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夹关镇旅游总体规划A3-1011

合集下载

邛崃规划方案公示

邛崃规划方案公示

邛崃规划方案公示邛崃市是四川省成都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川东北腹地,素有“天府明珠”之称。

为了进一步提高邛崃市的城市发展水平,完善城市规划,现将邛崃市规划方案公示如下:一、背景介绍邛崃市地处川东北腹地,自然资源丰富,山水秀美,是成都市的重要后花园。

近年来,随着邛崃市经济的蓬勃发展,人口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划亟待提升和完善。

二、规划目标本次规划旨在提高邛崃市的城市化水平,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具体目标有:1.建设一个生态宜居、文化传承、产业繁荣的现代化城市。

2.优化城市布局,形成以市中心为核心,多中心结构的城市格局。

3.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加强城市交通的便利性。

4.加大对文化教育、环境保护等公共事业的投入,提高市民生活品质。

5.发展文化旅游,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吸引力。

三、规划内容1.城市布局规划重点发展邛崃市中心区、城市新区、城市副中心、特色小镇和乡村振兴等。

形成市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城市发展模式,打造多中心格局,实现城市内外融合发展。

2.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邛崃市的特色产业优势,重点发展现代农业、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等。

培育壮大中小企业,提高整体产业水平,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3.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快城市道路、桥梁、供水、供电、供气、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高供水、供电、供气等的供给能力,加强污水处理,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4.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护自然资源,修复植被,减少生活垃圾排放,提升空气质量。

加强对水源、森林、湿地等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增强城市的生态功能。

5.文化教育规划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

保护和传承邛崃市的文化遗产,加强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6.旅游发展规划挖掘和开发邛崃市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打造旅游品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建设旅游设施,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吸引更多的游客。

四、公示期限和途径本次邛崃市规划方案公示自即日起,持续30天。

新时期邛崃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的构建

新时期邛崃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的构建

新时期邛崃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的构建作者:杜科蓓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6年第04期随着当代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其对旅游产业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迎合当代社会发展趋势,邛崃市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注重强调了对自身资源的整合,并依据自身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凸显出的问题,制定了战略发展规划,最终由此打造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并推进了旅游服务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从邛崃市旅游产业资源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邛崃市战略发展规划的具体实施。

一、前言邛崃市自然资源涵盖了白鹤山、金溶洞、南河、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地质、水域条件,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该地区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并引导旅游产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为了稳固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注重强调对自身现有资源的整合,由此来打造良好的旅游空间,并就此凸显“以人为本”服务理念。

以下就是对新时期邛崃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构建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前旅游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

二、邛崃市旅游产业资源分析邛崃市旅游产业资源分布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从生物景观角度来看,邛崃市涵盖了芦沟竹海、千年古榕树、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生物景观,因而该地区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可为旅游人群打造良好的生态旅游空间,满足消费需求。

同时,从遗址遗迹角度来看,邛崃市具有古县衙遗址、土司衙门、秦汉驿道等文化遗址资源,即可满足中国传统文化传播需求。

(二)从建筑与设施资源角度来看,邛崃市具有蔡渡大桥、状元桥等交通建筑,同时其文君酒、邛崃甜皮烧鸭等地方特色商品资源可满足消费者消费需求。

此外,邛崃市在人文社会不断发展背景下,逐渐形成了祭灶节等人文活动,继而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邛崃市旅游项目内容,且就此推进了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从品牌资源角度来看,邛崃市为四川省森林城市,从而为该地区旅游产业的逐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条件。

三、邛崃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建构措施(一)整合人文旅游资源在邛崃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构建过程中强调对该地区人文旅游资源的整合是非常必要的,即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应注重结合该地区已有2300年的历史条件,将其历史文化贯穿于旅游产业中,同时注重将文君故地打造为人文旅游资源的重点项目,继而在此基础上为了旅游人群营造浪漫且动人的旅游空间,且引导其在旅游过程中被“凤求凰”文化气息所感染。

20150302邛崃市旅游业发展规划汇报文件(排精简版+(1)

20150302邛崃市旅游业发展规划汇报文件(排精简版+(1)

邛崃旅游总规解决的 三个核心问题
三个核心问题
有什么?
邛崃旅游
做什么? 怎么做?
邛崃旅游 核心问题之一
邛崃旅游 有什么?
背景
宏观政策出台
旅游业态调整 市域发展更新
资源
整体资源认知
重点资源识别 资源分类梳理
市场
大众市场 特定群体
背景
宏观政策解读
西部大开发战略:2006年,2012年 200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
特色:山地,森林,峡谷,溶洞和为此区域的主要特色。 发展方向:发展山地度假,山地运动,生态旅游。 2、中部文化旅游区 范围:平乐镇,夹关镇,道佐乡,孔明乡,卧龙镇, 临济乡,桑园镇,茶园乡。 特色:丘陵地带,以酒茶产业为特色。 发展方向:推进酒茶产业的旅游效益,结合古镇发展度假旅游。
发展方式:以四个镇为中心支撑,发展营地式的旅游方式。
5
6 7 8 9
西延线道路及白沫江一号桥
鱼跳子-宝珠山-万佛顶-花水湾 迎宾路道路黑化工程 迎宾路延伸线道路改造、景观整治工程 茶马新区片区及平落古镇风情园道路黑化、景观提升
市政道路
二级公路 市政道路 市政道路 市政道路 市政道路 配套设施 市政道路
1.43km
26km 1km 1.3km 2.3km 2km 8.9亩
定位
指导思想
发展定位 产业定位 形象定位 宣传口号
目标
总体目标
四态提升
战略
推进七个一体化 大产业战略 整合运作与阶梯发展 中心磁场战略 精品战略
定位
发展定位 形象定位
丝路古镇 ·醉恋邛崃
国内知名的生态宜居型田园新区 大龙门山带重要旅游产业示范区
宣传口号
恋山恋水恋文君、醉酒醉茶醉邛崃

邛崃的酒文化街规划方案

邛崃的酒文化街规划方案

邛崃的酒文化街规划方案1. 引言邛崃是蜀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有着丰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作为四川省乃至全国著名的酒都之一,邛崃一直以来都以其丰富的酒文化而自豪。

为了更好地挖掘和传承邛崃的酒文化,我们制定了本规划方案,旨在打造一条具有浓郁酒文化氛围的酒文化街,为游客提供深度的文化体验,同时也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2. 规划目标本规划的目标是在邛崃市中心建设一条全新的酒文化街,以便让游客深入了解邛崃的酒文化,提高旅游景点的吸引力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 打造一个具有浓厚酒文化氛围的旅游商业街。

- 提供全方位的酒文化展示和体验,包括展示邛崃的酿酒历史、传统酒器文化和酒文化艺术展示等。

- 吸引文化爱好者、美食探索者和酒文化爱好者等各类游客。

- 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相关产业的繁荣。

3. 规划内容3.1. 规划范围本规划的范围位于邛崃市中心区域,涵盖了市中心主干道及周边街区。

3.2. 建设布局酒文化街的建设将以保留和改造现有历史建筑为主,同时适当增设新建筑,形成一条有特色、有文化内涵的街道。

具体建设内容包括:- 酒文化博物馆:建设一个展示邛崃的酿酒历史、传统酒器文化的博物馆,包括实物展示、图文介绍和多媒体展示等,让游客深入了解邛崃的酒文化。

- 酒文化艺术展示中心:建设一个专门展示邛崃酒文化艺术的中心,包括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作品,让游客感受到邛崃酒文化的艺术魅力。

- 酒品展示区:设立酒品展示区,展示邛崃特色酒品的种类和制作工艺,供游客品尝和购买。

- 餐饮区:为游客提供特色酒文化美食,酒楼和小吃摊位将会是这个区域的重点建设对象。

- 商业区:规划商业区,为本地特色酒品生产企业和相关产业提供展示和销售的场所,同时也吸引其他商业机构进驻。

3.3. 街道景观设计- 酒文化街沿用传统建筑风格,以仿古建筑和青石板铺设为主,呈现出古朴典雅的特色。

- 在街道两侧种植各类花草树木,营造绿意盎然的环境。

318国道旁的川西茶悦小镇——邛崃夹关古镇

318国道旁的川西茶悦小镇——邛崃夹关古镇

318国道旁的川西茶悦小镇——邛崃夹关古镇在距离成都1.5小时车程的地方,藏着一个“小江南”!江南的烟雨朦胧、绿水廊桥、古城碉楼、万亩茶园……这里应有尽有!成都距离夹关古镇120公里左右,以前没有高速公路时,318国道和108国道从成都到雅安段是合并在一起的一条公路,到雅安后才分道,现在这条公路成都段已改造成通衢大道,叫成温邛快速通道。

现在成名高速公路也通车了,走成名高速公路大概就一个半小时时间,在夹关下高速,再开车十几分钟就到了夹关古镇,一路上公路两边全是茶树茶园,小镇正在打造“茶悦小镇”,远处的天台山,近处丘陵地凹处的小镇,非常宁静的一个小镇。

到了夹关镇,把车停在停车场,街上的人不多,也有一些和我们一样从成都过来的游客,听介绍我们来这里的同学说;新冠疫情最严重时,这里的当地人都没有带口罩。

的确,镇里没有人戴口罩,我们也放心大胆地摘下口罩。

在当地人的指点下,顺着红石拱顶桥边下到白沫江边,江边有小道顺着走,我们走走停停,开始我们的拍摄和洗肺。

夹关镇位于邛崃西南山区,距邛崃市区37公里,距国家级风景名胜天台山10余公里。

夹关是川西旅游环线上的重镇,与名山、雅安、芦山相接,境内交通十分方便。

被列为国家级综合经济开发示范镇,被誉为“四川省先进文化乡镇”、“成都市特色文化之乡”。

这个川西最早的南丝路驿站,早在2300年前就以它奇特的自然优势闻名遐迩。

它既处于天台山麓又位于平乐古镇之巅,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山水风貌雄伟壮观!古镇座落于白沫江与蒙水(鱼坝)河的交汇处,清澈透明的生态泉流径直将集镇以一河间开,形成对立的南北两岸。

在那深达1.5米的河水里,人们随时视见着成群的蟹类、鱼虾游乐其中……。

夹关镇四面环山,群山环抱,林木苍翠,白沫江穿镇而过,三桥飞跨南北两岸,中间横着一水贯穿集镇中心,碧波荡漾,水流清澈,空气清新,自然形成了'碧水倒影岸柳'的迷人景色,江边碧波荡漾,水流清澈,空气清新,自然形成了'碧水倒影岸柳'的迷人景色,乍一看有点像乐山苏稽古镇,一条河在镇中穿过,只能过人的石板桥,来来往往的人们,充满了乡村气息,第一次来到这里,就被这里的恬静生活气息所吸引,江边的吊脚楼和参天大树,江上的石板桥和钓鱼的人们,都显得格外亲切,清澈的白沫江时时刻刻都在展现着这里的人间美景。

邛崃城总体规划

邛崃城总体规划

邛崃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公众意见征集稿邛崃市人民政府二〇一八年二月目录序言 ............................................................................................................................................................... 第一章总则 ...................................................................................................................................................... 第二章落实成都市总体规划和西控要求,明确发展定位、目标、规模和空间布局 .................................. 第三章提高功能品质,全面提升城镇能级水平 ........................................................................................... 第四章科学配置资源要素,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第六章提高城市治理水平,让城市更宜居................................................................................................... 第八章转变规划方式,保障规划实施 ..........................................................................................................序言2017年4月,成都召开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应努力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为新时期成都发展指明了方向。

邛崃市平乐镇规划说明书

邛崃市平乐镇规划说明书

目录第一章现状概况 (1)一、镇域概况 (1)二、城镇概况 (4)三、现状存在的问题 (5)第二章规划背景分析 (6)一、规划背景 (6)二、原规划的分析评价 (7)三、平乐镇在《邛崃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定位 (8)第三章规划的指导思想、依据、原则 (9)一、规划的指导思想 (9)二、规划的依据 (10)三、规划原则 (10)第四章规划年限、目标及规划范围 (11)一、规划的年限 (11)二、规划目标 (11)三、规划范围 (12)第五章镇域总体规划 (12)一、环境条件辩析 (12)二、平乐镇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13)三、镇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19)四、发展目标预测 (24)五、村镇体系规划 (26)六、镇域土地整理及用地安排 (30)七、镇域土地利用规划 (32)八、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37)九、镇域旅游规划 (40)十、镇域环境保护和规划 (41)十一、镇域防灾规划 (43)第六章城镇建设规划 (46)一、城镇性质、规模、建设标准 (46)二、城镇发展用地选择 (47)三、城镇布局结构和功能分区 (47)四、城镇用地布局 (48)五、绿地系统规划 (51)六、城镇景观风貌规划 (51)七、道路工程规划 (53)八、管线工程规划 (55)九、其他市政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59)十、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 (60)十一、城镇环境保护及环卫设施规划 (63)十二、城镇防灾规划 (64)十三、新建建筑的控制 (66)第七章规划实施的措施与建议 (67)附表第一章现状概况一、镇域概况(一)地理位置、行政区辖及人口概况平乐镇地处邛崃市的西南部,镇境地形呈鸡冠状,南北长约6.5公里,东西宽约6公里。

镇域东与孔明乡、临济镇相邻;南接道佐乡;西与火井镇、油榨乡交界;北靠水口镇。

全镇幅员面积69.94平方公里,下辖21个行政村,6个街道社区。

2003年底全镇总人口31406人,9443户,其中非农业人口2705人。

西岭雪山旅游区总体规划终稿文本(09-08-02)

西岭雪山旅游区总体规划终稿文本(09-08-02)

目录前言 (1)第1章规划总则 (2)1.1规划目的 (2)1.2规划范围 (2)1.3规划期限 (2)1.4规划理念 (2)1.5规划依据 (2)第2章西岭雪山旅游区开发背景分析 (4)2.1旅游发展基础分析 (4)2.1.1自然概况 (4)2.1.2区位交通条件 (4)2.1.3社会经济条件 (4)2.2旅游发展现状 (5)2.3西岭雪山旅游开发SWOT分析 (5)2.3.1优势 (5)2.3.2劣势 (6)2.3.3机遇 (6)2.3.4挑战 (7)2.4与周边旅游景区的竞合分析 (7)2.4.1竞争——合作格局 (7)2.4.2与周边地区的竞争——合作关系 (7)第3章西岭雪山旅游区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9)3.1旅游资源类型及丰度 (9)3.1.1地文旅游资源 (9)3.1.2水域风光旅游资源 (10)3.1.3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 (10)3.1.4天象与气候景观类旅游资源 (10)3.2西岭雪山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10)3.3西岭雪山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11)第4章西岭雪山旅游区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 (14)4.1旅游市场宏观环境分析 (14)4.1.1中国旅游发展现状及趋势 (14)4.1.2 四川旅游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14)4.1.3成都经济区旅游发展现状及趋势 (14)4.2西岭雪山主要客源城市市场特征分析 (15)4.3西岭雪山目标市场定位 (19)4.3.1地域目标市场定位 (19)4.3.2专项客源市场定位 (20)4.4旅游市场预测 (21)4.4.1预测依据 (21)4.4.2游客量预测 (22)4.4.3时间节律预测 (22)第5章西岭雪山旅游区旅游发展战略与总体定位 (23)5.1战略目标 (23)5.1.1总体目标 (23)5.2.2分期目标 (23)5.2旅游发展战略 (23)5.3总体定位 (24)5.3.1目标定位 (24)5.3.2主题定位 (24)5.3.3形象定位 (24)5.3.4市场定位(详见第4章) (24)第6章西岭雪山旅游区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25)6.1旅游区总体布局 (25)6.1.1总体布局原则 (25)6.1.2旅游区总体布局 (25)6.2 旅游区功能分区 (25)6.2.1分区原则 (25)6.2.2具体分区 (26)第7章西岭雪山旅游区重点旅游项目策划 (27)7.1低山亲水游憩组团 (27)7.1.1千泉叠溪游乐区 (27)7.1.2百瀑腾空观赏区 (27)7.2中山生态休闲组团 (27)7.2.1古林逍遥休闲区 (27)7.2.2幽谷探秘跋涉区 (28)7.3高山运动体验组团 (28)7.3.1高山丛林运动区 (28)7.3.2绝顶美景揽胜区 (28)7.4杜甫文化漫步休闲组团 (29)7.4.1杜甫诗词文化感悟区 (29)7.4.2杜甫历史追忆区 (29)7.5山地冰雪文化体验组团 (29)7.5.1滑雪运动区 (29)7.5.2冰雪度假区 (30)7.5.3雪地游乐区 (30)第8章西岭雪山旅游区旅游产品体系开发规划 (31)8.1旅游产品现状与开发思路 (31)8.1.1旅游产品现状 (31)8.1.2开发思路 (31)8.2旅游产品开发设计 (31)8.2.1旅游产品开发原则 (31)8.2.2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32)8.2.3旅游产品规划 (32)8.3节庆活动产品 (33)8.3.1节庆策划原则 (33)8.3.2旅游节庆策划 (34)8.4旅游线路设计 (35)8.4.1总体思路 (35)8.4.2线路及游览组织安排 (35)8.4.3交通组织 (36)第9章西岭雪山旅游区旅游商品开发规划 (37)9.1旅游商品开发原则 (37)9.2旅游商品系列规划 (37)9.2.1旅游工艺品和纪念品开发规划 (37)9.2.2旅游土特商品开发规划 (38)9.2.3旅游食品开发规划 (39)9.3旅游商品销售网点与网络规划 (39)9.3.1旅游商品销售网点规划 (39)9.3.2旅游商品销售网络规划 (40)第10章西岭雪山旅游区旅游市场营销规划 (41)10.1市场营销目标及原则 (41)10.1.1营销目标 (41)10.1.2目标制定原则 (41)10.1.3市场营销总体战略 (41)10.2旅游市场形象策划 (42)10.2.1旅游形象策划原理 (42)10.2.2旅游形象策划的基本方法 (42)10.2.3旅游形象定位(详见第5章) (42)10.3营销策略 (42)10.3.1广告宣传 (42)10.3.2公共关系 (43)10.3.3互联网营销 (43)10.3.4宣传材料 (44)10.3.5旅游节庆促销活动 (44)10.3.6 “联姻”——借助形象叠加进行宣传 (44)10.4营销渠道和组合 (45)10.4.1营销渠道 (45)10.4.2旅游营销组合 (45)第11章西岭雪山旅游区支持保障系统规划 (47)11.1基础服务设施规划 (47)11.1.1 道路交通规划 (47)11.1.2 给排水工程规划 (48)11.1.3 电力工程规划 (49)11.1.4 邮政电信规划 (49)11.1.5旅游接待设施规划 (49)11.2保障系统规划 (52)11.2.1旅游管理体制保障规划 (52)11.2.2政策法规支持保障规划 (53)11.2.3旅游人力资源开发规划 (54)第12章西岭雪山旅游区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55)12.1土地利用规划原则 (55)12.2土地利用现状 (55)12.3土地利用规划 (55)12.3.1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55)12.3.2土地利用规划 (56)12.3.3旅游区域内用地建设与环境协调 (57)第13章西岭雪山旅游区环境保护与安全应急系统规划 (58)13.1旅游环境的保护 (58)13.1.1法规依据及原则 (58)13.1.2旅游环境保护规划内容 (58)13.2旅游环境容量分析 (59)13.3安全应急系统规划 (61)13.3.1西岭雪山可能面临的危机事件 (61)13.3.2旅游区安全管理模式 (61)13.4防灾规划 (61)13.4.1防灾体系建设 (61)13.4.2防洪规划 (62)13.4.3消防规划 (62)13.4.4抗震规划 (62)第14章项目建设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 (64)14.1投资估算 (64)14.1.1投资估算依据 (64)14.1.2建设投资估算 (64)14.1.3融资方案 (65)14.2效益分析 (65)14.2.1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65)14.2.2运营收入估算 (66)14.2.3运营成本估算 (66)14.2.4财务评价报表 (67)14.2.5盈利能力分析 (68)14.2.6不确定性分析 (68)14.3财务评价结论 (69)前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岭雪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境内,距离成都120公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主要技术规范、标准
《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2011
其他相关技术规范、标准。
3.其他相关规划与文件
《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 《邛崃市市域总体规划(2013-2020)》 《邛崃市夹关镇总体规划( 2013-2020 )》 《邛崃绿道规划设计方案》 《邛崃市天台山夹关镇生态农业园概念规划》 《夹关镇灾后重建实施规划》 《夹关场镇风貌提升方案》 《夹关镇志》
五、指导思想
规划以人为本,坚持生态优先,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挖掘夹关旅游资源,推进与周边景区 景点的资源整合,引入外部旅游消费提升夹关场镇旅游度假功能,加快灾后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建设融“生产、生态、生活”于一体的,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旅游度假小镇。
六、规划原则
6
第二章 发展条件分析
景式、立体化的国家级山水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
夹关镇 旅游型重点特色镇
功能定位:邛崃市西南片区中心城 镇,是邛崃西部地区生态、文化旅 游的服务基地,以茶文化产业、古 镇旅游开发为载体,以发展旅游服 务、商贸为主导的旅游服务型城镇。
空间结构:两带两环三城五镇
5
2、《邛崃市夹关镇总体规划(2013—2020)》
山丘生态经济区
一主两副、三单元两翼空间格局
城市综合经济区
平坝产业经济区
山丘生态经济区规划思路:
总体定位:国家级山水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 主题文化:南丝路文化为主,融合多种文化元素 产业定位:发展生态、人文旅游业 发展思路: 将西部单元整体作为大景区考虑,以南丝路文化为主线,统筹整合山水、人文资源,打造全
• 一带:白沫江城镇发展带。 • 两片:以竹林种植为主导的生竹林旅游片区、以茶产业为主导的茶田观光旅游片区; • 三组团:夹关场镇、草池、王店三个城镇组团; • 多点:多个重要功能点,包括二龙山森林公园、观光茶园、观光牧场等。
夹关镇旅游定位: •“国家级山水生态休闲旅游度 假区”的区域服务中心及重要 支撑点; •南丝路文化和茶文化主题水镇; •新型农村观光体验式旅游小镇。
三、规划依据
1.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2000) 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
3. 上位规划衔接
一、本次规划延续了《邛崃市域总体规划》和《夹关镇总体规划》中关于邛西山丘片区“国家级 山水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 的发展战略和“生态、人文旅游业”的产业定位;承接了夹关镇区域服务 中心城镇的定位和旅游型城镇的功能。
二、由于考虑到重大旅游项目的招商和场镇用地的紧张,本次规划在各乡村和草池社区的产业完 善、功能配套和土地配置上提出调整方案。
目录
第一章 规划总则 第二章 发展条件分析 第三章 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第四章 旅游市场分析 第五章 战略选择与战略定位 第六章 空间结构与重点项目策划 第七章 旅游交通及游线规划 第八章 旅游服务设施体系规划 第九章 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第十章 基础设施规划 第十一章 防灾规划 第十二章 市场营销规划 第十三章 分期建设规划与效益分析 第十四章 近期重点建设项目概念设计
甲方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4
四、上位规划分析
1、《邛崃市市域总体规划(2013-2020)》
城乡发展单元:
平坝产业经济区 城市综合经济区 山丘生态经济区
山丘生态经济区: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依托优势生态、人文、旅游资源及天府新区水库工程建
设,打造“旅游度假大区”模式,重点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与都市休闲农业。
3. 因此,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四川省委省政府的灾后重建要求,特由夹关镇人民政府委托我公 司编制夹关镇旅游总体规划,寻求夹关镇灾后产业的提升发展,并以旅游为先导促进夹关镇 社会经济的全面提升。
二、规划范围与期限
本次总体规划范围为夹关镇全域,规划面积为47平方千米。 规划期限:2014-2025年,其中重点旅游项目城市设计2014-2017年。
一、外部环境分析 二、内部条件分析
7
一、外部环境分析
1.政策环境分析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策鼎立扶持,夹关面临千载难遇跨越式发展契机
国家层面:
1.国务院关于支持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中央从资金、税费、金融、土地、就业等多方面扶持芦 山地震灾区灾后重建与产业提升发展。 2.《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要求用三年时间完成恢复重建任务,使灾区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 得以恢复并超过震前水平,为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3.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文件突出强调创新发展理念,转变旅游发展 方式,推动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 4.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镇,发展有历史记忆、 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旅游小镇,建设一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加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扎实推进乡村旅游富 民工程。 5. 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国家支持服务业、中小企业、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节能减排等专项资金,要将符合 条件的旅游企业和项目纳入支持范围。加大对小型微型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的信贷支持。 6. 优化土地利用政策:年度土地供应要适当增加旅游业发展用地。进一步细化利用荒地、荒坡、荒滩、垃圾场、 废弃矿山、边远海岛和石漠化土地开发旅游项目的支持措施。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鼓励农村集体经济 组织依法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与其他单位、个人共同开办旅游企业,修建旅游设施涉及 改变土地用途的,依法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第一章 规划总则
一、 规划的缘起 二、 规划范围与期限 三、 规划依据 四、 上位规划分析 五、 指导思想 六、 规划原则
3
一、规划的缘起
1. 2013年雅安芦山地震给邛崃市夹关镇造成惨重损失。夹关镇作为芦山地震5个重灾区之一, 灾后面临恢复重建与发展提升的重任。
2. 国务院印发《四川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明确灾区恢复重建中旅游业的先导地位, 并首次提出了“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的发展定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