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物原卟啉Ⅸ8亚铁螯合酶
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考试试卷(1825)

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A型题(41分,每题1分)1. 下列所描述体内物质代谢的特点,错误的是()。
A.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在体内共同参与代谢B.体内各种物质的分解、合成和转变维持着动态平衡C.物质的代谢速度和方向决定于生理状态的需要D.各种物质在代谢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的答案:解析:进入人体的能源物质超过需要时可被人体通过合成糖原、脂酸及脂肪等途径加以贮存。
2. 下列选项中,符合tRNA结构特点的是()。
[西医综合2010研]A.3′末端多聚A尾B.反密码子C.开放阅读框D.5′末端的帽子答案:B解析:tRN的二级结构形似三叶草,具有四个茎和三个环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tRN的二级结构从5′3′依次为:HU环+反密码子环+TΨ环+结构。
每个tRN分子中都有3个碱基与mRN上编码相应氨基酸的密码子具有碱基反向互补关系,可以配对结合,这3个碱基被称为反密码子,位于反密码环内。
三项,真核mRN的结构为5′帽结构+5′非翻译区+编码区+3′非翻译区+3′多聚腺苷尾,因此,5′末端含有帽子结构m7GpppN(7甲基鸟嘌呤三磷酸核苷)、3′末端含有多聚尾,中间含有开放阅读框,是mRN的结构特点。
3. 真核生物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启动tRNA是()。
A.丙氨酰tRNAB.甲酰甲硫氨酰tRNAC.亮氨酰tRNAD.赖氨酰tRNA答案:解析:蛋白质合成的起始密码UG编码甲硫氨酸。
在真核生物中翻译起始时与甲硫氨酸结合的tRN为甲硫氨酰tRN,在原核生物中翻译起始时与甲硫氨酸结合的tRN为甲酰甲硫氨酰tRN。
4. 紫外线照射引起DNA最常见的损伤形式是生成胸腺嘧啶二聚体,在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这种变化的叙述中,哪项是正确的?()A.可看作是一种移码突变B.可由包括连接酶在内的有关酶系统进行修复C.不会终止DNA复制D.是由胸腺嘧啶二聚体酶催化生成的答案:B解析:5. 在双链DNA的WatsonCrick结构模型中()。
产物原卟啉Ⅸ8亚铁螯合酶

• 迟发性皮肤卟啉症(porphyria cutaneatarda): 表现为皮肤光敏感增强,是由于该酶活性降低 50%所致。
• 6 粪卟啉原氧化酶 (coproporphyrinogen oxidase) • 是一种线粒体酶,只对Ⅲ型粪卟啉原有作 用,对Ⅰ型粪卟啉原没有作用。 • Ⅲ型粪卟啉原进入线粒体,被转变为原卟 啉原Ⅸ。
N N HOOC Fe
2+
胆 红 素 的 生 成 过 程
N
N
血红素
HOOC 2O2
+ NADP H+H
血红素加氧酶
H N
Fe3+ CO+H2O N
NADP+ H N H N
O
O
四)铁利用的分子调控
• 铁调控蛋白(iron regulatory ,IRP): • 能与某些mRNA的茎环结构特异结合,控制 翻译,对铁浓度变化发生反应的蛋白质。 在铁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分IRP-1和 IRP-2。 • 铁反应元件(iron responsive ,IRE): • 特异性的mRNA的茎环结构。有七种在铁代 谢中发挥作用的蛋白质的mRNA含有IRE。
• 还原剂如维生素C,胃内低的pH可将3价铁还原 为2价铁,有助于铁与配体的解离,提高铁在消化 道中的利用率。 • 正常胃功能的缺陷,使铁的吸收大大减少。
• 铁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小肠,尤以十二指肠吸收量最大。吸 收形式是游离铁和血红素铁,当以血红素的形式进入时, 在黏膜细胞的细胞质中铁从卟啉环上被释放出来。 • 在管腔表面、细胞质内、黏膜细胞之间和毛细血管床均存 在调控铁转运的机制。 • 黏膜细胞去铁铁蛋白的合成是调节铁通过黏膜-毛细血管 表面转运的机制之一。 • 当机体不需要铁时,大量合成去铁铁蛋白与铁结合,阻止 铁向毛细血管床转移。这些铁被排入小肠肠腔,从而不被 吸收。 • 当机体铁缺乏时,不合成去铁铁蛋白,也就不阻止铁向体 内转运。
临床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选择题试题

临床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选择题试题1、肽链含有下列哪种氨基酸时易发生β-转角?()A、AlaB、ArgC、GlyD、HisE、Pro答案:E脯氨酸(Pro)为亚氨基酸,它的α-N在固定五原环上,形成肽键时会造成肽链的拐角。
2、糖酵解途径中,哪种酶催化的反应产物对该酶有正反馈作用?()A、葡萄糖激酶B、丙酮酸激酶C、磷酸甘油酸激酶D、6-磷酸果糖激酶-1答案:D反应产物对本身的反应通常是负反馈调节,但1,6-二磷酸果糖(6-磷酸果糖激酶-1的反应产物)可正反馈调节6-磷酸果糖激酶-1,有利于糖的分解。
3、构建cDNA文库时常要将mRNA逆转录成cDNA,下面对逆转录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能以RNA链为模板合成cDNA链B、具有RNaseH活性C、以4种NTP为底物D、具有DNA聚合酶活性E、合成cDNA时需要引物答案:C4、哺乳类动物体内直接催化尿酸生成的酶是()。
A、尿酸氧化酶B、黄嘌呤氧化酶C、腺苷脱氨酶D、鸟嗓呤脱氨酶E、核苷酸酶答案:B在哺乳类动物体内,黄嘌呤氧化酶催化次黄嘌呤氧化成黄嘌呤,再进一步氧化成尿酸。
5、带电颗粒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首先取决于下列哪项因素?()A、电场强度B、支持物的电渗作用C、颗粒所带净电荷数及其大小D、溶液的pH值E、溶液的离子强度答案:C颗粒电荷数及其大小决定其泳动速度,这是用电泳分离物质的依据。
6、冈崎片段是指()。
A、DNA模板上的DNA片段B、随从链上合成的DNA片段C、前导链上合成的DNA片段D、引物酶催化合成的RNA片段E、由DNA连接酶合成的DNA答案:B随从链上合成的DNA片段是不连续的小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7、辅酶与辅基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量不同B、化学本质不同C、与酶结合部位不同D、与酶结合紧密程度不同答案:D辅酶是一类可以将化学基团从一个酶转移到另一个酶上的有机小分子,与酶蛋白结合疏松,用透析法容易与蛋白部分分开的有机小分子;辅基与酶蛋白结合较为紧密,不能通过透析或超滤的方法除去,在酶促反应中,辅基不能离开酶蛋白。
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生长基因血液的生物化学(二)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生长基因、血液的生物化学(二) (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A型题1.人体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百分比是•**%•**%•**%•**%**%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B2.血液的pH平均是•**•**•**•****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B3.与血浆相比,血清中没有的物质是• A.凝血酶• B.白蛋白• C.纤维蛋白原• D.触珠蛋白• E.纤溶酶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C4.下列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其含氮量在血液中最多的是• A.尿素• B.肌酸• C.肌酐• D.尿酸• E.游离氨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A5.决定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离子是•**+•**C.白蛋白• D.球蛋白• E.纤维蛋白原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C6.正常成人血浆蛋白质含量是•**~30g/L•**~50g/L•**~70g/L•**~80g/L**~90g/L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D7.在血浆蛋白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是• A.γ-球蛋白• B.β-球蛋白• C.白蛋白• D.α1-球蛋白• E.α2-球蛋白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C8.将血清蛋白质在pH8.6的缓冲液中进行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泳动最慢的是• A.γ-球蛋白• B.β-球蛋白• C.白蛋白• D.α1-球蛋白• E.α2-球蛋白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A9.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的正常范围是•**~1.0•**~2.0•**~2.5•**~3.0**~3.5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C10.在肝中合成最多的血浆蛋白质是• A.α2-球蛋白• B.β-球蛋白• C.纤维蛋白原• D.白蛋白• E.凝血酶原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D11.绝大多数血浆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 A.肾• B.骨髓• C.脾• D.肌肉• E.肝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E12.下列物质中,肝不能合成的是• A.白蛋白• B.纤维蛋白原• C.凝血酶原• D.纤连蛋白• E.γ-球蛋白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E13.下列不属于糖蛋白的是• A.白蛋白• B.纤维蛋白原• C.凝血酶原• D.纤连蛋白• E.γ-球蛋白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A14.关于血浆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血浆蛋白质在肝合成• B.血浆蛋白质都属于分泌型蛋白质• C.血浆蛋白质通常不具有遗传多态性• D.所有血浆蛋白质的含量均维持恒定• E.血浆蛋白质都是糖蛋白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B15.下列关于白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单纯蛋白质,不含任何糖基• B.在生理pH条件下带负电荷• C.分子量小,故在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中不起主要作用• D.在碱性介质中电泳时比所有球蛋白泳动快• E.半饱和硫酸铵可使之从血浆中沉淀出来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C16.下列属于血浆功能性酶的是• A.淀粉酶• B.肌酸激酶• C.乳酸脱氢酶• 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E.凝血酶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E17.不属于血浆功能性酶的是• A.磷脂酰胆碱胆固醇酰基转移酶• B.脂蛋白脂肪酶• C.肾素• D.胰脂肪酶• E.前激肽释放酶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D18.关于红细胞成熟过程中的代谢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核红细胞能合成DNA,而网织红细胞不能• B.有核红细胞能合成蛋白质,网织红细胞亦可• C.网织红细胞能进行氧化磷酸化,而成熟红细胞不能• D.糖酵解是成熟红细胞获得能量的唯一途径• E.网织红细胞能进行磷酸戊糖途径,而成熟红细胞不能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E19.成熟红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是• A.游离氨基酸• B.葡萄糖• C.游离脂肪酸• D.糖原• E.酮体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B20.关于成熟红细胞内ATP的用途错误的是• A.维持钠泵的正常运转• B.维持钙泵的正常运转• C.维持红细胞膜上脂质与血浆脂蛋白中的脂质进行交换• D.用于胆固醇的合成• E.用于葡萄糖的活化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D21.有关成熟红细胞代谢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靠糖酵解供能•**主要用来维持红细胞膜的钠泵、钙泵功能C.红细胞内的糖酵解主要通过2,3-BPG支路生成乳酸• D.人红细胞内的谷胱甘肽是主要的抗氧化剂• E.红细胞内有少量MHb产生,但可以在还原酶催化下使其还原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C22.关于2,3-BPG的叙述错误的是•**,3-BPG是红细胞内能量的贮存形式•**,3-BPG与去氧血红蛋白的亲和力高•**,3-BPG降低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3-BPG调节血红蛋白的运氧功能**,3-BPG与氧合血红蛋白的亲和力高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E23.2,3-BPG的功能是• A.使组织中Hb与氧的亲和力降低• B.使组织中Hb与氧的亲和力增加• C.使Hb与CO2结合• D.使肺中Hb与氧的亲和力增加• E.使肺中Hb与氧的亲和力降低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A24.红细胞中还原型谷胱甘肽不足,易引起溶血,缺乏的酶是• A.葡萄糖-6-磷酸酶• B.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C.葡萄糖激酶• D.磷酸果糖激酶• E.己糖激酶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B25.红细胞中GSSG转变为GSH时主要的供氢体是•**•**•**+H+•**+H+**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D26.不能使Hb-Fe3+还原成Hb-Fe2+的物质是•**+H+•**+H+•**D.维生素C**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E27.有关ALA合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酶催化的反应是限速步骤• B.该酶存在于网织红细胞的线粒体• C.辅酶是磷酸吡哆醛• D.受血红素的反馈抑制• E.雄激素能抑制该酶的活性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E28.成年人生成红细胞生成素(EPO)的主要器官是• A.肝• B.肺• C.肾• D.胰• E.小肠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C29.有关EPO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主要在肝合成• B.是一种糖蛋白• C.促进血红素和Hb的合成• D.促进原始红细胞的繁殖和分化• E.是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节剂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A30.1分子血红蛋白中含有血红素的数目是•**•**•**•****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DB型题• A.白蛋白• B.血红蛋白• C.血浆铜蓝蛋白• D.载脂蛋白• E.免疫球蛋白SSS_SIMPLE_SIN1.结合脂肪酸的是A B C D E分值: 1答案:ASSS_SIMPLE_SIN2.运输脂类的是A B C D E分值: 1答案:DSSS_SIMPLE_SIN3.的是运输O2A B C D E分值: 1答案:BSSS_SIMPLE_SIN4.结合铜离子的是A B C D E分值: 1答案:CSSS_SIMPLE_SIN5.结合抗原的是A B C D E分值: 1答案:E• A.转铁蛋白• B.铁蛋白• C.血浆铜蓝蛋白• D.触珠蛋白• E.白蛋白SSS_SIMPLE_SIN6.与血浆中大部分铜结合的是A B C D E分值: 1答案:CSSS_SIMPLE_SIN7.可与血红蛋白结合,防止血红蛋白丢失的是A B C D E分值: 1答案:DSSS_SIMPLE_SIN8.铁的转运载体是A B C D E分值: 1答案:ASSS_SIMPLE_SIN9.体内铁的主要贮存形式是A B C D E分值: 1答案:BSSS_SIMPLE_SIN10.不含糖基的是A B C D E分值: 1答案:E•**合酶•**脱水酶C.亚铁螯合酶• D.磷酸吡哆醛• E.红细胞生成素SSS_SIMPLE_SIN11.血红素生物合成的调节酶是A B C D E分值: 1答案:ASSS_SIMPLE_SIN12.催化原卟啉Ⅸ与Fe2+生成血红素的酶是A B C D E分值: 1答案:CSSS_SIMPLE_SIN13.ALA合酶的辅酶是A B C D E分值: 1答案:DSSS_SIMPLE_SIN14.位于胞质的酶是A B C D E分值: 1答案:BSSS_SIMPLE_SIN15.缺乏可引起贫血的是A B C D E分值: 1答案:EX型题1.有关血液的叙述正确的有• A.血液凝固后出现的透明溶液为血清• B.主要由于胆汁酸盐的存在而使血浆呈黄色• C.血清与血浆相比前者没有纤维蛋白原• D.制备血清必须添加抗凝剂SSS_SIMPLE_MULA B C D分值: 1答案:A,C2.以下属于血液基本功能的有• A.运输营养物质• B.调节酸碱平衡• C.防止大出血• D.防止血管阻塞SSS_SIMPLE_MULA B C D分值: 1答案:A,B,C,D3.关于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图谱,叙述正确的有• A.泳动最快的是白蛋白• B.泳动最慢的是β-球蛋白• C.区带最深的是γ-球蛋白• D.区带最淡的是α1-球蛋白SSS_SIMPLE_MULA B C D分值: 1答案:A,D4.具有运输作用的血浆蛋白质有• A.白蛋白• B.载脂蛋白• C.转铁蛋白• D.血浆铜蓝蛋白SSS_SIMPLE_MULA B C D分值: 1答案:A,B,C,D5.下列血浆蛋白中,属于急性时相蛋白的有• A.α1-抗胰蛋白酶• B.α1-酸性糖蛋白•**反应蛋白D.纤维蛋白原SSS_SIMPLE_MULA B C D分值: 1答案:A,B,C,D6.白蛋白的功能包括• A.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B.运输脂肪酸• C.运输胆固醇• D.结合某些药物SSS_SIMPLE_MULA B C D分值: 1答案:A,B,C,D7.属于糖蛋白的血浆蛋白质有• A.白蛋白• B.触珠蛋白• C.转铁蛋白• D.免疫球蛋白SSS_SIMPLE_MULA B C D分值: 1答案:B,C,D8.关于血浆蛋白酶抑制剂的叙述正确的有• A.都属于糖蛋白• B.都含金属离子• C.主要是α1-抗胰蛋白酶• D.防止蛋白酶对组织结构蛋白的水解SSS_SIMPLE_MULA B C D分值: 1答案:A,C,D9.成熟红细胞具有的代谢有• A.糖酵解• B.谷胱甘肽代谢•**,3-二磷酸甘油酸支路D.磷酸戊糖途径SSS_SIMPLE_MULA B C D分值: 1答案:A,B,C,D10.红细胞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时会导致•**+H+生成减少B.溶血• C.含巯基的膜蛋白被氧化• D.含巯基的酶被氧化SSS_SIMPLE_MULA B C D分值: 1答案:A,B,C,D11.关于2,3-BPG支路的叙述正确的有• A.是红细胞糖酵解的侧支途径•**,3-BPG可增强血红蛋白对O2的亲和力•**,3-二磷酸甘油酸的生成大于分解**,3-BPG的最主要功能是储备能量SSS_SIMPLE_MULA B C D分值: 1答案:A,C,D12.参与成熟红细胞中2,3-BPG支路代谢的酶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B.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3-BPG磷酸酶D.丙酮酸羧化酶SSS_SIMPLE_MULA B C D分值: 1答案:B,C13.使红细胞内2,3-BPG水平增加的因素有• A.位于高原• B.气道阻塞• C.贫血• D.饥饿SSS_SIMPLE_MULA B C D分值: 1答案:A,B,C14.成熟红细胞内磷酸戊糖途径生成的NAPDH+H+的作用有• A.使红细胞内的GSSG还原为GSH• B.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 C.促进2,3-BPG的生成• D.与血红蛋白的运氧功能有关SSS_SIMPLE_MULA B C D分值: 1答案:A,B15.含有血红素的物质有• A.细胞色素• B.血红蛋白• C.肌红蛋白• D.过氧化物酶SSS_SIMPLE_MULA B C D分值: 1答案:A,B,C,D16.合成血红素的主要原料有• A.乙酰CoA• B.甘氨酸• C.琥珀酰CoA**+SSS_SIMPLE_MULA B C D分值: 1答案:B,C,D17.关于血红素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有• A.多种细胞能合成血红素• B.合成的起始和最末阶段均在线粒体中•**脱水酶是血红素合成的调节酶**在细胞质内合成SSS_SIMPLE_MULA B C D分值: 1答案:A,B18.可诱导ALA合酶合成的物质有• A.血红素• B.红细胞生成素• C.杀虫剂• D.铅SSS_SIMPLE_MULA B C D分值: 1答案:B,C19.关于血红素合成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有• A.血红素具有反馈抑制作用• B.重金属具有抑制作用• C.雄激素具有诱导作用• D.红细胞生成素具有促进作用SSS_SIMPLE_MULA B C D分值: 1答案:A,B,C,D20.以下物质属于血红素合成代谢中间物的有•**B.胆色素原• C.原卟啉原Ⅸ• D.胆红素SSS_SIMPLE_MULA B C D分值: 1答案:A,B,C二、问答题1.何谓血浆?何谓血清?两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SSS_TEXT_QUSTI分值: 3答案:离体的血液在不加抗凝剂的情况下静置,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称为血清。
光动力治疗下生殖道病变相关试题及答案

光动力治疗下生殖道病变相关试题及答案1、不属于光动力的禁忌证的是()A、高敏体质者B、对红光等激发光源过敏C、卟啉症患者或已知对卟啉过敏D、已知对局部ALA、凝胶或溶液中任何一种成分过敏E、浸润癌2、光动力治疗的注意事项中,患者治疗前()小时尽量少饮水,尽量避免敷药期间上厕所A、0.5B、1C、1.5D、2E、2.53、以下关于光动力原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氨基酮戊酸(ALA)是一种亲水性小分子化合物,在血红素合成途径中作为前体物质,本身无光敏活性B、当给予外源性ALA后,其被增生活跃细胞的选择性吸收,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生成内源性光敏性物质原卟啉ⅨC、由于增生活跃的细胞中胆色素原脱氨酶活性升高,原卟啉Ⅸ生成增多,亚铁螯合酶活性降低,原卟啉Ⅸ转化为血红素减少,导致其在病变细胞内大量蓄积D、在特定波长的光照下原卟啉Ⅸ被激活,吸收光能并把能量传递给周围的氧分子,生成单态氧、氧自由基等活性氧物质,通过氧化损伤作用破坏靶组织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引起靶细胞的凋亡和坏死,达到治疗目的E、红光(波长630~635nm)可有效激发原卟啉Ⅸ,是目前ALA-PDT唯一的光源4、()是外阴ALA-PDT治疗时的主要不良反应A、疼痛B、红斑C、水肿D、瘙痒E、烧灼感5、以下关于宫颈LSIL治疗的意义相关描述中,以下不正确的是()A、具有较高自愈性,原则上应予观察B、50-60%的患者诊断后两年内可转为正常C、20-40%的病变会持续存在D、10-20%的患者会进展为HSIL,需手术治疗E、伴有高危型HPV18+的病例进展风险升高6、ALA给药时需考虑药物浓度(质量分数)和用量。
女性下生殖道疾病常用ALA药物浓度为()%。
用量应根据实际敷药面积确定A、5B、10C、15D、20E、25答案:ADEAED。
卟啉生成及代谢过程

卟啉生成及代谢过程*导读:卟啉或其前体[如δ-氨基-r-酮戊酸(ALA)和胆色素原(PBG)]生成,浓度异常升高,并在组织中蓄积,由尿和粪中排出.临床表现主要累及神经系统和皮肤。
……血红素,一种含铁的色素,参与血红蛋白的组成,存在于机体内所有组织.血红素生物合成途径见8种不同的酶参与8步合成步骤,第1个酶和最后3个酶存在于线粒体中,而中间步骤中的酶存在于胞液中.1.ALA合成酶,是血红素生物合成途径的第一个酶,它催化甘氨酸和琥珀酰辅酶A聚合成ALA.该酶积聚在线粒体的内膜且需要5′-磷酸吡哆醛作为辅酶,不同的基因把红细胞和非红细胞的ALA合成酶进行编码.2.ALA脱水酶,存在于胞液中,它使2分子的ALA脱去2分子的水而合成单吡咯---PBG.铅抑制ALA脱水酶,是由于它取代了酶中的锌(酶活性所必需的金属).琥珀酰丙酮是一种ALA的结构类似物,它是最强的酶抑制剂,可见于遗传性酪氨酸血症病人的尿和血中.3.PBG脱氨酶催化4分子PBG聚合产生线性四吡咯,即HMB.有两个PBG脱氨酶的同功酶:一个只存在于红细胞中,而另一个则存在于非红细胞中.这两种PBG脱氨酶的同功酶是由不同的信使RNAs(mRNAs)进行编码,这些mRNAs是由一个单基因通过交替的转录和嫁接而被转录.4.尿卟啉原Ⅲ聚合酶催化HMB形成尿卟啉原Ⅲ,这涉及分子内重排和影响D环的定向(HMB分子最右边的吡咯环见大环闭合形成尿卟啉原Ⅲ.当该酶缺乏时,HMB则自发环化,没有反向的D环,而形成尿卟啉原Ⅰ.5.胞液中,尿卟啉原脱羧酶催化尿卟啉(8个羧基的卟啉)中羧甲基侧链的4个羧基连续脱去产生7个羧基卟啉,6个羧基卟啉,5个羧基卟啉,最后形成粪卟啉原Ⅲ(一个4个羧基的卟啉).此酶也能催化尿卟啉原Ⅰ形成粪卟啉原Ⅰ.6.哺乳动物细胞中的粪卟啉原氧化酶是一种线粒体酶,它催化粪卟啉原Ⅲ的吡咯环A和B上的丙基脱去羧基和2个氢成为这些位置上的乙烯基而形成原卟啉原.这种酶不能代谢粪卟啉原Ⅰ.7.原卟啉原Ⅸ氧化为原卟啉Ⅸ是由原卟啉原氧化酶起中介作用,该酶催化原卟啉原Ⅸ中心脱去6个氢原子.8.亚铁螯合酶,催化铁嵌入原卟啉,是血红素生物合成的最后一步.该酶并非对铁有特异性,它也能催化一些其他金属的嵌入例如锌.代谢途径的中间体仅存在于细胞内,正常排泄的量很少.他们的分子大小,溶解度和其他的性质相互间差异很大.ALA,PBG和卟啉原是无色和无荧光的.原卟啉,最后的中间体,唯一被氧化的卟啉.氧化的卟啉受到长波紫外线照射时呈红色荧光.漏到细胞外液的卟啉原自动氧化为卟啉而排泄.然而,一定量的未氧化的粪卟啉原可能排泄在尿中.ALA,PBG,尿卟啉,7羧基,6羧基和5羧基的卟啉是水溶性的,大部分排泄在尿中.粪卟啉(一个4羧基卟啉)是排泄在尿和胆汁中.硬卟啉(一种3羧基卟啉)和原卟啉(一种2羧基卟啉)很难溶解于水中,而不能由肾脏排泄.它们出现在血浆中,被肝脏摄取,然后排泄在胆汁和粪中,它们也可积聚在骨髓.血红素合成的控制血红素合成最多在骨髓,在那里血红素和有氧转输功能的血红蛋白结合,而在肝脏,则多数和细胞色素结合,它是电子转输蛋白.在肝脏大多数细胞色素是细胞色素P-450酶,它代谢药物和许多其他外源的和内源的化学品血红素生物合成在肝脏和骨髓的调控机制是不同的.在肝脏血红素合成是限速的,它受到第一个酶,ALA合成速度的控制酶1).正常肝细胞中酶活性十分缓慢,在肝脏为应答各种化学疗法而需要制造更多的血红素时,酶的浓度显著地上升.酶的合成也受细胞内血红素量的反馈控制,当游离的血红素浓度高时,合成就降低.某些药物和激素诱导肝细胞制造更多的ALA合成酶,血红素及细胞色素P-450.在骨髓,血红素由成红细胞和仍保留有线粒体的网织红细胞制造,然而循环中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则不能形成血红素.红细胞系内血色素合成至少部分受到细胞摄取铁过程的调节.骨髓细胞表达某些途径中酶的红细胞系的特异形式.红细胞系的特异ALA合成酶受到在mRNA中的铁应答元素的调节,它也部分受到为形成血红蛋白而合成血红素的组织特异调节.。
原卟啉病是怎么回事?

原卟啉病是怎么回事?*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原卟啉病的病理病因,原卟啉病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原卟啉病病因*一、发病原因1.原卟啉病的卟啉代谢紊乱发生于骨髓中的幼红细胞和肝细胞骨髓、肝脏、血液的网状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内的铁螯合酶缺乏(血红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的最后一种酶),因而导致原卟啉蓄积,患者此酶的活性只是正常人的10%~20%。
2.本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疾病具有不同的表现度或不全的外显率。
多数基因携带者并不出现症状,因而家族中,时常可以发现一些人虽然没有临床症状,但其红细胞、血浆和粪中有较轻程度的生化异常。
3.遗传因素所致生化的缺陷使原卟啉和红细胞的球蛋白结合很不牢固,游离的原卟啉从红细胞和肝脏进入血浆,在血浆中与白蛋白及血红素结合。
骨髓或肝脏或两者产生过多的原卟啉,这种原卟啉能吸收光能,原卟啉分子在逐渐回复到原来的状态时,吸收的光能便发出荧光并形成游离的化学基团以及过氧化物。
*二、发病机制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位于染色体18q21.3的亚铁螯合酶基因缺陷,使催化原卟啉Ⅸ与亚铁离子合成血红素所需的亚铁螯合酶缺乏,导致原卟啉Ⅸ在体内蓄积过多。
游离原卟啉可从红细胞和肝脏进入血液,在皮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沉积,引起皮肤光敏反应。
但原卟啉Ⅸ水溶性差,脂溶性强,对皮肤、骨、牙齿等组织亲和力差,因而皮肤损害较轻,骨及牙齿无原卟啉沉积。
亚铁螯合酶缺陷是由于酶编码区基因突变引起,携带同样基因缺陷的家族成员中临床和卟啉代谢表现差异很大,虽然大多数基因缺陷患者有卟啉代谢异常,但无临床症状,而且父子遗传者罕见。
因而推测决定此病临床表现的等位基因不止1个。
此外,本病代谢异常男性较女性多见,原因不明。
原卟啉主要经胆道从粪便中排出,本病所致肝损害为原卟啉在肝组织中沉积所致。
肝脏可从血浆中清除大量的原卟啉,肝脏分泌大量原卟啉时可使毛细胆管阻塞造成胆汁淤积。
原卟啉从毛细胆管上皮细胞排泄速度受限制,可使原卟啉在肝细胞内蓄积,胆汁淤积干扰细胞内氧化磷酸化反应,导致细胞死亡,肝组织纤维化。
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考试试卷(2635)

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A型题(41分,每题1分)1. 真核生物经转录作用生成的mRNA是()。
A.间隔区序列B.多顺反子C.内含子D.单顺反子答案:D解析:真核基因转录的一条mRN分子对应编码一种蛋白质,称为单顺反子。
原核生物转录后产生的mRN分子可串连多个相关蛋白质的编码序列,称为多顺反子。
2. 下列哪类物质对ALA合成酶起反馈抑制作用?()A.尿卟啉原ⅢB.胆色素原C.线状四吡咯D.血红素答案:D解析:L合酶是血红素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其活性可受到酶结构及酶含量的双重调节。
当血红素的合成速度大于珠蛋白的合成速度时,过多的游离血红素既可对L合酶具有别构抑制作用,过量的血红素又可被氧化成高铁血红素,后者是L合酶的强烈抑制剂,而且可作为辅阻遏因子结合并激活阻遏蛋白,从而阻遏L合酶的合成。
3. 下列哪种组织不能氧化酮体?()A.脑B.肾C.心肌D.肝答案:D解析:因肝脏缺乏氧化酮体所需的琥珀酰o转硫酶和乙酰乙酸硫激酶,所以不能氧化酮体。
4. 紫外线照射引起DNA最常见的损伤形式是生成胸腺嘧啶二聚体,在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这种变化的叙述中,哪项是正确的?()A.不会终止DNA复制B.是由胸腺嘧啶二聚体酶催化生成的C.可由包括连接酶在内的有关酶系统进行修复D.可看作是一种移码突变答案:C解析:5. 对大多数基因来说,CpG序列高度甲基化()。
A.抑制基因转录B.促进基因转录C.与基因转录无关D.对基因转录影响不大答案:A解析:pG岛甲基化范围与基因表达程度呈反比关系。
处于转录活化状态的基因pG序列一般是低甲基化的;不表达或处于低表达水平的基因pG序列高度甲基化。
6. 下列哪个不是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应用范围?()A.分析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B.筛选相互作用的DNA分子C.分析蛋白质功能域D.新药设计答案:B解析:7. 启动子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 铁代谢 • 一)铁代谢概况 • 铁是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铁硫蛋白、 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氢酶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氧的运输、生物氧化和酶促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 在酸性pH时,铁为2价状态。在中性和碱性pH时, 为3价状态,此时铁与负电荷原子缓慢形成多核 复合体,产生聚集和沉淀,进而引发病理损伤。
四)铁利用的分子调控
• 铁调控蛋白(iron regulatory ,IRP): • 能与某些mRNA的茎环结构特异结合,控制 翻译,对铁浓度变化发生反应的蛋白质。 在铁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分IRP-1和 IRP-2。 • 铁反应元件(iron responsive ,IRE): • 特异性的mRNA的茎环结构。有七种在铁代 谢中发挥作用的蛋白质的mRNA含有IRE。
3铁蛋白
• 铁蛋白是参与铁储存的主要蛋白,由蛋白多肽外壳和中央 铁-氢氧化物-磷酸盐核心组成。 • 脱辅蛋白质-即去铁铁蛋白(apoferritin)由H亚基和L亚基 以不同的组合方式的24个亚基组成。同一物种不同组织来 源的铁蛋白电泳迁移率不同。 • 有核的血细胞和心脏以H亚基为主,肝和脾以L亚基为主。 • 大量的铁储存于肝细胞,网状内皮细胞和骨骼肌中。 • 铁与蛋白结合比率不是恒定的,当铁超负荷时,会超过新 合成的去铁铁蛋白的储存能力,在铁蛋白邻近区域出现铁 沉积-含铁血黄素(hemosiderin)。 • 血浆铁蛋白的浓度低,但与机体铁储存量密切相关。
• 还原剂如维生素C,胃内低的pH可将3价铁还原 为2价铁,有助于铁与配体的解离,提高铁在消化 道中的利用率。 • 正常胃功能的缺陷,使铁的吸收大大减少。
• 铁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小肠,尤以十二指肠吸收量最大。吸 收形式是游离铁和血红素铁,当以血红素的形式进入时, 在黏膜细胞的细胞质中铁从卟啉环上被释放出来。 • 在管腔表面、细胞质内、黏膜细胞之间和毛细血管床均存 在调控铁转运的机制。 • 黏膜细胞去铁铁蛋白的合成是调节铁通过黏膜-毛细血管 表面转运的机制之一。 • 当机体不需要铁时,大量合成去铁铁蛋白与铁结合,阻止 铁向毛细血管床转移。这些铁被排入小肠肠腔,从而不被 吸收。 • 当机体铁缺乏时,不合成去铁铁蛋白,也就不阻止铁向体 内转运。
• 在正常生理状况下,大概1/9的转铁蛋白分子被铁 饱和,4/9半饱和,4/9不含铁。
• 未饱和的转铁蛋白有助于预防感染。
• 某些微生物如一些嗜盐弧菌(存在于部分 牡蛎、贝类中)他们是铁依赖的,在通常 情况下不致病。但当人体出现铁超负荷时, 血清转铁蛋白被饱和,出现血清游离铁。 进食这些食物后,会发生迅速的进行性感 染。 • 正常个体进食这些食物,不会有症状。
1转铁蛋白
• 血清中与铁转运相关的蛋白质叫转铁蛋白 (transferrin),是一种在肝脏合成的β-糖蛋白, 在一条多肽链中含有两个铁结合位点,3价铁与 转铁蛋白结合的亲和力高, 2价铁不能结合。 • 不同物种中铁与转铁蛋白结合的常数不等,从某 种意义上讲,转铁蛋白过量的区域没有游离的铁 离子。
2乳铁蛋白
• 乳铁蛋白(lactoferrin)有两个金属结合位点,是一种糖蛋白, 与铁的结合永远不会饱和,牛奶中含有的铁几乎完全与乳 铁蛋白结合。存在于粒细胞中,细菌感染时释放出来。 • 乳铁蛋白有抗菌作用,保护新生儿免受胃肠道感染。微生 物需铁,乳铁蛋白通过结合游离铁,从而抑制其生长。 • 大肠杆菌则通过释放竟争性的铁螯合剂,特异性地将铁转 运到他们体内,从而能在乳铁蛋白有存在情况下增殖。 • 乳铁蛋白还有利于牛奶中铁的转运和储运。
二)含铁蛋白
• 铁可通过原卟啉Ⅸ(protoporphyrin Ⅸ)环与蛋白 质结合。亚铁原卟啉复合物叫血红素(heme),高 铁原卟啉复合物叫血色素(hematin)。 • 含血红素的蛋白包括肌红蛋白(储存氧)、血红 蛋白(运输氧)、以血红素为辅基的酶(如过氧化 物酶、过氧化氢酶、鸟苷酸环化酶、线粒体细胞 色素等)。 • 血红素蛋白在其它章节介绍。 • 非血红素蛋白包括铁蛋白、转铁蛋白、许多在活 性位点含铁的氧化还原酶类和铁硫蛋白。
• 当细胞铁浓度高时,铁调控蛋白-1(IRP -1)具有顺乌头酸酶活性。 • 当细胞铁浓度低时,没有酶的活性,此时 该蛋白能够和铁反应元件(IRE)结合。
• 当铁浓度较低时: • 1)铁调控蛋白-1(IRP-1)与转铁蛋白受 体mRNA中的铁反应元件(IRE)结合,减少受体 蛋白的降解和增强受体蛋白的合成。 • 2)IRP-1与去铁铁蛋白mRNA中的IRE结合, 使翻译速度下降,去铁铁蛋白浓度降低。
4其它非血红素含铁蛋白
• 非血红素含铁蛋白还可参与酶促反应,大 多参与氧化还原反应。铁氧化还原蛋白 (ferredoxin)中的铁需与硫结合,进行电子 的传递。
三)铁在小肠中的吸收
• 铁与大分子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高亲和力导致很 少形成自由铁盐,铁不会在通常的排泄途径中丢 失。只能通过不能再利用的组织(表皮、胃肠黏 膜)的腐烂完成。健康成年男性每天损失1mg, 月经、分娩期的妇女丢失更多。
• 共同作用的结果:使铁能被增殖细胞利用。 • 铁浓度较高时, IRP-1对IRE结合减少。 • 使增殖细胞摄取的铁减少,铁转而储存于肝脏。
• IRP-2也能对不同的铁浓度发生发应,铁 浓度低时,合成增加,铁浓度高时,通过 蛋白酶体降解增加。 • IRP-2能在低氧状态下发挥作用, IRP- 1不能。
• 细菌的生长分泌需要铁。 • 通常转铁蛋白对铁的紧密结合使铁不被利 用,但发生酸中毒,pH降低会显著降低转 铁蛋白对铁的结合力,有较多细菌生长所 需铁,使个体易发感染。 • 如糖尿病患者。
• 转铁蛋白受体(transferring receptor) • 是一种跨膜蛋白,两个亚基通过二硫键相连成异源 二聚体. • 每个亚基都有跨膜片段和胞外区, • 胞外区由大概67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是转铁蛋 白结合位点。 • 在酸性溶酶体基质中,铁离子释放。 • 受体-脱辅转铁蛋白复合物回细胞表面。 • 在细胞表面脱辅转铁蛋白释放到血浆中重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