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食品品质分析之稻谷和大米检验详解
稻谷检测指标详解(一)2024

稻谷检测指标详解(一)引言:稻谷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质量检测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稻谷检测指标是针对稻谷的营养成分、品质特性以及农药残留等方面进行的科学评估和分析,有助于提高稻谷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本文将详解稻谷检测指标的五个大点,包括营养成分、米粒外观、品质特性、农药残留和食品安全。
正文:一、营养成分1. 水分含量:稻谷中的水分含量是评价稻谷是否处于适宜储存状态的重要指标。
2. 淀粉含量:稻谷中的淀粉是主要能量来源,其含量直接影响稻谷的食用和加工价值。
3. 蛋白质含量:稻谷中的蛋白质含量对于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具有重要作用。
4. 脂肪含量:稻谷中的脂肪含量与稻米的口感和香气有关,也是判断稻谷品质的重要指标。
5. 糖类含量:糖类含量高低直接影响稻谷的甜度和口感,是判断稻谷是否适合加工制作糖类食品的重要参考指标。
二、米粒外观1. 谷米外观:不同品种的稻谷在形状和颜色上会有所差异,评估稻谷外观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2. 谷米大小:稻谷的大小与谷粒的饱满程度和产量密切相关,是评估稻谷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3. 谷米色泽:稻谷的色泽鲜艳度判断稻谷的新旧程度和品质,直接影响稻米的销售和加工。
4. 谷壳完整度:评估稻谷的谷壳是否完整,对于判断稻谷的成熟度和防止病虫害有一定参考价值。
5. 杂质含量:检测稻谷中的杂质如石子、秧稗等含量,判断稻谷的纯度和可食用性。
三、品质特性1. 煮熟率:煮熟率是指稻谷在煮熟后的膨胀程度,与稻米的口感、软硬度和口味相关。
2. 粳糯度:粳糯度是指稻谷中糯米的含量,高粳糯度意味着稻米更黏,常用于制作糯米饭和年糕等。
3. 整精米率:整精米率是指稻米中完整粒的百分比,越高代表稻米质量越好。
4. 糙米含量:稻谷中的糙米含量直接影响米的食用价值和口感。
5. 外观质量:评估稻米的外观质量,如光泽度、色泽和整齐度等,直接影响稻米的销售和消费者的选择。
四、农药残留1. 农药种类检测:检测稻谷中农药的种类,包括除草剂、杀虫剂和杀菌剂等,确保农产品安全。
稻谷检测指标详解

引言概述:稻谷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稻谷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经济收入。
稻谷检测是确保稻谷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够检测出稻谷中存在的污染物、病原菌和化学成分等信息,为粮食生产和贸易提供准确的依据。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阐述稻谷检测指标的详细内容,包括稻谷的外观指标、理化性质指标、营养成分指标、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指标以及生物毒素指标。
正文内容:一、稻谷的外观指标1. 外观颜色:稻谷的外观颜色可以分为白米、黄米和红米等,通过颜色的变化可以初步了解到稻谷的品质是否良好。
2. 形状和大小:稻谷的形状和大小可以反映出产区和品种的差异,规则饱满的稻谷往往品质较好。
3. 杂质含量:稻谷中可能存在的杂质包括石磨、麦粒和种子等,高品质的稻谷应该杂质含量较低。
二、稻谷的理化性质指标1. 水分含量:稻谷的水分含量是影响储存和加工的重要指标,过高的水分含量容易导致霉变,过低的水分含量会影响质量。
2. 脂肪含量:稻谷中的脂肪含量主要影响米的口感和品质,高脂肪含量的稻谷往往口感更好。
3. 粗蛋白含量:稻谷中的粗蛋白含量直接关系到米的营养价值,高粗蛋白含量的稻谷更具营养价值。
4. 面筋吸水量:稻谷中的面筋吸水量是面粉加工过程中的重要参数,它直接影响到面粉的加工性能和面食品质。
5. 糖化指数:稻谷中的淀粉的糖化程度反映了米的口感和烹饪特性,糖化指数高的稻谷煮熟后更具黏性。
三、稻谷的营养成分指标1. 碳水化合物含量:稻谷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是米的主要能量来源,高碳水化合物含量的稻谷往往更具营养价值。
2. 脂肪含量:稻谷中的脂肪含量主要包括不饱和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对人体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3. 蛋白质含量:稻谷中的蛋白质含量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高蛋白质含量的稻谷可提供更多的营养价值。
4. 维生素含量:稻谷中的维生素主要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E 等,对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发挥重要作用。
5. 矿物质含量:稻谷中的矿物质包括铁、锌、钙等,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粮油质量检验 课件 项目一稻谷质量检验

大样杂质检验
筛后静置片刻
拣出筛 上大型 杂质筛Fra bibliotek物合并称重 大样杂质m1
(0.01g)
m1
26
任务三 稻谷杂质和不完善粒、谷外糙米的检验
小样杂质检验
大样杂质检验
1.小样
m2=50g (0.01g)
倒入
2.逐粒拣出
称量
3.小样杂质
分析盘
小样杂质
m3(0.01g)
从检验过大样杂质
的试样中分取小样
27
任务三 稻谷杂质和不完善粒、谷外糙米的检验
矿物质检验
大样杂质检验
拣出
小样杂质m3 (0.01g)
矿物质质量 m4(0.01g)
28
任务三 稻谷杂质和不完善粒、谷外糙米的检验
小不样完杂善质粒检验
大样杂质检验
1.小样
m2=50g (0.01g)
倒入 分析盘
2.逐粒拣出 不完善粒
3.不完善粒质
称量
对尾,不重叠、不留隙的方式,紧靠直尺摆成一行,读出总长∑L。
结果计算
糙米粒长度 L L
10
式中:
L——糙米粒长度,单位为毫米(mm);
∑L——10粒糙米总长度,单位为毫米(mm)。
双实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0.5毫米,求其平均值即为检验结果,检验结果,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8
任务二 稻谷的类型和互混检验
大样是用于检验大样杂质, 包括大型杂质和绝对筛层的筛下物;
依据国家标准进行稻谷 杂质的测定就是采用了
小样是从检验过大样杂质的样品中分出少量试样, 哲学上“具体问题具体
检验与粮粒大小相似的并肩杂质。
分析”的方法论
15
稻谷、大米检测检验认证(一)2024

稻谷、大米检测检验认证(一)引言概述:稻谷和大米是人类主要的粮食来源之一,其质量和安全对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稻谷和大米的检测、检验和认证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稻谷和大米的检测、检验和认证的相关内容。
正文:1. 稻谷和大米的质量检测a. 外观检测:包括稻谷和大米的色泽、形状、大小等外观特征。
b. 营养成分检测:包括大米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纤维等成分的检测。
c. 食品安全检测:包括稻谷和大米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真菌毒素、细菌等有害物质的检测。
d. 食味检测:包括大米的口感、嚼劲、香气等方面的检测。
e. 储存条件检测:包括稻谷和大米的含水率、干燥度、储存环境等方面的检测。
2. 稻谷和大米的检验方法a. 外观检验:通过人工目视、光学仪器等方法来检查稻谷和大米的外观特征。
b. 成分检验:利用化学分析、光谱分析等技术来检测稻谷和大米中的营养成分含量。
c. 毒素检验:采用色谱、质谱等仪器分析方法来检测稻谷和大米中的有害物质含量。
d. 生物学检验:利用细菌培养、酶活性等方法来检测稻谷和大米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e. 物理性质检验:使用阻力测定仪、含水率测定仪等设备来检测稻谷和大米的物理性质。
3. 稻谷和大米的检测认证机构a. 国际行业标准组织:例如国际稻米研究所(IRRI)等机构,制定稻谷和大米的质量标准与检测方法。
b. 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机构:例如中国国家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机构,负责对稻谷和大米进行质量检测与认证。
c. 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包括私营实验室和公共实验室,提供独立的、公正的检测与认证服务。
d. 相关行业协会:例如中国稻米协会、米业协会等,为稻谷和大米行业提供检测与认证服务。
4. 稻谷和大米的检测认证流程a. 样品采集:从不同地区、不同批次的稻谷和大米中随机采集样品。
b. 样品制备: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磨粉、干燥等处理,以便于后续的检测与分析。
c. 检测方法选择:根据不同的检测要求,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和仪器设备。
如何进行大米品质控制和检验

如何进行大米品质控制和检验大米品质控制和检验大米是人们日常饮食中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品质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
为了确保大米的品质,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检验。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大米的品质控制和检验,并提出相应的方法和标准。
1. 大米品质控制大米的品质控制包括外观、口感、加工指标等方面的检验。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逐一介绍。
1.1. 外观检验外观是判断大米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外观检验主要包括色泽、形态和杂质的检查。
色泽应该均匀、有光泽,不应出现变色、发黑等异常现象。
形态应该饱满、完整,不应出现碎米、糠粉等情况。
杂质的检查主要包括异物、石杂、壳渣等的检出。
1.2. 口感检验口感是评价大米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包括嚼劲、软硬适中等方面。
良好的大米口感应该有一定的嚼劲,同时保持一定的软硬适中感。
1.3. 加工指标检验加工指标检验主要包括米粒完整率、碎米率、出米率等。
米粒完整率指标表示大米颗粒是否完整,碎米率指标表示大米颗粒破碎程度,出米率指标表示大米加工过程中的产出率。
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大米的加工效率和质量。
2. 大米品质检验方法除了定性的外观和口感检验外,大米的品质检验还需要进行一系列定量的分析。
下面将介绍几种大米品质检验的常用方法。
2.1. 含水率检验含水率是评价大米储存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检验方法是将一定量的大米样品加热至一定温度,并通过比较前后重量的差异来计算出含水率。
合格的大米含水率一般在13%左右。
2.2. 糊化特性检验糊化特性是评价大米加工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常用来判断大米的黏性、胶质和流变性等。
通过浸泡大米样品,并用特定的仪器进行糊化分析,可以得到相应的指标数据。
2.3. 营养成分检验大米中的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常用的检验方法包括酶解、高效液相色谱法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测定大米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含量。
3. 大米品质检验标准为了统一大米品质的评价标准,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检验标准。
成品大米出入库检验项目

成品大米出入库检验项目一、质量指标包括:1、稻谷:色泽气味、出糙率、整精米率、杂质、水分、黄粒米、谷外糙米。
2、小麦:色泽气味、容重、不完善粒、杂质、水分。
3、玉米:色泽气味、容重、不完善粒、杂质、水分、生霉粒。
4、植物油:气味滋味、水分及挥发物、不溶性杂质、酸价、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
5、小麦粉:气味口味、加工精度、灰分、粗细度、含沙量、面筋吸水量、磁性金属物、水分、脂肪酸值。
6、大米:色泽气味、碎米、加工精度、不完善粒含量、水分、杂质、黄粒米含量。
二、储存品质指标包括:1、稻谷:色泽气味、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
2、小麦:色泽气味、面筋吸水量、品尝评分值。
3、玉米:色泽气味、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
4、储备植物油:气味滋味、酸价、过氧化值三、主要食品安全指标:1、稻谷:镉、铅、汞、无机砷或总砷、黄曲霉毒素B1、农药残留。
2、小麦:镉、铅、汞、总砷、呕吐毒素(DON)、农药残留、玉米赤霉烯酮(ZEN)。
3、玉米:镉、铅、汞、总砷、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DON)、农药残留、玉米赤霉烯酮(ZEN)。
4、植物油:总砷、铅、黄曲霉毒素B1。
5、大米:镉、铅、汞、无机砷、黄曲霉毒素B1。
6、小麦粉:镉、铅、汞、总砷、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DON)、玉米赤霉烯酮(ZEN)、过氧化苯甲酰。
四、农药残留包括:敌敌畏、马拉硫磷、甲拌磷、溴氰菊酯、氰戊菊酯、毒死蜱和三磋磷。
五、出库必检主要食品安全指标为:1、稻谷:镉、铅、汞、无机砷或总砷、黄由霉毒素B1。
2、小麦:镉、铅、汞、总砷、呕吐毒素(DON)、玉米赤霉烯酮(ZEN)。
3、玉米: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DON)、玉米赤霉烯酮(ZEN)。
4、植物油:酸价、过氧化值。
大米食用品质检验—大米蒸煮品质评定(粮油食品检验技术课件)

3.大米新陈度对蒸煮品质的影响 大米的新陈度对大米的蒸煮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由于大米经过一定 时间的陈化,淀粉微晶束结构加强,水分子拆散淀粉分子间的缔结状态的 难度增加,淀粉难于糊化,碱消度减小,糊化温度提高;同时,大米在陈 化过程中,含有蛋白质、果胶、纤维素等的细胞壁失水,使细胞内各组分 吸水能力增强,大米吸水率提高。大米的陈化,使细胞壁的溶解性下降, 抑制了淀粉可溶出物的溶出。因此,在蒸煮过程中,陈米的加热吸水率比 新米高。在吸水量相同的情况下,陈化米的膨胀率也比新米大;且从陈化 米饭中沥出的米汤也比较稀,米汤固形物含量也相应减少。
5.大米蛋白质含量对蒸煮品质的影响 蛋白质不仅存在于米粒的细胞壁中,淀粉细胞中淀粉粒之间也存在 有填充蛋白质。蛋白质会阻碍水的扩散作用从而影响蒸煮作用。因此, 蛋白质含量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到大米蒸煮时米粒的吸水率高低。蛋白 质含量高,米粒结构紧密,淀粉粒间的空隙小,吸水速度慢,吸水量少, 淀粉糊化较困难,蒸煮时需较多的水和较长的蒸煮时间,且米饭质地较 硬,粘度低,较松散。
4.大米直链淀粉含量对蒸煮品质的影响 直链淀粉是影响大米食用品质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直链淀粉含量的 多少,直接影响大米在蒸煮过程中的吸水率和膨胀率。由表2的结果可 知,直链淀粉含量高的大米,吸水率和膨胀率也都比较高。直链淀粉含 量的多少,与淀粉的糊化温度也有密切的关系。直链淀粉含量高,碱消 度小,糊化温度高,蒸煮过程中米粒不易破裂,米饭干松,粘性差。直 链淀粉含量低,碱消度大,糊化温度低,蒸煮过程中米粒易破裂,米饭 粘性强。
三、结果与分析 1.蒸煮品质测定结果 见表2。
2.大米类型对蒸煮品质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籼型大米的加热吸水率较高,膨胀率较大,米汤 固体溶出物少,对碱液浸泡试验的反应小;粳型大米则相反,即加热吸 水率较低,膨胀率较小,米汤固体溶出物较多,对碱液浸泡试验的反应 较强。碱消度是目前最为简便的预测淀粉糊化温度的方法,碱消度与淀 粉糊化温度呈密切负相关。亦即籼型大米的碱消度值较小,淀粉糊化温 度较高,蒸煮时需较长的煮饭时间和较多的水;而粳型大米的碱消度值 较大,淀粉糊化温度较低,米粒蒸煮时易煮烂,粘性较大。
稻谷检验的几个标准(一)2024

稻谷检验的几个标准(一)引言概述:稻谷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利益。
因此,为确保稻谷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稻谷的检验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稻谷检验的几个标准,包括稻谷的外观、质量参数、化学成分、生物学指标和卫生指标,以及总结检验结果的方法。
正文:1. 稻谷的外观- 外观颜色:稻谷的颜色应该均匀一致,不应出现杂色或变色现象。
- 外观形状:稻谷的形状应该完整、饱满,无折断、碎粒或畸形等问题。
- 表皮质量:稻谷的表皮应该完整,无破损或裂纹。
2. 稻谷的质量参数- 粒重:稻谷的粒重应达到一定标准,一般为大米的500粒重。
- 大米出糙率:稻谷糙米的百分比,一般要求在70%以上。
- 不完善粒率:稻谷中不完整粒的百分比,通常要求在3%以下。
3. 稻谷的化学成分- 水分含量:稻谷中的水分含量对储存和加工具有重要影响,一般要求在14%以下。
- 脂肪含量:稻谷中的脂肪含量与大米的风味和口感密切相关,通常要求在2%以下。
- 蛋白质含量:稻谷中蛋白质含量是评价米质量的重要指标,一般要求在7-9%之间。
4. 稻谷的生物学指标- 杂质含量:稻谷中的杂质会降低大米的质量,包括石子、土块、树枝等,通常要求在0.5%以下。
- 除杂率:稻谷中除杂的效果,一般要求在90%以上。
- 异物含量:稻谷中的异物可能来自农药、重金属等污染物,要求在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范围内。
5. 稻谷的卫生指标- 病虫害检测:稻谷中可能存在病虫害,如真菌、细菌等,需进行检测以保证大米的安全。
- 农残检测:稻谷中的农残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需要对稻谷进行农药残留检测。
总结:稻谷检验是确保稻谷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步骤。
通过对稻谷外观、质量参数、化学成分、生物学指标和卫生指标的检测,可以评估稻谷的质量状况,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稻谷检验需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以确保稻谷质量符合国内外贸易标准和消费者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粮油食品品质分析——稻谷和大米检验一、稻谷概述:1、稻谷的分类和特性(1)按稻谷生长期长短不同分早稻(90-120d)中稻(120-150d)晚稻(150-170d)一般早稻品质较差、米质疏松、耐压性差,加工时易产生碎米,出米率低,晚稻米质坚实,耐压性强,加工时碎米少,出米率高。
(2)按粒形粒质分1)粳稻:①谷籽粒短形,呈椭圆形或卵圆形。
②米粒强度大,耐压性能好,加工时不易产生碎米,出米率高。
③蒸煮成米饭后胀性较小,粘性较大。
2)籼稻:①谷籽粒细长,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
②米粒强度小,耐压性能差,加工时易产生碎米,出米率低。
③蒸煮成米饭后胀性较大,粘性较小。
3)糯稻:按其粒形、粒质分为籼糯稻谷和粳糯稻谷。
米粒呈现乳白色,不透明或半透明,粘性大。
一般情况下,晚稻加工工艺品质优于早稻,粳稻优于籼稻。
2、稻谷的形态结构稻谷籽粒包括颖(外壳)和颖果(糙米)两部分。
(1)颖(稻壳):稻谷经砻谷机脱壳后,颖便脱落,脱下的颖壳通称稻壳,俗称大糠或砻糠。
(2)颖果:稻谷去壳后的果实称为颖果(糙米),它是由皮层,胚乳和胚三部分组成。
颖果的主要部分是胚乳,其质量约占整个谷粒的80%左右。
随稻谷品种和等级不同而变。
3、稻谷加工流程:总括起来可分为清理、砻谷和碾米 3个主要工序。
1)清理:稻谷中混有砂石、泥土、煤屑、铁钉、稻秆和杂草种子等多种杂质。
加工过程中清除不净,不仅影响安全生产,降低稻米质量,而且有害人体健康。
清除方法有:①筛选—筛除与谷粒大小不同的杂质。
②精选—利用稻谷和杂质在长度上的不同进行分离③风选—筛除质轻的杂质(如谷壳、稻秆、不实粒)④磁选—筛除稻谷中混杂的磁性金属⑤比重分选—将砂石与稻谷分离。
2)砻谷:剥除稻谷的外壳使之成为糙米的过程。
碾米3)碾米:稻谷经脱壳和谷糙分离而成的净糙米,表面的皮层含纤维较多,影响食用品质。
碾米即将糙米的皮层碾除,从而成为大米的过程。
机械碾米靠碾米机的摩擦和碾削等作用碾除皮层。
①擦离型碾米机(如铁辊碾米机)碾白室内压力较大,主要利用米粒与碾米机构件之间以及米粒与米粒之间的相对运动产生摩擦作用而碾除皮层,由于米粒在碾白室内受到较大的压力,碾米过程中容易产生碎米。
②碾削型碾米机(如砂辊碾米机)的碾白室内压力小,碾辊有较高的圆周速度,利用砂辊表面金刚砂无数密集锐利的砂刃,产生碾削作用而碾除皮层。
但碾削碾白会使米粒表面留下砂粒去皮洼痕。
因此碾制的成品表面光洁度和色泽较差。
③ 混合碾白:是一种以碾削去皮为主,擦离去皮为辅的混合碾白方法。
它综合了以上两种碾白方式的优点。
我国目前普遍使用的碾米机大都属于这种碾白方式。
为降低米粒在碾制时所受的压力,减少碎米和从糙米到高精度的大米一般需经2~4道碾米机加工,逐渐碾除皮层。
碾出的白米需经成品整理,包括用筛选机、精选机将整粒米和碎米分离,合规格的成品经擦米机除去粘附在米粒表面的糠屑,有时还要经凉米机借吸风作用使之降温,才成为成品大米。
中国大米按国家精度标准分为特制米、标准一等米、标准二等米、标准三等米。
一般粳稻加工成特制米时出米率为65%左右,加工成标准一等大米的出米率为69%左右。
二、稻谷及成品大米常规检验项目(一)检验标准1、稻谷检验引用标准:GB1350-2009《稻谷国家标准》2、成品大米检验引用标准:GB1354-2009《大米国家标准》(二)常规检验项目1、互混检验互混:指在某主体粮食中混杂有同种异类或异种粮食的现象。
参照GB 5493-2008《粮食、油料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法》,与稻谷相关的检验项目主要有:(1)外形特征检验(籼、粳、糯互混)方法:①取样:取净稻谷10g ,经脱壳后不加挑选取出200粒(小碎除外); ②按标准拣出混有异类粒:按质量标准分类的规定,拣出混有异类的粒数(m );③计算互混百分率。
互混百分率(%)=100200m % 式中: m ——异类粒数;200——试样粒数。
双试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1%,求其平均数即为检验结果,检验结果取整数。
(2)染色检验 主要鉴别糯性与非糯性。
原理:根据淀粉性质不同,遇碘后会有不同的颜色反应特性决定的。
即:糯性米粒呈棕红色;非糯性米粒呈蓝色。
具体方法:① 将糙米去掉米皮后,不加挑选地取出200粒整米(小碎粒除外); 用清水洗净② 染色:用0.1g/100ml 碘-碘化钾溶液(或0.1g/100ml 碘酒)浸泡1min 左右,然后洗净;③ 观察米粒着色情况;④ 按糯性与非糯性粒数计算互混百分率。
互混百分率(%)=100200m % 式中: m ——异类粒数; 200——试样粒数。
双试验允许差不超过1%,求其平均数,即为检验结果。
检验结果取整数。
2、粮食千粒重:指一千粒粮食籽粒的质量,其单位以克来表示。
如小麦(30~60克)、水稻(20~30克)等。
粮食千粒重是粮食籽粒的粒形大小、饱满程度和充实度的重要标志。
一般来说,同一品种籽粒千粒质量愈大,说明其籽粒内含的营养物质愈多,使用价值也愈高。
同时也是作物产量的构成因素。
测定方法:(1)仪器和用具天平:感量为0.01g 、分析盘、镊子等;谷粒计算器,如果没有合适的计数器可用,计数也可以手工操作。
(2)操作步骤①将自然风干的样品除去杂质②用分样器或四分法分样,将试样分至大约500粒,③挑出完整粒,数其粒数,准确称重④折算成1000粒质量。
(3)计算公式/N×1000千粒质量=m——试样质量,g;mN——试样粒数3、出糙率:指一定数量的净稻谷经脱壳后所得糙米的质量占试样质量的百分率(其中不完善粒按折半计算)。
一般出糙率高的稻谷,籽粒成熟、饱满,极少受病、虫害的影响,因此,加工出米率高,食用品质也较好。
——直接反映了稻谷的工艺品质所以稻谷出糙率是稻谷定等分级的基础项目之一。
〓关于出糙率的几个概念净稻谷:除没有杂质(无仁或已无食用价值的秕谷归属为杂质),还应除去谷外糙米。
糙米:稻谷经脱去谷壳的加工后就是糙米,即含有皮层、糊粉层和胚芽的米谷外糙米:也称“裸谷”,是指稻谷中的脱壳粒,是在过熟收割、运输及受外力作用下产生的不完善粒:指有缺陷但尚有食用价值的粮食油料颗粒的统称。
比如:虫蚀粒、病斑粒、生芽粒、霉变粒、破损粒、冻伤粒、烘伤粒或末熟粒。
由于不完善粒的食用价值比完善粒低,而且易受虫、霉侵害,又影响商品外观和加工出品率。
所以对不完善粒的处理方法:①在纯粮(质)率的计算中一般都将不完善粒进行折半计算;②在某些粮食质量指标中不完善粒还作为控制项目。
测定方法(1)仪器和用具:实验室用电动砻谷机或手木砻;天平:感量0.01g;分析盘、刀片、镊子等。
(2)操作方法:①从平均样品中,称取净稻谷(除去谷外糙米)试样20g;②拣出生芽粒和生霉粒,单独剥壳,称重。
③糙米的称重:将剩余试样用龚谷机脱壳,除去糠杂,糙米称重,④不完善粒的称重:拣出不完善粒,称重。
(3)结果计算糙米质量和不完善粒质量分别加上生芽粒、生霉粒质量,即为糙米总质量和不完善粒总质量。
即:糙米总质量= 糙米质量 + 生芽粒、生霉粒质量不完善粒总质量= 不完善粒质量 + 生芽粒、生霉粒质量稻谷出糙率(%)=1002)()(3121⨯÷+-+mm m m m 式中:m 1——生芽、生霉粒剥壳后糙米质量,g ;m 2——糙米质量,g ;m 3——糙米中不完善粒质量,g ;m ——试样质量,g 。
双试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0.5%,求其平均数,即为检验结果。
检验结果取小数点后一位。
(4)注意事项① 挑选净稻谷试样时,要注意秕谷归属问题,认真观察稻壳里是否有仁,无仁或已无食用价值的秕谷归属为杂质;② 脱壳前后清理干净砻谷机内和操作台上的残谷残米③ 生芽粒、生霉粒其粒质疏松,在砻谷前,生芽粒、生霉粒需单独剥壳检验;④ 脱壳后要注意清理砻谷机,观察砻谷机里是否暗藏稻谷;⑤ 称取糙米质量前,要注意清理稻壳中的糙米,如有应取出一并称量。
4、整精米率定义:整精米:指糙米碾成精度为国家标准一等大米时,米粒产生破碎,其中长度仍达到完整精米粒平均长度的五分之四以上(含五分之四即≥4/5)的米粒。
整精米率:指整精米占净稻谷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新修订的稻谷国家标准GB1350-2009,将整精米率由定等指标改为限制性指标。
导致整精米率下降的原因:①谷中不完善粒含量多②由于收割、凉晒及烘干措施不当,造成米粒中裂纹粒增多③储藏条件不好,储藏时间较长致使稻谷陈化测定方法:(1)仪器和用具天平:感量0.01g ;实验室用砻谷机、碾米机;谷物选筛;分析盘、镊子等。
(2)操作方法① 糙米称重:称取净稻谷试样,经脱壳后称重糙米总量;② 整精米粒的称重:从中称取一定量的糙米,用实验碾米机碾磨成国家标准一等大米的精度,除去糠粉,再拣出整精米粒,称重。
(3)结果计算整精米率(%)= 1001203⨯⨯m m m m 式中:m 0——稻谷试样总质量,g ;m 1——糙米总质量,g ;m 2——实验碾米机的最佳碾磨质量,g ;m 3——整精米粒质量,g 。
双试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1.0%,求其平均值为检验结果。
结果取整数。
5、糙米裂纹粒:指糙米粒面出现裂纹,俗称爆腰粒。
裂纹粒的产生原因:主要是籽粒受温度、湿度的影响,如潮湿的稻谷在整晒和烘干时,或干燥的稻谷吸湿时,由于环境温度和粮温不同,米粒外部和内部的水分含量相差较大,致使米粒组织的收缩和膨胀不匀而产生裂纹。
故裂纹粒率对稻谷的出米率和米的品质均有影响,是进行稻谷干燥是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和检验项目。
测定方法:检验稻谷出糙率后,不加挑选的取整粒糙米100粒,用放大镜观察,挑出有裂纹的米粒,拣出的粒数即为裂纹粒的百分率。
6、黄粒米指米粒胚乳呈黄色,与正常米粒的色泽明显不同的颗粒。
根据形成情况的不同又有黄粒米和黄变米之分。
黄变米:大米受本身内源酶或微生物的作用而变成明显黄色但不带毒性的颗粒。
黄粒米:主要是由于高温、高湿、霉菌和病变等因素造成。
黄粒米对大米食用价值的影响① 稻米变黄后,营养价值降低,食用品质较差,影响米饭的色、香、味,而且影响商品外观价值。
② 黄粒米粒面可溶性物质较正常米粒丰富,提供了霉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源。
在同等条件下,高水分黄粒米比正常稻米易受黄曲霉侵染,黄曲霉侵染快,产毒量高。
因此,在我国稻谷、大米质量标准中黄粒米限度为1.0%,作为限制性标准。
测定方法 分为稻谷黄粒米含量测定和成品大米黄粒米含量测定1)稻谷黄粒米的检验(1)仪器和用具天平:感量0.010g ;实验室用碾米机;分析盘、镊子等。
(2)操作方法① 稻谷经检验出糙后,将其糙米试样碾磨至近似国家标准规定二等精度的大米② 筛除糠粉和小碎米,再用洁净棉布揉搓,除去粘附在表面的糠粉,称量(m )③ 按规定拣出黄粒米,称量(m 1)(3)结果计算黄粒米(%)=1001 mm 式中:m 1——黄粒米质量,g ;m ——试样质量,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