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市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精)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湿地是地球上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类型,其具备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合理干预和不可持续利用,湿地资源正逐渐减少并受到破坏。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的现状十分重要。
目前,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面临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缺乏全面的湿地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
在我国,虽然有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湿地保护条例》,但仍然存在管理不规范、不科学等问题。
湿地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完善是保护湿地的基础。
第二,湿地的自然环境恶化严重。
在许多地方,湿地受到了过度的排污、填海造地等人为活动的影响,导致湿地退化和生态系统破坏。
气候变化也对湿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湿地的生态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湿地具有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气候调节等重要的生态功能,但由于人类的利用方式不当,这些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第四,湿地的经济价值未被充分认识和发展。
湿地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例如湿地旅游、湿地农业等,但由于对湿地经济价值的认识不足,湿地的经济利用不够发达。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应采取以下策略:加强湿地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制定更加全面和具体的湿地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对湿地保护的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加大湿地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力度。
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湿地退化的控制,推动湿地恢复和生态系统的保护。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加强湿地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制定、加大湿地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力度、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功能、加强湿地的经济价值的开发和利用等措施,可以有效推动湿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湿地是指水文环境稳定,且植物丰富、动物繁衍的地带。
它是自然界重要的生态系统,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人类活动频繁,湿地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湿地资源,并进行合理利用,我们有必要对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湿地保护管理现状分析1.湿地的面临的主要问题(1) 居民和工业污水排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类活动频繁,湿地面临着大量的污水排放,降低了湿地的水质,并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损害。
(2) 过度开发和破坏。
为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部分地区对湿地进行填埋、围垦等行为,导致湿地面积减少,生态平衡被破坏。
(3) 生态环境破坏。
采矿、土地整理以及大规模的农业活动,等也对湿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2.湿地保护管理现状中国政府在湿地保护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
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鸟类保护区等,加强对湿地资源的保护。
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并对违法建设和污染行为进行了处罚,减少了湿地受到的破坏。
在具体执行层面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对湿地保护工作的重视不够,很难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二、湿地利用现状分析1.湿地的合理利用方式(1) 旅游观光。
湿地生态环境独特,吸引了众多游客,可以通过开发湿地旅游资源,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2) 农业种植。
在湿地地区可以科学种植水稻、蔬菜等农作物,可以利用湿地的水资源,保障了作物的生长,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3) 生态养殖。
利用湿地资源进行鱼类、虾类的养殖,可以有效地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同时也保护了湿地生态环境。
2.湿地利用现状目前,一些地区对湿地的利用已经初步进行了规划,确定了湿地旅游开发、养殖业以及农业种植等利用模式。
一些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强了对湿地资源的管理和开发,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的建议1.加强对湿地资源的保护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强对湿地资源的监测和管理,规范湿地开发利用行为,推动政策落实和督促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1. 生态修复:湿地公园建设前需要进行湿地生态环境的调查和评估,了解湿地面临的问题和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在建设过程中,应采取生态修复措施,包括重建湿地植被和恢复湿地水质。
通过植被栽种和保护、湿地水质净化设施等手段,促进湿地自然修复能力的恢复,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2. 湿地水资源管理:湿地公园建设中需要合理管理和利用湿地水资源,保证湿地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
可以建设人工水体用于湿地环境调控,包括建设池塘、河道等,增加湿地的水源补给和保持水质稳定。
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禁止乱排乱倒废水,控制湿地水位和水质的变化。
3. 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要重视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
可以在湿地公园范围内设立生物保护区和禁渔区,保护湿地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加强生态教育和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湿地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4. 环境监测与评估:湿地公园建设后要进行定期的环境监测和评估,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状况和变化趋势。
可以设置监测站点,对湿地水质、土壤质量、植被生长等环境指标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5. 灾害防治:湿地公园建设中要考虑湿地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可以采取固土、加固边坡等措施,防止土壤侵蚀和滑坡等灾害发生。
加强对湿地的日常巡查和保养,及时处理灾害隐患,确保湿地公园的安全和稳定。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需要从生态修复、湿地水资源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监测与评估、灾害防治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与实施,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促进湿地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维护湿地环境的措施

维护湿地环境的措施1. 介绍湿地环境的重要性湿地是指地表覆盖着水的区域,包括沼泽、湖泊、河流、河口等。
湿地生态系统在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提供人类生活必需资源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扰,湿地环境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湿地环境,维持其生态功能,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是必要的。
2. 湿地保护的重要性湿地具有多样的生物多样性,为许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
湿地具有吸收和储存水分、净化水质和稳定气候等功能,对调节气候、保持水资源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湿地还能够防止洪水、侵蚀和海岸侵蚀等自然灾害,对于维护地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湿地还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提供了众多的生态产品和服务。
3. 维护湿地环境的措施为了保护湿地环境并确保其可持续发展,下面介绍几个维护湿地环境的重要措施:3.1 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监测和管理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监测和管理,建立健全湿地监测体系,对湿地环境的动态变化进行实时监测。
通过科学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及时发现湿地环境问题,并制定相关的管理策略和措施。
同时,加强湿地保护区的管理,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意识,加强巡查和保护力度。
3.2 加强湿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制定和完善湿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湿地保护的政策导向和法律责任。
同时加强对这些法律法规的执行,严厉打击湿地违法行为,加大对湿地环境破坏者的处罚力度。
通过法律手段来约束和规范人类活动,避免进一步对湿地环境造成破坏。
3.3 促进湿地景观保护和修复湿地景观保护和修复是维护湿地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保持湿地的完整性和生态功能。
对于已经受到破坏的湿地,采取适当的修复措施,恢复湿地的生态系统功能。
同时,倡导公众参与湿地保护和修复,提高人们对湿地的认识和意识。
3.4 加强湿地环境教育和宣传加强湿地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湿地环境价值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开展湿地环境宣传活动,向公众宣传湿地的重要性,增强公众对湿地保护的支持。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湿地是水和陆地相交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湿地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维持水资源、土地资源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平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湿地面积不断减少,湿地生态系统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湿地,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目前,国内的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保护措施不够完善。
尽管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如《湿地保护法》、《河道管理法》等,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和保护中,往往存在执行不到位、缺乏资金、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二是湿地利用方式单一。
目前,我国湿地的利用方式主要是旅游观光,但是这种利用方式容易引起过度开发和破坏,对湿地的保护产生负面影响。
三是湿地监管不严。
一些地方政府在湿地的管理和保护中没有切实履行职责,导致一些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查处,从而损害湿地生态环境。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建议:一是加强保护措施的执行力度。
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湿地保护的力度,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同时加强湿地保护法规的宣传和普及程度,以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二是丰富湿地利用方式。
政府应该在湿地的管理和保护中加入生态农业、生态渔业等方式,同时加大对湿地保护的投资力度,鼓励各类湿地保护合作机制的建立,以实现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平衡。
三是加强湿地监管。
政府应该在湿地的监管和管理中加大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对违法行为进行严格的查处,同时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实现全方位的湿地保护。
总之,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社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加大力度加强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同时不断推动湿地可持续利用的探索和实践。
我们每个人也应该增强湿地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积极参与湿地保护行动,为我们的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保护湿地的措施(五篇)

保护湿地的措施1 法律手段法律是最有力最强制的措施,湿地治理也应做到有法可依,为了防止我国湿地生态环境继续恶化,湿地立法刻不容缓,通过有关法律程序,如民事、刑事等等来进行湿地保护,加快湿地保护方面立法步伐。
2 行政手段制定有关行政部门的湿地保护政策,在湿地生态管理中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湿地监控和功能评价体系,对已有的湿地进行长年的追踪测定和调控,并且强制执行湿地保护政策,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3 湿地污染要防治、治理统筹兼顾湿地管理要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湿地污染主要来自工农业的生产和城市居民生活中的污水和废弃物的排放,要严格加强对城市排污场所的管理。
严禁在湿地附近进行大型农业生产、建设重污染工业园,已建的工业基地要强行迁走。
对已经污染的湿地,通过一些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对退化或者消失的城市湿地进行修复或者重建,逐步恢复湿地受干扰前的结构、功能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最终达到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状态。
严格做到治理和防治统筹兼顾。
4 技术手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学习、开发先进的湿地污染治理技术,做到高效治理,低成本治理。
贯彻执行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研究,运用可持续性发展的理论来解决湿地结构可持续性、功能可持续性等方面的科学问题。
5 宣传教育方面实施湿地保护教育,普及湿地知识,树立全民环保意识,充分利用新闻媒体,计算机网络,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让更多群众参加到湿地保护中来。
我国的湿地保护措施虽然很全面,但是一些细小的因素也不能忽略,不然还是会影响到湿地的安全的。
我国湿地破坏主要是在持续大量开垦和不合理开发湿地,使自然湿地面积急剧减少。
湿地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与水环境恶化,盲目排干湿地、过度取水调水、排污等,导致湿地功能退化甚至丧失。
掠夺性开发利用湿地野生生物资源,引起湿地生物多样性衰退加速。
要想彻底的做到湿地不受破坏是难上加难的。
我们只有提高了人们的素质,让每个人都意识到湿地对我的的生活我们的栖息地是多么的重要,从根本上解决人们对湿地的破坏,要开发出新资源来替代湿地里的资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湿地存在的问题和保护措施

湿地存在的问题和保护措施一、湿地存在的问题1.1 湿地面积减少湿地是由水和陆地组成的生态系统,它们是生物多样性和全球气候调节的关键。
然而,由于城市化和农业扩张等人类活动,湿地面积不断减少。
据统计,全球每年失去的湿地面积达到数百万公顷。
1.2 污染湿地是自然界中最有效的净化器之一。
但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大量有毒物质被排放到水体中,导致湿地生态系统受到污染。
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污染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健康和生计。
1.3 生态平衡被破坏湿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平衡体系。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崩溃。
例如,如果某种植物或动物数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二、保护措施2.1 加强监管政府应该加强对湿地资源的监管力度,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保护湿地。
同时,加强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让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2.2 科学规划对于已经开发的湿地,需要进行科学规划。
例如,对于城市化过程中涉及到的湿地,可以采用生态修复、生态补偿等措施来保护湿地。
2.3 生态补偿政府可以通过生态补偿机制来鼓励保护湿地。
例如,在一些重要的湿地保护区内,可以建设生态旅游景区,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自然风光,并将一部分收益用于湿地保护。
2.4 教育宣传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例如,在学校开展环境教育活动,让孩子们了解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5 国际合作国际合作是保护全球湿地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
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并落实相关措施,共同推动全球湿地资源的保护工作。
关于走湿地公园发展之路促进城区湿地资源保护利用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走湿地公园发展之路促进城区湿地资源保护利用的思考与建议湿地是地球重要生态系统之一,兼具生态功能、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等多重功能,保护利用湿地资源已成为全球性共识,我国近年来对湿地的保护利用意识不断增强,国内众多城市对如何实现湿地的科学保护、有序利用这一崭新课题也做出了探索实践。
**城区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湿地资源比较丰富,坚持严格保护与科学利用的有机统一,走一条湿地保护与利用“双赢”的湿地公园发展之路,对丰富***旅游产品内涵、涵养山海相拥知名旅游城市气质、彰显国际性生态型海滨城市特色,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其率先破题的发展实践也将提供宝贵经验借鉴,带动全市湿地资源整体步入保护利用良性循环新阶段。
一、湿地资源现状分析1.湿地概念及功能。
根据1971年在伊朗签署生效的《湿地公约》中给出定义,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或为半成水体者、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米的水域。
以该定义为基础,我国在1995年启动的首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将湿地分为滨海、河流、湖泊、沼泽四类自然湿地和一类人工湿地。
湿地是宝贵的自然生态资源,不仅具有调节气候、降解水体污染、保持水源、保护海岸、提供生物栖息场所、保护生物遗传多样性等生态环境功能,还具有蓄洪防旱、提供丰富动植物产品和工业原料、提供城乡居民游憩场所、提供野外科学研究场所等重要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和“天然物种库”。
2.**城区湿地资源概况。
根据2019年**区林业部门开展的专项调查,该区域湿地分为海岸湿地和河流湿地两种类型共22948公顷。
海岸湿地面积22630公顷,分布在**街道680公顷、**街道618公顷、**岛乡615公顷、**乡594公顷、**道20193公顷,由潮间带连成一体。
河流湿地318公顷,其中:排淡河18公顷,经**街道、**街道由大**入海;**河225公顷,进入**境内分叉,一支向东直接入海,一支向南经**入海;善后河75公顷(以河中心与**为界)经埒子口入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安市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刘进山(永安市林业局,福建永安366000摘要:通过对永安市湿地及其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概述,就如何加强永安市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出对策。
关键词:湿地;保护;利用;对策中图分类号:S75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51(200404-0162-03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W et Land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and Utilization of Yong .an C ityLIU Jin -shan(Yong .an Forestry Bureau ,Yong .an 366000,ChinaAbstract:T his paper r ai sed the counter measures in respect of how to strengt hen the w et land protection and r atio nal develo pment and utilizat ion throug h summarizing t he wet land and its pro tection and dev 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status of Yo ng .an City.Key words:w et land;protection;utilization;countermeasure永安市位于福建省中部偏西,地处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之间,东经116b 56c~117b 47c 、北纬25b 33c ~26b 12c ,东靠大田,西邻连城、清流,南毗漳平、龙岩,北接三元、明溪,国道205线横贯境内,总里程108km 。
全市土地总面积295403hm 2,林地面积254998hm 2,素有金山银水之称。
1 湿地现状及生物多样性111 湿地资源现状按照福建省林业厅制定的5福建省湿地类型划分标准6,永安市湿地主要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沼泽湿地等3大类,4种类型。
永安市湿地面积9367hm 2[1],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12%,占全省湿地面积的0142%,其中河流湿地面积6625hm 2,湖泊湿地面积2711hm 2,沼泽湿地面积31hm 2。
11111 河流湿地河流湿地仅有永久性河流一种类型,且溪流密布,源远流长,全市河流总长38614km,流域面积2500km 2,水域面积6625hm 2,水域面积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7017%,是本市最具特色的湿地资源,具有坡度陡、落差大、水量多、含砂量少等特点。
集水面积10km 2以上的河流共72条,主要分属沙溪和尤溪水系,均归入闽江水系(南端少数河流分属九龙江流域。
主要河流有沙溪,还有文川溪、巴溪、后溪、梦溪、胡贡溪及其支流,在本市境内汇入沙溪。
全市水资源总量为83亿m 3,人均占有水资源2147万m 3,是福建省人均水资源的513倍,是全国人均水资源的9倍,可开发的水能资源3416万千瓦,水资源十分丰富。
11112 湖泊湿地湖泊湿地有水库和池塘2种类型。
其中全市有蓄水工程96处,水库水域面积为2451hm 2,总库容量713亿m 3,库容量1000万m 3以上的有安砂水库,库容量为614亿m 3。
其中池塘面积为260hm 2,池塘分为山塘和鱼虾塘,全市均有分布。
11113 沼泽湿地沼泽湿地仅有泥炭藓沼泽一种类型,2001年在天宝岩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中发现保护区内海拔1260m 的天斗洋和海拔1420m 的上坪大洋等2处山间盆地大面积存在泥炭藓沼泽[2],总面积达31hm 2。
经过专家实地考察证实,该泥炭藓沼泽在我国东南地区山间盆地尚属首次发现。
收稿日期:2004-07-02;修回日期:2004-08-16作者简介:刘进山(1969-,男,福建永安人,永安市林业局工程师,从事森林资源与生态建设管理。
第31卷第4期2004年12月福建林业科技Jour of F ujian Forestry Sci and T ech V ol 131 N o14Dec 1,2004112 湿地的生物资源1永安市湿地的植物资源主要为沼生盐土植被和水生植被。
沼生盐土植被有马兰草群落、芦苇群落、小石花菜群落、白茅、狗牙根群落等。
天宝岩自然保护区的泥炭藓沼泽还生长着水竹、垂穗石松、灯心草、睡莲等植物。
水生植被由溪流水生植被和池塘水生植被组成,其中溪流水生植被以金鱼藻、石菖蒲和水绵为主,池塘水生植被以浮萍为主,有莲藕、菱角等经济植物。
2全市湿地栖息的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
据统计,全市有水鸟7目10科47种,占全省水鸟总种数的2611%,有国家Ñ级保护动物白鹳、黑鹳等2种,国家Ò级保护动物角、黄嘴白鹭、鸳鸯、小青脚鹬等8种;两栖类2目7科31种,占全省两栖类总种数的7015%,有国家Ò级保护动物大鲵、虎纹蛙等2种;爬行类3目12科74种,占全省爬行类总种数的6414%,有国家Ñ级保护动物鼋、蟒、/CITES 公约0附录Ò的滑鼠蛇、国家Ò级保护动物三线闭壳龟等;淡水鱼类5目14科68种(亚种,占全省淡水鱼类总种数的3412%,主要以底栖鱼类为主,浮游生物较少。
2 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及问题211 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1在湿地保护与利用宣传教育方面,每年的2月2日和3月22~28日,在永安市广泛深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世界湿地日0和/世界水周0活动,大力宣传湿地的功能效益和湿地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意义,营造宣传舆论氛围,努力提高社会公众对湿地的认识。
2在河流湿地保护与利用方面,首先是加强了城镇生活和工业用水的水资源保护,划定水资源保护区;其次是大力开发水力资源,现已开发1916万kw ,正在开发415万kw,其中农村小水电212处、258台,装机总容量26190kw ,年发电总量313亿度,装机容量和发电总量双列全国第一。
3在湖泊湿地保护与利用方面,重点加大了安砂水库湿地周边公益林建设力度,改善库区生态环境;在开展淡水养殖等多种经营的同时,在每年的4~6月实行休鱼制度,保护鱼类的生物多样性;此外,还利用库区湿地这一独特的自然景观,适度开展湿地的生态旅游。
4在沼泽湿地保护与利用方面,对在天宝岩自然保护区科考中发现的山间盆地泥炭藓沼泽湿地作为主要保护对象之一划入自然保护区,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就地保护,积极申报并于2003年6月6日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12 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存在问题1对湿地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比较混乱。
近年来,通过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对湿地有了一个概念性的了解,但对湿地多种功能和效益还缺乏全面的认识,加上我市湿地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很小,未能引起政府部门领导的足够重视。
在依法保护湿地方面,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湿地保护法律,现有为数不多的可以适用于规范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秩序的规范性条款多分散于其他有关法律中,且有些条款内容互相矛盾,造成湿地的多部门管理、各自为政、管理比较混乱。
林业主管部门作为湿地的综合管理部门,存在着管理机构、人员编制、工作经费缺乏等一系列问题。
2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与湿地生态保护矛盾日益突出。
永安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全市工业企业废水排放量大,据统计[3],每年约排放工业废水4681万t,生活污水1267万t,排放达标率仅为6318%,有1/3以上的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溪河,造成河流湿地污染,影响水质。
河流沿岸和上游地区工业开发区的增多,大量废气、废液、固体废物的产生和无序排放,以及农业生产上有机氯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造成池塘、河流湿地的严重污染。
全市农村现有小水电总数达212处,由于近年来小水电站的大规模盲目建设,不合理开发水利资源,造成许多溪流断流,河床裸露等,许多以湿地为栖息地的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大量死亡和消失,湿地自身功能的发挥受到威胁。
此外,过量的捕捞、狩猎、采挖等获取湿地生物资源行为,造成了湿地生物多样性逐渐丧失。
3湿地资源本底不清,保护资金投入不足。
全市至今还未进行过湿地资源的综合调查,对湿地的生态类型、面积、分布,资源的数量、质量、价值的了解等基本上处于空白,对湿地资源动态监测则无从谈起;同#163#第4期刘进山:永安市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时,由于湿地保护所需经费未纳入地方经济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资金投入不足,管理力度不能满足湿地生态保护的需要,湿地监测调查、专业人员技术培训、湿地保护计划与行动等均难以进行。
3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主要措施及对策311加强教育,提高保护意识加强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任务,要充分利用一年一度的/世界湿地日0、/世界水周0、/爱鸟周0和/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0等活动,组织开展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宣传教育,同时,在中小学教材中增加湿地保护与利用方面的知识,让社会公众了解湿地、认识湿地、爱护湿地,提高湿地保护意识,使湿地保护与利用逐渐步入健康有序发展的轨道。
312加强领导,统一规划管理目前,我国湿地保护与管理涉及林业、农业、水利、海洋、渔业、国土资源和环保等许多职能部门,因此,应强化林业主管部门作为湿地综合管理部门的职能,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对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把湿地保护工作纳入领导重要议事日程,实行湿地保护领导负责制。
根据5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6、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及时制定永安市湿地保护利用规划,并与相关的产业发展相协调,按照规划要求将湿地保护与管理及其所需事业经费纳入地方经济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及时解决机构编制问题,加强湿地保护的投入。
对湿地开发利用方案采取严格审批制度,任何部门或单位在进行湿地开发利用之前,要对湿地资源进行详细调查,评估环境影响,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方案,并经专家科学论证后上报审批。
要坚持保护与利用兼顾、保护为先的原则,协调好发展经济和保护湿地二者之间的关系,切实管好湿地资源。
313建立机构,依法保护湿地林业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职能管理机构,充分发挥综合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主动协调相关执法部门开展湿地保护与利用联合执法,加强执法监督;同时,建议尽快出台湿地保护与利用的法律、法规,切实解决多头执法、管理混乱的问题,使湿地管理工作走上有法可依的轨道。
314综合治理,改善湿地功能1加强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管理。
要在优化配置水资源、调整用水结构、普及现代节水技术上下功夫,提高水资源有效利用率。
对水利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加强布局规划,统一管理,防止盲目建设;对地表水分别在鸭姆潭、霞岭等饮用水取水点的上下游一定范围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落实保护措施,提高饮用水的水质;对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分别在城市南区、北区、铁路居民区等区域建设3个污水处理厂处理生活污水,防止对湿地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