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无机化学实验教案

合集下载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案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案
2.浓度对电极电势及电动势的影响
重点: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难点:能斯特方程
思考题:
1、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有哪些?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由什么因素决定?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讨论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案8
实验名称:配位化合物的生成和性质
课时安排
4学时
实验目的:
1..熟悉有关配合物的生成及配离子与简单离子的区别;
实验名称:氯化钠的提纯
课时安排
4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氯化钠提纯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溶解,加热,过滤,蒸发,结晶等无机制备的基本操作
实验进程:
讲解实验方案及原理 ;讲解减压过滤的原理和操作 (40分钟)
1.粗食盐提纯 (80分钟)
2.粗食盐和产品纯度检验 (30分钟)
重点:掌握沉淀产生与检查沉淀完全的操作,减压过滤、蒸发浓缩、结晶。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案19
配置不同浓度的HAc溶液 ( 60分钟)
HAc溶液pH值测定 (20分钟)
数据处理 (30分钟)
重点:实验原理
难点:移液管、容量瓶的正确使用。
思考题:
弱酸电离常数和电离度与弱酸浓度的关系。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实验讨论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案5
实验名称:缓冲溶液的配制和性质
重点:实验原理及数据处理
难点:数据处理
思考题: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数据及处理、实验讨论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案15
实验名称: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课时安排
4学时
实验目的:

无机化学实验教案

无机化学实验教案

无机化学实验教案一、实验基本知识1.1 实验目的(1)熟悉实验室的基本操作和实验规范。

(2)掌握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3)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实验安全(1)了解实验室安全常识,遵守实验规程。

(2)熟悉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及应对措施。

(3)穿戴好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品。

二、实验仪器与操作2.1 实验仪器(1)试管、烧杯、锥形瓶、容量瓶等玻璃仪器。

(2)电子天平、滴定管、移液器等计量仪器。

(3)磁力搅拌器、加热器、烘箱等加热设备。

2.2 基本操作(1)仪器的清洗、消毒。

(2)溶液的配制、转移、稀释。

(3)滴定、沉淀、结晶等操作。

三、实验内容3.1 实验一:硫酸铜的制备与性质(1)制备硫酸铜晶体。

(2)观察硫酸铜的溶解性、颜色、蓝色火焰等性质。

3.2 实验二:氢氧化铁的制备与表征(1)制备氢氧化铁沉淀。

(2)观察氢氧化铁的溶解度、红褐色沉淀、过滤等操作。

3.3 实验三:碳酸钙的制备与溶解平衡(1)制备碳酸钙沉淀。

(2)探讨碳酸钙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3.4 实验四:酸碱滴定(1)用酸碱指示剂进行中和滴定。

(2)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3.5 实验五:氯化钠的结晶与重结晶(1)制备氯化钠晶体。

(2)探讨氯化钠的重结晶过程。

四、实验报告与评价4.1 实验报告(1)记录实验现象、数据、计算结果。

(2)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3)实验报告格式规范。

4.2 实验评价(1)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准确性。

(2)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完整性。

(3)实验报告的质量。

五、实验拓展与思考5.1 实验拓展(1)研究其他无机化合物的制备与性质。

(2)探讨实验中涉及到的化学原理。

5.2 思考题(1)总结实验中学到的知识、技能。

(2)分析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3)思考实验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六、实验六:硫酸铵的制备与性质6.1 实验目的(1)掌握硫酸铵的制备方法。

(2)了解硫酸铵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无机化学实验教案

无机化学实验教案

无机化学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实验目的(1) 掌握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2) 学习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3) 培养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验要求(1) 熟悉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

(2) 准确称量、配制溶液和操作实验仪器。

(3) 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并能进行初步分析。

二、实验原理与材料1. 实验原理(1) 介绍实验涉及的无机化学反应原理。

(2) 解释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2. 实验材料(1) 实验药品:硝酸、硫酸、盐酸等。

(2) 实验仪器:试管、烧杯、滴定管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内容(1) 实验一:硝酸银的制备与纯化(2) 实验二:硫酸铜的制备与溶解(3) 实验三:盐酸与碳酸钙的反应(4) 实验四:氢氧化钠的制备与溶解(5) 实验五:硫酸铁的制备与溶解2. 实验步骤(1) 实验一:称量硝酸银固体;配制硝酸溶液;观察硝酸银与硝酸的反应现象。

(2) 实验二:称量硫酸铜固体;配制硫酸溶液;观察硫酸铜的溶解过程。

(3) 实验三:称量碳酸钙固体;配制盐酸溶液;观察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现象。

(4) 实验四:称量氢氧化钠固体;配制水溶液;观察氢氧化钠的溶解过程。

(5) 实验五:称量硫酸铁固体;配制硫酸溶液;观察硫酸铁的溶解过程。

四、实验注意事项1. 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佩戴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

2. 操作仪器时要小心谨慎,防止损坏。

3. 准确称量和配制溶液,避免误差。

4. 观察实验现象时要仔细,并及时记录。

五、实验报告与评价1. 实验报告(1) 编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现象、数据等。

2. 实验评价(1) 评价实验操作的准确性、规范性。

(2) 评价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实验六:氢氧化铁的制备与表征1. 实验目的(1) 学习氢氧化铁的制备方法。

(2) 掌握氢氧化铁的表征方法。

2. 实验步骤(1) 称量适量的硫酸铁固体;(2) 配制硫酸溶液;(3) 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氢氧化铁的沉淀现象;(4) 过滤、洗涤、干燥氢氧化铁沉淀;(5) 观察氢氧化铁的颜色、形状等特征;(6) 利用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氢氧化铁进行表征。

大一大二必修课无机化学实验教案

大一大二必修课无机化学实验教案

大一大二必修课无机化学实验教案实验教学目标:1. 掌握无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2. 理解无机化学实验原理。

3. 培养实验设计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实验一:无机化学实验室基本操作演练实验目的:熟悉实验室基本操作流程,学习安全实验室实验的注意事项。

实验内容: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器材准备、标志和盛装药品(溶液、试剂)的容量、用途及名称标示。

2. 实验室安全知识:化学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安全用电知识、紧急处理措施。

3. 实验室仪器设备:熟悉常用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结构、用途和操作方法。

4. 实验基本操作:称量、定容、准确稀释。

5. 实验剂量:计算溶液浓度、体积和质量。

实验二: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质测试实验目的:学习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性质测试方法。

实验内容:1. 溶液配制与溶液稀释:学会配制指定浓度的溶液并进行稀释。

2. 酸碱中和反应:学习中和反应的反应原理和实验方法。

3. 结晶法:了解晶体的结构和常用的结晶方法,并进行结晶实验。

4. 氧化还原反应: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反应类型和实验方法。

5. 气体制备与收集:学习典型气体的制备和收集方法,并进行实验验证。

实验三:无机离子的定性分析实验目的:通过定性反应掌握常见无机离子的实验特征。

实验内容:1. 制备离子试剂:制备标准的离子试剂溶液。

2. 离子反应:通过反应观察和沉淀形成验证离子的存在。

3. 离子分离:利用化学反应实现离子的分离。

4. 离子鉴定:通过鉴定试剂的特征反应,确定离子的种类。

实验四:无机化合物的定量分析实验目的:学习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定量分析方法。

实验内容:1. 滴定分析:学习滴定反应的原理、操作方法和计算。

2. 母液配制与稀释:计算浓度、制备指定浓度的溶液。

3. 柱层析分析:学习柱层析分离方法、分析方法和结果计算。

4. 光度法: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并计算浓度。

5. pH测定:学习pH测定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实验五:无机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测定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试学习无机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武汉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案

武汉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案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实验授课对象:化学专业本科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实验操作规范和安全意识。

2. 通过实验,加深对无机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一、实验基本操作1. 实验室安全知识2. 实验仪器使用3. 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二、实验项目1. 氧化还原滴定实验2. 酸碱滴定实验3. 配位滴定实验实验步骤及要点:一、氧化还原滴定实验1. 实验目的:学习氧化还原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测定溶液中还原剂或氧化剂的浓度。

2. 实验原理:利用氧化还原反应,通过滴定剂与被测物质反应,根据反应物的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出被测物质的浓度。

3. 实验步骤:(1)配制标准溶液: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氧化剂或还原剂,溶解后定容。

(2)配制待测溶液:准确称取一定量的还原剂或氧化剂,溶解后定容。

(3)滴定实验:用滴定管将标准溶液逐滴加入待测溶液中,观察颜色变化,确定滴定终点。

(4)数据处理:根据反应物的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出待测物质的浓度。

二、酸碱滴定实验1. 实验目的:学习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测定溶液中酸或碱的浓度。

2. 实验原理:利用酸碱中和反应,通过滴定剂与被测物质反应,根据反应物的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出被测物质的浓度。

3. 实验步骤:(1)配制标准溶液:准确称取一定量的酸或碱,溶解后定容。

(2)配制待测溶液:准确称取一定量的酸或碱,溶解后定容。

(3)滴定实验:用滴定管将标准溶液逐滴加入待测溶液中,观察颜色变化,确定滴定终点。

(4)数据处理:根据反应物的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出待测物质的浓度。

三、配位滴定实验1. 实验目的:学习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测定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

2. 实验原理:利用配位反应,通过滴定剂与被测物质反应,根据反应物的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出被测物质的浓度。

3. 实验步骤:(1)配制标准溶液:准确称取一定量的金属离子,溶解后定容。

2024版无机化学教案(五套)

2024版无机化学教案(五套)

催化剂
许多配位化合物可用 作催化剂,加速化学
反应的进行。
分析化学
利用配位反应进行物 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生物医学
配位化合物在药物设 计和生物医学领域有 广泛应用,如抗癌药
物、金属蛋白等。
材料科学
配位化合物可用于制 备具有特殊功能的材 料,如发光材料、磁
性材料等。
2024/1/28
18
教案五:无机物性质及变化
2024/1/28
位平衡常数
01
表达配位平衡状态的物理量,与温度、浓度等因素有关。
配位平衡移动
02
通过改变条件(如浓度、温度、pH等)使配位平衡发生移动的
过程。
影响配位平衡移动的因素
03
包括中心离子和配体的性质、溶液pH值、温度等。
17
配位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
通过得失电子守恒原理进行配平,即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2024/1/28
12
原电池与电解池工作原理
2024/1/28
原电池工作原理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在原电池中,负极 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形成电流。
电解池工作原理 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在电解池中,阳极 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阳极流向阴极, 形成电流。
2024/1/28
20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
卤素
包括氟、氯、溴等,具有 极强的氧化性,能与金属 反应生成相应的卤化物。
氧族元素
氮族元素
包括氧、硫等,能与金属 包括氮、磷等,能与氢反 反应生成氧化物或硫化物。 应生成相应的氢化物。

大学无机实验教案

大学无机实验教案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实验授课班级:化学专业2022级1班授课教师:李明授课时间: 2023年10月15日实验名称:铜与稀硫酸反应实验一、实验目的1. 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 掌握金属与酸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

3.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加深对化学反应速率和产物的理解。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金属铜与稀硫酸在常温下不发生反应,但在加热条件下,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氢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 Cu + 2H_2SO_4 \rightarrow CuSO_4 + 2H_2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烧杯、酒精灯、试管、玻璃棒、铁架台、导管、集气瓶等。

2. 试剂:铜片、稀硫酸、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等。

四、实验步骤1. 将铜片清洗干净,用砂纸打磨表面,确保铜片表面光滑。

2. 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放入铜片。

3.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观察反应现象。

4. 当看到气泡产生时,将导管插入集气瓶,收集氢气。

5. 用氢氧化钠溶液检测氢气,观察酚酞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6. 停止加热,观察铜片表面是否出现硫酸铜。

7. 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反应时间、气泡产生速度、氢气体积等。

五、实验观察与记录1. 反应过程中,铜片表面逐渐变黑,产生气泡。

2. 氢气产生速度较快,集气瓶内气体迅速充满。

3. 氢氧化钠溶液检测氢气时,酚酞指示剂变红。

4. 停止加热后,铜片表面出现一层蓝色固体,为硫酸铜。

六、实验分析1. 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氢气,符合金属活动性顺序。

2. 加热能提高反应速率,加快氢气的产生。

3. 氢氧化钠溶液检测氢气时,酚酞指示剂变红,说明氢气已生成。

4. 铜片表面出现硫酸铜,说明反应已进行。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掌握了金属与酸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加深了对化学反应速率和产物的理解。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八、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操作,避免烫伤和化学品中毒。

2024无机化学《酸碱平衡》教案

2024无机化学《酸碱平衡》教案

教案•酸碱平衡基本概念与原理•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缓冲溶液原理及应用•沉淀溶解平衡与溶解度计算目•酸碱滴定法原理与实践操作•酸碱平衡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应用录酸碱平衡基本概念与原理酸碱酸碱的强弱030201酸碱定义及性质酸碱反应类型中和反应酸和碱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也称为酸碱中和。

酸碱与金属的反应酸能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碱能与某些金属(如铝、锌等)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和氢气。

酸碱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碱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碱平衡原理酸碱平衡酸碱指示剂酸碱平衡的移动溶液pH值计算pH值定义01pH值计算方法02酸碱混合溶液pH值计算03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弱电解质定义及分类弱电解质定义弱电解质分类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电离平衡常数定义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影响电离平衡因素浓度温度浓度改变会影响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但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同离子效应多元弱酸、弱碱电离平衡多元弱酸电离平衡多元弱碱电离平衡缓冲溶液原理及应用缓冲溶液组成及作用机制组成作用机制当向缓冲溶液中加入少量酸或碱时,弱酸或弱碱的解离平衡发生移动,从而减弱了溶液pH值的变化,保持溶液的酸碱度相对稳定。

缓冲容量与缓冲范围缓冲容量指缓冲溶液所能抵抗外来酸或碱对溶液pH值影响的能力,与缓冲组分的浓度及解离度有关。

缓冲范围指缓冲溶液能够有效维持pH值稳定的pH值范围,通常与弱酸或弱碱的解离常数有关。

常见缓冲体系及其应用常见缓冲体系应用维持生理pH 值稳定人体内的血液、细胞液等都具有缓冲作用,能够维持生理pH 值的稳定,保障正常生理功能。

要点一要点二药物制剂与储存在药物制剂过程中,缓冲溶液常用于调节药物的酸碱度,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在药物储存过程中,缓冲溶液也能够减缓药物因酸碱度变化而引起的降解和失效。

生物实验与研究在生物实验中,缓冲溶液常用于细胞培养基、酶反应体系等的配制,为生物实验提供稳定的酸碱环境;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缓冲溶液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用于蛋白质纯化、DNA 提取等实验操作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六氯及其化合物1
安全知识
1.卤素单质有一定的毒性,注意操作规范,在通风厨内进行。

2.实验药品用量要尽量的少,浓盐酸逐滴加入因反应剧烈。

3.移取液溴时,需戴橡皮手套。

溴水的腐蚀性较液溴弱,在取用时不允许直接倒而要使用滴管。

不慎把溴水溅在皮肤上,立即用水冲洗,再用碳酸氢钠溶液或稀硫代硫酸钠溶液冲洗。

4.氯酸钾是强氧化剂,实验时应将撒落的氯酸钾及时清除。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指导法、练习法
作业布置撰写本次实验报告;
预习过氧化氢、硫的化合物。

教学过程
实验教学内容
一、装配多功能装置
制取氯气、次氯酸钠、氯水等,同时验证卤素单
质的氧化性。

密闭多功能瓶:将橡胶手套套在烧杯上。

注射器:浓盐酸2mL。

反应器:7个青霉素药瓶(贴签)
○1KMnO4晶体1/4平勺(放在外侧,易于观察),○2KBr溶液1/2V、
2
3
实验十七过氧化氢、硫的化合物
稀H
2SO
4
(约3mL)调至弱酸性(使Na
2
O
2
完全反应),pH试纸pH=5-6,
过滤后的溶液含6-8% 的H
2O
2 。

分成4份(3份做性质,1份做鉴定)。

二、验证H
2O
2
性质。

1.原理:
过氧根:×是得到的电子,sp2杂化轨道是直线,p轨道是相碰的椭圆。

是两个氧原子以共价键结合的一个离子团,他们共用了一对电子,所以每个氧原子是7电子的结构,呈-1价,需要左右各一个电子,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

H2O2 O为-1价,氧化态居中,因此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实验试剂:
铁粉、碎瓷片、MnO
2、0.2mol/L的稀硫酸、稀HCl、KI 、KMnO
4

品红溶液、pH试纸等。

观察现象并写出方程式。

注:H
2O
2
+KI现象
与H
2O
2
的量有关
3.实验步骤:
向 KI 溶液中滴加 H
2O
2
,溶液变黄生成 KI
3
H
2
O
2
+ 3KI + 2
H+ = KI
3 + 2H
2
O + 2K+ 继续滴加 H
2
O,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三、H
2O
2
的鉴定--过氧链的转移
1.实验步骤:
在试管中加入2mLH
2O
2
溶液,0.5mL乙醚,1mL稀H
2
SO
4
,再加
3滴K
2Cr
2
O
7
溶液,观察溶液和乙醚层颜色变化。

在酸性条件下,重
铬酸钾(K
2Cr
2
O
7
,橙红色,不溶于乙醇,一类致癌物)具有强氧化
性,与 H
2O
2
反应可将 -O-O- 转移至重铬酸钾中,生成不稳定过氧
化铬CrO
5(即CrO(O
2
)
2
蓝色,+6价铬),易分解。

但易溶于乙醚,
若萃取到乙醚层中则相对稳定。

为防止其分解,须在冷水中进行。

萃取到乙醚层中的CrO
5
,时间久了,也会分解,生成3价铬,进入
水相呈绿色。

因此,通常用此方法鉴定Cr
2O
7
2-、CrO
4
2-和过氧化物的
存在。

2.应用:
交警用经硫酸酸化处理的三氧化铬(CrO
3
)(与重铬酸钾原理类似)硅胶检查司机呼出的气体,根据硅胶颜色的变化(硅胶中的+6价铬能被酒精蒸气还原为+3价铬,颜色发生变化,同时根据平衡,发现喝的越多一般颜色越深橙黄变灰绿),可以判断司机是否酒驾。

CrO(O
2)
2
前一个O -2价,后4个O -1价,2CrO
4
2-黄色
(K
2CrO
4
)+ 2H+(酸性条件下) = Cr
2
O
7
2-(橙色)+ H
2
O +6价二类
致癌物致癌 +3价无毒
注意:实验室废液不能随意倾倒,需倒入指定器皿。

四、硫的化合物的性质
1.硫化物的溶解性
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MnSO
4、Pb(NO
3
)
2
、CuSO
4
溶液各0.5mL →分
别滴加Na
2
S溶液→观察现象。

过滤。

再分别加入稀盐酸、浓盐酸、浓硝酸。

观察溶解情况。

注:硫化物的溶解性
氢硫酸可形成正盐和酸式盐,酸式盐均易溶于水,正盐中除碱金
4
5
实验十八氮的化合物
6
实验十九磷及其化合物
7
8
实验二十碱金属、碱土金属及其化合物
9
实验二十一铝及其化合物
10
11
实验二十二 ds区金属铜、银、锌、镉、汞
涤至无蓝色。

将沉淀分为2份,1份滴加浓氨水,另1份滴加浓盐酸,观察变化。

六、银镜反应
成功关键试管必须洗干净;新配制的AgNO
3
溶液。

洗涤试管:在试管里先注入少量NaOH溶液,振荡,然后加热煮沸。

把氢氧化钠倒去后,再用蒸馏水洗净。

配制银氨溶液:在洗净试管中,注入1mLAgNO3溶液,然后逐滴加入氨水,边滴边振荡,直到最初生成的沉淀刚好溶解为止。

即硝酸银的氨水溶液。

一种弱氧化剂。

又叫多伦试剂,化学式:[Ag(NH3)₂]OH·XH₂O 它可将醛氧化为羧酸,并产生金属银沉积于玻璃反应器皿壁上(银镜),常用于制作瓶胆和镜子。

还可用于鉴别醛与酮。

该试剂应现配现用,不宜保存,久置易生成易爆的雷爆银(主要成分为氮化银)。

银氨试剂中加几滴乙醛溶液,水浴加热,观察现象。

写出反应式:
C
6H
12
O
6
+[Ag(NH
3
)
2
]OH C
5
H
11
O
5
COONH
4
+3NH
3
+Ag↓+H
2
O
12
实验二十三第一过度系元素铬、锰、铁
13
14
15
实验二十四一种钴(Ⅲ)配合物的制备与组成测定
16
17
18
实验二十五碱式碳酸铜的制备--设计实验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实验二十六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35
36
实验二十七离子鉴定与未知物的鉴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