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第2节 液体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 压强 第2节 液体的压强-课件

hB
A B
C
练习:比较压强
A B
水
C 盐水
研究液体的压强
一、观察液体对容器壁的压强
2、液体对容器侧壁的压强
(1)压强计放入水中,橡皮膜转
向各个方向,结论:
(2)橡皮膜放入水中不同深度。
(3)同种液体,橡皮膜放入水中 同 一深度。结论:
(4)不同液体,橡皮膜放入液体 中同一深度。结论:
作业:
这一 样个 的人 人所 才受 有的 学教 问育 。超
过 了 自 己 的 智 力 ,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2)水中深度越深,压强越 大
液体压强还和其它因素有关吗?
实验(3)和液体密度有关吗?
酒
精
水
研究和密度关系要注意什么?
液体压强还和其它因素有关吗?
实验(4)和液体多少有关吗?
实验:用探头放入水底
和液体重力及体积无关
实验(5)和容器形状有关吗?
和装液体容器的形状无关
实验:把探头放入水中ຫໍສະໝຸດ 一深度3、实验结论(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液体越深,压强越大 (3)同种液体,深度相同处,压
强相等 (4)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 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实验结论
(5)液体内部压强和容器形状无关; 和液体重力无关。
三、液体压强产生原因 液体有重力,液体有流动 性。
G
深度:自由液面到某处的竖 直距离。
1、压强计:用途,用法、 原理。
二、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2、实验
(1)、器材
(2)、步骤 和记录
(1)探头放入水中同一深度,向 不同方向转动,观察U型管两边 液面差,并记录。(只观察方向)
第九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的知识点

9.2液体压强知识点归纳一、液体压强的特点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1)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盛装液体的容器底有压强(2)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液体对容器壁及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测量液体压强的仪器:压强计(1)压强计使用前,U 形管液面应相平,用手轻压橡皮膜,U 形管左右两侧液面会出现高度差,若两侧液面几乎无变化,说明橡皮膜漏气(或压强计漏气或压强计气密性不好)(2)若压强计使用前,U 形管两侧液面不相平,说明橡皮管混入太多空气,应重新安装U 形管。
(或应拆除橡皮管重新安装,使U 形管两侧液面相平)(3)压强计是通过用U 形管(左右)两侧(液面)高度差来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的(这种方法是转换法)3、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采用控制变量法)(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在同种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3)同种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4)液体内部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二、液体压强的计算1、公式:P =ρgh2、单位:P 的单位是Pa ,ρ的单位是kg/m 3,g=9.8N/kg,h 的单位是m 。
3、公式中的h 叫深度不叫高度,h 指研究的某点到自由液面(液面与空气接触的面)的竖直距离。
如图所示: A H C C H A BH BD4、由公式可知: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与液体的质量,重力,体积及容器形状,底面积等因素无关。
(无直接的关系)5、此公式只适用于计算静止的液体产生的压强。
三、补充:如图为三个底面积相同但形状不同的容器,内盛等深的水,则1、图(1)形状规则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力等于水的重力,即F=G 水 图(2)形状不规则,底小口大,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力小于水的重力即:F<G 水 图(3)形状不规则,底大口小,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力大于水的重力即:F>G 水2、计算形状不规则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力时,应先根据P =ρgh 求出压强,再根据 F =PS 计算压力。
第9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

3、下表是小明同学利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液体 压强所测得的部分数据:
实验 次数
1
深度h/cm
3
橡皮膜在水 中的方向
朝上
U形管左右液面 高度差h/cm
2.6
2
3 4 5 6
6
9 9 9 9
朝上
朝上 朝下 朝左 朝右
5.4
8.2 8.0 8.2 8.2
4 (1)实验所得的数据有一组是错误的,其实验序号为___。 (2)综合分析上列实验数据,归纳可以得出液体压强的规律: 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a.______________,该结论是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2、3 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___的数据的出来的。b.________________, 3、4、5、6 该结论是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的数据得出的。
大小
2.液体压强公式: P =ρ gh 测量仪器:压强计
课堂练习:
1. 如图13-5所示,瓶中水从小孔A、B处 流出,说明液体对容器的 侧壁 有压强, 从B孔射出的水喷得更急些,说明液体的 压强随 深度 的增加而增大。
2.如图13-6所示,容器中盛有一定量的水,静止 放在斜面上,容器底部A、B、C三点的压强PA、 PA<PB<PC PB、PC的大小关系是: 。
2.甲、乙两个容器中盛有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 则 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大。
甲
乙
3.三个底面积相同的形状不同的容器装有等高 的同种液体。哪个容器底受到的压强大。 甲 S h 乙 S
丙 S
课堂小结
1、液体压强的特点。 2、液体压强的计算。 3、连通器
产生原因: 受重力影响并具有流动性 1.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液 体 压 强 特点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 的压强相等 5.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 压强越大 1.只由液体密度与深度决定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件第九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共25张PPT)

相平。
3.连通器的应用 水位计
自来水供水系统
船闸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
课堂练习
如图所示,玻璃管两端开口处蒙的橡皮膜绷紧程度相同。 将此装置置于水中,下图中的哪幅图能反映橡皮膜受到 水的压强后的凹凸情况( C )
A
B.
C.
D.
课堂练习
一只饮料瓶,其侧壁有a、b两个小孔并用塞子塞住,瓶 内盛有一定质量的水,如图所示,把饮料瓶放入煤油中, 当瓶内、外液面相平时,拔出a、b两个小孔上的塞子, 则( B ) A.a、b两个小孔均有煤油流入 B.a、b两个小孔均有水流出 C.煤油从a小孔流出,水从b小孔流入 D.水从a小孔流入,煤油从b小孔流出
解:因为是估算,海水密度取 1103 kg/m3,g取 10 N/kg,脚背的面积近似取 S 130 cm2 1.3 102 m2。
则7 km深处海水的压强为:
p gh
1103 kg/m3 10 N/源自g 7 103 m =7 107 Pa
脚背受的压力 F pS 7 107 N/m2 1.3 102 m2 9.1105 N
原来由于细管子的容积较小,几杯水灌进 去,其深度h是很大了,能对水桶产生很大的 压强。这个很大的压强就在各个方向产生很大 的压力,把桶压裂了。
带鱼生活在深海中。为什么 我们在鱼市上看不到活带鱼?
课堂练习
1.压强计是研究液体压强的仪器。当把压强计的 金属盒放入液体内部的某一深度时,观察到的现象 是U形管两边液面高__度__差_,这个现象说明_液__体__内__部___。
2.同种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 强都相等。
保持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看液 体内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压强的关系。
3.同种液体内部压强,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9.2液体的压强》

如何计算液体内部的压强
§思路: 设想在液面下有一深度为h、截面积为s的液柱。
计算这段液柱产生的压强,就能得到液体内部深度 为h处的压强公式。
理想模型法
h
●
h
S
公式推导步骤:
1、这个液柱的体积:
V=sh
2 、这个液柱的质量:
m=ρv=ρSh
3、这个液柱对平面的压力是: F=G=mg=ρgsh
4、平面受到的压强:
二、实验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因素
• 提出问题: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有哪些呢? • 猜想与假设:方向? 深度? 密度? •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用控制变量法 • 分析数据,总结结论: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242021/8/24Tuesday, August 24,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242021/8/242021/8/248/24/2021 9:44:32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242021/8/242021/8/24Aug-2124-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242021/8/242021/8/24Tuesday, August 24, 2021
(3)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器材: 压强计,大烧杯,水,盐水,刻度尺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 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b.同种液体内部压强,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第九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

3.同种液体内部压强,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h:研究点到 自由液面的 竖直距离。
增大探头在水中的深度,看看液体内部的压强与 深度有什么关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换用不同液体,看看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内部的 压强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二、液体压强的大小
S平面上方的液柱对平面的压力
带鱼生活在深海中。为什么 我们在鱼市上看不到活带鱼?
三、连通器
1.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实验3
2.连通器的特点:连通器里装同种液体,当液体不 流动时,连通器个部分中的液面总是相平的。
假设容器底部有一竖直膜 片,分析下图中p1与p2的大 小。
如果p1、p2大小不相等,会 发生什么现象? 右侧液面下降,最后当 液体静止时,两侧液面 相平。
2
假设脚背所受压力的大小相当于n个成年人所受重力
9.1 105 N n 1500 2 6 10 N
利用公式 p gh 计算的时候,密度单位必须 用kg/m3,深度的单位要用m。
帕斯卡裂桶实验
帕斯卡在1648年表演了一个著名的实验: 他用一个密闭的装满水的桶,在桶盖上插入一 根细长的管子,从楼房的阳台上向细管子里灌 水。结果只用了几杯水,就把桶压裂了,桶里 的水就从裂缝中流了出来。 原来由于细管子的容积较小,几杯水灌进 去,其深度h是很大了,能对水桶产生很大的 压强。这个很大的压强就在各个方向产生很大 的压力,把桶压裂了。
甲
乙
3.三个底面积相同的形状不同的容器装有等高 的同种液体。哪个容器底受到的压强大。 甲 S h 乙 S
丙 S
4.(1)一个装满水的烧杯,放入一木块,烧杯 底受到的压强有何变化? (2)一个未装满水的烧杯,放入一物体水未 溢出,烧杯底受到的压强有何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分析实验结果,探讨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执行能力。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解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2.教师讲解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深度等因素的关系,并通过示例和图示进行讲解,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液体压强的特点。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浮沉、潜水员潜水和上升等,帮助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实际意义。
3.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探究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等因素的关系。通过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学生能够系统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4.知识应用: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液体压强相关的现象,如船舶浮沉、潜水员潜水和上升等。通过知识应用的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液体压强的实际意义,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液体压强的理解和感受,并讨论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等因素的关系。
2.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9.2液体的压强 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九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课题第九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课型新授课课时二课时教材地位《液体的压强》是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的内容,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压强的概念、压强的计算方法。
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
学习本节内容能巩固前面的内容,让学生懂得除固体产生压强,液体也会产生压强,气体也会产生压强,为后面的物理学习奠定基础。
所以本节课是联系前后知识的桥梁,是物理知识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节课讲述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方法及过程,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理念。
学情分析学生虽然刚学完固体产生的压强,但对于液体内部也会产生压强肯定很陌生,甚至不相信,特别是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重力、容器的大小、形状、底面积等因素无关可能难以理解,因此通过实验探究改变学生心中的固有想法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的压强;知道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液体压强的分布规律。
(4)能利用液体内部压强的分布规律解释分析一些简单的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总结液体的压强分布规律,让学生初步体会实验归纳的研究方法。
(2)实验和理性思维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物理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难点:推导压强的计算公式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微小压强计、大烧杯、水(学生自备)、盐2.教师演示器材:玻璃管(侧面开口)、微小压强计、大烧杯、水、玻璃管(两端开口)、橡皮膜3.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资源安排设计意图时间分配情景引入固体由于重力对支撑它的物体有压强,那液体也受到重力的作用,液体对支撑它的物体也有压强吗?多媒体展示深海带鱼和梯形大坝提问:带鱼生活在深海中,为什么我们市场的带鱼不是活的?为什么大坝要做成上窄下宽梯形状的?学生思考并回答:既然液体也有重力,那对支撑它的物体应该也有压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4.毛细现象 (1)两种表现: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上升及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下降。 (2)产生原因 毛细现象的产生与表面张力及浸润现象都有关系。 如图所示,甲是浸润情况,此时管内液面呈凹形,因为水的表面张 力作用,液体会受到一向上的作用力,因而管内液面要比管外高;乙是 不浸润情况,管内液面呈凸形,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液体受到一向下的力, 因而管内液面比管外低。
高中同步新课标·物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3.玻璃烧杯中盛有少许水银,在太空轨道上运行的宇宙飞船内,水 银在烧杯中呈现的形状是图中的( )
解析:选 D
因为水银不浸润玻璃,所以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其
形状只由表面张力决定,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水银的表面要收缩至最小, 因而最终水银成球形,D 正确。
高中同步新课标·物理
高中同步新课标·物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1.液体表面具有收缩趋势的原因是( A.液体可以流动
)
B.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小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 C.与液面接触的容器壁的分子对液体表面层分子有吸引力 D.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
解析: 选 D 由于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 所以表面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表现为引力,这种引力使液体表面层的 相邻部分之间有相互吸引的力(即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具有收 缩的趋势,D 正确。
解析: 这是由于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比固体分子间的作用力要 小, 液体分子的移动比固体分子的移动更容易, 所以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 液体的扩散速度要比固体的扩散速度快。
高中同步新课标·物理创新方源自系列丛书2.液体的表面张力 (1)表面层:液体与气体接触的表面形成的薄层。 (2)表面张力:使液体的表面 紧绷 的力或说促使液体表面 收缩 的力。
棉线圈将成为圆形,C 正确。
高中同步新课标·物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6.液晶的分子排布与液体和固体都有区别,这种排布使液晶既像 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又具有各向异性,图中的 ________(填“甲”或 “乙”)是液晶分子排布示意图。
解析:液晶和某些晶体的特性相同,具有各向异性,分子排列是有 序的,因此图乙是液晶分子的排列。
)
A.液体内部的分子分布比液体表面的分子分布稀疏 B.小液滴成球状,是由于液体表面层分子斥力作用的结果 C. 液面为凸形时表面张力使表面收缩, 液面为凹形时表面张力使表 面伸张 D.非晶体的结构跟液体非常类似,可以看做是粘性极大的液体
解析:选 D 液体内部分子分布比液体表面分子分布紧密,A 错误; 小液滴成球状,是由于液体表面层分子引力作用的结果, B 错误;无论 液面为凸面还是凹面,表面张力总是使表面收缩, C 错误;非晶体结构 跟液体相似,一般表现为各向同性,D 正确。
高中同步新课标·物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典例 2]
[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浸润液体在细管里能上升 B.不浸润液体在细管里能下降 C. 在建筑房屋时, 在砌砖的地基上要铺一层油毡或涂过沥青的厚纸, 这是为了增加毛细现象使地下水容易上升 D.农田里如果要保存地下的水分,就要把地面的土壤锄松,可以减 少毛细现象的发生
高中同步新课标·物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1.(上海高考)液体与固体具有的相同特点是( A.都具有确定的形状 B.体积都不易被压缩 C.物质分子的位置都确定 D.物质分子都在固定位置附近振动
)
解析:选 B 确。
液体与固体具有的相同特点是体积都不易被压缩,B 正
高中同步新课标·物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2.关于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为什么水中游禽会时不时用嘴抹擦身上的羽毛?
解析:游禽在用嘴把油脂涂到羽毛上,使水不能浸润羽毛。
高中同步新课标·物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4.液晶 (1)液晶的物理性质 ①液晶具有液体的 流动性 ; ②液晶具有晶体的光学 各向异性 。 (2)液晶分子的微观结构 从某个方向分子排列整齐有规则,从另一方向分子排列杂乱无章。 (3)液晶的用途 液晶可以用作显示元件,在生物医学、电子工业、航空工业中都有重 要应用。
高中同步新课标·物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3.浸润和不浸润现象及毛细现象 (1)浸润:一种液体会 润湿 某种固体并 附着 在固体的表面上的现象。 (2)不浸润:一种液体不会 润湿 某种固体,也不会附着在固体表面上 的现象。 (3)毛细现象:浸润液体在细管中 上升 的现象,以及不浸润液体在细 管中 下降 的现象。 (4)毛细管内外液面的高度差与毛细管的内径有关,毛细管内径越小, 高度差越 大 。
高中同步新课标·物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3)表面特性:表面层分子之间的引力使液面产生了表面张力,使液体 表面形成一层绷紧的膜。 (4)表面张力的方向:表面张力的方向和液面相 切,垂直于液面上的各条分界线,如图所示。 3.表面张力及其作用 (1)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具有收缩趋势,使液体表面积趋于最小。而在 体积相同的条件下,球形的表面积最小。 例如,吹出的肥皂泡呈球形,滴在洁净玻璃板上的水银滴呈球形 (但 由于受重力的影响,往往呈扁球形,在完全失重条件下才呈球形)。 (2) 表面张力的形成原因是表面层 ( 液体跟空气接触的一个薄层 )中分 子间距离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 (3)表面张力的大小除了跟边界线长度有关外,还跟液体的种类、温度 有关。
天然存在的液晶很多吗?
解析:天然存在的液晶并不多,多数液晶是人工合成的。
高中同步新课标·物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1.液体的微观结构 液体中的分子跟固体一样是密集在一起的,液体分子的热运动主要表 现为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的振动,所以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但液体分 子只在很小的区域内有规则地排列,这种区域是暂时形成的,边界和大小 随时改变,有时瓦解,有时又重新形成,导致液体具有流动性。 2.液体表面张力的形成 (1)分子间距特点: 由于蒸发现象, 液体表面分子分布比内部分子稀疏。 (2)分子力特点:液体内部分子间引力、斥力基本上相等,而液体表面 层分子之间距离较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高中同步新课标·物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 典例 1] ( )
在完全失重状态下的宇宙飞船中,液体表面的形状将是 B.球形表面 D.不能确定
A.椭球形表面 C.和容器形状有关
[思路探究]
(1)表面张力的作用是使液体表面收缩到最小面积。 (2)完全失重时重力好像完全消失。
高中同步新课标·物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1.用细管蘸肥皂水,吹出球形的肥皂泡是因表面张力所致( 2.缝衣针漂浮在水面上是因表面张力所致( 3.液体表面层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稀疏(
1 正确。
)
) )
解析:1.吹出球形的肥皂泡是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使肥皂泡呈球形, 2.缝衣针漂浮于水面上是由于表面张力使水面像张紧的橡皮膜,支 撑缝衣针,2 正确。 3.液体表面层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稀疏,3 正确。
[解析] 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效果是使液体表面具有收缩到最小表面
积的趋势,在体积相等的各种形状的物体中,球形物体的表面积最小;在 地球上,液滴因所受重力的影响不能忽略而呈扁平形状,表面近似于椭球 形,若在完全失重状态下的宇宙飞船中,无论液体多大,在表面张力的作 用下都将呈球形,B 正确。
[答案] B
【总结提能】 表面张力与浮力不同 液体表面施加的向上的力属弹力范畴, 是表面要恢复形变引起的(恢复 形变的力源于表面张力),不同于浮力;浮力是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 面的压强差产生的。
[答案]
ABD
浸润、不浸润问题的注意点
【总结提能】 浸润和不浸润是由液体和固体共同决定的, 液体浸润固体, 沿着附着 层要扩张,不浸润固体附着层的面积收缩。
高中同步新课标·物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2.关于浸润和不浸润及毛细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银是浸润液体,水是不浸润液体 B.在内径小的容器里,如果液体能浸润容器壁,则液面成凹形,且 液体在容器内上升 C.如果固体分子对液体分子的引力较弱,就会形成浸润现象 D.两端开口,内径不同的几支细玻璃管竖直插入水中,管内水柱高 度相同 )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4.[多选]把极细的玻璃管插入水中与水银中,如图所示,能正确表 示毛细现象的是( )
解析:选 AC
因为水能浸润玻璃,A 正确,B 错误;水银不浸润玻
璃,C 正确;D 项中外面浸润,里面不浸润,所以是不可能的。
高中同步新课标·物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5. 做这样的实验:如图所示,先把一个棉线圈拴 在铁丝环上,再把环在肥皂水里浸一下,使环上布满 肥皂的薄膜。如果用热针刺破棉线里那部分薄膜,则 棉线圈将成为( A.椭圆形 解析:选 C ) B.长方形 C.圆形 D.任意形状 液体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有收缩到最小的趋势,因此
高中同步新课标·物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1.附着层内分子的受力情况 液体和固体接触时, 附着层的液体分子除受液体内部的分子吸引外, 还受到固体分子的吸引。 2.浸润的成因 当固体分子吸引力大于液体内部分子力时,附着层内液体分子比液 体内部分子稠密,附着层中分子之间表现为斥力,具有扩展的趋势,这 时表现为液体浸润固体。 3.不浸润的成因 当固体分子吸引力小于液体内部分子力时,附着层内液体分子比液 体内部分子稀疏,附着层中分子之间表现为引力,具有收缩的趋势,这 时表现为液体不浸润固体。
[思路探究] 浸润现象是使液体有扩张的趋势,不浸润是使液体有收缩的趋势。
高中同步新课标·物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解析]
液体在毛细管中有扩张趋势会使液体上升,即浸润使液体沿
细管上升,相反当不浸润时,液体在细管中使液面下降,A、B 正确;农 田里的松土是切断毛细管, 建筑房屋时地基上要铺一层油毡或涂过沥青的 厚纸,同样是阻断毛细管,都是防止毛细现象的做法,C 错误,D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