影响;2. 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气压对物体的影响。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8.3《空气的力量》导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8.3《空气的力量》导学案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节《空气的力量》的物理课程。
设计意图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空气的力量,并理解空气对物体的作用。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力量,知道空气对物体的作用,并能够运用空气的力量进行简单的实验。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空气的力量,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空气的力量进行实验。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空气的力量,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气球、塑料杯、水、风扇等。
第一步:引入活动。
我会向学生介绍空气的力量,并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空气的力量。
第二步:实验一。
我会让学生每人拿一个气球,然后用手指挤压气球,感受空气的力量。
第三步:实验二。
我会让学生拿一个塑料杯,倒入一些水,然后用嘴巴吹气,让水在杯子里面的位置保持不变。
学生会发现,当他们的嘴巴吹气时,水就会上升。
第四步:实验三。
我会让学生拿一个风扇,然后用风扇吹气球,让学生感受到空气的力量。
活动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空气的力量,并能够运用空气的力量进行实验。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学生对空气的力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能够通过实验感受到空气的力量对物体的作用。
但是,有些学生在实验中不够认真,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同时,我也可以让学生在家里进行一些类似的实验,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空气的力量。
这节课让我深刻认识到,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活动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关注。
让学生感受到空气的力量是一个难点,因为空气是一种无形的物质,学生难以直观地感受到它的力量。
让学生理解空气的力量对物体的作用也是一个难点,这需要他们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深入理解。
《空气的力量导学案》

《空气的力量》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2. 掌握空气的压强、密度和温度的观点;3. 了解空气的运动和气象现象。
导学内容:一、空气的组成和性质1. 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占空气总体积的99%;2. 空气是一种气体,无色、无味、无形,但有质量;3. 空气的密度随海拔升高而减小。
二、空气的压强、密度和温度1. 空气的压强是空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2. 空气的密度是单位体积内的空气质量;3. 空气的温度影响其密度和压强。
三、空气的运动和气象现象1. 大气环流:地球自转和不均匀加热导致大气运动;2. 气压和风:气压差引起风的产生;3. 气象现象:如气旋、锋面、暴风雨等。
导学步骤:一、师生互动1. 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组成和性质;2. 介绍本节课的进修目标和内容。
二、教室讲解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讲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2. 空气的压强、密度和温度:通过实验或示意图展示空气的压强、密度和温度的观点;3. 空气的运动和气象现象:介绍大气环流、气压和风、气象现象的基本知识。
三、小组讨论1. 分组讨论空气对人类和自然界的重要性;2. 设计小组展示,展示空气的应用和影响。
四、练习与检测1. 完成教室练习,稳固所学知识;2. 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空气的理解水平。
五、教室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进修内容,强调空气的重要性;2. 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空气的奥秘,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作业,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2. 自主进修相关内容,扩展对空气的了解。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空气的力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能够激发同砚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进一步认识和珍惜我们身边的空气资源。
愿大家在未来的进修和生活中能够善待环境,珍爱大气,共同建设美丽的故里。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3节空气的“力量”导学案1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3节空气的“力量” 导学案1在设计这节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时,我的意图是让孩子们通过探索和实验,了解空气的力量和存在。
我希望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能够培养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对科学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知道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力量,以及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是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空气的力量,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是让孩子们能够参与实验,观察和感受空气的力量。
为了进行这个活动,我准备了气球、塑料袋、吸管等教具和学具。
第一步,我会用一个气球来引入活动,让孩子们观察气球,并提问他们:“你们知道气球里面是什么吗?”然后我会吹一个气球,让孩子们感受气球的弹性和力量。
第二步,我会给每个孩子发一个塑料袋,让他们把塑料袋放在手上,然后用力拍打塑料袋,观察塑料袋的运动。
我会提问:“你们发现什么?塑料袋为什么会动?”让孩子们认识到空气的力量。
第三步,我会给每个孩子发一个吸管和一个装满水的杯子。
我会让他们用吸管吸一口气,然后把吸管放入杯子中,观察水的变化。
我会提问:“你们发现什么?为什么水会动?”让孩子们了解空气的力量。
活动重难点是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空气的力量,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这个活动的效果,看看孩子们是否能够理解空气的力量,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如果孩子们对这个活动感兴趣,我会进一步拓展延伸,让他们通过更多的实验和活动来探索空气的力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让孩子们通过探索和实验,了解空气的力量和存在。
这是一个重点,因为孩子们可能对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所以我选择了通过具体的实验和感受来让他们直观地了解空气的力量。
2. 让孩子们能够参与实验,观察和感受空气的力量。
这也是一个难点,因为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可能还不够强,所以我准备了一些简单易懂的实验,让他们能够直观地观察和感受。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 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导学案

第 1 页 共 2 页空气的“力量” 导 学 案导学目标1. 知道大气压的产生原因;2. 通过实验,认识大气压确实存在,了解利用大气压强的生活实例,会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3. 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方法和结果,记住1标准大气压的数值。
了解测量大气压的工具;4. 了解大气压的变化,知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重点难点1. 设计多种方法证明大气压的存在;2. 测量大气压大小的方法。
导学过程探究活动一:大气压的存在一、大气压强:包围地球的空气又叫大气。
空气能流动,因而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证明大气压存在的例子1.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等实验向人们证实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往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再慢慢按下图1把杯口向各个方向转一圈,又看什么现象?思考: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如图8-1所示实验,甲:瓶铺层砂子;乙:放入点燃浸过酒精的棉花;丙:用剥了壳的熟鸡蛋堵住瓶口,过一会儿可看到鸡蛋将________________。
这个实验也证实了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大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都有总结:平时物体内外都有大气压,处于平衡状态,大气压的作用显露不出来,一旦物体内外大气压不等,处于不平衡状态,大气压的作用就显露出来了,为此,我们必须考虑排除物体内部气体:如抽气排气,灌水排气,挤压排气,燃气排气…… 三、大气压的利用 1.塑料吸盘。
图8是吸盘。
将它按在光滑的墙上,排除盘内空气,盘内气压减小,远远小于盘外的大气压,在盘内外气压差的作用下被牢牢压在壁上。
2.用吸管喝饮料。
先吸走管内____________,管内____________,远远小于管外的__________,饮料在管内外_______________的作用下被压进管内,进入嘴里。
第八章 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

第八章第三节空气的力量(大气压强)导学案班级姓名组别一、学习目标:1、知道空气也能产生压强简称大气压2、大气压特点与液体压强特点相似,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3、测大气压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标准大气压及标准大气压值p0=1.013x105Pa4、测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关系。
二、旧知识回顾:1、液体压强的特点是:(1)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的大小(2)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和有关2、液体压强公式p= 从公式中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质量、体积等有关吗?3、连通器原理:底部相互连通的容器里,装同一种液体,液面液体静止,液面不相平,液体会,从生产生活中举一个连通器的实例:。
三、新知识导学:1、液体能产生压强的原因是因为液体受重力作用,大气也受重力作用吗?那么大气能产生压强吗?,你现在是否感觉到大气压强的存在?。
一般情况下大气压强的确不易感觉到,我们可通过实验来证明。
观看演示:普通的纸片能托起一杯水,实际是靠大气压强托起的。
同学们再举出两个大气压存在的例:总结:许多现象和实验实验说明气体和液体一样,内部向各个方向也都存在压强简称2、测量大气压:如图(1)取1m长的试管,内装满水银(2)用手指堵住管口倒插在水银槽内(3)松开堵管口的手指发现试管中的水银柱将,试管中的水银柱,下降到离水银槽里的水银面大约cm 时,就不再下降了。
分析:试管上端空管内空气,没大气压,下端水银槽内水银面上的大气压强会传递到试管内水银柱的底部,向上托住了这段水银柱,这是托里拆利实验。
第一证明了的存在、第二测出大气压的值约相当于c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合Pa ,实验中试管的粗细、斜放正放对水银柱的垂直高度有影响吗3、大气压的变化:大气压的值受高度等因素的影响是不断变化的,为了便于比较人们常把76c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叫1个标准大气压强,1标准大气压= Pa,= hpa 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空气的“力量”
陶辛中学杨文敬
教学目标:
●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能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
●现象。
●知道托里拆利实验和标准大气压的大小。
●知道大气压强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大气压强的大小可以用气压计来测量。
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及产生的原因。
难点:解释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象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
教师用:铁皮罐、水、电炉子、插座、水盆、两个小吸盘、托里拆利实验挂图、空盒气压计、汞气压计、管式气压计
学生用:每人两个挂东西的小吸盘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法、讲解讨论法。
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讲述: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这种压强称为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拓展:如果用水做托里拆利实验,需多高的水柱?
讲解:出示空盒气压计挂图产,解释工作原理。
示大气压强随高度而变化的挂图。
让学生分析挂图包含的物理知识。
℃,使用高压锅可以解决该困难。
同学们能分析其原因吗?
℃下沸腾,你有办法吗?
大气压强的大小不是一层不变的,大小与海拔高度有关,海拔高度越高,大气压的值越小。
的改进意见,现在生产的高压锅已普遍加了含有易熔片的放气孔(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