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治疗方法预后观察

合集下载

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的临床疗效方式研究

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的临床疗效方式研究

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的临床疗效方式研究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是指女性体内促性腺激素(FSH和LH)水平过低,导致卵巢功能不正常,进而影响卵巢排卵,最终导致不孕不育。

针对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患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临床疗效方式:一、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辨证施治,中药可以调节女性内分泌系统,促进卵巢功能的恢复。

常用的中药有益气补血、滋阴养女的当归生姜羊肉汤、熟地黄汤等。

中药治疗的优点是疗效温和,无明显副作用,适宜长期服用。

二、人工周期疗法对于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患者,可以采取人工周期疗法来恢复卵巢功能。

通过人工给予适当剂量的促性腺激素药物,刺激卵巢发育和排卵。

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定期监测卵泡的大小和数量,确定合适的促性腺激素药物剂量,以达到促进卵巢功能恢复的目的。

三、辅助生殖技术对于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患者,如果上述治疗方法效果不佳,可以考虑辅助生殖技术,如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等。

这是一种通过将成熟的卵子和精子在体外受精,然后将受精卵移植回子宫腔内的方法来实现妊娠的技术。

这种方法可以规避卵巢排卵障碍的问题,提高怀孕的成功率。

四、生活调理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调理,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和合理的饮食。

适当的锻炼可以改善身体的整体状况,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并可能促进卵巢功能的恢复。

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减少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对卵巢的损害,也对恢复卵巢功能有积极意义。

针对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患者,我们可以通过中药治疗、人工周期疗法、辅助生殖技术和生活调理等临床疗效方式来改善卵巢功能,提高怀孕的机会。

需要强调的是,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和调理。

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1442018.12临床经验<<下转145页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临床治疗效果观察卢巧玲 袁晓岚陕西天伦医院妇科 陕西省西安市 710054【摘 要】目的:观察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50例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25例患者。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联合绒毛促性腺激素(HMG-HCG 疗法)治疗。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E2、LH、PRL、P、FSH 水平以及妊娠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各项生殖系统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HMG-HCG 疗法治疗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不孕不育;治疗效果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最大的危害就是导致不孕不育,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低于正常范围、长时间闭经、卵巢功能异常、乳房及生殖器官萎缩等[1],最后导致不孕不育。

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50例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进行了本次研究,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50例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25例患者。

对照组平均年龄(35.02±2.38)岁。

观察组平均年龄(35.13±2.45)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5)。

入选标准:(1)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诊断标准,且均确诊为不孕不育患者;(2)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3)意识清楚,无精神类疾病者。

排除标准:(1)伴有子宫或卵巢等生殖器官严重疾病者;(2)存在恶性肿瘤疾病者;(2)患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的临床疗效方式研究

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的临床疗效方式研究

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的临床疗效方式研究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是一种常见的生殖系统疾病,它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障碍而导致的,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延长或不规则,久经不孕,甚至出现不育的情况。

针对这种疾病,临床上采用的疗效方式有很多,本文就其临床治疗疗效方式进行研究,并探讨其优缺点。

一、口服药物疗法口服药物疗法是目前治疗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药物刺激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促进卵泡的生长和发育,以达到促进排卵、调节月经和治疗不孕不育的目的。

常用的口服药物有克罗米芬(Clomiphene)和他莫昔芬(Tamoxifen)。

克罗米芬是一种口服药物,它可以促进妇女卵泡的生长和发育,促进排卵,治疗不孕不育。

克罗米芬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下丘脑中的雌激素受体,刺激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从而促进卵泡的生长和发育。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监测卵泡的生长和发育情况。

此外,克罗米芬的不良反应包括多发性卵胎(Multiple Pregnancy)、头痛、恶心、腹胀等。

二、人工周期疗法人工周期疗法主要是通过药物控制月经周期,促进卵泡的生长和发育,最终达到促进排卵和治疗不孕不育的目的。

此方法常用药物包括:口服避孕药、黄体酮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

口服避孕药含有雌激素和孕激素,可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通过扰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平衡,控制月经周期并预测排卵时间。

此方法适用于月经周期规律且未建立孕性欲望的女性。

但口服避孕药并非用于对付所有月经问题的银弹,其副作用包括但不限于恶心、胸部不适和情感波动等。

黄体酮是一种促进卵泡成熟和促进精子活动的药物。

黄体酮可以促进准备排卵的女性卵巢黄体化,从而促进孕酮的分泌和受精卵的着床。

此方法通常会在排卵后使用,在服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副作用,如体重增加、情感波动、头痛等。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促进卵子成熟的药物。

此药物通过人工经历整个月经周期,最终促进卵子的成熟和发育。

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的临床疗效方式研究

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的临床疗效方式研究

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的临床疗效方式研究
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是女性不孕不育的常见原因之一,其特点是性腺功能低下、卵巢
功能不完善,从而导致月经不调、无排卵等问题。

针对此种疾病,临床上采用多种治疗方式,如中药治疗、促排卵剂、人工授精等,本文将重点探讨这些临床疗效方式的应用及其
优劣。

首先是中药治疗。

中药在治疗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方面有其独特优势,由于中药具有
调节身体内分泌、激活卵巢功能等作用,因此在治疗此种不孕不育疾病时也有良好的效果。

临床试验表明,中药治疗的总有效率可以达到60%~80%。

但是中药治疗需要经过较为漫长
的治疗过程,且中药的制剂和质量也需要保证。

其次是促排卵剂治疗。

此种治疗方式是通过给予荷尔蒙类药物,帮助激活卵巢,引导
卵泡成熟排出,从而增大受孕概率。

临床试验表明,促排卵剂可以提高月经的周期和质量,使排卵率明显提高,总有效率可以达到50%~70%。

但是促排卵剂的剂量和使用方法需要根
据患者体质、病情和病因等配合调整。

最后是人工授精治疗。

此种治疗方式是通过将男方精子注入女方子宫内,帮助精子受孕,从而实现妊娠。

临床试验表明,人工授精治疗可以有效提高受孕率,总有效率可以达
到40%~60%。

但是人工授精需要精密的操作技术和器械,而且需要医疗机构支持。

综上所述,中药、促排卵剂和人工授精都是治疗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的有效疗效方式,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和病因配合使用,避免盲目治疗。

此外,对于患者,应加强对
此种疾病的了解和心理调整,积极参与治疗过程,共同达成预期的治疗效果。

28例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治疗方法临床观察

28例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治疗方法临床观察

28例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治疗方法临床观察目的:探讨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不孕不育患者的治疗方法。

方法:笔者所在计划生育服务站不孕不育门诊2010年2月-2012年10月收治的28例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患者,给予人工周期+尿促性腺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17例(60.7%)妊娠;4例(14.3%)卵泡发育成熟,但成熟卵泡大于3个,放弃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及妊娠计划;5例(17.9%)卵泡成熟,但未成功妊娠;2例(7.1%)促卵泡发育失败。

共用32个促排卵治疗周期。

结论:应用外源性促性腺激素治疗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疗效肯定,但需要注意的是不一定一个周期就能成功,因为不孕不育因素牵涉到夫妻双方多个因素;还有一点就是要警惕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治疗期间必须B超密切观察卵泡发育。

标签: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不孕不育;外源性促性腺激素低促性腺激素性腺功能低落所致闭经是不孕不育门诊常见症状,属于下丘脑-垂体性病变,一般由后天因素所致,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继发闭经,不排卵,导致不孕[1-3]。

本站不孕不育门诊2010年2月-2012年10月收治此类患者2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人工周期+尿促性腺激素(HM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站不孕不育门诊2010年2月-2012年10月收治的低促性腺激素性腺功能低落所致闭经患者28例,患者年龄23~38岁,平均34岁,继发闭经或月经稀发年限为1~3年。

所有患者均进行基础内分泌测定,其中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均<5 IG/L,符合低促性腺激素性腺功能低落诊断标准[1]。

此类所有患者生殖器官发育正常,在通过现有不孕不育检查项目仅发现低促性腺激素性腺功能低落,其他检查未见异常。

男方精液常规检查正常,排除男方因素。

1.2 方法确诊低促性腺激素性腺功能低落患者先给予人工周期治疗2~3个疗程,具体用法:补佳乐1 mg,于子宫撤药性出血第5天口服,每晚1次,连服21 d,至服药第16天,每天加用醋酸加羟孕酮片10 mg口服,停药3~7 d月经来潮,此为一周期。

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的临床疗效方式研究

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的临床疗效方式研究

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的临床疗效方式研究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是一种常见的妇女生殖系统疾病,常表现为月经周期延长或不规律,甚至出现闭经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育能力。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针对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所致的不孕不育问题,临床上出现了多种治疗方法和疗效研究。

本文旨在对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的临床疗效方式进行研究,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的临床症状与诊断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是指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障碍所致的闭经症状。

患者一般表现为月经周期延长或不规律,甚至出现闭经现象,伴有痤瘤、性激素水平降低、颅内压增高等表现。

在临床上,医生可以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来进行诊断,包括动态垂体-甲状腺功能试验、动态垂体-肾上腺功能试验等。

确诊后,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二、药物治疗1. 促排卵治疗促排卵治疗是目前治疗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的主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促排卵药物包括克罗米芬、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M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等。

这些药物可以刺激卵泡生长和排卵,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提高生育率。

促排卵治疗可能会引起多胎妊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等副作用,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2. 孕激素替代治疗对于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患者,孕激素替代治疗也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孕激素对卵巢功能和垂体-卵巢轴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可以促进卵泡生长和排卵,改善闭经症状,提高生育能力。

临床上常用的孕激素替代治疗包括盐酸甲羟孕酮、孕酮、孕激素片等。

孕激素替代治疗也可能出现月经失调、情绪波动等副作用,医生需要监测患者的月经周期和血清孕酮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手术治疗对于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患者中合并有垂体瘤、子宫内膜异位等疾病的,手术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的临床疗效方式研究

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的临床疗效方式研究

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的临床疗效方式研究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是指女性因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或者性腺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减弱而导致闭经现象。

闭经是指女性停经超过三个月,且排除了怀孕和更年期因素的情况。

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是造成女性不孕不育的一个主要原因,因为卵巢功能受到抑制,导致排卵功能异常,从而使怀孕困难。

针对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导致的不孕不育问题,临床医生们积极探索各种治疗方式,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对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的临床疗效方式进行研究与讨论。

一、药物治疗对于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的治疗,首先要针对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或者卵巢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减弱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促排卵药物、雌激素和孕激素等。

促排卵药物可以刺激卵巢排卵,帮助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提高怀孕的机会。

雌激素和孕激素可以调节内分泌,促进卵泡发育和卵子成熟,增加受精机会。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严格遵守医生的指导,控制用药剂量和周期,以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中医治疗中医治疗在治疗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将闭经归纳为虚寒闭经、瘀滞闭经、气滞闭经等不同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闭经,采用针灸、中药调理等方式进行治疗。

对于虚寒闭经,中医常用温补肾阳、温通经脉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瘀滞闭经,中医常用活血化瘀的方法进行治疗。

这些治疗方法不仅可以缓解闭经症状,还可以从根本上调理身体,提高卵巢功能,增加怀孕的机会。

许多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后,都取得了明显的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三、营养调理营养调理是治疗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的重要手段之一。

科学合理的饮食对于调节内分泌平衡、促进卵巢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一些富含锌、铁、维生素E等营养素的食物,如海鲜、瘦肉、豆类、蔬菜水果等,都对提高卵巢功能和促进排卵有积极作用。

适量的运动、避免长期精神压力和情绪紧张也有助于改善闭经症状,恢复月经周期。

四、辅助生殖技术对于一些经过长期治疗仍未见好转的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患者,辅助生殖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28例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治疗方法临床观察

28例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治疗方法临床观察
年1 O月收治的 2 8 例低 促性腺激素性闭经患者 ,给予人工周期 +尿促性腺激素 +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 ,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 : 1 7 例 ( 6 0 . 7 %) 妊娠 ; 4 例 ( 1 4 . 3 %) 卵泡 发育成熟 ,但成熟 卵泡 大于 3 个 ,放弃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及妊娠计 划; 5 例 ( 1 7 . 9 %) 卵泡成熟 , 但未成功妊 娠 ; 2 例 ( 7 . 1 %) 促卵泡发 育失败 。共用 3 2 个促排 卵治疗周期 。结论 :应用外 源性 促性腺激素治疗低促 性腺激素性 闭经致 不孕
1 4 2 —1 4 4 .
[ 7 ] 丁诤 ,袁石福 ,纪方 ,等 . 不 同固定方式治疗桡骨远端 骨折的临 床研究 [ J ] . 中国美容 医学 ,2 0 1 2 ,2 1( z 2 ) : 1 2 9 — 1 3 1 .
[ 8 ] 魏世隽 ,蔡 贤华 ,陈庄洪 ,等 . 锁定接骨板 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 不稳定型骨折 [ J ] . 临床外科杂志 ,2 0 1 2 ,2 0( 3 ) : 2 0 8 — 2 0 9 .
[ 9 9吴宗 ] 明,白建忠 ,施慧 峰 , 等 . 多轴锁 定钢板治疗 c型桡骨远端 骨折 【 J J . 创伤外科杂志 ,2 0 1 1 ,1 3( 6 ) : 5 0 0 . 【 1 O 】 韩迎春 . 桡骨远端横行切 口 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2 9 例[ J 】 .
河北 医学 ,2 0 1 2 ,1 8(1 0) : 1 4 4 3 —1 4 4 4 .
d 0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4 — 4 9 8 5 . 2 0 1 3 . 1 9 . 0 5 4
低促性腺激 紊 『 生 腺功 能低 落所 致闭经是不孕不育 门诊常 见症 状 ,属 于下 丘脑 一垂体 性病变 ,一般 由后 天 因素所致 , 主要 临床症 状表现 为继发 闭经 ,不排 卵 ,导致不 孕 [ 1 - 3 1 0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 。综上所述 , 静脉注射美 托洛尔是 急性冠 脉综合征合 并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较为理想的用药方案。
参 考 文 献
后, 改为 口服美托 洛尔片 , 每次5 0 m g , 每 日4次 , 持续 2天 。 维持治疗为美托洛尔缓释 片 , 每次2 0 0 m g , 每 日 1次。
性冠脉综合征合并 恶性 室性 心律失 常不 仅需 要接 触洋 地 黄毒性 、 平衡 电解质 、 修 复心功能 , 而且 需要尽早 纠正室性 心律失常 。目前临床研 究证 实 B受 体 阻滞剂 是 临床纠 正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有 效药物 。实 验中 , 观察组痊 愈 率为 3 2 . 6 %, 总有效 率高达 9 5 . 9 %, 死 亡率仅为 2 . 0 %, 治
例, 患者年龄 4 7岁 一 7 8岁 , 平均年龄 ( 5 6 . 4± 6 . 6 ) 岁; 两组
急性 冠脉综合 征是指 心肌 急性 缺血 导致 的临床 综合 征, 主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和不 稳定性 心绞痛 。急性冠 脉综合征合并 恶性 室性 心律失常 , 能够 导致血流 动力学发 生严 重障碍 , 不 仅降 低急 性冠脉 综合 征预 后效果 , 而且增 加心脏骤停风险 , 是患者死亡 的主要原 因之一 J 。因此 急
第2 4 卷 第1 1 期
1 资 料 与 方 法
航 空
1 3 3 9
1 . 1 一 般资料 随机选取 2 0 1 1年 1 2月 ~2 0 1 3年 4月 收 治的 9 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 合并恶 性室性 心律失 常患者作 为实验观察对象 , 根据治疗方法分 为观察组 4 9例 和对 照组
疗效果显著优于对 照组 。美托 洛尔 作 为 B受 体 阻滞剂 药 物, 能够通过阻滞钙离子通道 、 抗 中枢性 心律失常 、 提高 室
颤域等 , 及时有效 的纠正 心率失常 , 防止 其复发 , 有效 降低 了死亡风险 。但是临床应用 时序密切 观察生命体 征变化 , 根据血压 、 心律 变化 决定 给药量 , 有 力保 障血 流动 力学 稳
( 1 ) : 2 9~3 1 .
完全消失 , 但减少超过 5 0 %, 心功能改善 1 级; ( 3 ) 无效 : 心 律失常减少不足 5 0 %, 心功能无好转或死亡 。 1 . 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 P S S 1 7 . 0统计 学 软件分 析数据 , X 检验 和 t 检验进 行数 据分 析 , P小 于 0 . 0 5时 , 差 异 存 在 显著性 。
2 结果
[ 2 ] 刘伟光 .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 死室性心律 失常 中的临 床应 用分析 [ J ] .中外 医学研 究 , 2 0 1 1 , 9 ( 2 7 ) : 5 1 . [ 3 ] 杨 丽娜 .静脉注射 关托洛 尔治疗急性冠脉 综合征 合并 恶性 室性心律失常 9 6例 临床 疗效观 察 [ J ] .中国 医学
1 . 3 评 价 指 标 参 照 文 献 评 价 疗 效 : ( 1 ) 痊愈 : 心 律 正 常, 无 复发 , 心功能改 善等级 > 12级 ; ( 2 ) 有效 : 心 律 失 常 未
[ 1 ] 蒋逸风 , 唐可 , 沈彬 , 等. 静 脉 注射 美托 洛 尔治疗顽 固 性 恶性 心律 失 常 3例 [ J ] .海 军 医 学 杂 志, 2 0 1 0, 3 1
工程杂 志, 2 0 1 3 。 2 1 ( 2 ) : 1 4 9~1 5 0 .
观察组痊愈 1 6例 , 痊愈率 3 2 . 6 %, 有效 3 1例 , 有 效率 6 3 . 3 %, 总 有 效率 9 5 . 9 %, 对 照组 痊 愈 9例, 痊 愈 率
[ 4 ] 吉 小利 , 谢保 光, 高 家瑞 , 等 .静 脉 注射 美 托 洛 尔 治 疗 急 性 冠 脉 综 合 征 合 并 恶 性 室 性 心 律 失 常 的 临床 观 察
患者的性别 、 年龄、 心 功能 分级 等资 料 , 具 有 均衡 性 ( P> 0 . 0 5 ) 。病例选择 标准 : ( 1 ) 心律失常持续 >3 0 s , 急性冠 脉
综合征合并恶性室性心律 失常诊 断明确 ; ( 2 ) 2 4 h 内就诊 ; ( 3 ) 排除其他 原 因心 律失 常性疾 病 ; ( 4 ) 无 药 物使用 禁忌
8 . 3 9 6 , P<0 . 0 5 ) ; 观察组 死亡 1例 , 死 亡率 为 2 . 0 %, 对 照组死亡 6例 , 死 亡率 为 1 2 . 8 % 。两 组死 亡率 比较 , 差异 存在显著性 ( =8 . 6 2 7 , P= 0 . 0 3 9 ) 。
3 讨 论
4 7例 , 观察组 中男 性 2 9例 , 女性 2 0例 , 患者年龄 4 9岁 一 7 9 岁, 平均年龄 ( 5 6 . 9± 6 . 5 ) 岁; 对照组 中男 性 2 6例 , 女性 2 1
症; ( 5 ) 无肝 肾等其 他重要 器官严 重疾病 ; ( 6 ) 患者 及家 属 同意用药方案 。 1 . 2 治疗方法 对照 组 : ( 1 ) 常规 心电监 测 , 观察 生命 体 征变化 ; ( 2 ) 给予低流量 吸氧 ; ( 3 ) 给予镇 静 、 止痛 、 硝 酸 酯 类药等对症治疗 ; ( 4 ) 条件符 合者溶栓 、 抗凝 治疗及抗 血小 板治疗 ; ( 5 ) 应用 血 管 紧张 素转化 酶 抑 制剂类 药 物 治疗 。 实验组在对 照组基础 上应 用美 托洛尔 : ( 1 ) 5~1 5 m g 美 托 洛尔 ( 由阿斯 利康 公 司生产 ) 静 脉 注射 , 速 度为 1 m g / m i n ; ( 2 ) 注射5 mg 后根 据病情 决定 是否 继续进 行注 射 , 如治 疗 效果不理想 , 则继 续注射 药物 治疗 。( 3 ) 血 流动力 学稳 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