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汽修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院校汽修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院校汽修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院校汽修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研究

摘要:我国加入wto以后,汽车行业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组织模式已不能满足企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课程模块化和教学一体化的组织形式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毕业生的操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体现企业所需要的现代师徒关系。模块化和一体化教学模式也对现行的教学组织模式和教学资源提出新的要求。

关键词:汽修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模块化,一体化教学

1 引言

我国加入wto以后,引发了新一轮国民汽车消费热潮,汽车消费热潮同时带动了汽车修理、维护、销售和保养等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即汽车后市场的快速发展。飞速发展的汽车维修业,对旨在培养中高级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的高职高专汽车修理专业的课程设置

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新的就业市场需求情况下,积极开展高职高专汽车维修与检测专业模块化和一体化教学研究

和探索,是提升该专业教学质量和毕业生就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之一。目前汽车修理企业的人员配置模式体现了一种新型的现代师徒关系,这种关系是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高职高专汽车修理与检测专业毕业生培养模式就更应该体现这种现代师徒关系,才能找到进入该行业的切入点,同时也要超越现代师徒关系,以利于毕业生获得继续学习和进一步提高技能的机会。

2 课程模块化与教学一体化的融合

调查显示,自治区内开设有汽车修理及相关专业的近10所高职

汽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docx

盘县职业技术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一、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我国传统的汽修课程教育模式是以“知识为本位”,强调根据汽车维修专业各学科的基础性、系统性、完整性、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汽修基础专业知识和基本理论。尽管这一体系考虑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情况, 方便教学管理、节省财力等因素,但由于课程内容的编排,是根据结构庞大且逻辑严密的学科顺序,这对学生来说,虽然学到的知识体系是完整的,但对所要从事的职业行为过程来说却是支离破碎的。 以课程为中心,课程界限分明,各课程之间、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的授课方式,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采用“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法,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其存在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尤其体现在汽车维修专业,操作实习课程将汽车实际维修工作过程分解后再分别进行,无法体现汽车维修过程的完整性,维修技术的掌握周期长。因此,对汽修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项目式教学法的探索 项目式教学法提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展学习,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其以独立技术为单元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职业工作的行为过程,解决了现有教学模式的不足,更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针对传统的汽修课程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我们在项目式教学方面进行了实践性探索,具体做法如下: 1、教材的选用教材,作为教师和学生据以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它

的选择甚为关键。现行职业教育培训教材的内容结构基本上是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的“压缩本”,大多数的职业学校仍在按照学科系统化课程和教材按部就班地教学生、考学生,技能人才培养效率低下,中高级技能人才长期供不应求。近年来,不少学校对传统教材进行改革探索,但还是停留在某些章节的“加” 、“减”,或只对版面加以设计,使之生动活泼一些。但是,知识和技能的融合不是简单的机械的拼凑,而是靠教材开发者对职业活动的理解与把握。 目前缺乏与项目式教学相配套的教材,为确保项目式教学的实施,因地制宜开展教学,我们根据项目式教学需要,正组织子模块教师编写《汽车维修实训》、《汽车销售基础》、《汽车发动机与技能训练》、《汽车底盘与技能训练》、《汽车电器基本技能训练》、《汽车新技术与技能训练》等几种项目教材。 2、实训场地的建设 好的教材必须有好的课程实施环境相匹配,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教材的改革必须与教学的整体改革同步,才能使整个教学资源得到改造和提升。建立设备齐全、现代化的实验室、实训中心,也是搞好项目式教学的根本保证。 我校组织实验实训教学、各项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对多项技能进行了专门训练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建设专业教室,实行“讲练一体化” 。每个项目都有专门的专业教室,按照专业环境要求,布置挂图,配备必要设备、工具和教学模型,把理论教学搬到专业教室和实验室里,为项目式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师资队伍的提高

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技工院校对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向来十分重视。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如何帮助学生在学习机电课程中,从机电理论向实践运用转变,提升学生机电一体专业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同时,企业对机电人才的需求,不仅需要毕业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知识,还应具备较强的动手和实践能力。技工院校应在专业课程授课中,将专业知识与实践运用有机结合,确保学生悉数掌握,使学生具备适应企业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改革的意义 技工院校办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培养输送专业技能型人才。而就目前国内人才需求来看,机电一体化技能型人才非常短缺。企业如想在产品、工艺上有所创新和突破,离不开该领域人才支持和培养。而技工院校虽在硬件设施诸如实验设施或企业实习设备等不断完善,形式上依旧以实验验证和设备参观浏览为主,真正涉及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并不多,设计研发创新型实验更是十分短缺,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学生缺乏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场动手和现场分析能力。所以,对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十分重要。 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途径 技工院校的专业课程改革,不仅为企业、社会输送高技能人才做出贡献,更为向中职院校打造具有工匠精神人才,由培训技能型人才向培养综合型人才转变打下基础。具体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践方面,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完善机电专业课程实验实训场所硬件。机电一体化专业型人才,不仅需要对计算机、电工技术以及机械等相关知识进行熟练掌握和结合,更需要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学会综合运用,继而提升自身动手能力。在实验实训硬件完善方面,应着重从机电技术实践体系入手,以递进模式将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以及实践技术应用按掌握的难易程度,逐层传授学生。在课程改革上,学校和教师应注意不同学科的特点,进行改革的课程应适宜学生掌握。比如,机电实验室中机床以及磨具测量等实验,将此类实验融为一体,构成综合机械测量实验室,以用于机床结构调整和分析、机床刚度和精度测试、机床加工过程误差分析和控制、机床加工工艺分析、央具模具的精度检查和拆装等。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进行辅助测量和数据处理,

汽修专业教学反思doc

汽修专业教学反思 杨利彬职业学校发动机教学属教学中的机械专业的重要的一个分支,在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具有机械专业的共性。由于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和对象的不同,决定了职业学校机械专业教学又有其独特的个性。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往往漠视其中的差异,人为的拔高教学要求,导致出现一系列问题。本人经过近段时间的职业学校教学的实践,进行了多角度、深层次反思。 (一)应强化基础知识,重视文学素养 职业学校的学生相对于重点高中、普通高中的学生要差些,大多数学生是从重点、普通高中落选之后才进入职业学校。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差。许多知识是初中阶段,甚至小学阶段必须掌握的,这些学生没有掌握或掌握不牢,因而职业学校在上专业课的同时, 必须为学生补上文化这一课。只有让学生掌握了足够的基础知识,才有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二)强化能力培养,适应市场需求 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社会输送生产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能力培养是职业学校各学科教学的中心。各学科都必须在“以基础知识

为本,以能力训练为主”和“浅化理论,强化训练的总原则下开展教学,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职业学校专业课的教学在高一年级主要突出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弥补;进入高二年级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突出能力的培养,尤其要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即动手能力的培养。职业学校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与普通高中有所不同。普通高中主要是为高等院校输送合格毕业生,学生毕业时要面临高考,而目前我国高考的试题只偏重阅读与写作,因而导致普通高中的教学在能力培养上也偏重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往往比较忽视动手能力的培养。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必须具备各种能力。因此开展比赛,就职演说,组织课外活动,到附近的工厂参观、实习,都成为教学的组成部分,使他们毕业时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基层、适应用人单位。职业学校专业课的教学也只有突出能力的培养,才能适应市场需求,顺利走向社会。 (三)注重实用性,改变应试性 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实用型人才,因而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必须突出实用性。为了适应职业学校的特点,突出强调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即教学内容力求切合职业学校的实际,加强实用能力的教学,锻炼学生的实用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就业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利用教材,又要突破教材;既要突出与学生就业联系比较紧密的几种实用的教学。 (四)切忌照本宣科,提倡互动教学 如果教师不充分地备课,只是照本宣科,那么课堂对学生就会毫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

安徽机械工业学校安徽机械技师学院 “一体化”教学评价标准(试行) 为适应当前职业教育发展要求,推动我校“一体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人社部发〔2014〕96号)》、《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人社厅发〔2009〕86号)》及《一体化课程规范开发技术规程2013.1版》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标准。 一、“一体化”教学基本原则 1、将理论、技能、工作任务等教学内容设置一体化; 2、将学习、工作、工作过程等教学活动实施一体化; 3、学习区、讨论区与工作区等教学资源配置一体化; 4、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职业能力训练一体化; 5、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形象和抽象交错出现,工作与学习知行合一; 6、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养教育为一体。 二、“一体化”教学基本标准 1、以学生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载体; 2、专业能力与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同步发展; 3、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工作过程知识相结合; 4、行动导向教学与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5、工作页、教材、任务书、网络资源、说明书、指导书的综合运用; 6、学生输出的学业成果能展示、有记录、有外显; 7、学习任务完成后,师生对工作过程知识有提炼和提升。 三、“一体化”教学环节与基本规范 1、课题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发“我要学、我要做”; 2、教师演示:明白行为过程,引发“我知道”; 3、规划任务:熟悉具体内容,引发“我明白”; 4、完成任务:操作练习、动手实践,让学生“做中学”; 5、质量检测:学习效果检测评价,让学生“学中做”、感受职业氛围;

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教案

任务一、循环球转向器的解体及各个零部件的认识 一、学生拆解试验台上的循环球转向器,小组指导教师不做过多指导,提醒注意安全、规范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索拆卸的方法。 A、首先将转向器除去油污,把外部清洗干净; B、拆下转向器侧盖,取出齿扇及转向垂臂轴; C、拆下转向器前盖,取出转向螺杆与螺母总成; D、拆下循环球导管夹,拔出导管,取出全部钢球,再从螺杆上取下螺母。 要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转向螺杆螺母总成不要分解,检查时,若转向不灵活,阻力较大,发卡或出现异常时,才能将其分解。 二、循环球的结构不同,各个组拆卸下来的零部件会不同,要求每个组能够认识拆卸下来的零部件。 三、主要部件:转向螺杆、转向螺母、转向齿条、齿扇轴、循环球、导管等。 四、了解结构后,对照实物分析转向器的工作原理:(10分的加分项目,由此激起学生探索兴趣) 当转动转向盘时,转向螺杆也随之转动,通过钢球将作用力传给螺母,螺母即产生轴向移动,同时,由于摩擦力的作用,所有钢球在螺杆与螺母之间滚动,形成“球流”。钢球在螺母内绕行两周后,流出螺母进入导管,再由导管流回螺母,随着螺母沿螺杆作轴向移动,其齿条带动齿扇运动,齿扇带动垂臂轴转动,从而使转向垂臂产生摆动,通过转向传动机构使转向轮偏转完成汽车转向。学生操作解体循环球转向器,分析循环球转向器的作用,组成(学生对照图形讲述名称,并指出实物)、及原理,教师引导。每组派代表阐述,教师考评 转向螺母齿扇 调整螺栓调整垫片

任务二、循环球转向器的装配 装配要点: 1、装配前,应对所有零部件进行彻底清洗,橡胶零件均不可用汽油清洗。 2、装配时,首先按拆卸时的标记方向,把螺杆装入螺母中,然后装钢球,装钢球时,可用木棒或塑料棒把钢球轻轻敲人循环轨道内,并在导管口涂上润滑脂,要按标记一条滚道一条滚道的装复,切不可混装。 3、若没有异常,用导管夹把导管固定。然后把螺杆轴承内座圈装到螺杆轴颈上,并使其靠近止推面,再把轴承外座圈压装到上下盖止推面上,从壳体上端装入螺杆螺母总成。 4、转动螺杆螺母上的齿条处于中间位置。这时,再把摇臂轴装入壳体内,齿扇与齿条应相互啮合(装配时要注意,防止摇臂轴另一端油封弹簧跳出,造成漏油),最后按规定扭力拧紧侧盖上的紧固螺母螺栓,并在上、下盖及侧盖结合处及密封垫两面,涂以密封胶。每组同学由指导教师引导,制定出可行的循环球转向器装配方案,各组对转向器进行装配,教师考评各组学生学习情况和参与情况,装配过程中落实管理“5S”情况,并给予考核。

汽修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设计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一、教学改革的需求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它的教学模式要与汽车专业的特点相适应。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重视理论课的讲授,轻视实践课的教学。其次校企合作制度正在探索阶段,顶岗实习制度还应完善。针对上述情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学改革的目标 本次教学改革是分步骤稳步进行,改革所达到的目标分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1.近期目标 根据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学生应具有的能力: (1)能熟练应用汽车检测仪器及设备进行车辆的常规性检查和检测。 (2)具有对汽车常规故障进行检查和排除的能力。 (3)具备汽车中级维修工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4)具备对汽车发动机、底盘和电器等的教具实训台的操作和考核。 (5)具备汽车美容与装潢工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2.远期目标 根据学校教学设备投资计划,将继续加大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设备的投资力度,增强实践教学的环节,使我们的学生在毕业时除了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以外还应具备以下的工作能力:(1)能熟练应用检测仪器及设备进行车辆的常规性检查和检测。 (2)具有对汽车常规故障进行检查和排除的能力。 (3)具备汽车高级维修工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4)具备一定的解决汽车疑难杂症的能力。 (5)具备汽车美容与装潢工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三、改革的方案 根据我校设备资源及师生的素质状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 1.改变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 改变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正确处理好理论课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中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第一线的中级技能型人才,加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要求很高的专业。各中职学校为了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质、拓宽就业渠道,又都在大力推行“双证制”教育。因此,一定要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而其前提就是在研究制定教学计划时必须保证各项实习实训的时间足够。根据我校现有的教学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1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1、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工作目标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以转变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主题,争取用3年的时间,把机电一体化专业办成特色鲜明、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在同类教育中具有带头作用的国家级高职示范专业。 2、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我院的教学改革,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以优化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为重点,加强专业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高职办学模式。通过校企合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途径,把学生培养成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实践能力、能够适应机电行业中各种技术岗位群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3、机电一体化专业培训目标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体魄和心理素质,较强的机电一体化职业能力的生产第一线操作、技术和管理的实用型人才。 4、毕业生应具备的技能: (1)能够熟练操作普通机床,达到中级技工水平; (2)能熟练操作数控机床; (3)熟悉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方法和步骤,能够设计简单的工艺装备和专用机床; (4)熟悉机床电气控制、PLC、数控技术、机械工程检测技术、变流调速技术、微机和单片机控制及接口技术、能够维修简单的机电设备。 经过三年的学习,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经考试、考查合格,按要求完成毕业实习和设计,颁发毕业文凭。同时应取得教学计划要求的英语、计算机等级和相应的岗位资格证书。 5、培养计划及可行性论证 机电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对生产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我院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的需要,努力把机电一体化专业办成我院的拳头专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逐步扩大招生规模。我院师资、图书资料、实验室等条件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6、教材建设规划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教材采用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和推荐教材和自编教材相结合的教材体系。我系自编了一批实践实训补充教材,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适用的教材体系。 7、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规划师资是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的关键,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丰富工程实践经验,较高工程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和进行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 本专业师资建设规划如下: (1)继续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 (2)与国家重点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选送访问学者,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3)通过远程教育等形式,提高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水平; (4)安排教师轮流到企业挂职锻炼,使教师队伍普遍成为“双师型”教师; (5)聘任一批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尤其是请专家到校短期任教,进行科研指导; (6)加强师德教育,为人师表,敬业爱生; (7)转变教育观念,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8、实验室建设情况 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实验设施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完善,已经达到了相应课程的实验教学要求。现有电工电子实验室、机床电气控制实验室、电机拖动实验室、变流技术实验室及自控实验室、金相实验室、机械拆装实验室、机械设计实验室、机械测绘实验室、液压传动实验室、单片机原理及接口实验室、PLC与EDA

(完整)中职汽修专业教学反思

(完整)中职汽修专业教学反思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中职汽修专业教学反思)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中职汽修专业教学反思的全部内容。

中职汽修专业教学反思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私家车保有量急剧增加,汽车售后服务的人员缺口越来越大,据不完全统计,汽修人员的缺口有80万之多。中国巨大的汽车市场引来国外众多汽车集团的加入,使我国汽车车型、品种等迅速更新换代,轿车市场“老三样(桑塔纳、捷达、富康)”时代已过,换来的是车型众杂、技术先进的汽车新时代。汽车新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要求汽车售后服务人员素质必须迅速提高,维修技能不断更新才能满足汽车业发展的需要。中国社会劳动保障部已把汽修人才确定为紧缺技能型人才,在这种背景下,国内众多的中职、高职学校都相继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我校也开设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经过多年的教学和听课,结合现行汽修企业生产、人员状况、发展趋势等,我对现行汽修人才培养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理论课讲授的思考 1、课程内容必须与现代车型接轨 现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材内容从车型、维修技术等都落后于现行汽修企业,计划经济时代汽配物资较为紧缺,汽车维修作业大都以修复为主,耗时间、效益差。而现在汽配丰富、采购方便,汽车作业以养护、更换部件、调整为主.以前的汽车电子元件运用较少,汽车电路相对简单,但维修量大。而现在汽车大量使用电子元件、集成电路、电脑板等部件,结构复杂,但维修量少,诊断量多。原先的基础维修技能逐步淡化,原先的听诊及经验判断已被仪器诊断所替代.综合这些因素,作为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人员必须在中职教材的基础上作一定的调整,在理论教学中必须渗入新车型相关内容;在实训设备上须配备新型的汽车解码器等诊断设备,要突出强调现行汽修业是“七分诊断、三分修理”的状况,这样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才不会与现行汽修知识脱节。 2、理论课要坚持“理论够用" 现在的中职汽修教材理论都很全面,而且很细。而现代汽车修理中都以换件修理为主,有相当多的汽车部件只要知道其功用即可.由于汽车上大量使用电子元件,其原理相对较复杂,理解起来相对较难。现在的中职学生在学时间短,基础薄弱,如果一味追求片面高深的原理,学生学起来困难、吃力,而教师由于耗去大量时间,势必占用一定量的技能实训时间,对完成中职汽修整体教学工作带来一定影响,而且学生学习效果也很差。我认为理论课要坚持“理论够用”的原则进行教学,并且尽可能的要结合实物展示教学,如有教学条件的最好在课堂上边拆解边讲解,使学生学起

汽修专业课教学方法

【摘要】:本文通过结合汽修专业课的特点及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生源特点,在专业课的教学上采用一系列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在实践中使用技能的水平,从而提升汽修专业课的教学效果。 汽车修理对人才有着较高的要求,这与中等职业教育生源存有一定的差别,决定其培养学生专业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特殊性,那么应采取什么样的技能培养方法,才能达到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使学生在工作岗位能把所学专业理论和技能在实践中使用呢? 在中职教育中,很多教师都抱怨说,我们的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似乎学什么都没有兴趣,导致在上课时有“倒下一大片”打瞌睡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够,二是我们教师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上做得不够。在中职教育中,因为学生的生源素质相对来说较低,对中职教师在教学技巧和方法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好的教学方法我们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不同的学科有各自的具体特点和方法,汽车行业正快速发展,因而学汽修专业的学生也持续增多。本文就汽修专业课教学方法作一个初步探索。 一、创设一定的情境,做好课题的铺垫 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理解世界,渴望获得知识和探求真理并带有情绪色彩的理解倾向,学习兴趣又是在好奇心、求知欲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学习需要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就要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做好课题的铺垫,让学生对他尚不能解决的问题产生好奇,感兴趣,让其注意力指向学习目标。要做到这个点,创设一定的情境,能让学生亲自体验到,比用口头解说要好很多。所以,我们在汽车专业教学中,能够创设一些汽车故障的情境,把枯燥、刻板的汽车构造原理融化在多姿多彩的真实情境中,化抽象为直观,化刻板为生动,让学生在欢乐、活跃的氛围中学习,可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我们在讲述汽车相关气体压力过大造成的影响时,可拿气球持续加气,随着加入的气

浅谈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

浅谈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 作者:张威全 来源:《职业·中旬》2010年第02期 机电一体化是机电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改革的必要性 在当前的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学时太少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机电专业课程和其他专业课一样,教学课时被明显缩减,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面临的一大难题。 2.教学模式单一 由于原理图多、文字叙述较抽象,学生又无实物接触,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枯燥乏味,而且有关安装位置图、面板开孔图、电气接线图及安装、调试等工艺设计方面几乎均未涉足,理论教学与实际的控制系统设计、制造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3.理论与实践环节脱节 PLC教学的实践环节更应强调对象模型的实例化与控制流程的动态演示。但受控对象往往由于其体积大、质量大、价格高、维护难等因素,难以大量装备于实验室,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无法感受到工程实践中的趣味性、知识性和实验成功后的成就感,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4.生源整体素质差 由于学生多数来自中考落榜生,在接受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等方面都比较低,许多基础课的学习不够扎实。 二、改革的思路 1.制定适应新形势的教学内容 制定符合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遵循国家的有关文件精神,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

(1)关于“机电一体化”内涵的认识。机电一体化技术从学科角度来看,是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气技术、信息技术的有机统一体;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成果或最终体现来看,则是在计算机控制下由机械本体、电、气、液压以及光电器件组成的产品或设备,是一个自动化的工作系统。 (2)培养目标。机电一体化专业应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热爱祖国,热爱本职岗位,具有不断追求新知识、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踏实苦干的精神,掌握基本文化科学知识和机电一体化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对现代机电一体化产品结构调整有较强适应能力的应用型高级技工人员、技艺型操作维护人员。 2.先进教学手段的应用 (1)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课程中的原理图、梯形图、程序及电路图较多,利用Authorware、Powerpiont、Flash等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图片、动画和声音于一体,不仅仅大大减少了老师课堂上画图的时间,而且学生兴趣倍加,容易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2)联系生活,启发学生思维。课堂教学重在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既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又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对实际问题的思考能力。 (3)与时俱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了解课程最新的技术动态,并把它传授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真正的把课教好。 3.改革优化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是技术应用能力形成的重要环节,也是高职专业教育教学的重点。为了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实验技能训练。实验技能训练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的实验,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基本数据的测量、采集和基本实验方法的运用。 (2)单项技能训练。单项技能训练主要包括电子工艺实习、数控实训等,学生进行基本技能(钳工、机加工、电工)、职业基本素质(数控车、数控铣、PLC与变频技术、加工中心的编程和操作)的训练。 (3)综合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主要包括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学在实训中,采用边教、边学、边做的教学方法,融“理论、示范、练习、反馈”于一体,将“教、学、做”合而为一。学生根据实际生产任务,在不同的岗位上完成实践任务,毕业后实现“零距离上岗”。 三、建设特色课程

汽修专业建设与方案及目标

库车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 方案及目标 一、人才需求分析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汽车维修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我国汽车维修行业已基本形成了一个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一类企业为骨干,二类企业为基础,三类企业为补充,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为质量保证,各种经济成分协调发展的汽车维修网络和市场格局,较好地适应和满足了营运车辆和社会车辆的维修需求,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近几年中国的汽车产量在快速增长。2008年中国的汽车产量达到934.51万辆,升至全球第二位。截至2009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已达7619.31万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汽车保有量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与之配套的汽车维修市场更是蕴藏着无限商机。同时,由于技术的进步,生产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路条件的改善,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出现和发展,对汽车在安全、环保、可靠、快速、舒适和经济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汽车在品种,结构及性能方面越来越多样化,为适应这些变化,汽车的维修也必须相应地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据了解通过调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的近100家汽车维修企业,汽车维修人才状况却不容乐观,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结构不合理,具体表现在: (1)文化基础太差。据统计,国内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60%以上只有初中文化水平,高级工的比例仅占4%左右,技工多为农民工。在我国的汽车维修从业人员中,真正具备诊断汽车故障能力的技术工人还不足20%。(2)缺乏专业培训。我国维修人才大多是师傅带徒弟模式下的产物,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对汽车专业知识知之甚少,更谈不上精通当今汽车的电子控制技术了。 (3)维修理念落后。大多数维修工的维修理念都来自上一代老师傅,也就是说,习惯于修理作业,动不动就大拆大卸。而对于现代车辆的电控发动机、自动变速器、ABS系统、自动空调器等,更多的维修工作是诊断,“七分诊断、三分修理”,不经过诊断就盲目拆卸不但很难排除故障,反而会添加新的故障。 (4)现代维修设备和资料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因为维修理念、知识水平等问题,导致先进的诊断设备、技术资料不受重视,或在维修中不能正确、灵活地应用,维修质量不高就不难理解了。 然而近几年,汽车维修行业却已进入快速发展时代,新开的汽车“4S”店如雨后春笋,每间“4S”店都少不了汽车维修人才、管理人才。从我校汽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方案(新)

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特点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方案 -----矿山机电专业教学方法改革建设小组 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内涵 中等职业教育就是为我国培养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劳动者。学生就业是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而学校的发展必须以教学为重点,教学的重点必须以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宗旨,突出技能培养的特色。在教学方法上,主张“教、学、做合一”,即“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中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训练,在实践教学中又突出以学生“做”为主的项目任务驱动模式,就是要像在企业里一样,只给你作业要求说明或样板,自己就要用所学知识自己设计、自己制作,完成作业任务。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也以此为主线来教学,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帮助学生学的好,做的更好。 在此需要强调几点: 1、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目的是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这里的“更好”包含几层意思:①原来的教学模式也是好的,也有此目的和效果,所以在实施新的教学模式时不能全盘否定原来的教学模式,原来的教学方法还要继续灵活采用,所谓的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②更好不光是要比原来的教学效果好一些,纵向比较;更好是还要让更多的学生实实在在的有所收获,也包括横向比较。 2、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强调做和学,即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培养,既是技能技术的学习训练,更是创新思维与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非单纯的学技能。 3、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没有范本,为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始终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实施有效教学,千万不能为实施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而绞尽脑汁的完任务。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方案 1、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对常设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研讨,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制定适合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标准。 2、建设一体化课程教学规范:授课计划、教学设计及教案、考核评价模式。 3、建设一体化课程师资队伍,组织开发一体化课程讲义、校本教材。 4、探索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符合企业生产需要的现代中职教育新教学体系。 三、改革方案实施进程计划

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初探

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初探 宝山职校汽修实训组 近几年,我国汽车行业在高速发展,中职学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承担着培养汽修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如何提高学生的实操技能,适应汽车技术发展的需要?我们不仅要引进更先进的汽车实训实习装备,更要改革教学方法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便是其中的一种。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体现职业教育实践性强的特点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理论课、实验实训课的界限,将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从学生技能技巧形成的认知规律出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同步提升。“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这种教学模式创新了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了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实现了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最终实现了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境、

教师队伍与生产实践无缝对接。 二、我校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的组织和实施 我校汽修专业在校两学年的实际教学组织过程中,根据该专业所对应的工作过程,根据培养方向划分为若干个学习模块,根据特点实行项目化教学。 为保证每个模块的课程容量,一般可根据内容和课时分解为3-6个课题,每个课题又可细分为4-6个分课题(单元),以便于动作。 以在校汽修专业班级的教学安排进行说明,模块流程和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模块流程: 第一学期:钳、焊工——发动机识别、简单拆装——底盘识别、简单拆装——电气识别、简单拆装。 第二学期:发动机熟练拆装——底盘熟练拆装——电气熟练拆装。 第三学期:发动机检修——底盘检修——电气检修——考证 第四学期:整车检修-汽车维护——汽车检测——汽车驾驶——汽修专门化方向——考证 每学期将学生分成若干个教学组(一般按5人进行分组),将各组分别安排到各模块之中(各模块内又可分为4-5组),各小组每周定期进行教学循环。公共基础及专业基础课程安排在2年内模块教学之间穿插进行。第五、六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进一步提升职业技能水平。

汽修专业课教学反思教学文案

汽修专业课教学方面的一点探究 大家都知道,我们是一所职业学校。职业学校具有职业性和实践性等特点,而汽修专业有它的特殊性,所以实践教学是这个专业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与实践素质,它对形成职业岗位能力与中职教学特色、提高中职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而我们学校的资源是有限的,那么如何在学校现有的条件下,利用有限的资源,组织好实习课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尽快掌握现代维修技能呢,我主要有一下看法: 一、理论课内容必须与现代车型接轨:现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材内容从车型、维修技术等都落后于现行汽修企业,计划经济时代汽配物资较为紧缺,汽车维修作业大都以修复为主,耗时间、效益差。而现在汽配丰富、采购方便,汽车作业以养护、更换部件、调整为主。以前的汽车电子元件运用较少,汽车电路相对简单,但维修量大。而现在汽车大量使用电子元件、集成电路、电脑板等部件,结构复杂,但维修量少,诊断量多。原先的基础维修技能逐步淡化,原先的听诊及经验判断已被仪器诊断所替代。综合这些因素,作为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人员必须在中职教材的基础上作一定的调整,在理论教学中必须渗入新车型相关内容;在实训设备上须配备新型的汽车解码器等诊断设备,要突出强调现行汽修业是“七分诊断、三分修理”的状况,这样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才不会与现行汽修知识脱节。 二、理论课要坚持“理论够用”:现在的中职汽修教材理论都很全面,而且很细。而现代汽车修理中都以换件修理为主,有相当多的汽车部件只要知道其功用即可。由于汽车上大量使用电子元件,其原理相对较复杂,理解起来相对较难。现在的中职学生在学时间短,基础薄弱,如果一味追求片面高深的原理,学生学

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探析 曾元

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探析曾元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发展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结合当前职业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浅谈了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8)06-031-01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作为传统产业的机电行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显著增加。机电行业在当前工业领域的地位日趋重要,随之而来的是职业教育在培养技能型人才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作用不仅因为机电一体化专业结构本身,更重要的是该专业毕业生有着直接进入生产领域的必要技能。因此,从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角度来思考机电一体化教学体系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一、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的现状 1.机电一体专业的课程体系存在诸多问题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是机械和电子两方面,但课程体系明显偏重机械方面,如有的学校只设机床、数控机床的理论学习与实训,对电子类课程如PLC可编程控制、电力拖动及电子技术等课程设置不足。其次机电一体化专业课学时少,随着教学的深入,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的课时分配不均,这就造成学生毕业后,无法立刻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工作中,而需要花时间去学习本该在学校掌握的知识。 2、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理解困难 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理论教学。机电一体化专业课较多,个别专业的理论概念抽象,机械理论繁琐,机械、电力原理图多,学生又无实物接触,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枯燥乏味。部分结构安装图、电气接线图在安装、调试等方面的说明较为简单,学生在学习之前尚未涉足该领域,造成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存在差距,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困难。 3.机电一体化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职业院校以往的教师队伍,只要理论基础扎实,就能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但是随着我国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以及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需要教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实操功底以及与时俱进的能力。从培养能够满足现代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上讲,一支新型的机电一体化教师队伍的形成是刻不容缓的,需要职业院校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 4、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呈现下降趋势 毕业生整体素质有所下降,主要体现在:一是实际操作能力不足,学生基础理论学习盲目,基本功不扎实,对传统机械设备排斥,一味的崇尚数控、电子等新设备;二是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不够。学生往往只记住教科书或教师传授的知识,不会查阅资料获取新的知识与能力,对新型领域的知识比较淡薄。 以上这些问题,使我们迫切感到机电一体化教学应尽快规范与完善,加强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创新培养。 二、改革机电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思路 1.根据市场需要制定新形势的教学内容。 按照十二五规划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现代企业所需的技能型人

最新《可爱的汽车》教学反思

《可爱的汽车》教学反思 一.课前和学生做好了沟通,课堂流程还挺顺利的。 二.课前用《汽车总动员》影片作为开头,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 三.整节课下来,对孩子们的不同问题,不同答案,做了有针对性的评价。 我觉得在直播时有以下值得讨论 1.是否露脸,我在直播时没有露脸,因为露脸会遮挡ppt的部分内容,学生在发言时,露脸会影响课程的讲解,网速不好的同学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画面是不完成的,易导致直播画面不流畅。 2.直播时是否连麦。我在直播时采用了连麦,并且提醒孩子们也可以在对话框中将想说的答案打出来,连麦是因为能够及时与孩子们沟通问题,也能检查孩子们听课是否认真,整节课下来,孩子们的课堂参与度还是很高的,相互之间的互动也比较多。 3.关于课堂20分钟学生上传作业的数据。讲完课之后我给同学们留了20分分钟的时间进行创作,我们班有一部分孩子绘画能力较强,速度较快,在20分钟已完成作业,其他学生大部分同学在课下完成了作业,并上传作业。从批改作业来看,学生的作业还是比较认真的,有的同学画了两幅作品,作业的形式也很多样。 四.对于学生作业的评价,我是对给每一个孩子的评价语都不

一样,主要是有针对性的评价,以鼓励性的评价语为主,并且,评价语不能空泛,而要具体。 五.不足。这一节课我用时间是23分钟,主要是其中有三个与孩子们连麦的环节,网速连不上,又重新连了几次,耽误了时间。 《可爱的汽车》教学反思2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学生通过对汽车的回忆、观察,大胆的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想所思的事物表现出来,从而培养学生造型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整体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学生由兴趣出发到回忆生活中的事物,再到概括事物的特征,最后运用这些特征表现自己的创造性想法。 这节课的教学方法是用观察——分析——学习探究——直观演示——欣赏评述。这几个环节贯穿始终的。比如,开始利用汽车玩具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在参观汽车的模型过程中,对各种汽车的立体有个全方位的印象,加上老师以解说员身份简单的讲解,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然后让学生观看各种汽车图片,开拓学生的视野很思维。并问:这些汽车种类一样吗?形状有什么不同,都是什么颜色?设置这样的’问题,是让学生分析,讨论并探究,给以后学生如何画汽车做好铺垫。由于前一课时已经学过汽车的基本车法,本节课没有对汽车的表现方法进行过多的讲解面是注重在引导学生进行汽车的设计。通过欣赏各种汽车的优秀作品,扩展学生画汽车的思维,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

汽修专业教学感悟

汽修专业教学感悟 黄梅理工学校胡凯 作为一名汽修专业课教师,我来到黄梅理工学校已经有三年了,在这三年的专业教学中,我思考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汽修专业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相对紧密的专业,丰富的理论知识是学习汽修专业的基础,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是检验理论的最佳标准。 理论是基础,然而如何让学生学好这个理论确实一个大难题。汽修的理论知识并不像别的学科那样有趣,它的理论教学是枯燥无味的,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平淡的课堂往往会使一些学习积极性较差的学生昏昏欲睡,这样就会大大的削弱课堂的教学效果。 多元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不能局限在黑板和粉笔之下。我们要广泛的使用现有的设备和资源,充实课堂使课堂“活化”。在上课之处先播放一段简短的视频,用来介绍今天这节课所讲的零部件的结构或者工作原理,在视觉上先给学生们一个冲击;然后在结合从实训室拆卸下来的实物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学生们对这个零部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再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共同研究这个零部件;最后由教师总结,举例说明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怎么去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说明这个零部件在现实中有什么用,让学生深刻的记住今天所学的知识和在生活中的应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理论是基础,实践是标准,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路线 我们的教学现状大部分时间是待在课堂,然而汽修专业的特点决定了汽修专业必须走向实践。长时间的课堂教育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这样会不利于教学。合理的安排实训能够及时的让学生体会到学的东西有用,只有这样才能持久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但是,实训并不能是简单的操作,这中间需要我们的教师不断的去指导,让学生分组实训,相互监督,发现问题,找到问题,讨论问题,同时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的操作能力才能提高。学生才能学到对他们有用的操作技能。要做到在实训中检验理论,在理论中发现实践操作方法。不断的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才能有提高。 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学习的关键 汽修专业需要大量的实训,为了让学生熟悉每个零部件的工作原理和内部结构,我们需要不断的对一个零部件进行拆解和装配,刚开始学生们学习积极性很高,但是往往只持续了几个星期以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开始走下坡路。在这一点上我想了很久,我时常带着学生在黄梅的各大修理厂走动,带着他们到我们在校外的实训基地参观和实地操作,这样让学生们保持对汽车的新鲜感,让学生们感觉到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运,同时我还会时常的夸奖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保持对学习的渴望,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上就是我这三年的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感悟,有不到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指正。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设置可行性报告及调研报告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设置可行性报告 (一)专业建设基础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我院新建专业之一,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面向机电设备生产、控制,自动化生产线等方面,主要培养面向制造业,从事机电设备(数控设备、自动生产线等)的安装调试、操作运行、维护维修、营销策划、技术改造等生产一线工作,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1、专业概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2015 年开始招生,目前在校生152。 专业教学过程中,以职业能力目标指导教学目标;以职业资格标准确立课程标准;将职业技能竞赛的指导思想,教学与培训方式引入专业教学过程;“岗、证、单”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来满足订单企业对本专业毕业生知识、能力和技能的要求,有望实现培养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零间隙、专业技能与岗位规范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过渡。 2、师资情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以建设了一支校企结合、学源宽泛、结构合理、双师型的高水平教学团队为目标,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团队应该由知识、能力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兼职教师组成,但是,目前本专业教学团队共10人,在校生152 人。其中学院 专任教师6 人,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4。本专业有实验员1 名,辅导员2 名。本专业注重教学梯队建设、老中青结合,以老带新,加强专业教师的交流和经验总结,形成了专业知识过硬,教学严谨认真的优秀教学团队。 3、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情况 1)学院计算机机房:可满足机械CAD电子CAD电子设计自动化、单片机应用技术等课程的实训需要。 2)电工技术实训室:共有MES-II型通用电学实训台12台,70MHz数字存储示波器15 台及万用表等仪器实验台16 套,可承担《电工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工厂电器控制设备》等课程所实训教学。 3)PLC实训室:拥有PLC综合实训装置13台。主要面向电子信息、机电和自动化类各专 业《PLC应用技术》和《电气控制与PLC等课程的实训和课程设计。 4)高级维修电工实训室:本实训室拥有高级维修电工实训柜10台、S7-200PLC、WinC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