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吴文化之惠山泥人艺术风格论文

合集下载

惠山泥人艺术与文化特性分析

惠山泥人艺术与文化特性分析

惠山泥人艺术与文化特性分析摘要: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无锡惠山泥人的历史发展情况,进而从制作工艺、乡土气息,以及泥人的造型、色彩、图案语言方面进行了艺术特点的分析,并从自然、经济、社会、人文四个方面对惠山泥人文化特征进行阐述,进一步感受泥人的独特魅力,强化审美体验,实现文化传承。

关键词:惠山泥人、乡土气息、艺术特点、文化属性无锡地处长江以南,位于太湖之滨,自古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南北大运河穿城而过,陆路水路便利,自然环境与丰富的路网运输条件为无锡带来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的兴盛。

无锡的传统民间工艺品数惠山泥人最为有名,惠山泥人是宝贵的民俗文化资源,有很高的审美价值,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1 无锡惠山泥人的历史发展无锡泥人历史悠久,明末张岱的《陶庵梦忆》卷七(愚公谷)里记述:“去县北五里为锡山,进桥,店在岸,店精雅,卖泉酒……泥人等货。

”由此可见惠山泥人已有近五百年历史了。

惠山泥人最早起源于明代,是面向民间百姓的地方小手工艺,题材主要有蚕猫、春牛、孩囡、如意、罗汉等,通常在秋冬季售卖,是季节性生产,依托惠山脚下众多的祠堂,往往带有祈福的意思。

泥人一开始是小作坊生产,发展到后来形成多家规模较大的专业作坊。

相传,在慈禧太后五十大寿时,无锡地方官定制一套精美的"八仙上寿"大型手捏泥人作为贡品进献,惠山泥人再次传入宫中。

至清晚期,惠山泥人从业者已至二百余人,经营模式以家庭作坊为主,几个泥人名家都有自己的手艺,同时又能不断琢磨创新,使泥人不断发展,自成一体。

每年入秋后,各地前来无锡经营蚕丝米面的商人,使船至惠山浜龙头河,至惠山脚下众多泥人店铺采购各色泥人再沿各条水路销往各地,高档泥人精品则可以作为礼品之用。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以保护惠山泥人为目的,成立了惠山泥人厂、惠山泥人研究所和惠山泥人博物馆。

泥人产品遍布全国并销往国外,在国际国内各项大奖上屡获奖项,或被博物馆收藏。

无锡传统文化惠山泥人初三作文

无锡传统文化惠山泥人初三作文

无锡传统文化惠山泥人初三作文无锡,这座美丽的江南水乡,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

其中,惠山泥人可谓是独树一帜,让人叹为观止。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我所知道的惠山泥人的故事。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惠山上住着一对老夫妻,他们勤劳善良,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有一天,老爷爷在山上捡到了一块泥巴,他觉得这块泥巴很神奇,于是就把它带回了家。

老奶奶看到后也很好奇,于是她也拿了一块泥巴回家。

没想到,这两块泥巴竟然在他们的手中变成了一个个可爱的小人儿。

老爷爷和老奶奶高兴得不得了,他们决定把这些小人儿做成工艺品卖掉,换点钱度日。

就这样,惠山泥人的制作技艺一代代传了下来。

现在的惠山泥人已经发展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欣赏。

每当春节来临之际,惠山泥人更是成为了人们寄托美好祝福的载体。

人们会用各种各样的泥人形象来表达自己的心意,有的是祝福家人平安幸福,有的是祈求事业顺利,还有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说到惠山泥人的制作过程,那可真是一个繁琐的过程。

要准备好各种颜色的泥土,然后根据设计图纸开始雕刻。

雕刻的时候要非常小心,因为一点点瑕疵都可能影响到整个作品的效果。

等到雕刻完成后,还要进行烧制、上色等环节。

一个栩栩如生的惠山泥人就诞生了。

现在的惠山泥人已经不再是过去那种简单的手工艺品了。

随着科技的发展,惠山泥人也融入了许多现代元素,比如说动漫角色、明星等等。

这让惠山泥人更加丰富多彩,也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了这种传统艺术。

总的来说,惠山泥人是无锡的一张名片,它代表了无锡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虽然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但我相信惠山泥人这种传统艺术一定会永远传承下去的。

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种工艺品,更是一种承载着人们美好愿望的文化符号。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传统文化遗产,让它在新的时代里继续发扬光大。

描写惠山泥人的作文

描写惠山泥人的作文

描写惠山泥人的作文说起惠山泥人,那可真是让我满心欢喜的宝贝玩意儿。

还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和家人一同来到了无锡惠山古镇。

刚踏入古镇,那古色古香的街道、错落有致的建筑,还有弥漫在空气中的淡淡茶香,都让人心旷神怡。

然而,真正吸引我目光的,是街道边一家摆满了五颜六色泥人的小店。

我迫不及待地走进店里,瞬间就被眼前琳琅满目的泥人给震撼到了。

只见那架子上,摆满了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泥人。

有笑容可掬的大阿福,有手持金箍棒的孙悟空,还有身着华丽衣裳的古代美女。

每一个泥人都仿佛有着自己的灵魂,在向我诉说着它们的故事。

我凑近仔细观察,发现这些泥人的制作真是精细到了极致。

就拿那个大阿福来说吧,它白白胖胖的脸蛋儿上,镶嵌着一双弯弯的笑眼,那眼睛里仿佛透着无尽的欢乐和福气。

它的小嘴微微上扬,露出一排整齐洁白的牙齿,让人看了就忍不住跟着一起笑起来。

再看它的头发,根根分明,又黑又亮,像是被精心梳理过一般。

还有那身上的衣服,色彩鲜艳,花纹繁复,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

我又把目光转向了一个孙悟空的泥人。

只见它手持金箍棒,昂首挺胸,威风凛凛。

它的眼睛瞪得大大的,目光炯炯有神,好像随时都准备与妖怪大战一场。

它身上的猴毛根根竖起,清晰可见,仿佛能感受到它的灵动与活泼。

那金箍棒更是精致,上面的纹路都清晰可辨,真不知道师傅是怎样的巧手才能做出如此精妙的作品。

店老板见我看得入神,便走过来热情地给我介绍起来。

他说,惠山泥人的制作可是一门独特的手艺,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选泥、揉泥,到捏制、彩绘,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师傅们用心去完成。

选泥要用惠山当地特有的黑泥,这种泥质地细腻,粘性好,非常适合制作泥人。

揉泥的时候要力道均匀,把泥揉得柔软有弹性。

捏制的过程就更是考验师傅的功力了,要凭借着一双巧手和丰富的想象力,把一块毫无生气的泥巴变成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形象。

而彩绘则是给泥人赋予灵魂的一步,色彩的搭配、线条的勾勒,都需要精心设计。

听着店老板的介绍,我不禁对这些泥人的制作者们充满了敬佩。

传统文化传承惠山泥人作文

传统文化传承惠山泥人作文

传统文化传承惠山泥人作文英文回答:Huishan clay figurines are a traditional form of folk art that has been passed down for generations in China. These clay figurines originated in Huishan, a town in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The art of making Huishan clay figurines dates back to the Ming Dynasty (1368-1644) and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China.Huishan clay figurines are made from a special type of clay found in the Huishan area. The clay is soft, fine-grained, and easy to mold. Artisans use their hands and simple tools to shape the clay into various forms, such as human figures, animals, and mythical creatures. The figurines are then dried in the sun and fired in a kiln to make them more durable.The craftsmanship and artistic skills involved inmaking Huishan clay figurines are truly impressive. The artisans pay great attention to details, ensuring that every figurine is lifelike and full of character. The figurines are often painted with vibrant colors, giving them a lively and charming appearance.Huishan clay figurines are not only decorative items but also carry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They often depict scenes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s, folk tales, and historical events. These figurines serve as a visual represent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and provide a glimpse into the country's rich history.The art of making Huishan clay figurines has faced challenges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rise of modern technology and changing consumer preferences. However,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promote and preserve this traditional craft. Artisans are now incorporating modern elements into their works, such as creating clay figurines with themes from popular movies or incorporating new techniques into the production process.中文回答:惠山泥人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种形式,已经在中国代代相传。

器以载道物尽其语——吴文化语境下苏州泥塑视觉语言探微

器以载道物尽其语——吴文化语境下苏州泥塑视觉语言探微

独运的用色手法,在底面泥坯上用石青、朱砂、土黄以及少数 人物肢体运动与比例关系设计精准,形象塑造形简意赅,服
胭脂、靛青等一类的颜色。泥柔带脂,俗雅并兼。“五色”(青、 饰线条简练传神,充分展现了苏州泥塑细腻有趣、逼真写实
赤、黄、白、黑)对应的中国传统色彩体系印证在苏州泥塑创 的风格。
作中。中国古代阴阳五行观则是构成中国传统五色学说的
载:“虎丘有一处泥土最润,俗称滋泥,凡为上细泥人,大小绢
三、传承与再生
人塑真必用此泥,谓之虎丘头,塑真尤必用此泥。”“滋泥”的
近代,苏州泥塑业逐渐衰落。苏州泥塑在历史沉淀下积
物理特性饱含了苏州地区人民的深厚情感。苏州泥塑以“真 累的匠心独具的艺术成就,凝聚了数代人的智慧结晶和民俗
善美”的精神文化思想和纯粹、古朴的材料,用手捏出富有强 往事。回顾传统,开拓创新,人文精神的发展也必须紧紧跟

的出现。本土道教的兴起和西域佛教的传入,使在两 现的儒家文化、道家美学以造型与色彩寓意吉祥和美,

汉时期形成的意象、逼真的造型审美发展至新的高 体现了“大地而生,生命可贵”的民间审美共鸣。
度。明清时期,随着昆曲的兴盛,以昆曲故事人物为背
1.传统民俗符号文化寓意
景创作的栩栩如生、形神兼备的戏文泥人等工艺品闻
趋衰落。而今回看苏州泥塑的历史脉络,它是时间推 化的生活经验。
移下吴地旺盛生命力的精神文明见证。
传统民俗艺术是民间生活的重塑。“在中国传统观
一、审美与融入
念中呈现出这样一种情形:‘凡是真的,必是善的美的;
苏州泥塑伴随吴文化的发展,较好地呈现了苏州 凡是善的,也必然是美的真的;美而不真不善,不成其
民间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苏州作为中国历史古城, 为美’。”②泥塑艺术的起源尚无定论,目前公认的是对

无锡惠山泥人作文

无锡惠山泥人作文

无锡惠山泥人作文无锡惠山泥人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起源于唐代,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它以其精湛的工艺和栩栩如生的形象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陶艺明珠”。

无锡惠山泥人不仅是一种艺术作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民俗文化内涵。

泥人制作是一门古老而细致的手工艺,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首先,泥人师傅要选用高质量的黏土,经过反复搓揉、捏塑,将泥土塑造成各种形态各异的泥人原型。

其次,经过晾晒和烘烤,使泥人干燥并保持形状。

最后,泥人师傅要进行精细的涂色和装饰工作,使泥人栩栩如生,生动逼真。

整个制作过程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细致打磨和精心雕琢,才能完成一件精美的泥人作品。

无锡惠山泥人的形象多样,有古代人物、民间故事、动物等各种造型,每一件泥人作品都富有特色和个性。

泥人的面部表情、衣着装饰、动作姿态都栩栩如生,仿佛在讲述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无锡惠山泥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游客和收藏家前来品鉴和收藏。

无锡惠山泥人不仅是一种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它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杰作之一。

泥人的制作工艺、形象造型、涂饰技法都融入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同时,泥人也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的生活、信仰和审美情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无锡惠山泥人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已经成为无锡的一张文化名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品鉴和收藏。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民俗文化内涵。

希望无锡惠山泥人这一传统手工艺能够得到更多的保护和传承,让世人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古老而珍贵的艺术品。

惠山泥人作文(精选多篇)

惠山泥人作文(精选多篇)

惠山泥人作文(精选多篇)第1篇:惠山泥人作文惠山泥人做工精细,有500多年的历史呢! 关于惠山泥人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在古代惠山有4只怪兽----毒龙、饿虎、臭鳖、刁马。

它们经常伤害人畜,践踏庄稼。

后来,有一对名叫阿福、阿喜的双胞胎兄妹进入山中与怪兽搏斗。

经过三天三夜的殊死搏斗,四只怪兽终于被除掉,而这对兄妹也因为失血过多而离开了人间。

人们为了纪念他们,捏制了他们生前的形象。

惠山泥人创始于洪武年间,在惠山泥人的创始阶段,没有专业的作坊,仅是当地农民的副业在,这时的主要产品为儿童玩具,有大阿福、皮老虎、小花回、小花猫等,做得朴实,简单,线条粗纩,富有生活情趣。

明末清初,戏剧传入无锡,惠山泥人制作泥塑的艺人受到戏剧的影响,制作了许多戏文中的泥塑形象。

现在的惠山泥人类型众多,形象鲜明:有的手捧元宝,满脸是笑,好象是因为发了一笔大财而高兴地合不拢嘴;有的手拿寿桃,脸上挂着微笑,好象是在为一个在过60大寿的人祝福;有的拿着玉萧放在嘴边,正在吹奏,凑近细听,好象真的能听到优美的萧声;有的臂跨花篮,手舞足蹈,好象在万花丛中发现一朵美丽的花而十分高兴,正要去采。

惠山泥人以它独特的造型和精细的纹路而名扬海外。

惠山泥人作文张扬600字第2篇:惠山泥人作文惠山泥人是我家乡无锡的三大特产之一,也是中国著名的民间艺术品,它始于南朝而盛于明清,距今已有近500年的悠久历史,堪称“中国一绝”。

惠山泥人的长度大约在3到7厘米之间,造型简朴,略带夸张,绘彩色调明艳,对比十分强烈,显露出浓郁的江南乡土气息。

其代表作则是大阿福,关于大阿福,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对兄妹,他们住在一个小村庄里。

在村庄附近,有一头猛兽,经常残害百姓,百姓对此怨声载道。

一天,兄妹俩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就下定决心要去和猛兽决斗。

邪不胜正,最终,兄妹俩取得了胜利,因此成了老百姓眼中的的英雄。

但同时,兄妹俩因失血过多,离开了人世。

”大阿福就是为了纪念他们兄妹俩而仿照他们的样子做成的。

从彩绘和吴文化看惠山泥人的审美抽象

从彩绘和吴文化看惠山泥人的审美抽象

雕匿
惠 山泥 人 彩绘 多 以原色 表现 为 主 ,底 色 上运 用 不 同明度 和 纯度 的红 、黄 、蓝 三 原色 以及 间色 绿 色 和橙 色 ,镶 边 配 色 多运 用 黑 、 白, 间或运 用 金 黄 色 ,这 样做 的缘 由有 三 点 :一 是购 买泥 人 的 顾 客 群 ,主 要 为南 来北 往 的 商贾 及 惠 山周 围 的居 民 ,这些 消 费群 体 所 处环 境 背景 各 不相 同,但 对
难度 的彩 绘技 艺 和 丰 富 的文化 内涵 ,被 视 为 中华
民族传 统 工 艺美 术 中价 值 极 高 且具 有象 征 意 义 的 文 化 艺术 品 。惠 山泥 人彩 绘 多 以大 红 、淡 绿 、 云 青 、金 黄 等颜 色 相 互 搭配 ,通 过艺 人们 精 湛 的手 绘 技 艺 制 作 而 成 。色 彩 或 华 丽 璀 璨 , 或 清 秀 明
快 ,工 艺 大气 精 美 、 简洁 明快 。她 以独 特 的艺术
形 式展 现 了江 南 吴 地人 的艺术 传 承 和文 化 渊 源 ,
充 分 反映 了吴地 人 的 审美 趣 味和 民族 意识 , 凸显
插 花 、开 相 、妆 銮 等 。一般 来说 ,泥 人 彩 绘上 的
色 调对 比强 烈 、多 变 ,对 服 饰上 的色彩 装 饰十 分
的另 一个 重 要特 点 ,即在 彩绘 时运用 一 些 与两 种
对 比强烈 的颜色 相 接近 的颜色 进 行 搭配 以此来 降 低 对 比性 、增加 协 调 性 。 比如 当多 种对 比色 组合 配色 时 ,采 用 面积 对 比、形状 对 比和冷 暖 对 比, 以其 中的一 种 或一 组 色彩 为 主 调色 ,弱 化 衬 托 的
关键 词 :惠山 泥人 彩绘 抽象 吴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吴文化之惠山泥人艺术风格的探析【摘要】本文通过吴文化和无锡惠山泥人之间的联系,从吴地的地理环境、民俗文化和泥人用材等角度来阐述吴地文化对泥人的艺术风格的渗透与影响,从而来探寻地方文化对民间美术艺术风格与创作的审美影响。

【关键词】吴文化惠山泥人艺术风格
吴文化主要指以太湖流域为核心,体现吴地人的精神面貌、观念意识的具有鱼米水乡特色的地方文化。

无锡是吴文化的发源地,至今还保留着惠山泥人、宜兴紫砂、锡绣等众多的民间艺术形式。

惠山泥人,既具有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特有的地域性、民俗性和装饰性的特征,在材质、题材、造型、色彩、纹样上都受吴文化的影响颇深。

一、吴地的人文地理环境有利于惠山泥人的生产与发展
吴地很早就有桑蚕业、陶瓷业等较为发达的手工业产品,以定点定时的原始集体贸易,如“崇安场”“惠山寺”等,通过摊贩、庙会、集市等多种方式来贸易。

吴地人重节俗,每年农历三月惠山的大规模迎神庙会活动,摊贩云集,惠山泥人是最受欢迎的。

惠山附近的居民,都喜欢在农闲之余以黑泥捏塑成玩具、神仙佛像出售,以贴补家用。

惠山历来是吴人游乐的好去处,无锡人游惠山也玩出了许多习俗,如:春节二泉唱喝宝茶、清明上山踏青、黄霉时节黄公涧里游大水、八月十五惠山赏月、重阳登高爬惠山等。

大量的游山人群,
给山下的泥人业带来了不少的生意,他们给小孩买“大阿福”;给老人买寿星;给情侣买和合二仙;给初婚女子买送子观音;给做生意的买财神;给种田的买春牛……惠山人气旺盛,泥人生意兴隆。

惠山泥人的产地和惠山的环境、人文条件都非常有利于泥人的生产和发展。

二、吴地的民俗文化对惠山的泥人题材的影响
惠山泥人的题材内容大都来源于民间的现实生活,惠山的民风民俗、街坊和戏文、庙会等,都对泥人的题材有着特殊而广泛的影响。

惠山泥人在制作上可分为“粗货”和“细货”二大类。

粗货的代表作“大阿福”“蚕猫”和“青牛”,是清末民初最有声望、流行甚广的三个品种。

代表作“大阿福”家喻户晓,已经成为无锡泥人的代名词。

这个抱着怪兽“年”在怀里戏耍的阿福,既是老百姓追求安乐和幸福的美好寄托,也是借阿福“避避邪,讨点福”的民间风俗。

早期大阿福的造型,面容吉祥,头戴牡丹花、胸佩长命锁、怀抱大青狮、脚着朝靴,分别代表了宝贵、长寿、避邪和少年登科等吉祥含意。

到如今,大阿福已成为福气、祥和的吉祥物。

在当代又出现了寓意连年有余的抱鲢鱼阿福、寓意长寿的抱仙桃阿福、寓意发财的抱元宝阿福等。

惠山泥人的另一个传奇品种“青牛”象征着庄稼茂盛,预示着丰收。

蚕猫是蚕农用以镇鼠、吓鼠,为保证自家的蚕花不受伤害,以求获得丰收。

吴人温良平和、安详细腻的性格铸就了极富人文特色的吴语文
化艺术,其委婉清丽的锡剧、昆曲、评弹等,备受人们喜爱并代代相传。

惠山泥人“细货”题材多取自这些流行于民间的昆曲、京剧和徽戏,以手捏的方法来塑造艺术形象,又称“手捏戏文”。

三、惠山泥人用材的特殊性决定了造型的简练性
吴地农耕文化以渔稻、桑麻为主。

在肥沃的稻田土壤之下就沉淀着惠山泥人的用材——黑土。

独特的黑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生产工艺和技艺要求,并直接影响惠山泥人的艺术风格。

惠山泥人制作的泥土,一般取自惠山的北坡脚下水稻田一米以下的棕黑色的粘土,这种泥可塑性极佳,质地细腻洁净、润滑柔软、搓而不纹、弯而不断、干而不裂。

由于惠山的泥润滑柔软,泥塑造型一般十分简练,大都圆浑浑,用浮雕和高浮雕的方式来处理。

一般粗货大多采用单片模或双片模印制成型,利用高浮雕方式处理一些突出轮廓,突出主要部位,形成一个圆团造型。

这些艺术处理的手法,使得惠山泥人造型鲜明独特。

如粗货的代表“阿福”的造型圆润丰满,整个作品用弧线完成表面起伏,造型高度概括和简练,奠定了惠山泥人的基本风格。

惠山泥人中的“细货”手捏泥人,不用模具,由艺人直接捏塑而成,在造型设计上,为适应惠山泥的润滑柔软,通常以缩短人体的比例,头大身小的造型特点来捏塑,一般全身的比例只有5个头长,简练而夸张。

四、吴地的文化审美体现了惠山泥人色彩的对比性与纹样的丰富性
吴地人具有秀美、精致的文化审美,受吴地文化影响的惠山泥人的彩绘也是别具一格。

“三分塑七分彩”和“低坯高画”是惠山泥人的另一个特点。

惠山泥人的彩绘工艺细腻而成熟,如艺人们自己总结的“红搭绿,一块玉、青搭紫,一堆屎”“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白得净”的说法等,就是当地艺人对色彩搭配的审美要求了。

惠山泥人的用色上往往打破原有色相的限制,并和一些传统神话中的色相结合起来。

例如绿色的狮、青色的牛、红色的狗、黄色的虎等,创造了比现实中更加理想化、完美化的形象效果。

惠山泥人的彩绘,体现了当地艺人对色彩视觉美感的追求和色彩寓意。

惠山泥人在彩绘上注重色调对比,对服饰上图案和纹饰装饰也十分严谨。

一般老人使用“寿字竹”“梅竹纹”等图案;小孩子的服饰采用“百吉”“蝙蝠”“团球花”等图案;而美女使用“芙蓉花”“点点花”“荷菊”等图案。

纹样和底色,互为衬托,采用深底浅花或浅底深花地手法,使图案花纹鲜明悦目、秀丽精致。

惠山泥人的美离不开吴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传统的题材,简练的造型,对比的色彩和华丽的纹样都是吴地思想的集中反映。

惠山泥人来自民间,深入民心,集中体现了吴文化充满智慧、含而不露的内蕴。

【参考文献】
[1]雷群虎等.无锡民间工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2]董楚平.吴越文化志·吴语.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徐华铛.中国传统泥塑.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4]仲富兰等. 水清土润江南民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