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白中的女巫形象

合集下载

麦克白人物形象分析(2)

麦克白人物形象分析(2)

麦克白人物形象分析(2)麦克白人物形象分析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意志坚强、心狠手辣的“坏女人”却在邓肯被谋杀后很快就崩溃了。

她每晚在“梦游”中机械的不断擦洗双手,并叹息着“仍然有血腥气味,阿拉伯的全部香料也不能使这只小手变为芳香啊!啊!啊!”,可见她对于洗去手上血迹的愿望的执着与虔诚。

这就暴露出她心里隐藏着多么难以忍受的痛苦:“谁曾想到这位老人竟会有这样多的血呀!”———她害怕这血腥,但却不能对旁人诉说。

她只能在潜意识深处痛苦的忏悔:“我不愿为找身体上的尊荣,而让我的胸膛里装着这样一颗心。

”在极度的煎熬中,她彻底崩溃了,只有死才能使她得到最终的解脱。

为什么凶狠的毫无人性的麦克白夫人会因受到内心的煎熬,前后表现出强烈的反差呢?在仔细研读剧作后,就能对这一切找到合理的解释:麦克白夫人只是单纯的被其夫利用了,背上了“恶妇”的骂名。

她只是一个愿为爱情和所爱的人牺牲自己的愚蠢的传统女性。

麦克白战功显赫,深得民心,受到众人的尊敬,但这并不能满足他的欲望———对权力、地位的追求。

在女巫的第一个预言实现后,他心中早就存在的欲念决堤了,但他同时又想保有“圣洁”的名声。

这时,他想到了自己的亲密伴侣麦克白夫人,因为她是最了解他、最爱他、最可靠的。

他在信中间接的向麦克白夫人道出了心中的秘密:他想登上王位,希望得到她的帮助。

而麦克白夫人深爱着自己的丈夫,她怎会不了解他,不懂他的意思呢?她为了爱丈夫,保全他的荣誉、名望,而背叛了自己的灵魂与精神,把自己逼上罪恶的主导地位,让人们把所有的过错全归在她的身上,而去原谅麦克白的“被引诱”。

甚至,她在受良知煎熬、需要人安慰时,她首先想到的还是麦克白的“煎熬”:“啊,我的主!你为什么一个人孤零零的,让悲哀的幻想做你的伴侣,把你的思想念念不忘的集中在一个已死者的身上?无法挽回的事,只好听其自然;事情干了就算了”。

然而,人的良知与信仰使她遭受着道德谴责,精神不堪重负,先于麦克白走向了死亡。

而这一切就撕下了她“女魔头”的伪装,从本质上说明了她的脆弱。

试论《麦克白》中女巫形象的作用

试论《麦克白》中女巫形象的作用
第3 7卷 第 6 期
Vo1 . 3 7 No . 6
开 封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Ka i f e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Ed u c a t i o n
2 0 1 7年 6月 2 0日
J u n_ 2 0 2 01 7
在 1 5至 1 7世 纪 这 个 被 认 为 是 欧 洲 逐 渐 走 向文 文章 编 号 :1 0 0 8 — 9 6 4 0( 2 0 1 7)0 6 — 0 0 5 0 — 0 2
麦: 两 句话 已经证 实, 这 是 我 有 一 天将 会 跻登 王
明 的历 史 阶段 , 却 发 生 了著 名 的 “ 猎巫” 惨 案 。这 一 位 的 幸运 的预告 。 惨案 的发 生 具有 深 刻 的历史 背 景与 社会 根 源 : 首先 ,


听到邓根老王对他 的夸赞 “ 一切的报酬都不能抵偿你 的伟 大 的勋绩 ” 后, 麦 克 白更 有 点飘 飘 然 了 。此 刻 , 弑 主 自立 的想 法 已然 出现 在麦 克 白 的脑 海 中。在 杀 害 国王 遭 到群 臣怀 疑后 , 麦 克 白又一 次 遇见 了女 巫 , 女 巫告 诉 他 , 除非 树林 向邓 西 嫩 高 山移 动 , 除 非 有 不 在 妇人 肚 中生 长 的人可 以杀 了他 , 不 然 没有 东西 能 撼 动其王位。女巫 的话使麦克 白又一 次建立 了信心 。 凡此种种 , 我们都可 以看出 , 剧中的女巫与其说是真 实存 在 的人物 形象 , 倒 不 如说 是麦 克 白潜 意识 中的 自 我 。她们 在不 断 地 引诱 麦 克 白犯 罪 、 杀人 , 直 至 陷入 罪恶 的深 渊 无法 自拔 , 将 麦克 白潜 意识 中 的夺 权 意识 激发 出来 , 鲜 明地 展 现 了人 物 形象 。 二、 女巫 的预 言揭 示悲 剧命 运 剧中 , 麦 克 白的 意 志频 频 出现 在 读 者 眼 前 , 试 看 几 处对 白 : 麦: 且慢 , 你们 这 些 闪烁其 词 的预 言者 , 明 白一 点 告诉 我 …… 为 什 么你 们 要 在 这 荒 凉 的 旷 野 用这 种 预 言 式的称 呼使 我们 止 步? 说, 我命 令 你们 。 班: 水上 有 泡沫 , 土地 上也 有 泡 沫 , 这 些便 是 大地

喧哗与骚动:莎士比亚《麦克白》中的女巫形象研究

喧哗与骚动:莎士比亚《麦克白》中的女巫形象研究



女巫是麦克 白 “ 本我 "的投射
抵偿你的伟大的勋绩 。”
在这 种 时刻 ,存在 于麦克 白本我 当 中的巨大
戏剧 一开场 就是 雷 鸣 电闪 的荒 原场 景 ,出场 的是 三个 女巫 ,她们 口里 念念 有词 ,在 荒原 等待 麦克 白的到来 。麦 克 白出场 的第一 句 台词就 是 : “ 我从 来 没有见 过 这样 阴郁 又光 明 的 日子 ” 。阴 郁而 又光 明 ,是麦 克 白性 格 结构 的两 极 ,也是 决 定他人 生 选择 和命 运 的两极 。在这 样 阴郁 又光 明 的 日子里 ,女 巫和 麦克 白在 荒原上 第 一次 相会 , 她们对 麦克 白未来 的尊荣 和富贵作 出了预 示 :
识 的结构 部 分 ,是 人 格形成 的基础 。主要 由先 天
的 、基本 的本能 以及 不被 自己和社会 的道德 规 范
愚人 所讲 的故 事 ,充满 着 喧哗 与骚 动 ,却 找 不到

点 儿 意义 ” 。 悲剧 开 始时 ,麦 克 白是 一个 武
所允 许 的欲 望组成 。弗洛伊 德 把它 形容 为 “ 巨 大 的深 渊 ,一 口充 满 了 沸 腾 的 、刺 激 的欲 望 的 大
威廉 ・ 莎 士 比亚是 英 国文 艺复 兴 时期 人文 主 义文学 最 杰 出的诗 人和 剧作 家 ,也是 世界 文学 史 上 最伟 大 的作 家之 一 。莎士 比亚 的悲 剧代 表 了其 戏 剧创 作 的最 高水 平 ,其 中最有 名 的是 “ 四大悲
意识 的结构 部分 ,主要 考虑外 部 现实 ,为 使生命 适 应环 境而 得 以生存 ,受 “ 现实 原则 ” 的支配 。
第9 卷 第 4期
2 0 1 6 年 1 2月

浅论《麦克白》中女巫的无意识象征

浅论《麦克白》中女巫的无意识象征


关 于 女 巫 预 言 的 超 自然 场
关于 女巫场景 的设置 ,在戏 剧结构 中 ,有 它特定 的位 置 。在 《 麦 克 白》 中, 首 先 出现 的不 是具 体 的 自然人和情节 , 而是女巫 , 说
明 了 女 巫 的 超 自然 场 景 在 戏 剧 中 的重 要 性 。第 二 次 出 场 是 在 麦 克
场 ,女 巫 继 续 向虽 然 弑 君 成 功 、 当了国王但依然 害怕 自己的王位
败 给 了正义 的讨伐 ,将 自己送 上 死 亡之路 的悲剧故事 。但是在剧
中 贯 穿 始 终 的还 有 一 幕 幕 超 自然 地 场 景 , 即 女 巫 对 麦 克 白命 运 的

难 以 稳 固 的麦 克 白预 言 , 让 他 留心 麦克德 荚 、 留心费辅 爵士 , 让 他 残 忍、 勇敢 、 坚决 , 因 为 没 有一 个 妇 人
忒责怪三个女巫 , 不应该对麦克白 预言 , 使 得 自私 的麦 克 白干 出 自私 的事情 , 并对他人 造成伤 害 , 产生 巨大的损失 , 同时预 言麦克 白将再 次向女巫探寻他的命 运。 麦克 白果
所 以 ,女 巫场 景 的出现直 接 推 动者戏剧情 节 的发 展 ,影 响着 麦 克 白的命运 ,为什 么莎士 比亚 会在 现实情节 中设置这样 一个 超 自然 的 情 节 ,并 让 它 成 为 一 条 独 立的线索 ?女 巫为什 么会在戏 剧 中 占着关键 的份量 ,它代表着 什
象征 , 由于受本 能欲望 的驱使 , 麦克 白的无意识暴露 , 心理人格 结构紊乱 , 给他人 带来 巨大灾难 , 也导致 了自身
的毁灭。
关键词 : 麦克 白 女巫
无意识
心理 人 格

《麦克白》中的女巫和幽灵形象的作用

《麦克白》中的女巫和幽灵形象的作用
之 间 的嫌 隙 ,也就 为后 来麦 克 白 出于嫉 妒 派人 暗杀
女巫与幽灵的形象正是麦克白形象的体现 。


女 巫和幽灵形 象在促 进剧情
发展方面 的作用
“ 莎 士 比亚 戏 剧 中 的许 多 超 自然 因 素对 情 节构 造 有 至关 重 要 的作 用 , 它 们 引 导读 者 沿 着这 些 自然
2 0 1 4 年5 月
西北 成 人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o f t h e N o  ̄h w e s t Ad u l t Ed u c a t i o n
Ma 2 01 4

3 期
No . 3
《 麦克 白》 中的女 巫和幽灵形象 的作 用
麦克 白: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阴郁而又光明的
和幽 灵 ( 主要 包括 : 女巫 甲 、 乙、 丙 赫卡 忒 、 以及第 一 、
福。
女 巫丙 : 你虽 然不 是君 王 , 你 的子 孙将 要君 临一
国。 万福 , 麦 克 白和班柯 !
第二 、 第三幽灵。 ) 集 中出现 了4 场。 《 麦克白》 中的女
巫、 幽 灵在 促 进 剧情 发 展 和塑 造 人物 形 象 方 面起 着 重要 作用 。 女 巫 与幽灵 的话语 是 戏剧发 展 的主线 , 而
第一幕第一场的约定下次相见的时间便是在剧 本 中的第一 幕第 三 场 , 这 一场 仍然 发生 在荒 原 , 在 这

幕中, 女巫甲、 乙、 丙分 别说 了两 句话 。 女巫 甲 : 万福 , 麦克 白 ! 祝 福你 , 葛 莱密斯 爵士 ! 女巫 乙 : 万福 , 麦克 白 ! 祝 福你 , 考 特 爵士 ! 女 巫丙 : 万福 , 麦克白! 祝福 你 , 未来 的君 王 ! 女巫 甲 : 比麦 克 白低 微 , 可 是 你 的地 位 在 他 之

麦克白中的女巫形象综述

麦克白中的女巫形象综述

《麦克白》一直被认为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最阴暗的一部。

被拍摄成电影后,也引起了不少关注,相关评论多见诸报刊,而“欲望”、“野心”等话题是人们研究或评论该片的主要切入点。

但是,作为莎士比亚悲剧中的最后一部,《麦克白》的可读性以及电影《麦克白》的可观赏性还在于戏中超自然力量在事件中的作用,其中三女巫的形象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她们在戏中起到了十分特殊的作用,既带有那个时代的特征,又表达了某种深藏于人们意识深处的感觉,于是作品便增加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也因此而更加值的研究。

一、作为预言家的女巫从三女巫行动的内容上看,她们几次出场,主要都是在对麦克白的命运进行预言。

当麦克白从战场凯旋归来,女巫们分别对他表示了祝贺,但每次的称谓都不同,葛莱密斯爵士、考特爵士、未来的君王。

而第二个称谓恰恰与国王邓肯的命令内容相吻合,于是,麦克白开始相信了她们的话,进而对那第三个称谓的预言也动了心,写信给妻子,开始了他们的行动。

杀死邓肯后,麦克白一直处于惊恐之中,他主动找到女巫,寻求破解疑惑之法,于是,模棱两可的预言再次鼓起了杀人者的勇气,女巫们又为他“指明”了道路。

而这一次却是最终将他送上了不归路。

尽管她们努力为他展示了未来的图景,但麦克白并没有醒悟,他不相信那些预言会成为现实,他也不愿接受那样的现实:“愿它们所驾乘的空气都化为毒雾,愿一切相信她们言语的人都永堕沉沦!”(原剧第四幕第一场)但女巫的预言是不会错的,不管麦克白相信与否,所有的事件都是按照女巫展示给麦克白的那些图景发展的。

16、17世纪的人们仍然相信有鬼神及超自然力的存在,女巫的出现,使戏更好看、更具有神秘性。

同时,因为班柯的后代确实成为苏格兰国王,而且是詹姆斯的祖先,莎士比亚为了取悦詹姆斯,突出利用了三个女巫,影射詹姆斯继承了英王忏悔者爱德华能治病的特异功能,并提到班柯后裔的一位国王手里拿着两个权球和三根权杖(也是指詹姆斯)。

女巫对麦克白命运的预言看上去是一种偶然,是超自然力的预测,但是,命运的偶然总是存在必然之因,预言的神奇性也存在于情理基础之上。

《麦克白》中女巫设计

《麦克白》中女巫设计

《麦克白》中女巫设计浅析[摘要] 莎士比亚的《麦克白》因为其惨烈的故事内容,复杂的人物塑造和巧妙的情节设计成为中外学者的研究热点。

剧中的女巫形象贯穿整个故事,营造阴森恐怖的氛围也为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女巫对主题、情节及人物形象等方面的作用展开讨论,说明这一形象与作品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词] 女巫麦克白预言《麦克白》,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在世界文坛享有很高的地位。

它取材于古老的苏格兰故事,讲述了一个英勇善战、抵御外敌的民族英雄逐渐沦落为弑君篡位、众人唾骂的残忍恶魔的故事。

这部戏剧中,莎士比亚设计了女巫及其他超自然的因素,为整个剧作奠定了特定的艺术氛围,也满足了读者热衷触及并了解未知事物的好奇心。

戏剧开篇便给人一种阴郁、惊悚的感觉。

风雨雷电交加夜,三个神秘诡异的女巫依次登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为什么莎士比亚要在戏剧中安排这样的人物形象及情景呢?这么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首先,我们要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

生活在莎士比亚时期的人们对于巫术和其他超自然现象深信不疑,巫术在英国十分流行。

詹姆斯一世对巫术也持肯定态度。

由于统治阶层的认可,有关巫术的文章剧作层出不穷,英国大众对于这类题材也显示出浓厚的兴趣。

因此,莎士比亚时期的戏剧都或多或少涉及这些超自然的因素,莎士比亚也不例外。

他的经典作品《哈姆雷特》中就有老国王的鬼魂夜半现身,告诉哈姆雷特自己被杀的事实,也由此揭开哈姆雷特复仇的序曲。

而在戏剧《麦克白》中,除了三个女巫形象,莎士比亚还设计了其他超自然因素的场景。

比如麦克白谋杀邓肯前曾看到空中有把带血的刀;杀害邓肯后听到持续的敲门声。

这些都带有明显的超自然色彩。

生活在深信鬼神存在的年代,莎士比亚很自然地将这些作为自己创作的一部分。

然而如果我们仅仅从历史背景出发去解读女巫情景的安排是无法凸显它们更深层次的意义。

戏剧第一幕,随着三个女巫的登场,整个故事的基调也基本明朗。

黑暗、阴霾、无序,故事就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展开。

麦克白夫人什么意思

麦克白夫人什么意思

麦克白夫人什么意思
麦克白夫人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麦克白》中的一个人物。

她是帮助麦克白登上王位这一残酷计划的最早煽动者。

她的形象大多被定义为一个残忍和邪恶的女人,这意味着帮凶和火上浇油。

这句话出现在《欢乐颂》中,这是一个非常含蓄的笑话。

形象多被定性为一个残忍、恶毒的女人。

在《麦克白》这部悲剧中,人们惯于将麦克白称作牺牲品,而麦克白夫人是不可抗拒的外力,促成悲剧的元凶,第四个女巫。

事实上麦克白夫人本身其实也是受害者,追求欲望的殉道者。

麦克白夫人是小说主人公麦克白的妻子、恶毒的女人,表现了人性的罪恶的一面,是导致麦克白悲剧的直接因素和罪魁祸首。

麦克白夫人是那个帮麦克白登上皇位的残忍计划最早的煽动者,她野心勃勃,对权力有很强的渴望,其表现构成了她丈夫野心的背后驱动力,历来作为诱导教唆其丈夫走上不归路的恶妇最终不明不白的死去。

人物评价:麦克白夫人是一个残忍无情的女人,但在她的冷酷背后也时时流露着女性的温柔、善良、脆弱和对丈夫无比忠诚的爱。

她的本性是善良的,为了丈夫的野心的达成,为了做丈夫的精神支柱不得不用残忍和冷酷来武装自己,说出一些违背本性的话,做出一些违反本性的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麦克白》一直被认为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最阴暗的一部。

被拍摄成电影后,也引起了不少关注,相关评论多见诸报刊,而“欲望”、“野心”等话题是人们研究或评论该片的主要切入点。

但是,作为莎士比亚悲剧中的最后一部,《麦克白》的可读性以及电影《麦克白》的可观赏性还在于戏中超自然力量在事件中的作用,其中三女巫的形象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她们在戏中起到了十分特殊的作用,既带有那个时代的特征,又表达了某种深藏于人们意识深处的感觉,于是作品便增加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也因此而更加值的研究。

一、作为预言家的女巫从三女巫行动的内容上看,她们几次出场,主要都是在对麦克白的命运进行预言。

当麦克白从战场凯旋归来,女巫们分别对他表示了祝贺,但每次的称谓都不同,葛莱密斯爵士、考特爵士、未来的君王。

而第二个称谓恰恰与国王邓肯的命令内容相吻合,于是,麦克白开始相信了她们的话,进而对那第三个称谓的预言也动了心,写信给妻子,开始了他们的行动。

杀死邓肯后,麦克白一直处于惊恐之中,他主动找到女巫,寻求破解疑惑之法,于是,模棱两可的预言再次鼓起了杀人者的勇气,女巫们又为他“指明”了道路。

而这一次却是最终将他送上了不归路。

尽管她们努力为他展示了未来的图景,但麦克白并没有醒悟,他不相信那些预言会成为现实,他也不愿接受那样的现实:“愿它们所驾乘的空气都化为毒雾,愿一切相信她们言语的人都永堕沉沦!”(原剧第四幕第一场)但女巫的预言是不会错的,不管麦克白相信与否,所有的事件都是按照女巫展示给麦克白的那些图景发展的。

16、17世纪的人们仍然相信有鬼神及超自然力的存在,女巫的出现,使戏更好看、更具有神秘性。

同时,因为班柯的后代确实成为苏格兰国王,而且是詹姆斯的祖先,莎士比亚为了取悦詹姆斯,突出利用了三个女巫,影射詹姆斯继承了英王忏悔者爱德华能治病的特异功能,并提到班柯后裔的一位国王手里拿着两个权球和三根权杖(也是指詹姆斯)。

女巫对麦克白命运的预言看上去是一种偶然,是超自然力的预测,但是,命运的偶然总是存在必然之因,预言的神奇性也存在于情理基础之上。

麦克白的堕落自有他自身的原因,他的内心深处对无上权威的觊觎不是他个人的特质,而是一类人的群体心理。

阅读丈夫来信的麦克白夫人深谙个中情由:“我却为你的天性忧虑,……你希望作一个伟大的人物,你不是没有野心……你的欲望很大……要作非分的攫夺。

”正是由于这种野心的存在,具备了夺权条件的麦克白必然会采取相应的行动,而英雄麦克白的良心和道德又不愿意采取那些非法的手段,一旦叛臣麦克白采取了不正当的手段,攫取了无上权威,那么出错的英雄就会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遭受良心的拷问,但荣誉、脸面等等因素绝不会允许他改过自新,他只有继续地错下去。

“为了我自己的好处,只好把一切置之不顾。

我已经两足深陷于血泊之中,要是不再涉血前进,那么回头的路也是同样使人厌倦的。

我想起了一些非常的计谋,必须不等斟酌就迅速实行。

”与其说麦克白的悲剧是女巫们的预言引诱出来的,毋宁说是莎士比亚通过女巫的形象在揭示英雄悲剧的必然性,是剧作家利用这一手段向观众展开的人类对世界认识过程中的经验之花。

二、人性的外化中世纪的“禁欲”、“愚民”是历史的倒退,比之古希腊文明(爱琴文明)是一种倒退,既扼杀人性,又不以文明、理性行事,而是以一种变态的秩序来维护教会的反动统治,所以文艺复兴的首要任务便是以激烈的方式打倒人们思维中的旧秩序,恢复人性,但又往往矫枉过正,特别容易在初期全力攻其一点,不计其余。

而当恢复人性的狂热冲动过后,便是冷静的理性思考的到来。

旧的秩序被推翻,必须有新的秩序来替代,激情过后应当是理性的控制,悲剧的震撼使人们清醒,理性、和谐、统一的社会秩序成为人们心中的理想目标。

而对人性的理性思考则在文学领域里突出地表现为莎士比亚的戏剧,特别是他的悲剧创作。

他的十四行诗和早期的喜剧都是对真善美的鼓吹,对如鲍西亚一类的智慧型女子的欣赏。

到了悲剧创作时期,他却好象总在大骂女人,从哈姆雷特那个改嫁的母后到李尔的两个女儿(高纳里尔和里根)以及麦克白夫人,都被莎士比亚刻画成“问题女人”,以反秩序的形象出现在剧中。

尤其是在《麦克白》中,主人公和他的妻子的恶的一面被刻画得如此深刻以至于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但莎士比亚似乎还觉得不够,他把女巫加了进去。

三女巫的外形看上去似人非人,说是女巫,却还长着胡子。

莎士比亚的“狂放的想象”在剧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从本质上讲,女巫应当是具有神奇魔法、能预言未来的人,仍是女性,她们与神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她们没有神的光辉,只有阴暗、狠毒、诡计,她们烹煮心、肝、肺等用来修炼,靠妖言来引诱英雄犯错。

她们是女人中的另类,是真善美的女性的反面形象之集大成者。

麦克白夫人向往成为具有男子雄心和力量及手段的“超女”,也不过是在语言和思想、...1605年,莎士比亚写出了名为《麦克白》的悲剧——苏格兰大将麦克白从战场上凯旋而归的途中因听信女巫他能当国王的预言,便在野心驱使与其妻的怂恿下,趁国王邓肯到家中作客之机,弑君篡位。

乱臣贼子当然是不得好死,最终他落得众叛新离、兵败被杀的下场,他的妻子也因精神分裂而死。

在剧中,女巫这种超自然的“生物”(不能称之为女人,更不能称之为“男人”,因此暂且称为“生物”吧)似乎可以被看作是麦克白自己内心里潜藏的一种力量,而这力量的真实名字叫做“欲望”。

虽然,三女巫是《麦克白》中的小角色,甚至她们仅仅是具有类似人形,样貌都是很模糊的“生物”,但是正是她们的预言促使麦克白萌发了野心,又是她们的预言使麦克白执迷不悟,一意孤行直至最后彻底毁灭。

女巫的预言真的具有不可逆转的魔力吗?为什么女巫们不早不晚,偏偏在麦克白凯旋归来的时刻恭候他呢?为什么她们总是趁着麦克白处于“反常”心理状态之下道出关于未来命运的预言?细细想来,这决非偶然,似乎有理由思索一下,那觊觎王位的野心究竟是由女巫们强加给麦克白的,还是早已潜伏在麦克白内心深处的。

反复阅读剧本,可以发现,女巫们并不是外来的“恶”的化身,我们不难看出,她们来自于麦克白的内心,体现出了麦克白内心最深处,最真实的欲望,那是连他自己也不敢承认的欲望。

其实,作为一个能征善战的臣子,野心早已在麦克白内心深处暗暗滋长,只不过长期以来,它无意识地潜伏在心底,连麦克白自己也不知道。

而当他再一次立下大功,连“考特爵士”这样的封号也无法满足他的欲时,他的野心便把女巫们招唤而致了。

所以当女巫们对他说:“万福,麦克白,未来的君王!”时,他不但没有斥责这样的言语大逆不道,反而渴望听一听女巫们的解释。

由此可见,女巫们道出的并非“预言”,而是麦克白内心早已生长出来的欲望,女巫们在此处象征着欲望,它觉醒了,它切切实实地站在了麦克白的面前。

弑君夺位后,麦克白每当心神不宁,不能肯定自我时,他一定要去找女巫们讨个说法来平息内心的慌乱。

麦克白希望女巫们的预言能“使确定的事实加倍确定,从命运手里接受切实的保证”,其实恰恰是麦克白要以自己的欲望来确认茫然的命运。

因此,与女巫们对话,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麦克白在与自己的欲望对话,他要知道这“欲望”到底能支持自己稳坐王位多久,也十分想知道到底何时这“欲望”将彻底破灭。

当女巫们模棱两可的预言得到了与麦克白设想正好相反的证实后,长期以来支持他一意孤行的欲望彻底泯灭了,于是他不再找女巫对话,他直面自己即将失败的命运,甚至是死之前没说一句讨饶的话。

在莎士比亚写作麦克白的那个时期,认识自己的个性生命,证实自己的个性生命,实现自己的个性生命正是当时风行的人文主义时代所追求的时代精神。

所以莎士比亚用女巫这样的超人“生物”来体现时代的激情与需求,恰好地表现出历史的必然性。

因此关于剧中的三个女巫,我认为最切合《麦克白》的解释应该是,她们象征着麦克白内心蛰伏的欲望,她们是麦克白生命中意识化了的与意志化了的情欲力量,而且,无论这情欲是善是恶,她们都具有着强大得无法抗拒的自然力量!《麦克白》一直被认为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最阴暗的一部。

被拍摄成电影后,也引起了不少关注,相关评论多见诸报刊,而“欲望”、“野心”等话题是人们研究或评论该片的主要切入点。

但是,作为莎士比亚悲剧中的最后一部,《麦克白》的可读性以及电影《麦克白》的可观赏性还在于戏中超自然力量在事件中的作用,其中三女巫的形象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她们在戏中起到了十分特殊的作用,既带有那个时代的特征,又表达了某种深藏于人们意识深处的感觉,于是作品便增加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也因此而更加值的研究。

一、作为预言家的女巫从三女巫行动的内容上看,她们几次出场,主要都是在对麦克白的命运进行预言。

当麦克白从战场凯旋归来,女巫们分别对他表示了祝贺,但每次的称谓都不同,葛莱密斯爵士、考特爵士、未来的君王。

而第二个称谓恰恰与国王邓肯的命令内容相吻合,于是,麦克白开始相信了她们的话,进而对那第三个称谓的预言也动了心,写信给妻子,开始了他们的行动。

杀死邓肯后,麦克白一直处于惊恐之中,他主动找到女巫,寻求破解疑惑之法,于是,模棱两可的预言再次鼓起了杀人者的勇气,女巫们又为他“指明”了道路。

而这一次却是最终将他送上了不归路。

尽管她们努力为他展示了未来的图景,但麦克白并没有醒悟,他不相信那些预言会成为现实,他也不愿接受那样的现实:“愿它们所驾乘的空气都化为毒雾,愿一切相信她们言语的人都永堕沉沦!”(原剧第四幕第一场)但女巫的预言是不会错的,不管麦克白相信与否,所有的事件都是按照女巫展示给麦克白的那些图景发展的。

16、17世纪的人们仍然相信有鬼神及超自然力的存在,女巫的出现,使戏更好看、更具有神秘性。

同时,因为班柯的后代确实成为苏格兰国王,而且是詹姆斯的祖先,莎士比亚为了取悦詹姆斯,突出利用了三个女巫,影射詹姆斯继承了英王忏悔者爱德华能治病的特异功能,并提到班柯后裔的一位国王手里拿着两个权球和三根权杖(也是指詹姆斯)。

女巫对麦克白命运的预言看上去是一种偶然,是超自然力的预测,但是,命运的偶然总是存在必然之因,预言的神奇性也存在于情理基础之上。

麦克白的堕落自有他自身的原因,他的内心深处对无上权威的觊觎不是他个人的特质,而是一类人的群体心理。

阅读丈夫来信的麦克白夫人深谙个中情由:“我却为你的天性忧虑,……你希望作一个伟大的人物,你不是没有野心……你的欲望很大……要作非分的攫夺。

”正是由于这种野心的存在,具备了夺权条件的麦克白必然会采取相应的行动,而英雄麦克白的良心和道德又不愿意采取那些非法的手段,一旦叛臣麦克白采取了不正当的手段,攫取了无上权威,那么出错的英雄就会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遭受良心的拷问,但荣誉、脸面等等因素绝不会允许他改过自新,他只有继续地错下去。

“为了我自己的好处,只好把一切置之不顾。

我已经两足深陷于血泊之中,要是不再涉血前进,那么回头的路也是同样使人厌倦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