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野公园发展的模式与策略选择

郊野公园发展的模式与策略选择
郊野公园发展的模式与策略选择

郊野公园发展的模式与策略选择

近年来以政府为主导的香港郊野公园的概念和模式在许多城市被引进。郊野公园作为城市边缘区开放空间的一部分,对保护自然风景资源和生态基础设施,为城乡居民提供郊野游憩,遏制城市无序蔓延,改善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形态格局等目标和使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城市边缘区或远近郊区及乡村,基于山林水体等优越的风景资源,规划建设郊野公园,使其成为服务于城市和乡村的永久性公共开放空间。通过这种土地使用控制的方式先期将优质的公共自然风景资源保护起来的思路和做法,有利于避集体或个体的“圈地”“租地”活动对公共开放空间和绿地资源的侵蚀,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对开放游憩空间的需求。本文拟从开放空间和公共风景资源保护的角度,立足于城乡一体化共同发展的需求,正确处理好公共事业与农林等集体产业的关系,提出郊野公园的发展模式和策略选择,包括基本概念、土地获得、选址和划定、规划控制和管理、政策引导等方面,以充分发挥郊野公园连接城市与郊区一体化发展的作用,实现其有助于城市空间良性发展的多重功能和目标。

郊野公园设置的功能目标包括:保护公共风景资源免受开发建设的

1.郊野公园的概念和实践

1.1郊野公园的概念

内地郊野公园的概念和模式主要来自香港。在香港的“郊野公园”背后闪耀着英国城市规划家 P.艾伯克隆比 (P. Abercrombie)的思想,也包含了美国国家公园在人类活动影响背景下对自然资源优先保护的理念。国内对郊野公园在概念和范畴的理解上存在着一定差异:狭义的郊野公园通常指在位于城市边缘地带的远近郊区,具有山体、水体、林地、湿地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自然风景资源的地方划定的区域,经过规划和建设实施,可为人们提供郊外休闲、游憩、自然科普教育等活动的公共性开放空间。广义的郊野公园包括城市外围的绿化圈层、绿带、传统农田、郊野森林等 [1]。目前,对郊野公园尚无权威的公认的确切定义。从总体上看,大多认为郊野公园具有以下特征:

1)位于城市边缘的远近郊区、具有较好的自然风景资源的区域,包括山林坡地、河湖水岸、沼泽湿地和良好的林地植被等。

2)保留较好的自然生境状态,人为干扰程度低,具有多样性的生物物种资源,可发挥积极的生态运行机制和作用。

3)具有较好的可达性和基础设施,可满足城市居民游憩、休闲、运动、远足等活动,接触和欣赏自然,并可进行自然知识普及教育。郊野公园设置的功能目标包括:保护公共风景资源免受开发建设的侵蚀,为城郊居民提供游憩休闲环境,阻止城市建成区无序蔓延,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运行,完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等。郊野公园与城市公园不同,更多地强调自然风景资源保护;与自然保护区也不同,在保护资源的同时,还强调公共性和开放性。

总之,郊野公园兼具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绿色开放空间。同时,郊野公园不只是一种规划概念,而是进入了控制性用地规划的层面,属于绿线划定范围内的以建设实施为目标的公共绿地,是城市开放空间和绿地系统的组成类型之一。

1.2郊野公园的实践

郊野公园在近代的早期实践可见于美国城市近郊的公园、墓园和游憩地,英国乡野的乡村公园( countryside park)等。我国在1980年以后实施的风景区和森林公园等,在邻近城市边缘地带的区位也具有类似的特征。1971年港英当局提出了第一个郊野公园发展五年计划(1972—1977年),并于次年获得立法通过。1976年以立法形式颁布了《郊野公园条例》①。从 1977年始, 20余年间划定实施了 23个郊野公园和 15个特别保护区,占地 40 000多 hm2,覆盖全港土地的40%以上。2000年以来,内地一些城市借鉴香港郊野公园的模式,从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维护的需求出发,在城市边缘地带规划和建设了一批郊野公园:

深圳从 2003年开始,按照《深圳市绿地系统规划( 2004—2020)》,在全市划定森林、郊野公园的建设控制区,启动了 21个郊野公园的规划建设,已建和在建的近 10个。北京在新一轮总体规划( 2004—2020年)的北京市域绿地结构中,提出建立四大郊野公园作为国家公园,分别位于北京城历史轴和发展轴的顶端,与楔形绿地构成围绕中心城区外缘的郊野公园环,用于抑制中心城市以“同心圆”模式蔓延,从结构上将北京的绿地系统联成一个整体,优化城市绿地生态功能[2]。在 2007年的《南京市域绿地系统规划》中,郊野公园是重要的内容之一。目的是为了在城市快速扩张过程中,更好地保护近郊地区的生态景观资源,有效引导郊野公园和绿色产业的开发。规划根据当地的资源特点进行了郊野公园的选址与分类布局,同时还划定了郊野公园的绿化控制线,提出了郊野公园的建设原则(图 2)。此外,成都、广州、上海、东莞等大中城市也先后规划建设了一批郊野公园。在当前城市空间急剧扩张的背景下,在边缘区不断受到各种经济活动影响下,郊野公园的出现和迅速增长值得予以关注。

1.3郊野公园发展的背景

通过设置国家公园来保护公共风景资源的做法最早来自美国, 1872年美国创建了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公园,旨在保护自然美景免遭人类活动的侵害。自1916年创立国家公园系统以来,已建有 368个保护区单位,覆盖面积达 3300万 hm2[3]。香港郊野公园是随着香港 20世纪 60年代经济腾飞,新市镇的急剧扩张而出现的,最初是为了保护当地自然环境并向市民提供郊野游乐和教育场所设施。到 20世纪 90年代,进一步强调整体的郊野资源保护,促进自然保育,大大扩展了郊野公园的规模和范围。因此香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仍旧保留和拥有繁多的野生生物物种和高度的生物多样性。郊野公园与新市镇在发展时机、土地利用、功能发挥几方面互相呼应、制约和补充,起到了遏制城市盲目扩展的势头,实现了土地发展需求与自然环境保护之间的合理平衡[4]。在我国当前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呈外拓式扩张和蔓延,城市边缘区的土地不断转化为建设用地。市场经济的逐利行为导致了对附着于土地的自然风景资源

的占有和私有化,和不适当的开发造成对“圈地”边缘区公共风景资源和绿地的劫掠和破坏。绿带、绿圈等纸上的规划毕竟抵抗不过市场经济自主发展强大的内驱力。在这种背景下,通过设立郊野公园制度,将城市边缘区内具有较强生态作用和结构性意义的开放空间和生态、美学、人文、游憩等价值较高的自然风景资源,在经济开发活动发生之前,给予预先保护,实行实质性的用地控制是城市发展的一种明智的策略选择。这也是郊野公园发展最重要的功能目标之一。

2郊野公园的发展模式与策略

香港的郊野公园发展是与其城市人口、地理、资源、土地等现状,包括法规制度和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紧密相关的。我们主张的郊野公园的发展也是以资源保护和适度利用为宗旨的,但由于制度和地方的差异,郊野公园发展有着不同的模式,体现在土地获得、选址与规划等一系列的发展策略上。

2.1郊野公园的土地获得

以政府为主导的郊野公园的开发影响到郊区土地利用模式的转变,土地获得将是郊野公园发展的先决条件。在城市远近郊区,通常土地利用模式多样,权属复杂。除部分企事业、居住区、基础设施等已建设用地外,大部分属农用地,包括耕地、林地、牧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和山林陡坡、低洼湿地、空弃旷地等。在城乡规划所覆盖的市域规划范围内,应在国家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下,实行农业用地优先、自然资源保护用地优先;在此基础上考虑未来发展建设的储备用地,包括区域交通、工矿、仓储用地等其他用地等。在我国现有的土地制度框架内,郊野公园的土地获得方式主要是通过划拨和征用: 1)申请划拨未利用的国有荒山野岭、荒滩溪涧、闲置荒地等①;2)以公共利益的名义,征用国家所有制土地和集体所有制的农用地,包括山林、水体等,但应给予相应的补偿。郊野公园属国家所有,划拨或征用土地应成为主要方式。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国有土地还是集体土地,都趋向于追求更好的经济回报。土地日益高涨的市场价值将使政府公共财政负担郊野公园建设的成本不断上升,从而影响到郊野公园的土地获得和发展规模。美国国家公园在 20世纪 70年代也存在土地获得的难题,以政府购买土地的方式,不仅使建设成本上升,而且往往难以达到目的。因此在用地获取上,采取了比较灵活的方式,使管理权与土地所有权适当分离,有利于降低土地获得的成本。如土地所有权仍归原所有者,建设与管理委托国家公园负责;有些保护区中允许私人地产存在,但在土地利用方式上受有关部门的政策制约。因此,郊野公园的土地获得除上述划拨或征用外,在我国现有的土地制度框架内,借鉴香港郊野公园制度和美国国家公园的做法,可考虑采取如下方式:

1)在土地市场化的背景下,通过征用和协议结合的方式获取具有特殊生态和风景价值的国有土地。

2)在郊野公园划定的范围内,土地所有权发生改变,但允许个人土地及其房屋的存在,限制其开发建设行为。

3)保留郊野公园范围内土地的国有或集体所有权,承租给个人从事允许的经济活动,但将建设管理职能交与相关部门。总之,无论采用什么方式,都应符合国家

土地政策和改革的方向,协调好国家、集体和个体三方的利益关系,为农民提供多种安置补偿选择,保护农民原有的土地和宅基地,引导农民从事不影响郊野公园环境的居住和生产活动。当前,在国家土地新政②的背景下,对农村土地流转提供了更加灵活的政策机制,对郊野公园土地获得来说,也许是一种契机。土地流转做法很多,很多情况下是实践走在理论的前面,各地都在积极探索。虽然郊野公园征地是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但也应避免因征地而导致农民权益受损。期待着在郊野公园征地方面有更加务实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出现。

2.2郊野公园的选址策略

郊野公园的选址关系到能否发挥其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郊野公园的选址应优先考虑那些自然生态风景资源有较高价值、对城市整体环境和景观有积极保护和优化作用的、具备自然文化历史美学和地方风貌游憩条件等综合内涵的地方和区位[5],具体选址原则如下:

1)以自然风景资源为基础:对边缘区的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包括一定规模的山体、水体和植被优良的地区,具有美学感染力的自然风景或景观特征鲜明、地域特色突出的地带。

2)以自然生态功能为主导的地带:边缘区保留了较多的陡坡山林、河湖溪涧、荒滩湿地等不宜利用的土地,往往也是生境类型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对维护自然生态的过程和肌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3)对维护和优化城市生态景观形态有重要结构意义的区位:从城市开放空间和绿地系统的整体出发,位于绿带、绿环、绿廊、绿楔等部位,有利于促进自然形态与自然过程,形成绿地与城市实体的错落嵌合的空间形态关系。

4)结合自然美学与人文景观等综合价值较高的地区,保留郊野乡村经长期经济活动形成的自然风景与农田牧场、果园、种植园、农舍村落交错融合的独特景观,包括传统民居及陵园墓园等聚落形态构成的历史文化景观。

5)具备较好的可达性和游憩条件的区位:随着通向远近郊区的公路网不断完善,为郊野公园的可达性提供了保障。从郊区游憩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除了提供郊区公共汽车、旅行车、自驾车外,可供自行车和徒步远足旅游到达的资源丰富的地区也是郊野公园选址的对象。

2.3郊野公园的规划策略

以土地和风景资源的保护利用为目标的郊野公园,在规划理念上与城市公园存在很大差异。资源保护就是保护土地及其景观的原生状态,包括丰富的生境、物种的多样性、生态演化的过程,而游憩利用所需的活动种类、场地、设施是必要的,也是严格受限的,其开发建设的强度限制在环境容量允许的范围内,提供的人为活动应对自然环境状态造成尽可能少的干扰。除了规划理念的差异,郊野公园的规划还具有以下特点:

1)郊野公园的规划不只是物质形态规划,而是由目标引领、面向管理的综合性的规划。郊野公园的硬件建设在初期是必要的,包括设施的安排和配置,而资源保护和维护需要进行长期不懈的管理,通过管理才能实现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目标和使命[6]。

2)郊野公园的规划除了注重远期战略目标,还十分注重规划的实效和适应变化的规划的灵活性,包括制订实施规划和执行计划。这些面向实施的规划既保证规划的战略目标,又能根据外部条件的变化进行调整,结果可能产生更多的实际效果。

3)郊野公园的规划不只关注边界以内的事务。虽然有主张开放空间和公园“溢出”的经济价值,但从经济活动的干扰和外部控制的力度看,边界以外的经济开发活动也会对其内部造成不利的影响,如毗邻郊野公园的地产开发和开垦开矿等生产活动等,必要时可采取风景区的设置缓冲区的控制手段。

4)同其他类型公园和娱乐场所不同,郊野公园的游憩活动项目是有选择的,注重自然认识、自然价值和自然教育是其特点,为此,需要生态生物等多学科参与,软硬件设施兼备。

5)郊野公园强调自然风景美学的表现,原始质朴、原生态是其特点,体现在原生植被和乡土植物的保留,作为种质资源库的价值;原有的用地方式——农田、林地的保护,原址上的乡土建筑和村落的保护等,作为地域性特色的表现。此外,硬件设施建设也应力求自然朴实,与环境浑然一体,避免城市化、人工化形式的影响。

3郊野公园发展的管理机制和政策引导

3.1管理机制

实施对郊野公园的划定、管辖和管理,应建立一个权威的有效的机制,包括一个有职有权的管理机构和一部具有管控效能的郊野公园的法规条例。从郊野公园事业发展的特点看,涉及郊区不同土地利用性质和所有制,涉及农林工矿企事业等不同部门,郊野公园的实施涉及先期的调查、选址、征地、规划,后期的建设、管理等不同方面不同阶段的工作,都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专门的组织机构贯彻实施上述一揽子计划。因此,设立专门机构,或授权某政府职能部门,代表政府行使权力和职能,协调国家与集体所有制土地的关系,协调不同部门机构的矛盾和利益关系,实施郊野公园的征地、选址、规划、建设、管理、补偿等相关事务,十分必要。进一步,还应制定一个立法意义上的规章,作为依法行政的根据,内容包括郊野公园管理机构的权力和职责,郊野公园的划定范围,土地使用和管制规章,土地承租人的权利和责任,补偿机制,补偿的对象、范围和标准,游人行为管理的规章,禁止、限制和管制的活动和行为,惩处和罚款条例等,目标是避免任何有可能损害郊野公园的风景资源、生态环境和美学价值的活动和行为发生。

3.2政策引导

郊野公园的划定涉及集体所有制的农用地性质的改变,以往的以公共利益征用土地很难与土地的市场化挂钩,从而带来农民对征地补偿制度的抵触,亟须采取较完备的配套政策进行引导。这些政策包括征地安置补偿政策,承租土地政策,保留所有权政策和支农富民政策等。在划定郊野公园范围内,征用农用地和企事业单位用地,可采取多样灵活的土地政策,如有偿征地、协议、置换、交易和承租等,并研究制定较完备的、符合国情的补偿机制。在郊野公园范围内可实行土地所有权与管理权适当分离,农民可保留原土地所有性质,从事农林生产活动,但须接受公园管理机构的管理;也可以向政府承租郊野公园内土地,从事旅游休憩开发,但限制其无序发展。制定积极的郊野公园发展政策,吸收当地农民参与公园管理,鼓励从事有利于山林、水体、绿色植被的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的产业,投放支农资金,倡导绿色产业,实施林业富民工程等。

4结语

对郊野公园的制度设立与规划建设不宜就事论事,而应将其置于更广阔的时空背景中去考察它的得失利弊。郊野公园的意义在于从立法的高度实现城市边缘区开放空间资源保护的目标,从用地的绿线控制将郊野公园的建设落到实处。这正是城市空间良性发展所需要的。同时,郊野公园的用地模式和性质功能是由城市发展战略所规定的,体现在郊野公园的土地获得、选址和规划等策略上。郊野公园发展立足于城市与郊区的共同需求,合理的管理机制与积极的政策引导应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出发,在处理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上,郊野公园的发展应是一项长期不懈的事业。

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如何有效选择和运用

《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如何有效选择和运用》 读书笔记 由朱晓燕编著的《英语课堂教学策略》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教师教育系列”丛书之一。这本书和一般的英语专业理论书籍不同之处是理论清晰、事实详实,有好多实用有效的教学技巧。但第一次看的时候确实有很多不懂之处,本学期的读书摘记我就选择这本书,静下心来,细心研读,一下子就被书中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大量的课堂操作方式以及技巧吸引住了,自己感觉收获很大。 一是本书语言浅显易懂,内容实用,举例具体。从内容来看,本书建立了一个引导专业思考的框架,这里称之为概念图。作者以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为出发点,以现实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以外国语言学、英语课程标准、二语习得和英语教学法等理论为依据,针对现行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结合作者从事英语教学和教师教育近30年的研究结果,综合提炼出这个“英语教学策略的思路框架”。看完书后,我感觉自己对以往一些教学中的做法有了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同时,也能更轻松,更灵活地运用各种策略来进行课堂教学。我对提到的“有效提问”感觉印象最为深刻。感觉很好的解决了自己在课堂上进行提问的一些困惑,如在技能教学策略中,就“听力教学策略”,它就提出了“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听前热身,介绍背景”、“指导方法,授人以渔”等的方法;“阅读教学策略”中,它就提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多种教法”等策略。如在提问方面:我们要注意提问的梯度,提问最好是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层到深层,由聚合到发散,由是非问题到what问题再到why问题;如: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准备时间,一般以三到五秒为宜,最多不能超过20秒;又如:提问不只局限于教师提问还应该有学生提问。学生提问要注意制造自由的空间和安全的环境使学生可以毫无顾虑地提问。还要注意一堂课的整个过程中教师都应给学生留有提问的时间,而不应将学生提问留到节课课结束之时。我觉得这些策略非常切实,特别符合我们英语的教学,如果能充分学习并利用这些策略,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学、有所悟,我相信,我们的英语教学成效定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是读完本书让我羞愧于自己在教学理论和策略方面知识的匮乏同时,更让我明白英语教学的成功应体现在“培养学习者在真实的情景中有效使用英语的能力”,反思自己以前的教学,好多都是自己一些粗浅的经验积累,在教学中很多时候只是随心教学,所以一直以来,自己成熟稳定教学风格形成方面没有取得重大突破,而阅读此书,让我了解了许多有理论支持的教学方法。如:语法翻译法、直接教学法、认知法、自然法、社团教学法、沉默教学法、全身反应法、暗示教的原“教必有法”从书中我悟到了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学法。. 则性和“教无定法”的灵活性特点之间的统一关系。教师不应拘于一法一策,囿于一方一圆,而是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将各类方法加以组合和调配,在吸收、借鉴已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挥,逐步形成富有教师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 三是书中的好多观点让我深受启发:呈现学习任务时,应当向学习者描述任务中的问题发生的物理背景、组织和社会文化背景。并且,问题的呈现必然是有趣的

XX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书

XXXX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书 XXXX年XX月

目录 1 背景原则 1-1 规则编制背景 1-2 规则编制原则 1-3 规划时限 2 公司现状 2-1 发展历程 2-2 企业特色 3 行业发展机遇 3-1 行业分析 3-2 主要业务 3-3 行业问题 3-4 行业前景 4 企业发展目标 4-1 企业发展阶段 4-2 企业发展目标 4-3 企业中长期经营目标 4-4 企业中长期管理目标

4-5 目标制定的基本思想 5 发展战略 5-1 人力资源战略 5-2 特色营销战略 5-3 技术制胜战略 5-4 品牌工程战略 5-5 超常规发展战略 6 企业发展模式 6-1 发展模式的选择 6-2 中长期发展模式的说明6-3 中长期发展模式展望 6-4 中长期发展模式模块组合 7 企业管理 7-1 管理定位 7-2 管理机构 7-3 管理方法 7-4 管理制度 7-5 生产管理 7-6 技术管理 7-7 营销管理

7-8 财务管理 7-9 信息管理 8 职工队伍 8-1 职工队伍管理目标 8-2 职工远景规划 8-3 职工管理制度的系统性8-4 精才集聚原则 9 企业文化 9-1 意义 9-2 企业家形象 9-3 团队形象 9-4 公共关系 10 组织措施 10-1 建立执行组织 10-2 规划执行力 10-3 为核心目标工作 10-4 建立学习组织

一、历史回顾 ***公司于一九九X年成立。当时,国家正在实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对私营企业的政策开始放宽,各种机会随之涌现。***创始人凭借自己的胆识与眼光,适时切入速食面市场,经过六七年的打拼,积累了一定的原始资本。 随着一线品牌产能的扩大、销量的增加和众多二线品牌后来者的进入,速食面市场逐渐饱和,***企业掌门人及时调整经营方向,从一九九六年起即转做XX 的生产与销售,经历了XX市场从XX到即XX再到XX、功能XX等转变的几次兴起与高潮;在此期间,为缓解XX销售淡旺季对企业内部的压力,有效利用企业各项资源,从一九九八年起,公司又开始了调味品的生产与销售:经过这八年多的奋斗,公司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开发能力不断增强,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市场反应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企业整体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均获取了长足的发展。当然,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近两年企业的总体产值与销量进展速度均在减缓,而利润却在下降。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从XXXX年起,***公司实行全质化管理,倡导“全员参与,全力以赴,全面推行”的运作方针,不断加强企业软硬件建设,顺利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QS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认证、HACCP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国际认证以及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认证,为***公司参与国内乃至国际市场竞争增添了一支支有力的武器! 从二零零X年起,顺应“决胜终端”、“深度分销”和“渠道扁平化”等XX市场发展趋势的要求,***公司即开始进行营销渠道的转换与升级。首先,全线开通了世界第一大零售商——沃尔玛在整个中国的各大分店,开通了世界第二大零售商——家乐福在华南与西南区共计十多家分店,并随之形成了一浪猛似一浪的热销气势;随后,万佳、百佳、新一佳、好又多、吉之岛等各大卖场也陆续开通,广东省终端网络已基本健全,并逐步把由此总结出的完整终端运作模式推向全国——为打响品牌之战开了好头,起了好步! 十年多了,风雨兼程,***公司还能够生存——据统计,中国企业,能够生存五年的,100家中不到10家——并积淀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实属不易!

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1.分析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区别的与联系? 教学模式:指的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策略:是指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分析学情,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简单来说教学策略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与任务、组织与调控教学活动而进行的谋划。 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教学手段:是师生运用教学辅助工具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也指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教学手段可以是视听,也可以是实践活动,现在以多媒体为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经历了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五个使用阶段。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 (1)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都是以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支撑的,辅助教师进行教和学生进行学的一系列方法、步骤、程序,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区别: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既是教学理论的应用,对教学实践起直接引导作用,又是教学实践的理论化、简约化概括,可以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中。所以教学模式是比较具有逻辑性的,相对稳定的一种结构,指向的是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笼统的指导性的结构框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教学策略则比较细化具体与灵活,往往指向单个的或局部的教学行为(可以指向具体的一节课,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甚至是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师在选定了一堂课的内容并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要考虑怎样去讲授这一节课,怎样更好的让学生理解这些内容,怎样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怎样提高学生的能力等等,对一具体实施过程的谋划就是教学策略。)。 (2)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二者都是师生为了某种教育教学目的,所采用的各种手段、方法的总和,都是教学论要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别:每一种教学模式都反映了一定的教学思想、教育目的、教材内容的选择、教学原则、和一系列的完整的操作程序和体系等。教学模式是对多种教学方法的提炼和组合,而教学方法常常表现为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侧面的一系列操作活

企业战略类型及其选择

企业的战略类型及其选择 企业战略是企业根据其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和能力状况,为求得生存和长期稳定的发展,为不断的获得竞争优势,对企业发展的目标、达成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和参考。企业战略是为了获得持久优势而对外部机会和威胁以及内部优势和劣势的积极反应。企业战略的类型与企业战略的定义是两个关系密切的问题。,企业战略类型与企业战略定义一样也是一个动态的范畴。至少到现在为止,企业战略的表现形式和具体的选择可以说是非常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具体的选择都会有或大或小的区别,当然每一种选择都有其充分的理由和具体的条件。我们之所以尝试对企业丰富多样的战略选择进行分类,不是想限制企业的战略限制,而是想在很短的时间内告诉企业管理者,他们有多少种基本的选择以及每一种选择的基本理由是什么。 企业战略具有如下特征:(1)全局性。企业战略是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根据企业总体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它规定的是企业的总体行为,追求的是企业的总体效果。(2)长远性。企业战略的制定虽然要依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现实情况并对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指导和限制作用,但是这一切都是为了更长远的发展。企业战略既是企业谋取长远发展要求的反映,又是企业对未来较长时期内如何生存和发展的通盘筹划。(3)竞争性。企业战略是关于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与竞争对手抗衡的行动方案。通过竞争确定企业的竞争优势,同时也要注意采用竞争达到双赢和多赢的效果。(4)纲领性。纲领性指企业战略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纲领和方针,必须通展开、分解和落实等过程才能变得具体的行动计划。(5)稳定性。企业战略需要较长时间保持稳定和贯彻,又要根据环境变化进行局部调整。 从实施战略主体的角度来看,企业战略包括三个层次:(1)公司级/集团战略,是拥有多个子公司的母公司的战略,集团战略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建立和经营行业组合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2)经营级/竞争性战略,是单一行业/产品/市场企业,或者集团下边的子公司所采用

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制定的技能

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制定的技能 今天,我和大家来共同学习第六章: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制定的技能。 首先我们来谈一下什么是教学策略(课件出示):所谓教学策略是教师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以达成教学目标为指向,以教学情境为出发点的有关检查、评价、监督、控制、调节教师的各种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程序性知识系统。 一般讲,教学策略是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使用的手段和方法。在此意义上,教学策略同义于教学方法。但从广义上讲,教学策略不仅用来表示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而使用的手段或方法,而且还用来指教学活动的序列计划和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技巧、艺术。它的内涵较为广泛。教学方法这一概念就侧重在指教学过程的横向结构,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教材等教学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稳定的组合方式,它的实质就是具体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 教学策略包含多个方面的含义,包括目标的设立、媒体的选择、方法的确立、活动的组织、反馈的方法、成绩的评定等等。所以,从系统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教学策略是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适、优化,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的系统决策与设计。 教学策略的选择是相对性的,其适当与否与教学目标、学科性质以及学生年级能力等因素,都紧密相关。古语有:“术谋之人,以思谟为度,故能成策略之奇。”可见策略的突出特点在于对手段方法的计谋性思考。这表明策略不仅具有目标性、计划性和选择性,同时又具有艺术性、直觉性的特征。现在,我们就从四个方面来探讨一下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制定。(切换幻灯片) 一、设计学法与教法的有机结合 教学效率、效益的提高,不能简单地依靠增大教师劳动强度和增加学生课业负担来实现。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对工作中少走弯路,用较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环。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生,对于把学生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也具有重要作用。教师的教法制约着学生的学法,同时对学生的智力的发展、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幻灯切换后朗读,边读边击中要害鼠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因此,新课程实施重要的一点,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法的改变。在实际教学设计中,我们需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实现学法与教法的有机结合。例如(课件出示)第一行读完后说:注意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没有思考时间的提问回答,看似流畅,实际低效。特别更要注意问题的导引,有效提问的设计等。(课件点返回)下面,我们就对教法和学法做一下具体的分析。二、自主学习策略的使用 (一)、首先我们来学习下自主学习的概念和特征。(点击课件) 行为主义心理学者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个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而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无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以:“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为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将“自主学习”的特征概括为:(课件出示后读一下) (二)新课程“双向互动”和“知识建构”的操作原则决定有效的学习必然是自主的学习。新课程主张:教学是“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是“对话中心的教学”。 教学中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中介,去共同生成和创造“文本”,构造“意义”的过程。(点课件)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两种对话:(点课件)一是学生与作为文本的课程——教材之间的对话。二是借助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模式选择——以青海省为例

E nterprise E conomy 2012年第5期(总第381期) 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模式选择 ———以青海省为例 □袁卫民 [摘要]青海中小企业起步晚、数量少、基础力量薄弱。在这个“大企业强省、小企业富民”的时代,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对实现 青海 “富民强省”战略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结合青海省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依托优势资源的互补战略、依托特色资源的特色战略、依托稀缺资源的专精战略、依托旅游资源的虚拟战略,供青海中小企业发展选择战略模式。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战略模式[中图分类号]F27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2)05-0027-04 [作者简介]袁卫民,青海省工程咨询中心高级经济师,工程硕士,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青海西宁810001) Abstract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SMEs in Qinghai province are laggard,few number and weak basis.In this age when large enterprises make province stronger and small enterprises make people well -off,developing SMEs will play a tremendous role in achieving the strategy of enriching the people and strengthening Qinghai province.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tatus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Qinghai,this paper proposed the complementary strategy based on advantageous resources,characteristic strategy based on characteristic resources,special -profound strategy based on scarce resources and virtual strategy based on the tourism resources,which are applied for SMEs to select strategy models. Key words :Less -developed areas ;SMEs ;strategy model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单元和竞争主体,是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载体。在庞大的企业群体中,最活跃、 最富有生命力的则是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中小企业群体。无论是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走新型工业化路子,还是青海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富民强省、建设小康”的总体目标,都离不开中小企业群体健康快速发展。目前,青海中小企业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发展的质量上,都远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中小企业如何依托自身优势,并结合青海省产业发展现状,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的战略模式是一个重要问题。 一、依托优势资源的互补战略 青海依托优势资源,目前已形成电力、石油天然气、 盐化工、有色金属工业四大支柱产业。中小企业虽然无法直接进入上述产业领域,但可以围绕各产业中的大型企业集团进行社会化协作,寻找大企业无法涉足或者不愿涉足的领域进行配套服务,着力于从初级产品到深度加工、下游产品的开发以及提供相关社会化服务的企业生态系统建设。 (一)发展中小企业可以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 石油加工可获取5000多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和产品,如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可以提升产业开发的附加值。盐湖资源矿产,如钾、钠、镁、锂、锶、硼等都得以开发,并形成各自的产业链条。但受技术、装备等多方面因素制约,目前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还不够。盐湖 27 Enterprise Strategy |企业战略

浅析企业多元化与专业化发展战略选择

浅析企业多元化与专业化发展战略选择 xxx [内容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企业都面临发展战略的选择问题,企业选择专业化发展战略还是多元化发展战略,对企业日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探讨应对企业在发展战略选择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比较了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与专业化发展战略的利弊,提出了企业在选择发展战略时应采取的具体解决方案,提出当前我国企业应以专业化发展略为指导,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在核心技术占绝对竞争优势的条件下发展多元化。 [关键字]发展战略多元化专业化 一、多元化发展战略分析 (一)多元化发展战略定义 多元化是美国经济学家海格﹒安索夫在1957年提出的,是指一个企业同时从事两个或多个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又称为多角化经营﹑多种经营﹑跨行业经营等,其内容包括产品的多元化﹑市场的多元化﹑投资区域的多元化和资本的多元化。是在企业规模较大,资金雄厚,风险分散能力强,市场开拓能力强,生产管理体制健全,适应能力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纵观全球,许多大型跨国企业几乎都采取了多元化的发展战略,而我国企业自1980年起,也掀起了多元化经营的狂潮,许多企业在选择多元化发展战略方面,存在很多误区,其主营业务没有在所从事的领域内占一定的市场份额之前,抵挡不住低成本,造成大新企业集团甚至跨国公司的诱惑,纷纷投入多元化,造成多元化的盲目性。 (二)多元化发展战略优点 1、企业可向几个不同的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能够有效的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范围不断扩大,消费欲望也不断增强,需求的变化有明显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将造成企业生产、销售上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采用单一产品经营会加大经营风险。而实施多元化经营可以把企业的经营风险分散于多个产品中,企业在某一

公司发展总体战略及发展模式分析

项目工作成果之六: 三年发展规划报告 报告版本:定稿 完成时间: 报告执笔:*** 督导:*** 发送:北京xxxx公司刘玉奇先生及相关人员

北京xxxx公司 三年发展规划报告 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一、机械式停车设备制造业发展环境及竞争态势 1.1机械式停车设备特点 1.2机械式停车设备市场分析 1.3机械式停车设备制造业发展环境 1.4机械式停车设备业竞争态势 1.5 加入世贸后影响分析 二、xxxx公司现状分析 2.1 公司市场营销 2.2 公司生产管理 2.3 公司知识资产 三、 xxxx公司发展总体战略及发展模式分析

3.1战略目标及战略选择 3.2xxxx公司的商业模式分析 3.3以虚拟制造为基本模式 3.4以客户增值扩展市场 3.5 以知识资产为核心能力 3.6 借资本市场实现快速增长 3.7 三年中重点工作列表 一、机械式停车设备制造业发展环境及竞争态势 1.1 机械式停车设备特点 目前,我国城市的停车场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平面停车库、自行式立体停车库、机械式全自动立体停车库。比较而言机

械式立体停车库具有如下的优点: ●充分利用空间,节省占地面积 机械式停车设备可以向空中和地下发展,占地面积仅是平面车场的1/2—1/25,比建筑自行式停车楼节省空间达75%以上,也比建筑自行式地下车库用地面积少50%以上,这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显得尤为重要。 ●造价低 机械式停车设备每个泊位投资约2—12万元,而建筑自行式停车楼每个泊位在20—40万元,平面停车场在某些地段仅土地使用费就要4万元/泊位。 ●使用方便 机械式停车设备操作十分简单,存取车辆所用的时间也不长。按照机械式停车设备设计要求,每次存取车时间不超过120秒,一般不能出现存取车排队的现象。 ●增加汽车防盗性和保护性 目前,我国每天有300辆汽车被盗,轮胎、反光镜等配件经常丢失,挡风玻璃被砸碎、车体被划伤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而机械式停车设备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但机械式停车场(库)也存在如下不利因素: ●一次性投入仍然很高,同时投资回收时间比较长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由于机械式停车设备每个泊位至少也要几万元,一般人暂时是不会购买机械式停车泊位的; 同时,租用一个泊位每月也至少需要几百到几千元,而在城市的非中心地带租用一个平面式停车位的费用要低于机械式停车设备。

技术创新发展阶段与战略选择

技术创新、发展阶段与战略选择(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动力,这是国内外学术界的共识,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学术界则有争议。本文从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一.发展阶段和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对现代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库斯内茨(SimonKuznets)的研究,工业革命之前,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一般是国家的规模扩大,人口增加,但是人均的产量不增加,人的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改善。现代经济增长是在人口持续增长的基础上,人均产量也增长,每个人可以享用的物质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这一历史性转变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技术创新的速度在工业革命以后变得越来越快。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果想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赶上发达国家,就只有在技术创新的速度上比发达国家更快,才有可能实现这个发展目标。 但对技术创新的含义,经济学界和科技界的理解不完全相同。经济学界所谓技术创新(technologicalinnovation),是指一个生产者在下一期生产中所采用的技术比这一期生产的技术好,效率高,这个“新”技术不必是最新的发明。在科技界里则习惯地把创新(innovation)和发明(invention)等同起来。发明是从无到有,是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现有知识存量的一个增量贡献。但在经济学里则把发明和创新分开,创新侧重已经发明出来的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运用,是和一个生

产者现在实际采用的技术比较,而不是和世界总体的技术水平做比较。最发达国家各个产业所采用技术在世界各国的相同产业中通产处于最先进的水平,既然如此,发达国家在下一期生产时要采用比现在更好的技术就只能依靠自己的新发明。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不管是在传统的产业如纺织业,或是在现代的信息产业,和发达国家相比,都有相当大的技术差距。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可以和发达国家一样,靠发明来取得新技术,也可以利用和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以引进技术的方式,包括买专利、模仿等等,取得技术创新。就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而言,在这两种可能方式当中到底哪一种方式比较好?应该依成本和效益的比较而定。关于发明,尤其是在现代高科技产业上的发明,投入非常巨大。像IBM每年的研发投入是五十多亿美元,摩托罗拉四十多亿美元,因特尔三十多亿美元,朗讯四十多亿美元。而且风险非常高:一般在最前沿技术上的研发投入,一百个立项,到最后大约只有五个取得可以申请专利的技术;在十个申请专利的技术中,大约只有一、二个具有商业价值。也就是说,在一百个研发项目中,最后只有一、二个项目,对企业的投入有了回报,对整体的经济发展作了贡献。如果只看这个最后具有商业价值的技术研发项目,它有专利的保护,可以拥有全世界的市场,如果其它国家的企业要用这项新技术必须付专利费,这项技术研发投资的回报率会相当高。但是如果把那99项失败也算是取得这一项成功的必要成本,那幺,在最前沿技术研发的投资回报率并不高。有许多实证研究发现,拥有核心技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一、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 1.发展性 所谓发展,简单地说,就是指学生经过学习产生的变化、取得的进步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就是每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这种收获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从不想学到想学、从想学到学好的变化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上。有效教学设计体现在学生个体身上,还应充分考虑个体的差异,不硬性规定“步子”大小,不强求全班同步行进,允许学生根据各自的学习需求、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选择各自的发展目标和目标达成的先后。有效教学设计要体现适合于不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异步运行”的学习环节。 2.开放性 有效教学设计立足于课堂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教学内容以教材为范例,从单一的书本知识向学生的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拓展,将学生的个体知识、直接经验以及学习环境看做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学方法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提倡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与心灵对话,让学生多一些感悟、体验的机会,多一份参与的激情和动力;问题解决从答案唯一、解法唯一向条件、问题、解法和结果的适度开放转变。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习能力。 3.生成性 有效教学把预设看做是生成的前提,没有充分的预设,就不可能有预期的生成。对于处理好预设外的情况,传统课堂看成是

一种意外收获,有效教学则当成一种价值追求;传统课堂看成一种教学机智,有效教学则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因此,有效教学设计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要多一些弹性灵活的成分,以便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涌现的各种信息,及时修正原有的教学设计,灵活机智地选择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有效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 4.反思性 教学设计是一个连续的、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过程,构思于课前,展开于课堂,调整于过程,完善于课后,环环相扣,动态发展。反思是修正、完善教学设计的前提,是提高后续教学设计有效性的必要环节。教学设计只有适合的,才是有效的。 二、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 1.教学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对教学过程具有指导和定向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标准和依据。有效教学要求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将目标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期待和达成学习目标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有效地评价,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反思与校正,从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2.知识呈现情境化 情境对于教学的作用论述颇多。其中,德国一位学者的比喻,十分精辟。如果将几克盐放在你面前,你无论如何难以下咽。但是,当将这几克盐加在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时,将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人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生机活力,

初创型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与选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59031699.html, 初创型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与选择 作者:蔡诚 来源:《商情》2015年第36期 【摘要】在我国当今社会快节奏发展和激烈竞争中,越来越多的初创型企业不断涌现,他们艰难生存然后消失,只有少数能留下来,此现象已不容小视,这已经造成了极大的社会资源浪费,整个社会应该反思和探讨初创型企业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如何才能看清并解决这些问题,分析制定并选择合适的企业发展战略,让更多的初创型企业生存下来,形成一个健康的生态圈。 【关键词】初创型企业企业战略核心竞争力竞争优势 初创型企业一般指创立不久并且没有足够资金和资源的各类企业,往往是由创始人以及少数核心员工组成,都会遇到资金短缺、人才缺乏、业务开拓困难等问题,而由成熟企业投资开办的子公司或合资公司不能算作初创型企业。在当今社会的快节奏发展中,大家鼓励创业,积极创造环境和条件支持创业,但在激烈竞争中,我国初创型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至5年,大批企业消失或被市场淘汰,从而使创业容易生存难成为普遍现象。因此企业应注重两个问题:第一,正确的做正确的事。第二,学会如何确定正确的事。选择合理的发展战略是初创型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法则。 初创型企业有产品、技术、市场、资金、团队等资源,真正的战略就是知己知彼,审时度势,找到市场趋势和竞争对手的优劣势,确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安排好时间计划,运用各种策略,迅速占领市场。这样的案例在移动互联网的竞争中很多,比如在“O2O”的浪潮下,出现了大批线上线下的平台服务商,有餐饮配送、到家洗车、家装、上门维修、洗衣、社区水果配送、鲜榨果汁服务等,这些传统服务行业均开通了一个线上订单平台,建立了商家与顾客间的直接联系,由“坐商”完全变成了“行商”,依靠物流服务推进经营模式的变化,谁抢占了先机谁就抢占了市场。我们暂且不说这些商业模式是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O2O”,但商家的反应速度之快是初创型企业制定和选择发展战略的优势之一。 初创型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很多,主要有现金流问题、团队磨合问题、商业模式调整问题、产品或服务的提升问题、管理架构的调整、岗位责任制的落实、执行力的加强、市场渠道的建设、财务和现金的管理、品牌建设等。企业战略是从前瞻性和系统性的角度分析资源配置和利用的计划。主要包括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所以初创型企业如果要想抢得先机就需要有企业战略的制定和选择,那么如何制定发展战略呢?下面阐述其四个步骤。 (1)分析市场环境,知己知彼。初创型企业要明确自己的企业目标,分析宏观微观环境的发展和变化趋势,清楚竞争对手的优劣势,分析内部资源、能力和价值链以及市场存在的机会和威胁。

几种常见的教学设计模式及其比较

几种常见的教学设计模式及其比较 教学设计理论是在其他相关学科理论如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理论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进一步扩展到实践应用的领域,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许多教学设计专家把教学设计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形成一系列过程设计模式。这些模式一方面综合了理论与技术等各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简化了复杂的教学理论以及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因此,设计过程模式也成为教学设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教学设计观念把教学设计过程看作纯粹是个人经验的产物,缺少一定的理论基础。现代教学设计模式则已经跳出这种传统框架,反映了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状况,重点不再限于描述教学设计的具体步骤,而成为连接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之间的桥梁,其主要功能是便于教学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教学设计在实践上大致经历了四个不同阶段,体现了不同的教学理念。第一阶段把教学设计看成是应用科学。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认为任何学习的结果都是由一系列预先设置的学习目标所导致,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学习分解成各种类型的行为目标,根据这些行为目标选择适当的媒体和方法,为教学提供一种可行的教学序列。其倡导者大多是心理学家,如斯金纳、梅格、加涅等。第二阶段倾向于用美学的方法对教学进行设计,重视美学形式对学生的影响,强调用美学效果吸引学习者的兴趣。其倡导者是一些富有创造性的媒体制造者。这一阶段人们已经认识到教学中学习者情感尤其是兴趣的发展。第三阶段教学设计侧重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主张教学设计不应该根据预先确定的目标制定机械的教学步骤,因为学习并不都是像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描述的那样可以通过简单的刺激-反应过程进行。学习应通过学习者自行探究和解决问题而进行,因而强调设计的探究、协作和创造性。这种教学设计过程确立了更为复杂的学习目标,以使学习者成为可以解决问题的探究者。第四阶段,教学设计强调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教学设计者和教师们逐渐意识到学习往往是个人的事情,学习是否成功与学习者先前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有关,而且学生获取知识和经验的范围不断增加和扩展,更新和变化的速度也大大加快。教学设计目的不再是建立一系列学习步骤,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世界。教学设计者和教师分别变成了学习背景的设计者和说明者。 以上可以看出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总的发展趋势是由原来的单一的应用科学形式转向了多样性的综合化形式。但不论怎样变化,教学设计过程都必须清楚地解决四个基本问题,一是学习者的特点是什么?二是教学的目标是什么?三是教学资源和教学策略是什么?四是怎样评价和修改?对这四个基本问题的处理和展开发生不同,就形成了众多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1.迪克—凯瑞的系统教学设计模式 迪克—凯瑞(W. Dick & L. Carey)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最为突出,是典型的基于行为主义的教学系统开发模式,该模式从确定教学目标开始,到终结性评价

第三章 战略选择-发展战略一体化战略(IntegrationStrategy)

2015年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第三章 战略选择 知识点:发展战略一体化战略 (IntegrationStrategy) ● 详细描述: 一体化战略是指企业对具有优势和增长潜力的产品或业务,沿其经营链条的纵向或横向延展业务的深度和广度,扩大经营规模,实现企业成长。 (一) 纵向一体化战略 【优点】有利于节约与上、下游企业在市场上进行购买或销售的交易成本,控制稀缺资源,保证关键投入的质量或者获得新客户。 【缺点】会增加企业的内部管理成本,企业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 【风险】不熟悉新业务领域所带来的风险。纵向一体化,尤其是后向一体化,一般所涉及的投资数额较大且资产专用性较强,增加了企业在该产业

的退出成本。 战略简要说明适用条件 前向一体化战略获得下游企业的所有 权或加强对他们的控 制权(1)企业现有的销售商销售成本较高或者可靠性较差而难以满足企业的销售需要; (2)企业所在产业的增长潜力较大;(3)企业具备前向一体化所需的资金、人力资源等; (4)销售环节的利润率较高 后向 一体化战略获得上游企业的所有 权或加强对其控制权(1)企业现有的供应商供应成本较高或者可靠性较差而难以满足企业对原材料、零件等的需求;(2)供应商数量较少而需求方竞争者众多; (3)企业所在产业的增长潜力较大; (4)企业具备后向一体化所需的资金、人力资源等;(5)供应环节的利润率较高; (6)企业产品价格的稳定对企业十分关键,后向一体化有利于控制原材料成本,从而确保产品价格的稳定

简要说明适用条件 收购、兼并或联合竞争企业(1)企业所在产业竞争较为激 烈; (2)企业所在产业的规 模经济较为显著; (3)企业 的横向一体化符合反垄断法律 法规,能够在局部地区获得一 定的垄断地位; (4)企业所 在产业的增长潜力较大; (5)企业具备横向一体化所需 的资金、人力资源等 例题: 1.甲公司是我国一家民营汽车生产企业,2010年该公司收购了瑞典VOLVO。 甲公司实施该并购案所采取的战略是()。 A.多元化战略 B.纵向一体化 C.横向一体化 D.混合一体化 正确答案:C 解析:甲公司是我国一家民营汽车生产企业,瑞典VOLVO也是生产汽车的企业,因此属于横向一体化。 2.下列选项中,属于后向一体化的情况是()。 A.-一个公司生产自己的原料 B.—个公司有自己的产品分销渠道来源 C.一个公司集中在单一的行业中 D.企业各项业务间没有联系 正确答案:A 解析:后向一体化战略是指获得供应商的所有权或加强对其控制权。 3.在以下()条件下,企业可以考虑实行横向一体化战略。 A.销售环节的利润率较高 B.有利于控制原材料成本,从而确保产品价格的稳定 C.供应商数量较少而需求方竞争者众多 D.企业所在行业的规模经济较为显著

企业战略发展战略模式及其实现途径

企业战略发展战略模式及其实现途径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文档资源★★★内容摘要:本文在分析零售企业与物流绩效管理关系基础上,提出了零售企业明确管理战略、强化绩效评价、构建管理体系以及有效运用改进方法等四个改进物流绩效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零售企业物流绩效评价改进策略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零售企业发展的市场竞争优势越来越取决于现代物流提供的速度、成本、服务以及效率。零售企业强化竞争发展优势就需要运用供应链管理思想,依靠物流过程的控制、物流技术设施设备的发展、物流信息的合理应用并通过不断改进企业经营资源整合过程的物流绩效管理,才能提高运行效率,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创造更好的企业价值。 零售企业改进物流绩效,就是在满足顾客服务要求条件下,在零售企业经营运作全过程中对物流绩效的产生、形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协调。主要有四个基本策略: 建立零售企业物流绩效发展战略 零售企业物流绩效发展战略要素分析 运用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竞争优势要素划分方法,影响零售企业物流绩效的战略要素主要就是物流资源、物流产业竞争、物流市场需求、政府政策四个方面,并由此构建了基本的共同影响框架。物流市场需求包含需求量、需求结构与需求变化趋势所产生的导向信息,物流资源包含物流设施设备、物流人才、物流服务管理所决定的运作能力,

物流产业竞争包括了竞争程度、发展能力以及相关产业支持的基础条件,政府政策包括了相关法规、宏观管理体制与调控能力的制导作用,四者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影响零售企业物流绩效发展的战略要素。 对零售企业物流绩效战略要素进行的价值分析,就是价值分类、竞争权衡、确定优势资源、共享优势资源、创造更大的物流绩效。可以通过价值、吸引力、持久力的分析来完成物流绩效发展战略要素的系统分析。价值分析就是分析企业物流资源与物流需求匹配的程度和形成的竞争优势;吸引力分析就是分析促进企业物流发展的企业资源力量,包括资源的独特性、传递方式和转移效用;持久力分析就是分析政府的政策环境与企业优势资源积蓄和提高的速度、等级,以及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发展战略模式及其实现途径 零售企业物流绩效发展战略模式主要表现为合理化战略模式与创新战略模式。物流绩效合理化战略就是将合理化思想与操作方式贯穿在改进物流绩效的全部过程。零售企业物流运作系统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需要对物流系统进行设计、调整、改进与优化,通过提升物流服务能力,科学地解析物流成本构成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管理手段,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实现企业物流绩效的合理化。零售企业物流绩效管理的创新战略就是通过创新物流管理的制度、方式和方法,改变企业原有物流服务构成,不断提升物流服务能力,以更优质的服务创造更多的物流价值。

项目式学习的本质、模式与策略研究

项目式学习的本质、模式与策略研究 源于美国教育界的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在中国教育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核心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强调学习过程和成果评价的多样性和个性化。这恰好符合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趋势。本文从项目式学习模式的概念、核心本质、与传统教学的区别、基本要素、基本特征以及实施步骤和策略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项目式学习的概念与本质 项目,是指特定时间内,为了实现与现实相关联的特定目标,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分解为一系列的相互联系的任务,以便群体间可以相互合作,并有效组织和利用相关资源,从而创造出特定产品或提供服务。项目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管理学领域内。项目应用于教学领域,就形成了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PBL:Project-Based Learning)。 关于项目式学习(PBL)的定义,学术界众说纷纭,笔者认为是一种教与学的模式,关注的是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原理,要求学生从事的是问题解决,基于现实世界的探究活动以及其他的一些有意义的工作,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并通过制作最终作品的形式来自主地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以现实的、学生生成的知识和培养起来的能力为最高成就目标。 首先,PBL模式是一种教与学的模式,也就是说这种模式中既涉及教师的“教”,更需要强调学生的“学”。其次,PBL强调学生在解决实际的问题中,实现对关键概念和原理的学习。也就是在实际的社会生活环境中来学习和应用知识,强调了现实社会对于学习的促进作用。再次,PBL学习模式的最终目的是完成学生头脑中对于知识意义的建构,这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在整个过程中,PBL的本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占据主体;任务是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内容是对于关键知识和核心原理的掌握;最终目标是完成头脑中知识的建构。 从学习的四个相关维度来看,项目式学习基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关键方面:(1)学什么?项目式学习的主要学习目标是掌握核心概念和重要原理;(2)为什么学?项目式学习是为了要解决真实问题,实现知识的学科价值和社会价值;(3)怎么学?在学习的工程中,通过小组学习、自主探究来获得知识,并强调动手实践能力的应用;(4)学得如何?对于PBL学习的评价包括:学生获得的知识,学生习得的方法以及最终完成的作品。(见图1所示) 二、项目式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与思维转变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PBL模式在课程关注内容、课程的范围与顺序、教师角色、评价的焦点、教育特征、教学材料、教室环境、学生角色、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等方面有所区别。 第一,在课程关注方面,传统课程强调知识的覆盖面要广,强调教授事实性知识,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组块知识的技能;而PBL强调对于知识理解的深度,强调对于核心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目标是开发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技能。第二,在课程范围和顺序方面,传统课程教学强调根据固定的课程顺序进行,知识按照一个小单元一个小单元的顺序进行,整体而言知识传授以单学科进行,依然严格遵循学科的界限;PBL强调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课程教学,知识传授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