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5.2《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5.2《生活中的透镜》教案教学课题生活中的透镜学科物理年级八年级时长1课时教学背景分析教学背景1.教学内容分析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从课程设置上来看,本节课“生活中的透镜”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介绍生活中的透镜,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在头脑中获得初步的、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感受到“物理是有用的”,并为下一节的探究创设了问题情境,在知识与技能上也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做了必要的准备,以减少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刚接触物理学习两个月,能够初步感受到物理的有趣、有用,对于学习物理的方法一一实验法也比较熟悉,但是学生有计划的实验、有目的的观察的能力还没有形成,而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并表达出来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训练。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需要给学生提供照相机等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的过程,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学会有目的观察,并将观察的现象表达出来。
教学目标物理观念1.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的应用。
2.知道凸透镜在三种仪器上所成像的不同: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体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
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难点1.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的应用。
2.知道凸透镜在三种仪器上所成像的不同: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教学方式与策略教学方式: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演示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课堂探究、难点突破。
本节课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最新人教版物理初中八年级上册《5.2 生活中的透镜》精品教学课件

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数码相机用电子感光器
件和存储器像件距替代(胶v)片:作像为成到像透的镜光光屏心并的记距录离像的。信息。
知识点一 照相机
知识点一 照相机
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1.倒立缩小的实像。 2.像距小于物距。 3.像与物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知识点四 实像和虚像
例4 如图所示,S′是物体S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那么
此图表示什么的成像示意图( B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幻灯机 D.投影仪
知识点四 实像和虚像
例5 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用手机扫描二维 码的情形,这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 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 _凸___ 透镜,二维码 经摄像头扫描成倒立、_缩__小__(选填 “缩 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
知识点二 投影仪
1. 投影仪的构造
平面镜 凸透镜
投影片放置处
知识点二 投影仪
2.成像原理
物
像
凸透镜
凹面镜
知识点二 投影仪
2.成像原理 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凸透镜 , 屏幕相当于 光屏 。
知识点二 投影仪
B
A
B'
屏 幕
A'
知识点二 投影仪
3.投影仪的成像特点
1.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像距大于物距。 3.像与物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学习内容导览
照相机
投影仪
放大镜
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成像特点。(重点) 3.认识虚实像的区别。(难点)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5章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5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课件(共23张PPT)(共23张PPT)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课程讲授新课导入本课小结我来闯关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011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的像。
0203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形成原因及异同点。
素养目标课程导入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用照相机拍照留纪念。
你们知道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吗?课程讲授新课推进主要构造:1.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2.胶片:相当于光屏。
3.调节控制系统:①取景窗:观察所拍景物;②光圈环: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③快门:控制曝光时间。
④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间的距离,即像距;一、照相机1.照相机的结构用硬纸板做两个粗细相差很小的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够套入另一个纸筒内,并能前后滑动。
在一个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焦距为5-10cm 的凸透镜,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薄膜。
这样就做成了模型照相机。
A半透明纸凸透镜B课程讲授新课推进一、照相机2.自制照相机请同学们完成以下操作:1.用眼睛观察半透明纸,并适当调节B筒在A筒中的深度,看是否能在半透明纸上得到室外景物清晰、倒立的像。
2.改变室外景物与自制模型照相机的距离,并适当调节B筒在A筒中的深度,观察像的位置到镜头的距离是怎样变化的?像的大小如何变化?通过以上操作,你能总结照相机的成像特点吗?课程讲授新课推进一、照相机2.自制照相机【归纳总结】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来自物体的光经过镜头后会聚在照相机暗箱内的胶片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课程讲授新课推进一、照相机2.自制照相机(1)物体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物距)大于镜头到胶片的距离(像距)。
(2)物体离照相机镜头越远,物体在胶片上所成的像越小,像(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越近,即暗箱越短。
(3)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和物体在镜头的两侧。
课程讲授新课推进一、照相机3.照相机的成像特点1. 平时我们看到照相机成的像都是正立的,这是因为为了取景方便,经过技术处理将第一次成的倒立的像转变成了正立的,照相机在胶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2生活中的透镜课件

• 1.用照相机照相时,物体在胶卷上形成A (
)
• A.倒立、缩小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
• C.正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虚像
• 2.用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同学拍照A。底片 上成一清晰的全身像,若要改拍半身像,则应该
(
)
• A.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
• B.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
一个如图5.2-2所示的模型
照相机。
倒立
• 5.你观缩察小到模型照相机薄
膜上的景物是
、
的。
6
• 新知二探究投影仪成像
• ●阅读课本P95“投影仪”的内
容,观察老师的演示,对照图
5.2-3,并完成以下填空镜。头 • .凸成透像特征:投影仪的镜头是 一个倒立镜,使放用大投影仪时实 ,投影
的 像。 两 • 4放.大同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正
像可用光屏承接,
3
• (阅读、实验、观察获取新知)
• 新知一探究照相机成像
• ●阅读课本P94的内容,完成以
下问题,3分钟后回答。镜头 • 1.照相机的主要构造:
胶片
(凸透镜)、
(光屏)、光圈和快门。
凸透
• 2.成像特征: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倒个立 镜缩,小用照实相机拍摄景物时,能在胶片上得到一
• C.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
11
• 3.投影仪的器件中有镜头和平面镜,其中 前者的作用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改是变光路,把图像反射到屏幕上,便于观看 ,而后者的作用是
。B
• 4.放映幻灯片时,想使银幕上出现放大的
“F”字母,那么幻灯片的正确放法应选择
图5.2-6中
的(
)
人教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2生活中的透镜课件

3. 放大镜是一个__凸__透___镜,放大镜中看到物体 _正__立____、__放__大____的虚像.
4.清晨,小草的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 大,这是露珠产生了_放__大___镜的功能,形成了放大 的__虚____像,这是由于光的__折____射现象的结果 。
照相机:利用凸透镜能成__倒__立__、__缩__小__、__实__像__。 投影仪:利用凸透镜能成__倒__立__、__放__大__、_实__像___。 放大镜:利用凸透镜能成_正__立__、_放__大__、_虚__像__。
知识点二 投影仪 投影仪的构造
投影仪
投影仪成像原理
演示
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反 光镜)取下,投影片放到载物 台上。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 就能得到投影片上图案清楚的 像。视察像的正倒。
结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形成倒立、放大的像。
便携式投影仪
分析:现在的投影仪,通常与电脑相连, 电脑上的字或图画通过投影仪被放大。
1.下列不属于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是( D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2..投如影图仪所示,S′是物体DS.经潜过望凸镜透镜所成的
像,那么此图表示什么的成像示意图B(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幻灯机 D.投影仪
3.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_凸__透__镜____,来自 物体的光经过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 ___缩_小_____(放大、缩小)的像。实际拍摄时, 为使远近物体都能成清楚的像,应调节照相机的 ___镜_头____到胶片的距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36张PPT)

2、光圈和快门分别控制什么?
光圈是相机镜头中控制光通量的装置。 快门是相机中控制暴光时间长短的装置。
3、快门和光圈共同控制什么?
共同控制暴光量。
(2)照 相 机
生活中的照相机----数码相机
数码相机用图象传感器替代胶片,把光 信号变成电信号,再变成数字信号,由相 机内的存储器保存.
(2)照 相 机 凸 透 镜 物 像
投影仪的工作原理
凸透镜
凹面镜
(3)投 影 仪 2.我们在屏幕上要看 到正立的像投影片应 像 该怎么放? 物 投影片要倒插
3.灯泡下面的凹面镜 及上面的螺纹透镜有 什么作用? 会聚更多的光线
4.平面镜在这里有什 么作用?
1.投影仪成像的特点? 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改变光路,使投影片的 像出现在投影机前方 的屏幕上
3放大镜与物体之间 的距离应满足较近
(4)放 大 镜
(1)放大镜成像 特点是:利用凸透 正立 、放大 镜成_____ ____ 虚 的______ 像
(2)物与像在凸 透镜的同侧,镜离 物越远则成的像越 大 _____
讨论一:下 雨后,水珠 下的叶径比 实际上的大 了,为什么? 答案:因为雨后叶径上的水珠相 当于凸透镜,此时起放大镜的作 用,将其下的径放大了,所以看 到的叶径比原来大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D
课外延伸题
【例1】某人照完半身像,想再利用同一 个照相机照一张全身像,这时他应该离 相机远些还是近些?同时调节调焦环, 使胶片远离镜头还是靠近镜头?
【分析】从拍半身像改为拍全身像,实 际上像缩小了,此时像距应该缩小,同 时增大物距。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课件(共42张PPT)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放大镜所成的像也是虚像。凸 透镜成虚像时,通过凸透镜的 光没有会聚,只是人眼逆着射 出的光的方向看去,感到光是 从虚像的位置发出的,物体和 虚像位于凸透镜的同侧。
凸透镜成虚像情景:光屏不能承接到所成 的像,物体和像在凸透镜同侧。
实像是由实际光 会聚而成的。 虚像不是实际光 会聚而成的,是光 线的反向延长线相 交而成的。
1. 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 胶片:相当于光屏。 3. 调节控制系统。 ①取景窗:观察所拍景物; ②光圈环:控制进入镜头的光 的多少; ③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间 的距离,即像距; ④快门:控制曝光时间。
来自物体(人或景物)的光经过照相机镜 头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
物体
凸透镜
现在的会议室、教室用的投影仪,通 常与电脑相连,电脑上的字或图像通过投 影仪被放大,原理和上面的投影仪类似。
生活中常用的放大镜也是一个凸透镜,它 是常用的光学仪器之一。
把放大镜放在物体 和眼睛之间,适当调整 距离,我们就能看清物 体的细微之处。这时我 们看到新的像是放大、 正立的。
成像特点: 物距小于焦距,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 同侧。
实像与由虚像的区别
实像 虚像
成因不同
成像不同 承接不同
由实际光线会 聚而成
由实际光线反向 延长相交而成
一般为正立
一般为倒立
能用光屏承接
不能用光屏承接
生活中的透镜
成像特点
照相机、摄像机、 倒立、缩小的实像 摄像头等 投影仪、幻灯机、 电影放映机等 放大镜等
倒立、放大的实像
正立、放大的虚像
1.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照相时,物体离照相 机镜头比较远,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2.投影仪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投影时,物体离投影 仪镜头比较近,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 3.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物距小于焦距,像是放大、正 立的虚像。 4.实像是来自物体的光会聚而成的;能用光屏承接;像 和物体位于凸透镜两侧。虚像不是光会聚而成;不能 用光屏承接;像和物体位于凸透镜同侧。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

? 4.下列对①平面镜成像;②放大镜成像;③ 小孔成像;④照相机照相的描述中D正确的 是( )
? A. ? B. ? C. ? D.所成像是虚像的有①②
? 5.如图5-2-7所示,透过水瓶可以看到放大
了的文字。这是因为装水凸的水瓶相当于 透镜,形成了文虚字正立、放大的 像。
? 6.能被眼睛看见但不能在屏幕上呈现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 1.
? (1)照相机镜头相当凸于
正缩) 小
实
(放大、缩小)的
透镜倒,成 (虚、实)
立(倒、
? (2) ? ①物体离照相机镜头的距离(物距)大于底片
离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像距)
? ②物体离照相机镜头越远,物体在胶卷上 所成的像越小,像的位置(底片或胶卷到镜 头的距离)
?
? ④像和物体在镜头(凸透镜) ? ⑤物体在胶卷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 A.倒立、放大的虚像
? B.
? C.正立、放大的虚像
? D.倒立、放大的实像
? 4.如图5-2-4是幻灯机的工作原理图。幻灯
机的镜头相凸当透于一个
镜。为了使观众
看到正立倒的着像,幻灯片要
(选填“顺着”
或“倒着”)插入架上。用强光照射幻灯片,
幻灯片上的画面在屏幕上形成 实 (选填“实”或“虚”)像。
的像虚像叫做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物体发出的光线反射经平面镜 后镜向反成延射的虚长光是像线线的反相。交而成,因此平面
? 7.(2016威海)为了丰富市民业余文化生活,
我市开展了露天电影走进社区活动。准备
放映时,画面超出了整个屏幕,如果你是
放靠映近 员,应将放映机
增大
(选填“远离”或“靠近”)屏幕,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 B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平面镜
3.现在市场上出售的”人参酒”在酒瓶中浸着
一支人参,你所看到人参应该是: C
A.人参的实物 B.等大的像 C.放大的虚像 D.缩小的实像
4、从圆形装水的鱼缸侧面看缸中游动的鱼,
所看到的像是 (A )
A.鱼的放大的虚像 B.鱼的等大的虚像 C.鱼的缩小的实像 D.实际的鱼
放大的(填“放大”或“缩小”),然 后用放大镜观察窗外的树,可以看到树 的 缩小 的像。
课堂作业:
1、在照相机的底片上成 、 的 像。
2、在幻灯机的银幕上成 、 的 像。
3、一瓶杨梅罐头从侧面看上去,每个杨梅 都变大了,我们看到的是 、 的 像, 圆形的罐头和水共同组成了 镜。
小结: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 成倒立、缩小的像.
2.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 成倒立、放大的像.
3.放大镜是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 像
4.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实像:
• 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 能在光屏承接 •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像异侧
虚像:
• 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所得 • 不能在光屏承接 • 凸透镜成虚像时物像同侧
再见
平面镜成像
“眼睛受骗”
放大镜的像
实像: 真实光线会聚的像.
F
F
物距(u)
像距(v)
物体和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物像异侧)
实像既能呈现在光屏,又可用眼睛观察
像和物在透镜的同一侧,所成的像是虚 象.不能用光屏承接,只能用眼睛看.
课堂练习
1.下列不是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是 D
A.照相机 B.放大镜 C.投影仪 D.潜望镜
3.放大镜的实质是什么?成的像有什么特 点?
4.实像和虚像形成原因是什么?如何区分 物体所形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照 相 机 的 构 造
你现Leabharlann 在能 回答 吗?1.像比物小还是比物大? 2.像和物与凸透镜的位置如何?
3.像是倒立还是正立?
4.胶片有什么作用?
倒立 缩小的实像
教材63页“想想做做”
拍远景和近景时如何调节?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二 生活中的透镜
新课导入
我们现在的手机上拍照功能都是十分 强大的,那么手机拍照的原理是什么 呢?
教材初探
1.照相机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它的镜头 相当于什么?胶卷相当于什么?物体在胶卷上 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2.投影仪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它的镜头 相当于什么?屏幕相当于什么?平面镜的作用 是什么?投影片在银幕上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A.眼睛不能直接看到虚像 B.眼睛不能直接看到实像 C.能用光屏承接的像可能是虚像 D.能用光屏承接的像一定是实像
6、清晨,小草的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 比较大,这是露珠产生了凸__透__镜的功能, 形成了放大的_虚___像,这是由于光的 __折__射现象的结果。
7、用放大镜观察指纹,看到的指纹是
2、我们在屏幕上要看到正 立的像投影片应该怎么放?
投影片要倒放
三、放大镜 1、放大镜实质就是 一个凸透镜
2、放大镜成像的特点: 正立、放大的虚像。
四、实像和虚像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能呈现在光 屏上.
B
‘
小孔成像.
照相机的像
A AB
‘
投影仪的像
虚像:是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 交而形成的,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拍远景时 增大物距 减小像距 像变小 拍近景时 减小物距 增大像距 像变大
二、投影仪
1、投影仪的构造
镜头
平面镜 投影片
2、投影仪的原理
B
‘
A
AB
‘
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屏幕 相当于光屏
投影仪成像特点:倒立、放大的实像
3、投影仪的使用
B‘
A‘
A
B
1、平面镜在这里有什 么作用?
改变光的传播路径,使投影片 的像出现在投影机前方的屏 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