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干的法贝尔》的叙事策略
《能干的法贝尔》中的神话探究

《能干的法贝尔》中的神话探究作者:侯沛沛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26期摘要:本文以西方文学批评家诺斯罗普·弗莱(NorthropFrye,1912-1991)的原型批评为理论对瑞士德语文学家马克斯·弗里施(Max Frisch)的长篇小说《能干的法贝尔》中的神话原型进行分析,并对他们的产生原因,表现形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神话;原型批评;集体无意识神话是文学的源头之一,西方当代文学如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奥尼尔的《悲悼》等作品通过建构反伦理学和反社会学的人物与情节关系,探讨作为一种隐秘的无意识与人物命运之间关系的“俄狄浦斯情结”,形象化地展示出“文明的法律”与“自然的法律”的尖锐冲突以及作家世界观的矛盾性,以此实现对人类爱情与婚姻问题的某种独特思考和超越性反省。
本文拟在西方文学批评家诺斯罗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的视角下对瑞士德语文学家马克斯·弗里施(MaxFrisch)的长篇小说《能干的法贝尔》中的神话原型进行探究,以期从中窥探这部德语作品在更广阔的宏观文学体系中的原型联系。
原型批评的创立者诺斯罗普·弗莱被公认为欧美当代最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之一。
其作品《批评的解剖》的问世标志着新的文学批评流派-“原型批评”的崛起。
弗莱认为,文学内部文本与文本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而且文学文本与非文学文本(神话、仪式、巫术、宗教文本)之间也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形成历史性的社会-文化语境。
”。
[1]因此,不能把每部作品孤立起来看,而要把它置于整个文学关系中,从宏观上把文学视为一体。
这就要求对各类文学作品的分析研究,都应着眼于其中互相关联的因素,它们体现了人类集体的文学想象,它们又往往表现为一些相当有限却又不断重复的模式或程式,[2]即原型,它是文本与文本之间相互联系的工具。
最基本的文学原型就是神话,神话是一种形式结构的模型,各种文学类型无不是神话的延续和演变,因此,“原型批评”也叫“神话批评”。
《佩德罗·巴拉莫》的叙事艺术技巧

《佩德罗·巴拉莫》的叙事艺术技巧《佩德罗·巴拉莫》是墨西哥作家胡安·鲁尔福的著名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艺术技巧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该小说中几个重要的叙事艺术技巧。
1. 多重叙述视角《佩德罗·巴拉莫》通过多个不同的叙述者来讲述故事,每个叙述者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经历。
这种多重叙述视角使得读者可以全面地了解故事中不同人物的想法、情感和行动。
"每个叙述者都像是一个透镜,通过他们的视角,读者可以看到故事中不同角色的灵魂和复杂性。
"2. 非线性叙事结构《佩德罗·巴拉莫》的叙事结构是非线性的,故事以一个迭代的方式展开,时间跨度长达几代人。
这种非线性的叙事结构给读者带来了挑战,但也为故事的深度和复杂性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非线性的叙事结构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和多维,读者需要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进行思考和连接。
"3. 象征主义的运用《佩德罗·巴拉莫》中充满了丰富的象征主义元素,如巴拉莫庄园的庞大和迷宫般的结构,象征着家族的历史和沉重的命运;风和死亡的形象象征着无法逃避的命运等。
这些象征主义元素使得故事更具深度和隐含意义。
"象征主义的运用使得故事超越了表面的叙事,它们像是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暗流,唤起读者的想象和思考。
"4. 反复出现的动机《佩德罗·巴拉莫》中有许多反复出现的动机,如风、死亡、孤独等。
这些反复出现的动机不仅增加了故事的连贯性和内在的联系,还为读者提供了理解故事主题和角色心理的线索。
"反复出现的动机给故事注入了一种奇特的魔力,它们让读者对故事的理解和解读更加深入和细致。
"总结起来,《佩德罗·巴拉莫》通过多重叙述视角、非线性叙事结构、象征主义的运用以及反复出现的动机等叙事艺术技巧,创造了一个复杂而丰富的故事世界。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可以感受到故事的跌宕起伏和激情澎湃,还能够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命运的无常。
叙事法

一、相关概念1叙事“叙事”就是讲述、叙述事件。
叙事是超越文学具体体裁而存在的现象,是叙事者把人生经验的本质和意义传给他人的一种方式。
因而人们可以用它来“报告过去发生的事件,报道正在发生的事件,或预报将来发生的事件。
这些事件可以是实际发生的,也可以是只在叙述者的想象中发生的,亦即是虚构的。
”叙事是我们生存中最普遍的事,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事实上,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各种不同的叙事之中。
美国叙事学家伯格认为,叙事现象无处不在,从襁褓之中的摇篮曲,到孩提时代的童话歌谣,再到电影、广告甚至日记,叙事都是一种强有力的表达方式。
法国文论家罗兰·巴尔特说过:世界上叙事作品之多,不可胜数。
种类繁多,题材各异。
叙事存在于神话、传说、寓言、童话、小说、史诗等各种体裁的作品里。
而伯格的观点是,每个人都生活在叙事之中,我们都是作家和剧作家,我们的生活亦即重演,这就是文本。
不过,这文本并非无可质疑的。
他告诫说:我们曾以为读、听和看故事不过是用来“消遣”,其实这些叙事绝不这样简单!2叙事研究叙事上升到科学的高度,成为了一门研究的学科,那就是叙事学。
现代叙事学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
其诞生的标志为在巴黎出版的《交际》杂志(1966年第8期),该期是以“符号学研究———叙事作品结构分析为主题”的专刊,它通过一系列文章将叙事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公诸于众。
这时的叙事学还只是用结构主义的方法来研究叙事作品的学科。
而叙事研究就是抓住人类经验的故事性特征进行研究并用故事的形式呈现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式。
它所关注的是在一定的场景和时间中所发生的故事,以及主人公是如何思考、筹划、应对、感受、理解这些故事的。
人们通常运用叙事的方式寻求实践的具体联系,关注事件展开的具体情节,而不是以抽象的概念和符号压抑生活中的情节和情趣。
如洛朗·理查森写道:叙事是人们将各种经验组织成有现实意义的事件的基本方式……叙事既是一种推理模式,也是一种表达模式。
叙事研究法举例

叙事研究法举例叙事研究法是一种研究和分析故事、叙述和叙事结构的方法。
它通过探究故事的要素、结构和叙事技巧,帮助我们理解故事的目的、情节和影响。
下面将列举十个例子,说明如何运用叙事研究法来分析和解读不同类型的故事。
1. 短篇小说《红楼梦》:叙事研究法可以分析小说中的叙述方式、故事结构、角色发展和主题等要素,揭示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艺术手法。
2. 电影《阿甘正传》:通过叙事研究法,可以分析电影中的时间线、叙述者的视角以及情节的发展和转折,从而深入理解电影所传递的情感和主题。
3. 儿童故事书《小红帽》:通过叙事研究法,可以分析故事中的角色设定、情节安排和语言表达,揭示出故事所传递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4. 历史纪录片《长征》:叙事研究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纪录片中的叙事结构、历史事件的呈现和叙述者的视角,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革命时期的历史。
5. 电视剧《权力的游戏》:通过叙事研究法,可以分析剧集中的情节发展、角色关系和叙事手法,揭示出故事中权力争斗和人性的复杂性。
6. 文学作品《1984》:叙事研究法可以揭示小说中的叙述方式、叙事结构和主题,帮助我们理解作者对权威和个人自由的思考和探索。
7. 传记《史记》:通过叙事研究法,可以分析传记中的叙述手法、事件的安排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从而更好地了解历史人物和时代背景。
8. 新闻报道《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国庆庆典》:叙事研究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新闻报道中的叙事结构、语言风格和信息传递方式,从而更准确地了解事件的发展和背景。
9. 纪实文学《野火烧不尽》:通过叙事研究法,可以分析纪实文学中的叙述方式、情感表达和事件的呈现,揭示出作者对自然灾害和人性的思考和观察。
10. 广告故事《一个苹果的诱惑》:叙事研究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广告故事中的叙述技巧、情感营造和产品表达,从而更好地理解广告的目的和影响。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叙事研究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来分析和解读各种类型的故事,无论是文学作品、电影、新闻还是广告。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单元主题阅读课件

敬佩
2.说说第⑦、⑧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_运__用__插__叙__,__交__代__歪__脖__子__树__的__由__来__;__为__下__文__写__母__亲__对__“__我__”__的__劝__说__做__了__铺__垫__。__ 3.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它浑身好像憋着使不完的劲儿,猛长,身上的皮都爆裂开了。(从修辞 手法的角度赏析) _运__用__拟__人__的__修__辞__手__法__,__生__动__形__象__地__描__画__了__杨__树__的__长__势__迅__猛__,__为__母__亲__对__树__的____ _夸__赞__做__铺__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母亲常指着门口那棵歪脖子树说我,在轻轻的数落声中,我童年的斑斑 劣迹就穿越岁月清楚起来。
⑦小时候,我一放学,就如百米赛跑般飞奔到家门口,书包一扔,从 台阶往上一跳攀住了树枝,而后挪离台阶,就荡起秋千。当然是和对门的 胖妞比赛了,她家的树本身就没我家的高大,站在地上,一抬手,就攀住 树枝,荡起来自然没气势。
③我上初中以后,手表就比较普及了,我看见时间躲在一个小小的圆盘里 ,在我们的手段上跳舞,它跳得静悄悄的,不像墙上的挂钟,行进得那么清脆 悦
耳,“滴答”“滴答”的声音不绝于耳。所以,手表里的时间总给我们一种鬼 鬼祟祟的感觉,从这里走出来的时间因为没有声色而少了几分气势,这样的时 间好像也没了威严,不值得尊重,所以明明到了上课时间我还会磨蹭一两分钟 再进教室,手表里的时间也就因此显得有些落寞。
现在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时间相依相偎
2.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我觉得挂钟就是一个拿着烟袋锅磕着我们脑门的狠心的老头,又凶又倔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_运__用__比__喻__的__修__辞__手__法__,__形__象__生__动__地__写__出__了__时__间__是__严__厉__而__又__古__板__的__,__突__出__了__时__ _间__的__公__正__威__严__,__令__人__敬__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从加点词语的角度赏析)
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提升课堂:时间的魔术——小说叙事时间考点透析

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提升课堂:时间的魔术一一小说叙事时间考点透析英国小说家伊丽莎白•鲍温指出:"时间在小说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凡小说家们要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无一例外地都会对时间加以充分利用的。
"很多小说家利用对时间因素的"戏剧性处理",来完成某种审美意蕴的暗示,这是我们在解读这一类小说文本时应该要特别注意的。
其中,叙事节奏是凸显作者写作意图和写作重点的重要方式。
考题再现( 2020年浙江高考语文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雪〔苏〕康斯坦丁•帕乌斯托夫斯基彼得洛芙娜搬来一个月后,波塔波夫老人就去世了。
这座房子里就剩下彼得洛芙娜和她的女儿瓦丽娅。
将一个月的时间一笔带过,叙事时间小于故事时间,我们称之为“概要"。
这座只有三个房间的小屋坐落在山上,小屋后面是一座凋零的花园。
离婚后的彼得洛芙娜离开莫斯科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习惯这座空旷的小城。
可是回莫斯科已经不可能了。
她在这座小城的军医院找了事做,受伤的心也就暂时安定下来了。
渐渐地,她有点喜欢上这座小城了,喜欢上了这小城冬日里洁白、温柔的雪。
她渐渐习惯了小屋里摆放着的那架走了调的钢琴,习惯了挂在墙上的那些业已发黄的照片。
寥寥数笔写完了主人公一个漫长的适应过程,这里也是采用了 "概要"的叙事节奏。
她知道老人有一个儿子,如今正在黑海舰队服役。
桌上有一张他的照片。
有时,她会拿起他的照片,端详一番,她总是隐约觉得似乎见过他,可是,是在哪里呢?是什么时候的事呢?水兵那双安详的眼睛仿佛在问:"喂,怎么样?难道您真的想不起来,我们是在哪里相会的吗?"冬天到来之后,陆续有写给波塔波夫老头的信寄来。
彼得洛芙娜把这些信都叠放在书桌上。
有一天夜里,她醒了过来。
窗外的白雪发出昏暗的光亮。
她点燃桌上的蜡烛,小心地抽出一封信,拆开了信封,环顾了片刻,便读了起来。
"亲爱的老爷子,"她念道,"我从战场上下来已经在医院里躺了一个月了。
独特的叙事风格

独特的叙事风格在文学创作中,叙事风格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为作品赋予独特的个性和魅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尝试创新的叙事方式,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与众不同。
本文将探讨几种独特的叙事风格,其中包括拼图式叙事、口述叙事和多视角叙事。
拼图式叙事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叙事方式,它通过不同的时间线和视角来呈现故事。
这种风格常常以非线性的方式展开,将故事的不同片段拼凑在一起,由读者自行组合和解释。
著名的作家莫尼卡·阿里西利亚尼就擅长运用拼图式叙事,她的小说《回忆的棺材》以此为特点。
这种叙事风格不仅能够激发读者的思维,还能够增加故事的复杂性和深度。
另一种独特的叙事方式是口述叙事。
这种方式通过一个故事讲述者的视角来传达故事。
通过使用口头语言和个人风格,作家可以给读者带来一种亲密和真实的感觉。
著名作家阿尔贝·加缪的小说《局外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通过讲述主人公梅尔索的故事,加缪成功地将读者代入了一个冷漠而深沉的内心世界。
口述叙事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主人公的情感和思想,与之产生共鸣。
除了口述叙事,多视角叙事也是一种独特的叙事方式。
这种方式通过不同角色的视角来呈现故事,给读者提供了多个观点和体验。
通过多视角叙事,作家可以更好地展示故事中复杂的关系和冲突。
著名的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赞美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通过不同角色的视角,麦克尤恩展示了一个家庭的团结与矛盾,让读者深入了解每个角色的内心世界。
以上所述的几种叙事风格,都具有各自独特的魅力和效果。
拼图式叙事通过错综复杂的时间线和视角,增加了阅读的乐趣和挑战。
口述叙事则通过亲密和真实的感受,让读者与主人公建立起紧密的联系。
多视角叙事则通过不同角色的视角,为故事增加了层次和复杂性。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叙事方式就没有价值。
每种叙事方式都有其适用的情境和效果,作家需要根据故事的需要去选择适当的叙事方式。
在选择叙事风格的同时,作家还需要注意保持故事的连贯性和可读性,避免过度复杂和混乱。
2023年初高中衔接阅读中叙述视角示例与巧练

2023年初高中衔接阅读中叙述视角示例与巧练考点:1.张炜《老红军》——群体视角叙述故事与“我”的视角收束全篇2.狄更斯《穷人的专利权》——以“我”为叙事视角的好处3.杨义《中国叙事学:逻辑起点和操作程式》——流动视角4.非鱼《一条忧心忡忡的蛇》——以蛇为叙述视角的叙写意图【考点研究】一、常见考点1.流动视角2.群体视角叙述故事与“我”的视角收束全篇3.以“我”为叙事视角的好处4.以蛇为叙述视角的叙写意图【考点示例】一、张炜《老红军》——群体视角叙述故事与“我”的视角收束全篇【考点解读】1.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2.关于文中老红军力主修筑海滩荒原的部分3.叙述方法的改变的效果——群体视角叙述故事与“我”的视角收束全篇4.场景对举的巧妙构思【考点解读】1.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2.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3.多次谈到“我”在汤姆斯·乔哀家租住的事情的何用意4.以“我”为叙事视角的好处5.幽默、讽刺的语言风格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体交融”指叙事者以作品主要人物的视角,带领读者跟随人物进入叙事情境。
B.西方语言没有不时省略主语的句式特点,叙事时较难将人物和场景融为一体。
C.如果流动视角采取圆形轨迹展开,叙事者和主要人物的视角有时并不一致。
D.纪昀通过内视角呈现从征伊犁的官员的意识流动,赋予了故事深度心理功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叙事作品视角的分析,证明了流动视角和复眼映视式的视角优于定点透视。
B.文章第二段以《水浒传》中“大闹快活林”为例,论证流动视角更利于人物性格的塑造。
C.文章末段以《阅微草堂笔记》中一则小故事为例,论证视角在同一层面和不同层面流动存在着差别。
D.除了举例论证,文章还使用了对比论证等方法,让专业性很强的叙事学概念变得较易理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视角的流动既包括从人物的内视角转为外视角、旁视角,也包括由某一人的内视角转为另一人的内视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能干的法贝尔》的叙事策略摘要马克斯·弗里施是国际上享有盛名的瑞士作家,其作品深刻揭示了当代西方社会人的精神危机问题。
通过旅行日记的叙事方式,弗里施在《能干的法贝尔》中成功地揭示了其“画像”叙事主题,即人不能为自己或者他人的角色抱有僵化的偏见,否则,就是对自己和他人的背叛。
“画像”问题,实则反映了工具理性膨胀所导致的人际关系的异化。
关键词:画像工具理性日记体成长小说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马克斯·弗里施(max frisch,1911-1991)是国际上享有盛名的瑞士作家,他的作品影响远远超出德语国家的范围,特别值得研究的是其长篇小说《能干的法贝尔》(1957),小说深刻揭示了当代西方社会人的精神危机问题。
小说《能干的法布尔》的主人公名字叫做瓦尔特·法贝尔。
在拉丁语中,“法贝尔”(faber)是人类学中的专门术语,意义为工作、劳动、技术。
在小说中,名为怀特·“法贝尔”的男主人公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往第三世界援建水利工程的技术员。
在他的世界里只存在“技术”两个字,其他的诸如爱情、宗教、艺术等一切非技术元素都是无稽之谈。
法贝尔认为,与其他职业相比,技术人员在现代社会中从事的工作更有意义,因此他们的工作对社会更有用。
法贝尔把女人比喻为束缚自由的常春藤,他宁愿独处享受孤独,也不愿意接受女人的纠缠。
21年前,法贝尔和犹太裔的女友汉娜分手,当时已经怀孕的汉娜瞒住法贝尔悄悄生下了女儿莎白。
21年后,法贝尔在一次旅行途中巧遇莎白,并且对简单纯真的莎白一见钟情。
法贝尔和女儿莎白开始了一段乱伦的感情生活,在希腊的海滩上,莎白被毒蛇咬伤,后脑勺磕在石头上。
汉娜和法贝尔重逢在医院,法贝尔才知道莎白是自己的女儿。
女儿不治身亡,而法贝尔也被发现身患胃癌。
在医院准备接受治疗的法贝尔开始对自己作为“技术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进行反思,于是用日记的形式写下了这段经历。
近代理性思潮兴起以来,工业化进程大大推进,人类社会及生活发生深刻变化。
西方社会的危机就是理性的危机,是工具理性僭越了价值理性的危机。
瓦尔特·法贝尔的前半生一帆风顺,而后半生曲折坎坷,恰恰反映了工具理性从最初的福泽人类到其后异化人的生存状态的角色转变过程。
二工具理性和“画像”叙事主题自从近代工业革命以来,工具理性思维逐渐扩张到人类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领域。
面对工具理性的膨胀,马克斯·韦伯指出,只有发展工具理性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而工具理性的发展又必然会导致对人的价值的忽视和对人的奴役,这是工具理性的一个二律背反,韦伯曾用人类无法挣脱的“铁笼”来形容这种困境。
面对这种困境,工具理性发展到极致时,不得不走向其对立面。
在《能干的法贝尔》中,马克斯·弗里施就为读者展现了工具理性从膨胀到走向其反面的发展过程。
为了更加生动地表现这一发展过程,作者引入了《圣经》的“画像”典故。
弗里施在一篇名为《你不应该画像》的短文曾这样写道:“爱的奇妙之处就在于,我们应该把所爱的人当作有生命的变化的人来看待,我们应该乐于追随他所有的发展。
如果我们认为,我们对对方已经足够了解,那么这就是爱的终结。
因为我们没有了爱别人的能力,所以我们拒绝迎合他的变化。
如果我们为别人、为自己画像,那么我们心中就已经没有了爱,我们就已经背叛了别人和自己。
”“画像”的典故源于《圣经·出埃及记》摩西十诫的第二条:不可雕塑任何偶像。
弗里施认为,每一个在社会中生活的人都会接受一个特定的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使得这个人变成某一个角色,而这个角色会使这个人难以分辨自己的真实身份,而这种真实的身份则恰恰隐藏在一个人的社会角色,即“画像”的后面。
弗里施认为,人生的任务就在于摆脱外在的表面的身份,获得真正的自我。
在《能干的法贝尔》中,主人公法贝尔就处在这种摆脱外在的“画像”获得真正的自我的转折期,具体表现在于法贝尔极力追求秩序和技术的生活是如何被偶然因素和过去的经历所破坏的过程:法贝尔去委内瑞拉出差的途中,飞机的两个涡轮机先后出现故障,飞机上其他旅客惊慌异常,而法贝尔担心的并不是自身的安全,而是自己的午餐在哪里放。
飞机迫降在墨西哥沙漠中,法贝尔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生命安危担心,但是剃须刀没有电这件事情却让他烦躁不已。
飞机迫降期间,法贝尔发现一直在和自己下棋的邻座原来是大学好友约阿希姆的弟弟,而约阿希姆和自己青年时代的恋人汉娜结婚又离婚。
因为这一个偶然因素的出现,也出于对青年时代的眷恋,法贝尔临时决定和赫伯特一起去委内瑞拉寻找杳无音信的约阿希姆。
经过热带雨林的炎热和泥泞的考验,法贝尔和赫伯特在艺术家马塞尔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约阿希姆,但是约阿希姆因为看不到事业和生活的出路已经上吊自杀了。
这个时候,法贝尔也在极力掩饰自己的感情,他首先关心的是约阿希姆的半导体收音机的电源来自哪里。
随后在安葬约阿希姆的事情上,法贝尔一直后悔没有火葬,因为在土地里面,尸体还是有可能被秃鹫吞噬的。
从委内瑞拉回到纽约,法贝尔预备和情人易薇分手,因为易薇这个名字意思是“常春藤”,从本质上来说,所有的女人对于法贝尔来言都是缠人的烦人的常春藤,法贝尔认为自己更适合独自生活。
早在飞机迫降在中美洲沙漠的时候,当所有的乘客都在给家人写平安信的时候,法贝尔忙不迭地给易薇写了一封分手信。
虽然易薇已经和他生活了很长时间,但是他却不了解也不愿意了解易薇,他把易薇纯粹当作性伙伴。
从危地马拉回到纽约后,法贝尔因为难以抵挡易薇的求婚,所以他决定提前坐轮船去欧洲。
去欧洲的游船上,法贝尔偶然认识了莎白,莎白的年轻和活力深深感染了法贝尔,于是法贝尔抛弃了独身主义,向莎白求婚,但是被莎白拒绝了。
到了巴黎,法贝尔知道莎白喜欢艺术,所以三番五次去卢浮宫,尽管他自己并不喜欢艺术。
在卢浮宫里,法贝尔再次“偶遇”了莎白,他们两个开始了环欧洲的艺术之旅,在希腊的海滩上,一次观看月食之后,法贝尔终于和莎白共同度过了一个夜晚。
在继续旅行的途中,莎白被毒蛇咬伤,后脑勺磕在石头上,法贝尔竭尽全力克服语言障碍,把莎白送到雅典的医院。
在医院里,法贝尔又见到汉娜,即便在这个时候,法贝尔还是用数学的方法计算莎白被蛇毒毒死的可能性只有百分之三到四的可能性。
无论是在沙漠还是在热带雨林,法贝尔总是疯狂地寻找电源和插座,并试图用照相机将自然景色和身边的情景事物固化在一个个的“画像”里面。
女儿莎白意外丧生、自己被检查出身患癌症之后,法贝尔在内心世界默默承认了大自然具有不可抗拒的神秘的力量。
所以,在古巴进行反省之旅的法贝尔从各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
法贝尔不再对剃须和拍照上瘾,他也不再拒绝大自然,而是有意识地经历体验大自然,融入大自然。
由此可见,虽然法贝尔的生命走向完结,但是他已经渐渐摆脱了自己的“技术人”的画像,从而开始了对自己人生的全新的选择。
法贝尔的新的人生选择,体现了工具理性价值观从膨胀到向其反面发展的过程。
三旅行日记体成长小说叙事结构成长小说(bildungsroman)产生于18世纪的德国,其内容一般以一个年轻人的成长和发展为主题,侧重展现中心人物和不同领域的人和事物之间的矛盾,所以,一部成长小说的构造分为三个部分:一个人的青年时期、出游时期和成熟时期。
德语中的谚语“reisen bildet”意思是旅行可以改变人、教育人、塑造人,这个词和成长小说中的“bildung”的意思不谋而合。
《能干的法布尔》的副标题为《一则报道》,弗里施采用了旅行日记体,以貌似真实可靠的编年体的报道形式讲述了法贝尔青年时期和汉娜的爱情故事、中年时期往返于美洲和欧洲的旅行、最后由于女儿的死法贝尔的思想进入内省式的成熟期。
小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的标题是“第一站”,主要描述了法贝尔从纽约起飞、中途迫降在墨西哥沙漠、然后去危地马拉寻找约阿希姆,之后回到纽约、再从纽约坐船到欧洲,和莎白经过意大利、希腊一直到莎白出现事故的行程。
第二部分的标题是“第二站”,描述了法贝尔第二次经过委内瑞拉到达加拉加斯、在古巴逗留、然后途经苏黎世到达雅典一直到被送往医院的行程。
从故事时间上来看,《能干的法布尔》分为五个时间层次,第一个层次讲述的是法贝尔早年间在苏黎世eth大学的经历,第二个层次讲述了法贝尔从纽约起飞一直到莎白死亡期间的经历,第三个层次讲述了法贝尔在加拉加斯的经历,第四个层次记录了法贝尔第二次到美洲然后回到雅典的经历,第五个层次是关于法贝尔在雅典接受医生治疗的经历。
从叙述时间来看,第一个和第二个时间层次的故事并没有直接在叙述中体现,而是通过第三个和第五个时间层次中用倒叙的方式讲述出来的。
这种破坏故事原本顺序进行时间方面的叙述是现代叙事方法的重要特征,这种不顾故事情节的客观时序,将它进行重新组合和安排的叙事方式,目的在于让故事情节完全服从于主人公的主观情感表达的逻辑。
从叙事者的角度来看,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全知和第一人称主观叙事两种视角。
在第一站中,法贝尔从故事发生的立场出发,即作为回忆中的“我”和读者见面。
由于第一站的情节发生在加拉加斯的酒店,也就是大约距离莎白的死有四个星期左右,这个时间距离使得法贝尔可以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进行评论和预测,所以读者相对于第一站中的主人公法贝尔也拥有超前的信息。
如读者知道莎白是法贝尔的女儿,并且知道两者的关系怎样结束。
由于读者已经知道后面将会发生什么,所以读者也可以将自己的视线放在这些事情是怎么发生的这个重点上。
在第二站中,在雅典的医院,法贝尔回忆了自己的第二次美洲旅行,自己在委内瑞拉的经历以及自己因为生病所以在加拉加斯住在酒店的经历。
作为第四个时间层次的叙事者,法贝尔所知道的东西比第三个层次的叙事者多了一些信息,如他知道莎白要死了,而且他还知道他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
在回顾自己的生活的时候,法贝尔认识到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都是有问题的。
第二站中的古巴之行是法贝尔人生观和世界观转变的关键所在。
在雅典的医院住院的法贝尔也一直在纠正自己在加拉加斯酒店所回忆中的自己的观点。
在第二站中,住在雅典医院中的法贝尔不断地打断自己对过去的回忆,在其中插入自己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和汉娜的对话。
在这段医院中写下来的日记中,正在回忆的和被回忆的、正在叙事的和正在亲历的“我”合二为一。
四结语从韦伯提出“工具理性”概念以来,许多现代思想家包括一些所谓的后现代主义者都对工具理性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在他们看来,工具理性本身就带有“原罪”,它以纯科学和纯技术的手段达到功利性的目的,排斥一切价值、道德、人文因素,这必然会导致人的异化和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
通过旅行日记的叙事方式,马克斯·弗里施在《能干的法贝尔》中批判了工具理性的膨胀,即人不能对自己或者他人的角色抱有僵化的偏见,否则,就是对自己和他人的背叛。
参考文献:[1] 毛东妍:《技术人法贝尔的转变——试析瑞士作家马克斯·弗里施〈能干的法贝尔〉(homo faber)中主人公的转变》,《安徽文学》,2008年第12期。