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练习21留青竹刻(含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活板(解析版)课后练(部编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活板(解析版)课后练(部编版)

第25课活板本课重点 1. 了解作者及《梦溪笔谈》。

2. 了解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说明顺序。

3. 掌握“溶、帖、旋、拂、砥、讫”等6个字本课难点初步学会翻译文言文;能指出课文的说明顺序。

一、单选题1.学校文学社要从历代文人中为“花中四君子”寻找代言人,已经选定品质如兰花般芬芳的屈原作为“兰”的代言人,请你按顺序,再给“梅”“竹”“菊”匹配最合适的代言人()A.李白苏东坡陶渊明B.林逋苏东坡周敦颐C.王冕郑板桥周敦颐D.陆游郑板桥陶渊明【答案】D【解析】【分析】陆游有《卜算子·咏梅》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

故适合作为梅花的代言人。

郑板桥爱竹,百节长青的竹诗与画,为其所长。

其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竹子已经成了郑板桥的代表。

故适合作为竹的代言人。

《爱莲说》有言“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有诗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适合作为菊的代言人。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

解答这类题目,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

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在我市举行,其中的“智能机器人”板块,涵盖服务机器人、制造机器人、运动机器人等许多大量内容。

B.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市农村人口大幅减少,与十年前相比,几乎减少了一倍。

C.《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自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其新颖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造成的。

D.近年来,许多学校开展的“大课间”活动,既让学生锻炼了身体,又让校园充满了活力。

【答案】D【解析】【分析】A.成分赘余,“许多”和“大量”语义重复,可删除其一。

B.不合逻辑,减少不能用倍数,可将“一倍”改为“一半”。

C.句式杂糅,“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其新颖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造成的”将“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其新颖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和“深受观众喜爱是其新颖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造成的”两种句式杂糅,据“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深受观众喜爱”的语境,应取前者。

初中语文 中考专题训练 阅读理解(事物说明文301-330) (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 中考专题训练 阅读理解(事物说明文301-330) (含答案解析)
①“江南”自古以来,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化生命的概念,在这一文化生命中有一个不变的意象,那就是竹。在江南地区保留至今的上百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不少都与竹有关。常州的留青竹刻就是其中的一种。
②A以竹作为艺术创作的基材,其起源可追溯到古代,B鲁班削竹为雀,可见当时已有竹刻。C竹刻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时间在明中朝,至清代出现了“翻黄竹刻”和“留青竹刻”两种流派。D
①提起葡萄,人们会觉得那是令人垂涎三尺的水果。它不仅富有营养,而且被认为含有某些“魔力物质”,因此对人体具有非常突出的保健和美容功效。葡萄中的魔力物质究竟是什么?它藏身于葡萄的果肉或果皮中,还是果核中?
②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西方众多发达国家的日常食物中脂肪含量很高,因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很高。可是生活在法国南部的人群虽然也吃那些食品,但发病率却奇迹般的低,这引起了很多科学家的注意,称这一现象为“法国怪象”。
⑤留青竹刻是特有的一门雕刻艺术,它与玉石雕、象牙雕、米雕相比,具有简朴、品高、雅致的艺术特色。
⑥“简朴”主要指处理方法的朴素简洁,竹材价廉易得,我国有丰富的竹材资源可供采用。竹刻艺术品完成后,不须敷色、上漆,有自然之趣。
⑦“品高”体现在竹刻艺术之高和创作难度之高。留青竹刻之难为竹刻艺术之首,毛竹表皮的厚度一般只有0.1毫米,相当于一张办公用纸,但在竹刻师手中却是片“宽阔”的写意空间。最绝的是,表现山水、花鸟作品中深浅过渡,也得在竹子皮0.1毫米的范围内,刻成不同的薄厚。留青竹刻还力求“一刀到位”,从线条的完整、流畅,到整幅画面的神韵,均取决于此。如果力道中断,两刀刻一条线,就会明显凌乱。
④小菜蛾( )有少量食物( )能存活,食谱很广,甘蓝、紫甘蓝、青花菜、薹[tái]菜、芥菜、花椰菜、白菜、油菜、萝卜,十字花科植物通吃。它能挺过短期零下15度的严寒,能熬过35度以上的酷暑,( )夏天的暴雨( )可能大量击杀它们。上世纪90年代,许多地方面对猖獗的小菜蛾,却无药可治。易于躲避敌害的小菜蛾,逐渐成为蔬菜界的第1号害虫。

1份 说明文中的材料安置(学生版) 4,19,2018

1份  说明文中的材料安置(学生版)  4,19,2018

浦信教育 用心教育浦信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辅导科目:语文 年 级: 学 期:第二学期 课时数: 学员姓名: 学科教师:王 老 师 授课主题说明文 教学目标能熟练掌握并解答说明文的知识点以及问题。

教学重难点课外说明文的理解题和概括 授课日期及时段教 学 内 容说明文中的材料安置民间剪纸①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剪桐封弟”的故事,大约是我国关于剪花艺术最早的文书记载。

②已知的中国现存最早的剪纸作品,当属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左右出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阿斯塔那古材料安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典例知识典例浦信教育用心教育墓中的五幅麻料剪纸,根据同时出土的高昌章和十一年(公元541年)文书可以推测,这五幅“骨灰级”的剪纸作品是南北朝时期的遗物。

③剪纸用纸大体可归为三种。

第一种是普通的单色纸、蜡光纸等。

老艺人常用“毛边纸”来剪一些短期使用的纸样,它价格低廉,柔软、吸水性强且硬度适中,耐磨、耐折叠,还可以染色。

第二种是生宣纸、连史纸等。

这些中国传统手工纸能够保证纸张在经过剪刻后还能进行点色等工序。

第三种是用作衬色剪纸母本的金箔纸、银箔纸等。

箔纸带有金属色,尤其在年节剪纸中特别能渲染喜庆的气氛。

④尖头剪刀是剪纸最主要的工具,大的剪刀用来剪外形,小的剪刀则用来剪细处。

此外还需许多辅助刻制工具,很有些“十八般兵器”的阵势。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⑤剪纸是装点生活的民间艺术品,既可以是,也可以是,还可以作为。

2.2 说明文主题阅读2【2024湖北新中考语文新题型高效训练】(解析版)

2.2  说明文主题阅读2【2024湖北新中考语文新题型高效训练】(解析版)

2.2 说明文主题阅读2主题三传统文化六、一材多设问(2023云南)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

(7分)对接教材:同主题·八上第五单元“文明印迹”话题新:三大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量:1136字巧夺天工的扬派盆景江华①扬派盆景始于唐代,是中国盆景“五大流派”之一,融“诗、书、画、技”于一体,以飘逸、清秀、古雅、写意而著称,堪称中国盆景艺术的代表。

它以小见大,以景抒怀,将大自然的美景浓缩于方寸之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诗人杜甫赞誉扬州盆景:“一匮功盈尺,三峰意出群。

望中疑在野,幽处欲生云。

”扬派盆景历经几代艺人的锤炼,不仅造型精巧、意境深邃,富于装饰性;而且端庄大气、清丽古雅,是技艺与文化的完美结合。

②扬派盆景的植物选材是造景的灵魂。

在扬派盆景中,常见的植物有松、柏、榆、杨四种。

松有黑松、罗汉松等,柏有桧柏、刺柏等,榆有榔榆、白榆等,杨指的是黄杨。

黄杨是扬派盆景中的常用树种之一,明代散文家张岱在《陶庵梦忆》中就记载了一则关于黄杨盆景枯干复活的逸闻。

传统的扬派盆景以幼树为主,谓之“自幼栽培”,但成型缓慢。

现代的扬派盆景大多采用自然树桩,以缩短成型年限。

挑选树本时,首观其根,次看其本。

首选主根短、分根健硕、须根茂密的树本。

选本则要根据创作立意审视形态,一定要选理想之材,否则容易前功尽弃。

之后审视其枝条,特别是分枝和分布要有韵律。

分枝是“云片”(指盆景主体造型)出片的基础,虽可“因枝而宜”,但分布不理想,也将有碍“云片”的层次与姿态。

③扬派盆景的剪扎技艺需要深厚功力,如无多年的刻苦研习,很难掌握其精髓要领。

“剪”,指剪去不需要的部分;“扎”,指用棕榈树叶撕成的棕丝,将留下部分进行绑扎,形成理想的形态。

在剪扎过程中,扬派盆景强调依据中国画“枝无寸直”的画理,组合运用不同的绑扎方式,使不同部位的寸长之枝能有三弯,将枝叶剪扎成“枝枝平行而列、叶叶俱平而仰”的形态,以形成鲜明的层次感,营造出工笔细描之美。

江苏省泰兴市2017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试题附答案

江苏省泰兴市2017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试题附答案

江苏省泰兴市2017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初春的仙鹤湾公园,zhà暖还寒。

立春节气已过,冬天却还想把春天紧紧攥在手里,但四季轮回是gèn古不变的法则,就算冬天使出浑身xiè数,终究遏制不了一朵朵报春花zhàn放嫣红的笑脸。

2.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A. 艺术节期间举办了文艺评论活动,内容独特的文物、美术、摄影展览,以及大规模的经贸活动。

B. 想不通,九条牛也拉不回;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

C. 有评论者认为电影《驴得水》讽刺社会鞭辟入里,剖析人性淋漓尽致,值得一看。

D. 当被问及《中国好声音》为什么会有如此高关注度的问题时,作家査建英一语中的地回答:“很闹的外表,形式里边是触及灵魂的。

”3. 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 ( )....,没有语病A. 目前,我市的公共自行车炙手可热,人们只要拿起手机扫码,即可解锁骑行。

B. 泰兴市开展“交通安全”专项行动,切实减少和预防道路安全事故,保障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营。

C. 至于数学试卷的最后一题,就算是号称“学霸”的同学也未免能答对。

D. 通过《中华诗词大会》,同学们进一步认识了古典诗词之美,更加重视古诗词的积累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课文原句。

(8分)(1) 根之茂者其实遂,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流水前波让后波。

(3)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 古诗词中写了很多“难”,白居易在《观刈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夏天烈日下的割麦之难;李白在《行路难》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生动地描写了“行路之难”。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形神兼备中国画郭晓光①中国画历史悠久,在中国数千年的绘画发展史上,画家辈出,名作荟萃,在世界美术领域绽放出璀璨的光辉。

②中国画有整套独特的表现手法,不追求形象的逼真,而着力于意境的表现,要求做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中国画主要以笔墨纸砚为工具,有“书画同源”之说。

中国画的颜料由天然的植物或矿物制成。

画作以水墨为主体色,也因常用朱红色和青色,所以又称为“丹青”。

③中国画按照题材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④人物画是以人物为主体的绘画。

从传世的人物画作中,后人可以一窥中国古代帝王将相的面容,还能看到仕女图表现的宫廷生活和风俗画中展现的市井百态等。

这些画作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例如明代曾鲸的代表作《王时敏像》,画作中人物画得不大,线条流畅遒劲,形象栩栩如生;背景则大幅留白,突出了人物形象;同时配以书法题字,更彰显了人物的精神气度。

⑤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对象的画作。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认为山水蕴含着天地宇宙间无穷的奥妙,由此形成了独到的山水观。

中国的山水画常常运用散点透视法,利用远近、高低的对比,营造出江山万里、山谷深邃的立体效果,极具空间感。

例如宋代山水画的代表作《千里江山图》,这是一幅恢宏壮丽、色彩斑斓的巨幅山水作品,画卷长11.915米、高0.515米,画幅几乎是同时期《清明上河图》的两倍。

此画以略带俯视的角度横向展开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呈现出一派万象皆容的场景。

画卷采用散点透视法,远近距离分明,空间层次清晰。

在色彩表现上,该画以色调浓重的矿物颜料绘成,较同时期流传下来的其他青绿山水画作都要鲜艳。

全画除青绿主色外,还以赭石来渲染山脚、天色,并以笔墨线条皴染山石,使山峰的立体感和明暗效果格外鲜明生动。

元代书法家、鉴赏家溥光和尚在此画题跋中称其“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也”。

⑥花鸟画主要以花草树木、禽鸟鱼虫为题材。

【说明文阅读真题分类精讲】专题04:传统文化(一)(解析版)

【说明文阅读真题分类精讲】专题04:传统文化(一)(解析版)

2020年中考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说明文阅读)专题04 传统文化(一)一、(2019·江苏淮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

(18分)题跋:绵廷千年的点赞艺术马菁菁①题跋是写在书籍、字画等前后的文字的总称。

写在前面即右侧的文字称“题”,写在后面即左侧的文字称“跋”。

这是由卷轴的形式特点决定,符合中国古代从右到左、从上到下的观赏习惯的。

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订、记事等。

鉴于字画中的题跋更常见、更典型,因此以字画为例解说题跋更合适些。

②魏晋南北朝是题跋的萌芽期,那时绘画是一种职业,画师无需读书认字,主要任务就是在寺庙里画壁画,或者去宮廷画皇帝、妃子的肖像,当然不会在画上署名,只有极少的王公贵族才会在作品上留下“签名”,顾恺之就是目前所知....第一位在画作上留下签名的人。

③宋代是题跋的发展期,皇帝艺术家宋徽宗功不可没,他用瘦金体独创了一种签名——天下一人,这四个字可作花押款,就好像是自己对自己的画进行认证。

上行下效,于是更多的画家开始在画上签名.。

起初他们不敢堂而皇之的“签名”,只能愉偷的把名宇写在树干上、山峰上。

所以,如果一幅画上有画家自己的签名,那通常是宋代以后的作品.④元代是题跋的兴盛期。

到了元代,倪瓒那一批画家就彻底不顾忌“签名"。

他们的文人画,讲究"诗书入画”,有诗有序,作品才算完整,于是题跋成了书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题跋中除了签名,一般还要交代创作的时间、地点、人物,或者写首诗配合画面,生怕后人感受不到画家的情绪。

这样一來,对画家的要求就高了,不仅要会写诗,还要书法好,最重要的是会搭配,整体美观。

画画的人变了,画作自然也就不同了,就好比文艺青年喜欢往各种“无聊”的地方增加难度,并且乐此不疲。

⑤除了书画家给自己的作品写题跋,更多的收藏家、鉴赏家也为作品写题跋。

比如现存最早的山水面——隋朝画家展子虔的画作“游春图”,本来没有名字,被宋徽宗收藏后,大笔一挥,在右侧写了 "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

2021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语用+微写作”板块限时练(21)含解析

2021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语用+微写作”板块限时练(21)含解析

“语用+微写作”板块限时练(二十一)一、语言文字运用(满分20分,限时12分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每小题3分)中国人擅长在石头上进行书法创作,取________的材料气质,达到永存文字的理想。

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体量巨大、保存容易、镌刻困难、端正严肃、________等特性,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早早有所区别。

()但秉承的文明理念,拥有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一致,就是代表仪式与权力。

金属出现时,正是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键期,在如此珍贵的材料上铸造文字,与当时使用文字的重要地位相匹配。

先秦的金文,甚至更久远的甲骨文,它们的一些基本特点,包括书写方式、表达内容,以及实际功用和精神赋予,都被后来石头上的书法所继承。

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唯一的书写形式。

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

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所处环境________,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起到点题作用,又隐身于大山大水之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石文”兴起的初期,正是纸张发明的时候。

其后,石头上的书法与纸张上的书法交织前行,聪明的中国人充分利用石头与纸张不同的载体特性,________,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亘古不灭朴素无华息息相关扬长避短B.亘古不灭朴素无华休戚相关相得益彰C.亘古不变质朴无华息息相关扬长避短D.亘古不变质朴无华休戚相关相得益彰解析:选C亘古不变:从古至今永远也不会改变。

亘古不灭:从古到今,永不绝灭,形容永久的生命力。

根据文本第一处的文意理解,是在说人们选取材料的态度的执着,所以此处应该用“亘古不变”。

朴素无华:是指人的俭朴、不浮华。

质朴无华:是指人或物的内在朴实的气质特点。

根据文意此处应该用“质朴无华”。

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青竹刻(有删改)
①“江南”自古以来,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化生命的概念,在这一文化生命中有一个不变的意象,那就是竹。

在江南地区保留至今的上百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不少都与竹有关。

常州的留青竹刻就是其中的一种。

②A 以竹作为艺术创作的基材,其起源可追溯到古代,B 鲁班削竹为雀,可见当时已有竹刻。

C 竹刻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时间在明中朝,至清代出现了“翻黄竹刻”和“留青竹刻”两种流派。

D
③“留青竹刻”也称为“皮雕”是在竹子表面的一层青竹皮上雕刻图纹,然后铲去图纹以外的竹青,露出下面的竹肌作底。

④一件上好的留青竹刻,竹刻材料选用3年左右的毛竹为佳,采集时间以严冬为上,经过特殊工艺处理,竹青层变为淡淡的米黄色,洁净细腻,近似琥珀或比琥珀更雅致。

竹肌贴近竹青的薄薄的一层则变为赭色,作为底色与米黄色的竹青相互映衬,和谐自然。

竹肌历时越久颜色越深,图纹部分的竹青却淡雅如初,脂润如玉,越显古雅隽美。

⑤留青竹刻是特有的一门雕刻艺术,它与玉石雕、象牙雕、米雕相比,具有简朴、品高、雅致的艺术特色。

⑥“简朴”主要指处理方法的朴素简洁,竹材价廉易得,我国有丰富的竹材资源可供采用。

竹刻艺术品完成后,不须敷色、上漆,有自然之趣。

⑦“品高”体现在竹刻艺术之高和创作难度之高。

留青竹刻之难为竹刻艺术之首,毛竹表皮的厚度一般只有0.1毫米,相当于一张办公用纸,但在竹刻师手中却是片“宽阔”的写意空间。

最绝的是,表现山水、花鸟作品中深浅过渡,也得在竹子皮0.1毫米的范围内,刻成不同的薄厚。

留青竹刻还力求“一刀到位”,从线条的完整、流畅,到整幅画面的神韵,均取决于此。

如果力道中断,两刀刻一条线,就会明显凌乱。

⑧《古玩指南》有“竹刻作品与书画同,不过以刀代笔,以竹为纸耳”之说。

留青竹刻可以演绎名家书法,再现花鸟鱼虫的灵动,甚至还能表现云雾山水的朦胧,被誉为艺苑中的兰花、水仙,其气质、情趣自成一色。

1、文章第一段提到“竹“的形象与文化密切相关。

除了竹以外,在初中语文教
由。

(4分)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西汉“彩漆龙纹竹勺“,纯熟地使用了透雕和浮雕两种技法,这是现存最早的竹刻出土文物。

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⑦段划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_说明方法,它直接说明了_________ ___,结合上下文又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请联系全文内容概括留青竹刻的雅致体现在:(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以下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江南“自古就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一个文化生命概念。

B.留青竹刻的出现标志着竹刻终于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C.刘青竹刻用来打底的竹肌,其色泽会随时间产生变化。

D.留青竹刻的简朴主要表现为原材料的物美价廉。

1.示例:(1)莲(1分)(2)《爱莲说》(1分)(3)象征洁身自好的(君子)品格(1分)
2. 选择:C(1分)理由:这段文字是按时间顺序(1分)说明了竹刻艺术的发展/历史(1分),这句话所举的例子是西汉时期的,处在春秋战国和明中期之间(1分),所以应选C处。

3. 列数字作比较(1分,需两个都对)毛竹表皮之薄(1分)留青竹刻创作的难度之高/留青竹刻所需技艺的高超(2分留青竹刻”1分,“难度高”或“技艺高超”1 分)
4. (1)(留青竹刻的)竹青层经特殊工艺处理,色泽古雅隽美。

(2分)⑵(留青竹刻)呈现出与书画作品一样的(清新)气质和情趣。

(2分)
5. C(3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